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药物 PPT课件
合集下载
PD-1-PD-L1单抗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ppt课件

PD-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 细胞表面。多种肿瘤细胞表面也表达PD-L1,可与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抑制CD4和CD8T淋巴细胞 的功能及细胞分子的释放,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抵 抗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最终导致肿瘤发生免疫逃逸。
2
随着对该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现象中所起作用的深入研 究,该信号通路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逐渐被了解。通过阻 断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蛋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 白的结合,从而激发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的潜力,对肿 瘤细胞发起攻击的治疗方法。现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PD-1或PDL-1抗体治疗肿瘤其特应性、安全性更高。
19
不同剂量患者的PD-1受体占有率
20
结果PDL1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分析了42位患者(18例黑色素瘤,10例非小 细胞肺癌、7例结直肠癌、5例肾细胞癌、2例前列腺癌、) 肿瘤细胞表面。
其中25例PDL-1阳性,在这25例中9例有客观反应,客观 反应率达36%。17例PDL-1阴性患者均无客观反应。
2.在94例在黑色素瘤患者(0.1-10mg/Kg)剂量中有26例有 客观反应,客观反应率28%,其中3.0mg/Kg体重,客观有 有效率达41%,疾病稳定24周以上占6%(6/94),24周 生存率40%。
12
13
3. 在76例肺癌患者中14例有客观反应,的客观应答率为 18%,鳞状细胞肿瘤应答率为33%,而对非鳞状细胞肿瘤 的应答率为12%。疾病稳定24周以上占7%(6/94),24 周生存率26%。
7
8
方法
BMS-936558是2012年6月百时美推出的一种PD-1单克隆 抗体,可阻断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PD-1受体。 通过抑制PD-1和PD-L1通路可挽救耗竭的T细胞,增强抗 肿瘤免疫力。
抗血小板药物 ppt课件

PPT课件
22
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
分
单克隆抗体:ReoPro
(abciximab 阿昔单抗)
类
肽类:KGD环肽 Integrelin (eptifibatide,依替非巴肽) 非肽类衍生物:Tirofiban(替罗
非班)
PPT课件 23
阿昔单抗
阿昔单抗是一种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单克 隆抗体的一个片段,属第3 代抗血小板药物。主要 抑制凝血因子I (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Ⅱb/Ⅲa受体间的结合,为血小板聚集 终末环节
PPT课件
27
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应用
1 、抗血小板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消化道溃疡或溃疡并发症史(特别是幽门螺杆 菌感染);年龄>65岁;使用大剂量的阿司匹 林;同时服用皮质类固醇;同时服用其他抗栓 药物(多种抗血小板药物联用,与抗凝药或非 甾体抗炎药联用);存在其他严重疾病如肝肾 功能不全等。
( 3 )它还能抑制红细胞和血管内皮对腺苷的摄取和 代谢,使血管内皮中腺苷水平增加,从而激活腺苷酸 环化酶,抑制血小板聚集。
PPT课件
11
2、西洛他唑(Cilostazol) 药理作用: 西洛他唑是磷酸二酯酶Ⅲ(PDE Ⅲ)抑制剂,可 它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直接舒张血管。可以使游离
抑制PDE活性阻碍环磷酸腺苷(cAMP)降解及转化,
PPT课件 15
C)、磷脂酶C(PLC):催化PIP2分解产生1,4,5-肌醇三 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AG)两个第二信号分子。 是存在于胞浆膜上的一个关键酶。 D)、磷脂酰肌醇(PIP2):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 过程中起作用,在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 面G蛋白耦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 (PLC-β),使质膜上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4, 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AG)两个第二 信使,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
抗肿瘤药物培训 ppt课件

一般管理药物
临床试验用药物 用于临床试验的抗肿瘤药物。
ppt课件
10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10
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分类 特殊管理药物 一般管理药物
盐酸多柔比星 丝裂霉素 环磷酰胺 顺铂 卡铂 羟喜树碱
临床试验 用药物
盐酸表柔比星 盐酸吡柔比星 破坏DNA化学结 伊立替康 苯丁酸氮芥 构的药物 奥沙利铂 奈达铂
二、从药物作用原理考虑:联合应用作用于不同环节的 抗肿瘤药物,可使疗效增加。如烷化剂加抗代谢药物等。
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 三、从药物毒性考虑:不同毒性的药物联合使用,可
望降低毒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叠加,提高疗效。例如: 泼尼松、长春新碱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小,将它们与其他 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四、从药物的抗肿瘤谱考虑:
ppt课件
5
5
背景
2011年9月 卫生部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7年6月 川药事质控
四川省医疗机构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标准
2018年1月 自贡市中医医院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ppt课件 6
6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 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 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ppt课件
16 四川省医疗机构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标准
16
用法用量-溶媒的选择
化疗药物 顺铂 多西他赛 NS或5%GS 不 超 0.74mg/ml 过 稀释容器及输液管道不能含有 PVC ,因制剂中含有聚氧乙基 代蓖麻油,会引起 PVC 材料里 增塑剂漏出 溶媒选择 NS或5%GS 稀释浓度 不超过1mg/ml 备 注
信迪利单抗ppt课件

审批流程
药品审批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临 床试验审批、生产许可申请、药 品注册审批等,需经过国家药品 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核和批准。
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监控
信迪利单抗的生产过程需严格按照 GMP标准进行,确保生产环境的洁 净度和生产流程的规范性。
质量检验与控制
生产过程中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 控制,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药品 标准。
药品上市后监管
药品安全监测
信迪利单抗上市后需进行药品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和安全 性问题。
定期审计与检查
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会对信迪利单抗的生产企业进行定期的审计和检查,以确保 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可控。
06
CHAPTER
信迪利单抗的市场前景
市场现状
信迪利单抗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 PD-1抑制剂,自2018年获批上市以 来,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 疗。
THANKS
谢谢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增强免疫应答
信迪利单抗通过增强免疫应答,提高 机体的抗迪利单抗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从而控制肿瘤 的生长和扩散。
药动学特点
01
02
03
04
吸收
信迪利单抗在给药后迅速进入 体内,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
分布
信迪利单抗广泛分布于体内各 组织器官,包括肿瘤组织。
代谢
信迪利单抗在体内经过代谢后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消除
信迪利单抗的消除半衰期大约 为14天,在给药后约2个月内
达到稳态浓度。
药物安全性
不良反应
信迪利单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发热、皮疹、疲乏等,多数为轻 度至中度,且可自行缓解或通过
药物治疗缓解。
药品审批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临 床试验审批、生产许可申请、药 品注册审批等,需经过国家药品 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核和批准。
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监控
信迪利单抗的生产过程需严格按照 GMP标准进行,确保生产环境的洁 净度和生产流程的规范性。
质量检验与控制
生产过程中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 控制,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药品 标准。
药品上市后监管
药品安全监测
信迪利单抗上市后需进行药品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和安全 性问题。
定期审计与检查
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会对信迪利单抗的生产企业进行定期的审计和检查,以确保 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可控。
06
CHAPTER
信迪利单抗的市场前景
市场现状
信迪利单抗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 PD-1抑制剂,自2018年获批上市以 来,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 疗。
THANKS
谢谢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增强免疫应答
信迪利单抗通过增强免疫应答,提高 机体的抗迪利单抗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从而控制肿瘤 的生长和扩散。
药动学特点
01
02
03
04
吸收
信迪利单抗在给药后迅速进入 体内,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
分布
信迪利单抗广泛分布于体内各 组织器官,包括肿瘤组织。
代谢
信迪利单抗在体内经过代谢后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消除
信迪利单抗的消除半衰期大约 为14天,在给药后约2个月内
达到稳态浓度。
药物安全性
不良反应
信迪利单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发热、皮疹、疲乏等,多数为轻 度至中度,且可自行缓解或通过
药物治疗缓解。
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上的应用 ppt课件

• 利用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可把它作为研究工作中的 探针。此时,可以从分子、细胞和器官的不同水 平上,研究抗原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而 并可从理论上阐明其机理。
ppt课件
5
4.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 抗体对抗原免疫原性 的增强作用由来已久, 60年代就已发现幼猪 对破伤风类毒素难以 产生抗体,注射相应 特异性抗体IgG,就能 有效地提高对委内瑞 拉马脑炎病毒的免疫 应答。
ppt课件 2
应用前景
1.作为生物治疗的导向武器 • 包有细胞毒剂的脂质体膜上偶联抗体,可定向攻 击靶细胞。这种“导向治疗”,在动物试验与体 外试验中已获得满意效果。 • 常见抗肿瘤细胞毒剂:化疗药物、 细菌毒素、植物毒素或放射性同位 素等 优点:这不仅提高了抗体的疗效, 也可降低细胞毒剂对正常细胞的 毒性反应。 3 ppt课件
ppt课件 10
解决方案
• 最新方法:——噬菌体技术和转基因鼠技 术 • 以分子生物学技术提取、扩增编码是人源抗体, 具有建库简单、抗体表达稳定等特点。迄 今已有多种抗体产生。可以预见,该技术 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ppt课件
9
瓶颈
• 单克隆抗体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成为解 决生物学和医学等许多重大问题的重要手 段。但是,上述应用的单抗属于鼠源性, 鼠源性单抗应用于人类有较强的免疫mouse antibody,HAMA)反应,大大限制 了其临床应用价值。而且,鼠源性抗体在 人体内半衰期缩短,生物活性降低。 • 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人源性抗体的研究。
抗原的免疫原性首先决定于其自身的化学特性但同一种抗原对不同种动物或同种动物不同个体间其免疫原性强弱可表现很大差异因此一种抗原的免疫原性是由其化学性质和宿主因素决定的
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上的应用
雷珠单抗(Lucentis)课件.ppt

角膜缘3.5mm处将药物注入眼内 • 手术当天晚上可以打开纱布,睡觉前点3-4次抗生
素眼药水,当晚不要洗脸。从术后第一天开始, 至少连续3天点眼药水,每天至少4次。 • 如有明显的眼痛、视物明显模糊、眼红充血等情 况,应立即跟医生联系,或当地医院眼科就诊, 主要了解有无感染的发生 。
ko
临床检查
• 眼底检查、OCT及眼底造影情况
• 雷珠单抗已经2006年就已经在美国上市,当年被评为美国 的十大卫生新闻。它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片段抗体,可以抑制多个VEGF亚型。
ko
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范围
• (1)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包括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白内障术后或葡萄膜炎后等各种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
• (2)各种原因导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包括老年 黄斑变性、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中渗等);
• (3)视网膜新生血管(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Coat‘s病、脉络膜骨瘤、 脉络膜血管 瘤等引起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或微血管病变);
• (4)视网膜静脉阻塞; • (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疾病。
ko
眼内注射有哪些副作用和并发症
• 眼内注射最大的风险就是与注射相关的并发症 • 眼内感染、出血、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撕
裂 • 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并不大。一般不建议孕妇注射
抗血管生成药物 • 术后立即眼前絮状漂浮物:可能是药物在玻璃体
内飘动。 • 最值得重视的并发症是眼内感染,一旦发生感染,
后果不堪设想,有可能失明。国外报告发生感染 的发生率大概0.1%左右
ko
治疗程序
• 拟注射的前3天要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 在手术室内,先眼部消毒,点表面麻醉药,在距
素眼药水,当晚不要洗脸。从术后第一天开始, 至少连续3天点眼药水,每天至少4次。 • 如有明显的眼痛、视物明显模糊、眼红充血等情 况,应立即跟医生联系,或当地医院眼科就诊, 主要了解有无感染的发生 。
ko
临床检查
• 眼底检查、OCT及眼底造影情况
• 雷珠单抗已经2006年就已经在美国上市,当年被评为美国 的十大卫生新闻。它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片段抗体,可以抑制多个VEGF亚型。
ko
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范围
• (1)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包括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白内障术后或葡萄膜炎后等各种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
• (2)各种原因导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包括老年 黄斑变性、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中渗等);
• (3)视网膜新生血管(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Coat‘s病、脉络膜骨瘤、 脉络膜血管 瘤等引起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或微血管病变);
• (4)视网膜静脉阻塞; • (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疾病。
ko
眼内注射有哪些副作用和并发症
• 眼内注射最大的风险就是与注射相关的并发症 • 眼内感染、出血、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撕
裂 • 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并不大。一般不建议孕妇注射
抗血管生成药物 • 术后立即眼前絮状漂浮物:可能是药物在玻璃体
内飘动。 • 最值得重视的并发症是眼内感染,一旦发生感染,
后果不堪设想,有可能失明。国外报告发生感染 的发生率大概0.1%左右
ko
治疗程序
• 拟注射的前3天要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 在手术室内,先眼部消毒,点表面麻醉药,在距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PPT课件

•
中重度复发者,抗-TNF制剂和(或)免疫调节剂
[EL1a, RG B]
•
•
频繁复发者,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的方案
抗-TNF制剂或免疫调节剂治疗前,部分病人可考虑
手术治疗 [EL5, RG D]
小肠广泛性活动性克罗恩病
• 全身应用皮质激素加巯基嘌呤或MTX [EL5, RG D]
•
•
中重度复发者,抗-TNF制剂和(或)AZA [EL5, RG D]
Early
Infliximab
5-ASAs
AZA/6-MP
Oral steroids
Late
Data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Crohn’s disease only
?
Therapeutic Pyramid for Active UC
Severe Surgery Cyclosporine Infliximab Infliximab Systemic Corticosteriods Oral Steroids Topical Steroids AZA/6-MP
•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
• 甲氨喋呤(Methotrexate, MTX)
• 新型
• 环孢素(cycloporine,CsA) • 他可莫司(Tacrolimus)
• 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
硫代嘌呤
• 6-巯嘌呤(6-MP) • 硫唑嘌呤(AZA) • 起效缓慢,多需2-3个月以上 • 往往合用激素和生物制剂 • 诱导T细胞凋亡,抑制过强的T细胞免疫反应
• 对肿瘤发生的影响:长期服用有潜在的导致继发性肿瘤的危险
雷珠单抗(Lucentis)ppt课件

雷珠单抗(Lucentis)
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
精选ppt
1
特点
• 它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片段抗体,可以抑制多个VEGF亚型
• 2006年就已经在美国上市,当年被评为美 国的十大卫生新闻
精选ppt
2
新生血管的特点
•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眼内新生血管的生长 (脉络膜和视网膜),而新生血管很脆, 很容易出血、渗漏,水肿,最终导致瘢痕 形成,造成失明。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就 是要阻止新生血管生长、减少渗出、减轻 水肿,从而稳定或提高视力。
• (3)视网膜新生血管(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Coat‘s病、脉络膜骨瘤、 脉络膜血管 瘤等引起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或微血管病变);
• (4)视网膜静脉阻塞; • (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疾病。
精选ppt
5
眼内注射有哪些副作用和并发症
• 眼内注射最大的风险就是与注射相关的并发症
• 拟注射的前3天要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 在手术室内,先眼部消毒,点表面麻醉药,在距 角膜缘3.5mm处将药物注入眼内
• 手术当天晚上可以打开纱布,睡觉前点3-4次抗生 素眼药水,当晚不要洗脸。从术后第一天开始, 至少连续3天点眼药水,每天即跟医生联系,或当地医院眼科就诊, 主要了解有无感染的发生 。
• 雷珠单抗已经2006年就已经在美国上市,当年被评为美国 的十大卫生新闻。它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片段抗体,可以抑制多个VEGF亚型。
精选ppt
4
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范围
• (1)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包括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白内障术后或葡萄膜炎后等各种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
• (2)各种原因导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包括老年 黄斑变性、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中渗等);
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
精选ppt
1
特点
• 它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片段抗体,可以抑制多个VEGF亚型
• 2006年就已经在美国上市,当年被评为美 国的十大卫生新闻
精选ppt
2
新生血管的特点
•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眼内新生血管的生长 (脉络膜和视网膜),而新生血管很脆, 很容易出血、渗漏,水肿,最终导致瘢痕 形成,造成失明。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就 是要阻止新生血管生长、减少渗出、减轻 水肿,从而稳定或提高视力。
• (3)视网膜新生血管(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Coat‘s病、脉络膜骨瘤、 脉络膜血管 瘤等引起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或微血管病变);
• (4)视网膜静脉阻塞; • (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疾病。
精选ppt
5
眼内注射有哪些副作用和并发症
• 眼内注射最大的风险就是与注射相关的并发症
• 拟注射的前3天要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 在手术室内,先眼部消毒,点表面麻醉药,在距 角膜缘3.5mm处将药物注入眼内
• 手术当天晚上可以打开纱布,睡觉前点3-4次抗生 素眼药水,当晚不要洗脸。从术后第一天开始, 至少连续3天点眼药水,每天即跟医生联系,或当地医院眼科就诊, 主要了解有无感染的发生 。
• 雷珠单抗已经2006年就已经在美国上市,当年被评为美国 的十大卫生新闻。它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片段抗体,可以抑制多个VEGF亚型。
精选ppt
4
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范围
• (1)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包括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白内障术后或葡萄膜炎后等各种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
• (2)各种原因导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包括老年 黄斑变性、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中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抗体 (antibody)
Ig抗原的特异性
各类Ig都具有可用血清学方法检出的抗原 特异性,它们表现出不同的血清学类型。 同种型特异性:同一种属所有个体共同具有的抗原特异性。 人的Ig可分为5大类(IgM、IgG、IgA、IgD、IgE)、两个型(λ 型和κ型)、以及若干亚类、亚型、群和亚群等。但是,抗体 和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与抗体的类、亚类、型别等无关;
Company Logo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每种B淋巴细胞只能按其固有的遗传信息接受一种抗原决定簇或 表位的刺激,大量增殖形成一个具有相同遗传特性的克隆细胞群, 产生一种化学结构完全相同,在结构上与抗原决定簇互补的特异 抗体——即单克隆抗体。因此,进入机体的每一种抗原能被针对 其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各种抗体所识别,而每一种抗原决定簇又可 由1000~8000种不同的抗体所识别。这就使免疫动物出现极 不均一的多样性的抗体。不同种系动物产生抗体混合物不同,不 同个体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反应也不同,甚至在不同时间的反应 也不尽相同。用抗原免疫动物后获得的常规血清,实际上是由多 种多样的单克隆抗体混合而成的多克隆抗体。
抗原(antigen )是能与抗体结合的
物质,可分为蛋白抗原 和非蛋白抗原。
Company Logo
抗体 (antibody)
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之后分泌出来的免疫球蛋白。抗体还可解释为: 能与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 能的球蛋白。
Company Logo
抗体 (antibody)
Company Logo
抗原(antigen)
作用机理:
蛋白抗原与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内化加工,形成小肽与 MHCⅡ类分子形成复合物,向T细胞提呈,T细胞通过膜相关的分子接触 识别及分泌多种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并分泌抗体。B淋巴 细胞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并在骨髓中成熟,是抗体的生成细胞。在前B淋 巴细胞阶段,胞浆中合成μ链,在非成熟B淋巴细胞阶段合成κ和λ轻链, 与μ链组装形成IgM,表达于细胞表面,形成特异的抗原受体,并与Igα 和Igβ形成复合物。在成熟B淋巴细胞阶段,表达IgM和IgD,μ链和δ链 具有相同V区。成熟B淋巴细胞离开骨髓,进入血液循环和周围淋巴组织。 抗原经血或淋巴进入周围淋巴组织,与成熟的B淋巴细胞相遇,B淋巴细 胞表达lgM和IgD,可作为特异抗原的受体。抗原和膜型IgM和IgD结合, 立即启动B淋巴细胞的活化,使其增殖并分化成为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细 胞即浆细胞,分泌型Ig增多,膜型Ig减少,最终分泌抗体。每一个B淋 巴细胞仅表达对其某一个抗原决定簇专一的Ig具有等位基因排斥和轻链 同种型排斥性。
抗体药物
Company
LOGO
Contents
1 2 3 4 5
抗体与抗原的涵义 抗体药物的结构特性
抗体药物的类型 抗体药物的功用
典型抗体药物生产技术及工艺
Company Logo
27.1、抗体与抗原的涵义
抗体与抗原 定义
抗体 (antibody)
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 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Ig)
Company Logo
抗原和抗体的作用
作用部位
抗原分子中与抗体结合的部位为抗原决定簇(determinant)或表位(epitope),蛋 白性抗原有多个决定簇,互不相同,为非多价抗原。而多糖、核酸具有多个相 同决定簇,为多价抗原。蛋白性抗原的决定簇可分为线性决定簇和构象决定簇 两种,线性决定簇由相பைடு நூலகம்的氨基酸残基构成,一般包括6个氨基酸残基。而构象 决定簇由空间相互靠近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具有抗体活性 功能。抗体与不同的抗原结合往往出现不同的反应,因而常 给抗体以不同的名称,如凝集素、沉淀素、抗毒素、溶血素、 溶菌素等。
Company Logo
抗体 (antibody)
抗体的组成极为复杂,是由成千上万、 多种多样的免疫球蛋白(Ig)分子所组成。
Company Logo
抗体 (antibody)
同种异型特异性:同一种属(如人)的某些个体共 有的抗原决定簇。这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某些重 链和轻链(κ)的恒定区内,有个别氨基酸发生置换而 形成Gm、Am、Km各型;
Company Logo
抗体 (antibody)
独特型特异性: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Ig分子独 有的抗原性。此决定簇在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特 别是在可变区的超变区中。由于每一个体抗体形成 细胞是由多克隆组成,所以独特型特异性为数极多。
Company Logo
抗原和抗体的作用
作用力
抗原与抗体可发生高度专一性的反应。抗原与抗体的反应是抗体的V 区互补决定区形成的三维构象与抗原高级结构表面的决定簇之间的反 应,为非共价键结合,包括静电引力、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 等。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但也可能与多种抗原发生交叉反 应。抗原与B细胞膜Ig受体结合后,可促使抗体V区发生突变,通过选 择增加亲和力,即亲和力成熟。
这些Ig分子在形状、大小、结构以及氨基酸的组成 和排列上,既相似,又有差别。由于有差别,它们 的电泳活性就有很大的变化。因为抗体具有与抗原 决定簇相对应的结合部位(抗原结合簇),所以抗 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另一方面,抗体本身是一种蛋白质,具有本身的氨 基酸组成、排列和立体结构,对异种动物来说,它 又是抗原。
形成
在人和动物体内,由于抗原或半抗原入侵刺激机体而在细胞 中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能可逆、非共价、特异地与相应抗原 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机体内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所 产生的具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作用方式具有抗原结合部位,能与抗原分子上相应表位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直接使抗原失活;使免疫效应细胞将其吞噬并加以破坏;抗 原表面弱化,从而易受补体破坏。
Company Logo
抗原(antigen)
分类
蛋白抗原在缺乏T淋巴细胞时,不能引起抗体产生 反应,称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 非蛋白抗原在无T细胞时,也能产生抗体,如多糖、 脂类及核酸等,也称为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
Company Logo
抗原(antigen)
分类
蛋白抗原在缺乏T淋巴细胞时,不能引起抗体产生反 应,称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 非蛋白抗原在无T细胞时,也能产生抗体,如多糖、 脂类及核酸等,也称为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