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物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爱国人物的故事(精选16篇)

关于爱国人物的故事(精选16篇)

爱国人物的故事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爱国人物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1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

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

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

”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

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2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

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

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显,写作的目的就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

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的是难能可贵!爱国人物的故事篇3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4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爱国奉献名人事迹(10篇)

爱国奉献名人事迹(10篇)

爱国奉献名人事迹(10篇)爱国奉献名人事迹【篇1】梅兰芳是一位有爱国气节的艺术家。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然后又向华北进犯,威胁北平和天津。

梅兰芳痛恨敌人,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举家迁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

《抗金兵》讲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

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观众喜爱。

有一次,梅兰芳连演三场《生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璃都挤碎了。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了这座大城市。

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

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

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

1941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

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

梅兰芳心想:“躲是没地方躲了,可我绝不为日本人唱戏!”这一天,清晨洗脸时,梅兰芳第一次打破惯例,没有刮胡子。

儿子见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吗?今天怎么不刮了?”“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

一天上午,日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

一见面,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刚步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梅兰芳坦然地说:“我已经快五十岁了。

一个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经失去了上台的资格。

”后来,梅兰芳又回到上海,靠画画卖钱养活家人和与他一起演出过的朋友。

上海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演,都被他拒绝了。

他说:“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也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次,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一周年,派人让梅兰芳出演,还说如果不演,就要军法从事。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必备【12篇】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必备【12篇】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必备【12篇】爱国英雄人物事迹1徐悲鸿卖画“七七事变”后,日寇到处烧杀抢掠,使数以万计的难民逃离家乡。

徐悲鸿冥思苦想:“该如何为国家。

为人民、为抗战出一点力呢?”他决定去新加坡举办画展,筹款捐助难民,同时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的道理。

1938年岁末,他来到新加坡,正值盛暑天气。

为了准备大量作品在画展上出售,每天站在画案前,挥汗如雨地作画,夜以继日地工作起来。

一位华侨朋友劝阻他不必如此不分昼夜地作画,徐悲鸿说:“我是在为祖国苦难中的同胞作画啊!”日日夜夜的煎熬使徐悲鸿突然病倒了,腰部剧烈疼痛,他被迫在病床上躺了下来。

腰疼尚未痊愈,他又顽强地拿起了画笔。

画展如期开幕,华侨们踊跃支持祖国抗战,竞相购买徐悲鸿的作品。

画展结束后,他把卖得的巨额画款,全部捐献用来救济难氏,自己分文不取,连路费也是自己负担。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2坐中国船去上海1916年6月,陈毅同志和其他几个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决定乘船从重庆去上海。

联系船票的人告诉大家,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可供选择:一家是日本人办的,这家轮船公司给每个乘客赠送洋伞;一家是英国人办的,他们给每个乘客赠送床单;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赔了本,没有什么送给乘客。

大家在乘坐哪家船的问题上争论起来。

有的同学主张坐日本人或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点洋货,开开眼界。

陈毅对大家说:“北京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欺侮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重庆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货,罢课罢市,声援北京爱国青年。

在这种时候,我们怎么能为了贪图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还有一点民族气节吗?”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在理,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3故事发生在抗日时期,由于日本鬼子的野蛮侵略,全国各地枪声不断,狼烟四起。

不甘受辱的中国各族人民纷纷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来侵略,一位叫张嘎的小伙子也就在这时参加了八路军,他机智勇敢,展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话说有一天,小张嘎刚走出院子,突然发现远处有两个鬼子正东张西望、大摇大摆朝八路军临时指挥所走来,张嘎心想:“不好!区队长还在屋里呢,要是被发现,把其他鬼子招来就麻烦了。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10篇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10篇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10篇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精选10篇】如何准备爱国名人小故事?快来看看吧。

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

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精选篇11947年,生活在美国的钱学森,对美国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使美国的科技不断发展。

钱学森在美国生活十多年了,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

可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扎在中国。

我可以放弃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在早回到美国去,为建设新中国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但是他的决定被美国禁止了,被关了起来,他并没有屈服。

1955年8月美国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他努力为国家工作,被誉为“导弹之父”。

现在的社会上,有多少人能像钱学森一样,放弃一切,报效祖国。

人们认为只要挣到钱就是好事,能去国外工作更是了不起的事,都很羡慕能出国的人,难道他们都希望为别的国家工作?不愿意留在中国,为自己的祖国出一份力吗?我觉得是为了金钱。

有多少人因为金钱,而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

钱学森为了为祖国做出贡献,放弃了在美国的金钱、地名誉,他的爱国情感难道不值得让我们学习吗?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精选篇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遭弃兮,何日夜而忘之。

——题记“令尊为何如此轻易就放弃了性命呢?”“楚民涂炭,流离失所。

吾宁坠之江河,葬身鱼腹,也不愿吾之高尚人洁受这世俗的侮辱!”吾曾劝诫过楚怀王,望楚怀王圣哲茂行,举贤授能。

怀王对吾之意见甚是欢喜,下旨逐条实施。

吾却未曾想过竟遭奸佞之陷害,胡乱散布谣言,把吾陷入不忠不孝之地。

怀王竟也听信谗言,至此便疏远于吾,吾的一片赤胆忠心,从此应流散于何方?一年,秦国派张仪来楚。

秦王目的明了,就是想要破坏齐楚两国的联盟关系。

爱国名人故事大全(10篇)

爱国名人故事大全(10篇)

【导语】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种深厚的感情。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爱国名⼈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爱国名⼈故事:孙中⼭的崇⾼信仰 伟⼤的⾰命先⾏者孙中⼭,40年如⼀⽇,为中国的独⽴富强⽽耗尽了毕⽣的精⼒。

他⾃⼰别⽆家产,仅有书籍、⾐服、⼀所华侨捐献给他的⼩住宅。

他⾰命⼀⽣的原动⼒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群之需要”的崇⾼信仰。

孙中⼭执著⽆悔于⾰命,在于他有崇⾼的信仰,即“⼈群之需要”。

信仰如⼭,仰之弥⾼。

2.爱国名⼈故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汉朝的时候,有⼀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

他祖上⼏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

司马迁年轻时⽴志继承家业,写出⼀部完整的史书。

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民群众的动⼈事迹。

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决⼼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的⼈们。

之后他⽗亲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的志向,就开始写作。

没想到这时候,⼀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

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句真⼼话,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死刑。

要免死只能出钱赎⾝或理解腐刑。

司马迁家⾥没钱。

他万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

腐刑是最残忍的刑罚,受刑⼈被割掉⽣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类的⼈。

这对司马迁是多⼤的打击呀!有的⼈认为他不该怕死贪⽣,⽢受污辱;朋友们也疏远了他。

司马迁不去辩解,只是夜以继⽇地写作。

多少年后,他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

这时候,他才说出了⾃⼰的想法:“⼈都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我死了有如九⽜亡⼀⽑,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为了写这部史书⽽求⽣的呀!我不愿意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我⼿⾥中断,英雄的事迹在我⼼中埋没。

此刻书写成了,就是让我死千次万次,我也不怕了!” 司马迁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得到传扬,⽢受屈辱。

他的爱国情感多么深厚啊!3.爱国名⼈故事:在中国要守中国的规矩 我们的国家此刻实⾏改⾰开放,许多外国⼈到中国访问、投资、做买卖,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分有利。

爱国故事简短精选【五篇】

爱国故事简短精选【五篇】

【导语】古今中外,有许多英雄⼈物值得我们去敬佩,他们在这个世上已奉献了⾃⼰的全部,这些真正的英雄⼈物是当之⽆愧,是被⼈们歌颂的。

下⾯是⽆忧考分享的爱国故事简短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爱国故事简短精选 黄继光(1930——1952),中国⼈民志愿军特级战⽃英雄。

农历1930年11⽉20⽇出⽣于四川省中江县⼀个⼭村,他⾃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死。

黄继光从⼩就给地主扛长⼯、割草放⽜。

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批会员,积极⽃争地主,还当上了村⾥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复员并⼤量征兵。

1951年3⽉,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第⼀个报了名。

体检时,他因⾝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

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五军第⼀三五团⼆营六连任通讯员。

1952年4⽉,部队到五圣⼭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

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作,黄继光明⽩了后勤⼯作的重要性,样样⼯作都⼲得很出⾊。

1952年7⽉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经上级批准,他荣⽴三等功⼀次。

1952年10⽉14⽇,上⽢岭战役开始。

10⽉19⽇夜,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地表⾯阵地之敌。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出,主动请战,消灭敌⼈⽕⼒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所携弹药⽤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的⾝躯堵住了敌⼈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民共和国⼈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星奖章、⼀级国旗勋章。

爱国人物故事大全【四篇】

爱国人物故事大全【四篇】

【导语】爱国是⼀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名⼈爱国故事可以激励读者,特别是⼉童少年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从⼩以这些英雄⼈物为榜样,热爱国家、热爱⼈民,⽴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宏伟志向。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爱国⼈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爱国⼈物故事:邓世昌 邓世昌,⼀个沉睡了千年的⼤地骤然苏醒的名字,他⽤⾃⼰的鲜⾎,谱写着⼀曲壮丽⽽伟⼤的⽣命之歌! 1894年的9⽉,那是⼀个令多数⼈难以忘怀的⽇⼦。

⽇本的战船驶⼊了中国的境内进⾏挑衅,北洋海军迅速出击,同⽇本的战舰交战。

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战舰燃起了熊熊⼤⽕,在这千钧⼀发之际,邓世昌依然选择了与敌⼈同归于尽,命丧黄泉。

邓世昌壮烈的牺牲了,⽆怨⽆悔的⾛了,他沉没于波涛中,将⾃⼰宝贵的⽣命⽆私的'献给了祖国! 邓世昌,⼀位令我崇敬的爱国⼈物,虽然,黄海海战夺⾛了他的⽣命,却使他的名字与精神永远的沉淀在⼈们⼼中 描写爱国⼈物的作⽂精选:爱国⼈物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的⼯程师,他不仅优秀,⽽且还爱国,对⼯作⼀丝不苟。

中国的第⼀条⾃⼰修筑的铁路,是由詹天佑和学⽣,⼯⼈们⼀起修筑的。

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之才呢?因为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嘲笑,毅然的接受了任务。

詹天佑再动⼯的第⼀天,就对⼯⼈们说:“我们的⼯作⾸先要精密,不能有⼀点⼉马虎。

‘⼤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程⼈员之⼝。

”看到这,我从“精密”“不能马虎”“⼤概”“差不多”这些词中,体会到了詹天佑对于⼯作,总是⼀丝不苟,不能有⼀点⼉差错。

想起我⾃⼰,我是个马⼤哈,常常把作业,笔袋⽔壶忘带。

⽐起詹天佑,真是⼤巫见⼩巫啊!如果让我去修筑铁路,依我那坏习惯,我想铁路⼗年后还没开通。

我⼀定要该掉着坏习惯。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好好学习。

长⼤以后,⼀定要报效祖国母亲!【篇⼆】爱国⼈物故事:邱少云 我们看的电影有很多,各种各样,五花⼋门,但是那些⾰命电影却没有⼈看。

短篇爱国名人故事5篇_名人爱国事迹

短篇爱国名人故事5篇_名人爱国事迹

短篇爱国名⼈故事5篇_名⼈爱国事迹爱国体现了⼈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们对⾃⼰的家园、民族和⽂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短篇爱国名⼈故事5篇,供⼤家参考。

爱国名⼈故事1岳飞800多年来,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悲壮的动⼈故事,⼀直在我国⼈民中间⼴为流传。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出⽣于河南省汤陰县⼀个贫苦农家。

据说岳飞呱呱坠地的那天傍晚,刚巧⼀只⼤鸟从屋顶上飞鸣⽽过。

⽗亲岳和便给他取名叫“飞”,字“鹏举”。

由于家境清贫,岳飞⼩⼩年纪就得打柴割草,还要帮助⽗母下地耕作。

在艰⾟的劳动中,岳飞练就了⼀副强健的体魄,并学得⼀⼿好箭法和好武艺。

岳飞青年时代,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之中度过的。

宋朝统治者纵情享乐;长期⽣息在我国东北的⼥真族勃然兴起,建⽴了⾦政权。

1127年⾦攻陷宋都城汴京,北宋宣告灭亡。

这⼀年,岳飞正好20岁。

这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强⼒壮的年轻⼈,盼望有⼀天能够投⾝疆场,为国家报仇雪耻。

当招募“敢战⼠”的消息传来时,他报名参军。

就在他⾛上战场的前⼣,深明⼤义的母亲,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嘱咐他⼀⽣⼀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勇杀敌,决不吝惜⾃⼰的⽣命。

岳飞参军后,⼀直坚持战⽃在抗⾦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英勇杀敌。

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先后六次与⾦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震。

⽽赵构却重⽤宠⾂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

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区的苦难同胞,把敌⼈驱逐出境,岳飞不顾⾃⼰位卑⾔轻,上书给皇帝赵构,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谏赵构返回汴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帅⼀⼼,⼀定可以收复中原。

这道奏书进呈后,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

他们以“⼩⾂越职,⾮所宜⾔”的罪名,把岳飞的官职⾰掉了。

闲居三个⽉后,岳飞难以压抑⼼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

岳飞慷慨陈词,决⼼以⾝许国,消灭敌⼈,恢复故疆,以报答⽗⽼乡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
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
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
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华罗庚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
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
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
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

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

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

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

”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

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5、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6、肖邦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他临终嘱附姐姐路德维卡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7、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
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

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8、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

他们都是些少年。

有个才12岁的
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

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

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

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

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

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

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
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

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

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
修筑了京张铁路。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9、朱自清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

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

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
声越来越高。

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

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
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

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

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

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

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

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10、廉颇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

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仗。

秦国、齐国这些大国常来攻打赵国,赵王用廉颇为统帅,多次打败了敌军。

敌军听到廉颇的名字,都很害怕。

可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廉颇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将领赵括代替他。

赵括骄傲轻敌,使赵军打了大败仗,赵国也险些亡国。

赵王想重新起用老将廉颇,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将军身体怎么样,是否还愿意为国效力。

廉颇见到赵王的使者,高兴极了。

为了表示自己威风不减当年,还能上阵打仗,为国立功,他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

吃完了,又披上铠
甲,跃上战马,拉弓射箭,舞枪刺杀,果然身手不凡。

他对使者说:“你看我,虽然老了,可是能吃饭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万死不辞,马上回去领兵参战!”
使者走了以后,廉颇日夜盼望赵王的调令,可一直没等到。

原来那个使者接受了一个叫郭开的坏人贿赂,故意在赵王面前说了瞎话,说廉颇饭量虽好,可一会儿工夫拉了三次屎。

赵王听了,认为廉颇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调用他。

廉颇为赵国的安宁奋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为国出力,对人说:“我真想有一天,还能率领赵国的兵士冲锋陷阵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报效祖国。

这就是爱国英雄们的本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