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教案兼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教案兼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及导学案【目标导航】1.通过对“诚信”主题的搜集、整理、探究,提升对诚信的认识,感悟“诚信”的博大情怀。

2.以文字、图片、表演、论辩等形式展示成果,发现自己身边及社会上诚信的人和事,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诚信”。

3.参与诚信的故事讲述、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懂得信赖别人和被别人信任都是一种幸福,从而陶冶情操,激发互信之心,学会诚信做人、做事。

【课时安排】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搜集关于诚信的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新课导入】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而无信如同车轮子中心和边缘没有支撑一样,没法行走。

诚信是最基本和根本的道德要求,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也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由此可见,诚信非常重要,“人无信不立”。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次综合性学习,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吧。

【重点解读】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1.引经据典话诚信古代先哲在思考“信”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古今的道德楷模践行“信”的美德、品行令人景仰。

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传统内涵。

汇总并整理搜集的资料,可将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将前者进一步划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也可将所有资料划分为“正面”“反面”两类。

研读整理后的资料,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2.环顾身边觅诚信诚信不难找到,诚信就在你我身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教版⼋年级语⽂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标】1.朗读课⽂,识记⽣字词。

理解⽂章的说明内容。

2.理解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说明的逻辑顺序。

赏析准确⽽⽣动的说明语⾔。

3.认识岩⽯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本⽂借⽤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拟⼈、⽐喻等修辞⼿法形象说明事物的⽅法。

2.理清⽂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教学难点】1.认识岩⽯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2.学习本⽂⽣动有趣的语⾔。

【情境导⼊】同学们,你能解释⼀下什么是“时间”吗?你能谈⼀下⾃⼰对“时间”的感受吗?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连绵系统。

它是物质的运动,是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那你们注意观察过⾃然界昭⽰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不错,树⽊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上打下烙印的吗?⾛进陶世龙的名作《时间的脚印》,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新课解读】⼀、初读课⽂——整体感知阅读提⽰及要求:1.给重点字词注⾳,读准字⾳,辨清字形。

2.《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法?“脚印”⼜是什么意思?3.⽤⼀句话简要概括⽂章的说明内容。

明确:1.踪.迹(zōnɡ)低洼.(wā)海枯.⽯烂(kū)悬崖.绝壁(yá)崩.落(bēnɡ)腐蚀.(shí)吹拂.(fú)砂.轮(shā)孔隙.(xì)渗.⼊(shèn)扫帚.(zhou) 刨.刮(bào)沙砾.(lì)掸.(dǎn)浑浊.(zhuó)⼭麓.(lù)沟壑.(hè)湖泊.(pō)沉淀.(diàn)地壳.(qiào)粗糙.(cāo)覆.盖(fù)遗.体(yí)琥珀..(hǔpò)犀.⽜(xī)龟.裂(jūn)帷.幕(wéi)钟⿍.(dǐnɡ)楔.形(xiē)宝藏.(zànɡ)2.拟⼈;痕迹、印迹、踪迹。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二课回延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二课回延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二课回延安2.回延安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理解作者以及“信天游” 的特点。

2、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

【相关链接】1、理解作者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1 945 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

主要作品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等。

2、写作背景《回延安》是贺敬之 1 956 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 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诗人从 1 940 年至 1 946 年,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

1 956 年,在久别 1 0 年之后重返延安,写出了这首诗。

3、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

在陕北它叫“信天游” ,又称“顺天游” “小曲子” 。

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根本上是即兴之作。

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非常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

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间隔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上下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

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暴奔放,韵律和谐,不加修饰地透着安康之美。

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尝试读出语气、语速、重音、节奏。

〔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2、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白羊肚.〔〕糜.子 ( ) 黍.类( ) 油馍.( )柳林铺.〔〕打发.〔〕漫溯.〔〕气喘.( )3、《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 全诗有五个局部,试给每个局部拟一个小标题。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教版初中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 社戏第⼀课时新课导⼊ PPT出⽰唐诗社⽇鹅湖⼭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归。

唐·王驾学习⽬标学⽣齐读1.了解作者及本⽂的写作背景;掌握课⽂中重点字词,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重点)2.学习本⽂围绕中⼼选材叙事曲折有致的写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的作⽤。

(难点)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以及对劳动⼈民的深厚感情。

(重点)背景链接本⽂写于1922年10⽉。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党领导下的⼤规模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

这时的鲁迅正⽣活在军阀⿊暗统治下的北京。

他⽇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志不渝地战⽃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部短篇⼩说。

⼩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亥⾰命后在北京看京戏,⼀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村庄看社戏。

课⽂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

字词学习◆⽣难字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ɡ)⾏辈(hánɡ)撺掇(cuān duo)凫⽔(fú)橹(lǔ)旺相(xiànɡ)撮(cuō)桕树(jiù)怠慢(dài)篙(ɡāo)磕(kē)潺潺(chán)弥散(mí)蕴藻(yùn)家眷(juàn)筋⽃(dǒu)楫(jí)蹿(cuān)◆多⾳字( xǐnɡ)归省( shěnɡ)省⼼(hònɡ)⼀哄⽽散(hǒnɡ)哄骗(hōnɡ)哄笑◆词语集注乐⼟:安乐的地⽅。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惮:怕,畏惧。

⾃失:(听得出神)忘了⾃⼰。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回娘家看望⽗母。

⾏辈:辈分。

撺掇:从旁⿎动⼈做某事。

凫⽔:游泳。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2018审定改版最新教案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2018春季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简析(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阅读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二单元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写作:说明的顺序。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抒情。

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受。

写作:学写读后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四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

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写作:学写游记。

口语交际:即席讲话。

第六单元:古诗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

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有“不平则鸣”的呐喊,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写作:学写故事。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另外,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傅雷家书》,第六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第三、六单元后安排了八首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学情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锤炼,八年级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积累较少,阅读面狭窄。

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常用汉字都不能认识三分之一,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教育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学期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1、知识积累与运用:(1)掌握八年级下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能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2022年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2年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双减”等政策要求,以语文新课标及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在“减负”的同时力求“提质”,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落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要求,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着重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语文素养,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完成“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要求,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我继续担任八年级(1)、(3)班2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共有学生102人,其中,男生52名,女生50名。

到了八年级下学期,初中生活已经过半,而语文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前,学生由于大多都是“接受式”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较为欠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待加强。

学生当中,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有的学生语文素养比较好,悟性较强,能够很容易理解教学内容,积极主动;有的学生基础则相对要差很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强、松散浮躁。

“双减”背景下,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学生更加自觉,更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这需要一方面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提升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坚定、坚强的意志力,引导他们确立长远的学习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本学期,我一方面要继续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力,打开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久久为功,建立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长久动力;另一方面,继续“扎根”,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逐步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最新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共编排6个单元,人文主题依次为:“民风民俗”“科技之光”“养性怡情”“思想光芒”“江山多娇”“情趣与理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本篇文章是一份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究《社戏》和《故乡的年戏》两篇文章,让学生能够读出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味道。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课前预中,学生需要通读《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文章,勾画出童年的美好回忆。

在课内探究中,学生需要进行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说说记忆里的那些“戏”事,包括简要介绍两篇文章的内容、找出“看戏”的段落并分析作者使用的表达方式。

第二个活动是品品字里行间的那些醇香,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品读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通过阅读《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其他文章,体会作者透露出的情感。

机灵的老包三展现出了他的弹弓技巧,迅速地掏出弹弓,装上石子,拉开弹弓射击,一气呵成,毒蛇被他打中了七寸,瘫倒在地,老包三威风凛凛。

童年的豌豆带给我无尽的乐趣和美好回忆。

从青翠欲滴的豌豆苗,到宝石般的豌豆荚,再到绿白相间的豌豆饭,以及红糖豌豆汤、红糖豌豆糕、着面豌豆、油光光的盐油豌豆。

现在,我对往事充满了无尽的向往。

本单元的研究目标是诵读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了解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在课前预中,我们要了解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和延安精神。

在课内探究中,我们要通过活动一和活动二来悟感情,并明确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抒情的线索。

活动三则是要了解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回延安》和《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是本节课的教材,我们要反复诵读、揣摩,体会作者如何将情感蕴含其中。

诗歌的开头运用祈求的语气,表达了诗人的激动和急切。

诗人善用动作表达情感,如“抓”“贴”“搂”“扑”,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如拟人、夸张、排比、比兴等。

此外,诗歌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读来亲切自然,运用了信天游的形式,这些都是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1.诵读《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比较这两首诗在形式上的相似之处。

2.进行小组讨论,明确“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信天游是一种民歌,属于山歌,流行于陕北地区。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其文化内涵以及古今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1.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2.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和”与“同”的区别,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

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蕴含哲理的成语。

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

“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二、活动指导1.利用工具书,借助网络,理解“和”的含义、来源、历史发展等。

2.搜集整理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和叙述,据此理解“和”的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学习用“和”的思想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

4.有效组织班级讨论会,在学生之间建立起“和为贵”的关系网,并以此思想为基础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

三、活动示例关于“和”的小故事罗威饲犊汉代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理不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怎么样解决牛的饥饿问题。

罗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大咽起来,吃饱了,牛也就安稳地睡觉了,不再去吃罗威的庄稼。

邻居每天起来,总会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感到很纳闷,后来半夜起来亲眼看到是罗威所为,愧疚万分,从此对自家的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从此传为美谈。

杨翥卖驴杨翥居住在京城,喜欢骑驴代步。

他对驴子特别偏爱,常常不顾家人的劝阻,亲自为驴子擦洗梳理,给驴子喂上等的饲料。

关驴子的房子就在他的住房旁边,他半夜总要起床看一两次,生怕那宝贝驴子受什么委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藏在心底的醇香——《社戏》《故乡的年戏》整合探究课【学习目标】1.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2.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3.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

【教学重点、难点】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课前预习】通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文章,在书中做好圈点勾划,看看他们的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写出你的发现或感悟。

【课内探究】活动一:说说记忆里的那些“戏”事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社戏》《故乡的年戏》两篇文章分别写了一件什么事?2. 请找出两篇文章中“看戏”的段落,反复品读。

3.作者围绕“社戏”具体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

在叙述这些事件的同时,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选取其中一件事例,圈点勾画,分析综合运用这些表达方式的作用。

活动二:品品字里行间的那些醇香1、文章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豆好吃吗?戏好看吗?到底是什么吸引“我”,让“我”久不能忘?鲁迅在文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结合这些内容,从字里行间品读作者要借“豆”“戏”表达一种什么情感?2.读《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故乡的年戏》《水乡的日子》《童年趣事》《难忘童年的豌豆》,体会作者字里行间透出的浓浓情感。

花花绿绿的戏台,有板有眼的唱念做打,热热闹闹的人群,都那么让人怀念。

我多想再回到故乡,在故乡的戏台下,再看一场年戏。

——《故乡的年戏》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

早起盥(guàn)洗梳头,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

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吧嗒!”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zhuó)洗得晶亮晶亮。

——《水乡的日子》机灵的老包三说时迟那时快,掏弹弓,装石子,拉皮射击,一连贯动作瞬间完成,只听“噗——”的一声,威风的毒蛇一下瘫在地上,在那里卷作一团,老包三用弹弓打中了它的七寸。

——《童年趣事》童年的豌豆啊!从青翠欲滴的豌豆苗,到宝石般的豌豆荚,再到绿白相间的豌豆饭,还有红糖豌豆汤、红糖豌豆糕,再到着面豌豆、油光光的盐油豌豆,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数不尽的美好回忆,也让现在的我对往事充满了无尽的向往。

——《难忘童年的豌豆》【拓展延伸】继续阅读《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深情,并做好读书笔记。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找回失落的美丽——《回延安》《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整合探究课山东省寿光市洛城一中王秀梅【学习目标】1.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了解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信天游”诗体的特点【课前预习】1.了解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了解延安精神。

2.朗读《回延安》《王贵与李香香》(节选),体会“信天游”的特点【课内探究】活动一:一读,晓内容。

1.自由朗读《回延安》,体会诗情。

2.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找出抒情的线索。

小组交流,明确:回延安 -澎湃激情兴奋忆延安养育深恩感激聚延安亲人心声喜悦看延安崭新面貌赞颂颂延安伟大贡献热爱活动二:二读,悟感情。

反复诵读、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情感蕴含其中的。

讨论后明确:1.诗歌的开头运用祈求的语气。

写自己的感情激动到需要压抑的地步,以及拂去挡住视线的灰尘的急切,感受到诗人回延安在将要看到延安身影时的昂扬情绪。

2.善用动作表达情感。

如:A,一“抓”“一贴”。

阔别十载,一朝回归,情难自禁,这发自内心的激昂奔放的感情,化作一系列强劲有力的动作,以潜声的语言酣畅地传达出诗人对延安的深情。

动词“抓”给人一种急切以至于不顾细节的感觉;“贴”紧紧地挨近。

这两个词形象而精练地表现了诗人已抵达延安时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B一个“搂”字,诗人几处异地,心系延安,写尽怀念之情。

C一个“扑”字诗人此时的感情是用千言万语说不尽的,用“扑”尽在不言中。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拟人、夸张、排比、比兴等。

4.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读来亲切自然。

5.运用了信天游的形式。

活动三:三读,知特点。

1.诵读《王贵与李香香》(节选),对比两首诗形式上的相同之处。

2.小组讨论,明晰“信天游”诗体特点。

明确: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属山歌性质,流行与陕北一带。

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

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段(节),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

每句四个节拍,与七言诗句略同。

短的只有一两段,长的可接连数十段。

每段的两句都押韵,多段可以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

多段时,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

附:《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李季一崔二爷收租公元一九三0年,有一件伤心事出在三边。

人人都说三边有三宝,穷人多来富人少;一眼望不尽的老黄沙,那块地不属财主家?一九二九年雨水少,庄稼就象炭火烤。

瞎子摸黑路难上难,穷汉就怕闹荒年。

荒年怕尾不怕头,第二年的春荒人人愁。

掏完了苦菜上树梢,遍地不见绿苗苗。

百草吃尽吃树杆,捣碎树杆磨面面。

二三月饿死人装棺材,五六月饿死没人理!窑里粮食霉个遍,崔二爷粮食吃不完。

穷汉饿得皮包骨,崔二爷心狠见死他不救。

风吹大树嘶啦啦响,崔二爷有钱当保长。

一个算盘九十一颗珠,崔二爷牛羊没有数数。

三十里草地二十里沙。

那一群牛羊不属他家?烟洞里冒烟飞满天,崔二爷他有半个天;县长跟前说上一句话,刮风下雨都由他。

天气越冷风越紧,人越有钱心越狠!天旱庄稼没收成,庄户人家皱眉头;打不下粮食吃不成饭,崔二爷的租子也难还。

饿着肚子还好过,短下租子命难活!王麻子三天没见一颗米,崔二爷的狗腿子来催逼。

舌头在嘴里乱打转,王麻子把好话都说完。

"还不起租子我还有一条命,这辈子还不起来世给你当牲畜。

""短租子,短钱,短下粮--老狗你莫非想拿命来抗?"一句话来三瞪眼,三句话来一马鞭。

狗腿子象狼又象虎,五十岁的王麻子受了苦。

浑身打烂血直淌,连声不断叫亲娘。

孤雁失群落沙窝,邻居们看着也难过。

"冬天穿皮袄为避风,王麻子短租不短你的命;"房子家产由你们挑,打死他租子也交不上!"毛驴撞草垛没长眼,狗腿子不长人心肝!一根棍断了又一根换,白落红起不忍心看!太阳偏西还有一口气,月亮上来照死尸。

拔起黄蒿带起根,崔二爷做事太狠心;打死老子拉走娃娃,一家人落了个光塌塌!冬天里草木不长芽,旧社会的庄户人不如牛马!二王贵揽工王麻子的娃娃叫王贵,不大不小十三岁。

崔二爷来好打算,养下个没头长工常使唤;算个儿子掌柜不是大,顶上个揽工的不把钱花。

羊羔子落地咩咩叫,王贵虽小啥事都知道。

牛驴受苦喂草料,王贵四季吃不饱。

大年初一饺子下满锅,王贵还啃糠窝窝。

穿了冬衣没夏衣,六月天翻穿老羊皮。

秋天收庄稼一张镰,磨破了手心还说慢。

冬天王贵去放羊,身上没有好衣裳;脚手冻烂血直淌,干粮冻得硬梆梆;心想拔柴放火烤,雪下柴儿点不着了。

马兰开花五瓣瓣,王贵揽工整四年。

冬雪大来年冬麦好,王贵就象麦苗苗。

十冬腊月雪乱下,王贵想起他亲大;老牛死了换上牛不老,杀父深仇要子报。

活动四:诵读积累。

背诵《回延安》。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3)触摸文字的力量——《安塞腰鼓》《灯笼》整合探究课山东省寿光市洛城一中王秀梅【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把握行文线索,体会文章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及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借助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文章抒发的情感。

【课前预习】1.熟读两篇文章,扫除字词障碍。

2.课前搜集安塞腰鼓的相关视频及图片,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美和艺术美。

3.结合《灯笼》一文,借助网络了解相关灯笼文化。

【课内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1.快速浏览两篇文章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及抒发的情感。

2.找出《灯笼》一文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明确:第③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⑤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⑥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第⑦段元宵节看灯;第⑧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第⑨段,纱灯上描红;第⑩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第 11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3.《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出现,请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句式说说自己的初读感知。

活动二:感情诵读,寻找美点。

1.《安塞腰鼓》一文,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请反复诵读,找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安塞腰鼓美在,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

明确:①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励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使你……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2.本文的美还表现在句式丰富多样,大量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让充满激情的语言互相碰撞、应和,汇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请找出这些句子,反复诵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生命律动。

如,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②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③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⑤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