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以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为例

合集下载

江阴市徐霞客镇游圣公园景观设计

江阴市徐霞客镇游圣公园景观设计

江阴市徐霞客镇游圣公园景观设计曹仁勇;张晓东;钱多;储楚【摘要】城市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必然会增加人们对周围生活空间的依赖性.本文以江阴市徐霞客镇游圣公园为例,强调了城市公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运用景观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的相关理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游圣公园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做到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创造一个宜居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空间.【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16【总页数】3页(P125-127)【关键词】徐霞客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作者】曹仁勇;张晓东;钱多;储楚【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6公园是城市生活空间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城市公园的设计,不能只是单纯考虑其审美的因素。

城市公园不仅是可供人们观赏和休息的公共场所,它也是城市社会生活中积极的部分。

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与建设中,除了要使公园具备一定的地形、地貌、树木、花草等自然风景外,还应设有饭店、展览厅、货亭以及娱乐等场所。

城市公园的建设,必须以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考虑[1]。

徐霞客镇位于江阴市南部,面积11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700公顷,户籍人口10.725万。

镇人民政府驻地在璜塘金凤中路67号,在市政府驻地向南24公里处。

东接祝塘镇、周庄镇,南邻无锡市惠山区堰桥镇,西至青阳镇、月城镇,北靠澄江镇、云亭镇。

2003年11月由璜塘镇、马镇镇、峭岐镇三镇合并,组建霞客镇。

2007年,霞客镇更名为徐霞客镇。

根据新镇区总体规划,游圣公园位于新镇的中心地带,政府大楼南部,周围是住宅区和高档别墅区,人口密集。

公园西邻外环东路,南靠外环北路,规划用地面积约200000平方米,其中湖面面积约65000平方米,陆地面积约135000平方米。

徐霞客故里湿地生态公园规划(第九章)

徐霞客故里湿地生态公园规划(第九章)

9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体现了规划区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也是湿地公园开发旅游产品的重要环节。

徐霞客故里湿地公园位于苏南太湖流域的水网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因此加强规划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既保障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鸟类提供优良的栖息地,招引鸟类入区,又有利于旅游产品的升级,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游览环境,是保障徐霞客故里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一项基础工作。

9.1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徐霞客湿地公园位于江苏江阴市马镇镇,马镇镇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且发展趋势良好,向“田青、水绿、天蓝”的目标前进。

9.1.1 水环境质量根据江阴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马镇镇以地下水为水源,根据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情况良好。

马镇镇的地表水污染物主要有酸碱物、CODcr、悬浮固体、石油类、总磷、氨氮等,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IV类标准(但指标中DO、CODcr、BOD5、氨氮不满足标准),主要排污河道是界河和汤安桥河,总体污染情况比较严重,不容忽视,但两条河流均在湿地公园规划区以外。

9.1.2 大气环境质量根据对马镇镇大气监测点的大气环境监测的监测数据可知,马镇镇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类标准。

表明全镇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工作卓有成效。

具体数据见表9-1。

表9—1 马镇镇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单位:mg/m3监测项目日均浓度范围一级标准限值二级标准限值评价类别SO20.012~0.033 0.05 0.15 一级NO20.019~0.048 0.08 0.12 一级TSP 0.154~0.295 0.12 0.30 二级9.1.3 噪声环境质量(1)乡镇环境噪声根据马镇镇环境噪声的监测结果(具体数据见表9—2)可知,镇区区域内的环境噪声都达到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二类标准,噪声污染控制情况良好。

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5篇材料]

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5篇材料]

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湿地与湿地景观水是生命之源,在物种起源到发展,都离不开水的痕迹。

亲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语言。

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之中,有“无园不水”的说法,“山水相依”“依山傍水”等,都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的基本规律。

湿地景观就是利用现代的生态学原理和园林设计手法,重建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再现湿地景观的自然风光,给民众提供亲水、娱乐的场所。

2湿地景观的作用2.1净水排污城市湿地景观对净化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加速,有些城市的环境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湿地资源可以通过其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

我国目前常用的是水平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这两种湿地景观对改善水污染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

2.2调节气候调节区域的气候,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减低城市的热岛效应。

相关科学数据表明,湿地中含有的炭素占陆地生物圈的3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湿地公约》都强调,湿地对区域气候的调节具有显著作用。

湿地中,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作用和其水分蒸发,都使得大气和湿地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由此带动周边气候的转变。

2.3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是非常稳定并且复杂的,湿地是遗传基因的仓库和许多生物演替的场所。

自然湿地不但是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场所,还为许多珍贵的濒危物种提供了生活环境为许多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繁殖的场所。

所以说,湿地是当之无愧的“物种基因库”。

2.4丰富园林内容过去,大多是园林景观设计都是不太重视湿地景观的,即使有些许水景,也没有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因此,其园林设计主要是针对陆地而言。

而湿地景观的形成,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范围扩大到了地球第二大生态系统,并扩宽了园林理论的研究范围。

目前,全世界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趋势就是复兴城市滨水区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从大量成功的园林设计案例来看,要建设城市滨水区和湿地景观,不单单需要大量的绿地建设,还需要根据湿地生态系统固有的特性来进行绿化。

湿地公园优秀设计案例

湿地公园优秀设计案例

湿地公园优秀设计案例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态保护、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等多重功能。

优秀的湿地公园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和社会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休闲活动空间。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湿地公园优秀设计案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启发。

该案例位于某市郊区,占地面积约为100公顷,设计围绕着当地的湿地资源展开,充分利用湿地生态环境,打造了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设计方案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充分保护湿地生态。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尊重并保护了湿地原有的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被配置,最大限度地还原和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为湿地中的各类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其次,注重科普教育功能。

设计中设置了生态科普展示区、湿地生态保护区、环境教育中心等功能区域,通过展示馆、信息栏、标识牌等形式,向游客介绍湿地生态环境、湿地保护知识等相关内容,提升了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再次,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设施。

公园内设置了湿地步道、观景平台、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区等休闲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

同时,公园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主题展览等,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最后,合理的管理运营模式。

公园采取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服务流程,保障了公园的良好运营。

同时,注重与当地社区的合作,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和社区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

综上所述,这个湿地公园设计案例充分体现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相结合的理念,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展示了湿地公园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此案例能够为相关领域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启发,推动湿地公园建设朝着更加生态、美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谈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塑造与规划

园林景观设计——谈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塑造与规划

谈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塑造与规划摘要:该文介绍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在设计时要考虑的四个方面:水,植物,文化和滨水设施及其相关因素。

这四个方面紧紧围绕水的主题突出展示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将美学价值和自然功能有机统一起来。

关键词:景观特色湿地公园水生植物不同城市的湿地公园应该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不能千篇一律。

所以,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应该紧紧抓住当地的景观特征进行设计,突出当地的特色。

湿地公园离不开水,离开了水就不能称作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就是紧紧围绕水这个主题充分展示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景观特征,以水为主题进行的景观设计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主要特征,也是感染熏陶游玩人们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根据城市湿地公园对景观规划的要求,应该考虑把河流、湖泊、池塘和溪流等自然水体纳入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载体。

在把水的灵动明快自然属性进行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更要深挖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个性或景观特色,融入自己的实际当中进行充分的展示和表现,最终塑造成当地的景观文化特征。

这个要求是设计城市湿地公园的关键之处。

1 水及其相关因子的景观特色塑造水的性格是动态和变化的。

古人云:“水性至柔,是瀑必劲。

”“水性至动,是潭必静。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在赞美水的过程中用了这样的文字来形容水的柔性之美。

水,具有形态之美,那辽阔的水面令人产生宏伟的感觉,水平如镜宁静的水,在人的心中产生静谧的感觉。

而那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磅礴的气势,水的不同形态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水又是清澈透明的,不仅滋润万物,还反射一切周围的,给人以明亮一尘不染的感觉。

湖泊、池塘和水潭是自然界自然形成的静态的水。

动态的水在自然界一般以五种形式存在,它们分别是瀑布、河流、泉水、雨雾和浪涛。

瀑布的特征就是水从高处急剧的落下;河流的特点是水在地面缓慢自由的流淌,而泉水的特点就是水从地底下急剧的涌出,而下雨中水的形态则是以点滴表现出。

至于浪涛,以磅礴以气势展现出来。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湿地公园是城市中的绿色宝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生态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设计湿地公园的景观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情怀,打造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的美丽空间。

本文将围绕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湿地公园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特征。

通过对植被、水体、土壤等自然要素的观察和分析,确定景观设计的基本框架。

在保护湿地生态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合理规划湿地公园的景观节点,如湿地花园、观景台、生态步道等,以便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湿地的美丽风光。

其次,景观设计需要考虑湿地公园的功能需求。

除了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外,湿地公园还应该具备生态教育、科普宣传等功能。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生态展示区、科普宣传牌等设施,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再者,景观设计还应注重人文情怀的融入。

可以在湿地公园设置一些文化景点,如湿地公园纪念馆、文学长廊等,以展示湿地公园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

同时,还可以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民俗文化元素,增加湿地公园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此外,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游客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在景观节点的设置上,需要合理规划游客通道和休息区,保证游客能够方便地游览和休息。

同时,还需要考虑景观设施的安全性,如栈道、观景台等建筑物的结构稳固性和防护措施,确保游客的安全。

最后,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性。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生态建设的理念,选择适宜的植被和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可以考虑景观设施的可维护性和更新换代的可能性,以保证湿地公园长期稳定运行和发展。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功能需求、人文情怀、便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考虑和平衡的情况下,才能打造一个既美丽又实用的湿地公园,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湿地公园设计与建设

湿地公园设计与建设

湿地公园设计与建设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它提供了许多关键的生态服务,如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调节。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因此,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变得愈发重要,以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

第一部分: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设计湿地公园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需要融合自然与人造环境,尽可能地还原和模仿自然湿地的特征。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植物的选择、水文条件的改善以及适宜的地形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其次,湿地公园的设计应该注重游客的体验。

通过设计各种景观元素和公共设施,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美丽和互动的环境。

游人可以沿着精心设计的步道散步,观赏湿地中的鸟类和植物,也可以在湿地边的观景台欣赏迷人的风景。

第二部分:湿地公园的建设流程湿地公园的建设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程序。

首先,需要进行地形调查和土地评估,以确定公园所需的土地面积和条件。

然后,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湿地的布局、景观设计、景点选址以及公共设施的安排。

在规划方案制定完成后,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评估项目对周围环境的潜在影响。

接下来是建设阶段,包括土地平整、种植湿地植被、设置步道和观景台等。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土地和水资源。

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公园的试运营和管理规划,确保公园能够正常运作,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护。

第三部分:湿地公园的持续管理湿地公园的持续管理非常重要,以确保其长期的生态恢复和游客服务。

这包括定期的植物保护和管理、水质监测和处理,以及公共设施的维修和更新。

同时,需要制定管理规划,确保公园的正常运行,如游客管理、安全监控和环境教育活动等。

为了提高公园的可持续性,可以考虑与当地社区合作,引入社区参与的管理模式。

通过社区参与,可以加强对公园的保护意识,提高游客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了解,实现生态保护、社区参与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江阴徐霞客旅游区总体策划报告(完整版)

江阴徐霞客旅游区总体策划报告(完整版)

江阴徐霞客旅游区总体策划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2)第二章开发背景与条件分析 (2)1项目背景与开发潜力 (2)2产品与市场——徐霞客故里旅游区的现状 (3)2.1 旅游地位令人担忧 (3)2.2 旅游开发成效未显 (4)2.3 旅游市场需求不旺 (5)2.4 小结:大品牌小产品 (5)3优势与机遇——徐霞客故里旅游区的潜力 (5)3.1 优势:品牌效应+本底素质+经济实力 (5)3.2 机遇:宏观背景+区域协作+政府支持 (7)3.3 小结:徐霞客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7)4他山之石——名人故居旅游的出路 (8)4.1 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的几大类型 (8)4.2 徐霞客故里旅游区开发的难度 (9)4.3 小结 (10)第三章战略构思 (10)1策划理念 (10)1.1 核心决策理念——旅游无限化 (10)1.2 旅游与城镇、乡村建设一体化 (11)1.3 项目开发理念整合 (11)2规划思路 (11)2.1项目分析 (11)2.2 指导思想 (12)2.3 项目总体思路 (12)2.4 旅游区开发方向 (13)2.5 旅游区主题与格调 (13)2.6 目标定位 (13)3项目功能论证 (14)3.1 主导功能与辅助功能 (14)3.2 各种功能实现的途径 (14)4项目特色 (15)4.1 旅游区特色发掘 (15)4.2 特色营造要点 (15)4.3 特色文化培育 (16)第四章项目内容策划 (16)1两园——霞客文化园,霞客农业园 (16)1.1 徐霞客文化园 (16)1.2 霞客农耕文化园 (17)2两区——霞客湖水上休闲区,外围乡村休闲区 (18)2.1 霞客湖水上休闲区 (18)2.2 外围乡村休闲区 (18)3“两基地”——青少年科教基地,服务基地 (19)3.1 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基地 (19)3.2 旅游服务基地 (19)4四网络——产品网络、市场网络、虚拟网络和学术网络 (19)4.1 产品网络 (19)4.2 市场网络 (20)4.3 学术网络 (20)4.4 虚拟网络 (20)5拓展项目开发 (20)5.1 小城镇综合功能的开发 (20)5.2 旅游房地产开发 (20)第五章主题的统一性与单元独立性 (21)1整体的统一性与风格营造 (21)2小区特色独立性与互补性 (22)第六章市场开拓与竞争方略 (22)1旅游区市场需求类型分析 (22)2旅游区市场开拓与空间竞争分析 (23)3旅游区市场定位 (24)4开拓对策与市场战略 (24)4.1 旅游形象定位 (24)4.2 旅游区市场分期开拓目标 (26)4.3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26)第七章可持续发展对策 (27)1环境的培育 (28)1.1生态环境的保护 (28)1.2 环境卫生管理 (28)1.3 乡村生态系统及田园风光的保护 (28)2品牌的持续运作 (28)3环境文化的持续培育 (29)4旅游项目的持续引力机制培育 (29)“圣地”之旅,“霞客”之行——江阴徐霞客故里旅游区综合开发策划图1徐霞客故里旅游项目研究思路框架图第一章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徐霞客故里旅游区综合开发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以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二期为例
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黄心恬
【摘要】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园类型,成为近年城市建设的热潮,同时存在着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生态硬质化、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1]。

本文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以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二期工程为例,立足于湿地公园的独特性,通过对其规划定位、规划目标和规划布局等的分析,初步探索了现代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以达到维护和发展现有生态平衡的目的。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设计
一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2]。

湿地公园即以湿地为对象的一种园林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设计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生态景观[5]。

湿地公园是湿地景观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它融入了自然景观元素,并与园林绿色空间合为一体,为群众提供了一处可以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以及体验自然的休憩场所。

二项目概况
规划范围
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二期分
为两个地块,A地块位于徐霞客镇
南部,徐霞客大道以东,北起马文
路、南至界河、西起奇松路—马公
河—霞客路、东至锡澄高速公路,
总用地约200公顷(3000亩)。

B地块位于徐霞客镇与祝塘镇
相接壤地带,北起马文路、沿五房
白荡两侧分布,总用地约50公顷。

区位与交通
湿地公园位于经
济发达的长三角核心
区,区位优越,生态优
良,人文厚重,
旅游市A
B
场相对成熟完善。

湿地公园的交通主要依托锡澄、沿江及沪宁三条高速公路转接霞客大道、长山大道两条快速道路进入。

三现状分析
现状水文资源
基地现状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湖
泊、河流、沼泽及水稻田等丰富的湿地
类型在基地范围内均有呈现,为湿地系
统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位于中心位置的湖泊,其边缘与陆
地交接处形成宽窄不一的沼泽资源,各
分叉或与池塘相接,或与河流相连,创
造出较为完整的水资源基底,稻田现主
要分布在环湖区域,丰富的水稻田资源
同样为湿地系统的组成,提供了优质的
基础。

现状生物资源
湿地植物资源丰富,鱼塘和河
流中有部分浮游植物、沉水和挺水
植物;鱼塘的塘梗上以及河流的边
坡上有大量的草本和藤本,以及少
量的灌丛植物;河岸上有丰富的陆
生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
藤本;沼泽里长满了芦苇和喜旱莲
子草等植物;草甸上分布着灌木丛。

丰富的湿地类型和湿地植被为湿地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以及充足的食物供给。

四目标、定位
总体目标
以维护霞客湖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前提,以徐霞客文化、江阴地域文化和江南水乡风情为依托,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建设,创建融湿地景观、历史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生态科教、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等功能的生态休闲型湿地。

公园定位
有效保护、修复和创建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将霞客湿地公园打造成配套霞客旅游文化的生态湿地体验区。

目的:
✓营造人工湿地
✓修复自然生态
✓开发旅游功能
五A地块功能分区
⏹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
⏹湿地体验区
⏹湿地保育区
⏹服务管理区
1) 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
西侧偎依着南歧村落,营造“一
曲流觞一曲烟”的意境,打造出荷塘
—塘基—农家的基本格局。

局部拓宽
现状河流,形成集中水面;栽植桑、
柿、石榴等为主的人工植被取代零星
的菜地;水中栽植各类农家经济类水
生植物;退渔还塘,成片栽植荷花,
成为特色一景;现状堆场改造成生态
环岛,打造一片美轮美奂的秋色林。

东侧梳理现状的机耕路,改造已建木栈道,局部可增设休息平台;结合水上游线设置游船码头;整理河岸线,局部放坡,临水增加水生植物,现状树林下增加大量野生地被品种。

2) 湿地体验区
现状为大面积农田,基本没有高大树木,地势平坦,通过挖水堆坡,营造丰富的地形完善现状道路网,同时改造现状田埂路,种植桑树、葡萄、梨树、橘树、桃树等果树,放养动物增加野趣,给人们体验果桑采摘的乐趣;基地至高点处设置景观亭,方便游人休息停留;临水设置长3米的柳树桩进行固土;滩涂水域种植特色的“水八仙”(茭白、慈菇、水芹、茨菰、菱角、芡实、莲藕、莼菜);沿路半岛上种植大量色叶树种,增加植被色彩。

3)湿地保育区
现状植物群落以香樟、桃树、芦苇为主。

退塘还河,规划3个生态岛,分别养育不同的小动物。

4) 服务管理区
考虑到基地内现状环境不错,苗木已形成片林,东面又为游圣祠选址,因此原则上进行局部梳理,保持现状。

在西面成片、成团补栽江阴地区野生地被与灌丛花卉,增加生态野趣,营造无人干预,植物生死枯荣、彼此平衡的一个生态环境。

地被主要选用紫花苜蓿、蛇莓、二月兰、石蒜、葱兰、野菊、鱼腥草、紫花地丁、野牛草、蒲公英、薜荔等。

六B地块(引鸟区)景观设计
保留农田,局部空地上补栽蜜
源植物、鸟嗜植物、各类水生植物,
增加植物种类和密度吸引鸟类到
此栖息,为鸟类提供庇护。

梳理现
状道路,环通园路,水边适当修建
木栈道,在生态较好地点设立观鸟
亭,供游人欣赏鸟类,体验湿地生
态和野趣。

从生态景观考虑,提出了生态驳岸处
理方法,不同驳岸的设计,丰富岸线的同
时,配合水生植物的种植,将改造自然转
变为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延续和恢复自然生态景观,恢复其生态服务功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七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一定要遵循生态的原则,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尽可能保护基地范围内现有的植物群落,同时选择种植乡土树种,在丰富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的同时,通过维持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来增加群落的稳定性,最终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景观设计还需合理的进行交通系统的生态规划,尽量做到人车分流,以此减少污染,主要机动车道可设置在整个湿地公园基地范围的最外围,基地内部仅设可供自行车和游人通行的步道以及临水的一些木栈道;改造基地内现有的水系、鱼塘,尽可能运用生态驳岸来处理岸线,同时配合植物的种植,达到稳定堤岸的目的;根据基地内现有的家禽和鸟类活动的方式、路线,设计的道路和景观节点要保证不毁坏生物的生存环境,同时考虑在它们活动的集中区域预留较为开阔的活动空间,提供更好的吸引野生鸟类的自然环境。

2)特色表达原则
在保持原生肌理的前提下,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来塑造具有一定特色的景观环境,并在空间和景观的塑造中充分融入地方文化,以此来延续城市文化的文脉,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湿地景观空间。

3)顺应地形、相宜构建原则
景观设计中尽量减少动土量,尊重场地肌理的同时降低施工所需能耗。

通过顺应基地现有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乡土材料等构筑与当地景物、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景观空间,以满足生物多样化的生存需求,更好地体现生态和自然野趣;利用局部堆填微地形景观,围合空间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土方量的平衡;通过构建多样的亲水设施(如木栈桥、亲水平台等),实现人与湿地之间的亲密关系。

4)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尽量采用乡土树种,由于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当地特色,可以成为整个湿地公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群落。

在物种配置上既要满足生态要求,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合理搭配植物的形态、叶色、花色等。

水生植物的种植尤为重要,根据水由浅到深,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既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满足了审美的需要。

沿岸线边缘带可种植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并通过搭配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形成较为流畅的植物“天际线”。

通过运用美学原则来组织植物的色彩、线条和姿态,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水体景观和立面空间景观,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八结语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最重要的是以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尊重原湿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等,从各个方面实现湿地公园的生态恢复和保护。

植物品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因地制宜进行植物造景,始终贯彻自然生态的理念,通过营造植物群落景观,重塑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并且通过湿地公园的总体特色,突出湿地景观的框架,保护和弘扬自然生态优势,实现其生态机能的恢复回归。

设计师的责任就在于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良好的结合,最终让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

参考文献:
[1]孙新旺. 《生态、节约与传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乡土景观元素》.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4).
[2] 胡忠学范冬冬. 《地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国林业2011年第9期
[3] 米建华高红云范定臣.《湿地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河南林业科技2004年
[4] 安树青.《湿地生态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
[5] 赵思毅.《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