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生长周期
冬小麦栽培技术

适期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 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 时期,保证冬小麦的出苗 率和生长。
播种方法
采用先进的播种方法,如 精量播种、沟播等,提高 播种效率和出苗质量。
加强田间管理
查苗补苗
在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 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或移栽补
除草与防虫
除草
在小麦生长期间及时进行杂草防治,采用 化学或人工除草方式。
VS
防虫
根据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生物、化 学、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蔓 延。
收获与储存
要点一
收获
在适收期收割小麦,注意收割方法和操作规程,避免小 麦损失和污染。
要点二
储存
采用干燥、通风、防潮等措施,保证小麦储存期间的质 量和安全。
冬小麦的种植历史与现状
冬小麦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 作物之一。在中国,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广泛,分布在全国 各省区,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冬小麦的栽培技术也在 不断改进和提高。现代的冬小麦种植技术注重生态环保、 高效优质等方面,以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 需求。
冬小麦的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冬小麦产业将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优化产业结 构、完善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提高冬小麦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科技创新
加强冬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提高冬小麦 的产量和品质水平。同时,积极引进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如智能农业、精 准农业等,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解决措施
选用抗旱性强的品种,合理安排播种时间 ,避免过度抢墒。同时,加强田间水分管 理,及时灌溉,保证土壤湿度。
玉米小麦种植时间表及其利用价值

玉米小麦种植时间表及其利用价值玉米和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它们的种植时间与地区、品种、气候等因素有关。
本文根据网上资料,综合介绍了玉米和小麦的生长周期、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并用表格形式展示了各地区的具体情况。
本文旨在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种植计划,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种植时间1. 玉米的生长周期玉米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00-120天,分为萌发期、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雄期、抽雌期、开花期、乳熟期和成熟期九个阶段。
其中,萌发期为播种后至出土前,约需5-10天;苗期为出土后至第一次分蘖前,约需10-15天;分蘖期为第一次分蘖至拔节前,约需15-20天;拔节期为第一节至抽雄前,约需20-25天;抽雄期为抽出雄穗至抽出雌穗前,约需10-15天;抽雌期为抽出雌穗至开花前,约需5-10天;开花期为雌穗开花至授粉结束,约需5-10天;乳熟期为授粉后至籽粒乳状成熟,约需20-25天;成熟期为籽粒乳熟后至收获前,约需15-20天。
2. 玉米的种植时间玉米的种植时间与地区、品种、气候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春季玉米的种植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玉米的种植时间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不同地区的具体种植时间如下表所示:地区春季玉米秋季玉米华北3月下旬-4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华东4月上旬-4月中旬7月上旬-7月中旬华中4月中旬-4月下旬7月中旬-7月下旬华南3月中旬-4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上旬西南3月上旬-3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下旬西北4月中旬-5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东北5月上旬-5月下旬-二、小麦的生长周期和种植时间1. 小麦的生长周期小麦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80-240天,分为萌发期、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拔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八个阶段。
其中,萌发期为播种后至出土前,约需10-20天;苗期为出土后至第一次分蘖前,约需20-30天;分蘖期为第一次分蘖至拔节前,约需40-60天;拔节期为第一节至拔穗前,约需40-60天;拔穗期为拔出穗至开花前,约需10-20天;开花期为穗开花至授粉结束,约需5-10天;灌浆期为授粉后至籽粒饱满,约需30-40天;成熟期为籽粒饱满后至收获前,约需20-30天。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区别

由于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的不同,春小麦和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春小麦的亩产较低,而冬 小麦的亩产较高。
原因分析
春小麦生长周期短,营养积累时间相对较少,同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容易受到干旱、寒冷等不利条件的影响 ,导致产量下降。而冬小麦生长周期长,营养积累时间充足,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产量较高。
冬小麦的种植环境
冬小麦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如华东 、华中和华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气 候条件较为温暖,冬季气温较高,有 利于小麦的生长和成熟。
冬小麦的种植地区通常具有较为优越 的土壤条件,能够满足小麦生长所需 的养分和水分条件。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种植时间差异
春小麦的种植时间通常在春季3-5月份,播种后经过90110天的生长周期即可收获。
02
春小麦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 旬播种,生长期为90-120冬小麦的定义
冬小麦是指秋季播种的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等地区。
冬小麦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生长期为240-270天,主要靠人工灌溉 ,一般亩产在600-800斤左右。
制品。
冬小麦的适用性
适应气候条件
冬小麦适合在秋季播种,生长周 期较长,一般需要在有霜期进行 种植。冬小麦对气候的要求相对 较低,可以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
下生长。
土壤要求
冬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要 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
产量与质量
冬小麦的产量相对较高,但质量 略逊于春小麦,适合制作淀粉类
制品。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应用领域比较
冬小麦的脂肪含量也相对较高 ,这使得它的味道更加浓郁。
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口感差异
春小麦由于其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淀粉含量,口感更加硬脆,适合喜欢口感硬实的人食用。
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简述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的肥料运筹原则

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简述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的肥料运筹原则【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肥料的运筹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的形成特点。
因此,了解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的肥料运筹原则,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了解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的肥料运筹原则,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小麦的特点。
根据生长周期的长短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小麦可以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大类。
冬小麦生长周期长,适应寒冷的气候,而春小麦生长周期短,适应温暖的气候。
在种植冬小麦和春小麦时,肥料的运筹原则有所不同。
对于冬小麦来说,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需要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提供足够的养分。
因此,冬小麦的肥料运筹原则是前期适量施肥,后期适量追肥。
在冬小麦播种前,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小麦的养分需求,适量施入基肥。
基肥的施用量通常是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小麦的播种量来确定的。
播种后,由于冬小麦的生长周期长,所以在生长季节中应及时进行追肥。
追肥主要是通过分期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冬小麦的养分需求。
具体追肥的时间和施用量需要根据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来确定。
而对于春小麦来说,由于其生长周期较短,生长速度较快,需要在生长的早期迅速提供养分。
因此,春小麦的肥料运筹原则是早期适量施肥,后期减量控制。
在春小麦播种前,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小麦的养分需求,适量施入基肥。
基肥的施用量通常是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小麦的播种量来确定的。
播种后,由于春小麦的生长周期较短,生长速度较快,需要在生长的早期及时进行追肥。
追肥主要是通过分期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以满足春小麦的养分需求。
但是,由于春小麦生长周期短,所以在生长后期需要减量控制肥料的施用,在保证养分供应的同时,避免因过量施肥导致的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的肥料运筹原则还与土壤的肥力情况密切相关。
在肥料的运筹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小麦的养分需求,合理调整肥料的种类和施用量。
冬小麦生长周期

冬小麦生长周期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小麦的生长周期以冬小麦为例(播种时间:9月下旬~10月上旬)一、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冬小麦生育期为230~270天。
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
1 .播种期:播种的日子。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10月上中旬左右。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2cm时,10月中下旬左右。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11月底12月初。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2月下~3月上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着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三月中旬。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四月中上旬。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4月下旬。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
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5月上、中旬。
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5月中旬开始灌浆。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二)小麦各生育期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
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4月上中旬)
(8)挑旗(孕穗期): 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 叶鞘,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 (4月下旬)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 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 (10)扬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 花药散粉时。(5月上中旬,3-4天)
赤霉病
•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 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 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 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 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 阶段性特征: 茎基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 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 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纹枯病
防治:
• 相对而言,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多而田间群体过大的地块, 以及使用氮肥偏多、田间湿度偏大和遭受冻害的麦田,发 病比较严重。 • 1、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 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 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 • 2、病后防治:亩用12.5%特谱唑(速保利、禾果利)1530g+50%多菌灵80-100g;20%三唑酮50ml+50%多菌灵80100g;5%井冈霉素100-150g;40%杜邦福星4ml+50%多菌灵 80-100g
根腐病
防治
①选育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防病措施。控制苗期病害的关键是适时 播种,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覆土不宜过深,麦田不 连作。 ③药剂拌种。用25%粉锈宁或50%福美双或50%扑海因 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 ④药剂防治。在小麦返青期及时喷药保护,药剂有 25%三唑酮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冬小麦的需肥规律

冬小麦的需肥规律汇报人:日期:•冬小麦的生长特点•冬小麦的氮肥需求目录•冬小麦的磷肥需求•冬小麦的钾肥需求•冬小麦的其他营养需求•冬小麦的施肥建议01冬小麦的生长特点播种期越冬期返青期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此阶段小麦基本停止生长。
从2月中下旬开始,此时小麦开始恢复生长。
0302 01一般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1 2 3从3月上旬至4月中旬,小麦开始大量分蘖。
分蘖期从4月中旬至5月上旬,小麦节间开始伸长。
拔节期从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小麦雌雄蕊形成和花粉粒形成的关键时期。
孕穗期从6月上旬至中旬,小麦开始抽穗。
成熟期从7月中旬至8月上旬,小麦逐渐成熟。
冬小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整个生长周期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
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冬小麦对养分的吸收量和比例有所不同。
冬小麦吸收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同时还需要适量补充化肥。
冬小麦的需肥特点返青期开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小麦的生长速度加快,养分吸收量逐渐增加。
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冬小麦对养分的吸收量达到高峰。
在成熟期,冬小麦对养分的吸收量又有所增加,以补充籽粒发育所需的养分。
孕穗期和抽穗期,冬小麦对养分的吸收量相对减少。
在越冬期,冬小麦基本停止生长,对养分的吸收量较少。
冬小麦的养分吸收规律02冬小麦的氮肥需求氮肥能够促进冬小麦的营养生长,增加叶片数、分蘖数和株高。
促进营养生长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因为氮是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等重要化合物的主要元素。
增加产量氮肥对冬小麦的品质也有积极影响,增加面筋数量和蛋白质含量。
提高品质氮肥对冬小麦的作用氮肥的施用时期基肥在播种前施用适量氮肥作为基肥,有助于促进冬小麦的早期生长。
追肥根据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在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追肥,以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求。
氮肥的施用量•根据土壤肥力和冬小麦的生长需求确定施用量,一般每亩施用纯氮10-20公斤。
过量施用氮肥可能导致作物徒长、倒伏和病虫害增加,而不足则可能导致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低下。
冬至种小麦需多少麦种,小麦冬天如何管理

冬至种小麦需多少麦种,小麦冬天如何管理回答冬至种小麦通常需要麦种10-30公斤/亩,若进行机播,则小孔盘亩用种量为3-6公斤,大孔盘亩用种量为7-12公斤。
冬性品种的适播期一般为9月27日至10月5日左右,播种适温为16-18℃,半冬性品种的适播期一般为9月27日至10月12日左右,播种适温为16-17℃。
小麦的生育期因种植地而异,种植在南方冬麦区时,生育期为120天左右,种植在北方冬麦区时,生育期为270天左右。
一、冬至种小麦需多少麦种1、种子用量冬至种小麦每亩地一般需要10-30公斤麦种,如果采用机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小孔盘种子用量为3-6公斤/亩,大孔盘种子用量为7-12公斤/亩。
2、播种量计算方法播种量(公斤/亩)=0.01计划亩穗数(万)times;千粒重(克)/发芽率/出苗率/单株成穗数/总成穗率。
3、播种适宜温度(1)冬性品种,播种时间以9月27日至10月5日左右为宜,播种适温为16-18℃。
(2)半冬性品种,播种时间以9月27日至10月12日左右为宜,播种适温为16-17℃。
4、生长周期(2)冬小麦通常可在9-10月份播种,翌年5-6月份收获。
(3)在南方冬麦区种植时,生育期为120天左右,在北方冬麦区种植时,生育期为270天左右,在西南部高海拔地区种植时,生育期为330天左右。
二、小麦冬天如何管理1、确保苗全苗齐(1)种子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垄、断垄情况时(特别是进行机播时由于堵塞所造成的漏播处)要重新开沟播种。
(2)播种前要进行浸种,待发芽后再重新补种。
2、肥水管理(1)适当浇水,踏实土壤,以促进植株生根,提高其抗逆能力。
(2)需注意,应避免大水漫灌,否则土壤板结后会影响小麦生长。
3、防治病虫害(1)防治纹枯病,可喷施20%吡唑醚菌酯+15%氟环唑,这样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促进植株分蘖,提高抵抗力。
(2)防治红蜘蛛,可喷施30%联苯肼酯+15%乙螨唑,或喷施1.8%阿维菌素,或喷施螺螨酯悬浮剂(240克/毫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地生长周期
以冬小麦为例(播种时间:月下旬月上旬)
一、
小麦地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地成熟种子地整个过程,小麦一生地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地影响很大,冬小麦生育期为天.小麦地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地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
.播种期:播种地日子.
.出苗期:全田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厘米时,月上中旬左右.
.分蘖期:全田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时,月中下旬左右.
.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地日期,月底月初.
.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地回升,小麦开始生长,植株年后新长出地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且大田
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月下月上
.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地叶耳与年前最后
一片叶地叶耳距达,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三月中旬.
.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地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四月中上旬.
.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月下旬.
.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地一半时,月下旬月上旬.
.开花:全田有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月上、中旬.
.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地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月中旬开始灌浆.
.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
适宜地收获期.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月上旬.
二、
小麦地自然生育阶段:播种—返青(天左右,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 主要是分蘖、长叶和盘根),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乳熟,乳熟—成熟,其中灌浆期地后期与乳熟阶段基本一致.
、返青:指地是早春麦田半数以上地麦苗心叶(春生一叶)长出部分达到~厘米时,
称为“返青”.从返青开始到起身之前,历时约一个月,属苗期阶段地最后一个时期,称“小麦返青期”.浇返青水地具体时间,在正常年份,南部麦区在月上、中旬;北部麦区在月中、下旬.
2、拔节:一般以全田以上植株地第一茎节露出地面厘米作标志.此时植株生长快,需要大量水分、养料.
抽穗:指禾谷类作物发育完全地幼穗从剑叶鞘内伸出地时期或状态.全田有植株抽穗时记为始穗期,植株抽穗时为抽穗期,植株抽穗时为齐穗期.
. 乳熟:乳熟是农作物成熟过程地一个阶段,与灌浆后期基本一致,乳熟地谷粒基本变硬(接近腊熟期),但是仍能挤压出白色米浆. 注:灌浆期开始于开花之后,腊熟之前.是谷粒中营养物质地积累过程,由于谷粒内含物呈白色浆状,故称灌浆期.
.腊熟期,麦粒里面成熟到一定程度,麦粒已经变硬,但是,麦粒壳色还是绿色地.
. 成熟
. 灌浆期:是农作物地一个生长时期,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地淀粉、蛋白质和积累地有机物质通过同化作用将它们储存在籽粒里地一个阶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