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系统设计说明书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1)

第三章 尘源泉控制与集气吸尘罩设计集气吸尘罩是除尘系统的重要部分,是除尘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集气吸尘罩的使用效果越好意味着越能满足生产和环保的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常用集气吸尘罩的设计和排气量的计算,还介绍无罩尘源控制方法。
第一节 集气吸尘罩分尖和工作机理一、集气吸尘罩分类集气吸尘罩因生产工艺条件和操作方式的不同,形式很多,按集气吸尘罩的作用和构造,主要分为四类;密闭罩、半密闭罩、外部罩和吹吸罩。
具体分类如图3-1所示。
二、集气吸尘机理集气吸尘罩罩口气流运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吸气口气流和吸入流,一种是吹气口气流的吹出流动。
对集气吸尘罩多数的情况是吸气口吸入气流。
1、吸入口气流一个敞开的管口是最简单的吸气口,当吸气口口服气时,在吸气口附近形成负压,周围空气从四面八方流向吸气口,形成吸入气流或汇流。
当吸气口面积较小时,可视为“点汇”。
形成以吸气口为中心的径向线,和以吸气口为球心的速球面。
如图3-2(a )所示。
由于通过每个等速面的吸气量相等,假定点汇的吸气量为Q ,等速面的半径分别为r 1和平r 2,相应的气流速度为1ν和2ν,则有22112144v r v r Q ππ== (3-1)式中Q ——气体流量,m 3/s;21v v 、——球面1和2上的气流速度,m/s21r r 、——球面1和球面2的半径,m 。
21221)/(r r r r =、 (3-2)由式(3-2)可见,点汇外某一点的流速与该点至吸气口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设计集气吸尘罩时,应尽量减少罩口逞能污染源的距离,以提高捕集效率。
若在吸气口的四周加上档板,如图3-2(b )所示,吸气范围减少一半,其等速面为半球面,则吸气口听吸气量为22112122v r v r Q ππ== (3-3)式中符号同前。
比较式(3-1)和式(3-3)可以看出,在同样距离上造成同样的吸气速度时,吸气口吵设挡板的吸气量比加设档板时大1倍。
因此在设计外部集气罩时,应尽量减少吸气范围,以便增强控制效果。
布袋除尘器 设计说明书

布袋除尘器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题目:车间布袋除尘系统设计学院:___。
系:环境工程系专业班级:环工121班学号:**********学生姓名:**起讫日期:2015-06-29——2015-07-03指导教师:___。
职称:学院审核(签名):审核日期:目录一、概述1.大气污染的概念2.大气污染的分类3.大气污染的危害4.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性一、概述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大气环境中的物质浓度、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
大气污染的种类繁多,包括气体污染、颗粒物污染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不容忽视,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治理大气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车间布袋除尘系统设计车间布袋除尘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控制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过滤和捕集颗粒物,将废气中的颗粒物去除。
在设计车间布袋除尘系统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废气流量、粉尘浓度、布袋材料等。
设计合理的车间布袋除尘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三、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设计一套车间布袋除尘系统,能够满足车间的实际生产需要。
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的车间布袋除尘系统的处理效率不低于90%。
2.设计的车间布袋除尘系统的过滤速度不大于1.0m/min。
3.设计的车间布袋除尘系统的运行成本不高于同类设备的平均水平。
四、总结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车间布袋除尘系统,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生产需要和环境保护要求,力求设计出高效、低成本的车间布袋除尘系统,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除尘的必要性在工业生产中,随着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扩大,各种粉尘、烟尘、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也越来越多。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除尘处理,保障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厂和生产车间中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越来越多。
这些粉尘和有害气体不仅污染了空气,还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的通风除尘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二、系统设计原则1.高效:系统能够高效地清除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始终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2.省能:系统应能够低耗能地工作,以减少运行成本。
3.稳定:系统应具备稳定的运行性能,能够适应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需求。
4.高品质:系统的零部件应选用高品质材料,具备耐磨、耐腐蚀和耐高温等特性。
三、系统组成1.风机:负责产生足够的风量,以将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吸入系统。
2.过滤器: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粉尘,确保排出的气体符合国家标准。
3.净化设备: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对废气进行处理,避免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4.排风口:将经过净化处理的空气排出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5.控制系统:负责监控和控制通风除尘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自动化运行。
四、系统设计流程1.确定通风需求:根据工作场所的面积和使用条件,确定通风除尘系统的各项参数,如风量、风速等。
2.选型:根据通风需求和场地条件,选购适合的风机、过滤器和净化设备等零部件。
3.布置布局:根据场地的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各组件的位置和布线。
4.安装调试: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各组件能够正常运行。
5.运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保证其稳定运行。
五、系统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通风除尘系统的效率和节能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优化措施:1.使用高效过滤器:选用具有较高过滤效率和较长使用寿命的过滤器,以降低粉尘排放。
2.采用节能风机:选用具有较高效率和较低功耗的风机,减少系统运行的能量消耗。
3.定期清洁维护:定期清洁和更换过滤器,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净化效果。
4.优化管道设计:合理设计通风管道,减少管道阻力,提高风量利用率。
综上所述,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
除尘系统技术说明

护系统,隔绝了几乎所有的安全隐患;操作简单,功能先进的 PLC 控制系统,采用一键到位 的处理模式,;布局美观,独特的管道布置方式,极大的节省了空间,使系统更加简洁美观。 本系列除尘系统是一套“安全、简洁、美观、清洁”的智能环保除尘系统。
本套智能除尘系统的除尘原理是将带有粉尘的空气通过粉尘处理模块的过滤及风量调 节,进入管道,汇集后进入集尘主机,再经 PTFE 覆膜滤筒的精密过滤,洁净的空气由离心 风机排出。粉尘的源头主要有设备内部粉尘、堆掺区粉尘及工作台粉尘三种(如图 1 所示)。
《火力发电厂空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23-96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038-8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废”排放》GB8978-88 《简明通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除尘装置系统及设备设计选用手册》,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 474-2008 5、预期效果: 本智能环保除尘系统安装以后将有效解决粉尘的污染,本系统在保证有效除尘的前提 下,尽量减少占地面积,不影响制样室场地功能布局和整体美观。
根据人体工程学要求侧面吸尘罩对粉尘的控制高度低于工作时人体呼吸区域,必 须将粉尘扬起的区域控制在呼吸区域下方,从而保证工作时扬起的粉尘不会危害到操 作人员。 2)避免制样对精密度的影响,不增加制样标准化操作步骤:
通过判断开启设备的工作情况,智能调节系统总风量,保证每台设备的风量达到 最精准的控制,使其既能达到有效除尘,同时又避免风量过大吸走样品。 3)针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单独除尘:
设备内部粉尘处理我们称为“内部尘源处理”;制样室环境粉尘主要产生于堆掺区及工 作台操作区,我们将此类粉尘处理称为“外部尘源处理”。
除尘装置系统及设备设计选用手册

除尘装置系统及设备设计选用手册除尘装置系统及设备设计选用手册1. 引言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除尘装置的有效运用成为必要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除尘装置系统及设备的设计选用手册,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和设计方案。
2. 除尘装置的工作原理除尘装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电子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污染物从气体中分离出来,从而净化空气。
常见的除尘原理包括重力分离、惯性分离、静电沉降、过滤和化学吸收等。
3. 除尘装置的分类按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除尘装置可以分为干式除尘装置和湿式除尘装置。
干式除尘装置主要适用于粗颗粒物的除尘,湿式除尘装置适用于细颗粒物和可溶解性气体的除尘。
根据处理空气量的大小,除尘装置可以分为小型除尘器、中型除尘器和大型除尘器。
4. 除尘装置系统的设计要点设计除尘装置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点:4.1. 空气负荷计算: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气体流量和处理空气量,计算除尘装置系统的空气负荷。
4.2. 设备选型:根据粉尘的物理性质、颗粒直径和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除尘装置设备,如旋风分离器、布袋除尘器或静电除尘器等。
4.3. 管路设计:根据空气负荷和设备选型,设计合理的管道布局和尺寸,保证气体顺利流动并最大限度地减小压力损失。
4.4. 控制系统设计:根据除尘装置系统的运行要求,设计适当的控制系统,如自动清灰系统、温度和压力监测系统等。
5. 除尘装置设备的选用手册5.1. 除尘设备选型手册5.1.1. 重力分离设备:适用于处理粒径较大的粉尘,如粉煤灰等。
5.1.2. 布袋除尘器:适用于处理粒径较小、颗粒物质较轻的粉尘,如水泥磨粉尘等。
5.1.3. 静电除尘器:适用于处理高温气体中的粉尘,如高炉煤气中的金属粉尘等。
5.2. 除尘系统设计手册5.2.1. 空气负荷计算手册:详细介绍了空气负荷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5.2.2. 管道设计手册:介绍了管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除尘方案书

除尘方案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描述一个完备的除尘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实现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并改善环境质量。
除尘方案主要应用于工厂、建筑工地、矿山等环境中,以减少粉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2. 问题陈述粉尘是工业和建筑领域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之一。
它不仅会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可靠且有效的除尘方案,以减少粉尘的浓度,并提高环境质量。
3. 解决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通过以下关键步骤实现除尘目标:1.粉尘控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如密封设备、湿式除尘等,以控制粉尘生成的源头。
2.多级过滤系统:采用多级过滤系统进行粉尘捕集,以逐步减少粉尘浓度并保持环境质量良好。
3.定期维护:对除尘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捕集粉尘。
4. 粉尘控制措施为了控制粉尘的源头,以下措施可以被采用:•设备密封:确保设备的密封性,以防止粉尘从工业设备中逸出。
•湿式除尘:使用水雾或湿布进行表面湿润,以减少粉尘的扬尘飞散。
•排风系统:安装适当的排风系统来控制粉尘的排放,并将其引导至除尘设备进行处理。
5. 多级过滤系统多级过滤系统是本方案的核心部分,以下是具体的过滤步骤:1.初级过滤:采用颗粒物预过滤器,如网格过滤器、格栅过滤器等,以捕集粗颗粒物。
2.中级过滤:使用纤维过滤器或电子过滤器等高效过滤器,以捕集中等大小的颗粒物。
3.高级过滤:使用HEPA过滤器(高效颗粒空气过滤器)或ULPA过滤器(超高效颗粒空气过滤器),以捕集微小颗粒物和细菌。
6. 定期维护为了确保除尘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维护步骤:•清洁过滤器:定期清洁过滤器,以去除捕集的颗粒物和灰尘。
•更换过滤器:根据厂商建议的更换周期,定期更换过滤器以确保其有效性。
•检查设备:定期检查除尘设备的运行状况,如风扇、电机等,确保其正常工作。
7. 总结本除尘方案旨在通过粉尘控制措施、多级过滤系统和定期维护来有效减少粉尘浓度,并改善环境质量。
除尘工艺设计手册

除尘工艺设计手册一、除尘工艺流程图本手册包含除尘工艺流程图,详细描述了除尘系统的各个流程环节,包括烟尘的来源、除尘设备的布置、风量的分配、风压的计算、除尘器的设计等。
该流程图能够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除尘工艺,并为他们提供设计参考。
二、除尘设备选型及布置本手册提供了关于除尘设备选型及布置的建议。
首先,根据烟尘的性质和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例如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
然后,根据车间的布局和空间限制,合理地布置除尘设备,使除尘效果达到最佳。
三、除尘系统风量及风压计算本手册提供了除尘系统风量及风压的计算方法。
根据烟尘的性质和排放标准,确定需要的除尘风量。
然后,根据风量和阻力损失,计算出所需的风压。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合理地选择风机和管道,以保证除尘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除尘器设计本手册提供了除尘器的设计指南。
根据烟尘的性质和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除尘器类型,例如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
然后,根据设备参数和现场条件,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以保证除尘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五、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本手册介绍了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在除尘过程中,烟气会带走过多的热量,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可以将这部分热量回收再利用,减少能源浪费。
同时,也可以降低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六、安全防护本手册提供了关于安全防护的建议。
在除尘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例如设置安全阀、安装压力表、配备消防设施等,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七、运行维护本手册提供了关于运行维护的建议。
为了确保除尘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除尘器,需要采取不同的维护方法和技术。
本手册提供了相关的操作指南和维护建议。
八、环境保护本手册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设计和使用除尘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
例如,选择环保型的材料和设备、减少废气的排放等。
同时,对于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需要进行治理和修复工作。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摘要:1.《除尘工程设计手册》概述2.编写目的和意义3.主要内容和结构4.适用范围和读者对象5.特点和创新之处6.推广和应用前景正文:《除尘工程设计手册》是一本关于除尘工程设计的专业工具书,旨在为广大从事除尘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本实用、系统的参考工具。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除尘工程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除尘工程设计水平,本书应运而生。
编写《除尘工程设计手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我国除尘工程设计行业的发展需求,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本内容全面、系统性强、实用性高的参考书。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除尘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设备选型、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除尘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分类、设计原则和程序;除尘设备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设备选型和布置;除尘工程的施工、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等。
本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又重视实际应用技巧的介绍,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适用于除尘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掌握除尘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我国的除尘工程设计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的特点和创新之处在于:首先,系统性强,内容全面,几乎涵盖了除尘工程设计的所有方面;其次,注重实际应用,介绍了大量的设计实例和技巧,便于读者理解和借鉴;最后,充分考虑了我国除尘工程设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实际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的推广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除尘工程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工车间气力吸集系统设计说明书学生:学院班级: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班学生学号:联系:指导老师:唐贤明2011年1月目录一、工车间气力吸集系统设计计算任务................................1二、管道系统的设计.......................................................2 (一)支管1的设计计算..................................................2 (二)支管2的设计计算................................................. 2 (三)支管3的设计计算.................................................2(四)管段4的设计计算..................................................3(五)支管5的设计计算................................................. 4(六)支管6的设计计算..................................................4(七)主管段a的设计计算............................................ 5(八)管段7的设计计算..................................................6(九)主管段b的设计计算..............................................6(十)管段8的设计计算................................................6(十一)主管段c的设计计算..............................................7(十二)支管9的设计计算...............................................7(十四)主管段d的设计计算.............................................8(十五)支管10的设计计算...............................................8(十六)主管段e的设计计算..............................................8(十七)支管11的设计计算.............................................9 (十八)支管12的设计计算.............................................9(十九)支管13的设计计算.............................................9(二十)主管段f的设计计算..............................................11(二十一)支管14的设计计算...............................................11(二十二)主管段g的设计计算............................................12(二十三)管道系统的总压损计算.........................................12三、旋风分离器与风机选型计算.........................................12 (一)旋风分离器选型计算...............................................12 (二)风机选型计算.....................................................12 四、小结................................................................13五、参考文献............................................................14六、附表--管道系统的计算结果列表.....................................15(附图--厂房管道系统、旋风分离器和风机布局图及计算展开图)一、木工车间气力吸集系统设计计算任务书<一>.设计要求:1.巩固综合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家具企业中除尘问题的能力;2.通过课程设计,要求掌握家具企业中除尘装置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步骤;3.根据给定的设计依据,按气力吸尘装置设计的基本原理合理选择输送装置的类型和布置管道系统(包括分离器,风机,主管道等位置),正确进行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4.正确,合理地使用和设计气力吸尘装置的管道及其零件的结构和尺寸参数;5.合理选用风机和分离器;<二>.设计依据:(木工车间)1.车间平面分布图和横剖面图;2.车间加工设备一览图表;3.车间正常工作时,加工设备同时开动;4<三>、具体完成项目:1.除尘系统布置图;2.除尘系统设计计算展开图(A3图幅);3.设计计算说明书。
四、时间要求:19周周末上交课程设计。
二、管道系统的设计由该家具厂木工车间主要加工设备知:该车间木屑气力吸集管道系统的气流混合浓度很低(μ≤0.2),所以可以对其进行纯空气情况的简化计算。
由车间木屑气力吸集装置的计算展开图(见附件)。
采用速度压力法计算,将90°的全弯头的局部系数皆取为0.15。
(一)支管1的设计计算从距离风机最远的机床开始进行计算。
在此,应从1号机床(平刨)开始计算,这台机床的吸气支管中,包括有15.4m 的直管段,四个90°的弯管头及一个吸料器。
由资料查得1号机床要求的吸气量h m Q /12003=,气流速度s m v /18='。
可由图14-3查得相应的管道直径mm d 153=。
现在实取此吸气支管1的管径mm d 150=。
因而,在此吸气支管1的实际气流速度s m v /9.18=(由2214.3⎪⎭⎫⎝⎛⨯=d Q v 得)。
此吸气支管1的压损(阻力)P ∆可以按公式(12-64)′计算,即:()()Pa gvd l P 96.78681.929.18126.113.04.15222=⨯⨯⨯+⨯=⎪⎭⎫ ⎝⎛∑+=∆γξλ其中:13.0=dλ是按图12-6查得,()()6.115.0414=⨯+=⨯+=∑弯头吸料器ξξξ(二)支管2的设计计算第8号机床(开榫机)有三个吸料器(上方、下方与侧方各一个),先计算8号机床侧方吸料器的支管2:侧方吸料器要求的气流量h m Q /8303=,要求的最小气流速度s m v /18=',计算得到mm d 127=,若取其直径mm d 125=,则由h m Q /8303=与mm d 125=,可得s m v /8.18=,知这个气流速度满足要求。
则支管2的压损为:()()Pa g vd l P 20181.928.18128.0162.08.0222=⨯⨯⨯+⨯=⎪⎭⎫ ⎝⎛∑+=∆γξλ其中:按图12-6查得162.0=dλ,()()8.0038.03=⨯+=⨯+=∑ ξξξ(三)支管3的设计计算计算8号机床其中一个上方吸料器的支管3:侧方吸料器要求的气流量h m Q /7203=,要求的最小气流速度s m v /15=',计算得mm d 130=,若取其直径mm d 130=,则由h m Q /7203=与mm d 130=,可得s m v /1.15=,知这个气流速度满足要求。
则支管3的压损为:()()Pa g vd l P 4.16781.921.1512075.1157.00.1222=⨯⨯⨯+⨯=⎪⎭⎫ ⎝⎛∑+=∆γξλ其中:按图12-6查得157.0=dλ,()()075.115.05.015.2=⨯+=⨯+=∑ ξξξ支管2与3并联,两者的压损误差百分数为: %7.16%1002014.167201=⨯-(超过%5±的围)因而,为了达到平衡围,应将管道3的压损增大,通过计算当mm d 125=、mmd 120=时都不符合。
取mm d 115=,则由h m Q /7203=与mm d 115=,可得s m v /3.16=,知这个气流速度满足要求。
则支管3的压损为:()()Pa g vd l P 2.20081.923.1612075.1158.00.1222=⨯⨯⨯+⨯=⎪⎭⎫ ⎝⎛∑+=∆γξλ其中:按图12-6查得158.0=dλ,()()075.115.05.015.2=⨯+=⨯+=∑ ξξξ支管2与3并联,两者的压损误差百分数为: %4.0%1002012.200201=⨯-(在%5±的围)(四)管段4的设计计算计算支管2与3并联汇合后的管段4,管段4的气流量h m Q /155********=+=,应使管段4的气流速度大于支管2与3要求的最小气流速度(即大于s m /18)。
计算得计算得mm d 6.174=现取管段4的直径mm d 170=,则由h m Q /15503=与mm d 170=,可得管段4的气流速度为s m v /0.19=,符合要求。
则管段4的压损为:()()Pa gvd l P 1.12781.92191215.0112.08.3222=⨯⨯⨯+⨯=⎪⎭⎫ ⎝⎛∑+=∆γξλ其中:按图12-6查得112.0=dλ,可知,管段2与4的总压损为:()Pa P 1.3281.127201=+=∆(五)支管5的设计计算计算8号机床下方吸料器的支管5:下方吸料器要求的气流量h m Q /12003=,要求的最小气流速度s m v /18=',若取其直径mm d 150=,则由h m Q /12003=与mm d 150=,可得s m v /9.18=,知这个气流速度满足要求。
则支管5的压损为:()()Pa gvd l P 6.49881.929.181245.113.04.6222=⨯⨯⨯+⨯=⎪⎭⎫ ⎝⎛∑+=∆γξλ其中:按图12-6查得13.0=dλ,()()45.115.0312=⨯+=⨯+=∑ ξξξ支管5与4并联,两者的压损误差百分数为: %2.34%1006.4981.3286.498=⨯-(超过%5±的围)因而,为了达到平衡围,应将管道4的压损增大,通过计算当mm d 165=、mmd 150=时都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