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科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备化学、化工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厂矿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教学工作、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二)规格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较好的共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具有扎实的化学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审美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较好的适应能力并具备从事本专业及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语言能力。

5、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6、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化工生产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7、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研究能力。

二、学制、学位与学分要求1、学制:学制四年,学习年限3-6年。

2、总学分:实行附加学分制。

学生需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60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42学分、专业必修课70学分、专业选修课48学分。

此外还应修满课外附加的10学分才能毕业。

在上述160学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39学分。

3、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分配表四、课程设置1、公共必修课程(42学分)2.专业必修课程(70学分)3.专业选修课程(68学分)注: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就业的需要和个人志趣从本专业所列选修课程选修,也可从其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选修,选修其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不得超过本专业规定的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数的50%。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应用化学是一门结合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化学基础扎实、实验技能过硬、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化学人才,能够在化学制药、能源材料、环境监测等行业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分析测试和产品开发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应用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具备化学实验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科研需求;5.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应用化学原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化学实验方法、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热力学、电化学等。

2.选修课程:化学生物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计算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化学工艺与工程等。

四、实践环节为了确保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应用化学专业设置了丰富的实践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教学:开设实践操作课程,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科研实验,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与化学制药、能源材料、环境监测等相关企业的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意识。

五、毕业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1.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化学实验,并准确处理实验数据;2.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科研需求;4.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素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5.具备继续深造和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能力和意愿。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产业计划)(1)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产业计划)(1)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产业计划)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应用化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爱岗敬业,具备宽厚的油气田应用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等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油气田应用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工程设计方法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程管理的基本技能。

本专业毕业时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油气田应用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基础化学和油气田应用化学的实验基本技能;3.了解油气田应用化学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外语、数学和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5.初步掌握油气田应用化学相关化学品设计、开发、检验、生产等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油气田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问题的初步能力;6.掌握必要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处理和运用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信息;7.具有较强的学习、表达、交流、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8.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应用化学。

2.学位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B、有机化学B、物理化学B、化工原理B、油气田开发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活性剂及胶体化学、精细油田化学品合成、油田化学、油层物理及EOR 原理等。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计算机上机实习、计算机工程制图、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化学学科为基础,强调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在环保型钻完井液、提高采收率、油气田环境保护、储层保护技术、深部调驱技术、油田化学实验技术及化学生物学理论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强化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两创人才的培养,工程特色显著,学生实践能力强;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成效显著,学科优势明显,与多家油田化学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生产、教学及科研提供了良好的互助协作平台。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验技能,掌握化学在相关领域中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工、石油、环保等与化学相关的领域中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和生产管理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2.基本要求(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结构要求)[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掌握仪器分析、水质分析与监测、催化作用基础、精细化工产品和成及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4]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5]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种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结果整理、分析能力;[7]具有较强的创新、创造、创业意识,良好的合作精神,开放的心态和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3.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本科专业在校修业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八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学科平台课程:物理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

专业核心课程:仪器分析、精细化工产品和成及应用、水化学与水处理技术、工业分析、金属腐蚀与防护、绿色化学、工业催化、催化新材料等。

5.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学生必须参加水质分析与监测、仪器分析、四大化学等必修课程的实验,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技能。

另外,还必须参加军训、生产劳动、金属工艺与材料加工实习、生产过程认识实习、专业综合设计、工业催化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6.毕业最低学分修满规定课程和最低毕业学分198(含课外),其中必修课109学分,专业限选课23学分,任选课16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各学期周学时分配考试学期总学时实验或上机1 2 3 4 5 6 7 8必修课公共基础课030111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206011100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20302110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20302110012 毛泽东思想概论 6 96 2 20304110008 形势与政策 2 320402112001 体育 4 128 2 2 2 20502104001 大学英语12 196 3 3 3 3 1-4 0502104006 英语听力 4 64 1 1 1 10806102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4 64 24 40701111004 *高等数学B 9 144 5 4 1-2 0702111016 *大学物理7 112 4 3 2-3 0702111019 大学物理实验 2.5 40 40 1 1.50401150001 军事理论 2 32 1070111101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48 3 3 0701111014线性代数 2 32 20803105004工程制图C 3 48 3必修公共基础课合计68.5 1164 64 20 17 17.5 11专业基础课程序设计语言-VB 4 64 18 4*无机化学 4.5 72 12 6 1*有机化学 4 64 4 2*分析化学 4.5 72 16 4 3*物理化学 4.5 72 12 4 4*高分子化学 2 32 2必修专业基础课合计23.5 376 58 6 8 2 8专业课*仪器分析 3 48 16 4 5化工原理 4 64 8 4 6工业催化 3 48 4 3 6工业分析 3 48 4 7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及应用 4 64 8 4 7 必修专业课合计17 272 36 7 8 4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各学期周学时分配考试学期总学时实验或上机1 2 3 4 5 6 7 8限选课专业基础金属腐蚀与防护 4 64 4AutoCAD 2 32 24 2专业英语 2 32 2绿色化学 2 32 4专业概论 2 32 3 1 专业基础限选合计12 192 24 3 10 2 专业课水质分析与监测 2 32 2水化学与水处理技术 3 48 8 4催化新材料 3 48 4胶体与表面化学 3 48 4 3 专业限选合计11 176 12 9 4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各学期周学时分配考试学期总学时实验或上机1 2 3 4 5 6 7 8任选课专业课清洁生产 2 32 2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2 32 2废水处理 2 32 2工业节水技术 2 32 2精细化工工艺学 3 48 4精细化学品化学 2 32 2材料科学基础 2 32 2合成化学 2 32 2催化作用基础 2 32 2 专业任选合计10 160 4 2 4公共选修课0601201001 中国科学发展史 2 32 20301210006 知识产权法 1.5 24 21101209001 企业管理 2 32 2 0715210002 科学思维法 1.5 24 20504213003 艺术美学概论 2 32 20504213009 影视文学欣赏 1.5 24 2 科技文献检索 1 16 2 公共任选合计 6 96 2 2 2 总计148 2436 194 24 23 23.5 20 26 20 15实践教学环节公共环节0401950002 军训 2 2周 20806902003 VB程序设计 1 1周 10803933018 金工实习B 3 3周 3毕业教育 1 0有机化学实验 1 1周 1专业实践环节认识实习 2 2周 2应用化学专业综合设计 2 2周 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 1周 1工业催化课程设计 2 2周 2水质分析与监测实验 1 1周 1毕业实习 3 3周 3毕业设计16 16周16毕业鉴定 1 1周 1 实践教学总计(周)36 36 2 2 3 4 2 5 17教学计划安排总表学分学时各学期周学时分配占总学分比例总学时实验或上机1 2 3 4 5 6 7 8必修课公共基础课68.5 1164 64 20 1717.511 34.655.1 专业基础课23.5 376 58 6 8 2 8 11.9专业课17 272 36 7 8 4 8.6限选课专业基础课12 192 24 3 10 2 6.111.7 专业课11 176 12 9 4 5.6任选课公共 6 96 2 2 2 3.08.1 专业10 160 4 2 4 5.1实践教学环节公共7 112 3.518.1 专业29 464 14.6课外培养计划必修8 128 4.07.0 任选 6 96 3.0合计198(含课外)2436(理论)194 26 25 22.5 19 23 21 16注:集中实践环节的总学时用周数表示,列宽见表上数据,行高:第1、2行1cm,其它各行1.7cm课外培养计划学分汇总表项目要求考核内容与标准学分标准实施单位思想品德必修5学分每学期交一份个人表现、学习状况及改进措施总结每学期0.5学分学工处各系部综合实践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并按要求提交实践报告和成果1学分各系部科技竟赛类任选5学分参加竞赛获院级奖励参加竞赛获省部级奖励参加竞赛获国家级奖励参加竞赛获国际级奖励最高奖项3学分,每降一级减少0.5个学分最高奖项5学分,每降一级减少0.5个学分最高奖项8学分,每降一级减少1个学分最高奖项10学分,每降一级减少2个学分各系部科研处文体类参加校级比赛获奖参加市部级比赛获奖参加省级比赛获奖最高奖项2学分,每降一级减少0.5个学分最高奖项3学分,每降一级减少1个学分最高奖项4学分,每降一级减少1个学分各系部团委学工处科研活动类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科研活动通过教育或科技主管部门鉴定的成果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评选中获得奖励每项2学分按水平记分:国际级:8~10学分;国内级:5~6学分;省内级:3~4学分国家级最高奖项8学分,省部级最高奖项6学分,市厅级最高奖项4学分,各级别中每降一级减少1个学分;校级最高奖项2学分。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专业名称: 应用化学专业代码: 070302二、培养目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扎实旳应用化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良好旳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能在与化学及有关领域从事分析检测、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一定创新能力旳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掌握应用化学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实践技能, 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试验训练, 具有良好旳运用所学知识、试验技能进行化学分析测试、生产和科技管理旳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具有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1. 热爱祖国, 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良好旳思想道德修养、强烈旳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 系统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系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具有较强旳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和一定旳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旳创新创业能力和科学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立学习和获取有关信息旳能力。

3.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旳基本措施, 到达国家规定旳体质健康原则;具有一定旳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很好旳人文科学素养和语言体现交流能力;具有健全旳人格和良好旳生活习惯与心理素质;具有一定旳管理能力。

4.掌握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工业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等专业主干课程内容, 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食品卫生、工业、农业、环境样品等重要成分旳分析测试工作。

理解应用化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趋势。

具有较强旳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和一定旳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旳创新创业能力和科学性思维能力;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旳基本措施。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1. 原则学制: 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详细状况合适缩短或延长, 修业年限最短为3年, 最长不得超过7年。

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方案概述该方案旨在培养优秀的应用化学人才,满足社会对应用化学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

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在应用化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案内容1. 学科设置•化学基础理论课程•应用化学实验技术课程•应用化学分析与检测课程•应用化学工程与设计课程2. 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训:利用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

•产学合作项目:与相关企业合作,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进行实践训练。

•实地考察: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工厂、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了解行业实际情况。

3. 社会实践•实习安排: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论文报告等活动,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4. 创新能力培养•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创新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设计的能力,加强实验室实践能力。

5. 专业素养培养•伦理意识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意识,培养其在应用化学领域的社会责任感。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目标与效果通过该方案的实施,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 扎实的化学基础与理论知识; - 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展应用化学实验; - 具备应用化学分析与检测的技能; - 能够进行应用化学工程与设计; - 具备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能力。

**备注: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细节和课程设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6. 课程评估与监控•定期进行课程评估,收集学生反馈和意见,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设立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化学人才。

7. 教师队伍建设•招聘高水平的教师人才,提供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及门类专业名称:应用化学专业代码:070302所属门类:07理学二级:0703 化学类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化学、化工科学与工程基础等方面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应用化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在化学与化工领域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化学与化工安全监测监察、化工技术咨询等职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2.学习和掌握本专业所需的通识课程及基础课程计算机、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广的技术理论,主要包括系统的化学、化工科学及精细化学等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化工工艺设计、有机合成、精细化学品生产及管理等基本技能;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有机合成、工业分析等专业方向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一定的应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技能解决社会、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查阅中外文献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7.实行双证书制,获得化学分析检验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完成相应工种的高级工技能训练;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高分子化学及实验、化工设计、仪器分析、有机合成及实验、精细化学品、高等有机化学、现代分离技术、波谱分析、工业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化工CAD实训、化学绘图实训、化学检验实训、化工原理实训、化工设计实训、有机合成实训、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课程设计、化工厂实习、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六、学制、学分及学位学制:四年学分:168学分学位:理学学士七、课程设置、结构及学分分配表集中性实践环节按每周25学时计算。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及门类专业名称:应用化学专业代码:所属门类:理学二级:化学类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化学、化工科学与工程基础等方面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应用化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在化学与化工领域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化学与化工安全监测监察、化工技术咨询等职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学习和掌握本专业所需的通识课程及基础课程计算机、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广的技术理论,主要包括系统的化学、化工科学及精细化学等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化工工艺设计、有机合成、精细化学品生产及管理等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有机合成、工业分析等专业方向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应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技能解决社会、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查阅中外文献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行双证书制,获得化学分析检验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完成相应工种的高级工技能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高分子化学及实验、化工设计、仪器分析、有机合成及实验、精细化学品、高等有机化学、现代分离技术、波谱分析、工业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化工实训、化学绘图实训、化学检验实训、化工原理实训、化工设计实训、有机合成实训、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课程设计、化工厂实习、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六、学制、学分及学位学制:四年学分:学分学位:理学学士七、课程设置、结构及学分分配表集中性实践环节按每周学时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Bachelor of Engineering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系统的应用化学及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熟练的实验技能、科学和工程素养良好的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应用化学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印制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材料化学与工艺、应用电化学与电子化学品、微电子工艺与电子化工等领域的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应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具备如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1. 掌握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2. 通过良好的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锻炼,使学生掌握应用化学的原理和应用方法,能独立进行原理效应分析、观察新现象,具备把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较强的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强、团队精神强,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4. 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前景。

五、专业特色
围绕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既具有电子技术知识又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

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印制电路与印制电子技术、微电子工艺、电子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高级科研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人才。

六、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
注:通识课程、素质教育选修课、创新与拓展项目具体开出课程参见当期课程目录。

七、指导性教学进程安排
第三学期Semester 3
第四学期Semester 4
第五学期Semester 5
第六学期Semester 6
第七学期Semester 7
第八学期Semester 8
八、辅修专业修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修完化学专业必须的4大基础课程和相应的实验课程,掌握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必须的化学实验技能,能够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

注:具体管理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培养方案制定人:何为培养方案审核人:于奇培养方案批准人:曾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