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党:国家主义在中国

合集下载

由合作到对抗_国民革命时期中共与青年党的关系演变_王雪超201304

由合作到对抗_国民革命时期中共与青年党的关系演变_王雪超201304

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4期由合作到对抗:国民革命时期中共与青年党的关系演变王雪超〔摘要〕中国青年党是国民革命时期除国、共外的第三大政党。

国民革命初期,在法国的中共旅欧支部与同属革命阵营的青年党实现了低限度的合作。

青年党于1924年移师回国后,共、青两党也都曾有过寻求合作的言论和行动。

然而,由于两党政治主张、革命策略的不可调和以及青年党的在国民革命中的“不行动”,导致了中共将青年党定位为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两党关系也因之逐渐恶化。

国民革命后期,为了争夺革命的领导权,共、青两党关系升级为主义、组织与活动上的全面对抗。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党;国民革命〔中图分类号〕D231;K2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3815(2013)-04-0057-10 From Cooperation to Confrontation: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hinese Youth Party during the Period ofNational RevolutionWang XuechaoAbstract:Besides the Chinese Kuomintang an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Chinese Youth Party is the third lar-gest party during the Period of National Revolution.In the early period of National Revolution,the European branch of the CCP.and CYP.are both in the Revolutionary Camp,hey implementing low limit cooperation.After CYP.Return China in1924,they had speeches and actions of seeking cooperation.However,because their revo-lutionary tactics are difficult to be reconciled and the CYP.’s no acting in revolutionary,CCP.began to orient CYP.As the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of Squirearchy and Comprador classes,so that,their relationship increasing-ly began worse.In the later period,National Revolution,In order to seizing the leadership power of the revolu-tionary,They for striving for leadership,they upgraded to all-round confrontation by doctrine,organizations and activities.20世纪20年代,中国政治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和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和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和北洋军阀的末路1、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分析了中国现状,指出中国唯一出路是进行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阶段政纲基本相同,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合作的政治基础。

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有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原则,国家通过征税和收买的办法,使土地之增值收归国家,防止土地权为少数人操纵,对缺地农民由国家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对具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的企业需要由国家经营管理,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民生计。

国家制定劳工法,改良工人生活)。

还规定了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废除军阀政府所借外债;实行中央与地方均权主义,各省自定宪法,自举省长,县为自治单位,实行普选,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完全自由;严定田赋地税之法定额,制定劳工法,帮助女权发展)。

制定了新的国民党章程,第一次规定了国民党从中央到基层的完整组织系统(全国、省、县均设相应的代表大会和执行委员会。

各区设区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和区执行委员会。

基层组织为区分部,设区分部党员大会和执行委员会。

孙中山为总理(不经选举,有最后决定之权和提交复议之权力))。

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军阀政治方向,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民党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有力的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

2、1924年5月5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为校长。

在军中设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苏联红军经验),党代表廖仲恺。

周恩来11月出任政治部主任。

3、江浙战争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前奏。

江苏军阀齐燮元(直系)与江浙军阀卢永祥(皖系)为争夺上海于1924年9月上旬爆发。

历史趣谈国共抗战时期 中国其他党派的抗战活动与贡献

历史趣谈国共抗战时期 中国其他党派的抗战活动与贡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国共抗战时期中国其他党派的抗战活动与贡献导语:本文拟介绍除国共两党之外当时中国其他党派的抗战活动与贡献,希望从侧面了解抗战,以得到一个全面些印象。

延续十四年的抗日战争,若在较本文拟介绍除国共两党之外当时中国其他党派的抗战活动与贡献,希望从侧面了解抗战,以得到一个全面些印象。

延续十四年的抗日战争,若在较为正常的国家国民心中,本应为“伟大的卫国战争”,原本如一盘散沙的中华民国,在空前国家危机面前出现了空前团结。

无论党派、民族、阶层,几乎无不排除私见,戮力卫国。

一个还未进入工业化的农业弱国,单独面对一个连第一军事和工业强国美国都头疼不已的日本的疯狂侵略,苦撑14年最终取得胜利,在当时的世界历史上,可说独一无二。

相较而言,号称“欧洲第一路军强国”的法国,其国力军力,与中国相比,天壤之别,却在德国进攻下迅速瓦解,以至于亡国。

主宰地球近百年的大英帝国,在德国的的进攻之下,仅靠英吉利海峡才得幸免(我并不想贬低英伦空战等悲壮史实,但若英国与欧洲本土相联,必定与法国结果相同,否则丘吉尔决不会以“母国”之尊屡次要求美国参战),至于亚洲殖民地,日军一到,望风披靡,具体事件,无须赘述。

抗战以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位首脑和主干,其他各党派均有贡献,并均以“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为旗帜。

即使现在宣称为“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当时所打旗号,也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我们这些后人,已经脱离意识形态时代,本应该以国家为最高立场,全面了解、考察、研究抗战的历史,以求得到一个全面的印象,若再局于党派之见,任意抹煞、诋毁与自己信仰不相合的抗战英烈,则必是辱及自己的国家、民族,为外人所不齿。

世界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租界帝国主义列强根据和中国清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以居住和经商为名﹐在通商口岸和城市永久租用的地段。

最早在中国取得租界的是英国。

列强在租界内行使行政管理和司法管辖权﹐形成“国中之国”﹐严重破坏中国主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人民掀起了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收回租界是其主要目标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租界先后收回。

抗日战争胜利后废除了中国各地的日租界。

至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租界全部由中国收回。

重点进攻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目的东西夹击华北解放军主力,阻断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的联系,各个击破,同时将解放军阻击在黄河以北,使战争始终在解放区内进行。

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大军进攻陕北解放区,企图聚歼中共军队。

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

之后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蟠龙沙家店等战役先后重创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的重点进攻破产。

1947年4月,国民党军开始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先后向山东解放区发动了三次进攻,均被华东野战军粉碎。

孟良崮战役全歼敌整编74师打乱了敌军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

后敌向沂蒙山区发起进攻,华东野战军避开敌正面兵力经过近一个月战役,粉碎了敌攻势。

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宣告失败。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人。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早年在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1917年回国,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论争。

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是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

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青年的作用与担当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青年的作用与担当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青年的作用与担当一、引言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青年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担当。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深入探讨青年在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与担当,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重要话题。

二、青年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作用与担当青年是新中国的希望和力量所在。

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个特殊时期,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青年们成为了社会革命的中坚力量。

他们积极参与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在无数的战场上,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

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青年们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积极参与了农村土地改革、城市工业化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青年们面对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坚守初心、热爱祖国,不断开拓进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与担当社会主义建设是新中国的重要任务,也是青年们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年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

他们成为了各个行业的骨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年们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他们积极参与农村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青年们在农村建立了青年农民合作社,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为改变农村面貌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城市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青年们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积极参与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和工业生产建设,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青年们在工厂车间中担任重要职位,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创新和进取,为提高国家的工业产量和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文化建设中,青年们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了国家的科技水平的提高。

新时代青年如何爱国

新时代青年如何爱国

新时代青年如何爱国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生发展黄金期与民族复兴关键期历史性叠合在一起,打上了“复兴一代”“强国一代”的鲜明烙印。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就要用心思考和回答如何更好爱国这一“青春之问”。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它是中国共产党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领导核心,是兴国之本、强国之基。

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激发出更强大的爱国主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人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期提高中国青年爱国意识的正确途径。

只有把爱国主义上升到共产主义的信仰层面,爱国主义才能深刻、坚定、持久。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深沉的爱国者,也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热爱中国共产党,紧跟共产党人,可以促进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

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大业的爱国奋斗史。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开天辟地、惊天动地的伟大胜利。

党的百年历史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政党对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决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爱党是爱国的政治前提。

爱国必先爱党、爱党才能更好爱国。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提高政治站位,明晰中国共产党是兴国强国之根本,把“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落实到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上,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坚决与“爱国和爱党是两码事”“爱国就爱国,不一定要爱党”的错误言行划清界限,在伟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更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香港海员大罢工香港海员反对英帝国主义压迫而举行的大罢工。

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由于英国资本家拒绝工人增加工资等要求,在中华海员工会林伟民、苏兆征等领导下举行大罢工。

3月初,海员罢工发展成为有十多万人参加的总同盟罢工。

罢工工人纷纷离开香港回广州。

3月4日,当步行回省的工人队伍行至沙田时,遭英国军警开枪射击,死6人,伤数百人,造成了“沙田惨案”。

此后,总同盟罢工继续扩大,香港完全变成了“死港”、“臭港”。

至3月8日,终于迫使香港当局同意增加工资,宣布撤销封闭工会的命令,罢工胜利结束。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胜利,鼓舞了全国工人的斗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京汉铁路大罢工亦称“二七”大罢工,是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组织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政治权利而举行的罢工。

1923年1月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决定于2月1日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吴佩孚下令禁止开会。

2月1日,大会如期召开,反动军警占据并捣毁了总工会会所,总工会决定发动全路总罢工。

2月4日,全路总罢工开始。

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屠杀,死50余人,伤300余人,造成了“二七惨案”,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二七”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顶峰,它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扩大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

其失败也说明中国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的,必须建立管饭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国家主义派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以反共著称的政治派别。

主要代表人物有曾琦、李璜、左舜生等人。

1923年12月,曾琦等人在法国成立了中国青年党标志着国家主义派正式形成,1924年秋, 国家主义派活动中心转到国内。

因为他们以《醒狮》周报为喉舌,故又被称为“醒狮派”。

国家主义派以国家高于一切作为号召,宣扬“全民革命”、“全民政治”、“全民福利”,反对阶级斗争和人民革命,反对共产主义。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1、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

又称太平洋会议。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

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会议期间签订3项条约:①《四国条约》。

②《五国海军条约》。

③《九国条约》。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和通过的决议案构成华盛顿体系。

此后,美日两国之间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

2、九国公约1922年2月6日,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

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3、互助论互助论即互助的进化观.它在清末传入我国.《互助论》是无政府主义的主要活动家和理论家克鲁泡特金在1902 年发表的一部著作。

克鲁泡特金以伪科学的方法来宣扬无权威、无政府、无国家的社会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宣扬这种社会比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社会还要“完善”。

由于互助论的科学性及其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修正与反思,使新世纪派和天义派接受了这种观点,并在国内大力宣传.但互助论能在中国产生较大的社会道德效应则应归功于新世纪派的传播.4、醒狮派又称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左派和当时与国民党合作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家主义是欧战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潮流高涨所激起的一种极反动的思想”,国家主义派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民族运动的死敌”,“干反革命事业的大集合”,“是最反动势力的结晶”。

国家主义派的主要代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的一部分成员在法国成立的中国青年党,以及该党党魁曾琦、李璜回国后与左舜生等一起创办的《醒狮》周报,故而国家主义派又称醒狮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党:国家主义在中国(青年党党魁曾琦)中国青年党在抗战时期,已经成为有着相当政治力量的政党,其自己所说“中国第三大党”,确实是实至名归,并非妄自尊大。

1924年4月,已经在德国、比利时、法国里昂等地建立支部,发展党员60多人的青年党,在巴黎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后被称为“青年党三巨头”其二的曾琦、李璜便分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为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5年,青年党总部由巴黎迁至上海,1926年召开第一全国代表大会,“三巨头”另一位左舜生成为中央常务委员。

其时,青年党党员数激增,在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安徽、山西、山东、江西等省和上海、武汉等城市,陆续成立了二三十个团体,并先后建立党部。

1929年,在上海创办了“党校”——行知学院。

而宣传其国家主义主张和募集资金的实体,便有上海的大陆书店、爱文书店,成都的国魂书店,重庆的肇文书店,沈阳的长城书店等。

当时青年党的具体党员数,尚未见有资料,但从1947年时,湖南的青年党员达两万多人,预备党员1万多人,而湖南青年党党务在全国仅排第五来看,抗战时期的青年党员数绝不会少。

因为青年党在东北和四川活动颇得力,所以很多地方实力人物被囊括入党,如东北军入关后,天津市市长、东北军炮兵司令、北平教育局长等,均是青年党党员,四川“其组织之庞大,党员之众多,与地方实力之雄厚,皆为不可否认之事实”。

相对而言,其他中间党派不但成立时间较青年党为晚,而且组织规模无一能与之相比。

青年党对于抗战时期的政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从抗战期间四川实力派与国民党、共产党的交往、沟通,往往需要青年党居中牵线便可看出。

以“国家主义”为信仰的青年党,一向强调外抗强权、内除国贼,面对着国家空前的危机,表现出来的,是难得的相忍为国的精神。

在青年党创立之初,便以“反共”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而对于国民党,也因为其曾经联俄容共、后又一党专政而大加反对。

因此在共产党眼里,是“最反动势力的结晶”;在国民党眼中,则是“少数无耻文蠹,思想封建,行为卑劣之反革命集团”,“鲜有知其为祸亦不减于共产党者”,可说都是你死我活,势不两立。

而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共两党都还没有提到停止党争、团结御侮的时候,青年党领风气之先,提出“国事至此,一切政见异同已成次要之问题,当前急务,唯如何团结全国已涣散之人心,共临大敌”。

10月3日,在青年党机关刊物《民生周报》上发表《我们的主张》,慷慨言道:“我们很诚恳地忠实宣言,我们目前的忧虑,只有国难;我们的仇人,只是日本。

我们在内政上一切政治主张,政治成见,都愿意牺牲。

”在国民政府及国民党尚未对此作出回应的时候,便提出“(一)停止对国民党之革命活动;(二)停止对国民党之攻击言论”。

而对于原本“反共必须彻底,不可再事敷衍……”的主张,也改变了方针,将“外抗强权”的目标从苏联改为日本,将“内除国贼”的目标从共产党改为汉奸卖国贼。

中国的历史上,不乏外敌入侵而内争不止之事,放弃自己的主张,主动愿意与斗争多年的敌人携手,无论如何都值得肯定。

有着较大组织以及相当政治军事实力的青年党,如果仅仅将抗战停留在口头上,很自然会让人想到“保存实力”。

所幸,身为国家主义者,他们并非口是心非。

为叙述方便,以南北两方作简要介绍。

南方。

1931年10月,左舜生和陈启天在上海组织“抗日急进会”,开展抗日活动。

12月,李璜、左舜生、陈启天等与熊希龄、马相伯、沈钧儒和黄炎培等,组织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驻守上海闸北的是青年党员翁照垣指挥的十九路军第一五六旅。

元月28日夜,军部命令翁照垣将防地移交宪兵团,由于民众挽留换防阻滞。

不料驻沪日军发动突然袭击。

翁照垣不待军命,奋起抗击,尔后转守吴淞,浴血奋战,蜚声中外。

《申报》报道翁事迹时,称赞为“富于谋略,勇敢过人”。

2月17日,章太炎在《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文中说:“旅长翁照垣直前要之,敌大溃,杀伤过当。

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中国青年党还组织了铁血军(又称义勇军铁血团),由戴天人率领开赴淞沪前线,受翁照垣指挥,参加保卫吴淞的战斗,在潘家宅战斗中有4人战死。

北方。

1932年4月,李璜受青年党中央派遣,携各方人士捐献的14万元巨款到北方,专门负责组织和支援东北义勇军。

他在天津设立中国青年党抗日义勇军总部,由原张学良秘书王捷侠、原东北讲武堂政治教官王尧庐和王师曾3位青年党员组织野战抗日会,王捷侠任总指挥,分头活动。

王捷侠率120余名青年党员到热河,与马占山余部联络,并打出了“热河抗日义勇军第八梯团”的旗号,其队伍在保卫热河的战斗中损失过半。

同时,青年党参与发起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青年党员、东北大学教授霍维周当选为该会常委兼政治部副部长。

救国会组织了东北学生军,由青年党员苗可秀任大队长。

进入东北参加抗日活动的青年党员人数众多,据书报载有2000余人。

其中很多是加入东北义勇军,仅牺牲在白山黑水的青年党员就达700余人,其中以苗可秀最为杰出。

1932年7月,苗可秀奉救国会命令出关,到辽东加入邓铁梅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深得邓铁梅器重,被委以总参议要职,并主持军官学校。

1934年2月,苗可秀组织少年铁血军,提出“爱护老百姓,唤醒伪满军,团结义勇军,打倒日本人”口号,用游击战术打击敌人,日军井上中将惊为“神军”。

同年5月邓铁梅被捕殉国后,苗可秀整顿自卫军余部,继续坚持战斗。

1935年6月,苗可秀在战斗中负伤被俘,拒绝日寇诱降,于7月25日在凤凰城殉国,年仅29岁。

《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翁照垣愤然离开十九路军。

经李璜引荐,翁照垣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军第一一七师师长,其中下级军官也多为青年党员。

长城抗战中,第一一七师转战冀东卢龙、迁安、丰润、玉田等地,所部营长、青年党员胡钟麟在马兰峪战死。

至于在政治方面,参加国防参议会、国民参政会,投身战时政府,推动宪政,都活跃着青年党的身影。

因为涉及到“抗战期间是否要宪政”的论争,不易说得明白,因此不在此赘述。

相对于青年党的实力,这些作为已然是竭尽所能,无论规模大小,成败如何,作为后人的我们都该拿他们作为国家英雄来祭奠和怀念。

有的论者说1934年后,青年党的抗日活动基本停止,说他们不再抗日,而专门反共。

这些论点还有待商榷。

其一,1934年之后,青年党已经加入到国民政府,将自己的抵抗运动纳入到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当中,既然拥护政府,那么与政府步调一致,不再独树一帜,便是顺理成章。

否则,政出多门,军令不一,难免出现“事变”、“摩擦”之类的事件。

在国民革命军、东北义勇军中的青年党员一直在战斗,只不过,不再是以青年党为标榜罢了。

其二,青年党自从提出团结御侮的口号之后,对于共产党的态度在抗战结束之前一直是团结,而并非攻击。

一直到抗战末期的1944年8月,青年党第三次省市干部大会上,一些骨干要求进行彻底的反共工作,却没有被大会通过,大多数青年党领袖仍然秉承相忍为国的精神。

另外,民主同盟的建立,青年党的作用极为重要,此同盟的建立,是青年党和其他党派与共产党积极联系,寻求支持之下完成的。

另,参见关于中国青年党研究的几点思考论文作者袁柏顺就中国青年党在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的地位而言。

抗战时期,中国青年党“竟成了联系各方与平衡各方的一个重要筹码。

”因为四川的地方实力派掌握地方大权,国民党中央与地方实力派的矛盾,以及青年党与两方的关系,使得它成为“联系二者的一个中介”。

中国共产党要与四川的地方实力派联系,也常常需要它为之牵线搭桥。

而后来作为第三势力在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则无论在其发起还是成立之后的实际工作中,青年党的地位都是十分突出的。

在发起上,中国青年党是首动者之一,《解放日报》社论谈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时,称是“最近曾琦……先生等组织了民主政团同盟,”(注:周淑真:《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第178页。

)中国青年党的领袖排在第一位。

而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实际工作中,中国青年党实际把持了盟务。

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之后,民盟33名中央执行委员中,青年党仍占了9名。

1945年的联合国制宪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当中,青年党与共产党一样有一名代表。

1946年1月召开的意在规划战后中国建设的政治协商会议,除了社会贤达之外,国民党、共产党、青年党三个方面,分别拥有8、7、5个名额。

民盟虽然有9个名额,但它包括了除青年党之外的两党三派。

中国青年党能在这样一个决定战后中国前途的党派大会上成为独立的一个方面,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其地位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