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击破》专题08地壳物质循环图练习
【精编版】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三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三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阿留申群岛由300多个小火山岛组成,不少岛上如今仍有活跃的火山活动。
这里的岛上几乎无树。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一下,该群岛上极少有树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气候寒冷 B.降水稀少 C.火山活动 D.多大风2.在阿留申群岛附近由于板块挤压形成了()A.海沟 B.海岭 C.海盆 D.大陆架【答案】1.D2.A【解析】1.阿留申群岛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自阿拉斯加半岛向西伸延至堪察加半岛;群岛气候受阿拉斯加暖流和极地海洋气团影响,多雨雾和强风;岛上因风大无树,植被以草甸、苔藓为主。
选D正确。
2.群岛是环太平洋火山带,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附近是海沟;海岭是板块的生长边界;海盆和大陆架不是板块的交界带。
选A正确。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为沉积物,②~⑧为岩石。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地质构造B.图中乙处对应的地表形态为山谷C.岩石⑧中可能含有生物化石D.图中岩层由老到新依次是⑦⑥④③②⑤⑧①4.下图中①代表的沉积物和②⑤⑧所代表岩石类型之间的转化关系符合【答案】3.D4.D【解析】3.读图,根据岩层形态,甲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为储水地质构造,A 错。
图中乙处对应的地表有上覆沉积层,地表形态平坦,B错。
岩石⑧是岩浆与沉积岩层接触形成的变质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C错。
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早,是老岩层。
其它岩层后形成的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
图中岩层由老到新依次是⑦⑥④③②⑤⑧①,D对。
4.下图中①代表的沉积物,②代表沉积岩,⑤代表侵入岩,⑧代表变质岩。
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形成,和变质岩、沉积物之间的箭头是单向的,A、B、C 错。
各岩石类型之间的转化关系符合的是D,D对。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下列问题。
5.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A为沉积岩 B.C为岩浆 C.D为岩浆岩 D.E为变质岩6.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C.⑤为外力作用 D.⑥为变质作用【答案】5.D6.A【解析】5.读图根据三大岩石及岩浆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知,A为岩浆B为侵入岩,C 为喷出岩,D为变质岩,故选D。
高考一轮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同步训练-教学文档

高考一轮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同步训练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来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
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A.①、乙 B.②、丙 C.③、沉积岩 D.④、甲2.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 B.地壳的厚度较薄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 D.玄武岩地层广布3.可燃冰多形成于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在云南省的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铺设的黑色玄武岩A.为图中的B类岩石 B.为图中的C类岩石C.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④ D.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⑤5.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A.增强地表径流,使城市内涝加剧 B.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C.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气温升高 D.促进地表径流蒸发,降低温度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6—8题。
6.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岩石,则它们中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7.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a—变质作用 B.b—风化作用 C.c—重熔再生作用 D.d—侵蚀作用8.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A.有层理构造 B.常含有化石C.多气孔构造 D.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黑曜石,形成于火山爆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具有类似于玻璃的特性。
读地质循环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与黑曜石及其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是A.a—③ B.b—② C.c—④ D.d—①10.图中b到d的过程A.均在地表进行 B.岩石性质发生改变C.物质来自地壳 D.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叠如被,下面左图为“某地地质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甲→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含解析及完美解析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含解析及完美解析【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18〕图甲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在图甲所示板块边界区域,可能形成的地表形态为()A. 东非裂谷B. 安第斯山脉C. 大西洋D. 喜马拉雅山脉假设图甲中的①处形成变质岩,那么图乙中与其岩石类型相对应的是()A. aB. bC. cD. d【小题1】B【小题2】B【解析】此题考查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
甲图表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可能形成海沟,而大陆板块向上抬升可能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图中大洋板块位置偏西,大陆板块位置偏东,因此可能形成安第斯山脉。
应选B。
此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读图乙,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a是沉积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那么b为变质岩,d为岩浆,c 为岩浆岩。
因此假设图甲中的①处形成变质岩,那么图乙中与其岩石类型相对应的是b。
B对,ACD错。
应选B。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岩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A. 1-2-3-4B. 1-4-2-3C. 4-1-2-3D. 3-2-1-4图中4岩石的形成过程与以下图中哪一环节相对应:A. ①B. ②C. ③D. ④【小题1】A【小题2】A【解析】此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首先判断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新的在上,老的在下,图中1、2、3是沉积岩,3在最上面,岩层最新,1在最下,说明岩层最老,故1、2、3岩层产生的顺序是1—2—3;其次看花岗岩,与原有岩层存在切断和被切断的关系,被切断的岩层老,1、2、3被切断,说明产生时间早于花岗岩,故4是最后产生的。
故岩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1—2—3—4,A对,BCD错。
应选A。
此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图中4岩石是岩浆岩中的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的。
读图,图中①环节形成的是花岗岩,A对;②环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是喷出岩,B错;③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C错;④是变质作用。
2019年高考地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8 地壳运动与湖泊演变(含解析)

专题08 地壳运动与湖泊演变【母题来源】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7题【母题题文】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4分)【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试题解析】(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
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
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
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
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考点专练:地质作用与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考点专练:地质作用与地壳物质循环一、单项选择题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的浮石,呈现白、灰白、乳白、浅黄等多种颜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
据此完成第1~2题。
1.对浮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质地轻是因为有木质成分B.多孔可能是因为变质C.能浮于水面是喷发物多孔D.多种颜色可能是人为涂色2.浮石按成因分类属于()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答案:1.C 2.D解析:第1题,长白山的天池为我国的火山湖,该地多岩浆岩,浮石上多孔构造,因此能浮于水面。
第2题,浮石上多气孔构造,属于喷出岩。
当地时间2016年7月26日,日本樱岛火山的昭和火山口强烈喷发,浓烟滚滚,伴随有闪电。
下左图为樱岛火山爆发的景观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石类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樱岛火山爆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A. 甲B. 乙C. 丙D. 丁4. 形成丁类岩石的地质作用是A. 上升冷却凝结B. 外力作用C. 变质作用D. 重熔再生【答案】3. A 4. B【解析】3.樱岛火山喷发的物质为来自软流层的岩浆,对应右图可知,甲为软流层物质喷发冷凝形成的,故选A。
4.读右图判断,丁为沉积物固结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故选B。
某课堂演示实验(见右图)如下: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
完成下列问题。
5. 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A. 风蚀作用B. 水蚀作用C. 沉积作用D. 风化作用6. 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A. 河流出山口B. 平原边缘处C. 狭长山谷底D. 河流入海口【答案】5. C 6. A【解析】5.该演示实验中,沙子沿书本中缝滑下,形成堆积体,模拟的外力作用是沉积作用,C对。
风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等地貌,A错。
水蚀作用形成沟谷地貌,B错。
风化作用使岩石崩碎,碎屑堆积物颗粒大,D错。
6.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河流出山口,从山谷中流出,地形变的开阔,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A对。
备战2019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击破》专题06 流量过程线图练习

06流量过程线图下图是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B.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地区、欧洲南部、欧洲东部C.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地区D.欧洲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2.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显著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关于四条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B.③河流结冰期长C.③河流水位年际变化小D.④河流水流湍急【答案】1.B 2.C 3.C【解析】1.①河流全年流量变化不大,说明其所在区域降水稳定,故①河流应该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位于欧洲西部的可能性最大;②河流特征为夏季流量突然增大,阿尔卑斯山区由于海拔高,降水不多,所以径流总量全年比较小,但是由于阿尔卑斯山山顶有积雪,夏季融化,故该区域河流流量会突然增大;③河流冬季流量大,夏季流量小,符合地中海气候特点,应该分布在欧洲南部;④河流春季流量大,其他季节流量都比较小且稳定,说明该地全年降水较少,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春季流量增大,可能位于欧洲东部。
故选B。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C选项正确。
3.①河流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因此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区年降水量变化较小,因而③河流水位年际变化小且无结冰期;欧洲东部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少,且水流湍急与地势落差有关,因此D项无法判断。
故选C。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1.判读方法(1)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径流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
图中径流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径流变化较小。
(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
图中的最大流量在220 m3/s左右,说明该河流量较小。
(3)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从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2.1地球的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练习

专题2.1地球的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知能训练落实体验刚时应用素能通黄(2015•北京西城二模)下图为大洋中脊扩张示意图及热液区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热液区()A. 不会发生地震B.适宜旅游开发C.岩石圈的厚度最薄D.处于板块消亡边界解析:选C。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岩石部分,图中显示热液区软流层上界深度最小,故此处岩石圈厚度最薄。
热液区多断层分布,而易发生地震、火山灾害,同时也是岩浆出露之处、新岩石形成之处,应该是板块的生长边界。
考向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014年6月29日19时29分(当地时间),位于印尼北苏门答腊省卡罗县境内的锡纳朋火山喷发,火山灰最远飘至距火山口东南方向 4 500米,当地民众被迫撤离。
据此回答2〜4题。
2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其物质来源于()A. 岩石圈B.地壳C.地幔D.地核解析:选C。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形成岩浆岩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3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是()A.7 a B.3 bD.1 dC.2 c解析:选B。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以确定d为变质岩;由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这一规律,可知 a 为岩浆,4、6、7 为重熔再生作用;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确定3为冷却凝固作用,b为岩浆岩;c为沉积岩。
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的过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4.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喷出地表的岩石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选C。
火山喷发形成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岩(喷出岩)在外力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
A.7 a B.3 b 5.读地球内部圈层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 圈层名称:A ; C ______ ; E 。
⑵界面名称:B _________ ; D _______ 。
2019届高考地理微专题-39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8地壳物质循环图题

2019届高考地理微专题39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素养08地壳物质循环图题【典例】下左图为“某地景观示意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地质作用,甲~丁表示岩浆和各类岩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构成上左图景观的岩石对应于上右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顺序是①流水侵蚀②沉积作用③固结成岩④地壳运动⑤变质作用⑥冷凝作用A.⑥④②①B.⑤④②①C.②⑥④①D.②③④①【答案】1.B 2.D【解析】1.左图景观的岩石层理构造明显,应是沉积岩。
根据箭头方向,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只有一个箭头指出,右图中的丁是岩浆,甲是岩浆岩。
该图中变质岩熔化形成岩浆,丙是变质岩,乙是沉积岩。
左图景观的岩石对应于右图中的乙,B对。
A、C、D错。
2.该景观的岩石是沉积岩,地质作用首先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后经地壳运动,地形抬升,受流水侵蚀,形成该地貌景观。
地质作用顺序是②③④①,D对。
没有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A、B、C错。
【技巧点拨】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巧妙掌握三个突破口(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2.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3.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学科网(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4.万变不离其宗,变式再多,本质不变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各变式中号码代表的意义: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地壳物质循环图
下左图为“某地景观示意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地质作用,甲~丁表示岩浆和各类岩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构成上左图景观的岩石对应于上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顺序是
①流水侵蚀②沉积作用③固结成岩④地壳运动⑤变质作用⑥冷凝作用
A.⑥④②①B.⑤④②①C.②⑥④①D.②③④①
【答案】1.B 2.D
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巧妙掌握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2.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3.判断箭头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4.万变不离其宗,变式再多,本质不变
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
各变式中号码代表的意义: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四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沉积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岩浆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A.①—②—③—④—①B.③—⑤—①—④—③
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⑤
“水上雅丹地貌群”位于在柴达木盆地边缘,大片的砂岩地貌“漂浮”在鲜绿色的盐湖水中,被称为“水上魔鬼城”。
读水上雅丹景观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3—4题。
3.右图中,符合水上雅丹地貌景观的代码和岩石类型的是
A.甲、沉积岩B.乙、岩浆岩C.丙、变质岩D.丁、喷出岩
4.该景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其地质过程正确的是
A.地壳下沉一一外力沉积一一岩浆侵入一一风化侵蚀
B.地壳抬升一一搬运沉积一一风化侵蚀一一冷却凝固
C.地壳下沉一一搬运沉积一一地壳抬升一一风化侵蚀
D.地壳抬升一一冷却凝固一一搬运沉积一一风化侵蚀
台湾东部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理岩峡谷。
下面左图为太鲁阁峡谷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读图回答5—6题。
5.太鲁阁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变质作用C.板块拉张D.风力侵蚀
6.太鲁阁山体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波浪岩(Wave Rock)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城市帕斯以东340千米处的沙漠中,完全由花岗岩构成,它的形状像一排即将破碎的巨大且冻结了的波浪(如下面左图),下面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7—8
题。
7.形成波浪岩奇特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A.岩浆活动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D.流水溶蚀
8.构成波浪岩的岩石属于右图中
A.①B.②C.③ D.④
【答案】1.A 2.B
【解析】1.图中①具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数字③为岩浆,②为侵入型岩浆岩,⑤为喷出形岩浆岩;在岩浆上升过程中,沉积岩受高温、高压作用,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对应的是④。
故A正确。
2.岩浆③喷出地表冷却形成喷出岩⑤;岩层裸露地表,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①;随着地壳运动,先形成的各种岩石被深埋地下,高温高压使其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④,变质岩重融,形成岩浆③。
故B正确。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方法是找到关键信息,由易到难。
如该题右图,“冷凝作用”“高温高压”就属于关键信息,据此可推断丙丁乙分别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题目迎刃而解。
地貌形成过程类题目把握一点:内外力共同作用,内力塑造宏观地貌,外力削高填低。
【答案】5.A 6.B
【答案】7.B 8.B
【解析】7.根据材料,波浪岩位于沙漠之中,它的形状的形成主要是风力作用的结果,B对。
岩浆活动形成的是花岗岩,酷似地貌是外力侵蚀形成,A错。
降水少,流水作用弱,溶蚀的是石灰岩,D错。
沙漠区没有海浪侵蚀,C错。
8.根据材料,构成波浪岩的岩石是花岗岩,应属岩浆岩。
读右图,1处有一个箭头指出,应是岩浆。
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2是岩浆岩。
碎屑物指向沉积岩,4是沉积岩。
3是变质岩。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B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