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

合集下载

第十七单元第三讲宗教改革

第十七单元第三讲宗教改革

《九十五条论纲》
“赎罪券能并且仅仅能免除教会的惩罚;教会能免
除教会所加的惩罚,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惩罚‛
‚赎罪券绝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 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 ‚赎罪券不能赦免上帝对罪过的惩罚;那种权力 也仅仅属于上帝自己‛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须赎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
免;不许要用赎罪券,基督要求每一个人做这种真正的 悔改。‛
1095教皇为发动十字军召集会议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
上帝将象征教会权力的圣 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在800年圣诞 彼得钥匙授予教皇,将象 节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册封查 征现世权力的剑授予皇帝。 理为罗马皇帝。
1075年1月,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 前往意大利北部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据说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 获得 教皇的赦免。
五、宗教改革的结果——宗教宽容 1. 1555年,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 定“教随国定”。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
2. 1598年,法国颁布《南特赦令》,宣布天主教为法
国国教,同时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基督 教国家中第一次赋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的权利。
基 督 教 的 发 展 演 变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 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 了。 ——赎罪券价目表 1476年教皇西克塔斯四世迈出了极端的一步, 宣布赎罪券不仅适用于活人,而且也适用于业已身 处炼狱的死者。
马丁· 路德
(1483—1546)
出生于富裕市民家庭,自 幼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大学 时学习法律。大学毕业后,他 进入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道士。 希望通过苦修,求上帝赦免自 己的罪过。后入神学院学习, 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应聘为萨 克森维登大学哲学和神学教授。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1、同:(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2、异:(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宗教改革概况:(1)背景:①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②主要原因: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③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卷。

④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与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 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 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 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 培养的需要,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 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 皆是。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 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 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美国的纸币,你发现有何特点?
IN GOD WE TRUST.
美国总统就职时手按在什么文本上宣誓? 美国总统演讲的最后一句一般是什么?
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原 因造成这一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 于当地时间 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 年84岁。 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 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 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 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 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 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 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 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 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 会和人类大家庭。
改革扩展
亨利八世改革
改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 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 的必然反映。” —— 毛泽东
方向: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角度去探究
2、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
宗教(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宣教史(七)宗教改革

宣教史(七)宗教改革

基督教宣教不積極的原因
內戰激烈,無暇外顧。 缺乏向外擴展的實力與途徑 缺乏專責的宣教機構或差會 神學思想的誤導
天主教教廷的腐敗促使人心求變 1445年活版印刷術加速思想的傳播
2.「宗教改革」關鍵人物 馬丁路德 加爾文 3.「宗教改革」的後果 基督教陣營一分為二,但是也間接帶動 了海外宣教。
宗教改革時期的宣教
1. 主要宣教團體
丹麥哈勒(Halle)差會 莫拉維亞差會
2. 主要宣教策略
隨歐洲移民將福音傳至殖民地 隨貿易公司將福音傳至海外 缺乏積極性及專責宣教機構
宣教歷史(七)
宗教改革時期1500-175 AD 5 750
莊祖鯤 牧師
宗教改革的前因後果
1.
「宗教改革」的背景因素
天主教教廷的腐敗促使人心求變 1445年活版印刷術加速思想的傳播
2
宗教改革的領導人
加爾文
宗教改革的前因後果
1.
「宗教改革」的背景因素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中世纪天主教神权占据统治地位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西欧处于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之下。

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经济:天主教拥有大量地产,是西欧最大封建主;还通过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思想文化: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2、天主教会的专制和堕落引发了各阶层对天主教会的不满,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3、野蛮的宗教裁判所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迫害、打击,充分说明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这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格格不入。

4、天主教面临着种种挑战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以自己为中心,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文化体系: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2)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3)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挑战天主教会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5、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宗教改革原因)①社会原因: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经济根源(根本因素):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③政治因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及新贵族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和反天主教的“异端”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思想基础;⑤导火索(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索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政治因素:德国政治四分五裂,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与教会的矛盾非常尖锐。

第二十五讲宗教改革

第二十五讲宗教改革

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
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 D
(2017·课标全国Ⅱ,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
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
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 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 A
(2017·乌鲁木齐二模,22)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
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
婚姻的规定,以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 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践行“因信称义”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主张政教分离 答案 B
(2017·邵阳三模,33)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
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
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
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 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 D
(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
易混易错 辨别“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 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 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 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 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

第一节 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背景
一、背景 (一)随着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的兴 起,在各个国家建立的具有中央集权性质 的王权政治出现了对宗教的支配权和教会 国家化的要求。 (二)由于罗马教会自身的问题(垄断土 地、政教不分、腐化堕落),一些神学家 (如威克里夫、胡司)从本民族利益出发, 要求教会民族化。

(三)宗教改革是一场争取信仰自由、思想 自由的运动,它一方面肯定了人的世俗诉求,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塑造了 后来西方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文化传统。 (四)宗教改革打破了神学对科学和自由思 想的禁锢,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比如 民众教育的普及、公共教育体系的建立,对 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分离的提倡等都推动了 人的思想的启蒙。 (五)新教反对教士独身,反对违背人性的 禁欲主义,从此,教士结婚成为一种正常的 现象。教士结婚是宗教改革中最有影响的一 项革命。

(二)马丁·路德(1483—1546)
1、路德主要吸收了保罗和奥古斯丁的
神学思想,提倡“因信称义”,即人 的救赎不在于教皇和教会而在于人的 个人信仰,只要信仰上帝的人,都能 得到上帝的恩典。 2、受到犹太教信徒和上帝之间的交流 不需凭借其他中介思想的影响,直接 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翻译《圣经》, 使得广大信众能直接接触圣经原文, 从而揭露罗马教会任意篡改《圣经》 原文、愚弄人们的可耻行径。
三、罗马教廷改革的意义 1、明确了教义、纯洁了教会,规范了教士 行为。 2、巩固了天主教在欧洲的地盘,拓展了海 外传教活动,使得传教区域不断扩大。 1543年,西班牙人罗耀拉在巴黎创建“耶稣 会”。 3、教会对教育的重视,使得欧洲人的文化 知识水平大大提高。 4、对善行的强调推动了欧洲慈善事业的发 展

宗教改革的名词解释

宗教改革的名词解释

宗教改革的名词解释
宗教改革是指在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宗教革命和改革运动。

这些改革运动通常以反对天主教教会的某些教义和实践为主要目标,试图恢复基督教的原始形态或进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在16世纪的欧洲兴起,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为标志。

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反对教会的官僚主义、腐败和贪婪,并主张信仰的个人化和直接与上帝的关系。

这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和形成了多个新教派别。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西方世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 – 迫害"异端"的行为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 迫害"异端")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 – (1)图一反映的是天主教的特殊地位和腐化阻 分势力;但信仰问题是不能靠武力解决的.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分势力;但信仰问题是不能靠武力解决的.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 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路德的宗教改革 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只有实行宗教宽容, 只有实行宗教宽容,才是解决宗教纷争的 运动;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 运动;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天主教会采取应 有效途径.( 分) 异端" .(4分 有效途径,如烧死"异端". (8分) 对措施,如烧死" 对措施 .( 分
马丁路德: 马丁 路德: 路德 生活中的一切 正当手艺和职 业都是"善 业都是" 功".
பைடு நூலகம்
影响: 影响: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第2课时)
回顾上课课所学内容回答下列表格 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改革人物 新教派别 核心教义 其它主 张 马丁路德 马丁 路德 加尔文 亨利八世伊 丽莎白一世
根本原因
C,导火线(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线 导火线(直接):兜售"赎罪券" ):兜售
二,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序幕: 序幕: 内容: 内容:
(蔑视教皇 蔑视教皇 权威) 权威)
《九十五条论纲》,拉开改革运动的序幕 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因信称义" 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圣经》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圣经》被置于
自上而下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成分 2,特点: 特点:
思考: 思考: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与德国和瑞 士的宗教改革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士的宗教改革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领导和方式:由国王领导, ⑴领导和方式:由国王领导,依靠王权自上而下 进行的. 进行的. 内容: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⑵内容: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建立了 民族教会,但也不彻底, 民族教会,但也不彻底,保留了天主教的教义和 教规.体现了英国王权与罗马教廷的权利之争. 教规.体现了英国王权与罗马教廷的权利之争. 影响:宗教改革其实是加强英国的封建专制 是加强英国的封建专制, ⑶影响:宗教改革其实是加强英国的封建专制,当 加尔文教传入英国后引发了资产阶级的清教徒运 动.
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 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
何为"善功"? 何为"善功"
天主教: 天主教: "善功"是信仰上 善功" 鄙视尘世生活, 帝,鄙视尘世生活, 遵守宗教戒律, 遵守宗教戒律,履 行宗教义务. 行宗教义务.
经济: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经济: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 土地的三分之一. 土地的三分之一. 社会 人们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又 人们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 生活: 是教会的教徒,深受教会的束缚. 生活: 是教会的教徒,深受教会的束缚. 思想 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主修科目, 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主修科目, 文化 : 文学艺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文学艺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封建主, 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封建主,是欧 洲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 洲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
至高无上的地位) 至高无上的地位)
简化宗教仪式.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简化宗教仪式.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作用: 作用: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②.形成新教路德宗,影响德国和北欧. 形成新教路德宗,影响德国和北欧.
图一 教皇出行图 图二 路德焚毁教皇令
烧死"异端" 图三 烧死"异端"
?(8分 (1)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分) )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 (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图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有何影响?( 分) ?(5分 )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图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有何影响?( – (3)你如何看待图三的措施?( 分) ?(4分 )你如何看待图三的措施?(
2,特点: 特点:
比路德更加激进,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
问题: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 加尔文与 问题:比较加尔文 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提示: 提示: 相同: 强调《圣经》的地位②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 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 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 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 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 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 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①通过《至尊法案》,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干涉;保 通过《至尊法案》 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干涉; 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 ②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
伊丽莎白一世时
①重申《至尊法案》②神职人员效忠英王③信仰得救,《圣 重申《至尊法案》 神职人员效忠英王③信仰得救, 经》为惟一标准
原罪救赎说
天堂地狱说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
原罪 救赎
----(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 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 原罪 ----(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 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与 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 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与 -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 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 犯的罪.原罪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 犯的罪.原罪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 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 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人类 永远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 永远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 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 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 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个强大 国家
艺复兴
独 权 教会 为 权发 道 严 , 教会 权 控 为时代 求, 为时代 求, 教改 开 .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政治上: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割据严重, 1.政治上: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割据严重,天主 政治上 教势力空前强大. 教势力空前强大.
2.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 经济上:
(三)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 ——独具特色的英国宗教改革 独具特色的英国宗教改革 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 1,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 原因: ⑴原因: ①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 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 ②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 形成: ⑵形成: 亨利八世时
天主教宣称, 天主教宣称,人若要 得救, 得救,必须要以教会 为中介, 为中介,履行复杂的 圣礼, 圣礼,做"善 ""赎罪 赎罪" 功""赎罪".为了 聚敛钱财, 聚敛钱财,教会发明 了出售"赎罪卷" 了出售"赎罪卷"的 方法. 方法.
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 马丁 路德宗教主张的 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每个人可 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 得到拯救, 得到拯救,个人信仰 建立在自己对《圣经》 建立在自己对《圣经》 的独立理解上. 的独立理解上.即 因信称义" "因信称义".
影响:14~15世纪 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世纪, 影响:14~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近代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 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因此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它是欧洲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它是欧洲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 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和社会思想 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 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 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 始被打破的? 始被打破的? 14~16 纪 欧 现 14~ 资 义 15,16 纪 , , 15, 顺应时代 求, 顺应时代 求, 渐 国家 统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贵 现
思考:14, 思考:14,15 世纪欧洲有哪 些发展? 些发展?
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哪些 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哪些 发展? 发展?天主教会对这些发展有 何影响? 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