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培养学生的随机事件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用列表或树状图展示事件的可能性,通过实验或观察,发现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用数学方法来描述随机现象。
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的数学运算,也初步了解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但是,对于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用数学方法来描述随机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培养随机事件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发现和判断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用数学方法来描述随机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随机事件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如抛硬币,来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教学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事件,如抛硬币、抽奖等,让学生用列表或树状图来展示事件的可能性,并用实验或观察来验证这些可能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可能性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可能性(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2. 概率的初步认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3. 掷硬币和掷骰子:实验探究可能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硬币、骰子、卡片等2. 学具:每组一份硬币、骰子、卡片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可能性的概念。
2. 新课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3. 新课展开: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事件的可能性。
a. 掷硬币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正面和反面的出现次数,然后计算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
b. 掷骰子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然后计算每个数字的可能性。
4. 工作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可能性的概念。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可能性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理解了可能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验探究可能性这一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理解和应用的关键,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描述和计算。
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掷硬币实验的补充说明: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分组进行,每组需要准备一枚硬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活动,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有所了解。
但在表示事件可能性和大小的方法、计算可能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活动,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以及计算可能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学素材、游戏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的可能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模拟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事件可能性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事件可能性,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事件可能性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可能性(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可能性(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2. 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3. 概率的初步认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事件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新知(1)事件的可能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事件的可能性,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概率的初步认识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可能性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可能性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不确定事件,尝试用可能性知识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1. 事件的可能性2. 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3. 概率的初步认识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概念,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可能性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新知”环节,特别是“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理解可能性的关键,也是学生容易感到困惑的地方。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在数学中,不确定事件指的是在一次试验中,其结果有多种可能性,且在试验前无法预知具体结果的事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是本册教材中关于统计与概率的一个单元。
该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概率的计算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概念,学会用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概率方面的知识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概念,学会用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并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问题。
2.利用实验、模拟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概率的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卡片、骰子、苹果等。
2.设计好相关的问题和活动,准备好PPT。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猜谜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的概念。
例如,教师拿一个苹果,问学生:“这个苹果是红色的可能性大还是绿色的可能性大?”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图片和数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可能性的大小。
例如,展示一张纸牌,让学生猜测红桃A出现的可能性;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分析某种水果出现的概率。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和理解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例如,让学生掷骰子,记录掷出1、2、3、4、5、6的概率;让学生抛硬币,记录抛出正面和反面的概率。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游戏,让学生感受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可能性的大小。
教材内容紧凑,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掌握概率的基础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知道可能性的大小是0到1之间。
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表示方法。
2.难点: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不确定事件和可能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猜谜游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让学生猜一猜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不确定事件和可能性。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中不确定事件的发生。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可能性的大小。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不确定事件和可能性。
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掷骰子、抽卡片等,记录事件发生的次数,计算可能性的大小。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体验不确定现象,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可能性大小的估计、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基本性质等。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学会用概率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不确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运用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概率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验不确定现象,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不确定现象,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学会用概率的观点看待问题。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签等,引导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呈现一组随机事件,如抛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抽签出现不同号码的概率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随机事件的概率大小,并尝试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苏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课件

苏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5
苏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6
苏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7
苏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8
苏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9
都放红球
有红球有绿球
都放绿球
苏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大小
苏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1
苏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2
在摸球活动中,你什么体会?
每次摸出的结果,在摸之前并不能确定。
苏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3
苏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可 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 这样的时间叫做确定事件;有些时间的发生 与否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这样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
10
苏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1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苏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