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健康管理_的理念和实践探讨
临床医学中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

临床医学中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健康是个人生活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医学科学,致力于维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中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1. 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健康管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人们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监测和干预的过程。
它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旨在延长人们的健康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在临床医学中,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个体层面健康管理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疾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通过定期体检、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个人可以掌握自身的健康信息,了解自身潜在的健康风险,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1.2 群体层面健康管理可以进行群体健康评估,发现群体中的健康问题和高危人群,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
通过健康宣教、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可以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和行为习惯,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水平的提升。
2. 健康管理的实践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健康管理的实践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
2.1 健康评估健康评估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通过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信息。
常见的健康评估方法包括身体检查、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等。
2.2 健康指导健康指导是针对个体的健康问题,给予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指导。
通过分析评估结果,医生可以针对个体的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如改善饮食、增加运动、调节心理状态等。
2.3 健康宣教健康宣教是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和医学意识。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活动等形式,向社会传递健康正能量,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4 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通过社会行为和政策干预,改善整个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政府、医疗机构、社区等都可以参与到健康促进的活动中,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医疗资源和健康服务。
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原则和途径案例

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原则和途径案例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人类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面临的严重问题。
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和途径是保障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
一、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多样性的保护不仅能保护物种的生态安全,还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命体验。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方法包括:1.促进自然演化:自然演化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现象,它能够为生态系统提供保护。
因此,生态系统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地让生态系统自然演化,减少人工干预。
2.限制外来物种:控制外来物种是保护多物种的一项重要措施。
生态系统管理者应该限制他们的引入,防止外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扩散。
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保障其稳定性的基础。
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方法包括:1.限制开发:生态系统管理者要限制土地的开发,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例如,采取水资源节约措施,降低工业污染排放等。
2.控制过度利用:过度利用可能会使资源储备耗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生态系统管理者应该控制资源利用量,确保资源恰当地使用,例如合理占用水资源,实施耕作休耕制度等。
三、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障其长期健康的重要保障。
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包括:1.实现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生态系统管理者要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保护湿地资源,增加旅游收入。
2.实现生态系统保护的公平性:生态系统管理应该实现公平性保护政策,要求公平分配资源。
例如,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减少贫困人口的影响。
四、以案例为例探讨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践1.海南三亚观海半岛生态系统管理观海半岛是海南最大的人工湖群之一,是三亚海岸线唯一供游客完全自由参观的生态景区。
心理健康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8篇

心理健康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8篇篇1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探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压力、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此外,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导致社交能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学生的学业和未来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1. 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高职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系统等。
通过这些机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
2. 加强学习和生活指导高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缓解学习压力。
同时,学校也应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
3.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高职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高职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结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心理健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学习和生活指导、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高职学校也应继续探索和研究心理健康视角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疗健康管理范文

医疗健康管理范文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现代社会中,医疗健康管理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医疗健康管理强调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促进,通过科学的手段和个性化的管理,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针对医疗健康管理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医疗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度的工作压力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各类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医疗健康管理就是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其次,医疗健康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人们的健康。
首先是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让人们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和健康的养生方式。
其次是健康评估,通过定期的体检和健康调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健康隐患,提醒人们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
最后是疾病管理,对于已经患上其中一种疾病的人群,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最后,医疗健康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是定期体检,通过对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查,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其次是合理膳食,科学的饮食结构和合理的食物搭配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医疗健康管理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喜好定制个性化的膳食方案。
再次是适当运动,医疗健康管理可以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年龄特点推荐适合的运动方式,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体形和心肺功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维护人们的健康。
综上所述,医疗健康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综合的工作,它旨在帮助人们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指导。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疾病的高发,医疗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定期体检、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方法,我们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希望医疗健康管理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参与,共同建设健康的社会。
提高健康管理意识 科学应对慢性疾病——中国(首届)健康管理产业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放 在前面 来做 , 更 好地 普及 全 民健 康知识 。 中华 慈善
国 际 联 合会 专家 委 员 会 主 任 、 国 家教育 发 展 中心 健 康
促 进 工 作委 员会 副主 任刘尊永 以糖尿 病 为例深 刻 阐述
了健康管理 的意义 。 同 时 , 北 京食 品药 品监 督管理 局
邢 泉 、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传统 医 学合 作 中心 副秘 书长 、 中
论 坛 上 , 中国人 民大学健康管理 学院院长陈元 平 指 出 , 中国 的现 状 是 医 疗 费用 占卫 生 总费 用 的极 大 部 分 , 绝大 多数个人 或家庭无 力负担 大病 、 重 病 的医疗 费用 , 而 农村 比城镇 负担 能 力更 低 , 解决这 些 问题 的 出路 之 一 就是 把提 高健康管理 意识 , 把健康管理 工 作
提 高健康 管理 意识 科学应对慢性疾病
中国 ( 首届 ) 健康管理 产业 高峰论 坛 在京召 开
文/本刊记 者 胡克桃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曾在 《迎 接2 1 世 纪 挑 战 》中指 出 : 2 1 世纪 的医学不 应该继续 以疾病为主 要 研究领域 , 应 该 以人 类和人 群 的健 康 为主 要 研 究 方 向 。 正 确认 识 健 康 的 内涵 , 主 动进 行个人 的健康管理 , 已 经 成 为 当今 社会 迫 在 眉 睫 的课 题 。 2 0 0 9 年3 月 2 8 日 ~ 2 9 日 , 由 中 国营养 医 师协会 、 协 和 阳光健康管理 投 资有限 公 司 及 北 京百 姓 安 健 康 咨 询 中心 联 合 主 办 的 中国 ( 首届 ) 健 康管理 产业 高峰论 坛 在北 京天 下 第一 城 隆重 召 开 。
国 中医 科 学 院博 士 生 导 师王 宏 才 , 中国 医 师协 会 营养
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研究

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研究健康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健康促进则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
它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健康管理方法,可以通过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调整、健康知识和意识的普及以及健康行为的诱导等多种手段来促进人们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的全面提升。
本文将从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实践内容、影响机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主要源于卫生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领域。
在卫生学领域,健康促进主要强调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等方面,旨在通过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和传播。
在社会学领域,健康促进主要关注人们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旨在通过改善人们的社会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在心理学领域,健康促进主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手段,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基于以上学科领域的理论框架,现代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全面性、系统性、人本性、参与性和可持续性。
全面性:健康促进的策略需要覆盖人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
这意味着必须从多个方面来调整、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包括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合理作息、心理疏导、社交互动等等。
系统性:健康促进的策略需要具有系统性。
这意味着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面来调整人们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包括个人、家庭、地区、社会等多个层面。
各层面之间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健康促进体系。
人本性:健康促进的策略必须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需求和权益,符合人的切身利益。
该理念在健康促进策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与性:健康促进的策略需要充分尊重和利用各方的资源和能力,强调社区层面的参与和合作,吸纳各方的建议和意见,发挥各方的主体作用。
可持续性:健康促进的策略需要具有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需要在长期的时间范围内,持续地调整和改善人们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形成可持续的健康促进机制。
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

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健康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综合型学科和实践活动。
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的增加,健康管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探讨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健康管理的定义、目标、内容与意义等。
一、健康管理的定义健康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旨在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一系列与健康相关的活动,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健康管理不仅是对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更重要的是对于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是一种积极的、综合性的管理活动。
二、健康管理的目标1. 预防疾病:通过健康管理,采取各种合理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 促进健康:通过健康管理,鼓励和指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延长健康寿命。
3.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健康管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支持和个人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三、健康管理的内容1. 健康教育: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宣传健康理念,引导人们正确的健康行为习惯。
2. 疾病预防:包括接种疫苗、卫生保健、环境改善等各种预防措施。
3. 健康监测:通过健康数据的收集、监测和分析,掌握人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
4. 健康干预: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
5. 健康促进:通过各种健康促进活动,增强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提高健康素养。
四、健康管理的意义1. 个体层面:健康管理可以帮助个人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2. 社会层面:健康管理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医疗成本,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3. 国家层面: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健康管理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随着人们对健康管理认识的加深,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健康管理中,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实现健康的全面管理和提升。
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管理行业迅速崛起。
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社会的需求之一。
本文将探讨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培养理念1.1 人才全面发展:健康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广泛而均衡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素素质,如医学、管理、心理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1.2 实践导向: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并注重实习和实践的环节,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下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1.3 团队合作:健康管理工作需要与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等多方合作,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其中包括项目管理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2.1 学科背景知识:学生应具备医学、管理学、公共卫生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健康管理提供学科支撑。
2.2 专业技能:学生应具备健康评估、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等专业技能,能够为个体或组织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2.3 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其能够及时应对行业的发展变化,推动健康管理行业的创新发展。
2.4 伦理与道德意识:强调培养学生的伦理与道德意识,使其能够在健康管理工作中充分尊重个体权益,并始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三、培养内容3.1 基础课程:开设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医学基础。
3.2 健康管理课程:开设健康评估、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健康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3.3 管理学课程:开设项目管理、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等管理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3.4 实践环节:组织实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实践能力,提升实际操作技能。
四、培养模式4.1 学校与企业合作:与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4.2 导师制指导:指定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辅导,帮助其全面发展。
4.3 学分制管理:建立健全的学分制度,根据学生学业成绩和实践表现,提供学业发展的评价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责任医生随访,2006年高血压发现624人,2007年新发高血压13例,2008年新发高血压178例,共累计796例。
发现率从2006的3.75%,到2008年的4.57%,高血压的发现率也在逐年提高。
通过责任医生多种随访模式的开展,提高了高血压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了高血压的知晓率,从2006年的8.97%到2008年的96.98%,并明显高于对照组43.73%。
通过3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可以看出规范服药率在缓慢增长,从45.99%上升到69.86%,而对照组同年则为44.85%。
联城镇通过3年责任医生随访工作结果表明,血压控制率从原来的29.33%达到47.19%,而对照组控制率只有14.98%。
3 讨论3年来通过责任医生随访管理模式探索,研究项目各项相关结果数据基本达到项目方案设定具体目标。
这次研究结果显示出多种模式并举的优势,认为,农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采用的个案随访(即入户随访)模式仍为较好的主要形式,但必须通过集体随访或称集中干预形式、家庭辅助随访、村卫生室委托随访形式进行辅助,并需要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形式进行补充,才能使责任医生对服务对象建立起较好随访管理的依从性,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社区居民开展多种渠道的健康宣教[1-2],进一步让农村居民主动、自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3],更好地配合责任医生进行有效防治,达到真正有效的居民健康管理、实现城乡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目标。
这随访模式也可以成为一个进行科研及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4]。
通过推广责任医生随访最优化模式,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慢病随访管理、重点人群管理、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服务等工作,努力作到“人人识医生、医生识人人”,提高农村居民“小病卫生院、大病去医院”的全科社区意识,积极有效地完成国家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目标及省委省政府的“三大类十二项”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1]蒋天武,陈国生,丁宏建,等.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及其效果初探[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3):2182219.[2]金顺实.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6):78279.[3]蔡艳芳.自我管理教育对高血压人群健康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372138.[4]周志昭,钟玉薇,张江宇.社区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1732174.(收稿日期:2010206202)“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探讨章国良,徐丽亚,徐斌贝(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1200) 摘要:目的: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方法:通过健康管理阻断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自然进程,实施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的方法,预防控制代谢紊乱。
促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并促成能量平衡的生活方式是关键。
提出当前健康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结果: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数据,建立健康档案,分析不同人群有关代谢指标异常的情况。
结论:健康管理是一个预防性、群体性、社会性系统,需要有健康教育促进的理论基础、健康促进的政策环境作保证。
核心是预防和控制个人和群体的健康因素,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
关键词:健康管理;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章编号:100525916(2011)0520466202 1 健康管理的定义健康管理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为手法、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1]。
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循环、不断运行的内容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周而复始。
其中健康因素干预(解决问题)是核心关键所在。
2 健康管理的主题——慢性生活方式的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国慢性病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
据中国政府估计,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1.6亿多,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愈率为24.7%,控制率为6.1%;估计成人超重人数为2亿,而肥胖人数为600多万,血脂异常人数1.6亿[1]。
2002年中国由超重和肥胖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等4种疾病的直接经济负担合计高达211亿人民币,占四病合计直接疾病负担的25.5%[2]。
来自哈佛卫生学院的研究报告称,5%的肿瘤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80%的糖尿病和中风的原因是人为引起的,70%冠心病也是人为不健康习惯造成的。
随着生活富裕,老龄化,城市化,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持续升高。
这些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众多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严重的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需要健康管理的慢性疾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根据我院健康管理中心2006—2009年上半年离休干部、社区居民和在职干部3853人的调查,各项指标的异常率:血压36%,血脂67%,血糖10%,脂肪肝24.3%,超重、肥胖46.7%,见表1。
健康管理核心是预防控制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因素,满足“三级”预防,是一个提高健康知识和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双重过程。
因此,健康管理是一个预防性、群体性、社会性的系664Ch inese R ural H ealth Service A dm inistrati on,M ay2011,V o l.31,N o.5 表1有关新陈代谢各项指标的异常例数及比例 检查指标离休干部n%社区居民n%在职干部n%合计n%血压异常人数31350.254761.952722.9138736.0血脂异常人数45372.663568.4149364.9258167.0 总胆固醇异常15524.828030.22279.966217.2 甘油三脂异常20933.531333.751622.4103826.9 高密度脂蛋白异常20432.715416.695141.3130934.0 低密度脂蛋白异常27844.639742.881435.4148938.7血糖异常人数14523.210411.21355.938410.0脂肪肝异常人数16226.019320.858225.393724.3肥胖异常人数7512.0838.91878.13459.0超重异常人数24038.532038.589238.8145237.7统,需要有健康促进的舆论基础、健康促进的政策环境作保证。
3 健康管理是阻断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发生的自然进程3.1 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自然进程是健康危险因素作用的长期积累、叠加、协同的过程(见图1)。
可变的健康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多吃、少动、吸烟、过度饮酒、熬夜、心理障碍等;代谢异常,高体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不可变的健康危险因素:遗传、性别、年龄等。
健康不良生活方式、代谢紊乱、危险状态亚健康代谢综合征早期病变患病出现症状并发症严重病态死亡图1 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自然发生进程图3.2 健康管理是阻断慢性生活方式疾病自然进程的机会。
阻断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早期体检,早期干预,早期诊治,在疾病尚未发展成不可逆转之前,预防其发生演变和发展,是预防慢性病的关键。
见图2。
预防干预健康不良生活方式亚健康出现代谢紊乱患病代谢综合征早期病变并发症严重状态死亡图2 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干预图 4 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预防,控制亚健康(代谢紊乱)是关键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危险因素影响的中间状态。
亚健康疾病是一个动态不间断的过程。
亚健康是可逆的,疾病一般是不可逆的。
因此发现和控制亚健康,早发现,早诊治,防止亚健康演变成疾病,促使亚健康逆转恢复健康,防止疾病演变成并发症是关键。
代谢紊乱(高体重、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胰岛素血症、脂肪肝)现象是一类亚健康状态,控制亚健康就是要控制代谢紊乱。
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膳食),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基础。
其后果是营养过剩:体质酸化→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代谢综合征、患病。
因此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是干预措施的核心。
5 健康因素评价抓住引起代谢紊乱的健康因素,按代谢综合征进行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5.1 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 干预核心是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养成能量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一般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要进行非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对疾病人群采用健康促进诊疗管理的模式,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改变单纯药物治疗的传统做法,健康促进就是要促进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的健康的过程。
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是以“饮食”运动平衡,促进健康的理念,以能量平衡,有效运动,量化管理为核心,使用能量监测仪和《生活方式疾病方式综合防治管理软件》量化管理手段;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的同时合理用药的服务体系。
5.2 实现健康 必须医保与健康管理互动。
现行医保制度主要是对患者的参保人给事后经济补偿,分散患病带来的损失。
但不能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结果患者越来越多并都要到大医院去治疗。
医保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治疗费用的控制上。
5.3 预防、控制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必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医疗保险制度也要制度创新和改革。
不可重治疗轻预防,只保治、不保防,改变防与治分离的局面。
保险不仅是治疗疾病的风险管理,更应该是产生疾病风险控制。
我国应尽快研究健康保险转型,从事后支付医疗费用的疾病医疗保险,发展到防治结合的健康保险。
5.4 健康保险制度是健康促进的管理普及 健康管理可帮助化解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题。
互相协同,形成良性循环,建议贯彻《全球战略》和实施健康管理的政策环境。
社会医疗环境保障部门把基本的健康管理组成“健康管理服务纳入社会医疗保障范围”。
卫生部门实施政府公共卫生服务政策。
积极贯彻51届世界卫生大会的《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全球战略》,把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服务融入医疗卫生政策的工程中去。
参考文献[1]郭清.健康管理是实现公众健康的战略选择[J].健康研究,2010,30(1):124.[2]W HO.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R].h ttp: w hqlibdoc.w ho.int hq 2002 W HO-W HR-02.1-ch i.pdf.[3]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R].2004.作者简介:章国良(19542 ),男,浙江杭州市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健康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0212227)764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5月第31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