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
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额尔金:英国全权专使火烧圆明园罪魁中国。
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
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
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
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
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
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2、侵略国家:主凶英法、帮凶美俄;3、原因:①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商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目的)②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一再妥协退让,使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4、所犯罪行: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②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5、影响: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次鸦片战争的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掠夺珍宝,焚烧罪证)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圆明园的残迹启示: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
清王朝的腐败是列强得寸进尺,步步进逼的根本原因。
牢记历史为中华的振兴而努力读书。
1.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先后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
2.人民做出什么反应?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端不满。
人民纷纷起义,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击外国的侵略势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2、时间:1851年--1864年;3、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4、领导人:洪秀全5、发展迅速的原因:①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②领导者方针政策的正确性;6、太平天国运动经过:①、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起义;②、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都,建立政权,西征、北伐;③、1860年连克常州、苏州、松江,直逼上海;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1860年8月青浦大捷、1862年9月慈溪之战;⑤、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7、失败原因: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客观原因);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观原因);8、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第三讲_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9年8月美国公使与中国代表在北塘交换 天津条约。 • 此前,4月,中俄在北京交换天津条约。
15
换约失败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的反应 马克思:《新的对华战争》 • 6月25日,英国人企图强行进入白河时,约有两万蒙古军 队做后盾的大沽炮台除去伪装,向英国舰队进行猛烈的攻 击。陆战水战同时并进,结果进攻者完全失败。远征队只 得退却,并且在战斗中损失三艘英国战舰:“海鹭鸶号” 、“破风号”和“呼潮鸟”号,英军方面死伤四百六十四 人,而参加作战的六十四个法国人当中,则死伤十四人。 英国军官死五人,伤二十三人,甚至海军司令贺布也受了 伤。 • 这些不愉快的消息传到英国时,帕麦斯顿派的报纸一 致高声要求实行大规模报复。
2
2.英法的战争借口
•
• 法国:马神甫事件 1854年法国传教士马赖非法到广西西林县传教,在1856年2月被县 令处死。法国拿破仑第三以保护传教士为名,决定侵华。 英国: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到停泊在黄埔港的亚罗号船(船主苏亚成 )上逮捕2名海盗和十几名嫌犯。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为此向广州 当局提出抗议。他说亚罗号在香港登记,是英国船。又说中国水师 在亚罗号上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广州当局道歉,并释放人犯。 10月23日英舰进入内河,一度攻入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57年1月退出省河待援。 两广总督叶名琛向咸丰帝奏报:“两获胜仗,夷匪伤亡四百馀名。 ”咸丰帝批谕:“不胜固属可忧,亦伤国体,胜则该夷必来报复。 ”
8
3.逼签天津条约
• 1858年5月26日英法侵入天津郊区。发出照会。 • 5月29日清廷任命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谈判全权大臣。 • 23日,前此两天赶到天津的桂良、花沙纳就和额尔金在城南海光寺 初次会见。此后在谈判过程中,额尔金和葛罗分别委派随员威妥玛 (1818—1895)、李泰国(1832—1898)和马吉士办理实际交涉,以李 泰国为主。他是上海海关的英籍职员,同中国官员曾有频繁接触,此 次充当英法联军的中文翻译与谋士。 • 6月26日、27日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 • 此前,6月13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6月18日签订中美天津条约。 • 再前,5月由黑龙江将军奕山和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订立 瑷珲条约。 • 7月英法联军撤离天津。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资产阶级对清朝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
这次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因此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向外侵略扩张,以便寻找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英国资产阶级原以为凭借《南京条约》就可以迅速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巨额利润。
但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社会结构没有改变,对外国商品的进入有顽强的抵抗作用,英国的工业品没能占领中国市场。
为了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英国想通过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打开中国的市场。
咸丰四年(1854年),英国借口《望厦条约》中有12年可以修约的规定,援引片面最惠国条款,要求全面修改《南京条约》,以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得到的权益,得到法国、美国的支持。
清政府拒绝了“修约”的要求。
英、法、美未达目的,叫嚷要诉诸武力。
但当时英、法正与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无力在中国开辟新的战场,美国也因国内局势不稳,不可能发动侵华战争,“修约”问题便暂时搁置起来。
咸丰六年(1856年),美国借口《望厦条约》届满12年,要求全面修改条约,得到英法的支持。
清政府再次拒绝了这一要求。
英国认为,只有采取强大的军事压力,才能从中国取得更多的权益。
于是,英、法两国各自寻找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
1856年,英国终于制造了一个“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是一艘走私鸦片的中国船。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黄埔逮捕了船上2名海盗和10名涉嫌船员。
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借端生事,说该船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放还人犯并道歉。
两广总督叶名琛屈服于英国的压力,同意交还人犯。
但巴夏礼拒绝接受。
10月23日,英国军舰悍然开进内河,挑起战争。
叶名琛不作任何准备,反而下令不准放炮还击,致使英军长驱直入,迅速将内河沿岸炮台攻占,并一度冲入广州城内。
广东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对进犯的英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和打击,迫使英军于1857年1月20日退出珠江内河,撤往虎门口外,等待援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1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列强及时间
主谋:英国、法国;帮凶:俄国、美国。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4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增开天津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增大赔款额。
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大受益者
俄国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是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国与法国欲谋取在华更大利益,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入侵大清的战争,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
此次战争是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法国的波拿巴王朝时期、以及中国的清朝咸丰时期。
中英两国对签订条约各执一词,大清水师登上英艇“亚罗”号搜捕海盗,因而发生冲突,引发英法联军之役(1856至1858年),结果两国于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英国得派遣外交代表到中国,战事暂告平息。
第一任使节为香港首任布政司布鲁司爵士,他奉命前往北京呈递国书,但途经大沽突遭炮轰,于是1859年至1860年间,战火再起;英军拟保留九龙半岛驻防,经英国驻广州领事白加士爵士与两广总督交涉后,获得九龙半岛南端(北至界限街)连同昂船洲之租借权。
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原以为凭借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的通商关系,可以迅速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巨额利润。
但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居于统治地位,以致洋货经常滞销。
同时,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急剧增长,也直接排挤了其它工业商品的销售。
英国既想尽量扩大鸦片贸易,又想大量销售商品,因而迫切要求中国增辟商埠,开放长江和内陆贸易,减轻洋货转输内陆的税收。
当时法国也不满《黄埔条约》中关于只在通商城市设立天主堂的条款,力图取得深入中国内陆传教的合法地位。
过程战争爆发广东水师在广州海珠炮台附近码头检查装有走私货物的“亚罗”号船,并逮捕了船上十二名有海盗嫌疑的中国船员。
英领事巴夏礼称“亚罗号”曾在香港登记,要求释放全部被捕水手,为水师官员所拒。
巴夏礼向公使包令报告中国水师在该船捕人时,曾扯落船上的英国国旗,有损英国的权利和荣誉,要求广州当局赔礼道歉、释放人犯。
“亚罗”号是中国人苏亚成于1854年8月建造。
苏亚成非法弄到一张港英执照,并雇用了一名叫亚罗的外国人在船上工作,便称“亚罗”船。
1855年6月,该船转卖给另一中国商人方亚明。
八上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

正 大 光 明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 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 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 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 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 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 西湖十景、苏州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 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 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 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 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 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 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 风光”。
1.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2.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 3.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4.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6.这次战争的总的影响是什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列强侵华罪行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 2、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侵略者: 英法主凶,美俄帮凶 4、罪行:
蓬 岛 瑶 台
淡 泊 宁 静
碧 桐 书 院
方壶胜境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 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 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 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 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 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 西湖十景、苏州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 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 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 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 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 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 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 风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中叶,随着欧美资本上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其对外扩张的野心也越来越大,追求商品倾销市场,追求原料产地。
1847年及1857年。
英国又爆发了两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且波及到欧美其他国家。
为了扩大市场,摆脱经济危机,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土义国家,积极策划再次侵略中国。
1856年至1860年间,正当太平天国和活王朝作殊死斗争的时刻,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这次战争的目的。
是扩大侵华权益,企图获得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所得到的更多特权。
它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修约交涉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后,英国资产阶级认为已经打开中国市场,可以取得巨额利润。
但是他们运到中国市场的大批商品却销售不出去。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农村占统治地位。
广大农民无钱购买商品;同时鸦片继续大量涌入中国,白银外流更加严重,限制了中国人民的购买力。
然而,英国资产阶级却认为是在中国开辟的通商口岸太少,攫取的特权不多所致。
于是,决定发功新的侵华战争,来达到这一目的。
早在1849年英国驻上海领家阿礼国在给英国驻华公使文翰的报告中就曾建议:“我们的政策就是面向那些必然引起改变现状的纠纷,制造那些纠纷,从而试图获得更多的利益。
”最初,英国勾结法、美等国,企图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他们故意歪曲《望层厦条约》与《黄埔条约》中关于]2年后在贸易条款上稍作变通的规定。
《南京条约》虽无此项规定,但英国援引“最惠国待遇”条款,也要求届满12年时修改条约。
1854年,英、法、美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
主要内容为:开放中国沿海和内地各城市,长江自由通航,鸦片贸易合法化,废除征收进出口货物的子口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等。
并且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助剿”太平天国,诱使清政府接受“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
当时英、法与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856年),无力对中国出兵动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琉璃塔。当时唯一一座
铜鎏金覆钟锦罐式的琉璃塔,也 是圆明园最高的一座塔。
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 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 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清朝皇家的宝物 主要不在紫禁城里 的宫殿中,而是在 圆明三园。
圆明园仅有的一套金 编钟中的两枚。
景 泰 蓝 麒 麟
漆器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 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 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不能搬运的就棒 打棍敲,任意毁坏。
倾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了一 缕缕的浓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 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又集合为弥天乌黑 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 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 殿、古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 其中收藏着的历代富有皇家风味的精美物 品,都付之一炬了。
圆明园遗址
看着圆明园原来的辉煌、被焚毁的惨烈 和近年来圆明园文物的回归,你有怎样的 感想呢?
3.第二阶段:1860年英法联军 再度占领天津,进攻北京, 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约》。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定时的情形
咸丰帝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 zhǔ 1831~1861) 道光皇帝第四子。在位11年, 病死,葬于河北定陵(今河北 遵化县西北)。
咸
丰
帝
材料二:英国驻福州领事在1847年的贸易报
告中写道“关于英国或其他外国在这个港口
进行贸易,目前还看不出任何有希望的前
途”。而在广州、上海等开放口岸,则出现
了大量英制品滞销、积压的现象。美国商品
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
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
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大批的美国
乾隆先后六下江南,每见美景名胜便命人在圆 明园中仿造。
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类似庐山飞流直下的瀑布,类
似杭州西湖的波光水色,也可以领略神话传说中仙人 出没的海岛宫阙。
长春园最北边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洋楼,是乾 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士朗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 造的。
西洋风格的大理石和上面雕刻的中国传统图案, 显露出中西合璧的风格。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 1856—1860年
2、发动原因: 外国侵略者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3、发动国家: 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4、签订条约: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英美对于中国的广阔市场就十分看好,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通过《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 约》从中国获得了大量的经济特权,这更令他们欣喜若狂, “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进行贸易,大家好像全发了疯似 的”。参加签订中英各项条约的全权代表璞鼎查曾公开向英国 纺织品资本家宣称,中国的市场“异常庞大,倾所有兰开夏纺 织厂的出产,都不足供给他一省消费之用的”“所有英国兰开 夏纺织厂的出品都供应中国一省的制袜的需要,犹恐不足;甚至 还有人夸大说,在福州,“几乎在每3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穿着 一些我们的纺织品。与此同时,美国也设想了在中国市场的美 好图景,当时的总统泰勒曾向国会宣称“西方国家的产品,在 中国方面已有相当销路”“若能将数个连贯该帝国各部分的口 岸为过去欧美人士所未曾进入者,予以开放,对美国产品的需 求之扩大,必无疑义”
中国人民有着高超的智慧与工艺
落后就要挨打
要避免再次遭受侵略,就要强大起来
条约名称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地理范围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西北地区
面积
共计 150多 万平方 公里
《瑗珲条约》的签订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 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 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在将来交 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 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录自法国作家雨果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写道: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 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 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 拿镶有珠王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 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 能运走,竟被打碎。
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
适的价钱”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 仍在中国市场滞销
→
西方列强认为“中国 开放的口岸太少,他们
享受的权益太少”
英国侵略军炮击广州城
1.爆发标志:1856年10月英军 炮轰广州。
2.第一阶段:1856年10月~ 1858年6月,攻陷广州,直 逼天津,威胁北京。1858 年,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仓
皇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逃 往
承
德
避
暑 避暑山庄(康熙帝题) 山
庄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 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
它本是明代一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 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
它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凿湖泊,堆积土 山,再点缀些亭台楼榭,形成许多秀丽的景点。
——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
圆明园文物回归祖国怀抱
清朝皇帝和皇宫贵族们都很喜欢在圆明园里休养。
类似杭州西湖的波光水色。 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智慧 和力量,把祖国的锦绣河山集中到一座园林里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清人画中的圆明园
装饰有十二生肖喷泉 的海晏堂
谐奇趣
文昌阁。三层,楼顶 大钟指向6点30分。据推 测这张照片可能就是在 此阁被毁当天或前一天 拍摄的
圆明园规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