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兵 四言古诗_龟虽寿_的英译初探
《龟虽寿》原文赏析与注释翻译

《龟虽寿》原文赏析与注释翻译导读:《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笔调兴会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龟虽寿(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该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腾云驾雾。
螣音同“腾”5.骥(jì):良马,千里马。
枥(lì):马槽。
6.已:停止。
7.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8.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
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短。
9.但:仅,只。
10.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11.永:长久。
永年:长寿,活得长。
12.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龟虽寿的注释

龟虽寿的注释《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译文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龟虽寿》的注释该诗创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骥(jì):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lì):马槽。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
永:长久。
永年: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庆幸。
至,极点。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简短诗意赏析《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
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
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
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在古代,这已是将近暮年的年龄。
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愿尚未实现,想到自己已届暮年,人生短促,时不我待,怎能不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诗人并不悲观,他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注释 龟虽寿译文和原文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注释龟虽寿译文和原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对人生的写实诗,又是一片对后人的教导诗,是曹操晚年写成的。
既富含的曹操对人生的认识,又教导众人奋斗不息,同时,表明要对生活平静对待,做好养生。
开头“犹有“终为”两个词给人一种深重、悲切的氛围,“老骥”以下四句,语气激昂慷慨,强烈的反差,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也彰显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年轻低调隐忍,壮年得志,暮年仍在奋斗。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更是体现了曹操对人生规律的清楚认识,因而,才有了千古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此表明自己雄心壮志,奋斗不息的人生态度,既能认清人生规律,世间万物终归尘土,又表明人生必须奋斗不止,让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
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
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龟虽寿》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龟虽寿》原文及翻译赏析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咏志诗,也是汉乐府诗集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三国大诗人曹操晚年写成的,讲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在这首诗中曹操以神龟,腾蛇,老骥作为比喻,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明宇宙万物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了诗人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曹操《龟虽寿》这首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犹有”和“终为”两个词组下得沉着。
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
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
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龟虽寿》译文

《龟虽寿》译文《龟虽寿》是东汉末年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
咱们一起来瞅瞅它的译文哈。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云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调养好身心,就定能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咱们来细细说一说这其中的意思。
就说这神龟吧,在传说中那可是长寿的象征啊。
可就算它能活几千年,最终也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这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看似永恒的东西,其实也都有它的尽头。
我记得有一次去水族馆,看到一只巨大的海龟在池子里慢悠悠地游着。
当时我就在想,它看起来那么悠然自得,仿佛时间对它来说没有意义。
但其实,它的生命也是有限的。
再说说螣蛇,能飞能舞,多神奇啊!可就算它能在云雾里穿梭,也有化为尘土的那一天。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夏天的夜晚,躺在院子里看星星,总觉得天上的星星和那些神话里会飞的神兽都是永恒的。
但长大了才明白,一切都有始有终。
而那匹年老的千里马,虽然只能趴在马槽边,但心里想的还是要去奔跑,去驰骋。
这多像那些已经退休的老教师们,虽然离开了讲台,但心里还是牵挂着学生,还是想着能为教育事业再出一份力。
我认识一位退休的语文老师,他经常在家里整理以前的教案,还时不时地给年轻老师传授经验,那股子热情劲儿,真就像这伏枥的老骥。
人呐,年纪大了也别灰心。
咱们的寿命可不是完全由老天爷说了算的。
只要咱们注意保养身体,保持乐观的心态,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多享受享受这美好的生活。
就像我家隔壁的王大爷,每天早上都坚持去公园打太极,晚上还和一群老伙计们跳跳广场舞。
这身体啊,硬朗得很,精神头也足。
所以啊,咱们读这首《龟虽寿》,可不能只是简单地知道它的字面意思,还得从中体会到那种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
哪怕我们会慢慢老去,但我们的心不能老,梦想不能丢。
就像曹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可依然有着雄心壮志。
《龟虽寿》译文

《龟虽寿》译文《龟虽寿》是东汉末年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
这首诗充满了曹操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原文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咱们来一句句看哈。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意思就是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时候。
就好比我之前养过一只乌龟,那家伙可真能活,在我家好几年了,一直慢悠悠地爬来爬去。
我当时还想,它是不是能长生不老呢。
结果有一天,它还是一动不动地去了,这让我明白了,再长寿的生命也有尽头啊。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螣蛇尽管能乘云雾飞行,但最终也会死亡化为灰土。
这就像咱们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厉害,好像能呼风唤雨,但其实到头来,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我有个邻居大爷,都七十多岁了,还天天想着怎么把他的果园经营得更好,扩大规模。
每次看到他那股子劲儿,我就想到这句话,年龄不是问题,有志向才最重要。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我爷爷就是这样,退休之后开始学书法,天天练,还参加各种比赛,那认真劲儿,比年轻人都强。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这让我想起我们小区里有个阿姨,本来身体不太好,但她天天坚持锻炼,合理饮食,现在身体可棒了。
所以啊,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调养好身心,就定能益寿延年。
就说我自己吧,以前总熬夜,身体很差。
后来调整作息,经常锻炼,感觉整个人都精神多了,工作学习效率也高了。
总的来说,曹操这首《龟虽寿》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年龄增长或者遇到困难就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哪怕生命有限,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不知道我这样的译文有没有让您更清楚地理解这首诗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古诗三百首】龟虽寿 原文及翻译

【古诗三百首】龟虽寿原文及翻译【古诗三百首】龟虽寿原文及翻译朝代:汉代作者:曹操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飞蛇在雾中盘旋,化作尘土。
(滕一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位烈士晚年志向远大。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滋养和享受的祝福能带来永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笔记1.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2.“神龟”的第二句:神龟虽然可以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间。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龟,可以活几千年。
长寿,长寿。
3.京:结束,这里指的是死亡。
4.“?(téng)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吉(J):一匹好马,一匹千里马。
6.伏:趴,卧。
7.卡皮努斯:经理。
8.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停止:停止。
10.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短。
11.但是:只有,只有。
12.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
13.永远:永远。
永年:万岁,万岁。
1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20171129中国古诗英译 龟虽寿

中国古诗英译20171129(九江金安高级中学舟楫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工作室)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INDOMITABLE SOULadj.不屈不挠的Translated by Xu YuanchongAlthough long lives the tortoise wise, in the end he can not but die.The serpent in the mist may rise, but in the dust he too shall lie.Although the stabled steed is old, he dreams to run for mile and mile.In life’s December heroes bold, w on’t change indomitable style.It’s not up to Heaven alo ne, to lengthen or shorten our day.To a great age we can live on, if we keep it fit, cheerful and gay.How happy I feel at this thought! I croon this poem as I ought.INDOMITABLE [ɪn'dɒmɪtəbl] adj.不屈不挠的SOUL [səʊl] n.灵魂;心灵;精神tortoise ['tɔːtəs]n.龟serpent ['sɜːpənt]n.蛇;蛇一般的人;狡猾的人mist [mɪst] n.雾;迷蒙;朦胧不清vt.使…模糊;蒙上雾vi.使模糊;下雾stable['steɪbl] adj.稳定的;安定的;可靠的n.马棚;马厩;一批人v.使(马)入厩;入马棚steed[stiːd]n. <文或谑>马bold[bəʊld]adj.大胆的;陡峭的;醒目的;粗体的;无礼的style [staɪl] n.文体;风格;式样;时尚;类型up to胜任;直到;多达;该由 ... 决定lengthen['leŋθən]v.加长;延长croon[kruːn]v.低声歌唱;低吟;轻哼n.低吟声;轻哼声height [haɪt]n.高度;高处;顶点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实,在英译四言诗时,译者始终有其译诗理论上的自觉。赵彦春在翻译《国风·关雎》时,亦将
四言古诗类比成英文古诗的六音节、三音步抑扬格,采用 ABABCDCD 韵式。现引其前四行诗为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250
∪/‖ ∪ /‖ ∪ /‖ ∪ /‖ ∪/‖ ∪ /‖
Do-do,the grebes do coo / / At shoal amid the stream;
会有所变异。因此,译诗的文体,断非要墨守成规,而是要推陈出新; 与其说它是一种模仿,不如说它
是一种创新。译诗者一直苦苦追求的就是那种“未尝不似,而未尝似也”的“神似”境界。作为与十四
行诗具有可通约性的四言诗,无处不在触发着译者的灵感,同时又无处不在制约着译者的创造性,正
是在充满张力的作用场之中,译者无奈旧体难出新意,遁而另作他体。如,在散体译诗、韵体译诗与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壮心不已。盈缩之 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Turtles Live long /∪‖ / ∪‖ / ∪‖ ∪ /‖ ∪ /‖ ∪ /‖ /∪‖ / ∪‖ / ∪‖ Turtles live a long life,And yet will die someday. Dragons ride on haze rife , / ∪‖ / ∪‖ /∪‖ ∪ /‖∪ /‖ ∪ /‖ / ∪‖ /∪‖ / ∪‖ But will fall to decay . The stabled old horse peers; It’d one thousand miles run . ∪ /‖ ∪ /‖ ∪ /‖ ∪ /‖ ∪ /‖∪ /‖ ∪ /‖ ∪ /‖ ∪ /‖ The man in his late years / / Would have his mission done. In life losses and gains / / ∪ /‖ ∪ /‖ ∪ /‖ ∪ /‖ ∪ /‖ ∪ /‖ / ∪‖ / ∪‖ / ∪‖ Don’t but on Heav’n depend. If one his health maintains,He may live without end. ∪ / ‖ ∪ /‖∪ /‖ ∪ / ‖ ∪ / ‖ ∪ / ‖ How nice,how fortunate! I chant in praise of it. [1]277
留原诗的风格与韵味,让异域文化语境下的译诗读者能从文本间的一致性管窥原诗诗体的痕迹。例
如,典型的格律诗理当译为典型的格律诗。除了原诗意境情趣符合古典诗歌的味道以外,译者在遣词 造句上也尽量朝古典风格靠拢[8]。文中的英译诗体,借用十四行诗诗体( 变异体) ,无处不在显露蛛丝
马迹,其实就是此一致性使然。
觉美荡然无存; 同时,由于摒弃韵脚、音顿,译诗尽失音色、韵律等听觉之美。
孤例不足为证,再引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同一诗行英译为例,由于译诗韵律节奏较乱,不
宜作韵律分析:
Although long lives the tortoise wise
In the end he cannot but die.
注: “∪”为抑音,“/ ”为扬音,“‖”为音组符号
原诗为“十四行”四言诗,编排为起、承、转、合的三个四行小节和一个偶句,其中最后两句为合乐
收稿日期:2012 - 09 - 03 课题项目:福建省教育厅 A 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JA12342S) 作者简介:万兵( 1970 - ) ,男,湖北黄冈人,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
比,孰优孰劣,在此恕不作价值判断。单从节奏方面来说,许译节奏趋于急促、紊乱,原诗中的慷慨诗
情,多有遗失。
由是观之,若要以诗译诗,就得使译诗具备英诗特质,即译诗的形式、音律必须同样给人相似的视
觉和听觉感受。因为,从本质上言之,译诗者的心律只有超越文字羁绊,才能与原诗作者的心律达到 契合。译者遵循一致性原则,即对所译某一词牌所有的作品在格律、形体方面基本保持一致[7]156 ,保
同样地,译者在《龟虽寿》后四句诗中,极力践行韵律、节奏的一致性。如:
∪ /‖ ∪ /‖ ∪ /‖ / ∪‖ / ∪‖ / ∪‖
If one his health maintains ,He may live without end.
∪ / ‖ ∪ / ‖∪ / ‖ ∪ / ‖ ∪ / ‖ ∪ / ‖
说,抑扬格变形为扬抑格,亦如汉诗中偏离正格的作诗法。诸如,属于“拗句”与“救句”中的“破格”与
“变格”,从而避免了格律过分单调呆板之弊。译诗之中,抑扬与扬抑,偶有差互,从根本上来讲,与英
诗本身的格律与节奏吻合。
第5 期
万 兵: 四言古诗《龟虽寿》的英译初探
43
( 三) 变异性
1. 译诗文体的变异
艺术模仿与认识过程平行,与自然过程同构。但无论如何,模仿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偏离自然,都
第5 期
万 兵: 四言古诗《龟虽寿》的英译初探
41
所加,在情调上归纳全诗,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诗情、诗形、诗体、诗格上有某种相通之处,即可通约 性。译诗借用其诗体,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心悟神解,译成之诗,卓然成章,流畅可诵。
三、三位一体的英译诗 ( 一) 模仿性 艺术创造( 模仿) 是把事物存在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诗歌创造( 模仿) 是诗者把实体存 在转换为语言符号[2],作为艺术再创造的诗歌翻译就是译者把一种语言符号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 但译者必须模仿并且兼顾译入语诗艺形式,才能真正为异域读者所喜爱与接受。 自 16 世纪初传入英伦诸岛以还,十四行诗( 又称商籁体诗) 内容多为抒情诗,同时亦不乏政治诗, 著名诗人弥尔顿曾用该体创作政治诗。十四行诗诗艺形式在莎翁手中得以改造,最终获至新的发展, 被誉为“莎士比亚式”或“英国式”。该体词汇丰富,用词洗练,比喻新颖,结构巧妙,音调铿锵悦耳。 尤其是最后两行诗,构思奇诡,语出惊人,既是全诗点睛之笔,又自成一联警语格言[3]。与此形成对照 的是,首先,在中国诗史上,建安乐府诗是对汉代乐府诗音乐性的继承,又是对诗歌题材的创新( 由爱 情扩至政治) 。其次,曹操创作的《龟虽寿》,始于人生感叹,继发壮怀激烈,复而归于哲理阐发。尤其 是最后一联两句,系全诗点睛之笔,情志所然。正如后世对其的评价,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 悲壮慷慨,震烁古今。“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 也”( 《文心雕龙·时序》) 。由是观之,译诗与原诗在结构、行数、诗情、题材诸方面,多有相似,易言 之,译诗与原诗的诗艺方面,多有相通。进而言之,两者结构整齐,均以十四行排列全诗,特别是最后 两诗行为传神之笔,诗情激昂慷慨,加之题材同为政治诗,从而为译者提供了译诗的理据。如此译来, 只要将英译诗与十四行原诗略作对照,不难发现,两者在诗歌形式、韵式、格律、节奏等方面神似,译诗 庶几是原诗在异域的再生。当然,译诗不可能全等于原诗,即便译者为鬼斧神工的高手。翻译不是临 摹———意态由来画不成。译者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接近“常译”,并将“常译”编码于可以折射出“常 译”的“非常译”之中。于是,便有了“译可译非常译”的悟道之言。好在这并非译的无奈,而是道出了 译的本质。受其启示,译诗者极力模仿莎翁十四行诗诗形,取其韵式与抑扬格,妙手译之,诗章天成。 ( 二) 一致性 谈及一致性,研究者自然会言及英译诗音节与原诗音节对应的一致性。著名诗歌翻译理论家詹 姆斯·霍姆斯提出“类比”的翻译策略,认为译者要实现形式转换,就要在目的语中寻找一种对等[4]。 原诗在韵式、节奏等方面与译诗同质、同构,因此,英译时当讲求格律之对应性; 退而言之,即使原诗格 律不可移植,亦可类比。通过类比,译者若用五言三顿、七言四顿的形式去译英诗的四步行、五步行, 则译诗在汉语听众( 读者) 中产生的听觉效果,应该相当于( 类似于) 在英诗中产生的效果[5]; 同理,汉 诗中四个字被译为六个音节,五个字常被译为八个音节,七个字常被译为十个音节[6]。 为了突显译诗与原诗格律、节奏的对应性,特引《龟虽寿》前四句原诗与赵译诗行,以示对照: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 / ∪‖ / ∪‖ ∪ /‖ ∪ /‖ ∪ /‖ Turtles live a long life,And yet will die someday. /∪‖ / ∪‖ / ∪‖ / ∪‖ / ∪‖ / ∪‖ Dragons ride on haze rife,But will fall to decay. 赵氏中英诗学功底深厚,以诗译诗,即译诗具备英文古典诗音律特质。以三音步译诗,其格律、节 奏趋近于原诗格律、节奏,从而成功地再现了曹操吟诵原诗时的节奏与气势。略有不同的是,译者以 英诗三顿对应原诗两顿,个中缘由是因为英汉诗学的差异所致。 为了深入研究,特引著名文学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同一诗行英译为例,反证之: Though the tortoise blessed with magic powers lives long,
2012 年 9 月 第5 期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eptember 2012 No. 5
四言古诗《龟虽寿》的英译初探
万兵
( 宁德师范学院 外语系,福建 宁德 352100)
摘 要:三国诗人曹操《龟虽寿》的英译,已经有多个版本面世。赵彦春教授的译本独树 一帜,其译品实为模仿性、一致性、变异性的三位一体,具有译诗理论上的自觉。
关键词:龟虽寿; 英译; 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2074( 2012) 05 - 0040 - 05
一、引言 翻开中国诗歌史,自《诗经》之后,作为古老传统的四言诗,日渐式微。三国曹操,继承“国风”和 “小雅”的抒情传统,使四言诗重放异彩,《龟虽寿》即为其中珍品。关于其英译,已经有多个版本面 世。著名学者赵彦春的译本独树一帜,其藻丽飞华、浩瀚流走的译笔令笔者顿感惊叹。研读之余,窃 认为其译诗乃模仿性、一致性、变异性的三位一体,具有译诗理论上的自觉。拙文从理论上对其英译 作进一步发掘。 二、原诗、译诗比读及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