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优秀备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优秀备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优秀备课教案1、会写14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能结合注释,借助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背诵3首古诗,默写《江南春》。

3、默读课文,能结合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4、能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感受农民重新得到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只有一个地球2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1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三黑和土地1描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口语交际1意见不同怎么办1、生活中听到不同意见时,能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2、能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3、表达观点时,能简洁明了,有理有据。

习作2学写倡议书1、能就自己关心的、希望得到大家支持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2、能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并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语文园地2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能交流在朗读和感悟古诗词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时可运用的学习方法。

2、能说出段落表达的观点。

3、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快捷的乘车方案。

17古诗三首1、会写“簸、涯、莺”3个生字,理解本课三首诗中“簸”“山郭”“排闼”等关键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生字教学本课要求会写的3个生字可结合文中注释理解识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浪淘沙》: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书湖阴先生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是题壁诗,广为流传。

这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新课教学()分钟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古诗三首

17.古诗三首【教课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江南春》。

2.感觉诗句的优美,品尝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语感。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述的画面,领悟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课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领悟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课课时】 3 课时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视频导入(出示黄河的视频)师:看见黄河波浪汹涌、奔腾不息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觉唐朝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风采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经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2.朗读古诗。

(指名读、齐读,同桌对读)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状况。

4.简介作者刘禹锡。

(课件出示)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第 1、 2 句。

( 1)(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诗句。

( 2)师: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解疑释惑,总结。

)明确: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曲折奔跑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3)师:黄河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气概雄伟)(4)师:谈谈诗歌是如何写出黄河的雄伟气概的。

(5)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要求读出黄河雄伟壮丽的气概。

)2.学习第 3、 4 句。

(1)(出示 3、 4 句诗)齐读。

睁开想象,思虑: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同桌交流)(2)师: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水而上,到那一天上的银河之畔,探望牛郎和织女。

(男、女生分组读诗句)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谈谈诗句的意思?(指名说)4.试试背诵。

(指名背,全班背)四、小结这首诗中,诗人用淘金者的口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神往。

相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的生活安静而美好,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波泥沙中奔走。

此刻他们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望了他们心底对寂静的田园生活的神往。

表现了诗人奋斗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魄力。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春天的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课件,谈话导入1.(播放课件少儿歌曲《春晓》,学生倾听。

)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我们从牙牙学语开始,《春晓》《静夜思》就一直伴着我们成长。

今天,我找同学来背一背你知道的古诗。

2.导入: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一组古诗。

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经历,他们眼中的景色也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背古诗能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通过古诗的积累感受古诗题材的丰富。

二、学习古诗,复习方法1/9(一)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在学古诗之前,我请同学来说一说学习古诗的方法。

(1)解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理解大意)(4)悟诗情(品意境,悟感情)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目标、有方法。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学习。

(1)根据注释解诗题。

(4)根据注释和过去学习古诗的经验,用解词法、扩词法、想象法理解古诗大意。

(二)集体反馈。

1.说一说你对“浪淘沙”这个题目的理解。

浪淘沙:唐代曲名。

2.把你了解的“刘禹锡”和大家分享一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3.指名读古诗。

纠音曲(qū)簸(bǒ)指导书写“涯”左边是三点水,右边“厂”里边是两个土,上横短,下横长。

4.交流理解诗意。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①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②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2/9b.引出: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自古以来黄河相传就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重点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

3.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难点:1.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

2.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九曲黄河浩荡奔流,辽阔江南春景如画,田园山水中也蕴含着无穷乐趣。

山水永恒,美景无限。

你听,遥远的古代又响起了诗人们对自然风光的吟唱……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来学习《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指名读诗,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节奏。

三、学习《浪淘沙》。

1.知诗人,解诗题。

学生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交流了解。

全班汇报。

师相机指导。

学生说对刘禹锡的了解,师相机补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他的诗也写得很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为“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有《刘梦得文集》。

学生汇报对诗题“浪淘沙”的认识。

出示: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浪淘:波浪淘洗。

2.抓字眼,明诗意。

学生分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教材分析】:《浪淘沙》描写了黄河源远流长、波涛汹涌的雄伟气势,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感情。

这首诗开篇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接着用神话传说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加形象化,给全诗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的赞美和神往,同时又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叹。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朋友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读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

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声、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学诗意为前提,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目标】:1.会写2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3.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分析每首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5.揣摩诗歌语言,掌握想象、情景交融等写法。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景物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簸、涯”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浪淘沙》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抓住诗人所描绘景物的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

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朗读诗歌,预习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写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我国诗歌源远流长,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至今也有2500多年历史了。

我国的古诗语言含蓄精炼,情感强烈丰富,因为诗歌有一部分是配乐歌唱的,所以它还有一种节奏和韵律美。

今天,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去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簸”和“涯”时可以用猜谜的方法,同时对多音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谜语示例:皮字真实无赖,箕旁把其挤开。

竹下共同协作,能将米糠分开。

(谜底:簸)水边建工厂,两土堆中央。

漫漫无边际,天远道且长。

(谜底:涯)(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簸”上下结构,勿写成左右结构;左下是“其”。

“涯”右部“厂”撇舒展,两“土”上小下大。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厓:涯(天涯)—崖(山崖)—睚(睚眦必报)尧:绕(环绕)—烧(燃烧)—浇(浇水) (4)多音字。

簸 朝⎩⎪⎨⎪⎧ cháo :汉朝 朝代zhāo :朝气 朝三暮四少⎩⎪⎨⎪⎧shào :少年 少不更事shǎo :多少 少见多怪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和情感。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一、二句要读出壮阔的气势,语调要激昂舒畅。

三、四句要读出憧憬的语气和豪迈的气概。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二句要读出轻松惬意的感觉,语调要明亮。

三、四句语调转为舒缓,要读出淡淡的叹息与讽刺之意。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二句,通过“净无苔”“花木成畦”感受庭院的洁静优雅,注意读得轻松愉悦。

)2.介绍作家作品。

作者介绍示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被称为“诗豪”。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代表作有《乌衣巷》《浪淘沙》《陋室铭》等。

b ǒ:颠簸 簸荡 b ò:簸箕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以七言绝句著称,他的诗风格明快豪爽,雄姿英发,特别是抒情写景的绝句,意境清新,尤为后人传诵。

主要著作有《泊秦淮》《山行》《清明》《阿房宫赋》等,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3.分组合作探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注释,理解三首诗的意思。

明确:《浪淘沙》: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飓风掀浪自天涯而来。

现在可以迎着黄河直上银河,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江南春》: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丛丛绿树映衬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还有那酒旗在迎风飘扬。

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楼台,还有多少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书湖阴先生壁》: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学习《浪淘沙》(1)“浪淘沙”是什么意思?明确:浪淘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卖花声”。

(2)读完诗歌,你会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头脑中产生的这幅景象呢?明确:雄伟、壮丽。

(3)自古以来,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

你能从诗歌中那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呢?明确:“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4)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万里的壮丽图景,表现了黄河的雄伟壮丽。

“九曲”写出黄河蜿蜒曲折。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与李白《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5)诗歌中每一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认为诗中哪个字是经过反复推敲才决定用的?为什么呢?明确:“上”字。

“直上”体现出一种向上飞冲上银河的动态,如果是其他动词,可能就达不到这样好的表达效果。

(6)第三句中,“九曲”“万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夸张的修辞手法。

(7)顺着黄河往上走,真的可以到牛郎织女家吗?明确:不能。

这里是诗人的想象,并非是现实。

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传说。

(8)试着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明确: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魄?明确: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笔调,奇特的艺术想象,热情地描绘了黄河雄伟、壮观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豪迈气魄。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浪淘沙》的作者是________。

________(朝代)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明确:刘禹锡唐代乌衣巷浪淘沙陋室铭(2)搜集一些描写黄河的诗句。

明确: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3)这首诗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试着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诗人以高度的艺术想象,描绘了黄河的雄伟。

九曲黄河,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奔腾万里,仿佛来自天边。

在这雄伟的景象面前,诗人惊叹、赞颂、追求,他展开浪漫幻想的翅膀,他要迎着从天涯来的黄河浪潮,溯流直上,到达银河,到牵牛织女家去做客。

想象奇丽,气魄雄伟,胸襟宏阔。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的气魄。

点拨:合理运用想象进行写作,首先要求想象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以现实生活为依据,不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

其次,想象要有所节制,要围绕写作主题,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这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也可以从事物的某一点想到它的过去以及它的将来。

第三,想象的内容要具体,想象作文要做到内容具体,切忌说空话。

最后,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想象作文是自己对未来的幻想,应饱含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总结。

《浪淘沙》这首诗借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的气魄。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浪淘沙⎩⎪⎨⎪⎧ 黄河⎩⎪⎨⎪⎧⎭⎪⎬⎪⎫万里沙自天涯壮丽想象⎩⎪⎨⎪⎧⎭⎪⎬⎪⎫直上银河去牵牛织女家浪漫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词语听写:簸动 天涯 环绕2.背诵、默写《浪淘沙》。

3.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浪淘沙》,短短一首诗却带我们领略了滔滔黄河的壮阔,去往了恬静优美的天河。

在惊叹诗人绝妙的想象同时体会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的气魄。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学习《江南春》。

(1)明确诗歌的体裁和标题的含义。

明确:七言绝句。

“江南春”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明确:啼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楼台、烟雨等。

(3)哪两句是写今?哪两句是怀古?明确:一、二句写今,三、四句怀古。

(4)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明确:千里江南,到处都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草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5)“千里”二字写出了什么?明确:“千里”是对广阔江南的概括,(6)“映”字用的很妙,原因是什么?明确:一个“映”字则把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写得声色兼备。

(7)第二句是对江南什么的描写?明确:写了江南独特的人文风貌,水村山郭,酒旗招展,好一派明丽的江南风光。

(8)三、四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南朝统治者因为迷信,兴建了许多楼台建筑,意图永葆江山稳固。

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这些建筑,有多少已经隐没在了苍茫的烟雨之中啊!(9)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诗人通过对春色的描绘,寓情于景,面对着烟雨中尚存的楼台建筑,想到南朝的统治者都已烟消云散,生发出物是人非的感叹。

这里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无情地讽刺了那些愚妄的统治者,意在言外。

(10)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明确:纵观全诗,写今和怀古既有都是写景的外在联系,更有借古讽今的内在联系,在艺术形式上是融为一体的。

2.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赏析第一、二句诗。

明确:首句是以“净”写人,第二句则是以“美”写人。

这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一畦的,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培的。

诗人称赞主人,他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用自己的双手把整个庭院摆弄得干干净净,令人心旷神怡。

也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2)从第一、二句可以看出湖阴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茅檐”代指庭院,可见主人非常爱干净,人又非常勤快,庭院经常打扫,环境洁净清幽,让人感觉舒适。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劳、好静、爱美、生活情趣高雅的人。

(3)诗歌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对偶、拟人、借代。

(4)第三、四句诗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明确:这两句是以庭院之外的山水环境写人。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却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的呵护之举,“山”对“人”的友爱之情,这就赋予了原本没有生命和意识的山水以人的情感,特别是“排闼”一词,生动地写出了“两山”“送青”的急切情态。

这两句诗在修辞技巧上,也堪称典范,诗人将对偶、拟人、借代等多种手法融合在一起,把山水描写得有情有义,鲜活灵动,妙趣横生。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院外的山水农田,青绿有情,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