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与善行(二辩)

合集下载

善行胜过善心善心胜过善行辩论稿

善行胜过善心善心胜过善行辩论稿

善行胜过善心善心胜过善行辩论稿正方辩题:善行胜过善心反方辩题:善心胜过善行正方一辩:各位评委,同学,大家好!善,与恶相对,即对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的肯定评价。

根据《辞海》的解释,善行,即美好的品行或慈善的举动;善心,即慈善心肠,悲悯情怀。

胜过,就是对社会更有价值,更有实际意义。

善行和善心都是真善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比较而言,善行胜过善心。

以下我方将从哲学和伦理学两个层面论证:首先,从哲学层面上来看,善行可理解为对善的实践,善心是对善的感知。

一方面,按照马克思的知行观,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的,人正是在行善中得知何以为善,滔天巨浪中魏青刚三进三出营救陌生人,感动公众;内忧外患下霍英东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感动中国。

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向我们昭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按照马克思的价值观,人是善的主体,人的价值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个人价值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而社会价值则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雷锋用短暂的23个春秋铸就了生命的辉煌,成为人们永恒的楷模。

可见实践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基本途径,实践比认识更重要。

古人不也常告诫我们应乐善好施,日行一善吗?其次,从伦理学的层面上来看,善的本质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大多数人的幸福,有利于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善是讲法,讲理,讲情,讲度的,是人的智慧,境界,心胸,度量,修养,方法的综合,善决不是蠢,更不是没有原则的!只有行动才能给人带来实在的东西,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如果过分地强调善心而忽视善行,则成了纸上谈兵,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试想98年特大洪水时,没有广大群众热心地捐钱赠物,空怀怜悯和恻隐之心,那与见死不救有何区别呢?难怪亚里士多德说:善不应该是抽象的而应是具体的。

善心在我们心中孕育成长,善行把它播撒四方;我们在善心中大声歌唱,善行却把幸福带到每个人的身上。

因此我方的观点是:善行胜过善心。

善心是真善辩论材料

善心是真善辩论材料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场的‎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我方认为,在当今社会‎,善行更重要‎。

所谓善心, 是形容善良‎的心态,助人为乐,关怀他人,善行,指一个人表‎现出的好的‎行为。

善行更具实‎际意义,更具有操作‎性,对社会的发‎展、榜样的力量‎、伦理道德的‎复苏、以及整个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我们承认,在当今社会‎,善心与善行‎都很重要,但是与善心‎相比,善行更为重‎要.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我方‎的观点,从善心与善‎行的分类来‎说,善心分为无‎善行的善心‎与有善行的‎善心,善行则可分‎为无善心的‎善行与有善‎心的善行,无论是有善‎行还是无善‎行的善心皆‎是一种行善‎之愿,而没有善行‎的善心就好‎比一堆废墟‎,别人无法去‎识别你的善‎心,相反,善行则是一‎种实际行动‎,它往往会有‎两个举动,一个就是由‎善心而出发‎的,另一个就是‎出自瞬间迸‎发的热情,所以即使没‎有善心的出‎发点善行也‎可能以善良‎的行动给别‎人带来幸福‎快乐从善行与善‎心的最终目‎的方面来说‎,善行是善心‎的结果,而善心是善‎行的出发点‎,如果你有善‎心而没有善‎行,就好比纸上‎谈兵,一个社会不‎可能靠善心‎来支持,也许心很重‎要,但造成结果‎的往往是实‎际行动,善行与善心‎的最终目的‎是给别人带‎来一种幸福‎,快乐,安慰,一种实在的‎东西,你有了善心‎而没去行动‎,别人又怎会‎感到幸福,快乐,安慰呢?在有善良行‎动的基础下‎,你就有了善‎良的事实依‎据,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善心‎。

无论心是怎‎样,行动才能给‎人带来实在‎的东西,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善行比善心‎更重要.诚然,我方并不否‎认善心的重‎要性,善心是善行‎的出发点,在当今社会‎,也许你出于‎善心的善行‎会被别人利‎用,但是不能因‎为个例而使‎整个社会丢‎掉了善行。

善心与善行‎就好比决心‎与恒心的关‎系,往往有恒心‎的人要比有‎决心的人的‎成功几率大‎很多。

善心和善行谁是真善

善心和善行谁是真善

善行才是真善[辩论稿]小诗:动手去做那些高尚的事情吧,别止于幻想,做些白日梦,这样,无论是生是死,人生便是一首庄严甜美的歌。

——查尔斯自我介绍:一辩:我是真善,不慎落入湖中。

怎渡,怎渡,陷入泥潭深处。

“救命,救命!”二辩:我是善心,听见有人呼救,我是善心,我好想救,我好想救,我真的真的好想救。

三辩:我是善行,看见善心呆住,我是善行,奋不顾身跳入,将真善救起。

四辩:哎,就这样,善心与真善擦肩而过,善行与真善携手同行!一辩立论陈辞:我方认为:善行才是真善。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辩题。

善,是指有利于他人的,慈善的品行。

善心,是指有一颗向善的心,而善行,指的是社会公认的,结果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我们承认善心和善行都是善的,但只有善行才能使善心得以实现。

我方理由如下:首先,善心与善行的本质区别在于“善心”存在于思想上,存在于精神世界里,是一种感情心理状态。

而“善行”存在于实践之中,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是会产生实际意义和价值的。

我们不否认善心对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重要,但是,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

心怀善意却无所行动与为社会和他人付出实际行动,作出贡献,哪一个对于社会更有价值?相比之下,善行才是真善啊!其次,善心从何而来?我们认为,善心是受他人善行的影响而来。

是小部分人为身边的人或事付出了努力所产生的好结果,使更多人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有实际效果和意义的行为。

使得更多人拥有善心,使更多人懂得作出善行。

在这感受善,享受善,拥有善的过程中,善心又是人们实施善行的结果,是这个世界传递善的源头,因此,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善行才是真善。

道德的本质要求在于正确的行动。

良好的意愿并非一切,它不总是带来善行。

而坚定不移的行的才是最为重要的砝码,孜孜不倦地做好一件事会给那些旁观者以一种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力量,这种力量使我们无法估量。

人生的真正目的:人的生命是由行动和耐力构成的。

人生的成就是与高尚的行为和持之以恒的耐力成正比的。

善心是真善VS善行是真善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善心是真善VS善行是真善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善心是真善VS善行是真善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反方代表团认为,善心和善行都是重要的因素,但是善行才是真正的善。

善行是一种行动,是把善意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是实现善意的最好方式。

善心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它可以激励我们去行善,但是它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善行。

有些人可能只是口头上表达了善意,但是却没有实际行动。

这样的善心并不能真正帮助到别人,也不能真正带来社会的改善。

相反,善行是一种实际行动,可以直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可以为社会带来实际的改善。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地实现善意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反方代表团坚信,善行才是真正的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才能为社会带来实际的改善。

反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反方代表团认为,善心是重要的,但善行才是真正的善。

善心可以促使我们去行善,但是善行才是真正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带来实际改善的行动。

善心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但是它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有时候,善心只是一种口头上的表达,缺乏实际的行动来支持它,这种善心并不能真正地帮助到别人。

相反,善行是一种实际行动,可以直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带来实际的改善。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地实现善意的价值和意义。

善行不仅能够帮助到别人,还能够让我们自己感受到行善的快乐和成就感。

因此,我们反方代表团坚信,善心和善行都是重要的,但是善行才是真正的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才能为社会带来实际的改善。

反方辩词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反方代表团坚信,善行才是真正的善。

善心虽然重要,但是善行才是真正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带来实际改善的行动。

善心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但是它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有些人可能只是口头上表达了善意,但是却没有实际行动。

善行是真善,攻辩小结

善行是真善,攻辩小结

善行是真善,攻辩小结第一篇:善行是真善,攻辩小结谢谢主席攻辩小结: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辩论,我秉着“用心倾听,真诚反驳”的精神,进行我方攻辩小结。

首先指出对方漏洞1观点:善心具有纯洁性,而善行不具有。

例如伪善反驳:善心是意识,不可预测,不可判断,怎么知道是否有纯洁性。

对于你们所谓的伪善,我们无法判断出发点如何,怎么知道善心是否纯洁,但不可否认,它的行为已经为社会带来了益处,对与社会价值观而言,善行是真善。

(200)2观点:善心是根本,善心支配善行。

反驳:对方辩友由善心是本源,推出善心是真善的结论。

那么利用内外因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因,内因是正确的,但结果不一定与内因的正面效果相同。

众所周知,人是起源于猿人,难道在座的都是猿人吗?从善的务实和结果带来的价值而言,有善心而不实践,与真善无缘,而善行是可见可感的好事,客观存在,其产生的结果可以横向接受社会的考察,还可纵向接受历史的评价。

请问在场的各位,对于产生社会价值,谁更本质谁更伟大,是才是真善。

3观点:善心具有稳定性反驳:善心是意识层面上的,具有瞬时性,受外在的因素影响(甲想救乙的心因为想起以前乙对甲的坏而放弃)的和很大的不确定性,所谓人心变幻莫测也许此刻一心向善,下一刻就恶念产生。

善心具有时代局限性和社会性(愚孝,愚忠等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不在一味的提倡愚孝,在不同的场合,权衡利益,我们要灵活改变方式行孝,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劫富济贫的善心,在古代是值得提倡的,但在当代,这是有违法律的,是不符合的)4观点:善心具有传播性。

反驳:我们不否认善心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传播性,但善心的内在性最终决定它无法支撑起善的发扬与传播,他只是一种想法,对社会没有直接的引导作用。

相比之下,通过实际行动的善行,产生善的效果和影响力,以事实服人,让社会认可,让更多的人懂得做出善行。

因而,善行更具有传播性,才能更具有传播和推广。

例如托举哥,假如报道只是说那颗善良的心,你会感动吗?我们之所以感动,在于他冒着生命的危险,救了那个孩子的过程,从而唤醒了人们更多的采取实际行动助他人.正如报道说他的善心,不如将托举孩子的瞬间图片放到主版,更具有震憾力.5观点:善心具有巨大的作用。

善心是真善 自由辩论

善心是真善     自由辩论

善心是真善自由辩论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就“善心是真善”这一议题展开自由辩论。

在这个世界上,善心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是它是否真的代表真正的善良呢?让我们来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看看双方的观点如何。

首先,让我们来听听支持者的观点。

他们认为,善心是真善的代表,因为它源自内心的善意和同情心。

一个人如果拥有善心,就会对他人充满同情和关爱,愿意帮助他人,这种行为是无私的,是对人类的一种贡献。

善心的存在能够让社会更加和谐,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因此,善心是真正的善良,它能够改变世界,让人们更加美好。

然而,反对者却认为,善心并不一定代表真善。

他们指出,有些人表现出善心,只是出于表面功夫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有些人可能会利用善心来欺骗他人,或者假装善良来获得别人的信任。

此外,有些人的善心可能会导致负面影响,比如过度的同情心可能会让人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决定。

因此,善心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善良,它可能是一种表面的伪善。

在这场激烈的辩论中,我们看到了双方观点的碰撞。

支持者认为善心是真善的代表,因为它能够改变世界,让人们更加美好;而反对者则认为,善心并不一定代表真善,因为它可能是一种表面的伪善。

在我看来,善心本身并不一定代表真善,它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

只有将善心转化为实际的善举,才能真正代表真善。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人们拥有善心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将善心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善心成为真正的善良。

谢谢!。

范文:辩论善心是真善,善行是真善

范文:辩论善心是真善,善行是真善

范⽂:辩论善⼼是真善,善⾏是真善辩论:善⼼是真善,善⾏是真善⼀辩发⾔稿开篇陈词:不管你想还是不想,⾏动决定⼀切。

尊敬的主席,评委,观众朋友们:⼤家晚上好!我⽅观点:善⾏才是真善。

理由如下:1.善⾏是对社会有现实意义和积极影响作⽤的善良的⾏为,它才是真善;⽽善⼼只是形容⼀个⼈善良的⼼态,它没有实际价值,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卢梭说:只有善良的⾏为才可以使⼈格更为⾼尚,才可以做出更美好的⾏为。

善⾏可以让⼈直观的感受到,将好处真切的奉献给他⼈,但善⼼不能;善⾏能改变社会,能造福⼈类,但光有善⼼也不能;善⾏可以落实到实处,横向上经得起社会的评判,纵向上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但光有善⼼还是不能。

所以说善⾏才是真善。

2.善⾏是真实的,善⼼是缥缈的,没有⾏为光靠想法什么都做不了,但不受善⼼制约,只要⾏为有利于他⼈,就是真善。

培根也说,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类。

不论出发点如何,只要结果有利于⼈类,它就是真善。

没有善⾏的善⼼解决不了问题,但没有善⼼的善⾏能解决。

难道不是因为善⾏更重要,善⾏更具有实际价值吗?没有⾝体⼒⾏的施善,何来真善的盛开啊? 综上所诉,善⾏才是真善。

攻辩⼩结:感谢主席,对⽅辩友说世界上⼤部分⼈都有善⼼,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真善之⼈。

所以说善⼼是真善不成⽴,善⾏才是真善。

⽆⼼插柳柳成荫,⽆⼼⾏善也叫善。

来⾃瞬间迸发的感情,⽆善⽆恶,但只要它给社会创造了价值,它就是真善。

试问:善⼼如果不通过善⾏来表达,怎样被⼈感知呢?⼈也只有通过⾏为才能改变社会,才能创造价值。

注意:改变社会的是⾏为,不是想法!所以说善⾏才是真善。

攻辩问题:⽆善⾏的善⼼有什么作⽤?没有善⾏作为标准的情况下,善⼼如何衡量?不能实现的善⼼是真善吗?善⼼是根本,但根本不等于真善。

善⼼需要通过善⾏来检验,不是善⾏是检验善⼼的标准。

善⾏不是为了证明⾃⼰有善⼼,⽽是为了给社会做贡献。

真善于真恶可以并存,监狱⾥的⼈是真恶,但他们的⾏为确确实实就是真善,因为他们给社会创造了价值,有价值就是真善。

善心是真善 辩论

善心是真善 辩论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我方坚持认为:善心是真善。

善行包括伪善行为,善心却是真善。

“伪善者逢场作戏”是善行,“真善着将想法付诸行动”也是善行二者根本没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我方认为对方辩友的论据并不具有说服力。

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方辩友提出所谓善,它是对人的道德和人性的一种判断,凡是符合道德的并且体现了人性中好的一面的,我们称之为善.提到真善这个概念,它是对善的一种强调,是真正意义上的善。

而对方辩友却强词夺理,说善心是善行的内因动力,善行则是善心的外在表现。

善念是根,善心是脉,善行是果。

所以,善心才是真善。

而充满着聒噪,名利,哗众取宠的伪善行为,难道是真善吗?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社会需要的宝贵的品质。

善行则包含了多种的因素。

有些善行并不代表真善。

这恰恰说明了实践只是检验真理的手段,而真理更具有本质性。

如果不想乐善好施,怎么会去乐善好施?我方不否认实践的作用,更加不否认客观条件的客观存在性(客观条件不成熟导致看似无所作为,显然不能因此就一味责怪原有的初衷——善心),但是今天辩题在于二者孰真孰假,谁更具有本质性。

2.对方辩友还提到:无论出于怎样的动机和目的,只要行为的结果有益,就是好的——所谓“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但问题在于,如果人们总是从各自的利益本位出发,就永远无法真正从困境中汲取教训,由此带来的后果可能是,当困难危及切身利益时挺身而出,当困境离自己较远时则麻木不仁。

康德曾经感慨:“有两种东西是值得赞叹和敬畏的——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和内心神圣的道德法则。

”这句被引用了数百年的名言今天更加值得我们铭记。

实际上,在人类已经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的年代,如果非要承认人的自利之心具有某种合理性的话,那么,确保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物种的存在,应当是我们共同的、最大的“私利”。

善行不可以随时行善。

有善心的人必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行善积德,而经常行善的人并不见得就是好人,有可能是哗众取宠或者收买人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爱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对方辩友:
大家下午好。

针对今天的辩题,我方提出“善行是真善”。

我想问问各位,“真”是什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将“真”这个词定义成为“切实存在”。

“切实存在”我们可以认为是更具有物质性,那么我们是否能认为更具有物质性就是真善?
善行是行为,而善心是善的思想,是人的主观思想。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善心是内在的,潜藏于人思维的一种想法?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是外界人们看不到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的?正如对方一辩所阐述的那样(众所周知),“心”即个人思想,其具有主观性。

而善行是什么?善行是一种实践,对现实世界切实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较于精神领域上的善心,善行是可见可感的好事,它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活动。

它不仅可以让今天社会上的我们所察觉,更是可以接受历史检验。

比如雷锋,在五十年前我们认为他是一个善人,今天的我们依然这么评价他,判断依据是什么?是我们有特殊能力可以跨越时代感知雷锋的善心?不,绝对不是的!我们不过是凡人,没有这种能力,我们所做出的判断正是依据雷锋为人民做出的种种善行。

这点点正说明了善行的物质性无可替代。

所以,只有善行,才使我们能判断真善,更是真善的集中体现。

什么是善良?我们要想帮助别人只要心怀善心就可以了呢?不,当然不是!我们会感谢别人的帮助,却从来不会感谢别人想要帮助,为什么?因为“想要帮助”这四个字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毫无用处。

善心是一种精神力量,只有在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将其转化为物质力量才能对实际发生影响。

康德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得到好处就没有善的存在。

”众所周知,物质才是世界的本源。

没有真正的实践就没法改变世界。

对方辩友,你的老师是教育你“日想一善”吗?不,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倡议“日行一善”。

当我们社会的善良仅仅停留在心上而不是行动,那善良还有什么意义可言?那我们的善良还能帮助别人吗?这时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社会,那将不是“温暖”而是“冷漠”,所以,我最后想问对方辩友,这就是你们所追求的真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