(完整版)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最大值专题(4)

合集下载

二次函数求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的典型题目

二次函数求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的典型题目

二次函数求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的典型题目篇一:哎呀呀,说到二次函数求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的题目,这可真是让我头疼了好一阵子呢!就比如说有这么一道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二次函数图像,然后给了一堆点的坐标,让咱们求由这些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

这可咋整?我一开始看到这题,那真是脑袋都大了!心里就想:“这啥呀?怎么这么难!”我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题目,手里的笔都快被我捏出汗来了。

我同桌小明呢,他倒是挺自信,还跟我说:“这有啥难的,看我的!”我心里暗暗不服气,哼,你就吹吧!然后老师开始讲题啦,老师说:“同学们,咱们得先找到这个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这就好比是找到宝藏的钥匙!”我一听,宝藏?这比喻还挺有意思的。

老师接着说:“然后再看看那些给定的点,能不能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把三角形的面积表示出来。

”我就在那拼命点头,好像听懂了,其实心里还是有点迷糊。

我扭头看看后面的学霸小红,她一脸轻松,好像这题对她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我忍不住问她:“小红,你咋这么厉害,这题你都懂啦?”小红笑了笑说:“多做几道类似的题,你也能懂!”我又埋头苦想,想着要是能像玩游戏一样,一下子就找到解题的秘诀该多好啊!经过一番折腾,我终于有点明白了。

原来求这个三角形面积最大值,就像是爬山,得找到那个最高的山峰,而我们要找的就是能让面积最大的那个点或者那条线。

你说,数学咋就这么难呢?但我就不信我搞不定它!我一定要把这些难题都攻克下来,让数学成为我的强项!总之,我觉得做这种二次函数求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的题目,虽然过程很艰难,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多思考,多练习,就一定能找到解题的窍门,取得胜利!篇二:哎呀!说起二次函数求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的题目,这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呀!有一次上课,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这样的题:已知一个二次函数图像,还有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都在这个函数图像上,让我们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

当时我一看,脑袋就嗡嗡响,这啥呀?我就开始在草稿纸上乱画,心里想着:“这咋这么难呢?”同桌小明凑过来,瞅了瞅我的草稿纸,说:“你这算的啥呀,思路都不对!”我瞪了他一眼,回道:“那你行你上啊!”然后我俩就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专题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专题
yy
O AA O
C
C
x
B
x
B
(3)直线l⊥x轴,若直线l由点A开始沿x轴正方向以 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向右平移,设运动时间为t (0≤t≤5)秒,运动过程中直线l在△ABC中所扫过的 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l
yy
O AA O
CC
B x B
x
3 13 2
已知二次函数y=x 2+ax+a-2.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若抛物线的顶点为P,求△PAB的面积;
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MBC的面积等于△PAB的面积?若存在, 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
别是A(-1,0)、B(4,0),点C在y轴的负 半轴上,且∠ACB=90°. (1)求点C的坐标; (2)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不与A、E重合),设四边形OAPE的面积为S,
求S的最大值.
y
A
O
B
Ex
例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OB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0, 2),O(0,0),B(4,0),把△AOB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 90°得到△COD(点A转到点C的位置),抛物线y=ax 2+bx+ c(a≠0)经过C、D、B三点.
y
C
B
D 1
O1
Ax
练习:如图,抛物线y=-x 2+bx+c与x轴交于
A(1,0),B(-3,0)两点.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1)中的抛物线交y轴于C点,在该抛物线 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QAC的周长最小?
y
C
B
OA x
(3)在(1)中的抛物线上的第二象限内是否存在

初中数学专题04几何最值存在性问题(解析版)

初中数学专题04几何最值存在性问题(解析版)

专题四几何最值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与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最值问题。

从历年的中考数学压轴题型分析来看,经常会考查到距离或者两条线段和差最值得问题,并且这部分题目在中考中失分率很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几何最值问题再教材中虽然没有进行专题讲解,到却给了我们很多解题模型,因此在专题复习时进行压轴训练是必要的。

【解题攻略】最值问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而线段和(差)问题,要归归于几何模型:(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两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关键是指出一条对称轴“河流”(如图1).三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台球两次碰壁”或“光的两次反射”问题,关键是指出两条对称轴“反射镜面”(如图2).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问题,一般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当三点共线时,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就是第三边的长.如图3,P A与PB的差的最大值就是AB,此时点P在AB的延长线上,即P′.解决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有时候求函数的最值更方便,建立一次函数或者二次函数求解最值问题.【解题类型及其思路】解决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常用的方法有:(1)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含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最值;(2)应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最值;(3)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4)应用二次函数求最值;(5)应用其它知识求最值。

【典例指引】类型一【确定线段(或线段的和,差)的最值或确定点的坐标】【典例指引1】(2018·天津中考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8,4),将该长方形沿OB翻折,点A的对应点为点D,OD与BC交于点E.(I)证明:EO=EB;(Ⅱ)点P是直线OB上的任意一点,且△OPC是等腰三角形,求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Ⅲ)点M是OB上任意一点,点N是OA上任意一点,若存在这样的点M、N,使得AM+MN最小,请直接写出这个最小值.【答案】(I)证明见解析;(Ⅱ)P的坐标为(4,2)或(55,455)或P(﹣55,﹣455)或(165,85);(Ⅲ)325.【解析】分析:(Ⅰ)由折叠得到∠DOB=∠AOB,再由BC∥OA得到∠OBC=∠AOB,即∠OBC=∠DOB,即可;(Ⅱ)设出点P坐标,分三种情况讨论计算即可;(Ⅲ)根据题意判断出过点D作OA的垂线交OB于M,OA于N,求出DN即可.详解:(Ⅰ)∵将该长方形沿OB翻折,点A的对应点为点D,OD与BC交于点E,∴∠DOB=∠AOB,∵BC∥OA,∴∠OBC=∠AOB,∴∠OBC=∠DOB,∴EO=EB;(Ⅱ)∵点B的坐标为(8,4),∴直线OB解析式为y=12 x,∵点P是直线OB上的任意一点,∴设P(a,12 a).∵O(0,0),C(0,4),∴OC=4,PO2=a2+(12a)2=54a2,PC2=a2+(4-12a)2.当△OPC是等腰三角形时,可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如果PO=PC,那么PO2=PC2,则54a2=a2+(4-12a)2,解得a=4,即P(4,2);②如果PO=OC,那么PO2=OC2,则54a2=16,解得a=±855,即P(855,455)或P(-855,-455);③如果PC=OC时,那么PC2=OC2,则a2+(4-12a)2=16,解得a=0(舍),或a=165,即P(165,85);故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4,2)或(855,455)或P(-855,-455)或(165,85);(Ⅲ)如图,过点D作OA的垂线交OB于M,交OA于N,此时的M,N是AM+MN的最小值的位置,求出DN就是AM+MN的最小值.由(1)有,EO=EB,∵长方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8,4),设OE=x,则DE=8-x,在Rt△BDE中,BD=4,根据勾股定理得,DB2+DE2=BE2,∴16+(8-x)2=x2,∴x=5,∴BE=5,∴CE=3,∴DE=3,BE=5,BD=4,∵S△BDE=12DE×BD=12BE×DG,∴DG=12=5 DE BDBE⨯,由题意有,GN=OC=4,∴DN=DG+GN=125+4=325.即:AM+MN的最小值为325.点睛: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极值的确定,进行分类讨论与方程思想是解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2020·云南初三)如图,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B(﹣1,0),C(2,3),抛物线与y轴的焦点A,与x轴的另一个焦点为D,点M为线段AD上的一动点,设点M的横坐标为t.(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P,设线段PM的长为1,当t为何值时,1的长最大,并求最大值;(先根据题目画图,再计算)(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P AD的面积最大?并求最大值;(4)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P AD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y=﹣x2+2x+3;(2)当t=32时,l有最大值,l最大=94;(3)t=32时,△P AD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78;(4)t 15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2)易知直线AD解析式为y=-x+3,设M点横坐标为m,则P(t,-t2+2t+3),M(t,-t+3),可得l=-t2+2t+3-(-t+3)=-t2+3t=-(t-32)2+94,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3)由S△P AD=12×PM×(x D-x A)=32PM,推出PM的值最大时,△P AD的面积最大;(4)如图设AD的中点为K,设P(t,-t2+2t+3).由△P AD是直角三角形,推出PK=12AD,可得(t-32)2+(-t2+2t+3-32)2=14×18,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1)把点B(﹣1,0),C(2,3)代入y=ax2+bx+3,则有30 4233 a ba b-+=⎧⎨++=⎩,解得12ab=-⎧⎨=⎩,∴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在y=﹣x2+2x+3中,令y=0可得0=﹣x2+2x+3,解得x=﹣1或x=3,∴D(3,0),且A(0,3),∴直线AD解析式为y=﹣x+3,设M点横坐标为m,则P(t,﹣t2+2t+3),M(t,﹣t+3),∵0<t<3,∴点M在第一象限内,∴l=﹣t2+2t+3﹣(﹣t+3)=﹣t2+3t=﹣(t﹣32)2+94,∴当t=32时,l有最大值,l最大=94;(3)∵S△P AD=12×PM×(x D﹣x A)=32PM,∴PM的值最大时,△P AD的面积中点,最大值=32×94=278.∴t=32时,△P AD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78.(4)如图设AD的中点为K,设P(t,﹣t2+2t+3).∵△P AD 是直角三角形,∴PK =12AD , ∴(t ﹣32)2+(﹣t 2+2t +3﹣32)2=14×18, 整理得t (t ﹣3)(t 2﹣t ﹣1)=0, 解得t =0或3或15±, ∵点P 在第一象限, ∴t =1+5. 类型二 【确定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的最值或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典例指引2】(2020·重庆初三期末)如图,抛物线2y ax bx =+(0a >)与双曲线ky x=相交于点A 、B ,已知点A 坐标()1,4,点B 在第三象限内,且AOB ∆的面积为3(O 为坐标原点).(1)求实数a 、b 、k 的值;(2)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OB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的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坐标系内有一个点M ,恰使得MA MB MO ==,现要求在y 轴上找出点Q 使得BQM ∆的周长最小,请求出M 的坐标和BQM ∆周长的最小值.【答案】(1)13a b =⎧⎨=⎩,4k =;(2)存在,1 1.5,2P ⎛-- ⎝⎭,2 1.5,2P ⎛⎫- ⎪ ⎪⎝⎭,3 1.5,22P ⎛--- ⎝⎭,4 1.5,2P ⎛-- ⎝⎭,()5 1.5,0.5P --;(3)12【解析】 【分析】(1)由点A 在双曲线上,可得k 的值,进而得出双曲线的解析式.设4,B m m ⎛⎫⎪⎝⎭(0m <),过A 作AP ⊥x 轴于P ,BQ ⊥y 轴于Q ,直线BQ 和直线AP 相交于点M .根据AOB AMB AOP QOB OPMQ S S S S S ∆∆∆∆=---矩形=3解方程即可得出k 的值,从而得出点B 的坐标,把A 、B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得到结论; (2)抛物线对称轴为 1.5x =-,设()1.5,P y -,则可得出2PO ;2OB ;2PB .然后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3)设M (x ,y ).由MO =MA =MB ,可求出M 的坐标.作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B '.连接B 'M 交y 轴于Q .此时△BQM 的周长最小.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1)由()1,4A 知:k =xy =1×4=4, ∴4y x=. 设4,B m m ⎛⎫⎪⎝⎭(0m <). 过A 作AP ⊥x 轴于P ,BQ ⊥y 轴于Q ,直线BQ 和直线AP 相交于点M ,则S △AOP =S △BOQ =2.AOB AMB AOP QOB OPMQ S S S S S ∆∆∆∆=---矩形()()14414102AOP QOB m S S m m ∆∆⎛⎫⎛⎫=---+-⨯- ⎪ ⎪⎝⎭⎝⎭242224m m m ⎛⎫⎛⎫=--+--- ⎪ ⎪⎝⎭⎝⎭22m m=- 令:223m m-=, 整理得:22320m m +-=, 解得:112m =,22m =-. ∵m <0, ∴m =-2, 故()2,2B --.把A 、B 带入2y ax bx =+2424a ba b -=-⎧⎨=+⎩解出:13a b =⎧⎨=⎩,∴23y x x =+.(2)223( 1.5) 2.25y x x x =+=+- ∴抛物线23y x x =+的对称轴为 1.5x =-.设()1.5,P y -,则2294PO y =+,28OB =,()22124PB y =++.∵△POB 为等腰三角形, ∴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22PO OB =,即2984y +=,解得:2y =±,∴1 1.5,P ⎛- ⎝⎭,2P ⎛- ⎝⎭;②22PB OB =,即()21284y ++=,解得:22y =-±,∴3 1.5,2P ⎛-- ⎝⎭,4 1.5,2P ⎛-- ⎝⎭;③22PB OP =,即()2219244y y ++=+,解得:0.5y =- ∴()5 1.5,0.5P --; (3)设(),M x y .∵()1,4A ,()2,2B --,()0,0O ,∴222MO x y =+,()()22214MA x y =-+-,()()22222MB x y =+++.∵MO MA MB ==,∴()()()()222222221422x y x y x y x y ⎧+=-+-⎪⎨+=+++⎪⎩ 解得:11272x y ⎧=-⎪⎪⎨⎪=⎪⎩,∴117,22M ⎛⎫-⎪⎝⎭. 作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B '坐标为:(2,-2). 连接B 'M 交y 轴于Q .此时△BQM 的周长最小.BQM C MQ BQ MB ∆=++MQ QB MB '=++=MB '+MB222211711722222222⎛⎫⎛⎫⎛⎫⎛⎫=--+++-+++ ⎪ ⎪ ⎪ ⎪⎝⎭⎝⎭⎝⎭⎝⎭()13461702=+.【名师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轴对称-最值问题等.第(1)问的关键是割补法;第(2)问的关键是分类讨论;第(3)问的关键是求出M 的坐标. 【举一反三】(2019·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如图1,已知抛物线y =﹣23384x +x +3与x 轴交于A 和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 (1)求出直线BC 的解析式.(2)M 为线段BC 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M 作x 轴的垂线交BC 于H ,过M 作MQ ⊥BC 于Q ,求出△MHQ 周长最大值并求出此时M 的坐标;当△MHQ 的周长最大时在对称轴上找一点R ,使|AR ﹣MR |最大,求出此时R 的坐标.(3)T 为线段BC 上一动点,将△OCT 沿边OT 翻折得到△OC ′T ,是否存在点T 使△OC ′T 与△OBC 的重叠部分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BT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y =﹣34x +3;(2)R (1,92);(3)BT =2或BT =165.【解析】 【分析】(1)由已知可求A (﹣2,0),B (4,0),C (0,3),即可求BC 的解析式;(2)由已知可得∠QMH =∠CBO ,则有QH =34QM ,MH =54MQ ,所以△MHQ 周长=3QM ,则求△MHQ周长的最大值,即为求QM 的最大值;设M (m ,233384m m -++),过点M 与BC 直线垂直的直线解析式为243733812y x m m =--+,交点22972721,35025200100Q m m m m ⎛⎫+--+ ⎪⎝⎭,可求出()23=410MQ m m -+,当m =2时,MQ 有最大值65;函数的对称轴为x =1,作点M 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M '(0,3),连接AM '与对称轴交于点R ,此时|AR ﹣MR |=|AR ﹣M 'R |=AM ',|AR ﹣MR |的最大值为AM ';求出AM '的直线解析式为332y x =+,则可求912R ⎛⎫⎪⎝⎭,; (3)有两种情况:当TC '∥OC 时,GO ⊥TC ';当OT ⊥BC 时,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解:(1)令y =0,即2333084x x -++=,解得122,4x x =-=, ∵点A 在点B 的左侧 ∴A (﹣2,0),B (4,0), 令x =0解得y =3, ∴C (0,3),设BC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 =kx +3, 将B 点坐标代入解得k =34- ∴BC 的解析式为y =-34x +3;(2)∵MQ ⊥BC ,M 作x 轴, ∴∠QMH =∠CBO , ∴tan ∠QMH =tan ∠CBO =34, ∴QH =34QM ,MH =54MQ ,∴△MHQ 周长=MQ +QH +MH =34QM +QM +54MQ =3QM ,则求△MHQ 周长的最大值,即为求QM 的最大值; 设M (m ,233384m m -++), 过点M 与BC 直线垂直的直线解析式为243733812y x m m =--+, 直线BC 与其垂线相交的交点22972721,35025200100Q m m m m ⎛⎫+--+ ⎪⎝⎭,∴()23=410MQ m m -+, ∴当m =2时,MQ 有最大值65, ∴△MHQ 周长的最大值为185,此时M (2,3), 函数的对称轴为x =1,作点M 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M '(0,3),连接AM '与对称轴交于点R ,此时|AR ﹣MR |=|AR ﹣M 'R |=AM ', ∴|AR ﹣MR |的最大值为AM '; ∵AM '的直线解析式为y =32x +3, ∴R (1,92); (3)①当TC '∥OC 时,GO ⊥TC ', ∵△OCT ≌△OTC ', ∴3412=55OG ⨯=, ∴12655T ⎛⎫⎪⎝⎭, ∴BT =2;②当OT⊥BC时,过点T作TH⊥x轴,OT=125,∵∠BOT=∠BCO,∴3=1255cOo BOTHs∠=,∴OH=36 25,∴36482525 T⎛⎫ ⎪⎝⎭,∴BT=165;综上所述:BT=2或BT=165.【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和三角形相关的知识,能够充分调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三【确定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最值或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典例指引3】(2019·甘肃中考真题)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B(3,0),与y轴交于点C.(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点,点F为对称轴上的一点,且以点A、B、P、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点P的坐标;(3)点E是二次函数第四象限图象上一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BC于点D,求四边形AEBD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的坐标.【答案】(1)y=x2﹣4x+3;(2)点P(4,3)或(0,3)或(2,﹣1);(3)最大值为94,E(32,﹣34).【解析】【分析】(1)用交点式函数表达式,即可求解;(2)分当AB为平行四边形一条边、对角线,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3)利用S四边形AEBD=12AB(y D﹣y E),即可求解.【详解】解:(1)用交点式函数表达式得:y=(x﹣1)(x﹣3)=x2﹣4x+3;故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x2﹣4x+3;(2)①当AB为平行四边形一条边时,如图1,则AB=PE=2,则点P坐标为(4,3),当点P在对称轴左侧时,即点C的位置,点A、B、P、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点P(4,3)或(0,3);②当AB是四边形的对角线时,如图2,AB中点坐标为(2,0)设点P的横坐标为m,点F的横坐标为2,其中点坐标为:22m+,即:22m+=2,解得:m=2,故点P(2,﹣1);故:点P(4,3)或(0,3)或(2,﹣1);(3)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3,设点E坐标为(x,x2﹣4x+3),则点D(x,﹣x+3),S四边形AEBD=12AB(y D﹣y E)=﹣x+3﹣x2+4x﹣3=﹣x2+3x,∵﹣1<0,故四边形AEBD面积有最大值,当x=32,其最大值为94,此时点E(32,﹣34).【点睛】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和与几何图形结合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代数和几何图形结合起来,利用点的坐标的意义表示线段的长度,从而求出线段之间的关系.【举一反三】(2019·内蒙古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22(0)y ax bx a =++≠与x 轴交于()1,0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对称轴;(2)点D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连接CD BD 、,若DCB CBD ∠=∠,求点D 的坐标;(3)已知()1,1F ,若(),E x y 是抛物线上一个动点(其中12x <<),连接CE CF EF 、、,求CEF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 的坐标.(4)若点N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B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24233y x x =-++,对称轴1x =;(2)11,4D ⎛⎫ ⎪⎝⎭;(3)面积有最大值是4948,755,424E ⎛⎫⎪⎝⎭;(4)存在点M 使得以,,,B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2M或104,3M ⎛⎫-⎪⎝⎭或102,3M ⎛⎫-- ⎪⎝⎭.【解析】 【分析】(1)将点A (-1,0),B (3,0)代入y =ax 2+bx +2即可;(2)过点D 作DG ⊥y 轴于G ,作DH ⊥x 轴于H ,设点D (1,y ),在Rt △CGD 中,CD 2=CG 2+GD 2=(2-y )2+1,在Rt △BHD 中,BD 2=BH 2+HD 2=4+y 2,可以证明CD =BD ,即可求y 的值;(3)过点E 作EQ ⊥y 轴于点Q ,过点F 作直线FR ⊥y 轴于R ,过点E 作FP ⊥FR 于P ,证明四边形QRPE是矩形,根据S △CEF =S 矩形QRPE -S △CRF -S △EFP ,代入边即可;(4)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存在点M 使得以B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M (2,2)或M (4,- 103)或M (-2,-103); 【详解】解:(1)将点()()1,0,3,0A B -代入22y ax bx =++,可得24,33a b =-=, 224233y x x ∴=-++;∴对称轴1x =;(2)如图1:过点D 作DG y ⊥轴于G ,作DH x ⊥轴于H ,设点()1,D y ,()()0,2,3,0C B Q ,∴在Rt CGD ∆中,()222221CD CG GD y =+=-+, ∴在Rt BHD ∆中,22224BD BH HD y =+=+,在BCD ∆中,DCB CBD ∠=∠QCD BD ∴=,22CD BD ∴=()22214y y ∴-+=+ 14y ∴=,11,4D ⎛⎫∴ ⎪⎝⎭; (3)如图2:过点E 作EQ y ⊥轴于点Q ,过点F 作直线FR y ⊥轴于R ,过点E 作FP FR ⊥于P ,90EQR QRP RPE ︒∴∠=∠=∠=, ∴四边形QRPE 是矩形,CEF CRF EFP QRPE S S S S ∆∆∆=--Q 矩形,()()(),,0,2,1,1E x y C F Q ,111•222CEF S EQ QR EQ QC CR RF FP EP ∴=⋅-⨯⋅-⋅-V()()()()111121111222CEF S x y x y x y ∆∴=----⨯⨯---224233y x x =-++Q ,21736CEF S x x ∆∴=-+∴当74x =时,面积有最大值是4948,此时755,424E ⎛⎫⎪⎝⎭; (4)存在点M 使得以,,,B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1,,,N n M x y ,①四边形CMNB 是平行四边形时,1322x+=2x ∴=-102,3M ⎛⎫∴-- ⎪⎝⎭②四边形CNBM 时平行四边形时,3122x +=2x ∴=, ()2,2M ∴;③四边形CNNB 时平行四边形时,1322x+=, 4x ∴=,104,3M ⎛⎫∴- ⎪⎝⎭;综上所述:()2,2M 或104,3M ⎛⎫- ⎪⎝⎭或102,3M ⎛⎫--⎪⎝⎭;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求边长、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新题训练】1.如图,直线y =5x +5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C ,过A ,C 两点的二次函数y =ax 2+4x +c 的图象交x 轴于另一点B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连接BC ,点N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作ND ⊥x 轴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点D ,求线段ND 长度的最大值; (3)若点H 为二次函数y =ax 2+4x +c 图象的顶点,点M (4,m )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一点,在x 轴,y 轴上分别找点F ,E ,使四边形HEFM 的周长最小,求出点F 、E 的坐标.【答案】(1) y=-x2+4x+5;(2);(3) F (,0),E(0,).【解析】【分析】(1)先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由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求出A,C两点的坐标,再根据待定系数法可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由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求出B点的坐标,根据待定系数法可求一次函数BC 的表达式,设ND的长为d,N点的横坐标为n,则N点的纵坐标为-n+5,D点的坐标为D(n,-n2+4n+5),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二次函数的最值计算可求线段ND长度的最大值;(3)由题意可得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H(2,9),点M的坐标为M(4,5),作点H(2,9)关于y轴的对称点H1,可得点H1的坐标,作点M(4,5)关于x轴的对称点HM1,可得点M1的坐标连结H1M1分别交x轴于点F,y轴于点E,可得H1M1+HM的长度是四边形HEFM的最小周长,再根据待定系数法可求直线H1M1解析式,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点F、E的坐标.【详解】解:(1)∵直线y=5x+5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C,∴A(-1,0),C(0,5),∵二次函数y=ax2+4x+c的图象过A,C两点,∴,解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4x+5;(2)如解图①,第2题解图①∵点B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由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4x+5得,点B的坐标B(5,0),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b,∵直线BC过点B(5,0),C(0,5),∴,解得,∴直线BC解析式为y=-x+5,设ND的长为d,N点的横坐标为n,则N点的坐标为(n,-n+5),D点的坐标为(n,-n2+4n+5),则d=|-n2+4n+5-(-n+5)|,由题意可知:-n2+4n+5>-n+5,∴d=-n2+4n+5-(-n+5)=-n2+5n=-(n-)2+,∴当n=时,线段ND长度的最大值是;(3)∵点M(4,m)在抛物线y=-x2+4x+5上,∴m=5,∴M(4,5).∵抛物线y=-x2+4x+5=-(x-2)2+9,∴顶点坐标为H(2,9),如解图②,作点H(2,9)关于y轴的对称点H1,则点H1的坐标为H1(-2,9);作点M(4,5)关于x轴的对称点M1,则点M1的坐标为M1(4,-5),连接H1M1分别交x轴于点F,y轴于点E,∴H1M1+HM的长度是四边形HEFM的最小周长,则点F,E即为所求的点.设直线H1M1的函数表达式为y=mx+n,∵直线H1M1过点H1(-2,9),M1(4,-5),∴,解得,∴y=-x+,∴当x=0时,y=,即点E坐标为(0,),当y=0时,x=,即点F坐标为(,0),故所求点F,E的坐标分别为(,0),(0,).2.(2019·江苏中考真题)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8,点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B不重合),直线l是经过点P的一条直线,把△ABC沿直线l折叠,点B的对应点是点B’.(1)如图1,当PB=4时,若点B’恰好在AC边上,则AB’的长度为_____;(2)如图2,当PB=5时,若直线l//AC,则BB’的长度为;(3)如图3,点P在AB边上运动过程中,若直线l始终垂直于AC,△ACB’的面积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面积;(4)当PB=6时,在直线l变化过程中,求△ACB’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4;(2)(3)面积不变,S△ACB’=(4)【解析】【分析】(1)证明△APB′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设直线l交BC于点E,连接B B′交PE于O,证明△PEB是等边三角形,求出OB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3中,结论:面积不变,证明B B′//AC即可;(4)如图4中,当PB′⊥AC时,△ACB′的面积最大,设直线PB′交AC于点E,求出B′E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A=60°,AB=BC=CA=8,∵PB=4,∴PB′=PB=P A=4,∵∠A=60°,∴△APB′是等边三角形,∴AB′=AP=4,故答案为4;(2)如图2,设直线l交BC于点E,连接B B′交PE于O,∵PE∥AC,∴∠BPE=∠A=60°,∠BEP=∠C=60°,∴△PEB是等边三角形,∵PB=5,B、B′关于PE对称,∴BB′⊥PE,BB′=2OB,∴OB=PB·sin60°,∴BB,故答案为(3)如图3,结论:面积不变.过点B作BE⊥AC于E,则有BE=AB·sin60°=3843⨯=,∴S△ABC=1184322AC BE=⨯⨯g=163,∵B、B′关于直线l对称,∴BB′⊥直线l,∵直线l⊥AC,∴AC//BB′,∴S△ACB’=S△ABC=163;(4)如图4,当B′P⊥AC时,△ACB′的面积最大,设直线PB′交AC于E,在Rt△APE中,P A=2,∠P AE=60°,∴PE=P A·sin60°=3,∴B′E=B′P+PE=6+3,∴S△ACB最大值=12×(6+3)×8=24+43.【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变换,解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理解题意,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2019·湖南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ABCD的边AB=4,BC=6.若不改变矩形ABCD的形状和大小,当矩形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左右移动时,矩形的另一个顶点D始终在y轴的正半轴上随之上下移动.(1)当∠OAD=30°时,求点C的坐标;(2)设AD的中点为M,连接OM、MC,当四边形OMCD的面积为212时,求OA的长;(3)当点A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点C到点O的距离有最大值,请直接写出最大值,并求此时cos∠OAD的值.【答案】(1)点C的坐标为(2,3;(2)OA=2;(3)OC的最大值为8,cos∠OAD 5.【解析】【分析】(1)作CE⊥y轴,先证∠CDE=∠OAD=30°得CE=12CD=2,DE2223CD CE-=OAD=30°知OD=12AD=3,从而得出点C坐标;(2)先求出S△DCM=6,结合S四边形OMCD=212知S△ODM=92,S△OAD=9,设OA=x、OD=y,据此知x2+y2=36,12xy=9,得出x2+y2=2xy,即x=y,代入x2+y2=36求得x的值,从而得出答案;(3)由M为AD的中点,知OM=3,CM=5,由OC≤OM+CM=8知当O、M、C三点在同一直线时,OC有最大值8,连接OC,则此时OC与AD的交点为M,ON⊥AD,证△CMD∽△OMN得CD DM CM ON MN OM==,据此求得MN=95,ON=125,AN=AM﹣MN=65,再由OA22ON AN+cos∠OAD=ANOA可得答案.【详解】(1)如图1,过点C作CE⊥y轴于点E,∵矩形ABCD中,CD⊥AD,∴∠CDE+∠ADO=90°,又∵∠OAD+∠ADO=90°,∴∠CDE=∠OAD=30°,∴在Rt△CED中,CE=12CD=2,DE22CD CE=3,在Rt△OAD中,∠OAD=30°,∴OD=12AD=3,∴点C的坐标为(2,3);(2)∵M为AD的中点,∴DM=3,S△DCM=6,又S四边形OMCD=212,∴S△ODM=92,∴S△OAD=9,设OA=x、OD=y,则x2+y2=36,12xy=9,∴x2+y2=2xy,即x=y,将x=y代入x2+y2=36得x2=18,解得x=2(负值舍去),∴OA=2;(3)OC的最大值为8,如图2,M为AD的中点,∴OM=3,CM22CD DM+5,∴OC≤OM+CM=8,当O、M、C三点在同一直线时,OC有最大值8,连接OC,则此时OC与AD的交点为M,过点O作ON⊥AD,垂足为N,∵∠CDM=∠ONM=90°,∠CMD=∠OMN,∴△CMD∽△OMN,∴CD DM CMON MN OM==,即4353ON MN==,解得MN=95,ON=125,∴AN=AM﹣MN=65,在Rt△OAN中,OA2265 5ON AN+=,∴cos∠OAD=5 ANOA=.【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4.(2018·江苏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23x+4的图象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动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O上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作匀速运动,到达点O 停止运动,点A关于点P的对称点为点Q,以线段PQ为边向上作正方形PQMN.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13秒时,点Q的坐标是;(2)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PQMN与△AO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表达式;(3)若正方形PQMN对角线的交点为T,请直接写出在运动过程中OT+PT的最小值.【答案】(1)(4,0);(2)①当0<t≤1时,S =334t2;②当1<t≤43时,S =﹣394t2+18t;③当43<t≤2时,S =﹣3t2+12;(3)OT+PT的最小值为32【解析】【分析】(1)先确定出点A的坐标,进而求出AP,利用对称性即可得出结论;(2)分三种情况,①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②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③利用梯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结论;(3)先确定出点T的运动轨迹,进而找出OT+PT最小时的点T的位置,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令y=0,∴﹣23x+4=0,∴x=6,∴A(6,0),当t=13秒时,AP=3×13=1,∴OP=OA﹣AP=5,∴P(5,0),由对称性得,Q(4,0);(2)当点Q在原点O时,OQ=6,∴AP=12OQ=3,∴t=3÷3=1,①当0<t≤1时,如图1,令x=0,∴y=4,∴B(0,4),∴OB=4,∵A(6,0),∴OA=6,在Rt△AOB中,tan∠OAB=2=3 OBOA,由运动知,AP=3t,∴P(6﹣3t,0),∴Q(6﹣6t,0),∴PQ=AP=3t,∵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MN∥OA,PN=PQ=3t,在Rt△APD中,tan∠OAB=233 PD PDAP t==,∴PD=2t,∴DN=t,∵MN∥OA∴∠DCN=∠OAB,∴tan∠DCN=23 DN tCN CN==,∴CN=32t,∴S=S正方形PQMN﹣S△CDN=(3t)2﹣12t×32t=334t2;②当1<t≤43时,如图2,同①的方法得,DN=t,CN=32t,∴S=S矩形OENP﹣S△CDN=3t×(6﹣3t)﹣12t×32t=﹣394t2+18t;③当43<t≤2时,如图3,S=S梯形OBDP=12(2t+4)(6﹣3t)=﹣3t2+12;(3)如图4,由运动知,P(6-3t,0),Q(6-6t,0),∴M(6-6t,3t),∵T是正方形PQMN的对角线交点,∴T(6-93,22t t),∴点T是直线y=-13x+2上的一段线段,(-3≤x<6),同理:点N是直线AG:y=-x+6上的一段线段,(0≤x≤6),∴G(0,6),∴OG=6,∵A(6,0),∴AG2,在Rt△ABG中,OA=6=OG,∴∠OAG=45°,∵PN⊥x轴,∴∠APN=90°,∴∠ANP=45°,∴∠TNA=90°,即:TN⊥AG,∵T 正方形PQMN 的对角线的交点, ∴TN =TP , ∴OT +TP =OT +TN ,∴点O ,T ,N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Q 与点O 重合时),且ON ⊥AG 时,OT +TN 最小, 即:OT +TN 最小,∵S △OAG =12OA ×OG =12AG ×ON , ∴ON =OA OGAGn =32. 即:OT +PT 的最小值为32【点睛】此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面积,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找出点T 的位置是解本题(3)的难点.5.(2020·江苏初三期末)已知二次函数223y x x =--+的图象和x 轴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点P 是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2)当P 是抛物线顶点时,求APC ∆面积. (3)在P 点运动过程中,求APC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3y x =+;(2)3;(3)APC ∆面积的最大值为278. 【解析】 【分析】(1)由题意分别将x =0、y =0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中求出点C 、A 的坐标,再根据点A 、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C 的解析式;(2)由题意先根据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出顶点P ,进而利用割补法求APC ∆面积;(3)根据题意过点P 作PE y P 轴交AC 于点E 并设点P 的坐标为()2,23m m m --+(30m -<<),则点E的坐标为(),3+m m 进而进行分析. 【详解】解:(1) 分别将x =0、y =0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中求出点C 、A 的坐标为()0,3C ;()30A -,; 将()0,3C ;()30A -,代入223y x x =--+,得到直线AC 的解析式为3y x =+. (2)由223y x x =--+,将其化为顶点式为2(1)4y x =-++,可知顶点P 为(1,4)-, 如图P 为顶点时连接PC 并延长交x 轴于点G ,则有S APC S APG S ACG =-V V V ,将P 点和C 点代入求出PC 的解析式为3y x =-+,解得G 为(3,0), 所有S APC S APG S ACG =-V V V 11646312922=⨯⨯-⨯⨯=-=3;(3)过点P 作PE y P 轴交AC 于点E .设点P 的坐标为()2,23m m m --+(30m -<<),则点E 的坐标为(),3+m m ∴()2233PE m m m =--+-+2239324m m m ⎛⎫=--=-++ ⎪⎝⎭, 当32m =-时,PE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94.∵()1322APC C A S PE x x PE ∆=⋅-=,∴APC ∆面积的最大值为278. 【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解析式以及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6.(2020·江苏初三期末)如图,抛物线265y ax x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点B 的坐标为()5,0,直线5y x =-经过点B 、C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点P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求BCP ∆面积S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 (3)过点A 的直线交直线BC 于点M ,连接AC ,当直线AM 与直线BC 的一个夹角等于ACB ∠的3倍时,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答案】(1)265y x x =-+-;(2)1258S =,点P 坐标为515,24⎛⎫ ⎪⎝⎭;(3)点M 的坐标为7837,2323⎛⎫-⎪⎝⎭, 6055,2323⎛⎫- ⎪⎝⎭【解析】 【分析】(1)利用B (5,0)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 (2)作PQ ∥y 轴交BC 于Q ,根据12PBC S PQ OB ∆=⋅求解即可; (3)作∠CAN =∠NAM 1=∠ACB ,则∠A M 1B =3∠ACB , 则∆ NAM 1∽∆ A C M 1,通过相似的性质来求点M 1的坐标;作AD ⊥BC 于D ,作M 1关于AD 的对称点M 2, 则∠A M 2C =3∠ACB ,根据对称点坐标特点可求M 2的坐标. 【详解】(1)把()5,0B 代入265y ax x =+-得253050a +-= 1a =-.∴265y x x =-+-;(2)作PQ ∥y 轴交BC 于Q ,设点()2,65P x x x -+-,则∵()5,0B∴OB =5, ∵Q 在BC 上,∴Q 的坐标为(x ,x -5),∴PQ =2(65)(5)x x x -+---=25x x -+, ∴12PBC S PQ OB ∆=⋅ =21(5)52x x -+⨯ =252522x x -+∴当52x =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258S =,∴点P 坐标为515,24⎛⎫⎪⎝⎭. (3)如图1,作∠CAN =∠NAM 1=∠ACB ,则∠A M 1B =3∠ACB ,∵∠CAN =∠NAM 1, ∴AN =CN ,∵265y x x =-+-=-(x -1)(x -5),∴A 的坐标为(1,0),C 的坐标为(0,-5), 设N 的坐标为(a ,a -5),则∴2222(1)(5)(55)a a a a -+-=+-+,∴a =136, ∴N 的坐标为(136,176-), ∴AN 2=221317(1)()66-+-=16918,AC 2=26,∴22169113182636 ANAC=⨯=,∵∠NAM1=∠ACB,∠N M1A=∠C M1A,∴∆NAM1∽∆A C M1,∴11AMANAC CM=,∴21211336AMCM=,设M1的坐标为(b,b-5),则∴222236[(1)(5)]13[(55)]b b b b-+-=+-+,∴b1=7823,b2=6(不合题意,舍去),∴M1的坐标为7837(,)2323-,如图2,作AD⊥BC于D,作M1关于AD的对称点M2, 则∠A M2C=3∠ACB,易知∆A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点D的坐标是(3,-2),∴M2横坐标=7860232323⨯-=,M2纵坐标=37552(2)()2323⨯---=-,∴M2的坐标是6055(,)2323-,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是7837(,)2323-或6055(,)2323-.【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7.(2019·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x﹣b)﹣与y轴相交于A点,与x轴相交于B、C两点,且点C在点B的右侧,设抛物线的顶点为P.(1)若点B与点C关于直线x=1对称,求b的值;(2)若OB=OA,求△BCP的面积;(3)当﹣1≤x≤1时,该抛物线上最高点与最低点纵坐标的差为h,求出h与b的关系;若h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直接写出这个最大值或最小值.【答案】(1)2(2)(3)h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1【解析】【分析】(1)由点B与点C关于直线x=1对称,可得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b值;(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的坐标,结合OA=OB可得出点B的坐标,由点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C的坐标,利用配方法可求出点P的坐标,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BCP的面积;(3)分b≥2,0≤b<2,﹣2<b<0和b≤﹣2四种情况考虑,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找出h关于b的关系式,再找出h的最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点B与点C关于直线x=1对称,y=x(x﹣b)﹣=x2﹣bx﹣,∴﹣=1,解得:b=2.(2)当x=0时,y=x2﹣bx﹣=﹣,∴点A的坐标为(0,﹣).又∵OB=OA,∴点B的坐标为(﹣,0).将B(﹣,0)代入y=x2﹣bx﹣,得:0=+b﹣,解得:b=,∴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y=x2﹣x﹣=(x﹣)2﹣,∴点P的坐标为(,﹣).当y=0时,x2﹣x﹣=0,解得:x1=﹣,x2=1,∴点C的坐标为(1,0).∴S△BCP=×[1﹣(﹣)]×|﹣|=.(3)y=x2﹣bx﹣=(x﹣)2﹣﹣.当≥1,即b≥2时,如图1所示,y最大=b+,y最小=﹣b+,∴h=2b;当0≤<1,即0≤b<2时,如图2所示,y最大=b+,y最小=﹣﹣,∴h=1+b+=(1+)2;当﹣1<<0,﹣2<b<0时,如图3所示y最大=﹣b,y最小=﹣﹣,∴h=1﹣b+=(1﹣)2;当≤﹣1,即b≤﹣2时,如图4所示,y最大=﹣b+,y最小=b+,h=﹣2b.综上所述:h=,h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二次函数图象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b的值;(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的坐标特征及配方法,求出点B,C,P的坐标;(3)分b≥2,0≤b<2,﹣2<b<0和b≤﹣2四种情况,找出h关于b的关系式.8.(2020·江西初三期中)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ax2+bx+3(a≠0)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M,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CM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若点E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CE,求四边形BOCE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点的坐标.。

(完整版)初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汇总(史上最全)

(完整版)初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汇总(史上最全)

二次函数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a b ca≠)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是常数,0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而b c,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2. 二次函数2=++的结构特征:y ax bx c⑴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⑵a b c,,是常数,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二、基本形式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的性质:y ax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的性质:(上加下减)3. ()2y a x h =-的性质:(左加右减)4. ()2y a x h k =-+的性质: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1. 平移步骤:方法1: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2. 平移规律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方法2:⑴c bx ax y ++=2沿y 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变成m c bx ax y +++=2(或m c bx ax y -++=2)⑵c bx ax y ++=2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变成c m x b m x a y ++++=)()(2(或c m x b m x a y +-+-=)()(2)四、二次函数()2y a x h k=-+与2y axbx c =++的比较从解析式上看,()2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2424b ac b y a x a a -⎛⎫=++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五、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c ,、以及()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六、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x a=-时,y 有最小值244ac b a-.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当2b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x a=-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 -.七、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2. 顶点式: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3. 两根式:12()()y a x x x x =--(0a ≠,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x 轴有交点,即240b ac -≥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八、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1. 二次项系数a二次函数2y ax bx c =++中,a 作为二次项系数,显然0a ≠.⑴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 的值越大,开口越小,反之a 的值越小,开口越大; ⑵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a 的值越小,开口越小,反之a 的值越大,开口越大.总结起来,a 决定了抛物线开口的大小和方向,a 的正负决定开口方向,a 的大小决定开口的大小.2. 一次项系数b在二次项系数a 确定的前提下,b 决定了抛物线的对称轴. ⑴ 在0a >的前提下,当0b >时,02ba -<,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左侧;当0b =时,02ba -=,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就是y 轴;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⑵ 在0a <的前提下,结论刚好与上述相反,即当0b >时,02ba ->,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右侧;当0b =时,02ba -=,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就是y 轴;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总结起来,在a 确定的前提下,b 决定了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ab 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abx 2-=在y 轴左边则0>ab ,在y 轴的右侧则0<ab ,概括的说就是“左同右异” 总结:3. 常数项c⑴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⑵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0; ⑶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负. 总结起来,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总之,只要a b c ,,都确定,那么这条抛物线就是唯一确定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通常利用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形式,才能使解题简便.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况:1. 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2. 已知抛物线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一般选用顶点式;3. 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一般选用两根式;4. 已知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常选用顶点式.九、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一般有五种情况,可以用一般式或顶点式表达 1. 关于x 轴对称2y ax bx c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2y a x h k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2. 关于y 轴对称2y ax bx c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2y a x h k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3. 关于原点对称2y ax bx c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 ()2y a x h k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 4. 关于顶点对称(即:抛物线绕顶点旋转180°)2y ax bx c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22b y ax bx c a=--+-;()2y a x h k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5. 关于点()m n ,对称 ()2y a x h k =-+关于点()m n ,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22y a x h m n k =-+-+-根据对称的性质,显然无论作何种对称变换,抛物线的形状一定不会发生变化,因此a 永远不变.求抛物线的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时,可以依据题意或方便运算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形式,习惯上是先确定原抛物线(或表达式已知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再确定其对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然后再写出其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十、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情况):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当函数值0y =时的特殊情况. 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①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交于两点()()1200A x B x ,,,12()x x ≠,其中的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21AB x x =-=.② 当0∆=时,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 ③ 当0∆<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1' 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上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 2' 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下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2. 抛物线2y ax bx c =++的图象与y 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3. 二次函数常用解题方法总结: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2y ax bx c =++中a ,b ,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 ,b ,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本身就是所含字母x 的二次函数;下面以0a >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次函数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1. 考查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中,如:已知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2)2(22--+-=m m x m y 的图像经过原点, 则m 的值是2. 综合考查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习题的特点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考查两个函数的图像,试题类型为选择题,如: 如图,如果函数b kx y +=的图像在第一、二、三象限内,那么函数12-+=bx kx y 的图像大致是( )y y y y1 10 x o-1 x 0 x 0 -1 x A B C D3. 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关习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习题类型有中档解答题和选拔性的综合题,如: 已知一条抛物线经过(0,3),(4,6)两点,对称轴为35=x ,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问题(含问题详解)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问题(含问题详解)

二次函数中的三角形一.与三角形面积例1:如图,已知在同一坐标系中,直线22k y kx =+-与y 轴交于点P ,抛物线k x k x y 4)1(22++-=与x 轴交于)0,(),0,(21x B x A 两点。

C 是抛物线的顶点。

(1)求二次函数的最小值(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 (2)若点A 在点B 的左侧,且021<⋅x x 。

①当k 取何值时,直线通过点B ;②是否存在实数k ,使ABC ABP S S ∆∆=?如果存在,请求出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2:已知抛物线)1(3)4(2-+---=m x m x y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 (1)求m 的取值范围;(2)若0<m ,直线1-=kx y 经过点A ,与y 轴交于点D ,且25=⋅BD AD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A 点在B 点左边,在第一象限内,(2)中所得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直线P A 平分ACD ∆的面积?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3.已知矩形ABCD 中,AB =2,AD =4,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x 轴,AB 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

(1)写出A 、B 、C 、D 及AD 的中点E 的坐标;(2)求以E 为顶点、对称轴平行于y 轴,并且经过点B 、C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求对角线BD 与上述抛物线除点B 以外的另一交点P 的坐标;(4)△PEB 的面积S △PEB 与△PBC 的面积S △PBC 具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A BC DO E x y(第25题图)例4.如图1,已知直线12y x =-与抛物线2164y x =-+交于AB ,两点. (1)求A B ,两点的坐标;(2)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3)如图2,取与线段AB 等长的一根橡皮筋,端点分别固定在A B ,两处.用铅笔拉着这根橡皮筋使笔尖P 在直线AB 上方的抛物线上移动,动点P 将与A B ,构成无数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中是否存在一个面积最大的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最大面积,并指出此时P 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二.与三角形形状例5. 如图,抛物线254y ax ax =-+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已知BC x ∥轴,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且AC BC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探究:若点P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且在x 轴下方的动点,是否存在PAB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坐标;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2图1例 6.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12),,点B 的坐标为(31),,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记为抛物线1l .(1)平移抛物线1l ,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A ,但不过点B ,写出平移后的一个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任写一个即可).(2)平移抛物线1l ,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A B ,两点,记为抛物线2l ,如图②,求抛物线2l 的函数表达式.(3)设抛物线2l 的顶点为C ,K 为y 轴上一点.若ABK ABC S S =△△,求点K 的坐标.(4)请在图③上用尺规作图的方式探究抛物线2l 上是否存在点P ,使AB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判断点P 共有几个可能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若不存在,请说明师.x 图①x 图②x 图③例7. 已知: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1,0)A 、(5,0)B 、(0,5)C 三点.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若过点C 的直线y kx b =+与抛物线相交于点E (4,m ),请求出△CBE 的面积S 的值; (3)在抛物线上求一点0P 使得△ABP 0为等腰三角形并写出0P 点的坐标;(4)除(3)中所求的0P 点外,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其它的点P 使得△AB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一共有几个满足条件的点P (要求简要说明理由,但不证明);若不存在这样的点P ,请说明理由.例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0),连接OA ,将线段OA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OB . (1)求点B 的坐标;(2)求经过A 、O 、B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BOC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果点P 是(2)中的抛物线上的动点,且在x 轴的下方, 那么△P AB 是否有最大面积?若有,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及△P AB 的最大面积;若没有,请说明理由.(注意:本题中的结果均保留根号)(第25题图)三.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相似 例9:已知一次函数1243--=x y 的图象分别交x 轴、y 轴于A 、C 两点, (1)求出A 、C 两点的坐标;(2)在x 轴上找出点B ,使ACB ∆∽AOC ∆,若抛物线过A 、B 、C 三点,求出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设动点P 、Q 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速度沿AC 、BA 向C 、A 运动,连结PQ ,使m AP =,是否存在m 的值,使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所有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解析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解析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解析一、命题意图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相结合的题目是近年来中考数学中常见的问题,题型常考常新,体现了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等。

如果将三角形这一平面图形问题与二次函数相结合,就需要学生以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相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问题的过程。

二、考点及对应的考纲要求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关于三角形面积问题的讨论一直是教学重点,这其中牵涉了二次函数与几何问题的融合,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难点。

求面积常用的方法:(1)直接法,若题已经给出或能由已知条件推出个边的长度并且通过坐标能找到对应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能直接用公式算出来。

(2)简单的组合,解决问题的途径常需要进行图形割补、等积变形等图形变换。

(3)面积不变同底等高或等底等高的转换,利用平行线得到三角形同底等高进行面积转化。

(4)如图,过△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 的“水平宽”(a ),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 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 的“铅垂高(h )”. 可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ah S ABC 21=∆,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三、试题讲解过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c bx ax y ++=2C (0,-4)三点.(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 是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且在第四象限,当∆面积最大时,求点D 的坐标.解:(1)解法一: 由题意得,c=-4, ∴⎩⎨⎧=-+=--0441604b a b a ,解得:⎩⎨⎧-==31b a , ∴=x y 解法二: 由题意得,设y=a (x+1)(x-4), ∴∴y=(x+1)(x-4), ∴432--=x x y ,(2)解法一:由(1)可知,y=x 2-3x -4,设点D 为(x, x 2-3x -4),过点D 作DE ∥OC 交BC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kx +b,则∙∙∙⎩⎨⎧=+-=044b k b ,∴⎩⎨⎧-==41b k ,∴y=x -4, ∴E (x, x -4)∴DE=(x -4)-(x 2-3x -4)= -x 2+4x,∵a=-1<0, ∴当x=2时, DE 取最大值,S △BCD 解法二:由(1)可知,y=x 2-3x -4, 设点D 为(x,y ),过点D 作DF ⊥OB 于点F,S △BCD =S 梯形OCDF +S △BDF -S △OBC=21x (4-y )+21(-y )(4-x )-8 =2x -2y -8=2x -2(x 2-3x -4)-8=-2x 2+8x,∵a=-2<0, ∴当x=2时, S △BCD 取最大值,∴D (2,-6解法三:由(1)可知,y=x 2-3x -4, 过点D 作DE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kx +b, 则⎩⎨⎧=+-=044b k b ,∴⎩⎨⎧-==41b k ,∴y=x -4,∴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x +d,则x 2-3x -4=x +d, x 2∴当△=(-4)2-4(-4-d )=0, d=-8, S △BCD 取最大值, ∴x 2-4x +4=0, ∴(x-2)2=0, ∴x 1=x 2=2, ∴D (2,-6). 四、试题的拓展延伸及变式分析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c bx ax y ++=2C (0,3)三点.(1)若点D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一点,当ACD ∆求点D 的坐标;(2)在(1)的情况下,抛物线上是否存在除点A 得PCD ∆ 的面积与ACD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抛物线c bx ax y ++=2经过A (1,0),B (3∴抛物线的对称轴l 是x=231+=2, ∵△ACD 的周长=AD+AC+CD, AC 是定值, ∴当AD+CD 最小时,△ACD 的周长最小,∵点A 、点B 关于对称轴l 对称,∴连接BC 交l 于点D ,即点D 为所求的点,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n kx y +=,∴ ⎩⎨⎧=+=033n k n ,∴⎩⎨⎧=-=31n k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x y ,∙∙当x=2时,y=-x+3=-2+3=1,∴点D 的坐标是(2,1).(2)解:由(1)可知,∵抛物线c bx ax y ++=2经过A (1,0),B (3,0),C (0,3)三点,∴c=3, ∴⎩⎨⎧=++=++033903b a b a ,解得:⎩⎨⎧-==41b a ,∴342+-=x x y ,解法一:如图,①过点A 作AP 1∥CD 交抛物线于点P 1,∴设直线AP 1的解析式为d x y +-=, ∴∴d=1,∴直线AP 1的解析式为1+-=x y , 解方程1+-x =342+-x x ,(x-1)(x-2)∴x 1=1, x 2=2,当x 1=1时,11+-=x y =0当x 2=2时,12+-=x y =-1,∴点P 1②设直线AP 1交y 轴于点E (0,1)把直线BC 向上平移2个单位交抛物线于P 2得直线P 2P 3的解析式为5+-=x y ,解方程5+-x =342+-x x , x 2-3x -2=0,∴x 3=2173+, x 4=2173-, 当x 3=2173+时,53+-=x y =2177-, 当x 4=2173-时,54+-=x y =2177+, ∴点P 2的坐标是(2173+,2177-),点P 3的坐标是(2173-,2177+), 综上所述, 抛物线上存在点P 1(2,-1),P 2(2173+,2177-), P 3(2173-,2177+), 使得△PCD 的面积与△ACD 的面积相等. 解法二:如图,过A 点作AE∥y 轴,交BC 于点E .则E 点的纵坐标为231=+-.∴ AE=2. 设点P 为(n ,342+-n n ),过P 点作PF∥y 轴,交BC 于点F ,则点F 为(n ,n -3),PF∥AE. 若PF =AE ,则△PCD 与△ACD 的面积相等.∙∙①若P 点在直线BC 的下方,则PF =(n -3)-(342+-n n )=n 2-∴n n 32+-=2.解得21=n ,12=n .当2=n 时,3-n-2∴P 1点坐标为(2,-1). 同理 当1=n 时,P 点坐标为(1,0)(不合题意,舍去).②若P 点在直线BC 的上方,则PF=(342+-n n )-(n -3)=n n 32-∴232=-n n .解得21733+=n ,4=n 当21733+=n 时,P 点的纵坐标为2177221733-=++-; 当21734-=n 时,P 点的纵坐标为2177221733+=+--. ∴点P 2的坐标是(2173+,2177-),点P 3的坐标是(2173-,2177+), 综上所述, 抛物线上存在点P 1(2,-1),P 2(2173+,2177-), P 3(2173-,2177+), 使得△PCD 的面积与△ACD 的面积相等. 在以上问题的分析中研究思路为:(1)分析图形的成因;(2)识别图形的形状;(3)找出图形的计算方法。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同步学案第05讲二次函数压轴专题训练(原卷版)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同步学案第05讲二次函数压轴专题训练(原卷版)

第05讲 二次函数压轴专题知识点01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系数的关系1. a 与开口方向的关系。

2. 对称轴与b a ,的关系;对称轴在y 轴左边或右边与b a ,的符号的关系;对称轴与±1的关系可得02与b a +以及02与b a -的关系。

3. 函数与y 轴交点坐标与c 的关系。

4. 函数与x 轴的交点个数与ac b 42-的关系。

5. c b a ++是自变量为 的函数值,c b a +-是自变量为 的函数值。

c b a ++24是自变量为 的函数值,c b a +-24是自变量为 的函数值。

c b a ++39是自变量为 的函数值,c b a +-39是自变量为 的函数值。

【即学即练1】1.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有下列5个结论:①abc <0;②3a +c >0;③4a +2b +c >0;④2a +b =0;⑤b 2>4ac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即学即练2】2.如图,根据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得到如下结论:①abc >0 ②2a ﹣b =0 ③a +b +c =0 ④3a +c <0 ⑤当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⑥一定存在实数x 0,使得ax +bx 0>a ﹣b 成立.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A .①②⑤B .②③④C .②③⑥D .③④⑤【即学即练3】3.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现有以下结论:①abc >0;②2a ﹣b +c <0;③4a +2b +c =0;④2a ﹣b =0;⑤.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即学即练4】4.某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有()①abc>0;②a﹣b+c<0;③;④8a+c>0.A.1个B.2个C.3个D.4个知识点02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1.求线段最值问题:2.求图形的面积最值问题:将线段的最值与面积的最值统统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求解。

二次函数压轴题专题突破练专题04 二次函数背景下的图形面积的探究(学生版)

二次函数压轴题专题突破练专题04 二次函数背景下的图形面积的探究(学生版)

备战2019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之二次函数专题04 二次函数背景下的图形面积的探究【方法综述】面积问题中,以三角形的面积的情况居多,通常三角形的面积探究方法如下: 方法一:应用相似三角形性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平方处理面积; 方法二: 同底等高类的三角形面积:当两个三角形同底(高)等高(底)时,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同底(高)且高(底)不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高(底)之比方法三:割补法,一些情况下,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采用割补法解决;坐标系中的三角形面积可以采用平行线相切法例如:求抛物线在直线AC 上方一点,使得△PAC 面积最大,当把直线AC 向上平移时,与抛物线的切点即为满足条件的P 点,因此,若直线AC 斜率为k ,则可以设一条直线解析式为y=kx+b ,该直线与抛物线联立的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时,可求得b ,进而求得P 点坐标。

另外,用铅垂高法解决面积最值问题基本模型如下:S △PAB =12·PQ·||x B -x A .根据二次函数解析式设出点P 的坐标,结合一次函数解析式从而得到点Q 的坐标,从而转化为S 与点P 横坐标之间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再根据二次函数增减性求最值.一般情况下,当铅P垂线段PQ最大时,S△PAB取得最大值,此时点Q为线段AB的中点.【典例示范】类型一实际问题的面积探究例1:用一段长32m的篱笆和长8m的墙,围成一个矩形的菜园.(1)如图1,如果矩形菜园的一边靠墙AB,另三边由篱笆CDEF围成①设DE等于xm,直接写出菜园面积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②菜园的面积能不能等于110m2?若能,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图2,如果矩形菜园的一边由墙AB和一节篱笆BF构成,另三边由篱笆ADEF围成,求菜园面积的最大值.针对训练1.如图,用一段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不限)的长方形菜园ABCD,设与墙平行的篱笆AB的长为xm,菜园的面积为ym2.(1)试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2)当AB的长为10m,菜园的面积是多少?2.问题情境:有一堵长为的墙,利用这堵墙和长为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养鸡场,怎样围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题意理解:根据题意,有两种设计方案:一边靠墙(如图①)和一边“包含”墙(如图②).特例分析:(1)当时,若按图①的方案设计,则该方案中养鸡场的最大面积是;若按图②的方案设计,则该方案中养鸡场的最大面积是.(2)当时,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解决问题:(3)直接写出“问题情境”中的问题的答案.3晨光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准备围建一个矩形生物苗圃园,其中一边靠墙,另外三边用长为30米的篱笆围成.已知墙长为18米(如图所示),设这个苗圃园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为x米.(1)若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为y米,直接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设这个苗圃园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4.2018年,汶上县县委、县政府启动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工作,各单位都积极投身创城工作某单位为进一步美化我县环境,在临街的围墙外靠墙摆设一长方形花圃景观,花圃一边靠墙,墙长18m,外围用40m的栅栏围成,如图所示,若设花圃的BC边长为x(m),花圃的面积为y(m2).(1)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利用所学知识试着求出花圃的最大面积.5.某小区业主委员会决定把一块长50m,宽30m的矩形空地建成健身广场,设计方案如图所示,阴影区域为绿化区(四块绿化区为全等的矩形),空白区域为活动区,且四周的4个出口宽度相同,其宽度不小于14m,不大于26m,设绿化区较长边为xm,活动区的面积为ym2(1)直接写出:①用x的式子表示出口的宽度为;②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x的取值范围;(2)求活动区的面积y的最大面积;(3)预计活动区造价为50元/m2,绿化区造价为40元/m2,如果业主委员会投资不得超过72000元来参与建造,当x为整数时,共有几种建造方案?类型二面积计算例2.已知直线l:y=kx+1与抛物线y=x2-4x.(1)求证:直线l与该抛物线总有两个交点;(2)设直线l与该抛物线的两交点为A,B,O为原点,当k=-2时,求△OAB的面积.针对训练1.如图,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抛物线经过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点在第二象限内,过动点作轴于点,交线段于点.①如图1,过作轴于点,交抛物线于两点(点位于点的左侧),连接,当线段的长度最短时,求点的坐标,②如图2,连接,若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求的面积.2.如图,已知抛物线与轴、轴分别相交于点A(-1,0)和B(0,3),其顶点为D.(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抛物线与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求△ODE的面积;(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W的函数表达式为y=﹣x2+x+4.抛物线W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直线l经过C、D两点.(1)求A、B两点的坐标及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2)将抛物线W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抛物线W′,设抛物线W′的对称轴与直线l交于点F,当△ACF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F的坐标,并直接写出此时抛物线W′的函数表达式.(3)如图2,连接AC,CB,将△ACD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0<m≤5),得到△A′C′D′.设A′C交直线l 于点M,C′D′交CB于点N,连接CC′,MN.求四边形CMNC′的面积(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4.抛物线经过点A(3,0) 和点B(0,3),且这个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l,顶点为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连接AB、AC、BC,求△ABC的面积.5.如图1,抛物线的顶点A的坐标为(1,4),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B、C两点,与y轴交于点E(0,3).(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已知点F(0,﹣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EG+FG最小,如果存在,求出点G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连接AB,若点P是线段OE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线段AB的垂线,分别与线段AB、抛物线相交于点M、N(点M、N都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当MN最大时,求△PON的面积.6.已知:m,n是方程x2﹣6x+5=0的两个实数根,且m<n,抛物线y=﹣x2+bx+c的图象经过点A(m,0),B(0,n).(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1)中的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C,抛物线的顶点为D,试求出点C,D的坐标和△BCD的面积.7.已知二次函数y=﹣x2+bx+c(b,c均为常数)的图象经过两点A(2,0),B(0,﹣6).(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C(m,0)(m>2)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连接AB,BC,求△ABC的面积.9.如图,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交于顶点和点两点,一次函数与轴交于点.(1)求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轴上存在点使的面积为9,求点的坐标.类型三三角形面积的最值问题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OC如图放置,将此平行四边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平行四边形A′B′OC′.抛物线y=﹣x2+2x+3经过点A、C、A′三点.(1)求A、A′、C三点的坐标;(2)求平行四边形ABOC和平行四边形A′B′OC′重叠部分△C′OD的面积;(3)点M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问点M在何处时,△AMA′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写出此时M的坐标.针对训练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与y轴交于点N,其顶点为D.(1)求抛物线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2)若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3)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ANM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M点的坐标和△ANM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1,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1,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2),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Q⊥x轴,垂足为Q,交直线BC于点D.(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以P、D、O、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Q的坐标;(3)如图2,当点P位于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时,过点P作PE⊥BC于点E,设△PDE的面积为S,求当S取得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并求S的最大值.3.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直线y=﹣x+3经过B、C两点(1)填空:b=(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2)若a=﹣1①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PM∥y轴交直线y=﹣x+3于点M,当点P在第一象限内时,是否存在一点P,使△PCB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当m≤x≤m+3时,y的取值范围是2m≤y≤4,求m的值.4.如图,直线AB和抛物线的交点是A(0,﹣3),B(5,9),已知抛物线的顶点D的横坐标是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坐标;(2)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C,与A,B组成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AB的下方抛物线上找一点P,连接PA,PB使得△PAB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交轴正半轴于点,顶点为,一次函数的图像交轴于点,交轴于点,的正切值为.(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与顶点坐标;(2)将二次函数图像向下平移个单位,设平移后抛物线顶点为,若,求的值.6.如图,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3,且与x轴相交于A,B两点(B点在A点右侧)与y轴交于C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A、B两点的坐标;(2)若点P是抛物线上B、C两点之间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则是否存在一点P,使△PB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PBC的最大面积;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若M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于点N,当MN=3时,求M点的坐标.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B、C,已知A(-1,0),C(0,3).(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1,P为线段BC上一点,过点P作y轴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D,当△BCD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3)如图2,抛物线顶点为E,EF⊥x轴于F点,N是线段EF上一动点,M(m,0)是x轴上一动点,若∠MNC=90°,直接写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8.已知抛物线y=x2﹣2mx+m2﹣3(m是常数).(1)证明:无论m取什么实数,该抛物线与x轴都有两个交点;(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A,与x轴两个交点分别为B,D,B在D的右侧,与y轴的交点为C.①求证:当m取不同值时,△ABD都是等边三角形;②当|m|≤,m≠0时,△ABC的面积是否有最大值,如果有,请求出最大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9.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与A(1,0),B(- 3,0)两点.⑴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⑵设⑴中的抛物线交y轴与C点,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QA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⑶在抛物线上BC段是否存在点P,使得△PBC面积最大,若存在,求P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4,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是第三象限的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设点D的横坐标为m,△ACD的面积为S,求出S与m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m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11.如图,已知抛物线过点A(4,0),B(﹣2,0),C(0,﹣4).(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点M是抛物线AC段上的一个动点,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最小值时,求点M的坐标.类型四以面积为条件的问题计算例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与直线y=x﹣3交于点A(3,0)和点B(﹣2,n),与y轴交于点C.(1)求出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在图1中,平移线段AC,点A、C的对应点分别为M、N,当N点落在线段AB上时,M点也恰好在抛物线上,求此时点M的坐标;(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不与点A重合),使△PMC的面积与△AM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针对训练1.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点、点,与轴交于点,顶点为,,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若抛物线上有一点,使得直线将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求点的坐标.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直线AB交x轴于点A(﹣4,0),交y轴于点B,抛物线y=ax2+2ax+3(a≠0)经过A,B两点.P是线段AO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PC⊥x轴交直线AB于点C,交抛物线于点D.(1)求a及AB的长.(2)连结PB,若tan∠ABP=,求点P的坐标.(3)连结BD,以BD为边作正方形BDEF,是否存在点P使点E恰好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连结OC,若S△BDC:S△OBC=1:2,将线段BD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DB′.则在旋转的过程中,当点A,B到直线DB′的距离和最大时,请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3.如图,对称轴为直线x=﹣1的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3,0).(1)求点B的坐标;(2)已知a=1,C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若点P在抛物线上,且S△POC=4S△BOC.求点P的坐标.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3,0)、B(1,0),与y轴交于点D(0,3),过顶点C作CH⊥x轴于点H.(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C的坐标;(2)连结AD、CD,若点E为抛物线上一动点(点E与顶点C不重合),当△ADE与△ACD面积相等时,求点E的坐标;(3)若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点P与顶点C不重合),过点P向CD所在的直线作垂线,垂足为点Q,以P、C、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H相似时,求点P的坐标.5.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交x轴于A,D两点,并经过B点,对称轴交x轴于点C,连接BD,BC,已知A点坐标是(2,0),B点的坐标是(8,6)(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及D点的坐标.(3)抛物线上有一个动点P,与A,D两点构成△ADP,是否存在S△ADP=S△BCD?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4,0),与y轴交于点B.在x轴上有一动点C(m,0)(0<m<4),过点C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E,交该二次函数图象于点D.(1)求a的值和直线AB的解析式;(2)过点D作DF⊥AB于点F,设△ACE,△DEF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S1=4S2,求m的值;(3)点H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位于第一象限的动点,点G是线段AB上的动点,当四边形DEGH是平行四边形,且周长取最大值时,求点G的坐标.7.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对称轴为x=,图象交x轴于A,B,交y轴于C(0,-3),且AB=5,直线y=kx+b(k>0)与二次函数图象交于M,N(M在N的右边),交y轴于P.(1)求二次函数图象的解析式;(2)若b=-5,且△CMN的面积为3,求k的值;(3)若b=-3k,直线AN交y轴于Q,求的值或取值范围.8.已知抛物线y=﹣x2﹣(m+3)x+m2﹣12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且x1<0,x2>0,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OB=2OA.(1)求抛物线解析式;(2)已知直线y=x+2与抛物线相交于M、N两点,分别过M、N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1、N1,是否存在点P,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①P为抛物线上的点,且在直线MN上方;②:=6:35若存在,则求点P横坐标t,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点A(0,4),B(1,0),C(5,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对称轴;(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 AB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该抛物线有一点D(x,y),使得S△ABC=S△DBC,求点D的坐标.10.如图1,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2,0),B(0,2),与x轴交于另一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2)点P是抛物线y=﹣x2+bx+c在第一象限上的点,过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D,E,求四边形ODPE的周长的最大值;(3)如图2,点P是抛物线y=﹣x2+bx+c在第一象限上的点,过点P作PN⊥x轴,垂足为N,交AB于M,连接PB,P A.设点P的横坐标为t,当△ABP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时,求t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最大面积
1、在坐标系中求三角形的面积有3种方法:
(1)割法:(和、差)的相互转化
三角形的面积一般都是通过分割成几个三角形然后计算几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然后利用坐标来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这样三角形的面积即为一个二次函数,下面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

公式法:⨯
2
1
铅垂高*水平宽
(2)补法:用大图形的面积–其他图形的面积(大三角形的面积–小三角形的积)
1、直线AB经过x轴上的一点A(2,0),且与抛物线y=ax2相交于B,C两点,已知点B坐标为(1,1)(1)求直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果D为抛物线上的一点,使得△AOD与△OBC的面积相等,求点D坐标.
2、如图:如图,直线x
y
2
1
-
=与抛物线6
4
1
2+
-
=x
y交于A、B两点,
(1)求A、B两点的坐标。

(2)点Q 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当Q点的坐标为多少时,△ABQ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有为多少?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经过A(-4,0)、B(0,-4)、C(2,0)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M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点M的横坐标为m, △AMB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

(3)若点P为抛物线上的动点,点Q是直线y= - x上的动点,判断有几个位置能使以点P、Q、B、O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相应的点Q的坐标
A
B
C
M
O x
y
X
A
B
Y
4、(广安)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经过点(1,-5)和(-2,4)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此抛物线与直线y=x相交于点A,B(点B在点A的侧),平行于y轴的直线x=m(0<m<5+1)
与抛物线交于点M,与直线y=x交于点N,交x轴于点P,求线段MN的长(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3)在条件(2)的情况下,连接OM、BM,是否存在m的值,使△BOM的面积S最大?若存在,请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中点A在x轴的负半轴上,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线段OA、OC的长(OA<OC)是方程x2-5x+4=0的两个根,且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点D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B不重合),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连接CD,设BD的长为m,△CDE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并求此时D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2011•济宁)如图,第一象限内半径为2的⊙C 与y 轴相切于点A ,作直径AD ,过点D 作⊙C 的切线l 交x 轴于点B ,P 为直线l 上一动点,已知直线PA 的解析式为:y=kx+3.
(1)设点P 的纵坐标为p ,写出p 随k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2)设⊙C 与PA 交于点M ,与AB 交于点N ,则不论动点P 处于直线l 上(除点B 以外)的什么位置时,都有△AMN ∽△ABP .请你对于点P 处于图中位置时的两三角形相似给予证明;
(3)是否存在使△AMN 的面积等于25
32的k 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的k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练习巩固:
3.(2011•南充)抛物线y=ax 2+bx+c 与x 轴的交点为A (m-4,0)和B (m ,0),与直线y= -x+p 相交于点A 和点C (2m-4,m-6).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P 在抛物线上,且以点P 和A ,C 以及另一点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为12,求点P ,Q 的坐标;
(3)在(2)条件下,若点M 是x 轴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当△PQM 的面积最大时,请求出△PQM 的最大面积及点M 的坐标.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A(-2,0),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交于点B(2,n),连接BO,若S △AOB=23,(1)求改反比例函数和直线AB 的解析式。

(2)若直线AB 与Y 轴的交点为C ,P 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上一点(点P 在点B 的右侧),连接BP 、OP ,若三角形POB 的面积是S △COB 的面积的2倍,求点P 的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