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给氧疗法

合集下载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120 例小儿肺炎护理论文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120 例小儿肺炎护理论文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120 例小儿肺炎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51-01【摘要】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 120 例小儿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每日2 次,之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喘憋、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等临床表现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给予严密观察,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还配合雾化吸入:3 岁患儿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 ml 加入普米克令舒1 mg,每日2 次氧气雾化吸入。

1. 3 护理方法1. 3 .1 雾化前向家长说明雾化治疗的目的,意义及雾化后拍背吸痰的好处,取得家长理解配合。

1. 3 .2 雾化时取坐位或侧卧位,也可抱起呈半坐卧位,应尽量让患儿保持安静,平静呼吸,缓慢的吸气、呼气,对不配合的患儿可在其睡眠时进行雾化,因为患儿哭闹时用力呼吸,吸入的药液会随呼气排出,影响治疗效果;雾化时观察患儿反应及呼吸困难情况,如雾化时患儿哭吵不安,烦躁、鼻塞、痰液增多、呼吸困难等应停止雾化,将患儿抱起拍背,予吸痰,吸氧,镇静等处理。

1. 3 .3 雾化后痰液稀释,致使痰液增多,婴幼儿咳嗽反射弱,无力咳嗽,又不会主动咳嗽,应多变更体位,予拍背吸痰,吸痰动作轻柔,边吸边旋转上提吸痰器,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 5 s,以不损伤粘膜。

1. 3 .4 雾化后处理:教会病人雾化后用清水或者温开水清洗雾化器,因为热开水会使雾化器变形,影响雾化效果,并将雾化器晾干备用;雾化前给患儿洗脸,普米克令舒属于糖皮质激素,有较高的脂溶性,特别是进食后面部有油渍或油性化妆品,可使药物在面部残留,影响疗效。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 儿科常用急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氧气疗法操作规程【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用物】氧气装置一套乙醇、纱布、鼻导管、胶布、棉签、玻璃接管、夹子、用氧记录单、扳手根据不同用氧方法分别增加鼻塞、漏斗、面罩、氧气枕、氧气帐等。

【操作要点】 1.携用物至床前患儿核对床号及姓名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必要时对患儿进行约束。

2.使用氧气管道装置或氧气筒供氧安装管道。

3.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4.连接鼻导管。

打开总开关再打开流量表确定氧气流出通畅调节氧流量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13固定。

5.停用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然后关总开关。

使用氧气筒时应再打开流量表放尽余气。

6.不同用氧方法 1鼻导管法包括单侧鼻导管法及双侧鼻导管法。

2鼻塞法用塑料制成的球状物塞于鼻孔用氧。

3漏斗法以漏斗代替导管连接橡皮管调节流量将漏斗置于病人口鼻处适当距离固定防移动多用于婴幼儿及气管切开病人。

4面罩法选择合适的面罩调节氧流量面罩盖住病人口鼻用带子在头上固定。

5氧气枕法抢救在转移中的危重病人或家庭中的病人临时用氧。

6氧帐法一般为抢救患儿时应用可用严格遵守操作塑料制成氧帐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管通入帐内。

【注意事项】 1.规程切实做好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注意用氧安全。

氧气筒放置阴凉处。

2.持续吸氧病人鼻导管每日更换双侧鼻孔交替插管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操作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人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氧气筒内氧气切勿用尽至少保留5kgcm对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悬挂quot空压强以防外界空气及杂质进人筒内引起爆炸。

5.quot的标志。

并避免急救时搬错而影响使用。

氧浓度测定仪操作规程【目的】监测吸入氧浓度使其合理有效地用氧避免患儿长期吸入高浓度氧而致氧中毒的发生。

【用物】氧浓度测定仪【步骤】 1.将测氧仪调为零。

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疗法.

(8)高压氧可以恢复缺血半 暗区域的细胞功能。
• 实验证明,正常脑组织血流量0.5ml/g·min, 如果降至 0.1~0.5ml/g·min之间(一般在 0.1~0.17ml/g·min),脑细胞处于结构正常, 但功能丧失的抑制(休眠)状态。在脑梗塞灶 的周围就存在这类因缺血、缺氧而保持结构完 整,代谢降低,功能减退或丧失,脑电活动受 抑制或停止的区域。把这种区域称半暗(影) 区、缺血半暗(影)区、半暗带。半暗区可以 持续 7~8年甚至终身。高压氧可迅速改善半 暗区的供氧,逐渐改善供血,恢复缺血半暗区 域内神经细胞功能。可以解释高压氧对某些陈 旧的脑梗塞病人仍有一定疗效。
疗程:
• 因本病是老年病,起因急、缓解慢、致 残率高,故而首次治疗应以3个疗程为宜, 休息1~2周后再进行1~2个疗程。本病 的恢复阶段是一年左右,故应间断治疗 一年。
综合治疗
• Lsrcan等(1977)对急性脑梗塞36例使用高压氧及 尿激酶治疗,其死亡率52%,若仅用其中一种疗法, 则死亡率可高达75%。
3.高压氧医学发展史
• (一)高气压医学萌芽: • 英国医师Henshaw于1662年使用压缩空气治疗疾病,
认为高气压可以帮助消化和治疗某些肺部疾病,此即高 气压医学的萌芽. • (二)氧气的发现与应用: • 1775年英国的Priestley从氧化汞中提取了氧气,次年 法国人Lavoisier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根据希腊语"可 生酸"的意义,将氧取名为"Oxygen".1795年Beddoes发 明了吸氧装具并将氧气用于临床救治工作.
疗程:
• Holbach(1976)报道30例缺血性脑血 管病经2~3周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 有效率83%,并指出某些病例要几个疗 程方能有效。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1-12-27T01:33:21.87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1期作者:张江霞[导读]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张江霞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疆,830000)【摘要】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小儿肺炎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7.20±1.10)d短于对照组的(9.20±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均无不良反应。

结论常规药物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改善小儿肺炎患儿病情, 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状况,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肺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临床疗效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 常年可发, 冬季尤甚。

临床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小儿肺炎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 容易造成并发症, 治疗不当或不及时, 直接危及儿童生命安全。

本研究选择本院小儿肺炎患儿60例, 旨在分析小儿肺炎治疗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的临床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氧气疗法讲解专家讲座

氧气疗法讲解专家讲座

第16页
简易呼吸器由面加压球、出气阀、氧气 及空气入口组成, 为一可加压、有活瓣 吸氧罩, 使用时以面罩罩住病人口及鼻 部, 术者手捏球囊, 呼吸器可向病人呼 吸道送气, 简易呼吸器单向活瓣使气体 单向流动, 加压时入气口活瓣打开, 出 气口关闭, 气体进入病人气道, 不加压 时入气口活瓣关闭, 出气口打开, 气体 从病人呼吸道经出气阀流出。
行了判定,确认病历进行过涂改伪造,
病历是出院后很长时间形成。
判决结果
结论: 吸氧过量,疏于看护,吸氧8天,
没有将可能出现不良后果通知其父母,
出院医嘱中也没有明确告
氧气疗法讲解
第37页
知患者家眷早产儿出院后定时进行眼科
复查必要性,没有推行将患儿病情如实 通知家眷义务,负有因果责任。
赔偿: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共赔偿 304804.75元,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赔
视病情需要而定,开始时可试用40%左
右氧,10~20分钟后依据PaO2或TcSO2调
整。如需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40%)
才能维持PaO2稳定时,应考虑采取辅助
呼吸。
2.鼻塞连续气道正压给氧:早期应用可
降低机械通气需求。压力2~6cmH2O,流
量3~5升/分。要应用装有空气、氧气混
合器CPAP装置,以使调整氧浓度,防止
早产儿给氧指征: 临床上有呼吸窘迫 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
(Pa02)<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 (TcSO2)<85%。治疗目标是维持 PaO250-80mmHg,TcSO290%-95%.
氧疗及呼吸支持方式
1.头罩吸氧或改良鼻导管吸氧:用于
有轻度呼吸窘迫患儿。给氧浓度
氧气疗法讲解
第40页

儿科呼吸科一氧化氮的使用

儿科呼吸科一氧化氮的使用

一氧化氮的使用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1科贺芬萍第一部分: NO的临床应用概括一、一氧化氮的药理作用:1、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内2、.调节血压灌注:一氧化氮对心肌收缩力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许多末梢神经也可通过一氧化氮相关机制发挥神经源性血管舒张作用,影响器官如胃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血液供应。

3、.神经递质作用:4、.抗炎作用:5.、.对出凝血机制的影响:6、其他:可扩张支气管,也可保护由其他反应性中间产物,如超氧化物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自由基所引起的氧化性损害。

二、应用指征1.肺血管张力异常的疾病如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2. 2.对缺氧的足月儿或近足月儿(胎龄≥33周),在进行机械通气及吸入氧浓度为100%条件下,若氧合指数仍≥25或PaO2<100mmHg,3.早产儿出现上述情况可试用,但效果差于足月儿。

三、吸入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及使用方法:1.气源:常用氮平衡之气源,一氧化氮浓度为800ppm,也可用450ppm浓度的气源。

气源应严格按照GMP的标准生产制备,属于医用级。

2.连接方法:可与人工呼吸机一同使用,也可通过面罩吸入。

3.第一种方法:经减压后,一氧化氮气源通过高精确度的转子流量计、质量流量计或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调节,经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管道,以较小的流量加入到呼吸及管道的新生儿吸入端,位于湿化器前或后。

一氧化氮所需浓度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NO钢瓶输出流量=呼吸机流量÷【(钢瓶NO浓度÷需要的NO浓度)—1】4.第二种方法:先将NO气体与N2经混合器1混合,再将混合气体连接到人工呼吸机空-氧混合器2的空气输入端,通过调节混合器1和混合器2而取得所需的NO浓度。

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因为该方法只需要较小的NO输出流量,能节约相对较昂贵的气源,同时一氧化氮与氧接触时间较短,可减少NO2的产生。

5.废气净化:呼气阀排气口连接较粗的软管,将废气排出室外。

四、气体浓度监测方法:NO吸入浓度除根据浓度稀释公式外,尚需根据浓度监测数据最终确定,尤其是NO2毒性大,更需要监测。

儿科常见疾病的处理

儿科常见疾病的处理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儿童高热的护理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减少机体消耗。

2.供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供给,少量多次喂水,不能进食者遵医嘱予鼻饲或静脉补液。

3.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经降温处理后30min~2h内测量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4.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降温过程中出现虚脱现象,给予保暖和饮热开水。

5.发热并寒战、四肢发凉时,足部应给热水袋保暖,以改善周围血循环。

6.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物,避免受凉。

7.高热伴呕吐者取头高侧卧位,头偏向一例,以防呕吐物吸入成造窒息。

8.有高热惊厥史的,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

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慎用药物降温,以免影响对热型及临床症状的观察。

9.必要时遵医嘱留取血培养标本。

二、儿童惊厥的护理1.惊厥发作时患儿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打开气道,备好负压吸引器,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与呕吐物。

立即移除可能损伤的物品,放入开口器,如有义齿应取出,解开衣扣、裤袋。

2.按医嘱吸氧并观察氧疗效果。

3.根据医嘱应用镇静药物,并观察用药效果。

准备气管插管和吸痰等用物。

4.患儿未清醒前应禁食,以免造成窒息。

做好口腔护理。

5.避免强光、声音刺激,保持安静,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

6.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儿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采取急救措施。

7.注意安全,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

做好皮肤护理,注意翻身,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1.饮食: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索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2.舒适护理: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

3.增加日光照射:新生儿期应开窗,使紫外线能够透过,尽早户外活动,一般生后2~3周应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从每天10分钟逐渐增加到每天2小时。

氧气雾化吸入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氧气雾化吸入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氧气雾化吸入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雾化吸入是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吹散成细小的雾粒,使其悬浮在空气中,经口或鼻吸入,以达到湿化呼吸道黏膜,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喉头水肿,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1],可作为全身治疗的辅助和补充。

如何更好地发挥雾化吸入的功效,对小儿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已日益引起关注。

现将雾化吸入的应用及护理作一综述。

【关键词】雾化吸入儿科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317-021 雾化吸入应用范围雾化吸入主要用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疗。

小儿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雾化吸入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小儿哮喘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公认吸入疗法是治疗和预防哮喘的首选方法。

急性喉炎是喉部轴膜急性弥漫性炎症,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小,完全可取代全身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是呼吸道急性炎症所致的气道阻塞性疾病,雾化吸入起效迅速,疗效确切。

此外,雾化吸入还可用于术后祛痰,术后镇痛等。

2 雾化前室内的空气要保持新鲜,经常开窗通风,环境整洁舒适,室温在18~20摄氏度,相对湿度50%~60%。

进行雾化吸入以前要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与分泌物清除干净,口腔要保持清洁。

护士操作前后洗手,防止雾化吸入的呼吸道交叉感染。

向患儿及家属介绍雾化吸入的好处,作用原理,所用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并教会患儿雾化时做深呼吸以利药物对上呼吸道深部治疗效果更好,对小患儿先教会家长使用,然后家长抱患儿坐好,手持雾化面罩,让患儿伸手来抓而后顺势放于其口鼻处,打开雾化开关。

对稍大患儿我们激发其正确行为,让合作的患儿做示范,引发其好奇心和兴趣消除其紧张心理。

有些患儿也可以给他听听音乐,讲讲故事分散他的注意力,边给他吸,少数不合作者嘱其家属在患儿睡着后再吸。

3 雾化吸入方式--氧驱动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氧气是驱动力,气流将药液粉碎成细微的气雾,患者将药液吸入气管内与肺泡,这样在雾化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吸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量> 6 lpm时, FiO2不再增加。 • 不能用于鼻道完全梗阻的患者 • 可能引起头痛或粘膜干燥。 • 容易移位。
鼻塞:简单、方便、价廉
低浓度氧疗装置 氧疗的适应症 ---鼻导管给氧
选择质软的鼻导管,管壁的前段涂以石蜡油,清洁鼻孔
后插入鼻腔,插入深度一般为1.5-2cm。若用有双侧孔
的鼻导管,则应将侧孔对准患儿的鼻孔。用胶布(对皮 肤无刺激)将鼻导管固定在鼻旁,另一端接氧气,吸入 氧浓度一般低于30%。 本方法虽简单易行,但小儿不易接受,且分泌物容易堵 塞官腔,因此应用此方法给氧要经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及时清洗。
(一)呼吸抑制, CO2 蓄积 控制性氧疗
患有慢性肺部疾病, Ⅱ 型呼吸衰竭的病人,呼
吸中枢对CO2 的改变已不敏感,病人依赖低氧的 刺激作为呼吸驱动力来维持其通气量。一旦吸入 高浓度氧,驱动作用消失,病人通气量下降, CO2 蓄积进一步甚至有达到CO2 麻醉的危险。
(二)吸收性肺不张
正常情况下,呼吸空气(O2为21%,N2为78%)时,肺泡内氧
引起组织缺氧的常见原因

呼吸系统疾病: 肺泡通气不足;弥散功能障碍;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 大气性缺氧:高原地带 氧耗量增加:发热、甲亢 氧运载障碍:严重贫血 循环障碍:心功能不全、休克 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氰化物中毒
定 义
氧气疗法: 是指通过简单的连接管道在常压下向气管内增加氧浓 度(FiO2)的方法,以提高肺泡氧分压(PAO2),加大呼 吸膜两侧氧分压差,促进氧弥散,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用于纠正缺氧的治疗方法, 简称氧疗。
氧疗目的
氧疗的最终目的是维持适当的组织氧供。
1、纠正低氧血症。
2、减轻慢性缺氧的症状。
3、维持PaO2 >60mmHg或者SaO2> 90%,
以避免组织缺氧。
吸氧浓度计算公式
吸氧浓度=4×吸氧流量+21%
10.流量浮珠
8.流量调节钮
氧疗的适应症 氧疗的适应症
由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病变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困
生后危害严重,应引起重视。氧毒导致急性肺损伤,出现
类似ARDS样改变,
目前认为氧中毒主要的机制是细胞内产生氧自由基或其它化
学活性的氧代谢物。
引起氧中毒的唯一原因是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但究竟给氧浓
度的安全界限是多少,至今认识尚未完全一致。普遍认为常
压下吸氧浓度在60%以下是安全的,不会引起氧中毒。
难、发绀、血氧饱和度<85%,PaO2<7.33kPa者。
重度贫血、休克及有缺氧表现的其他危重患儿。
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溺水、电击等意外。
新生儿窒息。
低浓度氧疗装置 ---鼻导管给氧 鼻导管
优点 • 使用方便。 • 耐受良好。
• 活动自如, 方便吃饭及交谈。 缺点 • 分钟通气量大的患者很难达到 高的吸入氧浓度(< 0.40),氧
被吸收后,留下氮而维持肺泡的膨胀不致于塌陷。
当吸入高浓度氧(O2 ≥ 60%)后,肺泡内大部分氮被吸入的氧
所替代,由于肺泡内氧迅速弥散进入循环,肺循环吸收氧的速度
超过吸入氧进入肺泡的速度,就会出现肺泡萎陷发生肺不张。
预防的方法:吸氧浓度尽可能不要超过60%;若施行通气治疗,
可用呼气末正压通气。
(三)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 ---失明
妊娠四月的胎儿后视网膜才开始出现血管,直至足月
娩出后一个月,才完成血管化过程。此期间,视网膜
上未成熟的血管,易受氧的损害,发生晶状体后纤维
组织形成---导致永久性失明。
新生儿吸氧应注意:吸氧浓度FiO2不要>40%。
(四)氧中毒
氧中毒是氧疗最主要的毒副作用,尽管发生率很低,但发
通过水瓶的氧气管道相连接。此方法需要较大的氧流量,
一般为5-8L/min,此时吸入氧浓度为35-45%。 当患儿不能耐受鼻导管给氧或效果不好时,则可改用本 方法。但用此方法时,漏斗容易移位,故应注意密切观 察,随时调整面罩的位置。
头罩给氧法 氧疗的适应症
头罩大多由有机玻璃制成,按年龄的不同选用大小合适的头罩。给
(四)氧中毒
临床观察表明:
1、常压下吸入纯氧6小时就可能出现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2、吸纯氧超过24小时即可发生氧中毒的典型改变。 3、临床中进行无创氧疗时,FiO2很难超过60-80%,不必担心
会发生氧中毒。
4、但在机械通气时,由于此时FiO2能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应 尽量将FiO2控制在60-80%以下,以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氧疗初始设置
FiO2
心跳呼吸骤停
1.0
低氧血症伴PaCO2 < 40 mmHg
0.4 – 0.6
低氧血症伴PaCO2 > 40 mmHg
0.24 (最初)
氧疗的并发症 氧疗的并发症
呼吸抑制,CO2 蓄积 吸收性肺不张 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 氧中毒 火灾危险 湿化或雾化系统微生物污染
低浓度氧疗装置 ---面罩法 普通面罩
优点 • 吸入氧浓度略高于鼻导管 缺点 • 很难达到高FiO2(≤60%)
• 0.35–0.55
• 影响进食、咳痰
• 可能导致皮肤刺激
• FiO2也不恒定
简单面罩:无储气囊、有气孔
低浓度氧疗装置 氧疗的适应症---面罩法
将用塑料或橡胶制成的面罩固定于口鼻上方,另一端与
儿科 氧气疗法
概 述
氧是维持人类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但人体内氧的贮备极少。
人体代谢所需的氧靠呼吸器官不断地从空气中摄取,并借 助循环系统和血液系统的功能运往全身的器官和组织。
故缺氧可导致体内的代谢异常和生理功能紊乱,严重者可 致使重要的脏器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概 述
概 述
氧时,将小儿的头部置于头罩内,头罩上有两个孔,一个用来连接
氧气,另一个为出气孔,将氧气流量调整到5-8L/min,则吸入氧浓 度可达50-60%。
应用此方法不用在鼻腔内插入导管,也不必在面部固定面罩,因此
小儿容易接受,但是头罩内应保持一定的空间。如果头罩内的容积 太小,患儿容易感到憋闷而出现烦躁不安。另外还应注意头罩内的
不同吸氧装置的用途(一)
FiO2 低 中 中高 高 < 0.30 0.30 – 0.50 0.50 – 0.60 0.60 – 1.00
吸氧装置 鼻导管, Venturi面罩 普通面罩, Venturi面罩 部分重复吸入面罩 非重复吸入面罩
不同吸氧装置的用途(二)
吸氧装置
患者
鼻导管
生命体征正常(如手术后, 氧饱和度轻度下降, 家中
谢 谢!
温度和湿度,若温度较高可放置冰块降温,是头罩内的空气湿冷舒
适,达到良好的给氧效果。
连续正压给氧 氧疗的适应症
此方法主要是使呼吸道保持正压,避免肺泡早
起闭合,使一部分失去通气的肺泡扩张,增加氧
气的交换面积,提高血氧浓度。
对经用各种给氧方法仍不能缓解缺氧症状者,可
使用此方法。本方法可通过简易正压给氧装置或
呼吸机来完成。
连续正压给氧
气管插管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注意事项
在给氧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呼吸道及管道通畅,须经常
检查氧气流量及管道情况、面罩位置、头罩内的温度及 湿度。
吸入的氧气必须通过湿化瓶,以减少呼吸道黏膜的干
燥,瓶中的水量以1/2为宜,以防止当氧气泡过大时将水 冲入输氧管内。若为肺水肿患儿,则可将水换成35%的乙 醇。
长期氧疗)
简单面罩或带 有储气囊的面 罩 需要较高浓度吸氧, 无需可控氧疗(例如重症哮喘,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肺炎, 创伤, 或严重全身性感 染).(应将氧流量设为至少6 L/min, 因为若不能将呼 出气完全冲走, 则将有CO2的重复吸入.) Venturi面罩 慢性呼吸功能衰竭(如COPD)患者可控氧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