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完整资料).doc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课件

问题思考
(1)你认为小岩哪些方面做得不合适? 抢先坐在沙发上,自顾自玩手机;客人来了不主动打招呼; 菜刚上齐,就拿起筷子夹菜吃;等等。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 会觉得小岩不尊重他人、不懂得谦让。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扬雄
释义:作为人而不讲究礼,又怎么能有道德呢?
文明有礼对社会的影响
请列举身边的无礼、不文明行为, 并谈谈其影响。(家庭、学校、社会)
27
高空抛物 造成的影响: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生活环境,还 会伤害感情,特别是高空抛物、闯红灯等行为更是存 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某市图书馆规定,衣冠不整者不得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 同的看法。
图书馆是社会公共资源,每个人都可以进馆阅读。 图书馆是文明学习的场所,衣冠不整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穿着是个人的自由,图书馆不应该规定读者的着装。
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感悟思考
不允许衣冠不整者入馆读书,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图书馆不允许衣冠不整者进馆读书,充分体现了 管理者强调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的理念,包括对 他人人格、权利的尊重,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能够 促进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减少社会摩擦。
02 礼的表现:社会生活中, 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 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 方面。
2.文明礼仪有什么重要作用 文明有礼对个人的影响 名句鉴赏: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释义:学礼文则品明节详有明,而礼德性是坚定一,故个能立人。 立身处世的前提
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 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道德与法治

小组讨论: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思考: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 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 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反之,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 等。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相关链接:
• 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获得对自己稳定的、牢固不变的、通常 较高的评价的需要或欲望,即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尊 重的需要或欲望。这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对实力、成就、 权能、优势、胜任以及面对世界时的自信、独立和自由等的欲望; 第二,对名誉或威信(来自他人对自己的尊敬或尊重)的欲望,对 地位、声望、荣誉、支配、公认、注意、重要性、高贵或赞赏等 的欲望。--节选自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人无高贵低贱之分。 每一个人,无论性别、 身份、地位、爱好有 什么不同,无论身体、 气质、性格、能力、 知识、智能有什么差 别,在人格上都是平 等的。因此我们要平 等待人,要尊重他人。
小故事
•
•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 • 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 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 过来、油放太多了!” • 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 菜。” • 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 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 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2.尊重从我做起
• 情景一:小东打算放学后去参观美术馆。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
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
• 情景二: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赛。这时几个提前约好的同学
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
• 情景三:小明的舅舅兴致勃勃地谈前一天晚上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 趣。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命题点一尊重他人(2019·武威)下图漫画《伸脚打的》,启示我们应该()①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②尊重自己,看轻他人③尊重他人的劳动④尊重他人,赢得别人的尊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点拨】伸脚打的是对司机师傅人格和劳动的不尊重,因此也很难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
我们既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也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故答案选C。
1.(2019·福建)一位环卫阿姨将自己带的鸡漂亮!”C.竞选失败的你对成功者说:“祝贺你!”D.班里某位同学出手打人,对他说:“真勇敢!”命题点二以礼待人(2019·西宁改编)小茅是个爱“标新立异”的学生,他经常扮“酷”,走路学模特,穿着像乞丐,头发染彩色,网页用“亲……”打招呼。
班主任多次找他谈话,说他的装扮和行为举止不符合文明有礼的要求,违反学校的规定,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小茅却认为这纯属个人私事,与他人、学校无关,也不存在合不合乎文明有礼的问题。
(1)你认为小茅的言行与文明有礼有关吗?请运用所学知识反驳画线部分的观点。
(2)请结合材料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点拨】礼体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第(1)问经常扮“酷”,走路学模特,穿着像乞丐,头发染彩色,网页用“亲……”打招呼这些都与礼貌礼仪有关。
因此,围绕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方面组织答案。
第(2)问围绕行为举止、衣着打扮方面的要求组织答案。
【答案】(1)有关。
原因: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2)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4.(2019·娄底)2019年8月,一则“小车斑马线前礼让老人,老人脱帽鞠躬致谢”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老人和司机的文明行为让许多市民为之感动,满满的正能量温暖着我们。
八上道法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以礼待人

12.(2022衡阳)“请人批评,要说‘请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麻烦别人,要说‘打扰’“这启示我们要(B)
A.爱岗敬业B.以礼待人
C.信守承诺D.奉献社会
【解析】选B。本题考查做文明有礼的人。“请人批评,要说‘请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麻烦别人,要说‘打扰’”,体现出要讲文明用语,要做到以礼待人 ,B说法正确;ACD说法与题干句子意思不符。
八上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以礼待人
题源标注
试题解析区
22.(2022湘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湘潭市博物馆开设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同学们在培训班中学习讲解员礼仪,接受绕口令训练,近距离走近文物、了解文物、解说文物。活动主办方强调,博物馆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要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导向,意在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同学们提供更加全面的实践空问。希望更多的同学参与。
(2022杭州)“有礼”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基因。浙江持续推进“浙江有礼”省城文明新实践,让“有礼”成为最具标志性的成果。这是因为,“有礼”(B)
①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②规定了社会成员享有的权利
③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④是社会进步的唯一评价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明有礼。“有礼”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基因。因为文明有礼会给他人带来好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文明有礼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④观点太绝对。
(1)“小小讲在讲解过程中应怎样以礼待人?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诚实守信

三:践行诚信
材料:近一年半来从浙江台州白石村到黄岩 宁溪镇的路上总有这样一个身影:弯弯曲曲 的山路上一个满头灰白头发的老妇 一瘸一 拐地走着一走就是3小时 她的兜里是一叠皱 巴巴的钱,每一张都是和丈夫,四处打工省 下的。她叫朱冬娟,她要去还一笔钱。还一
笔两年前丈夫撞伤人后的赔偿执行款有人 问朱冬娟,“怎么看待诚信”。她听不 懂问题。一旁的人把问题掰开了、讲得 更通俗,她答道:“不能不还啊,人家 是要在背后说我们的。欠钱可以,但一 定要还。我们家穷,但不会赖账。”
你怎样看待小方的言行?你遇到过类似的经历吗? 小方迟到了二十分钟,耽误了其他同学的时间,这是不诚信的行为,会失去同学 们对他的信任。
一:诚信的含义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准 则族,的是传统一美种德道德。诚规信范也和是品一质项,民是法中原华则民。
《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 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1、假如妈妈买东西会担心 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
2、假如爷爷去医院看病会担心 医生不负责任,夸大病情、乱开药等。
3、假如我们遇到陌生人总是担心。 上当受骗
,诚信能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
二:诚信则的衰重要,性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
能够增进社会信任,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
诚信诚能信促促进进社社会会文明文,明国、家国兴家旺兴。旺国无信诚
一位留学生的经历
一位在德国名牌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虽然获得了博士学 位,专业是热门的计算机软件设计,但在德国却找不到工作。他 每到一个企业应聘,主管看了他的材料都很满意,但一打开电脑 查询他的信用记录,马上表示“很遗憾,我们不能用您”。原来 这位博士生初到德国时因经济紧张经常坐车“逃票”,因为德国 的公交车不查票,只是偶尔有稽查员上车检查,被查到的概率很 小。有一次实在不巧被查到了,在补交票款后被记下了证件号码, 想不到从此有了“不良信用记录”,哪怕他学历再高技术再精也 没有企业会用他。
人教部编(八上)道德与法治 第4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1课时尊重他人1.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尊重;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知道如何尊重他人;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怎样换位思考;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能力目标: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包容他人、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1.重点:(1)尊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2)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3)学会换位思考。
2.难点: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臣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竭尽所能地尊重他人的人格,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设计意图:由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课教学篇章一:尊重初体验材料一: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二课时 以礼待人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1.阅读下列一组情景,思考问题。 新华书店柜台前,初中生小方和小李正在买书…… 情景一:小方问售货员:“阿姨,请您给我拿一本《爱的教育》。” 售货员愉快地把书递过来,小方连声道谢。 情景二:小李问售货员:“喂!快给我拿也一本《平凡的世界》。” 售货员没有理他,忙着招呼其他客人去了。小李很生气,质问道:“ 我比那个人先到,凭什么把书先给他?” 售货员冷冷地回答:“你人到了,可礼没到。”
①有利于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重礼仪,发扬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有利于营造文明有礼的良好风尚,形成 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生活氛围,增进人们之间的团结友爱, 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2)你打算怎样做一名文明礼仪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主动学习文明礼仪常识,积极宣传文明礼仪常识,自觉践行文 明礼仪规则,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凝聚和传播文明礼仪正能 量。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1)小方和小李的行为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行为分别给了交往对 象(售货员)什么感受?又分别给自己带来了什么结果?
①小方文明有礼,小李不讲礼貌。②小方文明有礼给人亲切感、受 尊重感。小李对人无礼,让人感到压抑、受侮辱、被歧视、受伤害。 ③文明有礼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不讲礼貌、待人无礼,必然妨碍人际交往,影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二课时 以礼待人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1.感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意义,积极 维护社会的文明风尚。
2.自觉摒弃陋习,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பைடு நூலகம்
人教部编版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课件 (3份)

1.赞同。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 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尊 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尊重。 2.自我尊重。
想一想:为什么要平等待人?怎 样做到平等待人?
(1) 原因: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 位上都是平等的。(2)做法:平等待人要 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 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 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 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议一议:怎样学会欣赏他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
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 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
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
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议一议:生活中,我们该怎样 尊重他人?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3.看下面漫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②在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尊重他人的人格 中我们要亲近社会,帮助他人 们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③在社会生活
④在社会生活中我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4.阅读下面漫画,启示我们尊重他人要做到
(
A )
①考虑他人的感受 ②给予他人适当的、应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
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二、尊重从我做起
教材第34页 探究与分享 如果遇到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 理由。
我会积极关注、重视他们。尊重他人,需要 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 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 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1课时尊重他人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懂得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他人就应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能力目标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思考: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随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对手握手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
不同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
下面我们来学习《尊重他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一)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含义活动一:讨论课——尊重(学生阅读教材P33的“探究与分享”)1.思考:你赞同哪位学生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讲述:1.我赞同第三位学生的观点。
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须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
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超市里其他购物者和营业员对你的尊重。
2.我认同这个观点。
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
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
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获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
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活动二:情境讨论——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展示材料)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
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
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教师讲述:读者甲的观点是错误的,读者乙和馆长的观点是正确的。
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有进去读书的权利。
不能因为乞丐的身份而拒绝乞丐享受公共资源。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
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尊重乞丐,乞丐也会尊重我们共同的公共资源,图书馆的秩序不会因为多了乞丐的进入而无法保障。
所以,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教师总结: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目标导学二:尊重从我做起(二)尊重他人的做法活动三:情境讨论——他该怎么做?(展示材料)情境一:小东与小林约好放学后一起去参观美术馆。
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
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
情境二: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不巧几个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
情境三:小明的舅舅兴致盎然地谈昨晚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
思考:从情境中双方的角度来看,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讨论三个问题,限时三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情境一:站在小东的角度看,去美术馆的时间是自己定的,晚去一会儿没关系。
既然同学有困难需要自己的帮助,可以先给她讲了以后再去。
这是关注、重视他人的表现。
站在小萌的角度看,如果小东有事需要办,可以等别的时间请教他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小东的头上。
情境二:站在小光的角度看,撰写演讲稿是集体的事,当自己的事与集体的事发生冲突时,可以选择将集体的事放在第一位。
这也是对同学们尊重的表现。
站在同学们的角度看,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为小光考虑,允许他再看一会儿球赛。
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境三:站在小明的角度看,可以耐下心来听一会儿舅舅的谈论,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告诉他。
给予他人适当的关注是尊重他人的体现。
站在小明舅舅的角度看,可以不再跟小明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内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小明,是对小明的尊重。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看出,做到尊重他人,就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活动四:你说我说——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展示观点)观点一: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值得我尊重。
观点二:我尊重那些自立自强的人。
观点三:无论是陌生的人还是熟识的人,我都会尊重他。
观点四:我特别尊重言而有信的人。
思考: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教师讲述: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从这个角度看,观点三是正确的。
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自立自强的人、言而有信的人各有他们的闪光之处,向他们学习有利于我们进步,尊敬他们是值得的。
从这个角度看,发现并欣赏他人的优点是尊重他人的体现,观点一、二、四有道理。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看出,尊重他人就应该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欣赏他人。
(三)尊重的深层含义活动五:发散思维——我们还应尊重什么?(展示问题)思考:在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该尊重什么?教师讲述:我们应该尊重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动植物;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物质基础,我们还应尊重大自然;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我们应尊重我们的民族历史与文化……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尊重他人和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从社会角度看,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这是尊重他人的原因。
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做到尊重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
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3 板书设计尊重他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从我做起⎩⎪⎨⎪⎧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4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设置四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什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感觉不足之处在于活动三的问题分析还不够浅显易懂,可以通过课后调查学生的反映进一步改进。
第2课时 以礼待人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故事)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
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
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他悟出了什么?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
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引出课题《以礼待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待人礼为先(一)礼的含义活动一:阅读教材——识礼阅读教材内容,思考:礼是什么?教师明确: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二)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活动二:情境讨论——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1.思考: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1.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
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
2.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所以,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三: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思考: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
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四:情境感受——文明有礼扬国威(展示材料)情境一:2016年8月21日,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场观众起立,目视国旗,高唱国歌,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
1.思考:这个情境体现了什么?情境二: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2.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学生分组分别讨论这两个问题,最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情境一: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各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也是在为运动员的拼搏和公平竞争精神鼓掌。
情境二:我们感受到国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的形象。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所以,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过渡:《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家则不宁。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呢?目标导学二:做文明有礼的人(三)做到文明有礼活动五:自主学习——知礼懂礼学生阅读教材P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