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涟水县中考化学成绩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中考质量分析报告化学

中考质量分析报告化学

中考质量分析报告化学中考化学科目的质量分析报告一、总体情况分析中考化学科目的试题,主要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操作、化学公式及计算等方面的知识点。

试题难度适中,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应用。

在试卷组成上,选择题占比较大,占总分的70%左右,填空题、判断题占比较小,占总分的30%左右。

试卷设计中,注重触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各题型分析1. 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验知识等方面的理解。

题目设置上,有些题目可以通过记忆和考察细节来解答,有些题目则需要运用一定的推理和分析能力来解答。

在选项设置上,需要避免干扰选项过多,以确保学生能准确选择正确答案。

同时,在选择题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应用题,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

题目设计上,可以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填空题,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题,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

3. 判断题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理解。

在设置上,需要注意题目表述的精确性,确保学生能正确判断。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判断题,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的统计和评分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相关题目。

2. 对于实验操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和实践。

3. 对于计算能力的掌握情况较为薄弱,需要加强对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改进措施为提高中考化学科目的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解和强化练习,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加强实验操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初中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初中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初中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次初中化学考试是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考试卷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在化学领域的熟练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考试概况本次化学考试总分100分,共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部分。

全班共有100名学生参加考试,考试期间学生表现积极,注意力集中,整体考试纪律良好。

三、考试结果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本次考试的平均分为78.5分,及格率为85%,其中优秀率为25%,良好率为40%。

1. 选择题分析选择题是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的考察,本次选择题的平均分为65分,符合率为70%。

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有少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或者选择题的思维方式不够灵活,导致得分稍低。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扩展,并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各项解题方法。

2. 填空题分析填空题是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表达能力的考察,本次填空题的平均分为75分,符合率为80%。

总体来说,填空题得分相对较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较为牢固,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较为模糊,导致填空题得分较低。

因此,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对重难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3. 解答题分析解答题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察,本次解答题的平均分为85分。

从考试结果看,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整体水平较高。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存在一些失误,如计算错误、表述不清等。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问题分析与对策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问题和对策:1. 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深度不够,选择题得分偏低。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建立知识链条。

中考化学卷评卷总结反思

中考化学卷评卷总结反思

中考化学卷评卷总结反思一、试题分析:该题属于试题中难度最大的开放性的实验探究题。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氢氧化钠溶液与酸碱指示剂酚酞的相互作用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第题的参考答案是即使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第题参考答案的实验设计:向浓度不同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可能的现象和结论:如果两种溶液都变红且不褪色,则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大小无关;如果某一种溶液变红且不褪色,另一种溶液变红后褪色,则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大小有关。

二、得分情况该题满分6分,考生平均分为分,难度系数为,满分人数5439人,占考试人数的%,零分人数66266人,占考试人数的%。

三、学生答题情况:第题学生由于基础不牢,不懂得碱性溶液与二氧化碳以及酚酞的相互作用及其发生的现象。

有的学生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是不变色或是变蓝色;不与酚酞溶液作用;酚酞溶液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酚酞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发生了反应等等第题针对“酚酞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变红后褪色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有关”的猜想,应用两种浓度不同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进行对比,从发生的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

这一探究实验的设计并不难,但学生答题的情况五花八门,并不使人乐观。

1、实验设计不合理: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作对比;分别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5%和10%的酚酞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继续滴入酚酞溶液;在酚酞溶液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配制8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做实验;向两杯不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向两杯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等等。

2、对实验的现象表述不准确,不清楚,语言逻辑混乱:用浓度深浓度浅、浓度多浓度少、浓度强浓度弱、过量适量、多量少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大和浓度小。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无变化,不清楚是指酚酞溶液不变红色,还是变红色后不褪色。

初中化学成绩分析

初中化学成绩分析

初中化学成绩分析一.对试卷的整体评价:本次月考的试卷是中考模拟考试试卷,试题特点:题型稳定,难度适中,学科重点突出,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核,试题同样注重思维深入和严密。

由于来不及进行系统的复习,所以本次考试存在一定问题,成绩不够理想。

二、从试卷答题情况分析,存在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重要的知识点理解不清。

例如分子的概念,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金属活动性的使用,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2、阅读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能力有待提高。

例如第三大题,第四实验室中的第二题等,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全部答错。

三、从考试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总分为60分,全校参考人数253人,平均分为37分多,距离均分70%(也就是42分)还有一定的差距。

考试成绩中学生两极分化及其严重,满分的全校有2个,50分以上55人,但20分以下的人数为34人,考个位数的有3人。

不及格人数有116人,占比45.8%。

在班级情况看,汤校长任教的三(1)班分数遥遥领先,平均分39.3分,其余四个班成绩差不多,在35分左右。

四、下阶段措施:从考试结果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在综合应用方面较欠缺。

在后阶段教学中,我们初三化学组努力做到:1、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

初中化学内容多,时间短,适当加强记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重要的考点,整理成一定题目,让不及格的同学反复练习,力求人人过关。

2、提高及格率,应重点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以模拟考试试卷为例,明确告诉他们现在的考题都不难,只要有信心和恒心,都是可以成功的。

同时在复习《中考总复习》第一、二单元时,将书上的知识点再重新给他们进行梳理,按单元再次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特别是将可以通过背诵记忆的简单知识点罗列出来,要求学生抄写、记忆,并进行小测或抽查。

由于考试的计算题难度不高,在以后的复习计算题时,可以开展计算题专题训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计算题不难,摸索到解题的基本方法,增强解答计算题的信心,提高计算的得分率,减少出现最后一道大题放空白的现象。

中考理化考试成绩总结(精选7篇)

中考理化考试成绩总结(精选7篇)

中考理化考试成绩总结(精选7篇)中考理化考试成绩总结1一、试卷情况:这次化学出题的范围是前四章。

有适当的区分度,体现低起点,缓坡度,难易适中。

二、基本情况:平均分是45.33分,参考人数51人,优生2人,差生18人。

及格16人,及格率31.37%三、成绩和问题(一)取得的成绩:1.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保持的较好。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可以。

(二)存在的问题:1.细节:字写错,如吸附的附字。

2.典型错误分析:1)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如第15/17题,学生误选B项。

2)概念理解不透:如第33题,学生不能正确地根据题目要求从微粒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选项五花八门。

3)化学用语的书写及意义掌握不够:如第10/14题,反映出学生对原子、离子、分子、化合价及化学式这些化学用语的书写和意义模糊不清,所以出现原子的符号与分子的符号混淆、不能正确地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等一系列问题;再如第23题第2小题,第24题,由于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还没有完全掌握,物质的用途掌握也不是很好,而且缺乏一定的理解和训练,所以错误率较高。

4)实验操作规范化、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第26、27题,反映了学生对一些基本操作仍然有出现盲点的情况,如液面不应高于滤纸边缘;对装置不能正确认识,主要原因是实验原理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5)语言表达能力差:如第28题,很多同学写了很多,但化学术语不会用,语言表达不全面,反映出学生思维不够全面、严谨,表达能力差,不能做到天衣无缝。

6)解题规范性不够:如第28题计算题,表达方式、计算格式、计算结果处理因为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较多。

四、改进措施化学试题关注双基,重视实验,题量适中,难易适度,区分度好,体现了初中化学的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试卷侧重检测学生的化学素养,尤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应用性、开放性,对“双基”的考查又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避免了知识的简单复现和技能机械组合的记忆模式,试卷对我省化学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020化学质量分析

2020化学质量分析

2020年中考化学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九三化学:参加考试42人,及格16人,及格率38.1%,优秀8人,优秀率19%,平均分37.36.二、经验总结1.永远不放弃学困生。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学科,每一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而且化学又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它同时兼具文理科的特点,所以第一节课我们就告诉大家,化学与基础无关,只要用心,每个同学都能学好。

在最初教学中,我们很注重学困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保证他们跟得上队。

即使在后面学到比较难的酸碱盐部分,在大复习知识综合性比较强、题目难度大的情况下,我们也从来不放弃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能学会多少就学多少。

所以我们化学的及格率一直不算差。

2.关注学生动态,稳扎稳打。

化学教学和总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我们化学平时教学进度比较慢,年后加上实验考试,复习时间很短。

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掌握情况,重点知识学完后一定留时间巩固复习,让学生夯实基础。

这样在最后大复习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就比较省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对于学生出现的共性难题,如推断题,我们制成小专题,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突破难点。

三、失分情况及原因化学及格16人,优秀8人,这部分同学基本都是发挥了自己的正常水平,35-41分之间的同学有9人,这部分同学在平时考练中时而及格,时而不及格,自身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再加上大考时的情绪紧张,十分会更多。

由于看不到学生的答题情况,依据学生成绩、平时学情及考试题目,分析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不会审题,缺少“咬文嚼字”,甚至把题目读不全,如11小题中应填“代号”,即“①②③④”,而我们的学生可能会填化学式、(1)(2)(3)(4)等等。

(2)基本化学用语书写有误。

相当一部分同学基本知识不过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记不住,写不准确。

(3)实验现象描述不到位,如实验探究题第二小题,只描述一部分现象,不能从固体、液体、发光发热等全方位描述实验现象。

2020中考化学质量分析

2020中考化学质量分析

2020年中考化学质量分析一、试卷结构1.试卷结构与2019年基本一样,试卷满分为70分,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量为18道小题,按照7:2:1的难易程度设计。

2.试题分四大题,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计算。

二、基本情况1.中考成绩分析九一、二、四班化学:参加考试139人,及格43人,及格率30.94%,优秀16人,优秀率11.51%,平均分32.17。

2.从整体分析学生入口差,欠账多,基础薄弱,尖子生不突出,中等学生学习不积极,面对难题不克服,无法突破,成绩不够稳定,学困生基本处于放弃状态,作业不做或抄袭这是导致中考完全败北的原因。

三、失分情况及原因化学及格43人,优秀16人,这部分同学基本都是发挥了自己的正常水平,35-41分之间的同学有23人,这部分同学在平时考练中时而及格,时而不及格,自身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再加上大考时的情绪紧张,失分会更多。

由于看不到答题情况,依据学生成绩、平时学情及考试题目,分析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不会审题,缺少“咬文嚼字”,甚至把题目读不全,如11小题中应填“代号”,即“①②③④”,而我们的学生可能会填化学式、(1)(2)(3)(4)等等。

(2)基本化学用语书写有误。

相当一部分同学基本知识不过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记不住,写不准确。

(3)实验现象描述不到位,如实验探究题第二小题,只描述一部分现象,不能从固体、液体、发光发热等全方位描述实验现象。

(4)相当一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包括文字、符号、解题格式的书写。

(5)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化学入门简单,刚开始学生兴趣浓厚,但从分子原子知识起,学生开始出现畏难情绪,成绩出现一定差距,到下册酸碱盐部分,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大幅度下滑。

优生不优。

(6)平时教学中运用的小组合作,对于差生和中等生的提高比较明显,但对于尖子生的培养作用并不显着,尖子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

今年中考题相对前几年来说,难度不大,但是我们的高分层次并不突出。

中考化学:中考质量分析汇报

中考化学:中考质量分析汇报

大数据、云计算
学生实际答题情况
发现
真实存在的问题
导向
教学改进
从“经验” 教研到“实证” 教研
(4)加强对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能力的培训和指导,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 学习方法的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有效阅读
交流、表达、共享
提升 获取信息的能力
决定
提升
语言表达的能 力
读题审题、信息加工、 准确表达
基于新时代评价体系 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2020年中考化学分析
遵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化学组
目录
一 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二 2020年中考质量分析
三 存在的问题 四 今后的建议
一、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近三年试题质量分析 近三年试题特点对比 2020年典型试题分析
(一)三年试题质量分析
表1 全卷难度及信度历次情况
2020年 离均率 (%)
11.24 1.76 -1.42 -5.61 -8.00 -2.14 2.31 -1.98 -4.38 -0.57 2.29 -10.71 1.85 12.79 2.93
--
排名
2 7 9 13 14 11 4 10 12 8 5 15 6 1 3 --
汇川区、新蒲新区、桐梓县、绥阳县、湄潭县、凤冈县近三年呈稳定上升趋势。 播州区、正安县在2020年离均率排名有所下滑,需继续努力。
新蒲新区、桐梓县近三年稳步提升,播州区需继续努力。
低分控制
汇川区、红花岗区、赤水市、新蒲新区、凤冈县、道真县均有较大进步, 播州区、湄潭县、正安县、余庆县需加强研究。
三、存在的问题
学生层面 教师层面 管理层面
(一)学生层面
1.必备知识理解不清 2.关键能力还很欠缺 3.学科素养发展不够 4.核心价值观仍未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涟水县中考化学成绩分析报告
涟水县教师发展中心董广苏
一、试卷基本情况
2020年淮安中考化学试题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根据淮安市《2020年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及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全卷共18个小题,其中容易题、中等题、中等偏难题占比约为7:2:1。

试卷结构及题型等延续了2019年淮安市中考化学试题的整体风格,题型相同,保持稳定,同时还凸显以下几方面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融合立德树人,体现学科价值
选择题第1~9小题分别从分辨物质的变化、实验基本操作、化学用语书写、化学与健康、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化学式的意义、金属、物质的检验、鉴别、制备和除杂方法等,考查依纲据本,恪守教育部中考负面清单要求,素材多数源于课本,坚决回避超标、超前内容。

第11小题列举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第12小题以世界环境日和淮安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为背景,从材料的分类、物质的回收、材料选择的依据以及保护环境等角度立意;第13题考查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内涵;第14小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水的组成、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水资源的利用等;第15小题考查了工艺流程模拟的实验操作、仪器的选择、副产品的应用等;第16小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等;第17题实验创新;第18题以废塑料处理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

上述试题结合学科特色创设情景,渗透了立德树人思想,体现学科价值,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到了5个一级主题和19个二级主题的全覆盖,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试题在关注基础与能力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化学学科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如第10题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技术为背景,关注了化学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第12题的第(4)问、第14题的第(4)问、第17题的第(3)问、第18题的第(2)问考查垃圾分类回收、水资源的利用、实验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处理方法等。

这些试题在考查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多次强化环保意识,展现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学科理论与技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核心的技术支撑作用,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和增强社会责任,将立德树人的社会价值观取向教育融合到试题中。

2.注重实验探究考查,弘扬科学态度,体现学科特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探究活动的重
要手段,通过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能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因此试卷加大了对实验探究方面内容的考查。

全卷涉及实验和探究内容的考查约22分,既考查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溶液配制等8个基础实验的掌握情况,还从创新实验的角度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能力。

第17题通过Y型玻璃管的创新使用,将二氧化碳性质、金属活动性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等实验整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设计、分析以及实验反思等多种能力,探究过程层层递进,化学方法巧妙融合,充分体现学科特征和核心素养。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身边化学,体现应用价值
“教真实的化学,学有用的知识”,考查化学与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实用价值和学科魅力。

第5小题以端午节为背景,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金属性质、硬水检验、微粒性质、洗洁精乳化功能等考点;第11小题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的用途,体现了化学的实用价值;第12小题以垃圾回收为背景考查了材料的分类、选择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第15小题考查了由石灰石制取高纯碳酸钙的实验流程;第18小题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塑料购物袋为背景,考查了白色污染、碱溶液吸收塑料完全燃烧产物后溶质成分的探究、实验后废液的处理问题等。


题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了化学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传递了化学学科的正能量。

4.推进教学理念更新,关注学科素养,体现教改方向
中考既要能够选拔合格高中新生,还要能够引导初中课堂教学。

全卷试题积极引导初中化学教学全面落实化学课程标准设定目标,整体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的内容,着重考查初中教学主干内容,引领教学关注学科重点;考查内容聚焦教材,促进教学依纲据本;考查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素养提升。

试题在严格依据《考试说明》的基础上,从教材上精选素材命题,多数表述来源课本,着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教学回归教材,强化核心内容。

如第17小题实验创新考查学生非常熟悉的课本核心知识,引导教师去认真研读教材,实现从教教材到研教材、用教材的转变。

2020年淮安中考化学试题在传承与延续历年传统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与发展,结构稳定、难度适宜,能贴近学生真实的智能结构和思维水平,有较好的诊断、选拔和导向功能,有助于推进学科启蒙阶段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我县学生答题情况
1.各题得分率(除选择题)
2.存在问题:
(1)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

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11、12、13、14、18题等等,尽管题目简单,几乎是送分题,但学生得分率却不高。

连16题的仪器名称还有学生写不出。

18题最后的计算,就是已知一种物质质量求算另一张物质的质量,数据计算也简单,但是得分率并没有预估分数高。

(2)化学用语表述不准确。

如第14题,不能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特别是写好化学方程式不配平。

(3)审题不清,不按要求回答。

如11题要求书写字母序号,
有些同学写成数字序号等。

(4)缺乏思维的严密性。

如:17题的3个小题都是课本实验的改编、18题的(3)小题,根据结论写现象,不少学生要么不会做,要么写不完整。

(5)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如:填空与简答题第21题把数学图像和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得分率就低;18题其实就是氢氧化钠变质的变形题,学生看不懂,甚至望而生畏,或许题目都没看就放弃。

(6)出现“罢考”现象,有些学生只做了选择题,后面全空。

由此可见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极差和化学素养低下,可以想象教师在上课时面对全体学生的难度。

3.成绩情况
(1)去年各县区的各题均分情况
(2)今年情况
县均分37.56,预计市均分在39.8左右(选择题数据未知,其中,主观题市均分24.74),均分分差缩小到2.2左右。

淮安外国语滨河校区和淮文外国语学校对我县的均分贡献最多,两校均分都超过50分。

三、今后教学建议
从学生答题所反映出的问题看,建议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应加强这几方面教学:
1.继续很抓常规教学,要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

在进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教学时多联系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

应注意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进一步强化知识的灵活运用,多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接触生活中化学学习的机会。

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实施教学目标,为师者不能一味向问学灌输死的知识,要加强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老师们要多进行课后反思,反思方法是否恰当,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反思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有机地结合等等。

2.对化学符号、计算式、学科术语、实验操作、仪器使用等化学用语的教学要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语言和工具,也是对化学知识掌握情况表述的体现,初中
化学更应强化这方面教学,为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化学生化学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如平时练习中就可以适当加强阅读题的训练,要求学生对试题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作好标记,从而帮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化学用语等方面要从严要求,及时纠正,如平时的各种测验中对上述情况扣分要从严。

还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善于凭借学科基础知识训练自己的思维,指导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还可能怎么做?多想多思多疑,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重视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有大量的新的教学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今年的中考成绩说明我们的教学还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教学研讨,特别是持之以恒地开展校内外的教研活动。

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今年中考题大量来源于课本的改编。

希望老师们既要做课改的实践者,也要做课改的思考者,更要做课改的研究者,切实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