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与开发》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 实验报告(1)

合集下载

嵌入式开发技术实训报告

嵌入式开发技术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嵌入式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

为了培养具备嵌入式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我校特开设嵌入式开发技术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掌握嵌入式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使用,并能够独立完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二、实训目标1. 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2. 掌握嵌入式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使用方法;3. 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系统调试等;4. 能够独立完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本次实训首先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特定场合的专用系统。

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

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嵌入式硬件平台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硬件平台的基本知识,包括嵌入式处理器、存储器、外设等。

重点介绍了ARM架构的嵌入式处理器,如Cortex-A、Cortex-M、Cortex-R等系列处理器。

此外,还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组成,如电源管理、时钟管理、中断管理、GPIO等。

3. 嵌入式软件平台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嵌入式软件平台的基本知识,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调试器等。

重点介绍了Linux操作系统,包括嵌入式Linux的基本特性、内核编译、文件系统等。

此外,还学习了C语言编程,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等。

4.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系统调试等。

以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系统为例,讲解了如何进行需求分析、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系统调试等步骤。

5. 实践项目实训过程中,我们完成了一个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实践项目。

嵌入式实验报告总结

嵌入式实验报告总结

嵌入式实验报告总结嵌入式实验报告总结近年来,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计算机系统嵌入到其他设备或系统中,以实现特定功能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在本次嵌入式实验中,我深入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

实验一: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在本实验中,我们首先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是紧凑、高效、实时性强,并且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

通过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我们了解到嵌入式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智能家居、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等。

这些应用领域的嵌入式系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在设计嵌入式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优化。

实验二: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与软件开发环境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开发环境。

硬件平台是嵌入式系统的基础,包括处理器、内存、外设等。

而软件开发环境则提供了开发嵌入式系统所需的工具和库函数。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搭建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并使用软件开发环境进行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刻理解了硬件平台和软件开发环境对嵌入式系统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

实验三: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操作系统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保证系统对外界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学习了实时任务的创建和调度,以及实时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机制。

实时操作系统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和相关的调度算法。

实验四:嵌入式系统的通信与网络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通信与网络。

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通信,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通信协议和网络协议,如UART、SPI、I2C、TCP/IP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通信和网络协议的使用方法,以及在嵌入式系统中如何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引言嵌入式系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计算机系统,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

本实验报告将围绕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应用展开讨论,旨在总结并分享在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与知识。

一. 实验背景嵌入式系统是指以特定功能为目标的计算机系统,其设计与开发过程相较于传统的计算机系统更为复杂和精细。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设计一个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家居控制器,来探索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二. 实验内容2.1 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是整个实验的基础,其合理性与稳定性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块主频为xx的处理器作为核心,配备了丰富的外设接口,如GPIO、串口等。

我们还为系统增加了一块液晶显示屏和一组按键,以实现简单的用户交互。

2.2 软件开发在硬件设计完成后,我们开始进行软件开发。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操作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的基础。

针对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xx操作系统,其具备较强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我们对系统性能的要求。

接着,我们进行了嵌入式系统的驱动程序开发。

通过编写各个外设的驱动程序,我们实现了与液晶显示屏和按键的交互,并将其与处理器进行了适当的接口配置。

另外,我们还开发了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程序。

通过编写智能家居控制器的代码,我们成功实现了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

用户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屏和按键进行交互,实现对家居设备的开关、调节和状态查看等操作。

三.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试,我们发现嵌入式系统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通过嵌入式系统的控制,用户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操控,提升了家居智能化的程度。

同时,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使得智能家居控制器具备了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其中,系统的驱动程序开发是较为复杂的一环,需要仔细理解硬件接口和协议,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此外,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耗管理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嵌入式系统——实验1

嵌入式系统——实验1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课)》内容安排《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课)》是《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有更深地体会。

实验课共八次,每次2学时,实验内容结合课程内容,介绍一般的实验开发流程和软件硬件开发环境,并辅之以典型的嵌入式程序设计实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技能。

大量的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实验,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实验内容更加生动。

实验报告要求一、实验名称:说明:本次实验的名称二、实验目的:说明: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参考每次的实验指导书三、实验环境:说明:实验用到的硬件软件环境。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说明:实现实验目的而进行的实验内容,如果有步骤要求则简要列出步骤五、实验报告总结:说明:对本次实验的总结,1.画出主函数的程序流程图,2.重写主程序.或者:自拟一个新的应用,参照本次实验的主程序,重新设计主程序并给出详尽注释。

3.其他,本次实验得到了什么?收获是什么?有些什么别的想法?六、建议与意见:说明:对于此次实验内容或在实验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建议,以及对于改善实验效果有什么建议,均可提出。

在书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主要是帮助自己回顾和总结实验。

重点放在第五部分,前四项可以十分简要地列写,第六项有则提出,无则不写。

实验一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的开发环境一、实验环境PC机一台软件: ADS 1.2集成开发环境一套二、实验目的1.了解嵌入式系统及其特点;2.熟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和基本配置并能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三、实验内容1.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基本配置2.使用汇编指令完成简单的加法实验四、实验步骤(1)在D:\新建一个目录,目录名为experiment。

(2)点击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开始|程序|ARM Developer Suite v1.2 |Code Warrior for ARM Developer Suite”启动Metrowerks Code Warrior,或双击“ADS 1.2”快捷方式启动。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教程实验报告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教程实验报告

嵌入式实验报告:学号:学院:日期:实验一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一、实验目的熟悉Linux 开发环境,学会基于S3C2410 的Linux 开发环境的配置和使用。

使用Linux的armv4l-unknown-linux-gcc 编译,使用基于NFS 方式的下载调试,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容本次实验使用Redhat Linux 9.0 操作系统环境,安装ARM-Linux 的开发库及编译器。

创建一个新目录,并在其中编写hello.c 和Makefile 文件。

学习在Linux 下的编程和编译过程,以及ARM 开发板的使用和开发环境的设置。

下载已经编译好的文件到目标开发板上运行。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硬件::UP-TECH S2410/P270 DVP 嵌入式实验平台、PC 机Pentium 500 以上, 硬盘10G 以上。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超级终端(或X-shell)+AMR-LINUX 开发环境。

四、实验步骤1、建立工作目录[rootlocalhost root]# mkdir hello[rootlocalhost root]# cd hello2、编写程序源代码我们可以是用下面的命令来编写hello.c的源代码,进入hello目录使用vi命令来编辑代码:[rootlocalhost hello]# vi hello.c按“i”或者“a”进入编辑模式,将上面的代码录入进去,完成后按Esc 键进入命令状态,再用命令“:wq!”保存并退出。

这样我们便在当前目录下建立了一个名为hello.c的文件。

hello.c源程序:#include <stdio.h>int main() {char name[20];scanf(“%s”,name);printf(“hello %s”,name);return 0;}3、编写Makefile要使上面的hello.c程序能够运行,我们必须要编写一个Makefile文件,Makefile文件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它指明了哪些文件需要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等等更为复杂的命令。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使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嵌入式开发实践。

实验材料:1. 一台支持嵌入式开发的电脑2. 开发板(如Arduino、Raspberry Pi等)3. USB数据线4. 开发软件(如Arduino IDE、Raspbian等)5. 软件安装包(如果需要单独安装)实验步骤:1. 准备开发环境软件:根据使用的开发板选择相应的开发软件,并从官方网站下载安装包。

将安装包保存到电脑上指定的路径。

2. 安装开发软件:运行安装包,按照安装向导的提示进行软件的安装。

完成安装后,打开软件,检查是否安装成功。

3. 连接开发板:使用USB数据线将开发板连接到电脑上,并确保连接良好。

4. 配置开发环境:打开开发软件,进入设置或配置界面。

根据使用的开发板,选择正确的开发板型号,并设置串行端口。

保存设置。

5. 编写并调试代码:使用开发软件创建一个新的代码文件或打开一个现有的示例代码文件。

编写嵌入式程序代码,并进行调试与测试。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调试器、仿真器等进行代码调试。

6. 上传程序到开发板:完成代码编写和调试后,将程序通过USB数据线上传(烧录)到开发板上。

等待上传过程完成。

7. 运行程序:断开USB数据线,将开发板与目标设备(如传感器、电机等)连接。

开启目标设备的电源,观察目标设备的动作与反应。

8.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比设计预期和实际观测,分析代码的执行情况,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嵌入式开发环境,并进行了基本的嵌入式开发实践。

通过编写代码、调试和运行程序,我们能够控制目标设备进行特定的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嵌入式开发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嵌入式开发中,可能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硬件接口、通讯协议、资源管理等。

嵌入式实验报告总结

嵌入式实验报告总结

嵌入式实验报告总结本次嵌入式实验主要涉及到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针对特定应用领域设计的计算机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大等特点。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开发流程,并且亲自动手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开发,加深了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包括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外设接口设计、电源电路设计等。

在实验中,我们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了合适的处理器和外设,进行了相关接口的设计和连接,确保硬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后,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需要编写各种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和方法,使用C语言编写了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并进行了调试和测试,确保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中我们还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调试和测试方法。

嵌入式系统的调试和测试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需要使用专业的工具和方法进行。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调试和测试工具,通过对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进行评估,发现并解决了一些潜在的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嵌入式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也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嵌入式系统,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嵌入式实验通过对硬件设计、软件开发、调试测试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使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也增强了对嵌入式系统的兴趣和热情。

嵌入式Linux实验报告

嵌入式Linux实验报告
七段数码管分为共阴极和共阳极共阳极的七段数码管的正极或者阳极为八个发光二极管的共有正极其他接点为独立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或者阴极使用者只需要把正极接电不同的负极接地就可以控制七段数码管显示不同的数字
嵌 入 式 程 序 设 计
实 验 报 告
评 语:
成绩
教 师:
年 月 日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地 点:EII-506
7)用命令service启动宿主机上的nfs服务,并用exportfs命令查看nfs的共享目录。然后在目标机上挂载nfs
8)在目标机中运行web_server_process。
9)打开宿主机的浏览器,输入http://192.168.0.5/file,查看执行结果
10)在宿主机的浏览器中输入http://192.168.0.5,查看执行结果。
unsigned long *CS1_Address, *CS2_Address;
structseg
{
char LED1_Val;
char LED2_Val;
char LED3_Val;
char LED4_Val;
char negative;
};
2)同时更新所有七段数码管驱动显示函数:CS1_address对应第一组七段数码管的位选信号,该组第一个数码管的段选信号保存在short变量的低8位,该组第二个数码管的段选信号保存在short变量的高8位。CS2_address对应第二组七段数码管,其余操作和第一组的七段数码管一致。
嵌入式Linux系统的启动过程分析
1)启动Bootloader
Bootloader是嵌入式系统的引导加载程序,它是系统上电后运行的第一段程序,其作用类似于PC机上的BIOS。在本系统中这段程序的起始地址为0x。Bootloader在完成初始化RAM、初始化串口、检测处理器类型、设置Linux启动参数后,开始调用Linux内核。本系统Linux内核镜像zImage放在Flash中,Bootloader首先把它拷贝到RAM中,然后跳转到RAM中对zImage进行解压缩。解压缩后启动内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理解嵌入式软件移植的基本方法,掌握 sqlite 数据库软件移植的步骤,掌握 sqlite 开发的两种方式—命令模式和 C 代码开发模式的使用方法,并编程实现简单通讯录查询 实验。
二.实验内容
实验 3.1 移植嵌入式数据库 sqlite 实验 3.2 简单通讯录查询实例设计和测试
三.预备知识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嵌入式系统与开发》实验报告
查询电话号码为 10086 的相关记录信息,命令为_sqlite> select * from stutable where=10086;__。
方式 2:编程操纵数据库 使用 C 编程模式完成上述功能,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sqlite/sqlite3.h" int callback(void*,int,char**,char**); int main() {
string s; for(int i=0;i<nCount;i++) {
s+=pName[i]; s+=":"; s+=pValue[i]; s+="\n"; } printf("%s\n",s); return 0; }
假设上述代码文件名为 sqlite_exp.c 文件,编译命令 arm-linux-gcc -o test sqlite_exp.c -I /opt/build/ include/ -L /opt/build/lib/ -lsqlite3 _,其中头文件位于/opt/sqlite/include,库位于/opt/sqlite/lib 下。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嵌入式系统与开发》实验报告
《嵌入式数据库 sqlite 移植及 使用》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陈彤 13004405
130044 孙国梓 2016.5.31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嵌入式系统Fra bibliotek开发》实验报告
实验 3 嵌入式数据库 sqlite 移植及使用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嵌入式系统与开发》实验报告
} strSq1="select * from where=10086"; nResult=sqlite3_exec(db,strSq1.c_str(),callback,NULL,NULL,&errmsg); if (nResult !=SQLITE_OK) {
sqlite3_close(db); cout<<errmsg<<end1; sqlite3_free(errmsg); return 0; }
sqlite3_close(db); return 0; }
int callback(void* ,int nCount,char** pValue,char** pName) {
第五步,将 sqlite3 拷贝到开发板 bin 目录下,将库下的文件拷贝到开发板的 lib 目录下【注意链 接文件的创建】
第六步,数据库的使用 方式 1:命令操纵数据库 在超级终端环境下创建数据库 stucomm.db,命令为_sqlite3 stucomm.db_; 创建数据表 stutable,字段包括 id 整型,name 字符型,phoneNum 字符型,具体命令为_sqlite> create table stutable (id int(20),name char(20),phoneNum char(20));_; 插入 2 条记录,记录信息如下
夹下,可以看到源码文件有 shell.c 和 sqlite3.c 文件,生成 Makefile 的配置脚本文件 configure.ac , 并检查当前文件夹下__A__(A.存在 B.不存在)Makefile 文件。
第 二 步 利 用 configure 脚 本 文 件 生 成 基 于 ARM 实 验 台 的 Makefile , 具 体 命 令 为./configure CC=arm-linux-gcc –prefix=/opt/sqlite –host=arm-linux(假设安装目录为/opt/sqlite),并
Linux 使用、数据库相关知识等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包括软件调试工具)
硬件:ARM 嵌入式开发平台、PC 机 Pentium100 以上、串口线。 软件: WinXP 或 UBUNTU 开发环境。
五.实验步骤
5.1 移植嵌入式数据库 sqlite 步骤【参看教材 103 页】: 第一步,解压缩 sqlite 源码,命令 tar zxvf sqlite-autoconf-3080900.tar.gz,在解压后的文件
001,zhangsan,10086 002,lisi,10000 具体命令为_sqlie> insert into stutable values (001,’zhangsan’,10086); _;
_sqlite> insert into stutable values (02,’lisi’,10000);_;
sqlite3* db; int nResult=sqlite3_open("test.db",&db); if (nResult !=SQLITE_OK) {
printf("打开数据库失败\n"); return 0; } else { printf("打开数据库成功\n"); } char* errmsg; nResult=sqlite3_exec(db,"creat table stutable(id int(20),name(20),phoneNum(20))",NULL,NULL,&errmsg); if (nResult !=SQLITE_OK) { sqlite3_close(db); cout<<errmsg; sqlite3_free(errmsg); return 0; } string strSq1; strSq1+="begin;\n"; for (int i=0;i<100;i++) { strSq1+="insert into stu values(null.'heh');\n"; } strSq1+="commit;"; //cout<<strSq1<<end1; nResult=sqlite3_exec(db,strSq1.c_str(),NULL,NULL,&errmsg); if (nResult !=SQLITE_OK) { sqlite3_close(db); cout<<errmsg<<end1; sqlite3_free(errmsg); return 0;
检查当前文件夹下___A__(A.存在 B.不存在)Makefile 文件。
第三步,编译 sqlite,命令为_make_,编译过程中使用的编译器为_ arm-linux-gcc _。
第四步,安装 sqlit,命令为_make install_。安装完成后到_/opt/sqlite_文件夹下去查看相关文件, 可以看到该文件夹下有_bin_、_include_、__lib__和 share 文件夹,其中可执行文件 sqlite3 位于_./bin_ 文件夹,库位于_./lib_文件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