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口炎 清 冲 剂 : 组成 : 天 门冬 、 麦 门冬 、 玄参、 金银 花 、 甘 草 等 。 功
的平 衡 紊 乱 , 经测定富含微 量元素锌 、 铜、 锰、 铁 。方 中 熟 地 黄 含 8 一 谷 甾醇 、 甘露醇 ; 山萸 肉含 山 茱 萸 苷 、 番木 鳖苷 ; 茯 苓 含 茯 苓 多
l O mg , 连续服用 1 0 d 。观 察 3 个月 , 随诊观察 1 年 。 同时 测 定 治
∞ 口服 液 由熟 地 黄 、 六 味地 黄 类 : 六 味地 黄 山萸 肉、 山药 、 泽 泻、 茯苓 、 牡丹皮组 成 , 具鸺 有 滋补 肾 阴的功 效 , 可用 于治疗 “ 虚 火
火 型 口疮 。 目前 ,中 医 药 治 疗 复 发 性 口腔 溃 疡 的 方 法 可 谓 多 元
化 ,有 中 医 的 辨 证 分 型 施 治 、 中成药 、 验方、 针灸、 外 用 方 等 ,取
得 了一 定 的疗 效 。
口服 中成 药
药锡类散 , 口服激 素 氢 化 可 的 松 每 日 6 0 mg , 4 d后 每 日减 量
疡发生_ 5 ] 。 丹参 具有 活 血 化 瘀 作 用 。有 学 者 采 用 复 方 丹 参 治
疗 R 0U 患 者 5 7例 。 先 用 注 射 液 静 脉 滴 注 , 每 日 1次 。1 4 d后 改 口服 复 方 丹 参 滴 丸 , 每 日 3次 , 每次 1 O 粒 , 连 服 6周 , 全 部 治 疗
聚糖 类 、 三萜类 ; 泽泻含氨基酸 、 糖及多 种微量元 素 , 均 具 有 增 强
用: 养阴, 清热 , 解 毒 。用 于 虚 火 上 炎 所 致 口疮 。l O g / 袋, 开 水 冲 服, 每次 1 ~2 袋, 每 日1 - 2次 。有 多位 研 究 者 采 用 口炎 清 颗 粒 治
中医中药辩证论治配合外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以 引 为 归 原 以 及 温 阳健 脾 佐 以 升 清 降 浊 , 肝 理 气 佐 以 清热 调 疏 经 , 加活血化瘀等方法 , 外 起到 调 整 机 体 阴 I , 节 消 化 、循环 、 5 调 日
莲 肉 6 、桔梗 6 、砂仁 6 、干姜 6 。 g g g g 以 上 各型 治疗 时 均 不 同程 度地 选 用 活血 祛瘀 药 : 红 四物汤 , 桃
复发 性 口腔 溃 疡( eu rn p to s Ul r 简称 RAU) R c re tA hh u c , e 是
临床 常 见病 、 多发病 , 中 医 “ 属 口疡 ” 口破 ” 等 病 症范 畴 。 目 、“ 前西 医 多为 对症 治疗 , 效欠 佳且 复 发率 高 。 笔者 自 2 0 疗 0 2年以 来 对 该 病 采 用 中 医 中 药辩 证 论 治 配 合 外 敷 地 塞 米 松 方 法 进 行 治 疗 10 , O 例 取得 了显 著疗 效 。并 与纯 西 药组 5 例 作对 照 , O 现将 结果 报
巾 医辩证 论 冶 , 时配 合外 敷地 塞 米 松 。 本 症的 辩 证 要点 在 于 分 同
清 虚实 。实 者 , 属心 火 , 多 胃火 及 脾 胃湿 热 , 现为 溃 疡 数 目 多 , 表
红 肿 明显 , 痛 剧 烈 , 程 短 , 有 发 热 , 疼 病 可 口苦 、 口臭 , 冷饮 , 喜 便
组法 , 治疗组 10 , 0 例 其中 另 3 例 , 6 例 , 5 女 5 年龄 l ~7 岁 , 7 O 病程 1 ~
1 年 , 中 1 年 5 例 , ~5 3 例 , ~l年 l 例 ; 照组 5 例, 0 其 ~3 4 4 年 3 6 0 3 对 O
其 中男 l 例 , 3 例 , 5 女 5 年龄 l ~7 岁 , 8 2 病程 1 O , 中 1 3 2 ~l 年 其 ~ 年 3 例 , ~5 2 例 , ~1 年 6 。 4 年 l 6 O 例 1 2 治疗 方法 .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药治疗

排脓生新,对于日轻夜重、舌质紫暗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疗效显著。
使用时把少许云南白药涂在溃疡创面上,闭口10~15 min,用药后1 h内最好不要漱口和吃东西,早晚各用药1次,一般用药3次左右即可好转,轻者可以痊愈。
云南白药和六味地黄丸一样,各大药店、诊所均可以买到,使用起来也方便易懂。
需要说明的是,孕妇不可以使用。
用药期间不要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酸冷、鱼类、蚕豆等。
(5)丹参:丹参有活血祛瘀、改善微循环和抑菌的功效,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上也有一定作用。
可以用煎服的方法治疗,也可以口服丹参片,效果均良好。
(6)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的主要功能是滋阴养血,清热补心安神,对于心肾不足、虚心上炎造成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早晚服用,一般1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即可痊愈。
(7)其他:中成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除了以上较为常见的选择以外,还可以选择使用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总苷等治疗,效果均良好。
还可以用锡类散、冰硼散或喉风散等进行外敷,或喷洒于溃疡面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文化的精髓,是中医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针灸疗法可以疏导全身的经络,调理机体脏腑功能,帮助机体气血通畅。
针灸疗法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上,同样是辨病辨证相结合,进而施以取穴治疗。
主穴一般为承浆穴、颊车穴、地仓穴、合谷穴、足三里和三阴交。
根据不同的溃疡区域,如果是舌部溃疡,可以加金津、玉液、廉泉,如果是唇和两颊的溃疡面,要加上迎香和内庭。
如果在施以针灸的同时,辅以局部或者整体用,治疗效果会更加显著。
相比之下,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简单有效、易于操作、治疗较为安全、副作用也比较小。
需要指出的是,人体有很多穴位,针灸疗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价值极大。
茶叶疗法茶叶是我们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种食材。
对于茶叶的认识,大部分人停留在其是一种饮品上。
但其实生活中常见的茶叶也是一种中药。
在唐代的《本草拾遗》上就有说道:“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优选篇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优选篇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1① 脾胃积热症状:数目多而密集的浅溃疡,周边充血,中心区表面有淡黄色假膜,灼疼明显。
面红热,口渴口臭,唇红干燥,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或厚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通腑。
方药:清胃散加减。
生石膏15g,黄连10g ,黄芩10g,栀子3g,当归12g,生地10g,寸冬10g,赤芍10g,牛膝10g。
若便秘加大黄、芒硝;红肿者加二花、公英。
② 心火上炎症状:口舌生疮,溃疡面积小而数目多,多位天舌尖和舌前部或舌侧缘,溃疡周边充血明显,灼痛剧烈;口热口渴,急躁心烦,夜寐不安,小便短赤涩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心降火,凉血利尿。
方药:导赤散合泻心汤加减。
生地10g,竹叶6g,黄芩12g,黄连12g,滑石9g,木通10g,栀子12g,丹皮10g,赤芍10g,甘草20g。
尿赤加白茅根、大小蓟;烦躁口渴加麦冬、玄参③ 肝郁气滞症状:口舌生疮,多位天舌缘,溃疡数目少。
复发与情绪及月经有关,经前复发,经后渐愈,月经失调,量过多或过少,__有块,小腹胀疼。
胸肋胀闷,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经前__胀痛。
舌尖红或有瘀斑,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舒肝理气,调理冲任。
方药:丹枝逍遥散加减。
柴胡6g,龙胆草9g,栀子9g,香附6g,枳壳6g,赤白芍各10g,川芎20g,当归10g,菊花10g,益母草10g,生地10g,甘草20g。
若前不见古人情严重可形成气滞血瘀,可用桃红四物汤或合失笑散加减。
常用当归10g,赤芍10g,丹参10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5g。
④脾虚湿困症状:溃疡数目少,面积大而深,久治难愈合,口淡乏味,口粘不渴,头晕头重,胃脘满闷,食欲不振,便溏腹泻,体弱乏力,舌淡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弦数。
治法:益气健脾,芳香化湿。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参11g,白术15g,茯苓15g,苍术10g,薏仁20g,半夏6g,厚朴6g,泽泻10g,佩兰10g,砂仁10g,桂枝10g,木香10g,炙甘草20g。
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观察_王晓静

98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其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有或无任何诱因,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层小溃疡,可单发也可多发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有剧烈的烧灼性疼痛,影响说话和进食,尤其是遇冷热或其他刺激性东西后疼痛加剧,其发病原因机制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或与病毒感染、维生素缺乏等因素有关[1]。
由于病因不确切,因而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近几年来,笔者用自拟的中药内服治疗口腔溃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60例,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0年;溃疡病灶最大24mm,最小2mm。
对照组80例,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8年;溃疡病灶最大22mm,最小2mm。
两组患者均为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其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体征均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益气滋阴解毒汤治疗,其药物组成:黄芪20g,当归15g,生地10g,赤芍10g,白芍10g,金银花10g,石膏10g,知母10g,黄连3g,黄柏10g,肉桂5g,川牛膝15g,甘草6g。
辨证加减:伴便秘,口渴多饮,口臭,多食善饥,苔黄、舌红, 脉大者加山豆根、连翘、柴胡;伴口干不欲饮, 手足心热, 腰酸耳鸣, 舌红苔少, 脉细略数者加泽泻、丹皮;伴头痛、有寒热、咽喉疼痛,脉浮数者加牛蒡子、荆芥、竹叶。
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服,7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
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 2 10mg,维生素C 100mg,口服。
两组均为每日3次,7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他任何药物。
2 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2.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所有溃疡面全部愈合,伴随症状(如口渴、便秘尿赤、五心烦热、体倦乏力等)消失,体格检查无异常,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溃疡面明显缩小,伴随症状消失或减轻,随访半年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溃疡及伴随症状均无改善[2]。
浅析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李 某 , , , 咳嗽 气 促 、 间痰 呜伴 高 热 3天 主诉 , 男 2岁 以 喉 于 20 年 1 08 0月 2 日人 院 治疗 。查 体 : 神 差 、 性病 容 、 吸 急 精 热 呼
促、 咽红 , 双侧 扁 桃体 略大 , 部 叩诊 有 浊音 , 肺 两肺 呼 吸音 粗 糙 , 右 肺有 中小 水泡 者 。血 化 验 : 白细胞 40/m3 中性 5% , 巴 90m , 4 淋 4%, 透 : 侧肺 纹理 增 多 , 厚模 糊 , 3 胸 两 粗 于其 间可 见 少量 片 状 阴
Summ a y: i ril b u e u rn rlu c reilg r Ths atce a o trc re to a le t o y,p to e e i,a d t n tl b uta rc r n t e te t n ;d ae tc ltp f o ah g n ss n he ak a o e od o rame t ilc a y e o h i te t n n s- a t ea y ihi h e d ae t a y e o h rp ,c n n o s u e o o d p ro ma c s;ta  ̄e r rame ta d p t p ry t r p ;hg lg tt ilc c ltp ft e a y o t u u s fg o e r n e e h h i i f h tx.u mntoa l es r luc r
1 复发性 口腔 溃疡
全 者 , 枸 杞子 、 首乌 、 贞子 ; 秘 者 加上 决 明 子 等 。该法 加上 何 女 便
11 病原 因 : .发 复发 性 的 口腔 溃 疡 主要 是 由积 热上 攻所 致 , 有 的治愈 率 效果 甚 佳 。 但
四逆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证举隅

限性l _ 1 为 特 征 。本 病 属 中 医 学 “ 口疮 ” “ 口疳 ” 范畴, 最 早
见 于《 素问 ・ 气交 变大论 》 : “ 岁金不及 , 炎 火乃 行… … 民
灼, 寝食难 安 , 苦不 堪 言 , 服 白萝 卜 水后疼痛加重, 口不
干, 喜温饮 , 怕冷 , 下肢冰冷, 大便 偏 烂 , 舌 有 齿 印, 苔 薄
白, 脉沉 。证属 阴寒偏 盛 , 阳虚上 浮 。治宜 温 补 肾 阳, 引 火归源 。方 用 四逆 汤加 味 : 炮 附子 1 5 g , 干姜 1 0 g , 炙 甘 草 3 0 g , 乌梅 1 8 g , 肉桂 ( 后下) 3 g , 骨碎 补 3 0 g 。2剂 。
口腔溃 疡一 证 , 虽 属 小恙 。但 因其 容 易反 复 发 作 、 缠绵难 愈 的特点 , 常令 医者 困惑 , 病 者难 受 , 医者常 法多 谓其肺 胃热 盛 , 选 方 多用 凉 膈 散 、 泻 黄 散加 减 。但 笔 者 临床 观察 , 此 证实证 、 热证 固然 临 床 多见 , 但虚证 、 寒 证 也不 少见 。尤其 对于反 复 口腔溃 疡一证 , 前 医多按 常法
复发 性 口腔 溃疡 ( r e c u r r e n t o r a l u l c e r , ROU) 又 称
复 发 性 阿弗 他 溃疡 ( r e c u r r e n t a p h t h o u s u l c e r , RAU) , 是 临床上 最 常见 的 口腔 黏膜 病 。该 病 的 临床 表 现 多见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疗 5 例, 0 全部治愈 , 疗程最短 l 天 , 0 最长 4 天 。 o 3 风 痰型 多有糖 尿病 、 血 压病 史 ( 脑 cr 除脑 血 管 高 颅 排 疾病 ) 病情较顽 固, 患侧面肌臃肿, 眼睑浮肿 , 嗜睡 , 可伴 言 语不 利 , 质淡 , 舌 苔厚 腻 , 沉滑 或 弦 滑。治 脉
则 : 风除 湿 , 痰 通 络 。方 选 牵 正 散 加 减 : 蝎 6 祛 化 全 g僵蚕 1 , , 0g 白附 子 1 , 麻 1 , 0g天 0g 白芥 子 1 , 2g法
芍 1 g红花 l , 5 , 0g桃仁 1 g 当归 1 , 蚕 1 g 0 , 0g僵 0 c 方药分析 : 头面为诸 阳之会 , 患者素体阳虚 , 则头面 之阳亦虚 , 风邪易中, 出现上述症状 方中以黄芪大 剂量 以补阳气 , 地龙、 蚕以通脉络 , 红四物去熟 僵 桃 地 以活血 , 方 以温 阳益 气 活 血 为法 临 床 观 察 2 全 5
:] 1徐分根 普 济 消毒饮 加味治 疗 面瘫 1 2例疗 效 观察 [ ] J
时珍 国 医 国 药 .00 1( )4 1 6 . 20 ,15 : ~42 6
[] 2 郭廷秀 郭廷瑞
重用清热解 毒之剂 治疗面 瘫 4 6例 ] J.
中医研究 ,98 1( )4 — 2 19 , I3 :1 4 .
4 阳气 亏虚 型 患者素 体 阳虚 , 多为年 老体弱 者或久 病初 愈 者。
怕冷 , 面色龇白, 动则汗出。舌淡, 苔薄白, 脉沉缓或 细弱 治则 : 阳益气 , 温 活血 通络 。方选 补 阳还五 汤
化 裁 。方药 如下 : 黄芪 3 , 龙 1 , 芎 1 , 0g地 5g川 0g赤
后, 风痰 窜犯经 络 , 阻滞 于面部 , 出现言语 不利 , 故 苔 厚腻 , 弦滑 。方 以全蝎 、 脉 僵蚕 、 白附子化痰 通 络 , 熄 风 止痉 , 白芥 子善 祛 除 头 面 部 风 痰 , 经 络 引 药 上 通 行 。用 天麻 以祛 风 定 眩 。半 夏 、 陈皮 、 苓 、 草 健 茯 甘 脾化湿 , 言语 不利时 , 伴 加菖 蒲 、 金化痰 开窍 , 郁 用羌 活一 味 , 风湿 , 风寒 。综 观 全方 , 脾化 湿 以治 祛 散 健 其本 , 化痰通 络 而治其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①脾胃积热
症状:数目多而密集的浅溃疡,周边充血,中心区表面有淡黄色假膜,灼疼明显。
面红热,口渴口臭,唇红干燥,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或厚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通腑。
方药:清胃散加减。
生石膏15g,黄连10g ,黄芩10g,栀子3g,当归12g,生地10g,寸冬10g,赤芍10g,牛膝10g。
若便秘加大黄、芒硝;红肿者加二花、公英。
②心火上炎
症状:口舌生疮,溃疡面积小而数目多,多位天舌尖和舌前部或舌侧缘,溃疡周边充血明显,灼痛剧烈;口热口渴,急躁心烦,夜寐不安,小便短赤涩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心降火,凉血利尿。
方药:导赤散合泻心汤加减。
生地10g,竹叶6g,黄芩12g,黄连12g,滑石9g,木通10g,栀子12g,丹皮10g,赤芍10g,甘草20g。
尿赤加白茅根、大小蓟;烦躁口渴加麦冬、玄参
③肝郁气滞
症状:口舌生疮,多位天舌缘,溃疡数目少。
复发与情绪及月经有关,经前复发,经后渐愈,月经失调,量过多或过少,经血有块,小腹胀疼。
胸肋胀闷,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经前乳房胀痛。
舌尖红或有瘀斑,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舒肝理气,调理冲任。
方药:丹枝逍遥散加减。
柴胡6g,龙胆草9g,栀子9g,香附6g,枳壳6g,赤白芍各10g,川芎20g,当归10g,菊花10g,益母草10g,生地10g,甘草20g。
若前不见古人情严重可形成气滞血瘀,可用桃红四物汤或合失笑散加减。
常用当归10g,赤芍10g,丹参10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5g。
④脾虚湿困
症状:溃疡数目少,面积大而深,久治难愈合,口淡乏味,口粘不渴,头晕头重,胃脘满闷,食欲不振,便溏腹泻,体弱乏力,舌淡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弦数。
治法:益气健脾,芳香化湿。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党参11g,白术15g,茯苓15g,苍术10g,薏仁20g,半夏6g,厚朴6g,泽泻10g,佩兰10g,砂仁10g,桂枝10g,木香10g,炙甘草20g。
纳差加焦三仙、莱菔子;嗳气时加旋复花、代赭石。
⑤阴虚火旺
症状:口舌生疮,好发于舌根,舌尖及舌下,溃疡数目少,周边微红,灼痛轻微,口燥舌干,面热唇红,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急躁,五心烦热,尿黄便干,舌苔薄黄,脉沉细数或弦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熟地20g,玄参10g,山萸肉12g,女贞子12g,
旱莲草12g,麦冬12g,知母12g,黄柏12g,黄连12g,丹皮10g,赤芍10g,泽泻9g,茯苓9g。
⑥脾肾阳虚
症状:口舌生疮,溃疡少而分散,表面暗紫,四周苍白,轻微疼痛。
面色胱白,面浮肢肿,形寒肢冷,下利清谷,小腹冷痛,小便多,舌质淡,舌苔白,脉沉弱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散寒化湿。
方药:附桂八味汤加减。
附子10g,肉桂3g,熟地10g,萸肉10g,山药15g,党参10g,茯苓12g,干姜6g,泽泻10g,甘草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