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研究解读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言教育是塑造未来的关键,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教育的核心任务。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被动接受和记忆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和研究。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一种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育方法。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启发式教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
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和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提供启示性问题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启示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通常是开放性的,没有确定的答案,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实践来解决。
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交流和讨论,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成果的分享。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实践机会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实践,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样的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的优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参与意愿,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提供启示性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学生可以训练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启发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启发式教学(渠县静边镇第二中心学校渠县 635200)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经常被老师用来指导学生解决各类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让学生独立寻找答案,学会仔细分析问题。
通过启发式教学的引导,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使其能力得到发展,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启发式教学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解读与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在学习中去主动构建各种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各种知识。
启发式教学确立了学生主体的教育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以讲代练,以教代学,满堂灌,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教师对学生“你不想学我要你学”,“你不会学我教你学”的思想,不把学生当主人。
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把主要精神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在导字上下功夫,精讲上动脑筋,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比如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发表看法,讨论问题,编题解答等。
通过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依靠自身的主观努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真正感觉学习的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究,这样才能对教师讲解的知识更快理解和消化。
(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导”上,是教学任务的领导者,教学目标的制订者,教学课程的组织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求知的启发者,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生发展多种可能性、选择性、可变性的调控者,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引航。
启发式教学研究的实施步骤

启发式教学研究的实施步骤1. 引言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本文将介绍启发式教学研究的实施步骤,并以五个主要步骤进行分析和阐述。
2. 步骤一:明确研究目标在启发式教学研究中,明确研究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研究者需要确定学科领域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或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
明确研究目标有助于指导后续的研究设计和实施。
•明确研究目标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列点:–确定学科领域–定义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研究问题3. 步骤二:设计教学方案在启发式教学研究中,设计教学方案是关键的一步。
教学方案应该根据研究目标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并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学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策略4. 步骤三:实施教学活动在启发式教学研究中,实施教学活动是实现研究目标的重要途径。
教学者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者还应该准备好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实施教学活动的步骤可以按以下列点进行:–设计并组织启发性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5. 步骤四:收集和分析数据在启发式教学研究中,收集和分析数据是了解研究效果和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研究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体验。
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和解释,评估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步骤可以按以下列点进行:–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收集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评估教学效果6.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在启发式教学研究中,总结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研究者需要对教学活动和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教学效果和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启发式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启发式教学策略研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策略被广泛应用,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和应用,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压抑,只注重机械记忆和应用技巧。
而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情境设计、问题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情境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的过程,发现乘法的应用。
这样的情境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另一个重要的启发式教学策略是问题设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
例如,在教学几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如何用最少的线段连接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正方形的对角线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这种问题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启发式教学策略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启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然而,启发式教学策略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启发式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
教师需要熟悉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能够准确判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其次,启发式教学策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支持。
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设计和准备,学校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研究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研究引言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总结规律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直接传授知识的模式,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而且,启发式教学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设计一些简单但富有趣味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思考,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 组织探究活动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数学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或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学规律,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直接传授知识,而是成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总结规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和总结,从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启发式教学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探索数学规律,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启发式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参与讨论和合作,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总结规律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和方法探讨

语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和方法探讨一、启发式教学的意义1. 有利于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之一。
启发式教学所强调的主要是教师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思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2.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会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小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1]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没有压抑感,给学生一种自由、独立、主动的探索空间,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有跃跃欲试的学习热情。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3. 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启发式教学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又要注意分析教学内容,才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启发方法进行教学。
了解学生,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探讨1. 形象启发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简单,大脑发育没有完全成熟,对于抽象的东西难以接受和理解;直观思维较强,对具体的、直接的事物会给予更多的好奇和关注。
诸如五彩缤纷、色彩鲜艳的图片或者是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或者他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和接触到的各种事物能够在课堂上出现,必将能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

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发现和探究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启发式教学原理的研究,以及它对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引言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启发式教学原理的研究。
二、启发式教学原理的定义和特点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提供引导和提示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包括:开放性、探索性、自主性、个性化和合作性。
三、启发式教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启发式教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和观察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可以探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影响。
四、启发式教学原理的实践应用启发式教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设计开放性问题、提供引导和提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合作学习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启发式教学原理的教育意义启发式教学原理的研究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启发式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合作精神。
六、启发式教学原理的局限性和挑战启发式教学原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例如,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启发式教学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
七、总结启发式教学原理的研究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同时,启发式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局限性,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教育者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启发式教学原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八、参考文献1. Bruner, J. S. (1961). The act of discovery.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31(1), 21-32.2. Mayer, R. E. (2004). Should there be a three-strikes rule againstpure discovery learn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9(1), 14-19.3. Hmelo-Silver, C. E. (2004).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6(3), 235-266.4. Hmelo-Silver, C. E., Duncan, R. G., & Chinn, C. A. (2007). Scaffolding and achievement in problem-based and inquiry learning: A response to Kirschner, Sweller, and Clark (2006).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2(2), 99-107.。
基于启发式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4 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实施启发式教学后,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提升,整体成 绩优于之前。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启发式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本研究通过实践验证,启发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培养学生 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研究总结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有效策略,包括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合作学习、自主 探究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 考,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 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启发式教学的定义和特点
01
注重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而 非仅仅关注结果;
0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 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
启发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基础
启发式教学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 它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提倡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认知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04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研究可探索将启发式教 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如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手段,为启发式教学提供更丰 富的教学资源和更个性化的教 学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的学习成绩 ,评价教学效果。
效果评价结果分析
1 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
实施启发式教学后,学生的测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明 显优于之前。
2 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思考态度,能够主动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学习兴趣和态度明显改善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更加愿 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发式教学研究"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它经受了我国历代教学实践的检验,今天也正面临着现代化对它的挑战,传统的启发式教学要能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必需更新观念、走革新思维之路。
"启发式"教学渊源流长。
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的"引而不发",到毛泽东主席的教育思想观"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说明我国历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极其重视并倡导这一教学模式。
那么,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呢?首先,我们应明确教无定法,启发式教学仅代表着一种教学思想,它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的模式,而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经验,不断充实和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并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大相径庭。
因为,启发式教学研究的是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老师的教学实践,因此,它必将不断吸收教学科研和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来充实自己。
其次,我们从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来看,"启发"就是激励引导的过程,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求,自觉地获取知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仅有高"智商"(IQ)就行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他的"情商"(EQ)密不可分,也即与他的非智力因素(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和习惯等)分不开。
所以,一个学生学习"成绩 "的好坏,也与他的"情商"(EQ)分不开。
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需要、兴趣、动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EQ过程。
这种以培养、提高学生的EQ,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为起点,以科学引导学生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情感,并训练和培养积极思维、优良情感等方法为手段,以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的"启发式"教学法,将造就学生具有坚实的知识结构、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还应明确,启发式教学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
因此,探索现阶段的"启发式" 教学方法大有裨益。
下面我就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和实施"启发式"教学,谈谈个人体会。
一、启发式教学要有阶段性启发式教学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培养"情商"(EQ),发展"智商"(IQ)。
第一阶的任务是老师把拟定的教学任务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动机。
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浓厚的兴趣,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责任感相结合,现代心理学称这一阶段为培养学生EQ阶段。
教师在这一阶段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学实践情境,提供给他们必要的信息,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
通过学习,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发出热情,产生求知欲望,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学生的EQ很重要,对学习而言,EQ构成"动力系统",起到启动、维持、强化等作用,显然良好的EQ对学生具有特殊意义。
所以,老师的激励引导、学生的自学是这一阶段的特征。
第二阶段的任务就是把第一阶段中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并通过各种练习、实验来巩固和应用新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长知识、增智慧。
这一阶段自始至终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促进学生智力因素(IQ)的不断发展,也同时促进学?quot;认知系统"的发展。
因此,这一阶段主要以教师讲,学生练为特征。
当然,以上两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的,它们贯穿于教材知识之中,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有机的统一体。
这两个阶段可以看成实施当前素质教育的两翼。
二、启发式教学要有目的性,做到主次分明教师在授课中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什么知识是学生应了解的,什么是应理解、掌握的,这一切必须让学生明确,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性。
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才能把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当然教学过程中问题很多,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加以启发,只要找出教学中学生最易发生疑惑的问题及教学要求的重点、难点加以引导、启发,其它"枝节"就可以迎刃而解,学生也就会顺藤摸瓜,触类旁通了。
例如,"藻类植物"一节的教学,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会观察水绵,理解水绵的形态结构,了解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教师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水绵(形态、颜色),然后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的结构,再出示水绵的构造挂图,指出水绵是由许多圆筒状细胞连接而成的多细胞植物;最后总结出每一个水绵细胞的基本结构。
由于无论看实物挂图,还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学生都容易把细胞看成一个平面图像。
故对于细胞质、液泡、细胞核和叶绿体的空间位置及相互关系,学生常常模糊不清。
这时,应用直观的语言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想象力,以突破难点。
以水绵的形态结构来展开教学,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其他如水绵的生殖,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藻类与人类的关系等问题,稍加提示即可迎刃而解。
三、启发式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训练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成了当务之急。
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当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不要急躁,而要抓住时机给予启发、引导,并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
对那些答错的同学,也应在充分肯定其进步的同时,善意地帮助他们重新把问题答好,使学生因自己终于答出问题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一些学生提出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压制学生、堵塞学生的思路。
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思路是正确的、积极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都应予以恰当的方式支持和鼓励,这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莫大的作用。
教师切不可指责、讽刺,这将遏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例如,在学习"无性生殖"内容后,有学生问,克隆羊-多利是否是无性生殖产生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首先肯定这位同学积极思考、大胆提问的精神,并简要讲解"多利"诞生的过程,提出它是无性生殖产生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由此变得异常活跃。
于是,又有一男同学不无担忧地问到,有了克隆羊,再产生克隆人,那未来的世界不就不再需要男人了吗?语出惊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齐刷刷地射向教师,令教师始料不及。
如果这一"难题"回答不好,或责怪学生,都将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应引导他们:克隆动物的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至于克隆人,技术更不成熟,而且牵涉到千百年来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更重要的是克隆动物的研究在于解决医学上的难题,为人类服务,而不是违背生命的自然规律。
通过这样引导、讲解,既把问题回答清楚了,还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促使他们上课时思考更积极、更主动。
四、启发式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时,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因此,要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教师必须创设迁移情景,由浅及深、由近及远、由旧引新。
由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矛盾处引导学生快速回顾旧知识,于看似无意、实则精心设计的提问中引导学生叩开新知识的大门,适当的时候加以归纳、综合,这样才能有利于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又要抓关键,突出重点,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的"正迁移",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达到扩充、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免疫"时,教师首先提问,"人类生活的环境中,随时都能接触到病菌、病毒,为什么有的人却很少生病?""为什么患过天花的人,就不再患天花了?"由此引出人体具有免疫功能的特性。
再根据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巩固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粘膜上纤毛对异物的清扫作用以及白细胞、淋巴结、脾脏的作用等知识,讲述第一、二道"防线",得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然后用活动幻灯片讲述第三道"防线",得出"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最后,归纳、总结出"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这种利用生活常识,以及对旧知识的回顾,帮助学生建立起新知识结构,促进他们实现知识"正迁移"的教学方法,非常切合学生的实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不断从先进经验中吸取一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最新成果,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在课堂内外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因此,时代要求当代的教师们要不断更新观念,转换思维,掌握不断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理论,根据学生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读书的好处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