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合作原则违反现象探析
《傲慢与偏见》人物会话中合作原则的违反

论《傲慢与偏见》人物会话中合作原则的违反摘要:文学是研究语言的艺术,语言学是对语言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傲慢与偏见》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经久不衰,是因为其中所塑造的人物因其突出的言语行为和鲜明的性格特征让读者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本文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从而揭示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交际意图。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合作原则;性格特征abstract: literature is a study of language art and linguistics is a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they are mutual-related and sup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the reason for pride and prejudice of the english female writer jane austin remaining unshakable and becoming even firmer as time goes by is that the characters impress readers and offer them endless aftertastes with their outstanding speech act and distinct dispos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iol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reveals the personalities and communication intention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key words: pride and prejudice;cooperative principle;personality一、前言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语言机智幽默,人物个性鲜明,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傲慢偏见》中会话合作原则背离所体现出社会权势关系论文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会话合作原则的背离所体现出的社会权势关系摘要:本文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pride and prejudice中人物对话中对合作原则及其相关准则的违背,揭示了小说语篇中作者对人物及事件的态度,明确了小说人物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权势关系,有助于进一步对小说进行理解及欣赏。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会话合作原则;背离;社会权势关系1、引言《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小说主要描写了班尼特(bennet)一家的生活琐事。
作者用细致的文笔把事件和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使整个文章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主要援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对话和行为进行分析,从而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权势关系,同时展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2、社会权势关系“权势”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roger brown引入社会语言学,它主要指在交际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如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辈分、财富等居于优势,即一方比另一方有权势。
在言语交际中,权势大的一方由于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在交谈中的语势、语态上常表现出傲慢、自信、专横、不容辩驳,并多用批示、命令、甚至斥责、教训的口吻说话,而权势弱的一方往往以汇报、请示、补充的口吻说话。
“当这种差别在一定语境中渗透或直接介入到言语交际中时,就造成了权势关系对话。
”。
在研究中,我们注意到:在言语交际中不论是权势大的一方还是权势小的一方,都会在一定的语境或场合下背离会话合作原则的有关准则,从而使得会话能顺利进行。
3、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继奥斯汀(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之后,另一位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家格莱斯(h.p.griee)又提出了关于语言使用的第二个重要理论一会话含义理论(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1975年他将其部分讲稿以《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为题公开发表。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风格

与伊丽 莎 白的谈话 中违反 数量准 则而达 到的 。他 所叙述 的事情经 过都是 事实 ,只是 故意漏 掉 了关 键信息 ,从 而使 听话者 ( 伊丽 莎
白 )对 他 的 话 理 解 产 生 了 严 重 偏 差( 第l 6 章 内容 ) 。 伊 丽 莎 白对 达
d a u g h t e r s ,s h e o u ht g t O g i v e o v e r
公之 间的矛盾产 生关键 就是达
t a i n l y h a v e h a d my s h a r e o f
b e a u t y . bu t I do no t pr e t e n d t o
h i s l a d y t o h i m o n e d a y ,“ h a v e
合这种需 要” ( G r i c e , 1 9 7 5 ) 。这种协议 就是合作原 则( C o o p e r - a t i v e P r i n c i v l  ̄ ) 。合作原则包括 四个方面 : ( 1 ) 数量准则 , 即会 话中提供适量 的信息 ; ( 2 ) 质量原则 , 即提供 自己认 为真实的 、
W he n a wo ma n h s f a iv e g r o wn up
l e t a t l a s t ?”
Mr . Be n n et r e pl i e d t ha t h e h a d no t . “ But i t i s , ” r e t ur ne d s he ;
西 的误 解 和 偏 见 的 消 除 就 是 通 过
填补这些遗 漏 的关键 信息 而实现 的( 第3 6 章达西 的信 ) 。而后 , 伊丽 莎 白更是通 过巧妙 利用合 作原则 中的数量 准则 ,用 礼貌得 体的语 言 揭 露 了 韦 翰 的 恶 行 。李 雅 新 ( 1 9 9 7 ) 曾较 为详细地 分析 了韦翰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对合作原则违背的文学效果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对合作原则违背的文学效果作者:袁鹏凯来源:《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14年第05期【摘要】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语用学和文学的嫁接也是硕果累累。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说中对合作原则违背的语篇来体现这种违背给小说带来的文学效果。
最终使读者能更好的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关键词】合作原则《傲慢与偏见》违背文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194作为语言学分支中的新兴学科,语用学掀起了一股语言研究的新的高潮,然而就“语用学”这一术语的再认识、再讨论从未停息,如在Stephen C. Levinson的Pragmatics一书中就列出了九种语用学定义[1];George Yule在The Study of Language中认为语用学就是“the study of “intended speaker meaning” [2];索振羽结合前人又提出“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3] (2000,p14)。
诸如此类的定义纷繁复杂,这种对语用学研究的蓬勃趋势也就造就了多种语用学理论的诞生,如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礼貌准则、言语行为理论等等。
本论文将从跨学科视角出发,用合作原则解析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从而论证对合作原则的违背会优化作品的文学效果。
一、作者作品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女作家,简·奥斯汀(1775-1817)由于受到家庭良好文化环境的熏陶从小便崭露出写作的才华,于1813年出版的《傲慢与偏见》很清楚的反映出其写作风格,即对家庭女性与婚姻的关注,对传统封建交际的描述,还有作品中呈现的轻松诙谐与喜剧性的讽刺,对此张伯香在《英国文学教程》一书中提到:“life is made up of little things, and human nature reveals itself in them as fully as in big one”,“stories of love and marriage provide the framewo rk for all her novels and in them women are always taken as the major characters.” [4] (2005, p101)《傲慢与偏见》一开始以贝内特一家为基点展开,贝内特太太整日为自己五个女儿的婚事操心,一心想让她们嫁入有钱人家,随之谦逊优雅且富有的单身汉宾利搬入了贝内特家附近的内瑟菲尔德庄园,随之而来的还有宾利的妹妹们和他的挚友——同样富有单身但却极其傲慢的达西。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剖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剖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一、本文概述《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社会描绘而广受赞誉。
本文旨在通过剖析《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合作原则的违反情况,来解读人物性格及其之间的关系。
合作原则,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普遍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然而,在《傲慢与偏见》中,人物们往往出于各种原因,有意无意地违反了这些原则,从而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详细分析小说中几位主要人物如何违反合作原则,并探讨这些行为背后所反映的性格特征。
通过分析人物间的互动和对话,揭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发展。
通过这样的剖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从而更加欣赏这部文学经典。
二、合作原则及其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合作原则,作为一种交际理论,由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是人们在日常对话和交流中普遍遵循的一种原则。
它要求参与者在对话中尽可能地提供真实、充足、关联和清晰的信息,以确保交流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实际交往中,人们并不总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有时出于特定的动机和目的,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这种违反不仅不会阻碍交流,反而能揭示出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和内心世界。
在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合作原则的违反被广泛地运用在人物对话和情节发展中,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达西先生一开始对伊丽莎白的傲慢态度,使他在与伊丽莎白的对话中违反了合作原则。
他的话语既不充分也不关联,甚至有时显得含糊不清,这反映了他内心的傲慢和偏见。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达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真诚地向伊丽莎白解释和道歉,这表明他开始遵守合作原则,也预示着他与伊丽莎白关系的转变。
另一方面,伊丽莎白的言辞也充满了对合作原则的巧妙运用和违反。
合作与违背——用合作原则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

合作与违背——用合作原则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合作与违背的元素,通过运用合作原则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对话的含义。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里格·J·麦克尼奇提出的,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通过互相满足彼此的需求来达到共赢的目标。
合作原则包括互惠、言语得当、合作与相互尊重等要素。
下面将运用这些要素来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含义。
在小说中,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对话多次展示了违背合作原则的行为。
例如,在伊丽莎白第一次遇见达西先生时,她对他的言行举止进行了犀利的批评,没有给他机会解释或辩驳。
她的言语不当和缺乏尊重导致达西先生对她的不满和误解,进而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
在这个对话中,伊丽莎白没有尊重达西先生的感受,没有给予他平等对待的机会。
这种违背合作原则的行为使两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另外,达西先生在一开始对伊丽莎白的态度也是违背合作原则的。
在舞会上,他对伊丽莎白评头论足,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他的言语得当性不足,没有给伊丽莎白一个积极的印象,同时也没有尊重她的尊严。
这种无视对方需求和感受的行为违背了合作原则。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伊丽莎白和达西开始在对话中展示出合作的迹象。
伊丽莎白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达西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愿意与之合作。
同时,达西也懂得改变自己以满足伊丽莎白的需求,缓解她对他的观感。
通过互相尊重、互惠和言语得当等合作要素,他们开始建立起一种新的关系,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在小说中,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对话含义层次丰富。
通过分析对话中是否符合合作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发展。
合作原则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在交流中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同时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从违背合作原则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权势关系

( ) 背数 量准 则 一 违
第2 2卷 第 5期 (0 0年 5月) 21
山西 高等 学校社 会科 学学报
S OCI CI NC OUR AL S E ES J NAL OF U VER I I S I HAN NI S T E N S XI
VO12 . 2 No. 5
( y2 1 ) Ma 0 0
究空 间 。本 文拟将 其 话语 置 于特定 的社 会历史 文 化
言语 活 动体 现 了参 与交 际双 方 的 身 份 、 位 或 职权 地 等方 面 存 在 的差 异 J 简 ・奥 斯 汀 在 《 慢 与 偏 。 傲
见》 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很多情况下故意违背会话 合作原 则 , 使其 语言 产生 言外 之 意 , 到交 际 目的 。 达
数 量准则 规 定 了我们 说话 时应 该提供 恰 如其分 的信 息量 , 不少 说 也 不 要 多 说 。它 主 要 包 含 两个 方
人 之间存 在着 一种 默 契 , 种 双 方 都 应 该 遵 守 的原 一 则 。 _1会 话合 作原 则包 括 四个范 畴 : ”3钾 J 数量 准则 , 质
在 言 语 交 际 中 , 势 大 的 一方 扮 演 的社 会 角 色 权 有 一定 的威 望 和权力 , 他们 在 交谈 中 的语 势 、 态 中 语
语境中, 根据 格莱 斯 的会话 合作 原则 , 对作 品中 的话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作者:李跃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4期摘要:简.奥斯汀是十九世纪初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的女作家,《傲慢与偏见》是其代表作之一。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经典对话为素材,从会话原则的角度剖析其会话含义,从而帮助读者从语用学的角度赏析这部经典小说。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合作原则;对话作者简介:李跃华,(1990-),女,汉,河北石家庄,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4--01一、引语《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的素材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与当时流行乐社会上的小说不同。
当时盛行的主要为感伤小说以其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见长。
而简.奥斯汀的邪说则为读者展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故人情。
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利用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营造气氛,表现主题。
本文将利用会话原则理论分析这部小说中。
二、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
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
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包含四条准则:数量原则(所说的话应包括当前交谈目的所需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超过需要的信息),质量原则(尽可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是真是的;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相关原则(说话要有关联,不要说与谈话无关的话)和方式原则(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条理清晰)。
但是,在实际的交谈中,人们然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的,由于各种各样的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三、小说中人物对话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在《傲慢与偏见》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很多,作为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汀这样描写是有其内在意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慢与偏见》中合作原则违反现象探析【摘要】本文以Jane.Austin所著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归纳和整理发现,该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人物对话违反了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且这些准则的违反均和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密切相关。
希望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作品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合作原则;违反;《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1967年,美国著名哲学家Grice 提出合作原则这一概念。
他指出,在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特殊的目的,说话人与倾听者之间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他把这种维持默契的关系的原则称之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主要有四种准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法准则。
质量准则指的是在人们进行会话传递时,要传递真实信息,不要传递没有证据的话语;数量准则指的是当说话者提供信息时,要提供交谈所需要的信息,不应该超出需要的信息范围;关系准则指的是谈话者需要提供与谈话内容相关的信息,对问题的回答或者谈话的内容应该与之前的谈话有关联;方法准则指的是会话者所表达的内容要简洁,要避免歧义。
然而,在人们进行日常会话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谈话者都会一直遵守合作原则,有时谈话者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违反这些规则。
而这种违反是出于谈话者的目的,是谈话者的故意行为。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是作家一个或若干个具体言语行为组成的一个综合言语行为体,文学言语行为除了通过言内行为传达用于该言语行为的语言表层和深层的命题意义,还会通过言外行为表达作品言语的深层信息。
因此,作家在撰写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过程时,常常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的形式用以描写人物内心世界。
在此背景下,读者要想正确并透彻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和内心活动,从而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就必须分析人物对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
鉴于此,笔者将以Jane. Austin所著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为研究对象,对其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进行探析,从而为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作品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傲慢与偏见》人物对话中四种准则的违背及其言外之意(一)质量准则。
质量准则的违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潜意识的违背质量准则和故意违背质量原则。
第一种情况发生在由于谈话者经验的深层隐喻观念,在进行谈话时会不自觉地违背质量准则,从而产生会话含义。
第二种情况则发生在由于语境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说话者想要有意识地传达会话含义,从而违背了质量准则。
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归纳整理发现,在该著作中存在很多人物对话违反了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
具体实例如下:在第一章第三节中,当班纳特太太担心班纳特先生不去拜访彬格莱先生时,班纳特太太对她的女儿Kitty说道:“Don't keep coughing so, for heaven's sake! Have a little compassion on my nerves. You tear them to pieces.”(Austin,2016, P.27) 在上例中,单词“nerves”表示“神经、勇气;使振作”,它既不会拥有激情,也更不可能会被撕成碎片。
因此,“Have a little compassion on my nerves. You tear them to pieces.”违反了质量准则。
究其原因是因为班内特太太是一个愚蠢而且轻率的女人,毫无礼节与美德可言,也根本不关心女儿们的道德和思想文化的教育。
对她来说,唯一的一个困扰就是如何把五个女儿能够体面地嫁出去,嫁给有钱人。
所以,听到邻居新搬来了有钱的单身汉,她就耐不住性子了,让丈夫马上去拜访新来的邻居。
她很希望某个女儿能嫁给他,正是由于班内特太太的这个希冀,所以她在和自己的女儿Kitty交谈时才会口无遮拦,潜意识地违反了质量准则。
在第三章第二节中,当Sir William邀请Darcy跳舞被拒绝后,Lizzy对他说道:“Mr. Darcy is all politeness,”said Elizabeth Lizzy, smiling. (Austin, 2016, P.30)在上例中,“all politeness”一词违反了质量准则。
这是因为Lizzy作为班纳特家的二女儿,算得上是这个家中最富智慧和最机智的人。
她可爱、聪颖、能和任何人优雅地交谈。
也正是由于她的诚实、优雅、富有智慧才能让她从自己所属的社会阶层的低俗、无聊中脱颖而出。
然而,Lizzy也有一个致命的性格缺陷,那就是她经常通过相信自己看到的现象对别人进行定论。
正是因为Lizzy的这一性格特点,在看到Darcy拒绝跳舞之后,她所回答的“all politeness”并不意味着她真心认为Darcy很有礼貌。
相反,她实则是在讽刺Darcy的傲慢无礼。
换言之,Lizzy是有意识地说了不符合事实的话语,即有意识地违反了质量准则。
(二)数量准则。
数量准则的违背可分为两种情况:所表达的信息比需要的少和所表达的信息比需要的多。
在第一种情况下,说话者故意提供少量信息去逗弄其他人,幽默也就随之产生;在第二种情况下,说话者表达较多信息来表明自己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这也是说话者人物性格的体现。
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归纳整理,笔者发现,该著作中除了违反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外,也存在很多人物对话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
具体实例如下:在第七章第五节中,Lizzy向Darcy询问Bingley的近况时,Darcy回答道:“Perfectly so, ——I thank you.”Darcy said. (Austin,2016, P.42)在上例中,Darcy 对Lizzy的询问做出了简要回答,他所提供的信息并没有达到Lizzy的需求,因此“Perfectly so,——I thank you.”违反了数量准则。
先前,Bingley爱上了Lizzy的妹妹,经过一段时间的追求后,Bingley突然消失不见了,这让Lizzy很费解。
出于好奇,她向Darcy开口询问,想要知道Bingley 是否还会重新追求自己的妹妹以及突然消失的原因,但在Darcy的回答中却未涉及。
这是因为Darcy是一个有义气、重承诺的人,他明白自己的好朋友Bingley 离开是有自己的难言之隐的,他也答应了Bingley不会像别人透露。
所以,在听到Lizzy询问自己好朋友的现状时,Darcy明白Lizzy想要让自己说出Bingley 离开的原因,但是自己的承诺和良好教养又不允许自己不回答Lizzy的问题。
因此,Darcy故意少回答了一些信息,即所透露的信息比所需要的少,由此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
(三)关系准则。
关系准则的违反可以分为转变话题和沉默应答两种。
当交谈者不想要继续谈论现在所谈论的话题时,这时他们会说一些与话题无关的话,或者会用其他的方式来表明自己对所交谈话题的不满。
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归纳整理,笔者还发现,该著作中存在很多人物对话违反了合作原则的关系准则。
具体实例如下:在第八章第三节中,Darcy听到Miss Bingley侮辱自己的家人后,Darcy回答道:“Have you anything else to propose for my domestic felicity?”(Austin, 2016, P.63)在上例中,Darcy的整句答语都违反了关系准则。
这是因为Darcy是一个富有、殷实的庄园地主家的儿子.他为人傲慢、桀骜不驯、出身高贵、有教养。
虽然他表面上看是一个纨绔子弟、目中无人,但他的内心是善良并且温暖的。
所以,当他听到Miss Bingley侮辱自己的家人时,由于自己所受的良好教养和自己内心的善良,Darcy选择了改变话题来继续进行谈话,以此保住Miss Bingley的面子,所以他的答语从关系准则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有意地违反。
(四)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者所表达的内容要简明扼要,其违背主要发生在人们进行谈话时会选择长篇大论的论述而不是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归纳和整理,笔者还发现很多违反了合作原则方式准则的人物对话。
具体实例如下:在第一章第五节中,班纳特夫人告诉班纳特先生彬格莱是单身时,两人之间的谈话为:(Mr. Bennet)“Is he married or single?”(Mrs. Bennet)“Oh, sigle, my dear. To be sure, 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 foue or five thousand a year. 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Austin, 2016, P.27)在上例中,“single”一词重复出现了两次,这显然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方式准则。
事实上,“single”之所以会出现两次是因为班纳特夫人唯一的愿望就是自己的五个女儿可以嫁给有钱人,所以在听到自己帅气多金的邻居是单身时,她迫切地想要向丈夫强调这个男人是她女儿的完美伴侣,想要让自己的丈夫去拜访他,好为自己的女儿牵线搭桥。
在这样一种迫切和激动的心情下,班纳特夫人重复地使用了“single”一词,由此违反了方式准则简洁明了的特点。
综上,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分析发现,在这部小说的人物对话中,关于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都有违反且这种违反和对话中的人物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
鉴于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只有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才能正确理解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含义,从而更加透彻的理解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