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浅析
大国工匠赏析

大国工匠赏析生长在山旮旯的少年金鹰,在生活最困苦的年代跟随父辈们为改变吃水问题走上了修渠的工地,经历了流汗、流血,通过修渠磨砺而成长起来。
这段宝贵的经历奠定了他青年时代人生最朴实的底色。
跟随着时代大背景的演变发展,主人公走出大山,走出国门,走向了更高的人生平台。
并参与到中非援建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工程建设当中,他和他的团队在攻克世界建筑难题时“大艺法古,大巧破难”,运用中国工匠的建筑技艺解决了外国人束手无策的施工难题,为中国人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和掌声。
金鹰的身上具有典型的林州人的性格特征和气质,这种真实的性格,自然天成、朴实无华而自带气场。
这种独特的气质禀赋也仅只有林州人所特有。
这是一种沉潜的、低调的、朴素的气度,内敛而自带光芒,没有虚张声势的浮华却让人信服。
《大国工匠》的作者特别了解这种人物的个性和这一方山水的风土民情。
真实的笔触和人物、事件及历史大背景自然生发而契合,主线清晰,语言古朴,文法不事雕琢,没有刻意地运用极尽华美的语言和晦涩的字句,让人感觉写作的状态一切都是在阳光下自然铺展开来,是那么清新而自然地流淌于笔下。
作者在塑造主人公的同时也赋予了主人公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譬如理想和现实,亲情和爱情,友情和家国情怀。
小说中主人公的个人奋斗史,同时也是国家民族和时代发展投射的缩影。
当人们的精神追求达到了某一阶层后,当全社会都在渴求信仰的滋润和清晰的路径指引之时,我们不能坐视珍宝如敝履,更不能身处宝藏之中而不自知。
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国工匠》是一部值得看、值得回味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林县人的奋斗史,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上的突破、回望和反观,凸显了新时代林州发展的思路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对未来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
你会读出血脉偾张,会读出满眼泪花,会读出林州自信,会读出深深的思考,更会读出一种最朴素的力量。
看完大国工匠心得总结(6篇)

看完大国工匠心得总结大国工匠,匠心筑梦。
今年“五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
今天,电脑动漫组也组织了组员一起观看并感受了工匠们所传达的职业技能的极致化,他们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这是一群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第一集,就介绍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
____万公里,是“嫦娥三号”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____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
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
在中国航天,____岁高凤林的工作没有几个人能做得了,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
现在,他又在挑战一个新的极限--为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焊接发动机。
焊接这个手艺看似简单,但在航天领域,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都需要经过缜密思考。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
“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的专注来自于刚入行时的勤学苦练,航天制造要求零失误,这一切都需要从扎实的基本功开始。
发动机被称为火箭的心脏,对于焊接工作来说,一点小小的瑕疵可能就会导致一场灾难。
因此,焊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细致严谨。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
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
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
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纪录片心得体会与启迪(通用8篇)

《大国工匠》纪录片心得体会与启迪(通用8篇)《大国工匠》纪录片与启迪篇1纪录片中的“伟大的乡村工匠”都是在生产第一线奋斗的优秀工人,他们高超的技艺和积极的探索精神令人惊叹。
精湛的技术结合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常被人们誉为“德技结合”。
因此,基础和资本将来自两种能力,技术创新和做大做强。
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反映了普通员工在普通岗位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以及令人肃然起敬、感人至深的“德才兼备”的真实故事。
一点都不夸张,平时的叙述都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燃烧。
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
从《大国工匠》,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看到了生成的劳动精神和美好。
《大国工匠》对观众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尤其是电视上的一些故事和人物,让我们的记忆穿越时空。
似乎就在昨天,这些普通工人才有了我们老一辈劳动模范的精神再现,才有了今天高科技建设者的劳动创造。
这些史诗般的人物,不仅在普通的作品中,而且在精彩的艺术画面中,通过电视纪录片的载体,我们都感受到了共和国的历史通过劳动改变着国家的命运。
有的人可以在薄如牛皮纸的钢板上焊接,不会有任何渗漏,有的人可以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发际线的五十分之一。
这不是神话故事中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最常见的工作经历。
他画过火箭焊心,是第一个焊接发动机的人。
0.16 mm,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焊接的允许时间误差。
不管你看了多少遍这么难的焊接技术,你都不禁会想,这到底是技巧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是在这样的岁月里,被雕刻到了共享美与美的极致。
李政道博士说:“你走得越远,技术就越有灵性。
”《大国工匠》播出的这八位工匠,就是在生产第一线奋斗的优秀工人的代表。
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敬业和勤奋,描述了一线工人的非凡工作。
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谱写了“德技兼备”的大美,都是令人惊叹的。
我们希望我们的新闻媒体能够借鉴《大国工匠》的成功经验,给广大劳动者和一线劳动者留下更多的镜头、画面、时间段和版面,把劳动者的故事讲好,展现劳动者的风采,让更多的劳动转化为创造,让更多的技术转化为艺术,让劳动变成一场“匠心打造梦想”的旅程。
大国工匠观后心得总结(2篇)

大国工匠观后心得总结《大国工匠》是一部反映我国现代工匠精神的纪录片,通过记录不同领域的工匠,展现他们执着、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弘扬“大国工匠”标志的精神内核。
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受触动,下面我会对观后心得进行总结。
首先,我认为《大国工匠》展现了工匠们的专业精神。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工匠们在自己的领域里不断追求卓越,他们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完美的追求是他们工作的动力。
无论是在机械制造、木工艺术还是陶瓷制造等领域,工匠们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技术能力。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专业技能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其次,纪录片给我留下了工匠们创新精神的深刻印象。
工匠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积极探索新的工艺和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产品。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机械制造业工匠们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研发新型机器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我看到了木工艺术工匠们通过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艺术品;我看到了陶瓷制造业工匠们通过使用新材料和工艺,打造出更加精美、独特的陶瓷作品。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工匠们的勇于创新和不断突破的精神,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工艺,还将其发扬光大,创造了更好的产品。
此外,《大国工匠》所展示的工匠们的执着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工匠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爱和敬畏之情,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改进工艺,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投入。
在纪录片中,有一位机械制造业的工匠在设计一台新型的机床时,经过多次失败和调试,他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成功完成了这一挑战性的任务;还有一位木工工匠花费了数年时间研究出了一种能够防潮、防虫的木材处理方法;还有一位陶瓷工匠用尽全力打造出了一套极具民族特色的陶瓷器。
这些例子都展现了工匠们无私奉献、孜孜不倦的精神,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念和追求。
最后,《大国工匠》所展现的工匠精神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积累和传承,更是一种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无私奉献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大国工匠》观看学习的心得感想(二篇)

《大国工匠》观看学习的心得感想《大国工匠》是一部展现中国工匠精神的纪录片,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地拍摄,向观众展示了许多匠人为了追求卓越和完美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这些工匠的故事和精神所打动,对他们的专注、坚持、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下面的段落里,我将阐述我的心得感想。
首先,这部纪录片让我对中国的工匠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这个物质丰富而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对产品往往只注重其功能和价格,很少关注其中的制作过程和背后工匠的付出。
而《大国工匠》通过讲述一系列匠人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在不同领域中的专业技能和专注精神。
可以说,这些工匠们不仅是手艺高超的工人,更是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投入。
他们以执着的态度追求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卓越,他们志在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他们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工匠的无尽智慧和勤劳精神。
其次,我认为这部纪录片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是巨大的。
在当今世界上,人们越来越追求速度和效率,很多人对于专注和耐心的能力已经丧失。
而这些工匠将他们的生命和灵魂倾注在他们的工作中,他们追求完美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堂。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注和坚持,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果;只有追求卓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他们的精神启示着我们每个人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第三,这部纪录片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工匠精神中的重要地位。
正如影片中所提到的,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工匠传统,在匠人的技艺和工艺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这些工匠们通过扎实的学习和实践,将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了更加精美和实用的产品。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反映出了中国工匠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大国工匠》通过展示这些故事,向观众传递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唤起了观众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尊重。
另外,《大国工匠》还向我们展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024年看完大国工匠心得总结

2024年看完大国工匠心得总结《大国工匠》是一部饱含中国精神和创新力量的纪录片,通过对中国各个工匠领域的深入探访和记录,展现了他们的工艺技能和精湛的工匠精神。
通过观看本片,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以下是我对该片的心得和总结。
首先,本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工匠的技巧和工艺。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工艺传统的国家,从陶瓷、丝绸到木雕、金属加工等各个领域,都有许多独特的技法和工艺传承。
这些工匠们不仅精通自己领域的技能,还不断创新和改进,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创造出更加精美和高质量的产品。
他们忠于自己的手艺,用心去做每一件作品,追求卓越和完美。
这些工匠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中国工艺领域打造了世界级的品牌和名声。
其次,本片展现了工匠精神的力量。
工匠精神是指对工作的极致追求和对品质的极端要求。
工匠们在工作中,严谨细致,注重细节,追求卓越,不达目标决不放手。
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勤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工匠们的精神激励着他们不断地突破自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言败。
这种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技术上,更体现在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
他们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进步,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本片展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创新能力。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深深根植于全球经济中,通过本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更在质量上体现出巨大进步。
中国的工匠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将中国的产品质量提升到了全球领先水平,这使得中国在全球市场中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型,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后,通过观看《大国工匠》,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创新的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工匠技艺的源头,是他们创造力和灵感的来源。
只有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加具有现代特色的产品。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在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我看《大国工匠》

我看《大国工匠》近期公司组织观看了纪录片《大国工匠》,作为制造企业,拥有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就可以克服产品生产制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保证产品的竞争力,为在前线奋战的销售人员输送合格的“枪支弹药”去攻占市场。
组织观看这样的纪录片,不但开阔了大家的眼界,让大家看到了各种行业一线岗位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以及一些为此付出并成为行业顶尖的人物,而且也可以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目标和方法。
作为技术人员,更能感觉到工匠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意义,而不是虚无缥缈和不切实际的。
《大国工匠》纪录片里讲述了二十几位一线劳动者的优秀事迹,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个性。
看到最后,也许会忘记每一集出现了哪三位,哪位叫什么名字,他们长什么样子,但是有个影子一样的人物在脑海里却逐渐清晰起来,他是纪录片里所有主角的叠加,他的名字叫工匠,他有着以下一些品质和特性,正是这些不一般的品质,才使其成为技艺超群的尖兵和大师级工匠。
首先,他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把自己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所用的工具摆放的规范有序,这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6S。
只是他已经把6S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了,不用别人检查和监督,形成了一种工作习惯;其次,他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如果不能买到得心应手的工具,就自己改造它,甚至创造它;第三,他很从容淡定,在工作中不急不躁,面对困难,总是能静下心来沉下去研究和琢磨,找到解决办法;第四,他不自欺,也不欺人。
总是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不如意的结果,从来不会回避和掩饰,更不会推脱和找各种借口安慰自己和欺骗别人,而是正视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第五,他乐于与人分享,在分享中帮助别人,并提高和完善自己;第六,他甘于奉献,奉献给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从不吝啬自己的汗水和时间去苦练基本功;第七,他很专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一个领域里耕耘,心无旁骛,从不懈怠。
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理解

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理解
大国工匠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素养,体现在对工作的高度投入、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对服务的诚信担当等方面。
这种精神素养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国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高度投入。
这些人对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甘愿为工作付出一切努力。
这种精神素养是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所必需的,可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大国工匠精神是对技术的精益求精。
这些人对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不断追求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力求将技术做到极致。
这种精神素养可以推动国家的技术进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再次,大国工匠精神是对创新的执着追求。
这些人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常规做法,勇于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不断推动创新。
这种精神素养可以激发国家的创新活力,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大国工匠精神是对服务的诚信担当。
这些人不仅追求技术的卓越,更注重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以诚信和服务为核心,致力于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这种精神素养可以提高国家的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综上所述,大国工匠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素养,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目内容
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
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制作背景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以及这些国家里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
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
那么,中国呢?“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这种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岳群说。
这也成了《大国工匠》制作的初衷。
选题确定后,拍摄对象的寻找是一道难关:要在种类繁多的工种与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中,找到能代表中国水平与中国制造实力的工匠,并非易事。
更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在诸多单位推荐的工匠名单中,不乏一些大工程项目的指挥官、负责人,但制作团队却坚持一点,寻找真正的匠人——“一定要找到拥有顶尖技术的一线技术工人,他们可以不是官员也不是负责人,但无一例外都要有别人难以替代的技术水准。
”
节目评价
宝剑锋从磨砺出。
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
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
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
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
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却缺少必备的“成功之源”。
表现在,既不爱岗,更不敬业。
有的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务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有的粗枝大叶,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有的滥竽充数,长年累月“占着茅坑不拉屎”。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
筑就人生美丽梦想也好,践行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职业道德里、情感良心中。
表面上,爱岗敬业是利他的;实质上,爱岗敬业也是利己的。
换言之,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二
工匠精神”,在2016年的春天,第一次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显然,“工匠精神”将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命题。
工匠,传统意义上来说是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这些手艺人身上所具备的严谨、专注、敬业精神,被称为“工匠精神”,经过历史岁月的洗礼,在机器化大生产时代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正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早在一年前,现代快报就注意到了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的呼唤与渴求。
品牌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追求精益求精,消费群体对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都成为“工匠精神”在当今迸发的基础。
因此,2015年3月12日,现代快报商业周刊率先推出特别策划《致匠心》,聚焦互联网+下的中国企业的发展,采访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阐述:企业家的匠心精神归根结底是创新精神。
有专家指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现阶段大多数人已经摆脱温饱阶段,开始拥有购买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从消费的角度而言,选择“工匠精神”优质品则意味着向“物美价廉”告别。
近期《新周刊》刊登的《低价社会——中国式消费批判》一文中犀利指出:廉价并不省钱,反而是一种新浪费。
廉价破坏创新,廉价抹杀品质,廉价远离匠心,廉价滋生血汗工厂,廉价产生更多的快递与垃圾——廉价没有让你生活得更美好,反而让你生活得更糟糕。
统计显示,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工匠精神成为其“长寿”的秘诀之一。
而远在瑞士的制表匠则充分演绎了何为“工匠精神”——如劳力士蚝式腕表,每一只均凭借其精准获得天文台精密时计认证。
作为真正生产一体的制表商,劳力士自设厂房设计、研发和生产腕表所有必要零件,从黄金合金的铸造,到机芯、表壳、表盘及表带的加工、打磨、组装和修饰,独立完成全套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