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药理学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长期使用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K)可防碍其他脂溶性药物的吸收。
①肝表面LDL受体增多,促进血中LDL向肝中转移,导致: 阻断胆汁酸的重吸收(口服后不被肠道吸收,与胆汁酸形成络合物随粪便排出):胆汁酸↓→胆固醇↓
高脂蛋白血症பைடு நூலகம்分型(P281.
HMG-CoA合成 抑制药:他汀类
HDL
胆固醇 CM
VLDL 贝特类
胆汁酸结合树 脂:考来烯胺
LPL 组织细胞
LPL
LDL
IDL
血浆 胆固醇
分类
主降TC及LDL的药物
(1)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statin) (2)胆汁酸螯合剂(考来-colest-)
主降TG及VLDL的药物
(1)苯氧酸类(贝特fibrates) (2)烟酸nicotinic acid
CM及VLDL ↑
血脂变化
TG↑↑↑
TG↑↑ TG↑↑ TG↑↑ TG↑↑↑
TC↑
TC↑↑ TC↑↑ TC↑↑
TC↑
与贝特类或烟酸类联用: 现认为:烟酸↓细胞cAMP →酯酶↓脂肪细胞分解出FFA↓→肝合成TG原料↓→↓VLDL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理复杂,本类药物涉及面较广。
考来-colest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胆固醇合成增强--与汀类合用
吉非贝齐(gemfibrazil) : 主要降TC兼降甘油三酯(TG) 氯贝丁酯(clofibrate): 长期使用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K)可防碍其他脂溶性药物的吸收。 不良反应较轻,主要是轻度胃肠道反应。
其他:多烯脂肪酸;
烟酸→烟酰胺+核糖腺嘌呤等→辅酶I和辅酶II,为脂质氨基酸、蛋白、嘌呤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作用和糖原分解所必需。 烟酸还有周围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抑TXA2促PGI2)作用。 血浆LDL-C和TC ↓ 胆汁酸结合树脂:
药理学练习题27

药理学练习题: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种药物具有抗LDL氧化修饰作用: A.普罗布考 B.美伐他汀 C.乐伐他汀 D.氯贝丁酯 E.烟酸 2、能明显提高HDL的药物上: A.氯贝丁酯 B.烟酸 C.考来烯胺D不饱和脂肪酸E硫酸软骨素A 3、氯贝特的不良反应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皮肤潮红 B.皮疹、脱发 C.视力模糊 D.血象异常 E.腹胀、腹泻、恶心、乏力 4、能明显降低血浆胆固醇的药是: A.烟酸 B.苯氧酸类 C.多烯脂肪酸 D.抗氧化剂 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5、能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酯的药物是: A.胆汁酸结合树酯 B.抗氧化剂 C.塞伐他汀 D.乐伐他汀 E.苯氧酸类 6、能降LDL也降HDL的药物是: A.烟酸 B.普罗布考 C.塞伐他汀 D.非诺贝特 E.考来替泊 7、苯氧酸类对下列哪一型高脂血症效果最好: A.ⅡB型 B.Ⅳ型 C.家族性Ⅲ型 D.Ⅱ型 E.Ⅴ型 8、下列哪种药物可激活肝脏中的F-2羟化酶: A.考来烯胺 B.烟酸 C.普罗布考 D.乐伐他汀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4、苯氧酸类的降血脂特点是: A.显著降低TG、VLDL、LDL、升高HDL B.对单纯高TG血症病人的LDL无明显影响 C.对单纯高TC血症病人可使其LDL下降15% D.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E.降低血浆粘度作用 15、普罗布考的药理作用是: A.降低TC(总胆固醇)B.降低LDL-C. C.降低VLDL D.抗氧化作用 E.降低HDL-C 16、具有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有: A.调血脂药 B.抗血小板药 C.抗氧化药 D.硫酸多糖 E.脂肪酸 17、具有抗血管内皮损伤的硫酸多糖类药物有:A.肝素B.华法林C.硫酸软骨素A. D.硫酸葡聚糖 E.硫酸类肝素 18、考来烯胺降血脂作用是: A.与胆酸络合而中断胆酸的肝肠循环 B.增加胆固醇向胆酸转化 C.影响胆固醇的吸收 D.减少胞内CAMP含量 E.增加胞内CAMP含量 19、烟酸的主要不良反应有: A.刺激胃肠道、并加重溃疡 B.致瘙痒及皮肤潮红 C.减少尿酸排泄,降低糖耐量而使尿酸增加,血糖增加 D.便秘 E.降低血糖 20、烟酸的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原理是: A.减少细胞内CAMP,从而降低血中甘油三酯量 B.促使胆固醇自肠道排出 C.明显增加HDL的含量 D.抑制肝细胞中微粒体的7-α羟化酶的活性 E.促使VLDL分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2.B3.A4.E5.E6.B7.C8.A14.ABCDE 15.ABDE 16.ABCD 17.ACDE 18.ABC 19.ABC 20.ABC。
药理学重点最终版

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胆固醇酯胆固醇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血脂三酰甘油磷脂游离脂肪酸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主要降低和的药物——他汀类他汀类又称羟甲基戊二酸甲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还原酶抑制剂。
还原酶为肝细胞合成胆固醇过程中的限速酶。
【药理作用及机制】1.调血脂作用及作用机制治疗剂量下,对的降低作用最强,次之,降作用很弱,调血脂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用药2周有明显疗效,4~6周达高峰,而略有升高,长期应用可保持疗效。
机制:①在胆固醇合成过程中,还原酶使转换为中间产物。
他汀类与化学结构相似,且对还原酶的亲和力高出数千倍,对该酶发生竞争性抑制作用,使胆固醇合成受阻。
②通过负反馈调节使肝细胞表面受体代偿性增加或活性增强,使血浆降低,继而导致代谢加快,再加上肝脏合成释放减少,也导致及相应下降。
③下降间接作用使升高。
2.非调血脂性作用(又称为他汀类的多效性作用)1)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对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
2)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
3)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炎性反应。
4)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黏附和分泌功能。
5)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提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液粘稠度发挥抗血栓作用。
6)抗氧化作用:(氧化是粥样斑块中的主要成分,影响斑块稳定性,在斑块破裂后又能诱发血栓形成。
)他汀类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
7)减少动脉壁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的形成,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和缩小3.肾保护作用1)有依赖降低胆固醇的肾保护作用(因纠正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慢性肾损害);2)具有抗细胞增殖、抗炎症、免疫抑制、抗骨质疏松等作用。
【临床应用】1.调节血脂主要用于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Ⅱa、Ⅱb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也可用于和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首选药)对病情较严重者可与胆汁酸结合树脂合用。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教案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教案教案标题: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常见药物代表及其使用方法。
3. 理解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4. 能够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用药方案。
教学内容:一、调血脂药1. 调血脂药的定义和作用2. 调血脂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a. 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b.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司坦类药物c. 快速代谢胆固醇药物:如烟酸类药物d. 脂质调节剂:如贝特类药物e. 阻断胆酸重吸收剂:如胆酸树脂类药物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定义和作用2.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a. 血小板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b. 血管扩张剂:如硝酸酯类药物c.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d.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三、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1. 调血脂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2.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四、患者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评估及用药方案制定1. 血脂水平的评估方法2. 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评估方法3.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及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2.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于不同药物代表的认识和使用经验。
3.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并制定用药方案。
4. 视频展示:展示相关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视频,以增加学生对于实际操作的了解。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体病例,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并制定用药方案。
药学专业知识一_药理学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_2012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对考来烯胺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显著降低TC
B:能显著降低LDL ﹣C
C:能明显降低TG 和VLDL
D:与他汀类合用有协同作用
E:与胆汁酸牢固结合,阻滞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答案:C
2、他汀类药物不用于
A:2型糖尿病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
B:肾病综台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
C:杂合子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疗
D:高三酰甘油血症
E:预防心脏血管急性事件
答案:D
3、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消除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皮肤和肌腱的黄色瘤 A:考来烯胺
B:苯扎贝特
C:烟酸
D:普罗布考
E:洛伐他汀
答案:D。
16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临床应用

2001年8月德国拜耳公司宣布 拜思亭全球撤市
拜思亭:西立伐他汀
预计销售损失25亿美元 拜耳公司被迫重组
Statins的药理作用与肌肉毒性
HMG-CoA
HMG-CoA还原酶
二羟甲戊酸 他汀类药物 异戊烯醇焦磷酸酯
焦磷酸法呢酯 拢牛儿基焦 磷酸拢牛儿酯 异戊烯化 异戊烯化 辅酶Q 异异戊烯化蛋白 角鲨烯 异戊烯化 胆固醇
作用机制
降低cAMP水平,使脂肪酶活性降低,脂肪组 织中的TG不易分 解出FFA, 合成TG原料不足, 减少VLDL和LDL产生 TG减少,HDL分解代谢减少,升高的HDL有 利于Ch的逆向转运 抑制TXA2生成,增加PGI2生成,抑制血小板 聚集和扩张血管
临床应用
广谱调血脂药,对Ⅱb和Ⅳ型最好 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高TG血症、低 HDL血症及高LP(a)血症
脂蛋白a[lipoprotein a, LP(a) ]
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 脂质组成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十分相似 apo(a) 是Lp(a)的特征性糖蛋白成分,与纤溶酶原 高度同源 促进血栓形成,干扰纤溶系统 增强了细胞内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促进 单核细胞的粘附和迁移
体内过程
多以前药方式给药,转化为活性代谢物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在血液中与血浆蛋白结合, 不易分布到外周组织 大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少量以原形经肾排出
不良反应
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 其次为乏力、头痛、失眠、皮疹、阳痿等 偶有肌痛、尿素氮增加、转氨酶升高 患肝胆疾病、孕妇、儿童及肾功不全者禁用 贝特类增强口服抗凝药的抗凝活性 与他汀类药合应用,可能增加肌病的发生
脂蛋白的结构与分类
脂蛋白:血脂与载脂蛋白(apo) 结合形成脂蛋白(LP)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习题

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考来烯胺对血脂影响体现在A、主要降低血浆TGB、主要降低血浆LDL-CC、明显升高血浆HDLD、明显降低VLDL,轻度升高HDLE、明显降低TC、LDL-C2、可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酯的药物是A、贝特类B、胆汁酸螯合剂C、抗氧化剂D、苯氧酸类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3、考来烯胺的降脂作用机制主要是A、抑制脂肪分解B、增加脂蛋白酶活性C、抑制肝脏胆固醇转化D、抑制细胞对LDL的修饰E、阻滞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4、关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叙述不正确的是A、降低LDL-C的作用最强B、具有良好的调血脂作用C、主要用于高脂蛋白血症D、改善血管内皮功能E、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减低纤溶活性5、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首选A、普罗布考B、考来烯胺C、洛伐他汀D、吉非贝齐E、烟酸6、他汀类药物不用于A、2型糖尿病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B、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C、杂合子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D、高三酰甘油血症E、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7、对洛伐他汀描述错误的是A、对TG和TC作用不明显B、经肝的首关消除为80 %〜85 %C、可使LDL-C明显下降D、可使HDL-C上升E、可使apoB降低8、下列对贝特类(苯氧酸类)介绍错误的是A、能明显降低血浆TG、VLDL-CB、可升高TC、LDL-CC、主要用于原发性高三酰甘油血症D、可升高HDL-CE、可增加纤溶酶活性9、减少胆固醇合成的药物是A、普罗布考B、洛伐他汀C、烟酸D、考来烯胺E、亚油酸10、洛伐他汀属于A、苯氧酸类药物B、胆汁酸结合树脂类药物C、多烯脂肪酸类药物D、抗氧化剂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1、烟酸应用适应证是A、n a型高脂血症B、n b型高脂血症C、川型高脂血症D、V型高脂血症E、广谱调血脂药12、影响胆固醇吸收的药物是A、氯贝丁酯B、塞伐他汀C、烟酸D、考来烯胺E、普罗布考13、对多烯脂肪酸类描述错误的是A、适用于高脂血症B、防治心梗C、降低HDL-CD、降低TG及VLDLE、抗动脉粥样硬化14、下列何项不适于普罗布考A、对血浆TG和VLDL无明显影响B、升高血浆TC和HDL-CC、能抑制ox-LDL的生成D、使apoA I明显下降E、用于各型高胆固醇血症二、B1、A.氟伐他汀B.普伐他汀C.阿托伐他汀D.藻酸双酯钠E.苯扎贝特<1>、大剂量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有效的他汀类调血脂药<2>、具有抗炎作用的他汀类调血脂药是<3>、抗血栓形成、保护动脉内皮的调血脂药<4>、糖尿病伴有高三酰甘油血症者宜选用2、A.考来烯胺B.氯贝丁酯C.特布他林D.洛伐他汀E.普罗布考<1>、抑制HMG-CoA还原酶<2>、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3>、抑制ox-LDL的生成<4>、阻滞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三、X1、烟酸的临床应用有A、lib型血脂血症B、高Lp(a)血症C、高TG血症D、"型高脂血症E、高脂血症2、关于贝特类药物调血脂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显著降低血中LDL和TCB、与他汀类合用可减少肌病的发生C、降低血中HDL-CD、降低血中VLDL和TG含量E、非调脂作用有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3、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是A、洛伐他汀B、普伐他汀C、非那西汀D、赖诺普利E、西咪替丁4、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降低A、TCB、HDL-CC、VLDLD、TGE、LDL-C5、能降血浆TG含量的药物是A、考来烯胺B、烟酸C、氯贝丁酯D、洛伐他汀E、多烯脂肪酸类6、关于考来烯胺,叙述正确的是A、能明显降低血浆TC和LDL-C浓度B、用于川、W、V型高脂血症C、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脂血症有效D、减少胆固醇的吸收E、可引起高氯酸血症7、胆汁酸结合树脂主要用于A、n a型高脂血症B、W型高脂血症C、川型高脂血症D、V型高脂血症E、lib型高脂血症8、具有调血脂作用的药物有A、考来烯胺B、多烯脂肪酸C、洛伐他汀D、普罗布考E、氯贝丁酯9、关于多烯脂肪酸类,叙述正确的是A、使血浆TG及VLDL-TG下降B、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全血黏度下降C、适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症D、降脂作用较弱,而抗氧作用较强E、降低HDL-C水平10、关于普罗布考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对血中VLDL和TG无明显影响B、可降低血中HDL-C含量C、不能抑制ox-LDL生成D、降低血浆TCE、降低血浆LDL-C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单元测试,调血脂药”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考查重点是非诺贝特的药理作用。
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共36张PPT】

▪ 对TG和VLDL的影响较小。
17
【作用机制】
7-а- 羟化酶
CH
.. 胆汁酸
肝
考来烯胺
肠道 络合物 排出体外
胆汁酸
肠道 重吸收 胆汁酸重吸收
7-а- 羟化酶活性 CH 转化成胆汁酸
肠胆汁酸
CH 吸收
肝CH
18
肝CH
禁用。贝特类增强口服抗凝药的抗凝活性。 与他汀类药合应用,可能增加肌病的发生。
26
(二) 烟酸(nicotinic acid)
【药理作用】
▪ 烟酸为维生素B族之一,大剂量烟酸能降低 血清TG,预防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并证 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在体内转化烟酚 胺的作用无关;
▪ 烟酸降低血浆TG和VLDL,服后1~4h生效。 ▪ 降低LDL作用慢而弱,用药5~7日生效,
素等伍用,能增加肌病的危险性。与香豆素类 抗凝药同时应用,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16
(二) 胆汁酸结合树脂
考来烯胺(消胆胺,cholestyramine) 考来替泊(降胆宁,colestipol)
【药理作用】
▪ 此类药物进人肠道后不被吸收,与胆汁酸牢固结合 阻滞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和反复利用,从而大量消耗 Ch,使血浆TC和LDL-C水平降低。
(二) 胆汁酸结合树脂
考来替泊(降胆宁,colestipol)
对 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者,应与降 TG和 VLDL的药物配合应用。
▪ 偶见有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肌酸磷酸激 三酰甘油(TG)
磷脂(PL)
他汀类不仅有依赖降低胆固醇的肾保护作用(即纠正因脂代谢异常而引发的慢性肾损害),同时具有抗细胞增殖、抗炎症、免疫抑制、抗骨质疏松等作用,减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抗氧化剂
OFR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产生Ox-LDL对内皮造 成损伤和促进泡沫细胞形成,促进AS。
普罗布考(probucol)
【 Effects 】↓血TC和LDL-C,↑HDL;为最强效 脂溶性抗氧化剂之一。
【 Clinical uses 】与其他调血脂药合用治疗高脂 血症
【 Adverse reaction 】少而轻胃肠道不适,偶有 高血糖、高尿酸、血小板↓及Q-T间期延长。
(2)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组成的复合体; (3)含胆固醇、甘油三酯多者密度低,少者密度高; (4)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
血症,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4. 利用超速离心法,脂蛋白可分为:
(1)乳糜微粒(CM);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分子量肝素(heparin) 硫酸软骨素A(chondroitin sulfate A)
【临床应用】TG/VLDL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肝损害
三、胆酸螯合剂
代表药物: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消胆胺) 考来替泊(colestipol,降胆宁)
【药理作用】
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肠内胆酸,阻断胆酸 肝肠循环和重吸收,促进其排出,加速了肝中Ch分
解为胆酸的速度,降低了肝和血中的胆固醇CH↓。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TC和LDL-C升高为主的高胆固 醇血症(Ⅱa Ⅱb), 。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转氨酶↑;高氯性酸血症。
三、多烯脂肪酸类
也称不饱和脂肪酸,分为: 1.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海生动物油脂 20碳5烯酸(EPA) 22碳6烯酸(DHA) α-亚麻酸(α-LNA) 2.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玉米油、亚 麻籽油和月见草油)
主要作用,↓TC、 ↓LDL-C,↑HDL。
四、保护动脉内皮药
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展非常缓慢。有人 认为:
AS的开始(植根)于青少年→病变发展在中 年→病情发生在晚年;
AS发病机制未明:
脂肪浸润学说:
脂质代谢失常→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 磷脂等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上→与其他成分一 起形成粥样斑块→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同时动 脉壁增厚、硬化。
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有关。
(3)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4)低密度脂蛋白(LDL);
(5)高密度脂蛋白(HDL)。 5. 脂蛋白的蛋白质部分是一种特殊球蛋白,基 本组成分为载脂蛋白(apo)A、B、C、D、E, 主要与脂质结合形成水溶性物质,为转运脂质 的载体。
脂蛋白(又称脂蛋白复合物),即血脂
胆固醇(ch) 磷脂(PL)
脂质变化 TC↑; TG↑↑↑ TC↑↑ TC↑↑; TG↑↑ TC↑↑; TG↑↑
TG↑↑ TC↑; TG↑↑↑
【临床应用】 适用TC升高为主的高脂蛋白血症(Ⅱa 、Ⅱb 、
Ⅲ),尤其伴LDL升高者。 糖尿病和肾病综合症的高Ch血症。
【不良反应】少而轻:胃肠反应、过敏、转氨酶升 高等;严重不良反应偶见横纹肌溶解、肝炎和血 管神经性水肿等。
载脂蛋白 (apo)
甘油三酯(TG) 胆固醇酯(chE) 总胆固醇(TC)= 胆固醇酯(CE)+ 胆固醇
高脂蛋白血症分型
分型 Ⅰ Ⅱa Ⅱb Ⅲ Ⅳ Ⅴ
脂蛋白变化 CM↑ LDL↑ VLDL、LDL↑ IDL ↑ VLDL ↑ CM、VLDL ↑
脂质变化 TC↑; TG↑↑↑ TC↑↑ TC↑↑;TG↑↑ TC↑↑;TG↑↑
HMG-CoA
羟甲基 戊二酸 单酰 辅酶A
【胆固醇(ch)的代谢】
乙酰CoA
(他汀类,statin)
乙酰乙酰CoA
HMG-CoA HMG-CoA还原酶 甲羟戊酸
他汀类药物与HMG-CoA结构相 似,可在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竞 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 性,使胆固醇合成受阻,继之, 代偿性地增加肝细胞膜LDL受体 数量,使血浆中大量LDL摄取分 解,降低LDL水平。同时又可轻 度增加HDL-C水平。
血脂概述
1.血脂是血浆中所含的脂类; 2.血脂分类:
第一类 ,脂肪 甘油三脂(TG),脂肪的主要成分,人体能量来源之一
第二类 ,类脂 (1) 总胆固醇 胆固醇酯 (chE)
(TC) 游离胆固醇 (ch) (2) 磷脂(PL) (3) 糖脂(GL)
3.血脂的转运:
由于脂肪不溶于水,所以在血液中:
(1)血脂与载脂蛋白(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才能溶于血浆, 才能进行转运和代谢;
TG↑↑ TC↑; TG↑↑↑
第一节 调血脂药
一、主要降低TC和LDL药物
(一)HMG-CoA还原酶抑制药
药物:(洛他伐汀他汀类(,lovsatstaattiinn))
辛伐他汀(simvastatin) 普伐他汀(pravastatin) 氟伐他汀(fluvastatin) 机制: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 性
二、主要降低TG和VLDL药物
贝特类
代表药:吉非贝齐;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
【药理作用】 1.机制不清。可能是激活PPAR-α(过氧化物酶 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或抑制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 的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TG、VLDL; >↓TC、LDL-C, ↑HDL。 2.抗PLT聚集、↓血浆粘度,↑纤溶酶活性。
鲨烯
胆固醇(ch)
【药理作用】
1.调血脂作用:↓HMG-CoA还原酶→LDL-C↓ >↓TC >↓TG ;HDL↑
2. 其他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 块;抗氧化; ↓PLT聚集, Ⅴ
脂蛋白变化 CM↑ LDL↑ VLDL、LDL↑ IDL ↑ VLDL ↑ CM、VLDL ↑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Antiatherosclerosics Drugs
动脉粥样硬化(AS)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由于动 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动脉管壁增 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窄。
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 要病理学基础。
防治AS则是防治心脑血管 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