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欧洲与北美国建筑
西方现代建筑简介

西方现代建筑简介将18世纪后半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划分为近代建筑;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划分为现代建筑。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后西欧和北美19世纪进入工业化时期,直至19世纪末,传统建筑观念仍占主导地位。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汇合成“新建筑运动”。
20年代至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形成与传布。
50-60年代其最发达、最具代表性建筑是摩天大楼。
从60年代起,新创作派现代建筑隔断文脉,指责“国际式”建筑风格。
进入70年代后,呈现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80年代后期“解构主义建筑”,建筑史新时期开始,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为建筑发展开辟道路。
旧形式和新内容的矛盾,促使一批又一批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们去探索新路。
19世纪末开始,掀起了“新建筑”运动和“现代建筑”的热潮,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 说:“我们不能在无尽无休的复古了,建筑不是前进,就是死亡,建筑没有终结,只有继续革命”。
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指出:“历史上的样式对我们来说已不复存在,一种属于我们的时代的样式已经兴起,这是一次革命”。
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使房屋建造数量飞速增长,类型不断增多:国家机构的建立需要国会、行政楼;进行经济活动需要银行、交易所和市场;从事工业化生产必须的工厂、科研机构;进行文化教育的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用的各种文娱、体育设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住宅、医院、旅馆和购物中心;交通运输所需的车站、港口以及各种市政设施……。
美国建筑师沙利文Louis Sullivan指出:“形式总是追随功能”。
19世纪前,一直以砖瓦木石为主要材料,19世纪中叶开始在建筑中使用铸铁和钢,19世纪末开始使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20世纪20年代以后开始铝材和塑料在建筑中应用。
材料进步促进了结构发展,框架结构中,由于墙体不承重,内部空间可以灵活分隔,开窗自由。
框架结构不但可以提高建筑的层数,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于砖石结构的建筑外貌。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
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
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
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
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
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
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
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
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
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
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
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1 复习笔记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城市与建筑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
1.工业城市的恶性发展造成了城市的混乱状态(1)工业生产的过渡集中引起人口的恶性膨胀;(2)因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了交通堵塞、环境恶化。
2.广大普通民众面临严重的房荒威胁为了谋取经济或政治利益,资产阶级不断地建造房屋,但广大的民众仍只能居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
(1)工人住宅区的恶劣卫生条件使得流行病大量发生;(2)居住区与工作地点距离过远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
3.社会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新需要和新要求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
(1)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2)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二、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它们的出现是适应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
1.古典复兴(1)内涵古典复兴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
(2)流行的原因18世纪古典复兴建筑的流行,一方面主要是政治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3)实现手段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巴洛克与洛可可式建筑中繁琐与陈旧的东西。
因而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遗产成了当时创作的源泉。
①希腊、罗马建筑的考古发现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大批考古学家先后到希腊、罗马的废墟上进行实地发掘,使现代人类了解了古希腊艺术的优美典雅,古罗马艺术的雄伟壮丽;②古典复兴建筑的发展a.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而英国、德国则希腊式样较多;b.采用古典复兴的建筑类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与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建筑及纪念性的建筑,对一般市民住宅、教堂、学校等建筑类型影响较小。
外国建筑史-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建筑

– 勃兰登堡门高20 米, 宽 65.5 米, 进深11米, 有5 条通道, 中间的通道宽, 是专为皇家成员通行而设 计的
德国 柏林 柏林歌剧院
德国 战争死难者纪念堂
古希腊复兴:美国 华盛顿 林肯纪念馆,模仿古希腊帕提农神庙
• 美国 国会大厦
– 美国独立以前,建筑造 型多采用欧洲式样,称
为“殖民时期风格”。
– 独立以后,美国资产阶 级在摆脱殖民统治的同 时,力图摆脱建筑上的 “殖民时期风格”,借助 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 筑来表现民主、自由、 光荣和独立,因而古典 复兴建筑在美国盛极一 时。
– 美国国会大厦就是一个 典型例子。它仿照巴黎 万神庙,极力表现雄伟, 强调纪念性
• 美国 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
罗马 祖国祭坛: 采用古罗马的科林斯柱式和古希腊的祭坛型制。
新技术的应用
巴黎国立图书馆
结构采用铸铁构 件和新技术,外 观为古典主义风 格。
• 室内地面和隔墙均用铁架 和玻璃构成,既解决了采 光问题,又有很好的防火 性能。
• 阅览室内采用圆形玻璃顶 采光,为室内提供自然光 线。
• 建筑设计从使用功能出发, 带有早期现代主义的特点。
第九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圣保罗大教堂
设计:克里斯托弗·仑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纪念碑
• 英国最大的教堂,古典主 义建筑的代表。
• 拉丁十字式平面 • 中央穹顶直径34米,顶端
离地111米,立面构图
(坦比哀多构图)和巴黎 残废军人新教堂类似,强 调纪念性。
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
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 建筑师个人主义中的浪漫主义情怀,不满学院派对古典主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 ③理论家:提出建筑创造的七原则:真实,纪念性,服从。 • 拉斯金在《建筑七灯》中说:“我们对任何建筑都要求它有三种良好 的品质 • 一、它服务好,能够用最好的方式做它应该做的事---功能合理 • 二、它说得好,恰当的字眼说它应该说的话---表现思想精神 • 三、它很好看,不论它该做什么,该说什么,它都应该叫我们看起来 喜欢---形式美观 • 一座建筑物,不可能是真实的又是仿古的,拉斯金寻求新风格,但新 风格必须建立在哥特的基础上:结构像哥特建筑那样忠实,装饰自然, 平面和形体自由活泼,像中世纪世俗建筑,特别推崇意大利威尼斯的 哥特建筑-----维多利亚哥特,特别在住宅中成就最大。
• • • • • • • •
B、浪漫主义,19C30G---70G 浪漫主义成为主流。 又称哥特复兴,以哥特风格出现,富于画意和神秘气氛。 真实---避免虚假的使用材料和隐蔽支柱,也不用机器加工而用手工。 纪念性---建筑要为未来而建,因为建筑只有经历风霜,饱含历史联想 之后才会伟大。 顺从---就要忠诚于过去的建筑形式,同时也强调艺术创造性。 ④活动范围: 教堂、学校、车站、住宅,各地区发展不同,英德流行较早,法、意 流行较小。 代表建筑:英国国会大厦,巴雷爵士做的设计原采用古典主义和意大 利文艺复兴混合的手法,在建造过程中,英国女王为了抵抗,在兴起 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强化基督教,提倡哥特式建筑,国会大厦大致对称, 但西南角有一个维多利亚塔高102.4m,西北有一个大钟塔高100.3m, 挂着13T重的大钟,两座灯塔打破了原来的古典主义立面,形成了哥 特式跳跃的轮廓,它沿着泰晤士河的立面,虽然也哥特化了,但是遗 漏着古典主义平稳的构图。
• • • • • •
③ 批判性与古典主义的理性的比较(政治要求不同) 前者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借助于共和时代的罗 马文化,最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从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自由 思考的社会,反应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后者强调民主,维护君权——帝国时代的罗马文化 ④ 古典复兴的建筑理论——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没有 理由的装饰一律不要 a、建筑的理性是功能,是自然,是真实。 b、强调回归自然,反对古典主义蔑视自然的态度→凡 是自然创造的都是正确的。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

罗马万神庙
古罗马大竞技场
古典复兴建筑
❖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 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 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 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
❖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 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 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 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当时的考古学 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 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的实现 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
❖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 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 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 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 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 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 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 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 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 罗曼建筑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 来,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 整构图之中。是后来出现的著名的哥特式建筑的前身。
意大利比萨主教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 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 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 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 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 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总的来 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 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 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 形式。
英国议会大厦
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建造于1675 年和1710年。该大教堂因在伦 敦大火中被烧毁并在余烬中重 新修建。大教堂古典风格的圆 屋顶非常醒目,已成为这一地 区的标志性建筑。圣保罗大教 堂是英国的宗教中心,还是接 见和宴请外国元首、举办婚礼 和重大的纪念活动的场所,英 国查尔斯王子的婚礼仪式就曾 在这里举行。英格兰很多历史 上的著名人物就埋葬在这里。 圣保罗大教堂现在用于宗教方 面的用途,有时去那里参观要 受到限制。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资料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现代开端:1917年,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 18世纪下半叶一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 19世纪下半叶一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 20世纪初一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 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一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 —1660年 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 英国工业革,到1789 —1794年 法国资产阶级-- 1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尺氏、 、、>:弟八早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 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一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 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 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一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达到了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19世纪下半叶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欧美18~19世纪下半叶建筑

巴黎万神庙
巴黎万神庙本来是献给巴黎 的守护神圣什内维埃芙的教 堂,后来用作国家重要人物 公墓,改名为万神庙。又 名先贤祠。它是法国资产阶 级革命前夜最大的建筑物, 启蒙主义的上,平面是 希腊十字式的,宽84m, 连深深的柱廊一起长 110m。
穹顶有3层,内径20米, 中央有圆洞,可以见到 第二层上画的粉彩画。 外层穹顶也用石砌,下 缘厚70cm, 上面只有 40cm。鼓座的结构模仿 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党。 穹顶和鼓座的外形也是 仿它的,采用坦比哀多 式。穹顶顶端采光亭的 最高点高83米。
国会大厦整幢国会大厦是一座三层的平顶建筑,其中央是一座高 高耸立的圆顶,也分三层。圆顶上还有一个小圆塔,塔顶直立着 自由女神铜像。她头顶羽冠,右手持剑,左手扶盾,永远眺望东 方太阳升起的地方。 国会大厦的东阶通常是举行总统就职仪式的地方,从1829年安德 鲁〃杰克逊总统就职之时到20世纪末,大多数总统就职仪式都是 在这里举行。偶尔也有例外,里根总统和克林顿总统均在国会大 厦的西阶举行过就职仪式。
府邸建筑
18世纪初,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使一些资产阶级新贵族得以入阁。他们在 城市大兴土木,同时也在城郊等处兴建庄园府邸,并使其成为时尚。
勃仑南姆府邸
主要设计者: 约翰〃凡布娄
建造时间:1705—1725年18 世纪初
这座大型府邸全长216米,正中是主楼包括大厅、沙龙、卧室、书房餐 厅、休息室、起居室等,主楼前是宽阔的三合院,两侧又各有一个四合院, 一个是厨房,和其他杂用房及仆役住房,另一个是马厩,这些府邸规模很 大,有的马厩可容纳200匹马。 府邸的外立面追求刚强、浑厚的形象,设计中采用石墙面,罗马的巨 柱式石柱,形成沉重的体量感。
建筑设计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形,纵轴156.9米 ,横轴69.3米。十字交叉的上方有两层圆 形柱廊构成的高鼓座,其上是巨大的穹顶 ,直径34米,离地面111米。教堂正门上 部的人字墙上,雕刻着圣保罗到大马士革 传教的图画,墙顶上立着圣保罗的石雕像 ,整个建筑显得很对称且雄伟。正面建筑 两端建有一对对称的钟楼,西北角的钟楼 为教堂用钟,西南角的钟楼里吊有一口17 吨重的大铜钟。教堂内有方形石柱支撑的 拱形大厅,各处施以金碧辉煌的重色彩绘 ,窗户嵌有彩色玻璃,四壁挂着耶稣、圣 母和使徒巨幅壁画。唱诗班席位的镂刻木 工,圣殿大厅和教长住处螺旋形楼梯上的 精湛铁工,都反映了当年的高度艺术与装 饰水平。教堂内还有王公、将军、名人的 坟墓和纪念碑,如两位11世纪撒克逊国王 、威灵顿将军、雷恩建筑师的坟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水晶宫
Crystal Palace
帕克斯顿(Paxton)园艺师 1850-1851 为1851年世界博览会而建。 1852年迁建。 1936年毁于大火。 长1851英尺(555m) 宽408英尺(124.4m) 总面积:7.18万m2,采用 2.44m为模数。
Eiffel Tower Paris
• 美国国会大厦 •
林肯纪念堂
• 四、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
•
折衷主义并没有固定的风格,它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 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为“集仿主义”。
巴黎歌剧院 The Opera Paris Charles Garnier
折衷主义的代表作
1861-1874
五、中国风Chinoiserie
军功庙
Eglis La Madeleine Paris Vignon, Huvi 1806-1842
• 三、希腊复兴
• 英国和德国
英国以复兴希腊建筑形式为主,典型实例为爱丁堡中 学(1825~1829)、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1823~1847)等,德国柏林的 勃兰登堡门(1789~1793),K.F.申克尔设计的柏林宫廷剧院(1818~ 1821)和阿尔塔斯博物馆(1824~1828)也都是复兴希腊建筑形式的; 勃兰登堡门以雅典卫城的山门为蓝本。
·中国风是一个统称:西方对所有东方文化的狂热追求。 ·中国园林对英华庭园形成的影响。 ·御用建筑师:Chambers的特殊作用。Kew Garden
·东印度公司以及马戛尔尼使团里的画家
·东方是一种理想。伏尔泰/魁奈/雨果 (Hugo对东西方艺术特点的归纳:西方-理想/东方-幻想)
Chambers记载的中国建筑
Alexander Gustave Eiffel
1889巴黎世博会 17月完成,埃菲尔,高328m 4部水力升降机
机械馆 Entrance
1889巴黎世博会,四壁屋顶全玻璃,长420m跨115m
单跨记录 结构:三铰拱, 每点120t,探索 新结构新形式 1910,拆除
3.框架结构
• 框架结构发展:美国, • 特点:以生铁框架代替承重墙,外墙不承重,外墙立面得
19世纪中叶欧洲与北美国建筑
第一节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
•
•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 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 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 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 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 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英国是浪漫主义的发源地,最著名的建筑作品是英国 议会大厦(1836~1868,见彩图)。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 (1842~1844,见图)、曼彻斯特市政厅(1868~1877)等。
第二节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
开始于十八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思想 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对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 革命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是生产 技术的根本变革,同时又是一场剧烈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一方面是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涌 现的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 广阔的前途。正是应用了这些新的技术可能性,突破了传 统建筑高度与跨度的局限,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有 了较大的自由度,同时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这其中尤 其以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最为突出。
英国议会大厦
Houses of Parliament London 1836-51
Charles Berry
and Pugin
•
浪漫主义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 就有的建筑类型。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尽相同。大体说 来,在英国、德国流行较早较广,而在法国、意大利则不 太流行。 美国步欧洲建筑的后尘,浪漫主义建筑一度流行,尤其 是在大学和教堂等建筑中。耶鲁大学的法学院(1930)和校 图书馆(1930)是典型的哥特复兴建筑。
• 二、古典复兴建筑
•
采用严谨的古代希腊、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 •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 的榜样。考古取得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 这种思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采用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 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 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等影响不大。
• 三、田园城市
• 内容: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
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 供应;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 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特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 城市规划问题
•
•
田园城市占地为 6000英亩(1英亩=0.405公 顷)。城市居中,占地1000英亩;四周的农业用地 占5000英亩,除耕地、牧场、果园、森林外,还 包括农业学院、疗养院等。
E. Howard
田园城市展示的 是一种模式而不 是一种形态。
• • • • • • • •
四、“带形城市” (linear city) 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 规划原则: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 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日 常上下班都横向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 交通干线:汽车道路或铁路,也可以辅以河道。 城市继续发展:可以沿着交通干线(纵向)不断延伸出去。 横向宽度:有一定限度,因此居民同乡村自然界非常接近。 纵向布局:有利于市政设施的建设。带形城市也较易于防止 由于城市规模扩大而过分集中,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第三节 城市规划
• 一、巴黎改建(19世纪最现代化国家) • 目的:城市功能结构矛盾、改善居住环境、拓宽 • • • • •
道路、疏导城市交通 执行: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 特点:道路顺直宽阔,95km 城市设计 自来水管网,1545km 下水道系统,560km
• 二、新协和村 • 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公社,土地国有 • 人数:300-2000人,耕地0.4公顷/人
End
1.初期生铁结构
皇家布赖顿别墅
Royal Pavilion, Brighton
John Nash,1815-21
民用建筑:生铁技术 印度式皇家别墅 铁制大穹窿,50t,细铁柱支撑
2.铁和玻璃的配合
• 铁和玻璃两种建筑材料配合应用,在十九世纪建
• •
筑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巴黎旧王宫的奥尔良廊(1829-1831,P.Fontaine) 第一座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 巴黎植物园的温室(1833,Rouhault) 最著名是1851年建造的伦敦“水晶宫”
• 大英博物館
勃兰登堡门
• 美国
美国独立(1776)以前,建筑造型多采用欧洲式样,称为“殖民 时期风格”。 • 独立以后,美国资产阶级在摆脱殖民统治的同时,力图摆脱建筑上 的“殖民时期风格”,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来表现民主、自 由、光荣和独立,因而古典复兴建筑在美国盛极一时。 • 美国国会大厦(1793~1867)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仿照巴黎万神 庙,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希腊建筑形式在美国的纪念性建筑 和公共建筑中也比较流行,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1911~1922)即为一 例。(见彩图)
• 罗马复兴
• 法国
法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也 是古典复兴建筑活动的中心。法国大革命前已在巴黎兴建万神庙 (1755~1792)这样的古典建筑。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纪念性 建筑,其中雄师凯旋门(1808~1836,又称星形广场凯旋门)、马德 兰教堂(1806~1842)等都是古罗马建筑式样的翻版。
到了解放。(1858—1868)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是 初期生铁框架形式的代表。
• 英国利兹货币交易所、伦敦老火车站等。
伦敦老火车站
英国利兹货币交易所Fra bibliotek •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 是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1883-1885,William Le Baron Jenney),共十层,它的外形仍然保持着古典的比例。
•
•
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永远不得改作他用。在这 6000英亩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 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城市人口超过了规定数量,则应建 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田园城市的平面为圆形,半径约1240 码(1码=0.9144米)。中央是一个面积约 145英亩的公园, 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 个区。城市 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市场,一面对着最外 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通运输十分 方便。霍华德提出,为减少城市的烟尘污染,必须以电为 动力源,城市垃圾应用于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