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名方之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的组成与配方多少克

金匮肾气丸的组成与配方多少克
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以滋补肾气、温补阳气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
肾阳虚、腰膝酸软、尿频等症状。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金匮肾气丸的组成与配方,以及各原料的用量。
金匮肾气丸的组成
金匮肾气丸的主要成分包括:
1.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
2.山药:益气养阴,补脾益肺。
3.牡蛎:补肝肾,平肝潜阳。
4.北熟地黄:补肾壮阳,滋阴润燥。
5.枸杞子:滋阴补肾,明目。
6.巴戟天:补肾壮阳,强筋壮骨。
金匮肾气丸的配方及用量
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金匮肾气丸的配方为:
•生地黄:15克
•山药:15克
•牡蛎:15克
•北熟地黄:15克
•枸杞子:10克
•巴戟天:10克
将以上各原料按照相应比例配制后研磨成粉末,并包入胶囊中,每日3次,每
次服用6克左右,随水送服。
注意事项
1.金匮肾气丸为中药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决定剂量或
服用频率。
2.在服用金匮肾气丸期间,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如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向医师咨询。
总之,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中药方剂,通过滋补肾气、温补阳气的作用来调整人
体阳气的平衡,有效治疗肾阳虚等相关疾病。
在使用过程中应谨慎服用,并遵医嘱,注意配合饮食调节和生活方式改善。
金匮肾气丸标准配方

金匮肾气丸标准配方4.1 拼音名 Jinkui Shenqi Wan4.2 标准编号 WS3-B-3892-984.3 处方生地黄 108g(24) 山药 27g (6)山茱萸(酒炙)27g(6) 茯苓 78g (17.3) 牡丹皮 27g(6) 泽泻 27g(6) 桂枝 27g(6) 附子(炙)4. 5g (1) 牛膝(去头) 27g(6) 车前子(盐炙) 27g(6)4.4 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 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4.5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酸、微甘、苦。
4.6 鉴别取本品10g,研细,加乙醚15ml,浸泡12小时,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丙酮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一醋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在105℃烘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4.7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4.8 功能与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4.9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4~5g(20~25粒),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4.10 注意孕妇忌服。
忌房欲、气恼。
忌食生冷食物。
4.11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 6g。
不单治肾虚!千古名方金匮肾气丸的临床使用指南直接拿走。。

不单治肾虚!千古名方金匮肾气丸的临床使用指南直接拿走。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
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
本人有一个初步设想,欲挑选临床的常用50首经方来讲解,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
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中医的学习并不难,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坚决反对神话中医!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经方学苑>姊妹号<杏林明医>正式开通,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1知识储备[组成与用法]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再服。
[原文]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背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问日: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日: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医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方证八味肾气丸,即金匮肾气丸、或崔氏八昧丸。
本方证以肾虚作为辨证的总纲。
中医所说的肾,包括西医的肾(中医称之内肾)、肾上腺(中医谓“七节之旁必有小心”,是指肾上腺,属命门火),以及外生殖器(中医称之为外肾,指男性睾丸)。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2〇2〇年9月第9期圜庭药箱日本一位教授从40岁开始服用金匮肾气丸,现已年近花甲,但查阅蝇头 小字的字典,从没戴过老 花镜,人们夸她比实际年龄“要年轻10岁”。
同校 另一位教授患有老年性白 内障,右眼视力为0.3,他 听从医师建议,抱着试一 试的心态服用了金匮肾气丸,3个星期后,视力有所上升。
我国台湾某公司一名47岁的男性职员,患糖尿 病、动脉硬化,有轻微心 绞痛,夜间小便频繁。
他 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往外 凸,呈现典型的“啤酒肚”,用力按压下腹部没有任何 反应。
服用金匮肾气丸50 天后,血糖平稳,病情有 所好转。
韩国某杂志社总编平时喜欢穿木屐,出现衰老 症状后,下肢血液循环不 畅,患上了足后跟炎,外 科医生为他制定过多种治 疗方案都没有奏效。
后来,他接受医生建议,服用了 两个月的金匮肾气丸,足 后跟炎带来的痛苦便得到了缓解。
他说:“我现在仍 然在服用,全身健康状态 日见好转。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四川成都市/欧阳军金匮肾气丸方为何能抗衰老并治疗多种病症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回根溯源,从组方中找 答案了。
回根溯源我们现在所说的金匮肾气丸,其处方来源于南 宋严用和的《济生方》。
它其实是由东汉名医张仲景 《金匮要略》中所载“肾气丸”加味而成,又称为“济 生肾气丸”或“加味肾气丸”。
张仲景的肾气丸,全 方仅8味药,故又名“八味肾气丸”。
肾气丸组成如下:干地黄8两,山茱萸、山药各4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3两,桂枝、炮附子各1两。
此方具有温 补肾阳、行气活血、通利水道之功,适用于因肾阳 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阳痿早泄及痰饮晐喘等。
肾气丸组方释义:干地黄:方中君药,味甘、苦,性微寒,入心、肝、肾三经, 具滋阴凉血之效。
李时珍称该药可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去脐腹急痛、病后胫股酸痛。
现代药理研 究发现,地黄中含有甾醇、地黄素、葡萄糖、蔗糖、果糖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抗血栓形成、调节皮園庭药箱2020年9月第9期质功能、降低血糖、利尿、强心、护肝、 活血、调节血压、清除血中过氧化脂质 等作用,具有突出的抗衰老功能。
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集注2009-03-25 一、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方,名崔氏八味丸。
又名八味丸,附子八味丸,八味肾气丸,八味地黄丸,桂附八味丸。
处方: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炮附子各一两。
功能: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而致的腰酸脚软,身体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脉虚弱,及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等症;近代也用地慢性肾炎,糖尿病,以及性神经衰弱等属于肾阳不足者。
方论:干地黄、山茱萸补益阳而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桂、附温补命门真火,引火以归源,诸药合用,共有温补肾阳之效。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诸虚》载本方,将桂枝改为肉桂,将干地黄改为熟地,名曰八味圆。
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饮食。
又治脚气上冲,少腹不仁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并宜服之。
处方: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熟地,山茱萸,山药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各二两。
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圆至二十五圆,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久服壮元阳,益精随。
活血驻颜,强志轻身。
清.陈修园著《金匮方歌括,妇人杂病方》卷六,载本方,名肾气丸。
治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名曰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此方主之。
处方: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茯苓,牡丹皮、泽泻各三两,附子一枚,炮,桂枝一两。
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歌日:温经园肾整胞宫,月泽苓三地八融,四两萸薯桂附一,端教系正肾元充。
陈敬园次.元犀按:“胞为血海,与膀胱并列于脐下,俱悬空之腑,其气相通,全赖肾气充溢于其间,其胞系乃正。
若肾气不充,则胞系了戾,胞系了戾,必不得溺矣。
是病虽在胞,其权则专在肾也,故以肾气丸为主之。
浅析金匮肾气丸

过半 矣。
【 关键词】 匮肾气丸 ; 金 周易; 八卦; 象数 【 中图分类号1 2 R2 【 文献标识码l B 【 文章编号】06—15 (00 0 — 12 0 10 99 2 1 )1 0 5 — 1
22 奉 少 阳生 气 , 水火 之 职 山茱 萸 、 . 司 山药在 方 中 皆用 4
之 体 , 阳之用 。 山茱 萸 酸 、 少 山药 味 甘 , 者合 用 , 二 酸甘 化 阴 , 以 养厥 阴之 体 。山药还 能益 中洲 , 其升 降 之职 , 复 以防土 壅 术郁 。 而山茱萸 张锡 纯谓之 “ 能收 敛元 气 , 振作 精神 , 固涩 滑脱 …… 收 敛 之 中兼 具调 畅之性 ” 与少 阳之 性相 合 , , 用之 能大 补肝 中生 阳 之 气 , 少 阳 之 用 。少 阳 之 气 , 春 始 动 , 以助 至 阳气 动 则 冻 解 水 释 , 化气 腾 , 阴 肾水 之 上 济 于 心 , 赖此 气 之 吸 引 ( 梦 瑶 《 亦 何 医 碥 》 :肾 水上 升 , 云 “ 由肝 木之 吸引 , 道 左 旋 而 上于 天也 。 ) 地 ”。 万 物得此 之力 而振生 机 , 腑 十二 经之 气 化得 此始 能 调 畅而不 脏 病 。周学 海《 医随笔 》 :凡脏 腑十 二经 之气 化 , 读 谓 “ 皆必籍 肝胆 之 气化 以鼓舞 之 , 能调 畅而 不病 。 皆 言此 也 。肾将水 火 之用 始 ” 附于肝胆 , 少 阳疏 泄 气化 之职 , 运 敷 和之 德 。故 奉 此 少 阳 借 而 生气 , 可司水 火之职 。 23 水升 火降 , . 坎离既 济人体 肾气左 旋上升 , 由肝 而至 心。 阳气上 升 至 心 而 盛 , 阳盛 即是 火 。离 卦 属 火 应 心 。 而盛 极必 衰 , 已必 降 。“ 升 心火 下 降 , 由肺 金之 敛 折 , 道 右旋 而 人 于地 天 也 ” 何梦瑶 《 碥 》 。方 中丹 皮、 苓 、 泻 之 属 皆取 火 数 ( ( 医 ) 茯 泽 3 两 ) 旨在 肃肺 降火 。丹 皮 味 辛 气寒 , 金 昧 以散 心肝 之 郁 热 , , 得 以免木火 刑金 之虞 , 以助 金气 之 降 ; 禀水 寒之 气 而 人 肾 , 导 又 善 心火下交 于 肾 ; 泽泻 能 使 在上 之 水 , 倾泻 而下 , 谓 “ 气 下 为 是 天 雨” 。肺为 水之 上 源 , 水 即 是泻 肺 , 肺则 火 自降 。故 《 品 泻 泻 药 化义》 谓其 能“ 清润 肺气 , 通调 水道 , 输 膀胱 … …” 下 。茯苓 善渗 土 中湿 热 , 生 金 , 土 土清 则 金 肃 。 张锡 纯 云 本 药 “ 为 渗 利之 虽 品 , 能培土 生金 , 益于脾 胃及肺 。 即言 此也 。又 “ 实 有 ” 善敛 心气
解读金匮肾气丸及其成药的演变与应用

供参考,
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同名异方;同方异名
金匮肾气丸作为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经典方
剂,配伍严谨,疗效确切。后世对其多有发挥,将其广
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作为非处方药的中成药金匮肾
1. 3
第 19 卷
第2期
济生肾气丸的来源与功效
TCMJ,
Vol. 19,
No. 2,
Apr 2020
济生肾气丸原名为
“加味肾气丸”,源于宋代医家严用和的《严氏济生方·
[5]
·19·
20g,牛膝 40g,车前子 40g。济生肾气丸有中成药销
售。明代张介宾曰:
“地黄、山药、牡丹皮,以养阴中之
水肿》而得名。书中载本方 由“熟地半两,炒山药一
《药典》
(2015 年
版) 药物组成为:
熟地黄 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
[4]
60g,山药 80g,茯苓 120g,泽泻 60g,肉桂 20g,附子(制)
其右者。”其功效在于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用于肾阳
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
利、痰饮咳喘等。以上三方药物对比见表 1。
表 1 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三者药物组成比较
名称
来源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
金匮肾气丸
《药典》
(1963 年版)
《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十册》
药物组成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四两,
薯蓣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桂枝一两
从《医门擥要》中金匮肾气丸的使用领略兰茂辨治思想

从《医门擥要》中金匮肾气丸的使用领略兰茂辨治思想兰茂是明代云南省著名的医药学家,著有《医门擥要》,书中记载了兰氏中医临证体会。
兰茂对经方的运用极为精湛,尤其是金匮肾气丸的加减变化更具特色,笔者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整理以期展示兰茂坚实的中医功底及灵活的中医辨证论治思想。
标签:医门擥要;金匮肾气丸;辨证论治兰茂先生是明洪武至成化年间生活于云南省嵩明县的著名医药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其著名作品《滇南本草》对后世影响甚广。
《滇南本草》对云南地区中草药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整理总结,该书不仅对云南的医药,乃至对中国医药都具有相当的贡献,也使得兰茂享誉古今。
《医门擥要》为《滇南本草》的附卷篇,主要记录了兰茂对于中医证治之临床体会,是其重要的临床医学著作之一。
通过探索《医门擥要》所载方药的运用规律,后世可以领略到兰茂辨证论治思想之精粹。
经过对该书中兰氏的方药整理分析,笔者发现其对经方的加减变化使用尤为擅长,可谓师古而不泥古,充分展现出其极为精湛的辨证论治水平。
在《医门擥要》中记载了许多医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载的经方,如金匮肾气丸、理中汤、白虎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甘麦大枣汤、小柴胡汤、芍药甘草汤、五苓散、麻子仁丸(《医门覽要》名为醒脾散)等十余方,每方均可通过灵活加减运用而治疗多种疾患。
笔者以其中极具代表性的金匮肾气丸为例做出初步分析,以期对兰氏临床辨治的思想进行探讨,与同道分享。
1金匮肾气丸原方金匮肾气丸原记载于仲景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之中,组成药物为: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四两,薯蓣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一两,附子一两(炮)。
全书共五次出现肾气丸的使用。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十五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十七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第三条:“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传统名方之金匮肾气丸
中医传统名方之金匮肾气丸
70、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地黄丸或桂附地黄丸。
方剂是由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与桂枝、附子等八味中药配伍组成。
金匮肾气丸作用功效分析如下:
金匮肾气丸,以附子、桂枝为主药,各取少量,取“少火生气”之意,意在微微补火以鼓舞亏虚的肾中阳气,补命门之火,引火归源;再辅以地黄等六味药物滋补肾阴,促生阴液;如此配伍组方是本着阴阳互根的原理,阴阳并补,使得“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阳效果更稳固、更持久。
为进一步治疗肾阳虚水肿,本药还配伍了牛膝、车前子以清热利尿、渗湿通淋、引血下行,治疗水肿涨满、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等肾阳虚水肿症状。
十种药物精当配伍,使其具有温补下元,壮肾益阳,化气利水,消肿止渴,引火归源的功效。
金匮肾气丸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病症,如腰膝酸冷、咳嗽、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肾性水肿,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所表现的腰痛腿软、身体
怕冷,小腹拘急、小便清长、舌淡体胖、脉细无力等症。
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金匮肾气丸作用还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改善脂肪和糖代谢等。
1、可治疗慢性腰腿痛: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腰腿痛,施治61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治愈52例,见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
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3次,3周为一个疗程。
2、可治疗前列腺增生: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属于“癃闭”的范畴。
由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司所致。
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前列腺增生,施治35例,治愈27例,见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
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早、中、晚各服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3、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该病是由于女性绝经后,其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使阴道局部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细菌入侵所引起的阴道炎症。
有人采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此症,施治4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
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每日服3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3个疗程后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4、可治疗老年性尿失禁: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施治36例,经服药3~5个疗程后,治愈28例,见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
服用此药的方法
是:每次服18克,早、中、晚各服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一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得到明显好转。
5、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施治42例,经服药2~4个疗程后,治愈35例,见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9%。
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2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一个疗程即可见效。
6、可治疗不孕症: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由高催乳素血症引起的女性不孕症,施治27例,经用药3个月后,有12例妊娠,其余15例患者的血清催乳激素水平也降至正常。
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两次。
7、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病史在半年以上,且反复发作的肾阳亏虚型口腔溃疡,施治60例,经用药5日后,所有患者均得到痊愈。
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于饭前半小时口服18克,每日服3次。
日本医学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服用此药,不仅可提高老年人的自身免疫能力,还可改善因衰老引起的视力减退症状。
一般建议半年为一个疗程。
注意:金匮肾气丸作为温补肾阳的药物,服用时应在饭前后相隔一小时左右,服用疗程一般为一个月。
汤头歌诀之——金匮肾气丸(治肾祖方)
主治:颈肩腰腿疼,祖传秘方治疗强直性脊椎炎、头疼、失眠!采用野生地道中药材:调理脏腑气血,平衡人体阴阳!平衡推拿经络:探求生命奥秘,揭示人体科学!
歌诀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怀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
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
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虚火有余
六味再加五味麦,八仙都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杞菊,归芍参麦各分途
组成:干地黄八两薯蓣(即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各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日2次,每服9g。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虚损。
症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胖,脉虚弱等。
方析:肾阳不足为本方主证。
方中干地黄滋补肾阴,少加桂、附助命门之火以温阳化气,乃“阴中求阳”之意,重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共为君药。
山茱萸、山药补肝益脾,化生精血,为臣药。
泽泻、茯苓利水渗湿,并可防地黄之滋腻;
牡丹皮清泻肝火,三药于补中寓泻,为佐药。
诸药相合,不燥不腻,振奋肾阳,气化复常,诸症自愈。
附方
(1)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即本方加车前子、牛膝而成。
功用: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主治:肾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即本方减桂、附。
功用:滋补肾阴。
主治:小儿先天阴虚,及男妇肾阴不足,腰酸足软,自汗盗汗,咳嗽发热,耳鸣咽干,以及失血、失声等症。
(3)麦味地黄丸(原名八仙长寿丸《寿世保元》)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麦冬而成。
功用:滋补肺肾。
主治: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
若去麦冬,名“都气丸”,治肺虚劳嗽,甚至喘不得卧。
(4)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症。
(5)杞菊地黄丸(《医级》)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
功用:滋养肝肾。
主治: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症。
(6)归芍地黄丸(《症冈脉治》)即六味地黄丸加当归、白芍而成。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相火内动,头眩耳鸣,午后潮热,或两胁攻痛,手足心热等。
(7)参麦地黄丸(验方)即六味地黄丸加人参、麦冬而成。
功用:滋补肾阴,益气补肺。
主治:肺肾两亏,咳嗽气喘,内热口燥等。
按:金匮肾气丸与济生肾气丸均俱温补肾阳作用,但后者加用车前子、牛膝,其利水消肿作用增强,多用治阳虚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钱乙在金匮肾气丸基础上,减附、桂而成,为治疗肝肾阴虚祖方。
以下六方均由此方加减而来,均俱滋补肾阴作用。
其中
①麦味地黄丸偏于滋肾敛肺,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嗽;
②都气丸偏于滋肾纳气,适用于肾虚喘逆;
③知柏地黄丸偏于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证;
④杞菊地黄丸偏于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两目昏花之证;
⑤归芍地黄丸偏于滋肾阴,养肝血,适用于头眩耳鸣,两胁攻痛之证;
⑥参麦地黄丸偏于滋补肾阴,益气补肺,适用于肺肾两虚,咳嗽气喘之证。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