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合集下载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十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一节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概述
2. 运动形式
有氧运动
根据代谢特点健身活动分 无氧运动 选择运动形式的条件
混和运动
经医学检查已许可;运动强度符合本人体力;过去的运动 经验与本人喜欢的项目;场地、设备器材许可;有同伴与 指导者。
第十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一节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概述
第十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一节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概述
(1) 肌肉力量测验 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1RM测验,1RM是指,恰 能举起一次 (仅一次重复)的最大重量,1RM最大负荷是通过测验 和修正而决定的。例如,开始时采用很轻松地举起的质量,以后增 加负重直至只能举起一次为止。这一测验可用通用体育器械或杠铃 完成。在训练开始时,不论用哪种装置来测验力量,在以后的所有 测验中就必须用它。 1RM力量测验应包括被评定的每一肌群。已提 出用下述练习来测定不同肌群1RM的最大力量。①硬推,用于测验
及治疗情况。如实填写PRA-Q问卷。通过调查和问卷初步
筛选出怀疑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嘱其到医院进行运动试 验复查。
问卷内容:
(1)医生是否告诉过你,根据你的心脏情况,只能参加医 生推荐的体力活动。
(2)当进行体力活动时,你是否感到过胸部疼痛。
(3)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不进行体力活动时,你有没有感 到过胸部疼痛。 (4)你有没有过因为头晕而失去平衡或曾失去感觉。 (5)你有没有因为体力活动改变而使骨和关节方面的症状
进行,若超出安全的界限,则可能发生危险。在制定和实
施运动处方时,应严格遵循各项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安全。
(4)全面性原则:运动处方应遵循全面身心健康的原则,
在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中,应注意维持人体生理和心理 的平衡以达到“全面身心健康”的目的。

第十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十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二、 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WHO于1969年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使得它在国际 上得到认可。它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 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 这如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 用量的处方一样,故称运动处方
但二者的不同在于:一是目的不同,前者是用来提高体适 能、促进健康或预防疾患,后者是用来治疗疾病。二是终 点不同,临床药物处方,在病人痊愈后即停止使用,而运 动处方,为了获得相关健康及体适能的功效,在整个人生 中都必须持续进行适当的运动。
2.肌适能
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它既是实现完满 的健康效益的前提条件,又对人体外观,自我表象和工作 业绩及运动成绩起着基础效用。 1、肌肉力量 力量是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或者 说是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力量是实现一切身体活动的基 础,人体所有的生活、生产和运动活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 而产生的。
2、运动形式 依据运动时 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 分为有氧、无氧及混合性 活动
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 混合运动
步 行 短距离全速跑 足 球
慢跑
举重
橄榄球
自行车
拔河
手球
网球
跳跃项目
篮球
排球
投掷
冰球
远足
肌力训练 间歇训练
3、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即:运动强度=运动 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是设计运动处方中最困难的部分, 它是运动处方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运动处方 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问题。因此需要有适当的监测来确 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可根据训练时的心率、梅脱 (METs)、主观感觉程度(RPE)、最大吸氧量贮备百分比进 行定量化。

运动生理学9体适能及运动处方

运动生理学9体适能及运动处方
(2)目的明确 (3)选择性和控制性
(四)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 运动形式
运动强度 运动处方的四要素
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 运动目的 运动时间带 注意事项及调整
1.运动形式 1)按运动供能特点分类 有氧运动:步行、慢跑、长距离游泳(中、小强度运
动) 无氧运动:短距离全速跑、投掷(极量、亚极量强度
运动) 2)按肌肉活动特征分类 动力性运动 走、跑、跳 静力性运动 支撑倒立、蹲马步 3)按动作结构分类 周期性运动 跑、骑自行车、划船 非周期性运动 体操、武术、羽毛球
4)按肌肉工作的相对强度分类 极量强度运动 100m、200m跑、50m、游泳 亚极量强度运动 400~1500m 跑、武术、自由体
操 大强度运动 10000m跑 中等强度运动 马拉松、公路自行车、长距离游
泳 2.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运动量/运动时间)
是运动处方四要素中最重要因素。 运动强度的控制: 1)心率(HR)
女子12分钟跑测试成绩评分表
体力级别 30岁以下 30-39岁 40-49岁
1 极差 1500米以下 1400米以下 1200米以下
2差
1500-1799 1400-1699 1200-1499
3 稍差 1800-2199 1700-1999 1500-1799 4 好 2200-2599 2000-2399 1800-2299
谢相当,=250ml•min-1吸氧量
(3)自感用力度(主观运动强度 RPE)
(4)最大摄氧量贮备百分比
最大摄氧量贮备 = 最大摄氧量 - 安静时摄氧量
低强度:
≤50%最大摄氧量
中等强度: 55~65%最大摄氧量
亚极量强度: 70~80%最大摄氧量

运动生理学9体适能及运动处方2024

运动生理学9体适能及运动处方2024

引言概述: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种生理功能变化的科学。

体适能是指人体在运动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各项生理能力,包括肌肉力量、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和心肺功能等。

运动处方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健身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运动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运动生理学中的9种体适能及相应的运动处方。

正文内容:一、肌肉力量1.核心肌肉力量的重要性核心肌肉的定义与作用提高核心肌肉力量的运动处方:如平板支撑、桥式运动等2.肌肉耐力的训练方法提高肌肉耐力的意义及方法运动处方包括重复次数和组数的设计二、心肺功能1.心肺功能的重要性及评估方法评估心肺功能的指标:如最大摄氧量(VO2max)运动测试方法:如有氧运动试验等2.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运动强度和时长的设计不同种类有氧运动的选择与利弊三、柔韧性1.柔韧性的定义与重要性柔韧性对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伤害的影响柔韧性评估方法:如坐位体前屈测试等2.提高柔韧性的运动处方拉伸训练的种类:如主动拉伸、被动拉伸等拉伸的时间和频率的设计四、灵敏性1.灵敏性的概念及运动表现灵敏性对于运动技能的重要性灵敏性评估方法:如反应时间测试等2.提高灵敏性的运动处方灵敏性训练的种类:如身体感知训练、反应训练等训练强度和时长的设计五、协调性1.协调性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协调性对于运动技能和预防运动伤害的作用协调性评估方法:如平衡测试等2.提高协调性的运动处方平衡训练的种类:如单脚站立、倒立练习等训练难度的逐步增加和变化总结:运动生理学中的体适能对于人体的健康和运动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肌肉力量、心肺功能、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性等方面。

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的特点和健身目标而设计的一种运动计划,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体适能。

在具体的运动处方中,应注重训练的科学性、逐步性和个体化。

通过合理的运动处方的实施,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运动能力,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教育学]第十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教育学]第十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2.肌适能
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它既是实现完满 的健康效益的前提条件,又对人体外观,自我表象和工作 业绩及运动成绩起着基础效用。 1、肌肉力量 力量是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或者 说是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力量是实现一切身体活动的基 础,人体所有的生活、生产和运动活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 而产生的。
动幅度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其他组织 的弹性和伸展的能力。在动作过程中,柔韧性越好,关节 运动幅度越大,动作就越舒展、协调和优美,动作质量也 越高,同时还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采用坐位体前屈评价柔韧 适能
4.体成分 体成分常以体脂百分数或去脂体重来表示。
二、 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WHO于1969年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使得它在国际 上得到认可。它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 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 这如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 用量的处方一样,故称运动处方
但二者的不同在于:一是目的不同,前者是用来提高体适 能、促进健康或预防疾患,后者是用来治疗疾病。二是终 点不同,临床药物处方,在病人痊愈后即停止使用,而运 动处方,为了获得相关健康及体适能的功效,在整个人生 中都必须持续进行适当的运动。
3、 肌适能的测定
(1) 肌肉力量测验 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1RM测验,1RM 是指,恰能举起一次 (仅一次重复)的最大重量,1RM最 大负荷是通过测验和修正而决定的。例如,开始时采用很 轻松地举起的质量,以后增加负重直至只能举起一次为止。 这一测验可用通用体育器械或杠铃完成。在训练开始时, 不论用哪种装置来测验力量,在以后的所有测验中就必须 用它。 1RM力量测验应包括被评定的每一肌群。已提出 用下述练习来测定不同肌群1RM的最大力量。

运动生理学_19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运动生理学_19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男子12分钟跑测试成绩评分表 体力级别 30岁以下 30-39岁 40-49岁 1 极差 1600米以下 1500米以下 1400米以下 2 差 1600-1999 1500-1799 1400-1699
3 稍差 2000-2399 1800-2199 1700-2099
50岁以上 1300米以下 1300-1599 1600-1999
6.运动目的 1)促进生长发育; 2)防治某些疾病,保持健康延缓衰老; 3)增强体质,提高工作效率; 4)丰富文化娱乐生活,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 量 5)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提高竞技水平。 7.注意事项及调整 以治疗和康复为目的运动处方应指出禁忌内容。 第二节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一、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 1)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健康调查表;(疾病史、运动 史等)
在实施中要注意每一次训练安排、运动量的控制及医务监督
1.一次训练课的安排 1)准备活动部分: 10min左右 2)基体部分: 按运动处方内容要求进行 3)整理活动部分 5min以上 2.运动处方实施过程的自我监控 1)心率的测定
(1)基础心率测定: 健康运动晨脉基本稳定;出现加快或减慢说明有疲劳或疾病 (2)运动过程中心率: 随水平的提高,同强度下运动时心率下降,如增加则查原因 (3)运动后恢复期限心率: 运动后心率恢复延长时则可能有疲劳或强度过大。 2)血压 (1)机能下降训练后收缩压上升明显,舒张压也上升,恢复 时间延长。 (2)机能不良:训练后收缩压上升不明显,舒张压上升或出 现异常反应, 恢复时延长。 (3)过度疲劳:训练后清晨,血压经常保持在140毫米汞柱
(2)代谢当量(梅脱 MET) 梅脱:运动时能耗与安静时能耗比。1Met与安静时代 谢相当,=250ml•min-1吸氧量 (或3.5 ml•Kg-1•min-1吸氧量)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健康體適能與運動處方一、體適能的定義及重要性二、健康體適能的五大要素三、體適能的測量項目四、增進體適能的方法與運動項目五、正確的運動步驟六、運動效果的評量方法七、如何避免運動傷害八、運動記錄表的使用一、體適能的定義及重要性定義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運動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綜合能力。

體適能良好的人能勝任日常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生活,又可以應付突發的緊急情況的身體能力。

重要性健康體能的涵意為人的心臟、血管、肺臟、血管系統及肌肉組織等都能發揮相當有效的機能。

所謂有效的機能乃是能勝任日常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生活又可應付突發緊急狀況的身體適應能力。

二、二、健康體適能五大要素(一)心血管循環耐力健康體能五大要素中最重要的ㄧ項,其所涉及的範圍包括:心臟,血管及血液等組織系統的機能。

根據研究證實,心血管循環耐力可以藉長時間的耐力運動得到改善。

耐力型運動如:跑步,快走,游泳,踩腳踏車等,運動生理學家和醫學研究都已一致證實心血管循環耐力是體能評量的最重要指標。

(二)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是健康體能最根本的要素之一,指的是肌肉一次所能發出的最大力量。

肌肉力量訓練的運動可以使肌肉纖維變粗,相對的也增加了他本身所發出的力量。

身體任何大小的動作都是靠著肌肉牽引骨骼而完成的,肌肉本身若無法發出適當的力量,自然有些動作會顯得相當吃力或甚至無法完成,進而使肌肉產生疲勞。

很多成人患有下背疼痛的情形,其中身體肌肉力量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

(三)肌肉耐力這一項經常被人誤以為和肌肉力量一樣,其實肌肉力量代表的是某一部份的肌肉或肌群一次能發揮的最大力量,而肌肉耐力則是某一部份肌肉或肌群在從事反覆收縮動作時的一種耐力能力;或是指有關的肌肉維持某一固定用力狀態持久的時間而言。

訓練肌肉耐力的運動有:仰臥起坐,伏地挺身,以及屈臂懸垂;其他一些日常的工作,如:除草,洗衣,修剪樹叢,拖地,擦洗門窗,油漆粉刷牆壁,爬幾層樓等也都需要好的肌肉耐力才能勝任。

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章
• 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 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
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 会性目标。
健康的内容: • 躯体健康、 • 心理健康、 • 社会适应良好 • 道德良好
健康是自然所能给我们准备的 最公平最珍贵的礼物 -----蒙田(法国)
人人都向往健康, 但是, 健康并不属于每一个人, 健康只投入有健康准备的人怀中。 让我们积极做好准备, 拥抱健康吧!
体适能与健康
什么是体适能?
体适能:是指个人能力除足以胜任日常工作而 历久不疲外,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并能应 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及压力的身体适应能力。
体适能与健康
体适能的分类
健康体适能
技能体适能
是与健康有密切关 系的体适能
柔韧性
是指心血管、肺 和肌肉发挥最理 想效率的能力。
心肺耐力(有氧适能)
身体 成分
肌适能
▪ 一、内容: ▪ 1、肌肉力量:是实现一切
身体活动的基础。 ▪ 2、肌肉耐力:是肌肉在某
一负荷下能长时间保持持续 收缩的能力。
肌适能的测定
1、肌肉力量测验 2、肌肉耐力测验
肌肉力量测验
硬推:检测肩带肌和上臂后面肌肉 颈后推:检测肩带肌和上臂后面肌肉 弯举:检测上臂前群肌肉 直腿硬推:检测大腿和臀部肌肉
肺的通气能力
肺的通气能力越高,机体从 外界摄取氧的能力越大
判定肺通气能力的指标由肺 活量、每分通气量和最大通 气量
最大通气量是决定和评价有 氧适能的的一个重要指标
血液的载氧能力
载氧是血液的基本功能,在 血液中,绝大多数氧气是与 血红蛋白结合形式运载的。 (贫血时,血液的载氧能力 被削弱,不利于有氧适能)
心脏的泵血能力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决 定氧运输能力高低的主要 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健康、健康评价的原理及方法2、掌握健身运动处方的概念及要素、内容3、掌握成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身体成分与运动的关系及运动减肥的作用机制4、了解运动与免疫的关系教学重点:健身运动处方的概念及要素、内容难点:健身运动处方的概念及要素、内容健身活动是人体旨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通过适宜的生理学方法可对健身效果进行评定。

本章主要就健康[H1:]、健康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健身运动处方的要素与内容、身体成份[H2:]的测定方法、正常值以及肥胖和运动减肥、健身锻炼与免疫的关系等问题进行阐述。

以期为科学合理的开展健身锻炼提供生理学依据。

第一节健身活动的意义健身活动就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所进行的身体活动。

通过健身活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环境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使人的劳动强度减少,这也就客观上要求人们进行健身锻炼以弥补肌肉活动的不足,另外,人们可从健身中带来乐趣,从娱乐中增进健康,使健身活动与娱乐有机地结合。

一、健康的生理学评价(一)健康的概述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着。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

而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痛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要求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状态。

由于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甚至对社会都有影响,因此,更深层次的健康观还包括人的心理、行为的正常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对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

可见,健康的含义是相当广泛的。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身心健康,或者说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就生理功能方面,健康人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强,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如抗寒、抗热能力及免疫能力提高。

如表16-1[G1:]。

(二)健康评价的方法健康评价的方法很多,由于健身活动主要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故在此重点介绍评定人体有氧能力的方法。

1.台阶实验台阶实验特别适应于作为平时的健身活动或很少活动者有氧能力的评定,因运动强度不大,不会造成大的危害,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台阶实验中台阶高度男子40cm、女子33cm,每分钟上下台阶22.5次,共5分钟测定运动后心率(运动后第15~30秒心率值)和体重(kg),并根据表16-2评定其有氧能力。

台阶实验自1930年由哈佛疲劳研究所提出以来,在全世界普遍推广,它的危险性小,简单、实用,可靠性强。

在测试过程中,只需台阶、秒表、节拍器与体重计。

测试评分的方法如下:(1)称体重和测定运动后心率。

(2)根据体重和运动后心率查表16-2A和表16-2B即可得知受试者的得分。

(3)依据其年龄进行修正,查表16-2C(因为台阶实验是以心率来反映的,而最高心率与年龄有关,故用年龄来进行修正)。

(4)根据修正后的得分值查男女健康得分率(表16-2D和表16-2E)。

为了提高测试的准确性,体重的测定,台阶的高度必须准确,特别是运动后的心率测定要准确,且台阶实验不能在剧烈运动或饮酒或咖啡后进行,情绪要稳定,室内温度适宜。

2.跑步实验尽全力跑2.4km,根据跑步的时间预测其有氧能力和工作能力,如果是无训练者,那么在测试前至少进行8周的训练,且35岁以上者应当考虑进行一次包括运动时心电图在内的医学检查。

研究表明,12分钟以上跑步的成绩可很好地预测有氧能力,训练有素者跑2.4km在10分钟以内,结果既能反映速度和无氧能力,也能反映有氧能力,台阶实验和2.4km跑的得分可能是一致的,故基于上述原因可以说跑步实验是最好的预测有氧能力的方法,更适合于经常锻炼者,受试者的得分不论年龄、性别、体重都可以进行比较,也可用得分值的大小反映锻炼的效果(图16-1)。

二、健身活动的生理作用(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健身活动导致心血管系统产生一系列良好的适应性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心率长期坚持锻炼的人,安静状态下心率比常人低,耐力运动员的心率在50次/min左右,马拉松运动员心率更低。

其机制是:(1)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强;(2)心脏容积增大,心肌收缩力加强,使每搏输出量增多。

因此,安静状态下同时出现心搏量增加和心率降低是心脏功能提高的重要标志。

2.每搏量健身运动可使每搏输出量增大,可以改善全身耐力,进而增加体力。

3.运动性心脏肥大运动性心脏肥大现象不仅在职业运动员出现,且在长期坚持耐力项目锻炼的人身上也可见到。

长期坚持健身锻炼者,心脏体积出现肥大,且其肥大不同于心肌肥厚的病人,运动性心脏肥大与病理性肥大在功能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综上所述,耐力训练(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等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如表16-3可见,坚持锻炼者与不活动者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

运动对降低血脂、稳定血压,治疗、预防冠心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表16-3 运动对心功能的影响指标运动不足者坚持锻炼者心脏重量轻(约250~300g)重(约400~500g)心脏容积小大心率 70~80次·min-1 30~60次·min-1收缩期血压高低冠状动脉储备力小大心脏最大作功能力小大(二)对骨骼肌的生理作用1.对肌肉耐力的影响肌肉耐力即指肌肉进行长时间运动而不出现或推迟出现疲劳的能力,大多数的健身活动都是全身耐力性运动,如跑步、游泳、球类等。

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步行、上下楼梯、乘车等活动,虽不是繁重的体力活动,但也需要一定的肌肉耐力。

通过健身活动可以使骨骼肌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肌糖原与肌红蛋白增加、协调性改变,从而提高肌肉耐力。

2.对肌力的影响健身锻炼特别是力量性、速度性的活动引起快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快肌纤维的面积可以显著提高,肌力增大。

研究发现,经常进行速度性练习者的腓肠肌中与无氧糖酵解供能有关的乳酸脱氢酶、磷酸化酶活性提高,ATP供能速度增快,且肌糖原、CP、A TP、ADP、肌酸含量增加,这为健身锻炼引起肌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健身锻炼对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及血液系统等均产生良好的影响,可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可使中年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并发挥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可使人的体力衰退保持在最小限度内。

总之健身活动对维持体力,增进健康有巨大的作用。

第二节健身运动处方一、运动处方概述(一)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是根据参加健身活动者的体质和健康情况以处方的形式确定运动的种类、时间、强度、频率与注意事项,它与临床医生开方取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点是一个用药作为治疗手段,另一个是用运动作为主要措施。

运动处方是体育活动者进行体育活动的指导性条款。

(二)运动处方的分类运动处方按应用的目的和对象可分为三类:1.健身运动处方:健康人进行运动处方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

2.竞技运动处方:专业运动员进行运动处方训练,以提高专业运动成绩为目的。

3.康复锻炼运动处方:对患者应用运动处方以治疗和康复为目的。

实践证明,按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与训练,既安全可靠又有计划性系统性,更有效达到强身健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健身运动处方(一)运动处方的要素运动处方一般包括下列五项,即(1)运动形式;(2)运动强度;(3)持续时间;(4)运动频率;(5)注意事项及微调整。

其中(1)~(4)称为运动处方的四要素。

1.运动形式:依据运动中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分有氧、无氧及混合性活动,见表16-4。

在运动处方实施中,选择运动形式的条件是:(1)经医学检查已许可;(2)运动强度,运动量适合本人体力;(3)过去的运动经验与本人喜欢的项目;(4)场地、设备器材许可;(5)有同伴与指导者。

现代运动处方中,运动形式包括三类:第一类:有氧耐力运动项目。

如步行、慢跑、速度游戏、游泳、自行车、滑冰、越野滑雪、划船、跳绳、上行楼梯及功量车、跑台运动等。

第二类:伸展运动及健身操。

包括广播体操、气功、武术、舞蹈及各类医疗体操和矫正体操等。

第三类:力量性锻炼。

采用中等强度,每次8~10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周至少2次,对发展力量素质有明显效果。

2.运动时间:每天进行5~10分钟的耐力运动能改善心血管的功能,最近更多的研究提出每天坚持20~30分钟的运动,效果最佳,当然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不能分开讨论,一般原则是,如运动强度小,则运动时间要长;如运动强度大,则运动时间短。

在运动处方中,运动的形式、强度和时间可以有多种变化,在一些情况下采用低强度较长时间的运动较为有效,例如肥胖者的减肥运动;反之在另外一些情况下采用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较为有效,如训练肌肉力量。

3.运动频率:指每周的锻炼次数。

每周锻炼几次为好?有人研究观察到:当每周锻炼多于3次时,最大吸氧量(VO2max)的增加逐渐趋于平坦;当锻炼次数增加到5次以上时,VO2max 的提高就很小;而每周锻炼少于2次时,通常不引起改变。

由此可见,每周锻炼3~4次是最适宜的频度。

但由于运动效应的蓄积作用,间隔不宜超过3天。

作为一般健身保健或处于退休和疗养条件者,坚持每天锻炼一次当然更好,但前提条件是次日已恢复、不感觉疲劳,每日运动才是可取的。

关键是运动习惯性或运动生活化,即各人可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锻炼次数,但每周最低不能少于2次。

4.运动的强度及监控: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问题。

运动强度可根据训练时的心率、梅脱、主观感觉程度(RPE)进行定量化。

(1)心率:心率是确定和监控运动处方强度的最常用指标,主要有最大储备心率百分数法和靶心率范围法二种:最大贮备心率百分数法(Kavonen法):贮备心率为最高心率与安静时心率之差,训练时心率可通过最大心率贮备与安静时心率两者推算,其公式为:最大贮备心率=HRmax-HRrest,如训练时心率为最大心率贮备的75%,则方程式如下:THR75%=HRrest+0.75(HRmax-HRrest),此法最先由卡沃南(Kavonen)提出,故又称卡沃南法。

靶心率范围法: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是运动中能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心率。

近年来,适宜运动强度的确定采用靶心率范围,而不是单一训练时心率值,如一名40岁的男子,安静时心率为75次·min-1,最高心率为220-年龄,即等于180次·min-1。

则如表16-5所示:日本池上认为,心率过低,对机体无明显影响,心率过高,易产生疲劳与运动伤病,因此,最佳心率范围如下:男21~30岁(女18~25岁):150~160次·min-1男31~40岁(女26~35岁):140~150次·min-1男41~50岁(女36~45岁):130~140次·min-1男51~60岁(女46~55岁):120~130次·min-1男61岁以上(女55岁以上):100~120次·min-1也可依据考虑了年龄、性别、强度因素的表16-5选定适宜心率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