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让学生主动的去读,生动的去读,在读中接近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心连心的情感。
2、感受到1961年的泼水节中每一个傣族人民心里的热情。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真想回到1961年,如果我有一对翅膀,我多想飞到美丽的西双百纳。
今天我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我们将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走进美丽的西双百纳。
跟着我们的开国总理周恩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高兴吗?一、齐读课题——难忘的泼水节在走进美丽的西双百纳之前你们得先过了这一关。
1、认读词语敬爱欢呼幸福难忘鲜红水红色咖啡色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恭喜你们,过关了!让我们一起出发吧!)二、学习课文。
1、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课文。
2、、你来到傣族和大家玩得开心吗?把你感到难忘的事儿告诉大家好吗?3、交流反馈:A、学习第三节。
(从这一节你们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理解:四面八方赶来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敲起象脚鼓傣族人民听说自己的总理要来和自己共同欢度泼水节,一下子沸腾了。
他们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总理。
傣族人民的心像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样,兴奋,激动。
谁能把自己兴奋,激动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B、学习第4——6节1、看课件:周总理来了,来到了人群中,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外貌描写: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傣族人民的节日盛装?动作描写:同学们,你站在周总理身边,跟着总理一起敲着象脚鼓,一起跳着舞,你感到怎么样?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4节,指名朗读。
3、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相互祝福的?自己读一读第5、6两节,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表演动作:端、拿、蘸、泼洒指名朗读课文5、6两节,其他同学可以边想象,边做动作。
采访:你感到快乐吗?你刚才祝福我们的总理什么?你听到我们的总理在为大家祝福什么呢?(祝福傣族人民五谷丰登、合家欢乐,老人长命百岁,孩子学业进步…….)跟我们的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快乐呀!齐读4——6节。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创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一)、第一小节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
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3、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5、带入情境: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7、小结。
小朋友说得真好。
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
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1、引读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3、出示。
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1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
教材配有一幅充满热情洋溢的插图,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
课文记叙了1961年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参加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
由于年代久远,二年级的学生对周总理知之甚少,因此,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询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周总理的感人事迹,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基于此,教学时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词、析句、朗读课文,一方面感受泼水节欢乐的场面,一方面体悟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而在我们云南省西双版纳生活着一种少数民族──傣族。
你们知道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一个隆重的节日,这个节日叫什么?指名回答,师板书:泼水节,指导学生认读并书写“泼”。
师: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中旬过泼水节,时间持续3至7天。
2.师:1961年,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参加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你们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周总理简介。
周恩(1898—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
字翔宇,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淮安,并在淮安度过童年时代。
1949年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
在建立中美、中日之间正式外交关系的过程中,做出卓越的贡献。
3.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去看看那次难忘的泼水节吧!(师板书:难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课文说明】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牙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
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活动设计】一、导入课文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你知道傣族吗?它有什么风俗呢?(板书:泼水节)1961年,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
(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
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实录优秀6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实录优秀6篇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风、凰、傣、特、咖、啡、端、寿”8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讲读课文,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7个字。
2、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3、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放大插图或幻灯投影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时候的情景。
板书课题:泼水节40年过去了,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难忘的时刻。
板书“难忘的”。
二、导人新课1、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尤其是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新词。
凤凰花傣族咖啡色端着3、指导正音。
“瓣”,读“ 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ei,不读wei 。
“那天”,“那么”的“那”读na 。
4、教师范读课文。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6、带着问题自己小声读课文。
(1)哪—段讲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2)哪—段讲的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是像火一样红,很红。
2024年秋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反思

2024年秋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反思1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4.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场面,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重点)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师在前面加上“难忘的"三个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答案。
(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2.再次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难读的生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认读词语。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归类认读生字。
(翘舌音:驶、盛、祝、寿后鼻音:龙、容、康)(3)重点强调多音字“铺、盛”的读音。
(4)交流识字方法。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5.学生讨论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文中介绍的是哪个民族的泼水节?(傣族)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1.默读课文,想一想“难忘的泼水节"发生在哪一年。
(1961年)2.思考: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练习说话。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描写人们动作的词语进行体会。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2.重、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3.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学目标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
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说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
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
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b)朗读感悟《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课题17难忘的泼水节批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过程与方法:观察图画,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方法师:创设情境法生:讨论法、交流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主备人课时2课时参加人员第一课时批注教学过程课时目标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铺”“盛”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1.教师出示傣族泼水节的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
同学门,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二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找出不认识的字,同桌交流。
1.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泼:注意它的发音。
铺:多音字在课文里读一声。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忘、泼、度、龙、炮、穿、向、令。
学生观察生字,教师提醒学生应注意的地方。
注意“令”和“今”的区别。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龙:共5画,第四笔是撇,要写得稍短些。
令:要与“今”区分字形,不要混淆。
“令’下面多一点。
泼:左右结构,右边是“发”字。
忘:上面是“亡”字,不要多写一点。
(4)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5)同桌评价。
三.研读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1.朗读第1、2自然段。
2.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3.教学第2自然段: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节。
(1)看看这一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2)齐读。
(3)指名说原因。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必做题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选做题回家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17难忘的泼水节忘泼度龙炮穿向令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进一步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一.复习本课生字。
师:大家上节课学的字还会认吗?现在考一考大家。
师出示生字。
抽学生读。
二.重点段学习。
1.出书课文第3自然段第一句。
(1)师:人们是怎么赶来的?出示句子:“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读第3自然段全段。
师: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3)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2.指导读第4、5两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归纳出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敲鼓跳舞”“泼水祝福”的内容。
师: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他会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学生讨论。
3.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读—挑战读—齐读“难忘”表现在哪里?三、回顾课文,升华情感。
1.再看插图,说说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2.请同学说说对最后两段的理解批注师: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思考。
批注课堂小结学完了本课,大家知道这个泼水节为什么那么令人难忘吗?这样的泼水活动大家想去参加吗?作业布置必做题1完成同步练习册。
选做题回家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题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过程与方法观察图画,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方法师:创设情境法生:讨论法、交流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主备人课时2课时参加人员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第一课时批注教学过程课时目标3.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铺”“盛”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1.教师(出示ppt1)师:大家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师:这是泼水节(出示ppt2),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
师介绍关于泼水节的相关知识(出示ppt3-4)同学门,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出示ppt5)二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自学生字、新词。
(出示ppt6-15)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泼:注意它的发音。
铺:多音字在课文里读一声。
3巩固识字:小猴子摘桃子(出示ppt16)(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齐读生字。
4学习要求会写的字:忘、泼、度、龙、炮、穿、向、令(出示ppt17)学生观察生字,教师提醒学生应注意的地方。
注意“令”和“今”的区别。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龙:共5画,第四笔是撇,要写得稍短些。
令:要与“今”区分字形,不要混淆。
“令’下面多一点。
教学过程泼:左右结构,右边是“发”字。
忘:上面是“亡”字,不要多写一点。
(4)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5)同桌评价。
三.研读第1、2自然段。
(出示ppt18)1.朗读第1、2自然段。
2.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3.教学第2自然段: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节。
(1)看看这一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ppt19)(2)齐读。
(3)指名说原因。
课批注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必做题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选做题回家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17难忘的泼水节忘泼度龙炮穿向令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进一步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学的字还会认吗?现在考一考大家。
(出示ppt20)泼水民族度过敲打驶过笑容踩着铺成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1.开火车读词语。
2.齐读词语。
二.重点段学习。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出示ppt21-29)1.出书课文第3自然段第一句。
(1)师:人们是怎么赶来的?出示句子:“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读第3自然段全段。
师: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3)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2.指导读第4自然段,思考: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出示ppt30-32)(1)提问:周总理是怎样的穿着来到人群中的?谁能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2)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3)指导朗读。
3.指名读第5自然段。
(出示ppt33-35)(1)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先读读书上的句子,再自己说一师:畅想周总理的祝福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福他们……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福他们……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福他们……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难忘”表现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读—挑战读—齐读三、巩固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总理与人民的深情厚谊。
课堂小结学完了本课,大家知道这个泼水节为什么那么令人难忘吗?这样的泼水活动大家想去参加吗?作业布置必做题1完成同步练习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做题同桌互相交流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