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与善行
善行是真善还是善心是真善资料

谢谢主席,评审,,也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下面我再次陈述我方观点。
首先,由于“善”这个形容词的限制 我们承认 善心和善行都是善的 在这个前提下,我方认为善行是真善。
因为只有善行才可以使你的善心得以展现 使其作用于社会,形成实际影响力,实现他的价值,换句话说,光秃秃的善心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自然也就算不得真善。
而善行指的是社会公认的 结果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这才是真善。
暂且不论对方便有的观点有失偏颇,下面,先让我梳理一下对方便有的逻辑吧第一对方辩友说善行只是善心的表现,善心才是善行的本源。
并由此推出善心是真善。
可是对方辩友,我们不是探讨善心与善行的关系,而是辩论哪个才是真善。
并且我方一辩已经提出真善的定义,众所周知,人的本源是受精卵,难道我们能从受精卵看出一个人是不是真善吗第二对方辩友说唯有善心才能感化大众。
可善心是内在的,是人们看不到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的,它又如何感化人呢,一旦善心有稍稍的意思的流露。
那么它就有善行了,就是善行发挥了善的功用。
正如雷锋之所以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是因为他把精神落到了实处,,说白了就是他干了实事儿,切实给身边人带来了好处,这不就更加证明了善行是真善吗第三对方辩友说,善心是善行的基础,没有善心的善行就是伪善。
对方辩友似乎没有真正了解伪善的定义。
伪善是指假冒好人,假充善良。
这样的人,又怎会做出社会公认的产生有益结果的行为呢?显然这不属于善行的范畴,更不是真善。
那拿出来讨论又有何意义?我方认为善行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 但只要做了 就比只怀着善心空想真实得多,有意义得多。
最后,再送大家一副对联上联是,怀善心,有心而未栽花,花岂能开?下联是,行善行,无心却已插柳,柳怎会亡!横批:行动才是王道。
善心与善行何者是真善反方一辩辩论稿

善心与善行何者是真善反方一辩辩论稿谢谢主持人,感谢在场各位!今天很荣幸在此讨论善心与善行何者是真善。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
什么是善?“善”的基本义是美好,与恶相对。
善心指主观上希望对他人或社会产生好处的想法,而善行是指客观上对他人或社会产生好处的行为。
什么是真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善恶,我们今天在此探讨的真善,是指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并且符合主流价值判断的善。
因此,想要判断善心善行何者是真善,就应该看哪一种更符合主流价值判断、更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我方观点认为,善行才是真善。
理由如下:第一,从源头上看,“善”这个字,最早出现于西周金文,古字形由表示吉祥的“羊”和“誩”组成,合起来表示吉利话、吉祥的言辞。
话、言辞都是行为的表现形式,是人的身体表现出来的外在活动。
所以,“善”的诞生,本身就建立在行为的基础之上,善行是“善”的基石。
否则,根本不会诞生“善”这个字了。
第二,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是物质的,任何主观唯心或客观唯心终究是荒诞无稽的谬论。
善行是真善现实客观性的体现。
善心是内在的,是一种想法,潜藏在人思维里面,看不到、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
“心”的主观性使我们无法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善心,如果他不把善心付诸于行动,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有心无力”,还是“无心无力”。
相反,善行是可以看见的、可以感受的,,它客观地存在着。
我今天捐了一百块给路边的老人,她会因为我这一善举解决一餐温饱,获得一份温暖。
试想一下,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个人心怀帮你之心,但是始终默默站在远处,没啥动静;而另一个人实实在在地走上前,为你披上一件温暖的大衣;哪一个才能为你带来帮助,让你感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呢?毫无疑问,是后者。
通过善行,我们知道了这才是善,真善的内涵和价值,才真正得以彰显和表达。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善行是检验和达到真善的唯一途径。
善心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无从验证;而善行客观地存在着,经得起群众的舆论、社会的评判和时间的考验。
辩论善行和善心谁才是真善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辩题。
善,是指有利于他人的,慈善的。
而善心的意思是有一颗向善的心,善行指的是社会公认的,结果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由于“善”这个形容词的限制,我们承认,善心和善行都是善的,在这个前提下,对比哪者更真,哪个更善。
我方认为善行是真善,基于以下三方面:第一,从辩题本身来看,这个判断性的辩题需要我们首先给出一个标准,由此来判断善心和善行,到底哪个才是真善。
善心是内在的,潜藏于人思维的一种想法,是人们看不到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的。
“心”的主观性使我们无法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善心,如果他不把善心付诸于行动,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有心无力”,还是“无心无力”;相反,善行是可见可感的好事,它客观地存在着,从其产生的良好效果来看,不仅可以横向接受社会的考察,还可以纵向的接受历史的评价,从而更能判断出是否真善。
所以,只有把客观产生的效果作为评判标准,才能更好的体现善,逼近真善。
而只有“善行”具备以上的客观条件。
第二,从“真”的角度来看,善行更加真实,更加体现善的意义。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任何人得到好处就没有善存在。
”我们在评判事物是否善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其有无使他人使社会得到福利,而不是看是否想着要使社会获益。
雷锋之所以为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是因为他把精神落到了实处,切实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好处。
善行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只要做了,就比只有“善”的空想要有意义得多。
第三,从价值导向来说,善行是真善所倡导的务实精神的体现。
如果说善心是一张充满美好意愿的空头支票,那么善行则是一张实实在在可兑现的灵通卡。
我们鼓励大家“日行一善”,而不是“日想一善”;我们称赞人“乐善好施”,而不是“成天想着乐善好施”。
只有去行善,才能知道什么是善,也只有让善的行为充满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
综上所述,大家都行善,才是真的善,所以我方认为善行才是真善。
善行是由善心产生指导的善心是善行的前提,没有善心是不可能做出善行的.所谓善心,它的一个"心'就表明它是一种意识,一种思考,与真善是一类的,而善行是一种行为,我们要用"善"的思维来支配我们的行动.首先,什么是“善”,其次,善心是否必然导致善行?(当然这个善行可能只是很小的,但却是行善者力仅能及的,而且也是不带目的、不要求回报的)再次,有善行者是否就一定有善心?他是否还有其它目的?善者,非恶也.善者,原人之初也.善者,他本有心、有觉、有智,意识向上,皈依真理,公而无私,全心全意为主体意识服务,为整体的统一而活动.真善是出自灵魂深处最隐秘的角落,发自人本性的一种情感;其次何为善心?它是一个人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发自内心的向善的思想和意识.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善的哲学定义:是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判明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意向,满足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产生了称心如意的美好感觉.善行、善事必有善主,善主、善行和善事中必然包含着善.人类在自然界出现以前,没有现在所谓的抽象事物.抽象事物是人为了自己的需要,把具体事物具有的内在规定、规律、性能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并加以冠名形成和产生的的认识对象.随着人类思维认识能力的提高,真和假、美和丑、好和坏、善和恶这些具体形式的抽象事物逐步被人从客体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具体事物的同一个行为行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有人认为它符合自己的意愿,是善行,有人认为它不符合自己的意愿,不是善行,还有人认为它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是恶行.少数人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和利益时常存在差别,少数人同多数人的意愿、意向、意识时常存在差别.电视剧刘罗锅的主题歌中有两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这两句歌词唱得太好了,完全符合天理和社会发展规律.天地之间有大美,老百姓的生存发展需要是称重万物的秤砣,是丈量世界的尺度,是区分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真理与谬误的社会客观标准.人是万物的尺度,善是万物之一,所以人是善的尺度.这里所谓的人不是指社会中的个别人,而是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指占社会多数比例的人民.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有客观规律的,人是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制定者,人们参与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意向、意识就是社会发展变化具有的客观规定和客观规律.国十三亿人民正在积极筹备的北经2019年奥运会,有极少数人对北京2019 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活动进行破坏,发表有失公允的言论.少数人对北京举办2019年奥运会说三道四,难道能完全否认北京举办2019 年奥运会的行为中包含着真、善、美的客观事实吗?难道能令人相信真、善、美不是真实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的客观事物吗?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是丰富多样的,人不仅有生理的物质需要,而且有心理的精神需要.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的满足只有维持在一个正常合理的水平上,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美好,才能感到具体事物的存在、行为和变化对自己具有的善意.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关于“善”的本质、关于“善行”问题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可欲之谓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对善的理解,也是我们的先哲最早对“善”的解释和定义.善就是“可欲” ,就是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满足;这时期人们关于善的概念比早期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已不再仅仅指羊多、食物多、有饭吃等等原始含义,而是已从食物对人的生存的支持,对人的食欲的满足扩展到了一切事物对人的生存、生命的欲望的满足.在古希腊,人们对善的认识同我们的祖先基本上是一致的.善不仅有好、可欲、有益的意思,还有幸福的含义.苏格拉底就认为:对于任何人有益的东西对他来说就是善.他甚至将善的知识称为“一种关于人的利益的学问”,而“一切可以达到幸福而没有痛苦的行为都是好的行为,就是善和有益”.苏格拉底的善,希腊文中本来就有好、优越、合理、有益、有用等含义.苏格拉底还认为:美就是善.他认为美德就是善.善是至高无上的宗教,是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唯一东西,人们应该认识什么是善行.苏格拉底同欧提德谟斯关于什么是善行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讨论.欧:请问苏格拉底先生,什么是善行?苏:盗窃、欺骗、买人当奴隶,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性?欧:是恶行苏: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原来敌人占领的城市里的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欧: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没有说敌人.苏: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如果你的朋友准备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自杀的用具,这是恶行吗?欧:是善行苏:你说对朋友欺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来到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援军,你说这种欺骗是恶行么?欧:这是善行.苏格拉底认为,既然同一件事情,同一种行为,不仅对于不同的人,而且对以同样一种人(如对朋友),可以是善行也可以是恶行,因此,具体的有条件的善行是不真实的,只有一般善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善行.佛教认为善行是对自己有益的,对他人亦是有益的行为;是在今世好的,在来生也是好的行为.这四个条件具备,才能算是纯善的行为.“善心所法”.善行是善意、善心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善意、善心是善行的内容和本质.善心、善意不是凭空在人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来的,而是由社会知识作为根据的.1.正:善行重要于善心善行是善心的结果,而善心是善行的出发点,我想大家都会认为我说的模棱两可,但是做什么事都要讲究结果,就算过程精彩也是为了结果打基础.如果你有善心而没善行就好像纸上谈兵,谈了很多还是无从下手,所以没有善行的话善心就好像一堆废墟,如果你一直说你有善心但你从来没有去表现你的善心,这有用吗?没用.因为无论心是怎样,但行动才能给人带来实在的东西,才能解决实在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不可能以精神为粮食.一个社会也不可能靠善心来支持,也许心很重要.但造成结果的却往往是真实的行动. 有了善良的行动,就可能造福于不同的群体.可能你会想.没有善良的心怎么会有善良的行动呢?不然,善行的话往往会有两个举动,一个就是你们所想的由善心而出发的,还由一个就是出自瞬间迸发的热情,所以没有善心的出发点也可能以善良的行动给别人带来幸福快乐.善行与善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给别人一种幸福,一种快乐,一种安慰,一种实在的东西,你有了心而没行动,人家会感觉到幸福,快乐,安慰吗??也不会,所以善良的行动比善良的心重要,不,不止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重要.我认为善心与善行的关系就好似决心与恒心的关系.往往有决心的人总是会失败的.而有了恒心的人总会做事成功. 最后我还想问你们个问题,你们有善良的心而没去行动,你敢说你很善良吗?请搞清楚当你说出善良的时候,应该有你所做的事实依据.要不然人家问你你善良在哪啊?你总不能回答我有善心啊,这样你能说服人家吗?不能吧.所以你应该有实际的行动.如果你在有了善良行动的基础下你就可以雄纠纠气昂昂的说我是很善良的,因为那个时候你就有事实的依据.所以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实在的东西,也就一位着这个善行的重要性,我也不是完全不重视善心,只是我比较看重善行,就是因为善行是实际的,而善心是虚的.我想你们也会追求实际的.2)反:善心重要于善行英国作家伯吉斯的小说《发条橙》堪称一部现代经典.它的主要内容如下:少年亚历克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流氓,他打架斗殴、无恶不作.在他被捕后,政府采用经典条件反射技术——书中称为“路多维哥氏技术”对他进行“治疗”,使他一想到暴力,就会头痛、恶心,从此他不能作恶,只能为善.这部小说引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是:强迫为善,是真正的善吗?小说中的牧师面对小亚历克斯时,表达了自己的疑问:“上帝想要什么呢?上帝是想要善呢,还是向善的选择呢?”秦晖先生曾经在文章中引用过一个“监狱寓言”:世界上最高尚的地方在哪里?——在监狱.牢门一关,那里的罪案发生率为零,而且所有的人都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地干活儿.如果对牧师的问题的回答是前者,那么肯定能够推出以上的荒唐结论:既然善行本身是最重要的,那么监狱中的犯人和奴隶的劳动无疑是最“善”的.但想必没有几个人会同意这个结论.这让我想起了阿妮达陈研究文革红卫兵的的著作《毛主席的孩子们》,其中一段是讲“文革”前的学雷锋运动的:学生们挖空心思地想做哪些“无名”好事才会被别人发现,日记里该写哪些内容,是否应该把脏衣服藏起来以免别人“做好事”替自己洗了,甚至有个学生晚上睡觉时大喊“毛主席万岁”,以示自己做梦还不忘毛主席!这些“学雷锋”的举动是真善吗?显然不是,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是伪善.事实上,这些学雷锋的举动是为了争取一个较好的政治评价,为成为“接班人”铺路.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善呢?让我们再次引用牧师的话:“善心是发自内心的,六六五五三二一号(亚历克斯在监狱中的编号).善心是选择出来的事物.当人不会选择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人了.”“人选择了恶,在某个方面也许要比被迫接受善更美妙吧.”换句话说,强迫为善,并非真善;自由选择的善才是真正的善;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才有真正的善.善心与善行不可混同.善心是真善.人的心脏是人这个个体存活在社会中最重要的器官,医学上人的死亡就是以心脏的停止为标准,心脏对人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利害关系,心脏好与坏直接决定人的生死存亡,同样的道理,是否是“真善”我方坚定的认为也是决定于是否拥有一颗善心,我方认为只有拥有善心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善人.一颗有着邪毒心灵的人是不能称为真善的,他们做善事有着这样那样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都只能称为伪善人,.伪君子,比如笑傲江湖中那“君子剑”岳不群,他所做的一些善举也是为了他获得武林盟主积累资本,他有一颗邪毒的心灵,最终只能去修练“葵花宝典”成为一代笑柄.同样我们社会上也有恶人经常做下不少善行,他们拿出钱来修路,捐款给希望工程.在某些人眼中他们就是善人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很阴暗的,他们的钱来路不明,他们只是在掩饰他们邪恶的本质,他们都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啊.所以我方坚定的认为,只有善行没有善心是不能称为真善的,曾记得某名人说过人可能一次二次的做好事,但难得能一生都做好事.幸好我们有了一个鲜明的事例,马上就是学雷锋日了.我们的雷锋新时代的好战士,他有着一颗善心,“行军几百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只有拥有一颗友善的,乐于助人的心灵,我们才能指引着我们作出善行,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真善”善心是本质的善,是真正的善,如果这个社会人人都有善心,那么行动上是可以看到的,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有犯罪.而善行,有时只是表面的东西,其善行的背后可能是为了名,为了更大的利益.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你是正方,你的观点应该是善心才是真正的善.善行不一定有善心,很多人搞人际关系为了得名声也会去做一些善行的. 商人政治家最会搞这些的,他们的善行太多了,却没有善心.如果有善心,他们还会去赚取别人的东西吗?还压制别人吗? 那些企业搞公共关系,就是做善行呀.但是背后是为了得到更多.为了得民心,得舆论.真善的人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小的,因为他们不需要去影响社会,不需要社会的好评.或许他们在行善的时候死了,真善的人一般在社会的基层,他们甘心情愿地奉献着.让我想起了大话西游里的台词:“只要有了一颗仁慈的心 ,妖就不再是妖,是仁妖”呵呵.我觉得有善心的人即使没有善行,也很难有恶行.但有善行的人却未必.那句话怎么讲来着,做好事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如果能做一辈子好事的人,前提肯定有一颗善心.善心是真善!对待白骨精,你觉得应该作孙悟空哪?还是唐僧?善行可能是伪善!农夫对待蛇,可是说是善行,但是,结果并不好!李嘉诚的捐款据听说,很多学校拒收.2.正:善行背后必有善心!只要正方一举那些伪善行,那些另有意图的善行,就直接打善行背后那颗“心”!我们不通过他的善行.怎么会晓得他的善心有问题?他的善心如此阴险?所以,我认为善行是真善!(利用善行和善心间的关系,就能借正方力还击,借力打力!)伪善行背后是一颗不纯粹的善心!如果正方说这根本就不是善心,那么请问大家在“非善心”支配下做出的“非善行”,难道属于善行?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字,强调要心存善意、向善之美;要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更要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对众人而言,惟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惟一的权力是善良.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的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地坦然.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容,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心,却足以让他的人生搁浅和褪色.多一些善良,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牵挂,这是社会文明进步所必需的.3.自由辩论:反:某些善行的动机不是出于真善.(如有些单位为了宣传,去捐款行善)正:虽也有好心做坏事,但其也是真善的本质反:善心是善行的驱动力.正:既然有善心,为什么光说而不付出行动?反:当然从善心的立场出发,可以说很多人没有办法付出行动是有客观原因的,这可以算是个例.正:好,我们同意你这是个例,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好多人做善事并不是真正想做好事而是有其他目的.那么这些人又有多少呢?为什么这个不能算个例?反:我们将真善做一个简单的分解:真善=善心+善行,先有善心而后有善行,相信这点应该没有人会反驳吧?正:从这个等式就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光有善心不等于真善,而有了善心后再有善行才是真善.反:谁说善心就只是口上说的?而且现在讨论的是,哪个行为是真善,而非哪个对社会效益更大!正:我们是无法判读他内心的善恶,那么我们只有通过他善意的行为来假定他是善的,从而推定具有这一行为的人是真善.这样的善行才是更加纯粹的善,才是一种善的凝华.才是我们社会应该宣扬的一种道德价值,所以说,善行才是真善(1.记住在自由辩论中用“主观违心主义”反驳.善行是看得见的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从善心上,你不知他是有心无力还是无心无力) 2.如果善心是真善,那只要你有了善心就有了真善?请问这世界上又有几人会连善心都没有?那人人都真善了?连最大恶极的人都有善心(良心未泯),在加上“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那真善得来可真是全部费功夫啊!然而,虽有善心的我们,有几个人敢问心无愧的说,我做到了真善?那为何我们的社会还如此迫切的呼唤和追求真善?难道吃饱了撑着了? 3.社会倡导真善和今天我们在这里辩论这个话题,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去做真善,做到真善!因为真善是能为社会创造社会价值的!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而善行才能做到!反:善行不是真善,比如猫哭耗子!正:对方辩友居然认为这是善行,那小猫咪怀着一颗好恐怖的善心啊,才做出了这种对方认为的“善行”啊!反:真有了善心,自然有了善行!!正:何来因关系!有善心未必有善行!反:那些大贪官企业家,大名星也捐钱,但其中好多人是为了换回一个好名声,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一时帮助了人,但从长远看,是为了拉大贫富悬殊,必然对社会不利!正:可从多角度反驳: A 请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伪善行”呢?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不纯粹有杂念的善心啊!请问对方辩友这种善心是真善吗? B 请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伪善行背后有一颗伪善心在支配啊!请问对方辩友还如何口口声声说“善心是真善”?C请对方辩友注意,善行是行为,而不是结果.对方辩友说“换一个好名声”“拉大贫富悬殊”!!这分明是结果嘛,怎么也归到了善行中呢?正如善行未必产生善果嘛!反:既然是“伪善心”,那就不是善心嘛,当然不是真善咯.因为善心才是真善嘛!正:正如对方辩友所言,“善心是善行的前提”,现在正方辩友主动告诉我们那背后不是善心,那他又怎么做出了善行?那他们的行为又怎么会是善行!请对方辩友不要无情的扩大我方善行的范畴啊!(以反方“善心是善行的前提”理论反击)注:1.正方要提前说明:善行不是善果!因为正方为了支持己方观点,当然举正面的善行,于是产生正面的结果! 2.善行背后必有善心!只要反方一举那些伪善行,那些另有意图的善行,就直接打善行背后那颗“心”!我们不通过他的善行.怎么会晓得他的善心有问题?他的善心如此阴险?所以,我认为善行是真善!(利用善行和善心间的关系)3.伪善行背后是一颗不纯粹的善心!如果反方说这根本就不是善心,那么请问大家在“非善心”支配下做出的“非善行”,难道属于善行?4. 正:善心比善行更根本!(并举出了灯钨丝的例子,从根本性、本质上论证)7.反:我给一个小孩100元钱,请问这是善行吗?正:那我倒想问问这种行为背后是一颗善心吗?如果你是心怀一颗善心做这个行为,那就是善行!如果你不是怀着善心,那你做出来的这种行为,有怎能会是善行呢?反:我为一个病人心里默默祈祷!!正:如果医生也向你一样只会为病人在心中默默祈祷,那病人不绝望才怪呢!反:当善心不复存在,我们的善行也许就是为了遮挡人性丑恶的羊皮罢了!、正:请问,善心都不复存在了,他的行为是善行吗?他还能做出善行吗?正:善不是靠做出来的,难道是靠想出来的吗?反: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嘛!做一两件善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做一辈子的善事,试问没有善心作基础,怎么可能做到!正:一个人一辈子都有善心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有善行!可现实是:无数人有善心作基础,而且做了一辈子基础,但力所能及的善行少得可怜!请问这个基础意义何在?这难道这就是真善?反:善行是真善,那么所有的善行都是真善吗?反:对方辩友问“所有的”,也就是认同了绝大多数善行是真善!只是对少部份善行存在疑问.那我就来回答你,就善行本身而言,所有的善行,都是真善!正:光有善心无用,善行有用!反:有用不等于真善!桌子椅子黑板有用,但是真善吗?正:如果善心有用,对方辩友就是在批判自己观点嘛!那就是说善心无用嘛,但真善有用啊!所以善心不是真善啊!正:乐善好施,不是成天想着乐善好施,须有实际行动!反:如果不想乐善好施,怎么会去乐善好施?正:可现实问题并不是大家没想到乐善好施啊!大家想到了,可就是没几个人去做!空想啊!!所以他们于真善擦肩而过!。
善行胜过善心善心胜过善行辩论稿

善行胜过善心善心胜过善行辩论稿正方辩题:善行胜过善心反方辩题:善心胜过善行正方一辩:各位评委,同学,大家好!善,与恶相对,即对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的肯定评价。
根据《辞海》的解释,善行,即美好的品行或慈善的举动;善心,即慈善心肠,悲悯情怀。
胜过,就是对社会更有价值,更有实际意义。
善行和善心都是真善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比较而言,善行胜过善心。
以下我方将从哲学和伦理学两个层面论证:首先,从哲学层面上来看,善行可理解为对善的实践,善心是对善的感知。
一方面,按照马克思的知行观,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的,人正是在行善中得知何以为善,滔天巨浪中魏青刚三进三出营救陌生人,感动公众;内忧外患下霍英东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感动中国。
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向我们昭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按照马克思的价值观,人是善的主体,人的价值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个人价值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而社会价值则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雷锋用短暂的23个春秋铸就了生命的辉煌,成为人们永恒的楷模。
可见实践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基本途径,实践比认识更重要。
古人不也常告诫我们应乐善好施,日行一善吗?其次,从伦理学的层面上来看,善的本质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大多数人的幸福,有利于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善是讲法,讲理,讲情,讲度的,是人的智慧,境界,心胸,度量,修养,方法的综合,善决不是蠢,更不是没有原则的!只有行动才能给人带来实在的东西,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如果过分地强调善心而忽视善行,则成了纸上谈兵,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试想98年特大洪水时,没有广大群众热心地捐钱赠物,空怀怜悯和恻隐之心,那与见死不救有何区别呢?难怪亚里士多德说:善不应该是抽象的而应是具体的。
善心在我们心中孕育成长,善行把它播撒四方;我们在善心中大声歌唱,善行却把幸福带到每个人的身上。
因此我方的观点是:善行胜过善心。
善心善行的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的主题——善心善行。
在我们的生活中,善心善行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善心善行的内涵善心,是指一个人的善良品质,是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善行,是指一个人在实际行动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表现出关爱、帮助、奉献的行为。
善心善行,就是将善良的品质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善心善行的重要性1. 善心善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古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善心善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光荣传统。
2. 善心善行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一个充满善心善行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会风气更加良好,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3. 善心善行是个人品德的体现。
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
善心善行,是一个人高尚品德的象征,是我们追求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
三、如何践行善心善行1. 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
2. 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 传承美德,弘扬正气。
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抵制不良风气,传播正能量。
4. 勤于实践,勇于担当。
我们要将善心善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总之,善心善行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和践行的品质。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善心善行点亮生活,温暖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善心善行最精辟的十句话

善心善行最精辟的十句话
1. 善心就像阳光,能温暖每一个角落,你想想,要是大家都献出一点善心,这世界得多美好呀!比如看到老人过马路,扶一把就是善心善行。
2. 善行如同春雨,默默滋润万物,这不是很神奇吗?就像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一本书,那就是大善行啊。
3. 善心善行,那可是会传递的呀,就像接力赛一样,你传给我,我传给别人,多棒啊!你看那些志愿者,不就是在传递善心善行吗?
4. 拥有善心的人,内心肯定特别美,难道不是吗?就如同那盛开的花朵,芳香四溢。
给流浪汉送一份食物,就是在展现这种美。
5. 善行虽小,力量却大得很嘞!好比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呀!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也是了不起的善行。
6. 善心善行,能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这多厉害呀!像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一下子就亲近起来了呢。
7. 每一个善心善行,都是在为这个世界添彩,这不就像画家在画布上描绘美丽一样吗?给受伤的小动物包扎,就是在添彩呀。
8. 有善心善行的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这还用说吗?就跟那温暖的春风似的。
帮邻居搬个东西,不就招人喜欢嘛。
9. 善心善行是生活中的宝藏啊,你不去挖掘怎么行呢?就好像不去寻找就永远发现不了宝藏一样。
给环卫工人送瓶水,就是在挖掘宝藏。
10. 善心善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这是多么重要啊!不就跟空气对于我们一样重要嘛。
对身边的人一个微笑,也是善心善行呀。
善心善念善行的句子

善心善念善行的句子
1. 那天我在街头看到一个乞丐,我给了他一些钱,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小小的善举,善心就是从这些小事体现呀。
2. 隔壁的奶奶经常拿好吃的给我们,她的善念让我们的邻里关系特别融洽。
3. 小区里有位叔叔总是义务帮大家修东西,这种善行真的很让人敬佩。
4. 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有人摔倒了,立刻去扶他起来,这一个小小的动作也是善心的表现嘛。
5. 记得那次去图书馆,我帮一个找不到书的小朋友找到了他想要的书,那时候很开心,也是善念驱使的哦。
6. 我朋友经常去做志愿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的善行真的感染了好多人。
7. 在街上看到一只流浪猫很可怜,给它喂了点吃的,这也是善心善念带动的小小的善行呀。
8. 上次在公交车上给一位老人让座,虽然事不大,但也是一份善心和善行呀。
善心是真善还是善行是真善作文

善心是真善还是善行是真善作文
人之初,性本善。
可是,在这个社会,有太多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忘却了最初的善良本性。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善呢?是发自内心的善意,还是付诸实际行动的善举?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有人说,一个人的善心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只要心中怀揣着善意,哪怕暂时无法施展拳脚,总有一天会化为实际行动。
可是,光靠善心又有什么用呢?好心没有伴随行动,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与真正的善行还是有些差距。
不过,也有人认为善行才是真正的善。
一个人可以靠嘴说说而已,但要让善意转化为行动就需要勇气和毅力了。
一个满怀善意却无所作为的人,和一个嘴巴不善却身体力行的人,你更愿意相信谁呢?
嘿,等等!我们为什么要把善心和善行对立起来呢?其实它们并不矛盾,正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善意,就算作出一些善行也可能是出于其他目的。
而一个人如果只怀揣善心却从不付诸行动,善意也只会被世人视为一个笑话。
真正的善,需要善心和善行并重。
有了善心,才能产生行善的动机;有了善行,才能将善意传播出去,影响更多的人。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用一颗善良的心和勇敢的行动,去温暖这个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善
我认为,善的价值在于促进大环境的和谐。
善的根源在于对他人、对它物的感同身受。
就孩子而言,若怀揣一颗善心,便不愿去践踏一株小草;对待一只小蚂蚁也会小心翼翼。
可是人的天性生来就有天使和魔鬼两面。
善心和善行是需要激发的。
那么如何去训练呢?关键在于感同身受。
只有当家长感同身受孩子的情感和人格,孩子才会去尊重和理解他人;只有当老师感同身受学生的所喜所忧,学生才能以同样的方式回馈身边的每一个人。
说白了,我爱人人,人人爱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就是善心与善行的意义吗?
因此,善是一种传承,又是一种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