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ABC理论》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情绪ABC理论》教案

《情绪ABC理论》教案

《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ABC理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来调控情绪。

【教学重点】了解情绪ABC理论,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教学难点】如何改变不正确的想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体验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双关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出不同角度不同结果。

二、讲授情绪ABC理论1、创设半杯水的情景,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心情。

2、结合半杯水的情景,讲解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的内涵——转换角度看问题,通过改变不正确的想法来改变情绪。

3、学以致用。

引用学生案例来运用情绪的ABC理论。

案例:初一学生小丽家境很一般,爸爸是保安,妈妈是清洁工。

她很羡慕同学有钱买零食,有漂亮的衣服,而她土得像个乡巴佬。

每次看到爸妈就觉得很丢脸,总想朝他们发火。

自卑烦闷的心让她根本就不想读书。

她觉得就算考上大学,将来也肯定没钱交学费,还不如不读。

思考:1、在这个案例中ABC分别是什么?2、爸妈没钱就丢脸的想法正确吗?不正确在哪里?能举例子证明吗?3、没钱就不能上大学的想法正确吗?又不正确在哪里?4、方法体验——让学生灵活使用情绪ABC理论,体验通过改变不正确的想法来调控情绪的方法,学会情绪管理。

1)原先想法:爸妈没钱很丢脸改变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先想法:没钱就不能上大学改变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教师总结:转化角度看问题,通过改变不正确的想法来改变情绪。

我们要不断的审问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是否正确,通过改变不正确的认知来改变情绪,达到我的情绪我做主的理想状态。

大学情绪ABC理论教案

大学情绪ABC理论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

2. 学会运用ABC理论分析自身和他人情绪问题。

3. 培养学生调整不合理信念,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

2. 运用ABC理论分析情绪问题。

3. 改变不合理信念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区分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

2. 学会运用ABC理论分析具体案例。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案例分析材料。

3. 学生分组讨论。

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大家是否有过情绪崩溃的经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 引入情绪ABC理论,介绍其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 情绪ABC理论概述- A:激活事件(Activating event)- B:信念(Belief)- C:情绪及行为后果(Consequence)2. 情绪ABC理论的核心观点- 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

- 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对诱发事件A所持有的信念、看法和解释B。

三、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情绪问题,运用ABC理论进行解释。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情绪ABC理论的核心观点。

2. 强调调整不合理信念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大家是否掌握了情绪ABC理论?2. 复习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

二、教学内容1. 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的区分- 合理信念:符合事实、逻辑,有利于个人成长。

- 不合理信念:不符合事实、逻辑,容易导致情绪困扰。

2. 改变不合理信念的方法- 质疑: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寻找事实依据。

- 替换:用合理的信念替换不合理的信念。

- 行为训练:通过行为训练改变情绪反应。

三、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改变不合理信念,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情绪ABC理论的应用方法。

公开课教案情绪ABC理论

公开课教案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第一章:情绪ABC理论简介1.1 理论概述介绍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强调情绪ABC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情绪管理中的重要性。

1.2 理论的创立与发展介绍情绪ABC理论的创立者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及其背景。

阐述情绪ABC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第二章: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原理2.1 A(Activating Event)激发事件解释激发事件的概念和作用。

探讨激发事件与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

2.2 B(Belief)信念解释信念的概念和种类。

探讨信念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和作用。

2.3 C(Consequence)结果解释结果的概念和种类。

探讨结果与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情绪ABC理论的应用3.1 情绪管理技巧介绍情绪ABC理论在情绪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探讨如何通过改变信念和思维方式来调节情绪。

3.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情绪ABC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自己的情感问题。

第四章:情绪ABC理论的实践4.1 自我观察和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和反思,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和信念系统。

鼓励学生记录情绪日记,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

4.2 情绪调节练习提供一些情绪调节练习,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信念和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情绪调节练习来改善自己的情绪反应。

第五章:情绪ABC理论的评估与反思5.1 理论评估评估情绪ABC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讨论情绪ABC理论的优点和局限性。

5.2 个人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ABC理论应用进行反思和评估。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情绪管理技巧。

第六章:情绪ABC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1 情绪调节与沟通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情绪调节和有效沟通。

强调情绪ABC理论在改善人际关系和解决冲突中的作用。

6.2 压力管理介绍如何利用情绪ABC理论应对压力和挑战。

第3课《 情绪ABC》教案

第3课《 情绪ABC》教案

第3课《情绪ABC》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情绪ABC理论的应用方法。

3. 学会运用情绪ABC理论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情景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情绪ABC理论的实际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情绪的态度,学会积极应对情绪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情绪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对于情绪的认知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对于情绪ABC理论的了解较少,对于如何应对情绪问题缺乏有效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情绪ABC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应对情绪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于情绪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情绪是怎么理解的呢?请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学生:情绪是人的内心感受,比如开心、生气、难过等。

学生:比如,当我考试考得很好的时候,我会感到开心和满足。

教师:很好,情绪就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那么,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呢?2. 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体验情绪的变化,引发学生对于情绪的思考。

教师:现在,我要给大家出一个小游戏。

请你们每个人想象一下,你们正在看一部非常悲伤的电影,里面的故事让你们感到非常难过。

请你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此时此刻的情绪。

学生:我感到很伤心,想哭。

教师:那么,现在请你们再想象一下,你们正在看一部非常搞笑的电影,里面的情节让你们觉得非常好笑。

请你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此时此刻的情绪。

学生:我感到很开心,笑得前仰后合。

最新换个角度看问题——情绪ABC教案

最新换个角度看问题——情绪ABC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主题换个角度看问题——情绪ABC二、教学目标1、了解想法与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2、理解并学会运用情绪ABC理论;3、生活中主动进行自我情绪调节。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情绪ABC理论的理解(二)教学难点能够主动运用情绪ABC理论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展示两种角度视觉图片2、提问:从以上图片中,你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得出不同的结果呢?一张图片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正如一首古诗中所说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实,事物往往都是这样,从一个角度看是一番景象,换个角度便可能别有洞天。

有时百思不得其解时,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便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个角度换种心情,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

(二)我们的情绪从何而来?1、假若你双手拿着上课要交的纸模型经过公园时,准备在椅子上坐着看会书,便将模型放在旁边的椅子上,未料,一个人走过来坐在放模型的椅子上,把模型坐坏了,此时,你的情绪怎么样?这时你是怎么想的?后来,你发现这个人是个盲人,他看不见你的模型,此时你的情绪如何?你的想法又如何?(2)教师活动:面对同一件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产生出不同的情绪。

认识变了,情绪也会发生新的变化。

左右我们情绪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态度和观念。

(三)情绪ABC理论————事件A——不同的想法B——不同的心情CA:诱发事件B: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C:情绪反应及后果1、练习你的好友之前约你这个周末一起去玩,但是这个周末都快结束了他都没联系你,你会怎样想呢?2、3、非理性信念及其特点(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

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整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3.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情绪ABC理论介绍2. 情绪的认识与理解3. 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4. 情绪与人际关系5. 情绪与心理健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情绪ABC理论的掌握,情绪的认识与理解,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的学会。

2. 难点: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的灵活运用,情绪与人际关系,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情绪ABC理论,情绪的认识与理解,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情绪与人际关系,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情绪调整与控制的方法,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情绪调整与控制的方法。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情绪ABC理论介绍2. 第二课时:情绪的认识与理解3. 第三课时: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4. 第四课时:情绪与人际关系5. 第五课时:情绪与心理健康六、教学内容:1. 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 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3. 情绪与学业压力4. 情绪与自我保护5. 情绪与时间管理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2. 难点:情绪与学业压力,情绪与自我保护,情绪与时间管理的平衡。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情绪与学业压力,情绪与自我保护,情绪与时间管理的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九、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 第七课时: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3. 第八课时:情绪与学业压力4. 第九课时:情绪与自我保护5. 第十课时:情绪与时间管理十、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情绪的认识1.1 情绪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情绪是什么,情绪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感受。

1.2 情绪的类型: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分类,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基本情绪有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等,复杂情绪有焦虑、羞愧、嫉妒等。

1.3 情绪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消极情绪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第二章:情绪的表达2.1 情绪表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情绪表达的途径,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语言表达等。

2.2 情绪表达的技巧:让学生学习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注意场合、语气、措辞等。

第三章:情绪的管理3.1 情绪管理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包括认知重构、情绪调节、情绪释放等。

3.2 情绪管理技巧的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运用情绪管理方法,如通过运动、写日记、呼吸练习等调节情绪。

3.3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心理韧性等。

第四章:积极情绪的培养4.1 积极情绪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是什么,积极情绪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如喜悦、满足、兴奋等。

4.2 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如何培养积极情绪,包括积极思考、感恩练习、自我激励等。

4.3 积极情绪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幸福感等。

第五章: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 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积极情绪有助于心理健康,而消极情绪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5.3 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让学生学习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积极情绪培养、寻求心理支持等。

第六章:情绪与学业的关系6.1 情绪对学业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包括积极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情绪可能影响学习成果。

公开课教案-情绪ABC理论

公开课教案-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和解决生活中情绪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情绪观,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情绪ABC理论的介绍A(Activator):激发事件B(Belief):信念C(Consequence):结果2. 情绪ABC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情绪产生的原因。

2. 讲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激发事件、信念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3. 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解析,让学生体会情绪ABC理论的应用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的情绪问题,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对情绪ABC理论的应用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情绪ABC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自己的生活中的一个情绪问题,并写下分析过程和结论。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绪问题场景,运用情绪ABC 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

2. 情绪日记:鼓励学生在课后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尝试用情绪ABC理论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

七、教学资源:1. 情绪ABC理论PPT:展示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案例分析。

2. 情绪问题案例集:提供一系列情绪问题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在案例分析环节,充分让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3.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ABC理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来调控情绪。

【教学重点】了解情绪ABC理论,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改变不正确的想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体验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双关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出不同角度不同结果。

二、讲授情绪ABC理论
1、创设半杯水的情景,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心情。

2、结合半杯水的情景,讲解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的内涵——转换角度看
问题,通过改变不正确的想法来改变情绪。

3、学以致用。

引用学生案例来运用情绪的ABC理论。

案例:初一学生小丽家境很一般,爸爸是保安,妈妈是清洁工。

她很羡慕同
学有钱买零食,有漂亮的衣服,而她土得像个乡巴佬。

每次看到爸妈就觉得很丢
脸,总想朝他们发火。

自卑烦闷的心让她根本就不想读书。

她觉得就算考上大学,
将来也肯定没钱交学费,还不如不读。

思考:1、在这个案例中ABC分别是什么?
2、爸妈没钱就丢脸的想法正确吗?不正确在哪里?能举例子证明
吗?
3、没钱就不能上大学的想法正确吗?又不正确在哪里?
4、方法体验——让学生灵活使用情绪ABC理论,体验通过改变不正确的想
法来调控情绪的方法,学会情绪管理。

1)原先想法:爸妈没钱很丢脸
改变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先想法:没钱就不能上大学
改变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师总结:转化角度看问题,通过改变不正确的想法来改变情绪。

我们要不断的审问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是否正确,通过改变不正确的认知来改变情绪,达到我的情绪我做主的理想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