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讲稿

支气管哮喘讲稿
支气管哮喘讲稿

主要教学内容及进程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一、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通气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的增高。

(1) 全球约有亿患者。(2) 各国患病率1~13%不等,我国的患病率1~4%。(3) 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4) 40%患者有家族史。

二、发病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多认为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1.遗传因素

(1) 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亲缘关系越亲,患病率越高;

(2) 患者病情越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

(3) 在一个家系中,患病人数越多,其亲属发病率越高;

(4) 哮喘患儿双亲大多存在有同程度气道反应性增高。

因此,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气道高反应性,IgE调节和特异性反应相关的基因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激发因素

(1) 特异性刺激:吸入或接触致敏原后引起发病。

吸入性:花粉,尘螨,真菌,运动毛屑等

致敏原食物性:鱼、虾、蟹、蛋、牛奶等

药物性:心得安、阿斯匹林、青霉素、消炎痛接触性:油漆、染料等

(2) 非特异性刺激:非抗原性物质刺激可诱发哮喘。

①非特异性吸入物:SO2,H2SO4,Cl2,NH3等化学性刺激

②气候变化:冷空气,气温,湿度,气压,风力,空气中离子改变。如空气中阳离子浓度增高可诱发哮喘。

③ 物理因素:运动,过度通气。 (3) 感染:

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感染引起发作。由于患者对感染病原体过敏或炎症刺激,使气道反应性↑。

(4) 精神因素: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愤怒等。 (5) 运动:70~80%哮喘患者剧烈运动后可诱发发作。

(6) 月经、妊娠与哮喘:月经前黄体酮突然下降使哮喘加重。妊娠时由于膈肌升高,使肺的残气量增加,同时由于妊娠,机体代谢改变,通气和耗O 2量也增加。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认为哮喘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因素有关。

1.变态反应

有特应性体质者吸入或接触变应原后,刺激机体,通过T 淋巴细胞的传递,由B 淋巴细胞合成特异性抗体IgE ,它们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受体上(Fc εR 1)。若机体再次吸入或接触相应的变应原时,变应原可与结合在Fc εR 上的IgE 交联,使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细胞浸润,哮喘发作。这是速发型哮喘反应(IAR ),与吸入或接触变应原有关,发生快,15~30分钟达高峰,2h 后渐恢复正常。

2.气道炎症

临床上常见不少患者在接触变应原后6h 左右发病,持续时间也长,可达数天,称迟发型哮喘反应(LAR )。LAR 主要是由于气道炎症反应所致,此时支气管壁内有多种炎症细胞,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这些介质和因子与炎症细胞构成复杂的网络,使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哮喘发作。

致敏原 刺激物

肥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T 淋巴细胞

气道 炎症

释放

炎症介质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白三烯(LTS ) 前列腺素(PGS )

血栓素(TXA 2)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 支气管收缩 粘膜分泌↑ 血管通透性↑

再次进入人体 与IgE 结合 过敏原 浆细胞 产生相应抗体

致敏肥大细

释放生物活性物质

(组织胺、缓激肽、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分

管腔狭窄

哮喘发作

● 哮喘的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上的介质加重了气道的反应性和炎症(促进炎症细胞聚集和释放介质)→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

这些细胞因子促进气道的增殖与重构。 3.气道高反应性(AHR )

AHR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过早的收缩反应。 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较正常人高100~1000倍。 原因:

(1) 气道炎症: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血管通透性↑,粘膜水肿

气道上皮细胞脱落、上皮组织内神经暴露

气道反应性增高

(2) 遗传因素: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胆碱能神经兴奋性↑,NANC 神经抑制功能缺陷等。

4.神经机制

神经调节主要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

ECF-A :诱发嗜酸粒细胞释

碱基蛋白(MBP )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 )

● 气道结构

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

内皮素1(ET –1)

粘附分子(AMs )

(1) 副交

M –胆碱鸟苷环化GTP (三磷酸鸟

肥大细胞(原发效应细胞)

血栓素(TX )

巨噬细胞 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

激活后释

● 炎症细

组胺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所以,① 交感神经兴奋性↓,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哮喘发作。② cAMP/cGMP 比值与哮喘发作有关(正常值为~),cAMP ↓,cGMP ↑时,哮喘发作。

(3) 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 )神经系统

气道的神经控制是复杂的,除了经典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外,还有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 )神经系统,NANC 能释放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神经介质,如P 物质,神经激肽A 、B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引起支气管平滑肌舒张的介质如:NO ,血管活性肠肽(VIP ),乙酰胆碱。当两者平衡失调,则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总之,哮喘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它的发病过程包括: (1) 炎症细胞激活 (2) 炎症介质释放 (3) 气道炎症反应 (4) 气道高反应性

广泛气道狭窄是临床呼吸困难的重要基础。

三、病理

哮喘的病理改变:

1.发作早期多为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粘膜水肿。此时气喘经用平喘药后多可缓解,其气道狭窄是可逆的。

2.持续病情发展,各种慢性炎症细胞聚集,合成和释放多种炎性介质,腺体分泌亢进,粘液性水肿加剧,出现粘液栓。此时,临床上气喘加重,单纯平喘药难以缓解。

3.由于慢性、长期反复发作,使支气管平滑肌肥大,气道上皮细胞下的纤维化及气道重建,周围组织及肺实质弹性支持作用消失——气道阻塞症状加重,支气管广泛狭窄不可逆。

综上所述,哮喘发作的病理改变为: (1) 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 (2) 腺体分泌增加,粘液栓形成 (3)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4) 气道重建:支气管平滑肌肥大,纤维组织增生,支气管狭窄

四、临床表现

(2)

β–肾上

腺苷环化ATP (三磷酸腺

cAMP (环磷酸腺

稳定细胞膜

(一)症状:典型的哮喘发作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哮喘发作常有明显季节性(冬春季节多见)及接触过敏原史。

发作先兆:发病前多有粘膜过敏症状:鼻、咽、眼部发痒,流清鼻涕,打喷嚏,咳嗽,胸闷等,约1~2分钟后哮喘发作。

2.发作期症状

患者觉胸部紧迫感,随即出现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患者被迫取端坐位,两手前撑,两肩耸起,大汗淋漓,唇发绀,发作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在咳出少量粘液痰后,气喘缓解。

速发型哮喘:发病急,常在吸入或接触过敏原后几分钟或者同时立即发生反应,发作后,好转亦快,即来得快,去得快,发作后如常人。

(二)哮喘患者的病情评价

根据第二届全国哮喘会议(于青岛)修订的哮喘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对哮喘病情的评价分两个时期,一是非急性发作期,二是急性发作期。

1.非急性发作期

许多哮喘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不同频度,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因而依据临床表现、肺功能以及控制症状所需用药而对病情进行评价。

表1 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病情的估价

病情临床特点控制症状所需药物

间歇发作间歇发作<1次/周,夜间哮喘≤2次/月,间歇期无症状,肺功能正常,PEF

或EFV1≥80%预计值,PEF变异率<

20% 间歇使用快速缓解药:如吸入短效β2激动剂用药强度取决于症状程度,可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

轻度发作≥1次/周,但<1次/天,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2次/月,PEF或

FEV1≥80%预计值,PEF变异率20~

30% 在用抗炎药时加一种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尤其用于控制夜间症状)

中度每日有症状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1次/周,PEF或FEV1>60%,<80%

预计值,PEF变异率>30% 应用长期预防药:如吸入糖皮质激素,每日吸入短效β2激动剂和(或)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尤其用于控制夜间症状)

严重昼夜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睡眠,体力活动受限,PEF、FEV1<60%预计值,PEF

变异率>30% 用多种长期预防药,大剂量吸入皮质激素,长效支气管扩张药和(或)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 一个患者只要具备某级严重度的一个特点则可将其列入该级之中

2.急性发作期

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其发作

程度轻重不一。

表2 哮喘急性发作期分度的诊断标准

临床特点轻度中度重度危重

气短步行、上楼时稍事活动休息时

体位可平卧喜坐卧端坐呼吸

讲话方式连续成句常有中断单字不能讲话精神状态尚安静时焦虑或烦躁常焦虑或烦躁嗜睡或意识模糊出汗无有大汗淋漓

呼吸频率轻度增加增加常>30次/分

三凹征常无可有常有胸腹矛盾运动哮鸣音散在,呼吸末期响亮、弥漫响亮、弥漫减弱,乃至无

脉率<100次/分100~120次/分>120次/分>120次/分或不规则

奇脉无可有常有

用β2激动剂后

PEF占预计值%

>70% 50~70% <50%

PaO2(吸空气)正常~<

PaCO2<≤>

SaO2(吸空气)>95% 91~95% ≤90%

pH 降低

3.重症哮喘

指哮喘急性发作,经常规治疗无效或哮喘呈暴发性发作,发作开始后短时间内进入危重状态者。住院病死率高达~%。

重度和危重度哮喘发作均为重症哮喘。

应该指出:许多危重哮喘病例的病情发展是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加剧的,但也有突发,因此,所有哮喘病人随时都可能有致命的急性发作。注意患者如呼吸困难不缓解而哮鸣音反而减弱或消失,可能是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征象(①痰栓阻塞;②并发肺不张、气胸;③极度衰竭)。

(三)体征

1.呼气性呼吸困难

2.双肺可闻广泛哮鸣音

3.合并感染时,可闻湿啰音

4.肺气肿征

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液常规检查

发作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并发感染可有:WBC↑,N↑。

(二)痰液检查

痰涂片:可见多量嗜酸性粒细胞,夏科–雷登氏结晶体(为嗜酸性细胞破坏时释出的蛋白体所形成),粘液栓,哮喘珠

(三)呼吸功能检查

1.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

2.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3.最大呼气流速(PEFR)↓

4.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

(四)血气分析

哮喘发作时如有缺氧,可有P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重症哮喘时,气道阻塞严重,可使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呼吸衰竭。

(五)胸部X线检查

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高,缓解期多无异常。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和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六)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1.测定特异性IgE

2.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

3.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中IgE、IgA、IgM测定

(七)皮肤敏感试验

用可疑的过敏原作皮肤划痕试验,找出过敏原。

(八)心电图检查

电轴右偏,肺性P波,心动过速,右束支传导阻滞等。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变应原、冷空气、理化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1)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2) 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5%以上,且增加绝对值>200ml。

(3) 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二)鉴别诊断

1.心源性哮喘

由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风心病等。

相似点:夜间多见(多在卧床后1~2h发病),阵发性呼吸困难,可伴有哮鸣音。

鉴别点:1. 有心脏病的病史,患者年龄大;

2.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多有咳粉红色泡沫痰;

3. 双肺满布湿性啰音,伴哮鸣音,可闻舒张期奔马律;

4.实验室检查: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当鉴别不清时,不能轻易用吗啡和拟肾上腺素类药,可用氨茶碱。

2.喘息型慢支

相似点:咳、痰、喘、炎

鉴别点:1. 患者年龄大,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 无发作与缓解的交替过程;

3. 慢支患者多为先咳后喘,气急加重是逐年缓慢加重;

4. 肺部常有湿啰音;

5. 支气管扩张药的平喘效果不如哮喘明显。

必要时可做支气管扩张试验或激素二周疗法,观察治疗前后FEV1和PEF变化。

3.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有感染时或类癌综合征,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鉴别点:1. 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可有咯血;

2. 痰可找到癌细胞;胸片、CT、MRI、肺活检可鉴别。

4.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可见于热带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浸润,外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症,病因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职业粉尘等。

相似点:有过敏史、胸闷、咳嗽、咳痰、气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鉴别点:1. 过去无哮喘病史;

2. 气候转变与发作无关;

3.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20%;

4. 病情经过迁延,缓解不完全;

5. 应用抗过敏药物疗效不显著,用砷剂治疗有效;

6. 肺活检。

七、并发症

(一)急性发作: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心肺功能衰竭。

(二)长期反复发作:慢支、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心病。

八、治疗

(一)脱离变应原

1.避免吸入或接触外源性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2.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3.避免过劳和精神刺激。

(二)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药

(1)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β2受体激动剂)

①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稳定细胞膜,阻止介质释放。

②刺激气道上皮细胞,释放松驰因子,舒张支气管。

③抗副交感神经作用。

④增加粘膜纤毛清除率,有助排出粘痰。

临床上常用的β2–受体激动剂见表3。

表3 常用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药名给药途径

常用剂量

(mg/次)

起效时间

(min)

持续时间

(小时)

1.水杨醇类沙丁胺醇(羟甲叔丁肾

上腺素,嗽必妥,舒喘

灵,Salbutamol)口服

喷吸

静脉

2~4

15

5

4+

4+

2.卤化加胺类氨双氯喘(氯喘,喘通,

邻氯异丙肾上腺素,

Chlorprenaline)

口服

喷吸

~5

15~30 4+

4+

氨双氯喘(氨哮素,克

仑特罗,克喘素,

Clenbaterol,NAB365)

口服

喷吸

肛栓

20~40(μg)

10~20(μg)

60(μg)

10~15

5~10

10~30

5+

2+

8+

3.间羟酚类特布他林(博利康尼,

叔丁喘宁,间羟舒喘宁,

terbutaline,bricanyl)

口服

喷吸

皮下注射

~5

1(h)

15~30

4+

酚丙喘宁(芬忒醇fenoteral)口服

喷吸

重症哮喘时常用舒喘灵雾化吸入、肌肉或静脉注射。

●雾化吸入:浓度为%(5mg/ml)的舒喘灵溶液1~2ml,用生理盐水稀释为%的溶液后

雾化吸入(~min)。以后根据病情每隔6小时左右重复用药。

●皮下或肌肉注射:500μg/次(每次8μg/kg),4小时后可重复注射。

●静脉注射:250μg/次(每次4μg/kg),静脉缓慢注射(约10分钟左右),必要时重复

用药,也可用+5%GS 250ml静滴(2~8μg/min),但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尽

量少用。

(2) 茶碱类

①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儿茶酚胺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细胞内cAMP,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②阻止血液外渗,减轻粘膜水肿,松驰平滑肌。

③促进纤毛清除作用。

④增强呼吸肌功能(尤其膈肌)。

常用的药物有氨茶碱。重症病例且24小时内未用过氨茶碱者,可首剂给予4~6mg/kg缓慢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不得少于10min),以~的维持量静脉点滴。心力衰竭患者则以~的维持量。若24小时内用过氨茶碱者,首剂可给3mg/kg或直接给予维持量。血浆茶碱有效浓度为10~20μg/ml,如>20μg/ml可出现恶心、呕吐、兴奋、心悸,严重者血压下降、抽搐、心律紊乱、心跳骤停。氨茶碱每日总量不超过~为宜。

胆茶碱及喘定(双羟丙茶碱)作用与氨茶碱相同,但不良反应较轻。喘定注射剂,肌注,或加于50%GS 20~40ml静注注射,或用~加于5%GS静滴。每日总量不超过。

应注意茶碱与糖皮质激素、抗胆碱类药合用时具有协同作用,特别要注意以下药物可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代谢系统降低茶碱的分解代谢,如:大环内酯(尤以红霉素)、氟喹诺酮(尤以环丙氟哌酸)、β1受体阻滞剂(尤以心得安)、H2受体拮抗剂(尤以甲氰咪呱)及钙通道阻滞剂等。

(3) 抗胆碱类药

①阻断胆碱能受体,使cGMP水平降低,舒张支气管。

②抑制腺体分泌,减少痰量。

常用异丙托品20~25μg雾化吸入,10分钟起效,持续6~8小时,与β2–受体激动剂合用,可使支气管舒张作用增强并持久。

(4) 其他

①α受体阻滞剂:它可阻断α受体,保留并增强β受体作用;抑制组织胺,5–羟色胺作用,扩张支气管。可与β2受体激动剂并用,效果较好。可用立其丁5mg/ml雾化吸入,亦可用立其丁20mg+5%GS 500ml缓慢静滴,应密切观察血压,调节滴速。

②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抑制Ca++向细胞内内流,阻止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常用硝苯吡啶(心痛定)10~20mg/次,舌下含服。 异搏定10~20mg 雾化吸入或5~10mg +5%GS 250ml 静滴。

③ 前列腺素(PGE 1):增加肺组织中腺苷酸环化酶,从而增加cAMP 量,促使支气管松弛,可用PGE 1 50mg 雾化吸入。

2.抗炎药 (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系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物,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如白三烯及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细胞迁移和活化;增加气道平滑肌对β2–激动剂反应性。可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

严重哮喘发作时,可通过静脉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一般每日用量300mg ,病情危重者每日用量可达1000mg ,注射后4~6h 起作用。或用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次用量40~80mg 。隔6小时后可重复用药,起效时间2~4h 。也可用地塞米松20~60mg/d ,应尽早用药并同时给予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及氨茶碱),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然后改口服和吸入雾化剂维持至少3~6个月,甚至1~2年。

● 口服剂:强的松30~40mg/d ,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10mg/d ,然后停用或改用吸入剂。

● 吸入剂: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

布地奈德(budesonide ),作用比倍氯米松强2倍,副作用少。 氟替卡松(fluticasone ),作用强。

吸入剂量一般200~600 g/d 。

注意事项:① 喷药后用清水漱口,减轻局部反应(声音嘶哑,呼吸道不适,念珠菌感染等)和胃肠吸收;② 一般吸入1周才能生效。

总结以上几种止喘药物作用原理:

(2) 色甘酸钠

是一种非糖皮质激素抗炎药物,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PDE

AC

β2受体激动糖皮质激茶碱ATP

cAMP

5’AMP (失效)

抑制生物活性物质释

支气管扩

①稳定肥大细胞膜

②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③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

④抑制神经原性炎症

粉剂吸入20mg/ 次,3~4次/日

克乐净气雾剂吸入2mg/次

3.其他药物

(1) 酮替芬(ketotifen)

①抑制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的作用。

②降低气道反应性

口服1mg/次,2次/日

副作用:嗜睡,倦怠

(2)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阿司咪唑(Astemizole,息斯敏)10mg qd

曲尼斯特(Tranilast)Bid

氯雷他定(Loratadine,开瑞坦,克敏能)10mg qd

(3) 白三烯拮抗剂

目前抗三烯制剂主要有二类:

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如:扎鲁司特(Zafirlukast)20mg 2次/日

孟鲁司特(Montelukast)10mg 1次/日

副作用:胃肠道症状,皮疹,血管性水肿,转氨酶升高。

②白三烯合成抑制剂

如:齐流通(Zileaton)。

(三)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演变迅速,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认真监测肺功能指标或PEF)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便准确判断疗效,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表3 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

分度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轻度按需吸入β2激动剂,效果不佳时口服β2激动剂控释片和小剂量控释茶碱,每日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200~600μg),夜间哮喘可吸入长效β2激动剂或加用抗胆

碱药。

中度规则吸入β2激动剂或长效β2激动剂,必要时持续雾化,口服控释茶碱或静脉点滴茶碱,应用抗胆碱药物,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600μg)或口服糖皮质激素。重度~持续雾化吸入β2激动剂,或静脉点滴沙丁胺醇、氨茶碱、皮质激素,病情控制

危重度后改口服用药乃至吸入用药,维持水电平衡,纠正酸碱失衡,氧疗,有指征时机械辅助通气,下呼吸道感染时选用对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

(四)重症哮喘的治疗

1.氧疗

因重症哮喘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因此,都应吸氧。一般给予鼻导管吸入流量为2~3L/min的氧,使PaO2保持在~。有文献报道,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治疗后仍未改善者,可用面罩吸入氦氧混合气(He–O2)。流量为12L/min,根据患者缺氧程度配成不同的氧浓度(25~40%)。由于低密度氦气可减少气道涡流,气道阻力下降,呼吸功减少,氧耗量和二氧化碳产生减少;同时,氦–氧混合气体也可促进CO2的弥散,改善肺内气体分布,有助于改善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纠正缺氧,CO2分压下降,pH上升。

2.补液

根据患者失水及心脏的情况,宜静脉补给等渗液体,每日量2000~3000ml,使尿量保持每日1000ml。有心衰时,补液量应减少,也可用强心剂。

3.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1) β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或加用抗胆碱药吸入。

(2) 氨茶碱静注或静滴。

(3)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促进排痰

(1)祛痰剂:必嗽平,氯化铵等。

(2)湿化气道:雾化吸入

(3)机械性排痰:翻身拍背;引流排痰;危重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道切开;支气管灌洗等。

5.控制感染

严重哮喘发作,都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应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如舒他西林、克林霉素、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海舒必、悉复欢等药物。

6.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危重哮喘病人由于肺泡通气不足,CO2潴留产生高碳酸血症,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又因缺氧、进液量少等可并发代谢性酸中毒,严重酸中毒会影响心肌收缩力,降低β–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减弱支气管扩张剂的效果,此时可应用小剂量碱性药物。同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变化,及时给予补充纠正。

所需5%NaHCO3毫升数=[正常BE(mmol/L)-测得BE(mmol/L)]×体重(kg)×

式中BE以-3mmol/L计。

7.机械通气

重度哮喘患者经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氧疗和碱剂等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得到缓解,但仍有1~3%患者治疗无效,这时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

(1) 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

①除外其他原因的心动过速或低血压,成人心率≥140次/分。

②PaCO2>(50mmHg)或PaCO2迅速升高,每小时>(5mmHg)。

③PaO2<(40mmHg)。

④PH<,有呼吸性酸中毒或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存在。

⑤一般情况差,全身衰竭,无力咯痰,呼吸暂停、不规则者,呼吸频率>60次/分或<14次/分。

⑥昏迷、严重意识障碍。

凡符合以上条件一项者,都可考虑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2) 机械通气的方式

①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②呼吸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

8.营养疗法

抢救危重哮喘病人时,应注意补充营养,可给予鼻饲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2000千卡/日,也可给予静滴葡萄糖液、氨基酸、脂肪乳剂等,必要时可应用深静脉高营养治疗。

9.镇静剂的应用和精神安慰

如病人十分烦躁、谵妄,可酌情使用安定。此外,医护人员耐心安慰教育也十分重要。

10.并发症的防治

重症哮喘病人,应严密监测神志、哮鸣音、血压、脉搏、呼吸、动脉血气和电解质,及时防治脑水肿、颅内高压、消化道出血、休克、心律失常、肺水肿、心力衰竭、酸中毒、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

11.其他疗法

文献报道用支气管肺灌洗,普鲁卡因静脉滴注,维生素K3,硫酸镁等疗法对重症哮喘有治疗作用,但仍无成熟的临床经验。

(五)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一般哮喘经过急性期治疗症状控制,但哮喘的慢性炎症病理生理改变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制定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表3 哮喘患者长期治疗方案的选择

分度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间歇发作~轻度按需吸入β2激动剂,或口服β2激动剂,口服小剂量控释茶碱,可考虑每日定量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200μg/d)

中度按需吸入β2激动剂,效果不佳时可改口服β2激动剂的控释片,口服小剂量控释茶碱,每日定量吸入糖皮质激素(200~600μg/d),夜间哮喘可吸入长效

β2激动剂或加用抗胆碱药物

严重规律吸入β2激动剂或口服β2激动剂控释片,必要时采用持续雾化吸入法吸

入β2激动剂,联用抗胆碱药物,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600 g/d)

(六)缓解期的处理

为了巩固疗效,维持患者长期稳定,提高其生活质量,应加强缓解期的处理。

缓解期是指哮喘经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者。

1.鼓励患者坚持每日定时测量PEF,监视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

2.注意有无哮喘发作先兆,一旦出现先兆应及时用药以减轻哮喘发作症状。

3.病情缓解后应继续吸入维持量糖皮质激素,至少3~6个月。

4.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诱因和以往发作规律,与患者共同研究,提出并采取一切必要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哮喘发作,保持长期稳定。

5.特异性免疫治疗:目前通过正规应用各种药物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基本上可以满意地控制哮喘,在无法避免接触过敏原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针对过敏原理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花粉或尘螨过敏者可采用相应过敏原提取物作减敏治疗以缓解哮喘发作,但应注意制剂的标准化,并注意可能出现的严重副反应,包括全身过敏反应和哮喘严重发作。

6.应用某些确有疗效的中药。

九、预后

哮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一)正确治疗可以减轻发作或减少发作次数,部分病人可以治愈。约25~78%的儿童经过治疗或到成年期可完全缓解。

(二)如诱因未能消除,哮喘反复发作而加重,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心肺功能不全,预后差。

小结:

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气道缩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但少数长期反复发作或反复感染可伴发慢支、肺气肿和肺心病。治疗应去除诱因、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复发,以达到长期稳定。

支气管哮喘教案、讲稿doc

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内科学 院部系临床一系 教研室内科教研室 教师姓名淦鑫 职称副教授 授课时间2012年2月21日至2012年3月9日南昌大学医学院教务办

说明 一、教案基本内容 1、首页:包括课程名称、授课题目、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称、 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 点、媒体与教具。 2、续页:包括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内容、 讲述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 专业外语词汇、各讲述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尾页:包括课堂设问、教学小结、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研 室(科室)主任意见、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教案书写要求 1、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图表规范、简洁。 5、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第 2 页总3 页(续页)

南昌大学医学院讲稿 支气管哮喘 一、概述 1.定义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2.特征 2.1 气道高反应性;2.2 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随病程进展可产生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2.3 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或/和清晨发作;2.4 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3.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7个国家的301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 二、流行病学 1.全球:患者1.6 亿,患病率1%~13%;2.我国:患者3千万,患病率1%~4%; 3.普遍规律:儿童高于轻壮年,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40%有家族史。 三、病因 1.内因:遗传因素——与多基因遗传有关2.外因:环境因素——激发因素:过敏性因素:吸入性:虫螨、花粉、动物毛屑等;感染性:细菌、原虫、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食物性: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性:普奈洛尔、阿司匹林非过敏性因素:气候变化、运动、妊娠及SO2、氨气等 四、发病机制 1.免疫学机制1.1 发生机制1.1.1 抗原经呈递细胞→Th2细胞→IL-4,5,10,13→B细胞→IgE; 1.1.2 IgE结合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受体;1.1.3 当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时与IgE交联→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效应器反应: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炎症细胞浸润。1.1.4 炎症细胞在介质的作用下又分泌多种介质,使气道病变加重,炎症细胞浸润增加。 1.2 速发型与迟发型哮喘反应(IAR与LAR) IAR:与吸入变应原同时发生,15~30分达高峰,2小时逐渐恢复正常;LAR:慢——吸入变应原6小时后发生;长——持续时间长,可数天;重——临床症状重;肺功能损害严重而持久。2.气道炎症机制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2.1 炎症过程:2.1.1 活化的Th2细胞→细胞因子→激活多种炎症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肺泡巨嗜细胞)并相互作用→50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效应器反应;2.1.2 细胞因子及环境刺激因素→气道上皮细胞→内皮素-1(ET-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并活化各种生长因子(尤其是TGF-β)→上皮下成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气道重塑;2.1.3 黏附分子(AMs)→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白细胞转移至炎症部位→炎症加重。2.2 炎症介质:快速释放性介质:组胺;继发释放性介质:PG、LT、PAF等。2.3 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总之,气道慢性炎症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使气道炎症持续存在。 3.气道高反应性(AHR) 3.1 定义: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发展

支气管哮喘教案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I 嗜中性细胞 T 淋巴细胞 嗜酸性细胞 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 .... 感觉神经激活胆碱能反射 平滑肌收缩肥大/增生 粘液栓 血浆渗漏水肿形成 血管扩张新血管形成 抗原 粘液分泌过多 上皮脱落 神 经激活 上皮纤维化 细胞因子

5.其他:胃食管反流、CSS 六、支气管哮喘的并发症 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慢阻肺、支气管扩张、肺心病 七、治疗 治疗原则:控制症状,减少风险 长期、规范、持续、个体化 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解挛+抗炎 缓解期:长期抗炎治疗,控制发作、降低AHR,避免触发因素 常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 是当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等吸入给药: 局部抗炎作用强 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少 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 口服给药: 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哮喘或重度持续哮喘或吸入大剂量激素无效的患者 一般使用半衰期较短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 静脉给药 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静脉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80-500mg/d) 无糖皮质激素依耐侵向者,可在短期(3-5天)内停药 有激素依耐侵向者应延长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改为口服,并逐渐减少 激素剂量 2.β2受体激动剂时间分配15分钟 向学生展示吸入药物装置模型

通过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等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的作用,舒张支气管平 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 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缓解哮喘症状。 3.白三烯调节剂 通过气道平滑肌和其他细胞表面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抑制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 胞释放的半胱氨酸白三烯的致喘和致炎作用,产生轻度支气管舒张和减轻变应 原、运动和二氧化硫诱发的支气管痉挛等作用,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作用。 包括孟鲁司特、扎鲁司特、异丁司特 4.茶碱 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并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肌等 作用。 但有胃肠道、心脏、神经系统等副作用。 5.抗胆碱药物 吸入抗胆碱药物如异丙托溴胺、噻托溴胺等,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通 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有雾化剂和雾化溶液两种。 6.抗IgE治疗 7免疫疗法 新的治疗药物和方特异性免疫疗法,又称脱敏疗法(或称减敏疗法),60%以上的哮喘发病与特异 法:支气管热成形术

支气管哮喘讲稿

主要教学内容及进程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一、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通气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的增高。 (1) 全球约有亿患者。(2) 各国患病率1~13%不等,我国的患病率1~4%。(3) 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4) 40%患者有家族史。 二、发病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多认为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1.遗传因素 (1) 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亲缘关系越亲,患病率越高; (2) 患者病情越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 (3) 在一个家系中,患病人数越多,其亲属发病率越高; (4) 哮喘患儿双亲大多存在有同程度气道反应性增高。 因此,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气道高反应性,IgE调节和特异性反应相关的基因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激发因素 (1) 特异性刺激:吸入或接触致敏原后引起发病。 吸入性:花粉,尘螨,真菌,运动毛屑等 致敏原食物性:鱼、虾、蟹、蛋、牛奶等 药物性:心得安、阿斯匹林、青霉素、消炎痛接触性:油漆、染料等 (2) 非特异性刺激:非抗原性物质刺激可诱发哮喘。 ①非特异性吸入物:SO2,H2SO4,Cl2,NH3等化学性刺激 ②气候变化:冷空气,气温,湿度,气压,风力,空气中离子改变。如空气中阳离子浓度增高可诱发哮喘。

③ 物理因素:运动,过度通气。 (3) 感染: 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感染引起发作。由于患者对感染病原体过敏或炎症刺激,使气道反应性↑。 (4) 精神因素: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愤怒等。 (5) 运动:70~80%哮喘患者剧烈运动后可诱发发作。 (6) 月经、妊娠与哮喘:月经前黄体酮突然下降使哮喘加重。妊娠时由于膈肌升高,使肺的残气量增加,同时由于妊娠,机体代谢改变,通气和耗O 2量也增加。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认为哮喘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因素有关。 1.变态反应 有特应性体质者吸入或接触变应原后,刺激机体,通过T 淋巴细胞的传递,由B 淋巴细胞合成特异性抗体IgE ,它们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受体上(Fc εR 1)。若机体再次吸入或接触相应的变应原时,变应原可与结合在Fc εR 上的IgE 交联,使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细胞浸润,哮喘发作。这是速发型哮喘反应(IAR ),与吸入或接触变应原有关,发生快,15~30分钟达高峰,2h 后渐恢复正常。 2.气道炎症 临床上常见不少患者在接触变应原后6h 左右发病,持续时间也长,可达数天,称迟发型哮喘反应(LAR )。LAR 主要是由于气道炎症反应所致,此时支气管壁内有多种炎症细胞,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这些介质和因子与炎症细胞构成复杂的网络,使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哮喘发作。 致敏原 刺激物 肥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T 淋巴细胞 气道 炎症 释放 炎症介质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白三烯(LTS ) 前列腺素(PGS ) 血栓素(TXA 2)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 支气管收缩 粘膜分泌↑ 血管通透性↑ 再次进入人体 与IgE 结合 过敏原 浆细胞 产生相应抗体 致敏肥大细 释放生物活性物质 (组织胺、缓激肽、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分 管腔狭窄 哮喘发作

支气管哮喘教案

支气管哮喘教案 2005/2006学年度第2学期 教师姓名:王恩举职称:副主任医师系(部):临床教学部教研室:二附院内科学教学小组 讲授对象:2003级秋本专业:临床医学班级:二附院4、5、6班授课时间:2006-2-18

支气管哮喘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一、了解哮喘是多发病、常见病以及其危害性,提高对哮喘的认识。 二、熟悉本病的发病机制,掌握本病常见的病因炎性本质和气道反应性增高的特点,从而为理解临床表现 和抓住防治环节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分期、严重程度的评估以及鉴别诊断、并发症等。 四、根据本病的发病机制,掌握控制哮喘发作的措施和预防复发的方法。 讲课时数: 1.5 学时 教学内容: 概述:定义、疾病特征和流行病学。 病因和发病机制: 哮喘是由多种变应原引起速发性哮喘反应,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以及迟发性哮喘反应即气道变应性炎症, 且有多种炎症介质参予,导致通气障碍和气道高反应性。用示意图说明发病机制,并指出不同反应选择 药物类型。强调哮喘的本质(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病理:主要是慢性气道炎症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一、病史特点。 二、症状和体征。 三、变异性哮喘和重症哮喘的概念及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痰液检查,呼吸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皮肤过敏原试验, 特异性过敏原的体外试验。 诊断及鉴别诊断:讲述诊断标准,诊断时应注意分期,并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是 否正确决定治疗方案是否正确。应以下列疾病鉴别并说明鉴别要点: 一、心源性哮喘。 二、喘息型支气管炎。 三、支气管肺癌。 四、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并发症: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COPD,肺气肿,肺心病等。 治疗: 一、治疗目的: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尽可能保持肺功能正常,维持正常活动能力,避免治疗副作用, 防止不可逆气流阻塞,避免死亡。 二、消除病因:脱离变应原。 三、重点介绍各种支气管舒张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问题,强调吸入治疗的重要性。 四、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五、重症哮喘的处理。 六、哮喘的长期治疗:按照指南介绍预防哮喘发作的阶梯治疗方案、免疫疗法等。 哮喘的教育和管理:自学 预后: 坚持缓解期处理,可减轻发作或达到临床控制。若诱发哮喘因素持续存在,可使哮喘反复发作加重。如有 并发症如气胸,COPD,肺源性心脏病等预后较差。 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加深理解,如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示意图,病理图,哮喘发作的视频资 料,药物的作用机理图等。

《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本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分析法、综合法 教学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 对学生回答不表态,继续设疑:是不是这样呢? 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给与鼓励。 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 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己回答。 学生边看图边回答。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保证气体畅通?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鼻内部有什么结构特点?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北欧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赤道附近生活

支气管哮喘教(学)案、讲稿

大学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 院部系临床一系 教研室科教研室 教师淦鑫 职称副教授 授课时间2012年2月21日至2012年3月9日 大学医学院教务办

说明 一、教案基本容 1、首页:包括课程名称、授课题目、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授课 对象、授课时间、教学主要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媒 体与教具。 2、续页:包括教学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容、讲述 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专业 外语词汇、各讲述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尾页:包括课堂设问、教学小结、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研 室(科室)主任意见、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教案书写要求 1、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图表规、简洁。 5、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第 2 页总 3 页(续页)

大学医学院讲稿 支气管哮喘 一、概述 1.定义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2.特征 2.1 气道高反应性;2.2 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随病程进展可产生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2.3 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或/和清晨发作;2.4 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3.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7个国家的301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 二、流行病学 1.全球:患者1.6 亿,患病率1%~13%;2.我国:患者3千万,患病率1%~4%; 3.普遍规律:儿童高于轻壮年,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40%有家族史。 三、病因 1.因:遗传因素——与多基因遗传有关2.外因:环境因素——激发因素:过敏性因素:吸入性:虫螨、花粉、动物毛屑等;感染性:细菌、原虫、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食物性: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性:普奈洛尔、阿司匹林非过敏性因素:气候变化、运动、妊娠及SO2、氨气等 四、发病机制 1.免疫学机制1.1 发生机制1.1.1 抗原经呈递细胞→Th2细胞→IL-4,5,10,13→B细胞→IgE; 1.1.2 IgE结合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受体;1.1.3 当变应原再次进入体时与IgE交联→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效应器反应: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炎症细胞浸润。 1.1.4 炎症细胞在介质的作用下又分泌多种介质,使气道病变加重,炎症细胞浸润增加。 1.2 速发型与迟发型哮喘反应(IAR与LAR) IAR:与吸入变应原同时发生,15~30分达高峰,2小时逐渐恢复正常;LAR:慢——吸入变应原6小时后发生;长——持续时间长,可数天;重——临床症状重;肺功能损害严重而持久。2.气道炎症机制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2.1 炎症过程:2.1.1 活化的Th2细胞→细胞因子→激活多种炎症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肺泡巨嗜细胞)并相互作用→50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效应器反应;2.1.2 细胞因子及环境刺激因素→气道上皮细胞→皮素-1(ET-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并活化各种生长因子(尤其是TGF-β)→上皮下成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气道重塑;2.1.3 黏附分子(AMs)→白细胞与血管皮细胞黏附→白细胞转移至炎症部位→炎症加重。2.2 炎症介质:快速释放性介质:组胺;继发释放性介质:PG、LT、PAF等。2.3 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总之,气道慢性炎症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使气道炎症持续存在。 3.气道高反应性(AHR) 3.1 定义: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