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锅炉运行技术
第五章超临界锅炉工作原理及基本型式

第五章超临界锅炉工作原理及基本型式超临界锅炉的工作原理根据锅炉蒸发系统中汽水混合物流动工作原理进行分类,锅炉可分为自然循环锅炉、强制循环锅炉和直流锅炉三种。
若蒸发受热面内工质的流动是依靠下降管中水与上升管中汽水混合物之间的密度差所形成的压力差来推动,此种锅炉为自然循环锅炉;若蒸发受热面内工质的流动是依靠锅水循环泵压头和汽水密度差来推动,此种锅炉为强制循环锅炉;若工质一次性通过各受热面,此种锅炉为直流锅炉。
直流锅炉是由许多管子并联,然后再用联箱连接串联而成。
它可以合用于任何压力,通常用在工质压力≥16MPa 的情况,且是超临界参数锅炉惟一可采用的炉型。
1.直流锅炉的工作原理直流锅炉依靠给水泵的压头将锅炉给水—次通过预热、蒸发、过热各受热面而变成过热蒸汽。
直流锅炉的工作原理如图5-1 所示。
图5-1 直流锅炉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在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中,由于工质的流动不是依靠汽水密度差来推动,而是通过给水泵压头来实现,工质一次通过各受热面,蒸发量D 等于给水量G,故可认为直流锅炉的循环倍率K=G/D=1。
直流锅炉没有汽包,在水的加热受热面和蒸发受热面间,及蒸发受热面和过热受热面间无固定的分界点,在工况变化时,各受热面长度会发生变化。
沿直流锅炉管子工质的状态和参数的变化情况示于图5-2:图5-2 直流锅炉管子工质的状态和参数的变化情况图5-2 直流锅炉管子工质的状态和参数的变化阻力,工质的压力沿受热面长度不断降低;工质的焓值沿受热面长度不断增加;工质温度在预热段不断上升,而在蒸发段由于压力不断下降,工质温度不断降低,在过热段工质温度不断上升。
2.直流锅炉的特点2.1 直流锅炉的结构特点直流锅炉无汽包,工质一次通过各受热面,且各受热面之间无固定界限。
直流锅炉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蒸发受热面和汽水系统上。
直流锅炉的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空气预热器及燃烧器等与自然循环锅炉相似。
2.2 直流锅炉合用于压力等级较高的锅炉根据直流锅炉的工作原理,任何压力的锅炉在理论上都可采用直流锅炉。
超超临界锅炉介绍详解

变压运行锅炉的水冷壁型式。
炉膛水冷壁采用螺旋管圈+垂直管圈方式【即下部炉膛的水冷壁采 用螺旋管圈(内螺纹管),上部炉膛的水冷壁为垂直】,保证质量流 速符合要求。 水冷壁采用全焊接的膜式水冷壁
水冷壁采用一次中间混合联箱来实现螺旋管至垂直水冷壁管的过渡
垂直水冷壁
螺旋管圈+内螺纹管
漩涡效果 > 重力作用
第三章 主要受热面介绍
• • • • 水冷壁 过热器 再热器 省煤器
• 炉膛四周为全焊式膜式水冷壁,炉膛由下部螺旋 盘绕上升水冷壁和上部垂直上升水 冷壁两个不同 的结构组成,两者间由过渡水冷壁和混合集箱转 换连接。 • 炉膛下部水冷壁(包括冷灰斗水冷壁、中部螺旋 水冷壁)都采用螺旋盘绕膜式管圈。 螺旋水冷壁 管(除冷灰斗采用光管外)采用六头、上升角 60°的内螺纹管。 • 由垂直水冷壁进口集箱拉出三倍于引入螺旋管数 量的管子 进入垂直水冷壁,垂直管与螺旋管的管 数比为 3:1。这种结构的过渡段水冷壁可以把 螺旋水冷壁的荷载平稳地传递到上部水冷壁。
管子内表面充满了液体
垂直水冷壁进口 螺旋水冷壁出口 螺旋水冷壁
• •
采用内螺纹管,提高水冷壁安全裕度 管间吸热偏差小,适应变压运行
3:采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 锅炉水冷壁出口温度偏差小 技术特点:
上部炉膛宽度方向上的烟气温度和速度分布
比较均匀,使水冷壁出口温度偏差较小,也 就有利于降低过热蒸汽温度偏差,保证过热
左侧墙
器和再热器的安全性。
左侧墙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前墙 右侧墙 后墙
右侧墙 燃尽风口 流体温度(oC) 400
100%MCR
390
燃烧器
380
最大温差 燃烧方式 切圆燃烧 切圆燃烧(设置节流圈) 对冲燃烧方式
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优化及实践

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优化及实践发布时间:2022-04-26T15:56:55.694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月第1期作者:孙昌[导读] 随着国家对燃煤机组安全、经济、环保性能要求的日益严格,超临界循环流化孙昌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枣庄 277500摘要:随着国家对燃煤机组安全、经济、环保性能要求的日益严格,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机组已成为清洁煤发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2013年,世界首台超临界600MWCFB机组在四川白马电厂投运;2015年,国内首批350MW超临界CFB锅炉相继投运。
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投产超临界CFB发电机组49台,装机容量1802万kW,更加先进的660MW超超临界CFB机组正在建设中。
关键词: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优化;实践措施;引言自2015年晋能集团国金电厂全套自主设计的世界首台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投产以来,因其燃料适应性广、负荷调节范围大、污染物生成及控制成本低等优势,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迅速在中国大力发展应用,先后投产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约40台。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制造、运行、规模,为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研发和应用创造树立了品牌,同时也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
一、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可行性分析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现代工业追求低消耗、低成本、高效能。
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不仅完善了技术上的缺陷,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工业的现代化发展。
首先,在传统的锅炉中,因为锅炉内部的热量密度比较大,所以水冷壁在对其进行冷却时的要求会更高,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内部的热量密度相比较传统的锅炉要低,有效的提高了水冷壁的冷却能力。
其次,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内部物料的浓度以及它的传热系数是非常大的,在炉膛高度增加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而在炉膛底部热流是最大的,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这个特性使炉膛内部的热流密度的区域出现在炉膛下部,有效的避免了锅炉炉膛内的热流最大值出现在炉膛上部。
600MW超临界锅炉调试介绍

600MW超临界锅炉调试介绍首先,在进行600MW超临界锅炉的调试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锅炉的环境进行检查,确保周围没有明火和易燃物品。
然后对各个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润滑,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接下来是对锅炉参数进行调整,包括炉膛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以及煤粉、空气等供给量进行调整。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炉膛调试:首先要对炉膛进行预热,调整炉膛的温度和压力,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然后进行炉膛的点火和燃烧调试,确保燃烧稳定、烟道温度合理,并进行适当的焚烧空气调整。
2.热交换器调试:对各个热交换器进行调试,包括空气预热器、锅炉水壁、过热器和再热器等。
调试过程中要注意调整热交换面积、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热交换效率高、传热均匀。
3.蒸汽调试:对蒸汽管道、阀门等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蒸汽流量和压力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要注意蒸汽的排放和回收,防止能源浪费。
4.控制系统调试:对锅炉的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包括炉温、压力、水位等参数的控制。
确保控制系统稳定可靠,能够自动控制锅炉运行。
5.安全保护调试:对锅炉的安全保护系统进行调试,包括过热保护、低水位保护等多重保护系统。
确保锅炉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停机,避免事故发生。
在进行600MW超临界锅炉的调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好各项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要关注锅炉运行数据,及时调整参数,优化运行效率。
通过系统的调试和检验,确保锅炉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的发电效果。
总之,600MW超临界锅炉的调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并严格按照流程和规定进行调试,以确保锅炉运行安全稳定、高效节能。
通过调试过程的努力,将确保锅炉能够正常运行,为电力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
超临界锅炉的技术特点

37 35 10
15
20
25
30
35
蒸汽参数MPa (初温℃/再热温℃/再热温℃)
不同蒸汽参数、再热次数和参数对发电厂供电热效率的影响
超(超)临界机组的可靠性
美国初期 蒸汽参数过高,当时冶金工业 难以提供满足 31MPa,621/566/566℃的合理钢材,投运后事故 频繁,可靠性、可用率低,后降低参数运行,取得了 比较满意的业绩。
一次再热,烟煤
高效、绿色发电技术 高 效 发 电
流 化 床
洁 净 发 电
节 水 发 电
分 布 式 电 源
烟 气 循 环 流 化 床 脱 硫 其 它 节 水 技 术 燃 料 电 池 微 型 燃 气 轮 机 太 阳 光 发 电 风 力 发 电
新 型 发 电
超 临 界 机 组
联 合 循 环
多 联 产
煤 炭 加 工 与 转 化
水冷壁的形式和流体温度
内螺纹垂直管屏水冷壁特点
优点: 水冷壁阻力较小,可降低给水泵耗电量,其水 冷壁的总阻力仅为螺旋管圈的一半左右。 与光管相比,内螺纹管的传热特性较好。 安装焊缝少,减少了安装工作量和焊口可能泄 漏机率,同时缩短了安装工期。 水冷壁本身支吊,且支承结构和刚性梁结构简 单,热应力小,可采用传统的支吊型式。 维护和检修较易,检查和更换管子较方便。 比螺旋管圈结渣轻。
采用螺旋管水冷壁具有如下的优点:
1)蒸发受热面采用螺旋管圈时,管子数目可按设计 要求而选取,不受炉膛大小的影响,可选取较粗 管径以增加水冷壁的刚度; 2)螺旋管圈热偏差小,工质流速高,水动力特性比 较稳定,不易出现膜态沸腾,又可防止产生偏高 的金属壁温; 3)无中间混合联箱,不会产生汽水混合物不均匀分 配的问题; 4)可采用光管,不必有制造工艺较复杂的内螺纹管, 而可实现锅炉的变压运行和带中间负荷的要求。
350mw超临界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技术特点及性能分析

技术创新与展望区域治理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关注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同时,逐渐关注资源的利用效率,环保性能、节能降耗效果成为了评价工业设备的重要参考依据。
350MW超临界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烧性大、燃料利用率高、热量吸收率高以及有害气体排放量小的优势,具有较强的环保性,本文就针对350MW超临界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特点以及相关性能展开论述。
一、350MW超临界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在流化床锅炉之中,燃料与空气会一起被置于一种流态化的燃烧室之中,在燃烧室中,燃料与空气会进行充分的混合,在这种情况之下燃料便具备的充分的氧气进行助燃,燃料的燃烧也会更为的彻底。
在燃烧的过程之中,燃料的消耗会产生一定量的烟气,这些烟气中夹杂了部分燃料物的颗粒,烟气会在流化床锅炉出口经过气固分离器进行分离,较小的颗粒会随着烟气一起排出锅炉,而体积相对较大的颗粒会通过分离器在此进入到锅炉内,并进行二次燃烧。
二、350MW超临界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技术特点1 燃烧性大传统的煤粉炉在运行的过程之中,首先对高温火焰中心进行建立,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高温环境之下会形成一定的烟气,而煤粉炉正是运用高温烟气以及火焰的热辐射来对新进燃料进行燃烧,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燃烧状态。
传统的煤粉炉存在两个方面的弊端,一方面,煤粉炉燃烧性能相对较小、辐射幅度较大;另一方便,燃烧的燃烧质量会对煤炉运行的情况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不同于煤粉炉,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其运行的过程之中,能够对煤炉内燃料的充足性进行保障,同时,煤炉内燃料的储备量还会随着燃料热值的提升而增加。
除此之外,350MW超临界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与传统的煤粉炉在燃烧方式上也有所差异,新进燃料会在接近恒温的循环回路之中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挥发,挥发粉的燃烧与固体碳的燃烧会使得燃烧过程更为彻底,因此350MW超临界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烧性大的特点,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对锅炉燃烧的工况进行一定的保证。
超临界直流锅炉的原理

超临界直流锅炉的原理
超临界直流锅炉是一种高效的发电设备,其原理基于超临界水的特性和直流发电技术。
在传统的锅炉中,水在加热过程中会经历液态、气态两个相态的转变,而超临界直流锅炉则利用超临界水的特性,使水在高温高压下保持单一的超临界状态。
超临界水是指当水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水不再具有明确的液态和气态边界,而呈现出一种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的水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低的粘度,使得热能传递更加高效。
超临界直流锅炉利用超临界水的高热导率,将水加热至超临界状态后,通过喷嘴将超临界水喷入喷嘴腔,形成高速的喷射流。
喷射流通过喷嘴后,会经过一个扩散器,使其速度逐渐减小,从而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
然后,喷射流进入涡轮机,推动涡轮机旋转,从而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超临界直流锅炉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率和灵活性。
由于超临界水的特性,锅炉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高效的热能转换,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此外,超临界直流锅炉还具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发电厂。
总的来说,超临界直流锅炉通过利用超临界水的特性和直流发电技术,实现了高效的热能转换和发电。
这种技术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临界电站锅炉的主汽温度控制与稳定性分析

超临界电站锅炉的主汽温度控制与稳定性分析超临界电站锅炉是目前煤炭燃烧最高效的发电设备之一,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灵活性。
而主汽温度的控制是超临界电站锅炉运行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对于保证锅炉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超临界电站锅炉的主汽温度控制与稳定性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超临界电站锅炉的主汽温度控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主汽温度控制系统是由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部分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
传感器负责测量主汽温度,将测量值传递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设定值和反馈值之间的误差,通过调节执行器来控制主汽温度。
通过反复调节和修正,控制器使主汽温度保持在设定值附近。
在超临界电站锅炉中,主汽温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燃烧状况、给水温度、负荷变化等。
燃烧状况是主汽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当燃烧强度增加时,锅炉产生的热量增加,主汽温度也会相应升高。
给水温度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给水温度的升高会提高主汽温度,给水温度的降低则会降低主汽温度。
负荷变化也会对主汽温度产生影响。
当锅炉负荷突然增加时,燃烧需要更多的燃料来保持产生的热量,这会导致主汽温度升高。
为了提高超临界电站锅炉的主汽温度控制的稳定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燃烧控制的精度:通过精确控制燃料供给和空气调节,可以提高燃烧的稳定性,从而使主汽温度更加稳定。
2. 优化给水系统:合理调整给水温度和流量,减少给水温度变化对主汽温度的影响。
采用恒温给水系统,可以更好地控制给水温度,提高主汽温度的稳定性。
3. 加强负荷控制能力:通过改进锅炉的控制系统,使其能够更快地响应负荷变化,实现快速调整主汽温度。
同时,合理规划负荷曲线,避免负荷突变对主汽温度的影响。
4. 引入先进的控制技术:利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可以提高主汽温度控制的精确度和响应速度,同时提高稳定性。
另外,超临界电站锅炉的主汽温度控制还需要考虑安全因素。
在锅炉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如燃烧不稳定、给水不足等,会导致主汽温度超过安全范围,可能引发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临界锅炉运行技术4. 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模式(1)CCBF,机炉自动,机调负荷,炉调压力;能充分利用锅炉蓄热,负荷响应快;主汽压力控制存在较大延迟,降低了主汽压稳定性。
(2)CCTF,机炉自动,炉调负荷,机调压力;主汽压稳定性好,负荷响应慢。
(3)机炉协调;机炉同时接受负荷和主汽压力指令,同步响应负荷和主汽压力的变化。
其中:(1)应用最广,(3)的调节器若匹配不当,机炉间容易引起震荡。
3.2.3 60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策略1. 被控参数(1)给水流量/蒸汽流量因为给水系统和蒸汽系统是直接连通的,且由于超临界锅炉直流蓄热能力较小,给水流量和蒸汽流量比率的偏差过大将导致较大的汽压波动。
(2)煤水比稳定运行工况时,煤水比必须维持不变,以保证过热器出口汽温为设计值。
而在变动工况下,煤水比必须按一定规律改变,以便既充分利用锅炉蓄热能力,又按要求增减燃料,把锅炉热负荷调到与机组新的负荷相适应的水平.(3)喷水流量/给水流量超临界锅炉喷水仅能瞬时快速改变汽温.但不能始终维持汽温,因为过热受热面的长度和热焓都是不定的。
为了保持通过改变喷水流量来校正汽温的能力,控制系统必须不断地把喷水流量和总给水流量之比恢复到设计值。
(4)送风量/给煤量(风煤比)为了抑制NOx的产生,以及锅炉的经济、安全运行,需对各燃烧器的进风量进行控制,具体是通过各层燃烧器的二次风门和燃尽风门控制风量,每层风量根据负荷对应的风煤比来控制。
2 协调控制回路超临界机组蓄热能力相对较小.锅炉跟随系统的局限性较大,对于锅炉和汽机的控制指令既考虑稳态偏差又要考虑动态偏差。
为了在机组负荷变化时机炉同时响应,机组负荷指令作为前馈信号分别送到锅炉和汽机的主控系统,以便将过程控制变量维持在可接受的限度内。
汽轮机调节汽门直接控制功率,锅炉控制主汽压力(CCBF),给水流量由锅炉给水泵改变。
功率指令直接发送到汽轮机调节汽门,使得功率响应较快。
由于锅炉惯性大,负荷应变较慢.为防止汽机调门动作过大锅炉燃烧跟不上,设计了压力偏差拉回逻辑,当压力偏差过大时限制调门进一步动作,直到燃烧满足负荷需求。
在协调控制模式下,主汽压力偏差一直作为限制主汽调门响应负荷需求而过分动作的因素;如果实际主汽压力偏差超过某一定值时,汽机调门停止调功而直接用来控制主汽压力,以使主汽压力在允许范围内。
有效地改变机组发电量的惟一途径就是改变锅炉的能量输出,在协调控制模式中具体表现是锅炉控制主汽压力在滑压曲线上,实质是控制燃烧满足机组负荷需求。
为了满足锅炉快速响应负荷需求,功率指令和压力设定值的微分作为前馈被加到燃烧率指令中。
由于锅炉和汽机对象特性不同,为了两者动作匹配,在逻辑中设计了纯延时模块,这需要在调试中根据实际对象的特性整定。
对于处于直流状态下的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和燃烧控制无法分开,体现在煤水比的控制上。
在稳定运行过程中,煤水比的任何偏差都会引起机组运行在危险的工况下。
在图中的“给水控制”中,主线是保证机组在稳定工况下等于设计的煤水比,当机组运行工况偏离设计值时,逻辑设计了中间点焓值校正和过热汽温校正;为了在负荷变化时加速给水控制,作为机组负荷需求的功率指令和主汽压力设定值的微分信号作为前馈加到给水控制信号中。
3.2.4 超临界机组的运行特性研究1. 高蒸汽参数对锅炉运行特性的影响一般亚临界自然循环汽包锅炉允许变负荷速率为0.6%MCR /min;控制循环汽包锅炉变负荷速率为3.6%MCR/min;而螺旋管圈式直流锅炉允许变负荷速率为5%~8%MCR /min。
直流锅炉由于没有厚壁部件汽包,具有快速变负荷的能力。
但是,随着锅炉参数的提高,内置式启动分离器的壁厚会增加,因而将限制锅炉负荷的变化速率。
超超临界锅炉由于材料等级的提高,分离器壁厚仅为亚临界600 MW 锅炉汽包壁厚的1/3左右,因此超超临界锅炉允许负荷变化速率还是较大的。
国外超超临界机组的变负荷速率一般为2%MCR/min,完全可以满足机组的负荷变化速率的要求。
机组的调峰速度主要取决于汽轮机热应力、涨差等因素。
随着机组蒸汽参数的提高,机组的高温高压部件壁厚将增加,有些部件可能采用奥氏体钢,这样对机组运行方式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据有关资料介绍,机组参数为26 MPa/540℃/560 ℃时,允许机组以任何方式运行(包括每日启停、每周启停);参数为28 MPa /560℃/580℃,且当过热器末级受热面采用膨胀系数较大的奥氏体钢时,按每日启停运行,将有高温腐蚀的危险;参数达28 MPa /580℃/600℃时,过热器末级受热面高温腐蚀危险性就更大。
超临界锅炉运行技术2. 超临界锅炉的调峰幅度超临界机组调峰幅度与诸多因素有关,主要是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的要求。
超临界锅炉最低负荷主要取决于水冷壁的安全负荷。
一般超临界锅炉的最低负荷为30%~35%MCR。
锅炉在此负荷以上运行时,水冷壁是安全的,但需要启动分离器系统,以增加水冷壁的质量流速。
启动分离器系统的投运将造成工质热量的损失,使机组的经济性变差。
同时,频繁的投运启动分离器系统,将使其阀门受到损伤。
因此,超临界锅炉最低调峰幅度不应低于水冷壁的安全负荷。
调峰幅度还应考虑锅炉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
若负荷较低,锅炉燃烧不稳,需要投油助燃,燃料成本将增大。
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取决于煤质和燃烧器特性,锅炉一旦建成,可通过试验确定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
因此,超超临界锅炉的调峰幅度应以保证水冷壁安全、不投运启动分离器系统和最低不投油稳燃为原则,以此原则来确定锅炉的最低调峰负荷。
. 锅炉滑压运行应注意的问题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在滑压运行时,水冷壁内的工质随负荷的变化会经历高压、超高压、亚临界和超临界压力区域,在设计和运行时必须重视可能产生的问题。
1) 锅炉负荷降低时,水冷壁中的工质质量流速也按比例下降。
在直流运行方式下,工质流动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
为了防止出现流动的多值性不稳定现象,要限制最低直流负荷时水冷壁人口工质欠焓;同时压力不能降得太低,一般最低压力在8 MPa左右(即所谓定一滑一定运行方式)。
(2)低负荷时,水冷壁的吸热不均匀将加大,可能导致温度偏差增大。
(3)在临界压力以下运行时,会产生水冷壁管内两相流的传热和流动,要防止膜态沸腾而导致的水冷壁管超温。
(4)在整个滑压运行过程中,蒸发点的变化使水冷壁金属温度发生变化,要防止因温度频繁变化引起的疲劳破坏。
4. 高蒸汽参数对汽轮机运行特性的影响转子、叶片等旋转部件在此高温下运行需持续承受高的离心力。
长期处于高温下工作的汽轮机转子,由于高温和启停中的热应力,会造成持久强度的消耗(低周热疲劳)和高温蠕变的累积。
随着主蒸汽压力的进一步增加,超临界汽轮机组存在一些特殊问题:(1) 超临界机组压力、温度提高后,汽缸、喷嘴室、主汽阀、导汽管等承压部件的壁厚增加。
壁厚的增加将使非稳定热应力增大,对运行不利。
从控制机组启停热应力的角度考虑,应尽量控制壁厚增加,部件形状应尽量简单,内径要小。
即在满足对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性能的要求下,还要兼顾和解决超超临界机组关键零部件的疲劳损耗趋于严重的问题。
(2) 若汽轮机转子材料仍用铬钼钒钢时,为适应再热进汽温度,要采用蒸汽冷却转子的高温部分,使其工作温度降至5l0℃左右。
这也要解决好汽轮机中压进汽部分的冷却技术,包括冷却方式、冷却效果及转子温度场、温度应力及兼顾部件强度、膨胀、蠕变、热应力和低周热疲劳性能之间的矛盾。
(3) 超临界机组高压部分的蒸汽密度极大,级间压差大,相应的蒸汽激振力也大。
为此,除要研究和精心设计轴系及汽封结构外,在运行中对轴系稳定性问题要格外注意。
(4) 超临界机组的蒸汽密度大,压差大,蒸汽携带的能量也大。
机组在甩负荷时,汽缸、管道、加热器中的蒸汽推动转子转速的飞升要比超临界机组的大。
这会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因而必须解决。
(5) 汽轮机轴系较长,启动过程中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动静部分的胀差需要进行精心组织。
据调查分析,限制汽轮机组启停和变负荷运行的主要因索有:①汽轮机蒸汽室、阀门和内缸热应力;②汽轮机转子低周应力疲劳寿命;③汽轮机在启动和停机过程中的振动及胀差。
启停和变负荷运行能力的关键在于停机不同时间后,再次启动所需的时间和运行中对负荷变化的响应能力。
良好的调峰特性体现在低负荷时具有较高的效率、良好的启动特性(启动时间短)和良好的负荷适应性。
要求超临界机组具有良好的运行特性,能以最小的寿命损耗进行启停和变负荷运行,则应从机组部件采用的材料、部件设计、控制系统、运行方式等方面考虑。
超临界锅炉运行技术华能沁北电厂600MW机组锅炉启动系统试运存在问题及改进1、沁北电厂启动系统介绍内置式启动系统,配置日本BHK公司361阀的启动系统。
其主要作用和特点是:(1)冷态开式冲洗(锅炉点火前):361 阀开,至凝汽器的闸阀关,至定排的闸阀开,冲洗水通过启动系统管道全部排至定排扩容器。
启动分离器出口,水质满足下列指标值时冷态开式冲洗结束:铁质<500×10-9 或浑浊度≤3×10-6油脂≤1×10-6,pH 值≤9.5(2) 冷态闭式冲洗(锅炉点火前):开式冲洗至水质合格后,361 阀开,至凝汽器的闸阀开,至定排的闸阀关,冲洗水通过启动系统管道全部排至凝汽器。
省煤器入口水质条件达到下列要求时,冷态闭式冲洗结束,锅炉开始点火: 电导率≤1uS/cm;Fe≤100×10-9;pH 值9.3~9.5(3) 热态冲洗(锅炉点火后):冷态冲洗水质合格后,锅炉点火进行热态冲洗,流程同冷态闭式冲洗。
(4) 最低直流负荷(25% BMCR)之前:机组启动过程中直至25% BMCR 之前, 分离器的作用类似于汽包炉的汽包。
经省煤器、水冷壁加热的给水进入启动分离器分离后,蒸汽进入过热器,而疏水进入贮水罐,其水位由361 阀进行调节,疏水进入凝汽器回收循环。
(5) 最低直流负荷后:此种情况下,361 阀关闭,分离器处于干态运行,只起一个蒸汽通道的作用。
2.启动系统试运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2.1 锅炉冷态启动排水问题锅炉启动冷态冲洗时,其排水途经为从定排罐至机组排水槽,冲洗流量475 t/h。
设计院原设计的排水管为2根,D273 和D159 管径的管子各1根(如图2 示)。
冷态启动冲洗时,出现了定排排水排不及的情况,影响了冲洗的效果和时间。
经核算, 锅炉启动系统冷态冲洗排放能力不足。
因系统已施工,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又增加了一根D273 管子接至下水井,基本满足了锅炉启动排水的要求。
2.2 锅炉启动热态排水问题根据锅炉厂的有关资料, 锅炉冷态冲洗合格后,进入热态冲洗,锅炉热态冲洗水全部经凝汽器回收,不排放。
沁北电厂在调试时,由于工期及除盐水量的原因,热态冲洗时水质超标较为严重,如按照锅炉厂的要求回收,则会对设备及管道造成不良影响;如通过定排排走,则排水温度又超过机组排水槽设计许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