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2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高一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知识点详细总结

立体几何一、立体几何网络图:(1)线线平行的判断:⑴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⑶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⑹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⑿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2)线线垂直的判断:⑺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⑻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⑽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补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垂直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3)线面平行的判断:⑵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⑸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线面垂直的判断:⑼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⑾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⒁一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⒃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个平面。
(5)面面平行的判断:⑷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这两个平面平行。
⒀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6)面面垂直的判断:⒂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二、其他定理:(1)确定平面的条件:①不公线的三点;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③相交直线;(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平面内;平行;相交(垂直是它的特殊情况);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3)等角定理: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外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4)射影定理(斜线长、射影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反之,斜线段相等的射影相等;斜线段较长的射影也较长;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2章 2.3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重点)2.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会用其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难点)3.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并能解决简单的线面角问题.(易错点)1.通过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的数学素养.2.通过学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提升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数学素养.1.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法l⊥α有关概念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叫做垂足图示画法画直线与平面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符号语言l⊥a,l⊥b,a⊂α,b⊂α,a∩b=P⇒l⊥α图形语言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有关概念对应图形斜线与平面α相交,但不和平面α垂直,图中直线P A斜足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图中点A射影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图中斜线P A在平面α上的射影为AO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规定: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取值范围[0°,90°]有直线”“无数条直线”?[提示]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与“所有直线”是等效的,但是不可说成“无数条直线”,因为一条直线与某平面内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该直线与这个平面不一定垂直.1.若三条直线OA,OB,OC两两垂直,则直线OA垂直于()A.平面OAB B.平面OACC.平面OBC D.平面ABCC[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OA垂直于平面OBC.]2.一条直线和三角形的两边同时垂直,则这条直线和三角形的第三边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相交不垂直D.不确定B[一条直线和三角形的两边同时垂直,则其垂直于三角形所在平面,从而垂直第三边.]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AB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45°[如图所示,因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1B⊥平面ABCD,所以AB即为AB1在平面ABCD中的射影,∠B1AB即为直线AB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由题意知,∠B1AB=45°,故所求角为4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例1】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ABC=90°,D是AC的中点,且SA=SB=SC.(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证明](1)因为SA=SC,D是AC的中点,所以SD⊥AC.在Rt△ABC中,AD=BD,由已知SA=SB,所以△ADS≌△BDS,所以SD⊥BD.又AC∩BD=D,AC,BD⊂平面ABC,所以SD⊥平面ABC.(2)因为AB=BC,D为AC的中点,所以BD⊥AC.由(1)知SD⊥BD.又因为SD∩AC=D,SD,AC⊂平面SAC,所以BD⊥平面SAC.证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线垂直证明线面垂直:①定义法(不常用,但由线面垂直可得出线线垂直);②判定定理最常用:要着力寻找平面内哪两条相交直线(有时作辅助线);结合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勾股定理逆定理、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等)及一条直线与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也与另一条垂直等结论来论证线线垂直.(2)平行转化法(利用推论):①a∥b,a⊥α⇒b⊥α;②α∥β,a⊥α⇒a⊥β.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 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M是圆周上任意一点,AN⊥PM,垂足为N.求证:AN⊥平面PBM.[证明]设圆O所在的平面为α,∵P A⊥α,且BM⊂α,∴P A⊥BM.又∵AB为⊙O的直径,点M为圆周上一点,∴AM⊥BM. 由于直线P A∩AM=A,∴BM⊥平面P AM,而AN⊂平面P AM,∴BM⊥AN.∴AN与PM、BM两条相交直线互相垂直.故A N⊥平面PBM.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探究问题]1.若图中的∠POA是斜线PO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则需具备哪些条件?[提示]需要P A⊥α,A为垂足,OA为斜线PO的射影,这样∠POA就是斜线PO与平面α所成的角.2.空间几何体中,确定线面角的关键是什么?[提示]在空间几何体中确定线面角时,过斜线上一点向平面作垂线,确定垂足位置是关键,垂足确定,则射影确定,线面角确定.【例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求直线A1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切值;(2)求直线A1B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证明](1)∵直线A1A⊥平面ABCD,∴∠A1CA为直线A1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设A1A=1,则AC=2,∴tan∠A1CA=2 2.(2)连接A1C1交B1D1于O(见题图),在正方形A1B1C1D1中,A1C1⊥B1D1,∵BB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BB1⊥A1C1,又BB1∩B1D1=B1,∴A1C1⊥平面BDD1B1,垂足为O.∴∠A1BO为直线A1B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在Rt △A 1BO 中,A 1O =12A 1C 1=12A 1B , ∴∠A 1BO=30°,即A 1B 与平面BDD 1B 1所成的角为30°.在本例正方体中,若E 为棱AB 的中点,求直线B 1E 与平面BB 1D 1D所成角的正切值.[解] 连接AC 交BD 于点O ,过E 作EO 1∥AC 交BD 于点O 1,易证AC ⊥平面BB 1D 1D ,∴EO 1⊥平面BB 1D 1D ,∴B 1O 1是B 1E 在平面BB 1D 1D 内的射影, ∴∠EB 1O 1为B 1E 与平面BB 1D 1D 所成的角.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 ∵E 是AB 的中点,EO 1∥AC , ∴O 1是BO 的中点,∴EO 1=12AO =12×2a 2=2a4, B 1O 1=BO 21+BB 21=⎝ ⎛⎭⎪⎫2a 42+a 2=3a 22, ∴tan ∠EB 1O 1=EO 1B 1O 1=2a 43a 22=13.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步骤:(1)作图:作(或找)出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作射影要过斜线上一点作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和斜足作直线,注意斜线上点的选取以及垂足的位置要与问题中已知量有关,才能便于计算.(2)证明:证明某平面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计算:通常在垂线段、斜线和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计算.1.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2.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面垂直的定义.(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1.直线l⊥平面α,直线m⊂α,则l与m不可能()A.平行B.相交C.异面D.垂直A[若l∥m,l⊄α,m⊂α,则l∥α,这与已知l⊥α矛盾.所以直线l与m 不可能平行.]2.垂直于梯形两腰的直线与梯形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是()A.垂直B.相交但不垂直C.平行D.不确定A[因为梯形两腰所在直线为两条相交直线,所以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直线与平面垂直.选A.]3.如图所示,若斜线段AB是它在平面α上的射影BO的2倍,则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A.60°B.45°C.30°D.120°A[∠ABO即是斜线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在Rt△AOB中,AB=2BO,所以cos∠ABO=12,即∠ABO=60°. 故选A.]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A1C⊥平面BC1D. [证明]如图,连接AC,∴AC⊥BD,又∵BD⊥A1A,AC∩AA1=A,AC,A1A⊂平面A1AC,∴BD⊥平面A1AC,∵A1C⊂平面A1AC,∴BD⊥A1C.同理可证BC1⊥A1C.又∵BD∩BC1=B,BD,BC1⊂平面BC1D,∴A1C⊥平面BC1D.。
必修2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平行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我们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符号表示为:.注意:这个定理是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最常用的一个定理,也就是说欲证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一是说明这条直线不在这个平面内,二是要证明已知平面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1)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个平面平行.(2)平面与平面的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为:.注意:这个定理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3)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即.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符号表示为:.注意: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但不能误解为“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就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过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该平面平行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符号表示为:若,点,且,则.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均平行与另一个平面.此结论可以作为定理用,可用来判定线面平行.(2)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3)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垂直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其中直线叫作平面的垂线,平面叫作直线的垂面.注意:①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和“所有直线”是同义语,不能改成“无穷多条直线”.②如果或,那么直线l不可能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由此可知,当时,直线l和一定相交,它们唯一的交点叫做垂足.(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与这个平面.(3)关于垂直的存在唯一性命题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命题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符号表示为:.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表示:. 作用:可作线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2)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3)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的交线两两垂直.(4)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空间几何定理公理总结:1.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二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三垂线定理 课件

结论:a⊥OA
P
线斜垂直
线射垂直
逆定理
O α
定理
线射垂直
线斜垂直
逆定理
a
A
例1:如图,在正方体中,O是AC与BD的交点,直线D1O与AC
垂直吗?说明你的理由。
D1
C1
D1O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是DO
AC与BD垂直
A1
B1
D1O与AC垂直(三垂线定理 )
你知道吗? D1B⊥AC
D
C
线射垂直
线斜垂直 A
射影OA和a直线之间的垂直关系
α
O
2、直线a可以移动,但只能在平面内移
动。因此,直线a和斜线PA可以相交也
可以异面。
P
3、三垂线定理的实质是平面的一条斜 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定理。
O α
a
A
a
A
新知探究 • 逆定理
思考:
如果将定理中的条件a⊥OA改成a⊥PA,你会得到
怎样的结果?命题一定成立吗?
P
定理
即:线射垂直
线斜垂直
O α
a
A
定理中包括三种垂直关系:
①线面垂直 ②线射垂直 ③ 线斜垂直
P PO
P
a OA
P
a PA
O Aa
O Aa
O Aa
α
α
α
直线和 平面垂直
平面内的直线 和平面一条斜 线的射影垂直
平面内的直线 和平面的一条 斜线垂直
对定理的几点说明
P
1、三垂线定理描述的是斜线PA、
如图:请说出下列图形中的垂线、斜线和射影。
P
直线PO是垂线 直线PA是斜线
高中数学必修二4.线面垂直的性质及判定

αO A B CαOAB授课内容 线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教学内容知识梳理1 、线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其中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做垂足直线与平面垂直简称线面垂直,记作:a ⊥α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3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麽这两条直线平行4、斜线,垂线,射影⑴垂线 自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这点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这个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⑵斜线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这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⑶射影 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足和斜足间线段叫这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由射影是一条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射影是点斜线任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5.直线和平面所成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直线垂直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一直线平行于平面或在平面内,所成角为0︒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范围: [0,2π](2)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同步练习】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α⊥l ; ②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α⊥l ;③如果直线l 不垂直于α,则α内也没有与l 垂直的直线; ④如果直线l 不垂直于α,则α内也有无数条直线与l 垂直。
A 、0 B 、1 C 、2 D 、32、若直线l ⊥平面α,直线α⊂m ,则( )A 、m l ⊥B 、l 可能和m 平行C 、l 和m 相交D 、l 和m 不相交3、直线a ⊥直线b ,b ⊥平面β,则a 与β的关系是( ) A 、β⊥a B 、a ∥β C 、β⊂a D 、β⊂a 或a ∥β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②若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③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射影必然是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 ④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异面直线l ,m 都垂直。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二章线面,面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辅导讲义

ACFE 是矩形,AE=a,点 M 在线段 EF 上.
(1)求证:BC 平面 ACFE;
(2)当 EM 为何值时,AM//平面 BDF?写出结论,并加以证明.
(3)当 EM 为何值时,AM BE?写出结论,并加以证明.
中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E
B
A
C1
B1
A1
A. CC1 与 B1E 是异面直线
B. AC 平面 ABB1A1
C. AE , B1C1 为异面直线,且 AE B1C1
D. A1C1 // 平面 AB1E
2.1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 P ABCD 中, AB AC , PA 面ABCD ,点 E 是 PD 的
2.3 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 为 AB 中点. (1)求直线 AD 和直线 B1C 所成角的大小;(2)求证:平面 EB1D⊥平面 B1CD.
考点三:综合训练
1.1 如图所示,在正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E,F,G,H 分别是 CC1,C1D1,D1D,DC 的中点, N 是 BC 的中点,点 M 在四边形 EFGH 上或其内部运动,且使 MN⊥AC. 对于下列命题:①点 M 可以与点 H 重合;②点 M 可以与点 F 重合;③点 M 可以在线段 FH 上;④点 M 可以与点 E 重合.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把真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D.3 个
2.1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A1B1C1 中,∠ACB=90°,E,F,G 分别是 AA1 ,AC, BB1 的中点, 且 CG⊥ C1G .(1)求证:CG∥平面 BEF; (2)求证:平面 BEF⊥平面 A1C1G .
立体几何(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结论)必修2 立体几何线面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立体几何(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结论)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关系有关的定理:1、【线面平行的判定】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2、【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3、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4、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5、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6、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7、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相垂直,则这条直线也与另一条直线垂直。
8、与同一条直线都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9、与同一个平面都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10、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垂直,则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11、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12、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以个平面,则另一条直线平行于这个平面。
()13、平面外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直线平行于这个平面。
1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该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15、如果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16、两个平面都与另一个平面相垂直,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17、一个平面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则此平面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18、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19、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20、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1、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知识归纳】:【典型例题】:【高考小题】:。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线面垂直典型例题的判定与性质

线面垂直●知识点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2.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判定定理: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平面.判定定理: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三垂线定理和它的逆定理.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垂直.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该平面上的射影垂直.●题型示例【例1】如图所示,已知点S是平面ABC外一点,∠ABC=90°,SA⊥平面ABC,点A在直线SB和SC上的射影分别为点E、F,求证:EF⊥SC.【解前点津】用分析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假设EF⊥SC成立,结合AF⊥SC可推证SC⊥平面AEF,这样SC⊥AE,结合AE⊥SB,可推证AE⊥平面SBC,因此证明AE⊥平面SBC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环节.由题设SA⊥平面ABC,∠ABC=90°,可以推证BC⊥AE,结合AE⊥SB完成AE⊥平例1题图面SBC的证明.【规范解答】【解后归纳】题设中条件多,图形复杂,结合题设理清图形中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2】已知:M∩N=AB,PQ⊥M于Q,PO⊥N于O,OR⊥M于R,求证:QR⊥AB.【解前点津】由求证想判定,欲证线线垂直,方法有(1)a∥b,a⊥c⇒b⊥c;(2)a⊥α,b⊂α⇒a⊥b;(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由已知想性质,知线面垂直,可推出线线垂直或线线平行.【解后归纳】处于非常规位置图形上的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应用问题,要抓住“一个面”、“四条线”.所谓“一个面”:就是要确定一个垂面,三条垂线共处于垂面之上.所谓“四条线”:就是垂线、斜线、射影以及平面内的第四条线,这四条线中垂线是关键的一条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应用时一般可按下面程序进行操作:确定垂面、抓准斜线、作出垂线、连结射影,寻第四条线.【例3】已知如图(1)所示,矩形纸片AA′A′1A1,B、C、B1、C1分别为AA′,A1A′的三等分点,将矩形纸片沿BB1,CC1折成如图(2)形状(正三棱柱),若面对角线AB1⊥BC1,求证:A1C⊥AB1.例3题图解(1)【解前点津】 题设主要条件是AB 1⊥BC ,而结论是A B1⊥A 1C,题设,题断有对答性,可在ABB 1A1上作文章,只要取A 1B1中点D 1,就把异面直线AB 1与BC 1垂直关系转换到ABB 1A1同一平面内AB 1与BD 1垂直关系,这里要感谢三垂线逆定理.自然想到题断A B1与A 1C 垂直用同法(对称原理)转换到同一平面,取AB 中点D 即可,只要证得A1D 垂直于A B1,事实上D BD1A 1,为平行四边形,解题路子清楚了.【解后归纳】 证线线垂直主要途径是:(1)三垂线正逆定理,(2)线面,线线垂直互相转化.利用三垂线正逆定理完成线线归面工作,在平面内完成作解任务.证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常常利用线面垂直,线线垂直作为桥梁过渡过来,这种转化思想有普遍意义,利用割补法把几何图形规范化便于应用定义定理和公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常用方法.【例4】 空间三条线段A B,BC ,CD ,AB ⊥BC ,BC ⊥C D,已知AB =3,BC =4,CD =6,则AD 的取值范围是 .【解前点津】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1中,C D1=6,AD 1的长是AD 的最小值,其中AH ⊥C D1,AH =B C=4,HD 1=3,∴AD1=5;在直角△AH D2中,CD 2=6,AD 2是A D的最大值为974)36(22222=++=+AH HD【解后归纳】 本题出题形式新颖、灵活性大,很多学生对此类题感到无从入手,其实冷静分析,找出隐藏的条件很容易得出结论.例4题图●对应训练 分阶提升一、基础夯实1.设M 表示平面,a、b 表示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M b M a b a ⊥⇒⎭⎬⎫⊥// ②b a M b M a //⇒⎭⎬⎫⊥⊥ ③⇒⎭⎬⎫⊥⊥b a M a b ∥M ④⇒⎭⎬⎫⊥b a M a //b ⊥M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B.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的直线必定垂直于这条直线D.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条直线的另一条直线必垂直于这个平面3.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 C的中点.现在沿D E、DF 及EF 把△A DE 、△CDF 和△BEF 折起,使A 、B、C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那么,在四面体P —DEF 中,必有 ( )A.D P⊥平面PE F B .DM ⊥平面PEF C.PM ⊥平面DE F D.PF ⊥平面DEF4.设a 、b 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过不在a、b 上的一点P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和a、b 都相交B .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和a 、b 都垂直C.过a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垂直D.过a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平行5.如果直线l ,m 与平面α,β,γ满足:l=β∩γ,l ∥α,m⊂α和m ⊥γ,那么必有 ( ) A.α⊥γ且l ⊥m B.α⊥γ且m ∥β C.m∥β且l ⊥m D.α∥β且α⊥γ6.AB是圆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一点,PC 垂直于圆所在平面,若B C=1,AC =2,P C=1,则P 到AB的距离为 ( )A.1B.2 C.552 D.553 7.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0B.1 C.2 D.38.d 是异面直线a 、b的公垂线,平面α、β满足a ⊥α,b⊥β,则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 )第3题图A.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d或m 与d重合B.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d 但m 与d 不重合C.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与d 一定不平行D.α与β不一定相交9.设l、m 为直线,α为平面,且l ⊥α,给出下列命题① 若m ⊥α,则m ∥l;②若m ⊥l ,则m∥α;③若m∥α,则m ⊥l ;④若m∥l ,则m ⊥α,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10.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β,则l ⊥m;②若α⊥β,则l ∥m ;③若l∥m,则α⊥β;④若l ⊥m ,则α∥β.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③与④B.①与③ C.②与④ D.①与②二、思维激活11.如图所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AB 是斜边,三个顶点在平面α的同侧,它们在α内的射影分别为A′,B′,C ′,如果△A ′B ′C ′是正三角形,且AA ′=3cm ,B B′=5cm ,CC ′=4cm ,则△A ′B ′C′的面积是 .12.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 时,有A 1C⊥B 1D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13.如图所示,在三棱锥V —AB C中,当三条侧棱VA 、VB 、VC 之间满足条件 时,有VC ⊥AB .(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三、能力提高14.如图所示,三棱锥V -AB C中,AH ⊥侧面VBC ,且H 是△VB C的垂心,BE 是VC 边上的高.(1)求证:VC ⊥AB ;(2)若二面角E —AB—C 的大小为30°,求VC 与平面AB C所成角的大小.第11题图 第12题图第13题图 第14题图15.如图所示,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 AD.(2)求证:MN⊥CD.(3)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第15题图16.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D=60°,AB=4,AD=2,侧棱PB=15,PD =3.(1)求证:BD ⊥平面P AD.(2)若PD与底面ABCD成60°的角,试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第16题图17.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BAC=30°,BC=1,AA1=6,M是CC1的中点,求证:AB1⊥A1M.18.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M是AD的中点,N是BD′上一点,且D′N∶NB=1∶2,MC与BD交于P.(1)求证:NP⊥平面ABCD.(2)求平面PNC与平面CC′D′D所成的角.(3)求点C到平面D′MB的距离.第18题图第4课 线面垂直习题解答1.A 两平行中有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2.C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3.A 折后DP ⊥PE ,D P⊥PF ,P E⊥PF .4.D 过a 上任一点作直线b ′∥b ,则a,b ′确定的平面与直线b平行.5.A 依题意,m⊥γ且m ⊂α,则必有α⊥γ,又因为l =β∩γ则有l ⊂γ,而m ⊥γ则l⊥m ,故选A.6.D 过P 作PD ⊥A B于D ,连CD ,则CD ⊥AB ,AB =522=+BC AC ,52=⋅=AB BC AC CD , ∴PD =55354122=+=+CD PC . 7.D 由定理及性质知三个命题均正确.8.A 显然α与β不平行.9.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10.B ∵α∥β,l⊥α,∴l ⊥m 11.23c m2 设正三角A ′B′C′的边长为a . ∴A C2=a 2+1,BC 2=a 2+1,A B2=a2+4,又AC 2+BC 2=AB 2,∴a 2=2. S△A′B′C ′=23432=⋅a cm 2. 12.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1—A 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 CD 满足条件AC ⊥B D(或任何能推导出这个条件的其它条件,例如A BCD 是正方形,菱形等)时,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点评:本题为探索性题目,由此题开辟了填空题有探索性题的新题型,此题实质考查了三垂线定理但答案不惟一,要求思维应灵活.13.VC ⊥VA ,VC ⊥AB . 由VC ⊥VA ,VC ⊥AB 知VC ⊥平面V AB .14.(1)证明:∵H 为△V BC 的垂心,∴VC ⊥B E,又AH ⊥平面VBC ,∴BE 为斜线A B在平面VBC 上的射影,∴AB ⊥VC .(2)解:由(1)知VC ⊥A B,VC ⊥BE ,∴VC ⊥平面ABE ,在平面A BE上,作ED⊥AB ,又A B⊥VC ,∴AB ⊥面D EC .∴AB ⊥CD ,∴∠EDC 为二面角E —A B—C 的平面角,∴∠ED C=30°,∵AB ⊥平面VCD ,∴VC 在底面AB C上的射影为CD .∴∠VCD 为VC 与底面ABC 所成角,又VC ⊥A B,VC ⊥BE ,∴VC ⊥面AB E,∴VC ⊥DE ,∴∠CE D=90°,故∠ECD=60°,∴VC 与面A BC 所成角为60°.15.证明:(1)如图所示,取PD 的中点E ,连结AE ,EN ,则有EN∥CD ∥AB ∥AM,E N=21C D=21AB =AM,故AMNE 为平行四边形. ∴MN ∥AE. ∵AE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MN ∥平面PAD .(2)∵PA ⊥平面ABCD ,∴P A⊥AB .又A D⊥AB ,∴A B⊥平面P A D.∴A B⊥AE ,即AB ⊥MN .又C D∥AB ,∴MN ⊥CD.(3)∵P A ⊥平面ABCD ,∴P A ⊥AD .又∠PDA =45°,E 为PD 的中点.∴AE ⊥P D,即MN ⊥PD .又MN ⊥CD ,∴MN ⊥平面P CD .16.如图(1)证:由已知A B=4,AD =2,∠BAD =60°,故BD 2=AD 2+A B2-2AD ·A Bc os60°=4+16-2×2×4×21=12.又AB 2=AD 2+B D2,∴△A BD是直角三角形,∠AD B=90°,即AD ⊥BD.在△PDB 中,PD =3,PB =15,BD =12,∴PB 2=PD 2+BD 2,故得PD ⊥B D.又P D∩AD =D ,∴BD ⊥平面P AD.(2)由BD ⊥平面P AD ,BD平面A BCD .∴平面P AD ⊥平面A BCD .作PE ⊥AD 于E,又P E平面P AD ,∴PE ⊥平面ABCD ,∴∠PD E是PD 与底面AB CD所成的角.∴∠PD E=60°,∴P E=PD si n60°=23233=⨯.作EF ⊥BC 于F,连PF ,则PF ⊥BF,∴∠PF E是二面角P —BC —A的平面角.又E F=BD =12,在Rt △P EF 中,tan ∠PFE =433223==EF PE .故二面角P —BC—A 的大小为ar ctan 43. 第15题图解第16题图解17.连结AC 1,∵11112263A C CC MC AC ===. ∴Rt △ACC 1∽Rt △MC 1A 1,∴∠AC 1C =∠MA 1C1,∴∠A1MC 1+∠AC 1C =∠A 1M C1+∠MA1C1=90°.∴A1M ⊥AC 1,又ABC -A 1B1C 1为直三棱柱,∴C C1⊥B 1C 1,又B 1C1⊥A1C 1,∴B 1C 1⊥平面AC 1M .由三垂线定理知AB 1⊥A 1M .点评:要证AB 1⊥A 1M,因B 1C 1⊥平面A C1,由三垂线定理可转化成证AC 1⊥A 1M ,而AC 1⊥A 1M 一定会成立.18.(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MPD ∽△C PB ,且MD =21B C, ∴D P∶PB =MD ∶BC =1∶2.又已知D ′N ∶NB =1∶2,由平行截割定理的逆定理得NP∥DD′,又DD ′⊥平面ABCD ,∴NP ⊥平面ABCD .(2)∵N P∥DD ′∥CC ′,∴N P、C C′在同一平面内,CC ′为平面NPC 与平面C C′D ′D 所成二面角的棱. 又由CC ′⊥平面AB CD ,得CC ′⊥CD ,CC ′⊥CM ,∴∠MCD 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 △M CD 中可知∠MCD =arc tan 21,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大小. (3)由已知棱长为a可得,等腰△MBC 面积S 1=22a ,等腰△MBD ′面积S 2=246a ,设所求距离为h ,即为三棱锥C —D′MB的高.∵三棱锥D ′—BCM 体积为h S D D S 213131='⋅, ∴.3621a S a S h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 β a A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一、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线面垂直的定义:如果直线 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直线 l 与平面α 互相垂直.
2.线面垂直的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
3.
(1)的射影所成的角(2)(3一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4.二面角相关概念: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
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AOB
即为二面角α
-AB-β的平面角
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必须满足:
(1)角的顶点在棱上.(2)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面内. (3)角的边都要垂直于二面角的棱.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5.面面垂直的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为β⊥α
6.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7.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8.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α
⊥l 记为⇒⎪⎪⎭⎪⎪⎬⎫
l a l ⊥b l ⊥α⊂a α⊂b A b a = ]
90,0[0[]]
0[180,000π,或a β⊂a α⊥面⇒βα⊥
//a a b b αα⊥⎫⇒⎬⊥⎭a b α
a b
l a a l αβαββ⊥⎫⎪=⎪⎬⊂⎪⎪⊥⎭a α⇒⊥
二、例题解析
题型一、判断问题
例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的关系是()
A.l和平面α相互平行B.l和平面α相互垂直C.l在平面α内D.不能确定
变式: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①三角形的两边;②梯形的两边;③圆的两条直径;
④正六边形的两条边.则能保证该直线与平面垂直()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例2、已知直线a∥平面α,a⊥平面β,则( )
A.α⊥βB.α∥βC.α与β不垂直D.以上都有可能
变式: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
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例3、已知b⊥平面α,a⊂α,则直线a 与直线b 的位置关系是( )
A.a∥b B.a⊥b C.直线a 与直线b 垂直相交D.直线a 与直线b 垂直且异面
变式1:下面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①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l⊥α;
②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l⊥α;
③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不垂直,则直线l 和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不垂直;
④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不垂直,则平面α内也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l 垂直.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变式2:已知平面α⊥平面β,则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①α内的直线必垂直于β内的无数条直线;②在β内垂直于α与β的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③α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必垂直于β;④过β内的任意一点作α与β交线的垂线,则这条直线必垂直于α. A.4 B.3C.2D.1
题型二:求角问题(线面角、面面角)
例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1)求直线A1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2)求直线A1B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
变式:如图所示,Rt△BMC中,斜边BM=5且它在平面ABC上的射影AB长为4,∠MBC=60°,
求MC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弦值.
例2、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二面角A -BC -A 1的平面角是( )
A .∠ABC
B .∠ABB 1
C .∠ABA 1
D .∠ABC 1
变式: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P A ⊥平面ABCD ,且P A =3,AB =1,BC =2,AC =3,
求二面角P -CD -B 的大小.
题型三:证明问题
例1、如图,在三棱锥 A-BCD 中,AD ,BC ,CD 两两互相垂直,M ,N
分别为 AB ,AC 的中点.
(1)求证:BC ∥平面 MND ;
(2)求证:平面 MND ⊥平面 ACD .
变式: 如图,四棱锥P-ABCD 的底面是矩形,AB=2,
,侧面PAB 是等边三角形,且侧面PAB ⊥底面ABCD. (1)证明:侧面PAB ⊥侧面PBC ;
(2)求侧棱PC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
BC A B C D P
三、巩固练习
1.在三棱锥V -ABC 中,VA =VC ,AB =BC ,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 .VA ⊥BC
B .AB ⊥VC
C .VB ⊥AC
D .VA ⊥VB
2.若A ∈α,B ∈α,A ∈l ,B ∈l ,P ∈l ,则( )
A .P ⊂α
B .P α
C .l α
D .P ∈α
3.一条直线若同时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的位置关系是( )
A .异面
B .相交
C .平行
D .不能确定
4.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2,AA 1=1,则BC 1与
平面BB 1D 1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63
B.2 65
C.155
D.105
5.设x ,y ,z 是空间不同的直线或平面,对下列四种情形:
①x ,y ,z 均为直线;②x ,y 是直线,z 是平面;③z 是直线,x ,y 是平面;④x ,y ,z 均为平面.其中使“x ⊥z ,且y ⊥z ⇒x ∥y ”为真命题的是( )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6.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异面直线BD 1与A 1D 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__.
7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则二面角C 1-BD -C 的正切值为________.
8.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
AD =AE ,F 是BC 的中点,AF 与DE 交于点G ,将△ABF 沿AF 折起,得到如图
所示的三棱锥A -BCF ,其中BC =22
. (1)证明:DE ∥平面BCF ;
(2)证明:CF ⊥平面ABF ;
(3)当AD =23
时,求三棱锥F -DEG 的体积V F -DE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