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应用化学是一门结合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化学基础扎实、实验技能过硬、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化学人才,能够在化学制药、能源材料、环境监测等行业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分析测试和产品开发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应用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具备化学实验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科研需求;5.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应用化学原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化学实验方法、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热力学、电化学等。

2.选修课程:化学生物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计算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化学工艺与工程等。

四、实践环节为了确保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应用化学专业设置了丰富的实践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教学:开设实践操作课程,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科研实验,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与化学制药、能源材料、环境监测等相关企业的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意识。

五、毕业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1.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化学实验,并准确处理实验数据;2.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科研需求;4.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素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5.具备继续深造和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能力和意愿。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实验室设施与实验仪器的准备、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

一、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应用有机化学、应用无机化学、应用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化学等。

3.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就业方向的不同,设置有机合成、药物化学、材料化学、环境监测与治理等选修课程。

二、实践环节
1. 实习:安排学生参加化学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实习,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行业需求。

2. 实训: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提升实验技巧与操作能力。

3.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安排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研究,拓宽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室设施与实验仪器的准备
1. 建设现代化实验室:配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满足学生实验教学和科研需求。

2. 提供优质实验材料: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四、教学团队建设
1. 选拔优秀教师:招聘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教师。

2. 教师培养: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3. 学生指导:建立良好的学生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在学术和科研方面的成长,提高综合素质。

以上是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先进的实验室设施与实验仪器的准备以及师资团队的建设,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化学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化学专业人才。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内容1.基础知识能力:学生要全面掌握物理、化学、数学等基本科学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知识,了解应用化工技术的相关知识。

2.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要掌握应用化工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包括化工工艺与装备、化工原理与工艺、工程化学、化工材料与催化等。

3.创新能力:学生要具备应用化工技术的综合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4.实践能力:学生要参与实践环节的培养,包括实验操作、实践实习、科研项目等,提高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5.社会责任感: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化工技术对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倡绿色、环保的应用化工技术。

三、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实践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专业导师制度:为学生安排导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研究中的问题。

3.毕业实习: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科研项目培养: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培养环节和要求1.核心课程:包括化工工艺与装备、化工原理与工艺、工程化学、化工材料与催化等核心课程,学生需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并通过相关考试。

2.实验操作:学生需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化工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规范。

3.实践实习:学生需参与实践实习,例如到化工企业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应用情况。

4.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例如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应用化学(电化学)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电化学)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电化学专业方向)培养方案(Applied chemistr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爱岗敬业,具备扎实的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能从事电化学领域(包括化学电源、电镀、表面处理等)设计、研究、生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技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2、系统掌握现代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3、系统掌握电化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具有从事专业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设计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能力。

4、了解电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5、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归纳、整理、分析能力,具有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四年,理学学位。

四、毕业最低学分要求本专业必须修满170学分方准毕业。

五、主干学科化学。

六、专业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设计、理论电化学、电化学分析测试、化学电源工艺与电镀工艺学等。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表一)八、课程设置与学分比例通识教育课必修课45 学分,占总学分的26.4%,选修课10 学分,占总学分5.9 %;学科基础课必修课44学分,占总学分的25.9 %,选修课0 学分,占总学分0.0 %;专业教育课必修课18 学分,占总学分的10.6 %,选修课37 学分,占总学分21.8 %;实践环节课必修课12 学分,占总学分的7.0%,选修课0 学分,占总学分0.0 %;素质拓展课创新学分4分,占总学分2.4 %。

应用化学专业(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制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方向)名称及专业代码专业(方向)中文名称:应用化学(制药工程)专业(方向)英文名称:Applied Chemistry(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专业代码:070302二、培养目标应用化学专业(制药工程)培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协调发展,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从事药品及相关化学品的开发、生产和工程设计能力,能够在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从事产品研制与开发、药物质量控制、车间装置设计和药事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1:(社会责任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保持清晰意识,有竞争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制药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培养目标2:(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扎实的制药工程、药物化学、药剂制剂、药物研发、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和药事管理与营销技术等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

培养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能够就复杂的制药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较强的药物生产、研发与药事管理的领导能力。

培养目标4:(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利用制药工程相关专业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解决研发和工业生产遇到的复杂问题,并在药物研究、生产中能熟练运用各种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体现出对本专业的创新意识。

培养目标5:(终身学习能力)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设计院、制药及相关企业和和事业单位从事创业、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科学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研究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09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9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9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302)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化学在专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和技术应用能力,能在化工、制药、材料、日用化学品、环保等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生产、分析检测和企业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和军事训练标准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素养;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及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精细化学品或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基础和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的能力;毕业时须获得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三、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化工制图与CAD、化工基础,精细化学品、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化学实验、专业实验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见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实验、专业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六、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七、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八、毕业学分要求需修满186.5学分。

其中学科必修课最低109学分(公共基础课41.5,专业基础课67.5),学科选修课最低30学分,公共选修课最低10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37.5学。

九、教学计划有关说明第6、7学期的选修课(每周4学时),上完即举行考试或考核;第6、7学期的180学时专业实验主要由综合性设计实验、专业方向课实验、专业选修课实验等构成;“学科前沿与区域产业论坛”由系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以听课记录、考勤等为依据)。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专业名称: 应用化学专业代码: 070302二、培养目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扎实旳应用化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良好旳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能在与化学及有关领域从事分析检测、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一定创新能力旳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掌握应用化学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实践技能, 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试验训练, 具有良好旳运用所学知识、试验技能进行化学分析测试、生产和科技管理旳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具有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1. 热爱祖国, 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良好旳思想道德修养、强烈旳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 系统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系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具有较强旳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和一定旳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旳创新创业能力和科学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立学习和获取有关信息旳能力。

3.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旳基本措施, 到达国家规定旳体质健康原则;具有一定旳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很好旳人文科学素养和语言体现交流能力;具有健全旳人格和良好旳生活习惯与心理素质;具有一定旳管理能力。

4.掌握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工业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等专业主干课程内容, 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食品卫生、工业、农业、环境样品等重要成分旳分析测试工作。

理解应用化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趋势。

具有较强旳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和一定旳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旳创新创业能力和科学性思维能力;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旳基本措施。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1. 原则学制: 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详细状况合适缩短或延长, 修业年限最短为3年, 最长不得超过7年。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验技能,掌握生化技术、材料化学与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除学习化学、生化技术与材料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外,强调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创新的精神;具有勤劳、俭朴、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2.掌握化学、生化技术或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3.应具备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代表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培养和分离纯化技术,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控制方法;4、掌握生化制药的基本原理,了解新药的研制过程及方法,具备比较熟练的生产操作和基本的研发能力;5、掌握先进的材料合成技术及现代测试表征技术,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6、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相关的工程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及社会科学知识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7、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8、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身心和谐发展,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级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专门应用型人才。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或科技工作者。

二、培养要求1.基本要求(1)综合文化素质和素质拓展:达到学院合格标准;(2)外语: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或达到学校合格标准;(3)计算机:通过省级或国家级一级考试;(4)体育: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达标要求;(5)普通话:通过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

2.专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能力,掌握现代化学化工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工生产、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精细化工方向或高分子材料与加工工艺模块的工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工艺管理和生产管理及产品开发、设计能力。

(3)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4)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新能力,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要求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5)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高级化学分析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

3.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83.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理论教学108.5学分,实验教学25.5学分,实践教学49.5学分。

三、学制与学位按学分制管理,实行3~6年弹性学制。

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学生可申请提前1年或延长2年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化学。

五、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以及相关课程的实验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工设备基础、涂料与涂装工艺、化工工艺设计、高分子合成工艺、高分子加工工艺等课程。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技能训练、科研技能训练;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综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七、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现代化学实验技术实验、综合化学实验。

八、课程简介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主要学习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氧化还原、配合离解和沉淀溶解等基本理论,并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学习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

参考教材:《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先行课为无机化学。

主要学习有机化合物分类、命名及其结构特征,重要有机物的性质、化学反应、结构和用途。

参考教材:《有机化学》,曾昭琼,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先行课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

主要学习分析化学的基本常识,无机离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各类滴定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分析中的分离方法,各类误差来源及规律性,分析中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参考教材:《分析化学》(上),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主要学习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的原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其它大型仪器分析方法及应用。

参考教材:《分析化学》(下),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本课程是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课程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化学过程中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及这些规律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主要学习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参考教材:《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物理化学》,傅献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结构化学(Structure Chemistry)该课程是从原子、分子的尺度研究物质的结构及结构与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主要学习分子轨道(MO包括HMO)、价键(VB包括杂化轨道Hybrid Orbital)、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前线分子轨道(Frontier Orbital)、配位场(Ligand Field)等化学键理论,理解结构与性能的辨证关系,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结构基元、晶胞、七个晶系14种点阵形式、点阵能等基本概念,掌握等径圆球密堆积原理、晶体对Χ-射线衍射原理。

参考教材:《结构化学基础》,周公度、段连运,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物质结构》,潘道皑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化工原理(Chemical Engineering Foundation)主要学习化工过程的基本概念,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计算,流体动力过程、传热过程、传质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以及相应的实验知识和技能。

参考教材:《化工原理》,姚玉英,天津大学出版社,新版。

基础化学实验(Fundamental Chemistry Experiments)主要学习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分析、检测等基本操作技能,侧重于玻璃仪器的操作技能,学习实验设计和如何撰写实验报告等。

现代化学实验技术(Modern Chemistry Experiments Technology)主要学习小型、中型、大型仪器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方法、实验设计方法和如何撰写实验报告等。

综合化学实验(Integrative Chemistry Experiments)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所学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的实验项目。

在科研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1-2个设计性实验。

训练学生实验设计、仪器操作、产品分析检验、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本课程计划在第七学期进行。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Polymer Chemistry and Polymer Physics)本课程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反应以及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一门重要课程。

主要学习高分子反应的基本规律、高分子的合成方法,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同时为聚合物的合成工艺、聚合物成型加工等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教材:《高分子化学》,潘祖仁,化学工业出版社,第四版。

《高分子物理》,何曼君、张红东,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高等有机化学(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高等有机化学是本科有机化学的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在基础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认识,对各种有机反应机理进行深入的讨论,对立体化学知识和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知识进行归纳,同时还介绍有机化学的最新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有机化学反应及其机理的理解,掌握比较系统的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深造或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教材:《高等有机化学基础》,荣国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级有机化学》,陈乐培,董玉环,环境科学出版社。

《高等有机化学习题集》,沈世瑜,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高等有机化学习题解答》,王永梅,南开大学出版社。

精细有机合成(Fine Organic Synthesis)该课程为精细化工方向的一门专业课。

精细化工包括医药、农药、染料、香料、助剂、添加剂等约40个行业,其中绝大部分行业都与精细有机合成有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为《精细化工工艺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教材:《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唐培堃,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版。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精细有机合成》,王建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张铸勇,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涂料与涂装工艺(Paint and Coating Technics)主要学习涂料与涂装工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些重要涂料和粘合剂的性能及应用。

参考教材:《涂料化学》,洪啸吟,冯汉保,科学出版社。

精细化工工艺学(Fine Chemical Industry Technology)精细化工工艺学系统地介绍了精细化工的分类特点、工艺学基础和主要领域系列产品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应用范围、发展动向,以及某些有代表性的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开发。

课程内容包括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技术开发,合成材料助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香料、化妆品、皮革化学品、建筑化学品等精细化工发展新动向等。

化学专业英语(Specialized English of Chemistry)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是化学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完成大学本科基础阶段四级英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分析化学方面的词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本专业英语文献的能力,使其能以英语为工具,较准确、快速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料,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以及以后独立进行工作、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Searches and Writing of Chemical Science Paper)熟练计算机查找文献的方法,掌握网络技术在文献查找中的方法,为科研工作在资料的搜集方面提供一定的便利。

介绍了科学研究的概念和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阐述了科研设计的要素与原则、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撰写论文的步骤和方法,同时设立专门章节安排了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方法和综述的写作格式、工科学生毕业设计与答辩等内容。

化工工业分析(Analysis in Chemical Industrial)本课程是在学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化工工业分析的作用及范围,要求学生系统、熟练地掌握已学分析化学知识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对所学分析化学原理有较深入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为今后深入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教材:《实用工业分析》,蔡明招,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分析化学》,张正奇,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