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应激事件量表

合集下载

中学生心理学应激源量表

中学生心理学应激源量表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浙江大学心理学系郑全全陈树林编指导语:下面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日常生活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对个人有影响(如出现紧张、有压力、兴奋或苦恼等),而且这些事件对每个人的影响程度也可能不一样。

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忆近一年内及此时此刻有无下列的事件发生,发生的事件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用数字表示:0=没有发生或没有影响,1=轻度影响,2=中度影响,3=重度影响,4=极重度影响。

填表不记名,完全保密,请在量合适的答案上打勾(在01 2 3 4上打勾)。

请注意,事件没有发生或发生了但对自己没有影响,请在“0”上打勾。

没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1 考试前复习紧张 0 123 42 老师教育方式粗暴 0 1 23 43 父母感情不和或家庭破裂 0 1 2 3 44 被同学朋友误会 0 1 2 3 45 恐怖的影视、小说、杂志等 0 1 2 3 46 情绪不稳定 0 1 2 3 47 考试成绩不理想 0 1 2 3 48 被老师讽刺挖苦 0 1 2 3 49 家里发生天灾人祸(亲人病重、死亡、受灾等) 0 1 2 3 410被同学朋友歧视、冷落 0 1 2 3 411淫秽、色情的影视、小说、杂志等 0 1 2 3 412意志不坚强 0 1 2 3 413学习任务过紧,心理负担过重 0 1 2 3 414老师偏心、不公正 0 1 2 3 415经常受父母打骂、训斥 0 1 2 3 416与同学朋友发生争吵、纠纷 0 1 2 3 417不良的社会风气(如赌博) 0 1 2 3 418老师教学水平低 0 1 2 3 4没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19父母管教过严 0 1 2 3 4 20当众丢面子或名誉受损 0 1 2 3 421社会交际过多 0 1 2 3 4 22有不良习惯 0 1 2 3 4 23与老师有矛盾、关系紧张 0 1 2 3 4 24父母放任不管或过分溺爱 0 1 2 3 4 25结交异性朋友受到干涉 0 1 2 3 4 26在社会上交友不当 0 1 2 3 4 27所预期的评优落空 0 1 2 3 4 28老师作风不正 0 1 2 3 4 29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 0 1 2 3 4 30身体发生明显变化(如青春期) 0 1 2 3 4 31担心中考或高考成绩不理想 0 1 2 3 4 32被老师批评、处分 0 1 2 3 433父亲或母亲品行不端 0 1 2 3 4 34知心朋友很少、甚至没有 0 1 2 3 4 35睡眠不好(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 0 1 2 3 4 36家庭经济困难 0 1 2 3 4 37与异性朋友关系不和或决裂 0 1 2 3 4 38与家庭其它成员关系不和 0 1 2 3 4 39令人讨厌的社会习俗(如迷信活动) 0 1 2 3 4量表包括七个因子:学习压力:1、7、13、27、31 教师压力: 2、8、14、18、23、28、32 家庭环境压力:3、9、33、36、38 父母教养方式压力:15、19、24、29同学朋友压力:4、10、16、20、25、34、37 自我身心压力:6、12、22、30、35社会文化压力:5、11、17、21、26、39。

生活应激事件量表

生活应激事件量表

生活应激事件量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院精神病学家Holmes等对5000多人进行社会调查,把人类社会生活中遭受到的生活危机(life crisis)归纳并划分等级,编制了一张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表(表5-1)。

该评定表列出了43种生活变化事件,并以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s,LCU),为指标加以(转引自G P.Paychology and Medicine,1981)(转引自G P.Paychology and Medicine,1981)生活变故的人群中,37%有重大的健康变化;有重大生活变故者中,70%呈现重大健康变化。

Holmes等提出,LCU一年累计超过300,则预示今后2年内将有重大的病患;后来又进一步提出,若一年LCU不超过150,来年可能是平安;LCU为150~300,则有50%的可能性来年患病;LCU超过300,来年患病的可能性达70%。

1976年他们报道。

从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表晨,心脏病猝死、心肌梗塞、结核病、白血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与LCU升高有明显关系。

一般变为伴心理上丧失感(feeling of loss)的心理刺激,对于健康的危害最大。

这种丧失感可以是具体的事或物,例如亲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丧失感,例如工作的失败等。

其中,尤以亲人(如配偶)丧亡的影响最大。

有些研究工作者指出,丧失或亲人的丧亡能引起个体一种绝望无援(helplessness),束手无策)的情绪反应,此时个体不能从心理学和生物学上来应付环境的需求。

在这一方面,已经作了许多调查研究。

如有人对新近居丧的903名男性作了6年的追踪观察,并与年龄、性别相仿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居丧的第一年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死亡率为对照组的12倍,而第二、三年的影响已不甚显著。

另有研究发现,中年丧偶者与同年龄组相比,对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

有一调查还发现,不仅是配偶死亡,而且子女或其它近亲的死亡对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一年内的死亡率为对照组的5倍。

生活事件量表LES-应激相关量表

生活事件量表LES-应激相关量表

生活事件量表LES-应激相关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LES),由量表协作研究组张明园等到编制于1987年,该量表参考了国外Holmes和Dorenwend及国内其他人编制的量表和调查表,对10个省市的千余名正常人进行测试,取得了正常人群及不同年龄组的常模,已在临床和研究中应用。

LES共65个项目,包括职业、学习、婚姻、恋爱、家庭和子女、经济、司法、人际关系等方面常见的生活事件,每项的评分以我国正常人(常模)的调查均值计,分四个年龄组,青年(18~29岁),中年(30~49岁),更年(50~59岁)和老年(60岁以上)。

量表包括八个因子及四个综合评分:因子:学习、婚姻、健康、家庭、工作与经济、人际关系、环境问题、法律与政治。

综合评分:负性事件、恶性事件、中性事件、总分。

生活事件量表1、丧偶2、子女死亡3、父母死亡4、离婚5、父母离婚6、夫妻感情破裂7、子女出生8、被解雇9、刑事处分10、家庭其他成员死亡11、家庭成员患重病12、政治性冲击13、子女行为不端14、结婚15、家庭成员刑事处分16、失恋17、婚外两性关系18、大量借贷19、突出成就荣誉20、恢复政治名誉21、重病、外伤22、严重差错事故23、开始恋爱24、行政纪律处分25、复婚26、子女学习困难27、子女就业困难28、怀孕29升学就业困难30、晋升31、入党入团32、子女结婚33、免职34、性生活障碍35、家属行政处分36、名誉受损37、中额借贷38、财产损失或遗失39、退学40、好友去世41、法律纠纷42、收入显著增减43、遗失重要物品44、留级45、夫妻严重争执46、搬家47、领养寄子48、好友决裂49、工作量明显增加50、小量借贷51、退休52、工作性质改变53、学习困难54、流产55、家庭成员纠纷56、与上级冲突57、入学、就业58、参军复员59、受惊60、业余培训61、家庭成员外迁62、邻居纠纷63、同事纠纷64、睡眠重大改变65、暂去外地。

les量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les量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LES量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LES(Life Events Scale)量表是一种常用于评估个体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程度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个体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对其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在临床实践中用于辅助诊断和干预。

本文将介绍LES 量表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以及其特点。

1.LES量表的基本概念LES量表是由Thomas Holmes和Richard Rahe于1967年开发的,旨在测量个体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

该量表主要基于一个核心观点:生活事件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压力和负面影响。

通过对个体所经历的生活事件进行评分,可以得出一个综合指标,反映个体的应激水平和适应能力。

2.LES量表的构成要素LES量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事件清单LES量表提供了一份包含多种生活事件的清单,这些事件涵盖了个人生活的不同领域,如家庭、工作、健康等。

每个事件都被赋予了一个权重分数,用于评估该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

(2)生活事件评分个体根据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选择相应的事件,并为每个事件进行评分。

评分通常是根据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来进行的,一般采用5或10分制。

(3)生活事件总分计算通过将个体所选事件的评分累加起来,可以计算出LES量表的总分,该总分反映了个体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对其心理健康的总体影响程度。

一般来说,总分越高,表示个体承受的生活压力越大。

3.LES量表的特点(1)简单易用LES量表的使用非常简单,个体只需根据自己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在清单中选择并评分即可。

这使得该量表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个体,且操作便捷。

(2)多维度评估LES量表提供了多个领域的生活事件供个体选择,并且每个事件都有相应的权重分数。

这使得量表能够综合评估个体在不同领域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3)对应应激水平和适应能力通过LES量表的总分,可以初步了解个体的应激水平和适应能力。

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量表(ASLEC)及操作指导

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量表(ASLEC)及操作指导

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量表(ASLEC)及操作指导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 年级______本量表主要用于评价青少年遇到的生活事件以及进行相关的研究。

请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分析。

(1.未发生 2.没有影响 3.轻度影响 4.中度影响 5.重度影响 6极重影响)1. 被人误会或错怪 1 2 3 4 5 62. 受人歧视冷遇 1 2 3 4 5 63. 考试失败或不理想 1 2 3 4 5 64. 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 1 2 3 4 5 65. 生活习惯(饮食、休息等)明显变化 1 2 3 4 5 66. 不喜欢上学 1 2 3 4 5 67. 恋爱不顺利或失恋 1 2 3 4 5 68. 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 1 2 3 4 5 69. 学习负担重 1 2 3 4 5 610. 与老师关系紧张 1 2 3 4 5 611. 本人患急重病 1 2 3 4 5 612. 亲友患急重病 1 2 3 4 5 613. 亲友死亡 1 2 3 4 5 614. 被盗或丢失东西 1 2 3 4 5 615. 当众丢面子 1 2 3 4 5 616. 家庭经济困难 1 2 3 4 5 617. 家庭内部有矛盾 1 2 3 4 5 618. 预期的评选(如三好学生)落空 1 2 3 4 5 619. 受批评或处分 1 2 3 4 5 620. 转学或休学 1 2 3 4 5 621. 被罚款 1 2 3 4 5 622. 升学压力 1 2 3 4 5 623. 与人打架 1 2 3 4 5 624. 遭父母打骂 1 2 3 4 5 625. 家庭给你施加学习压力 1 2 3 4 5 626. 意外惊吓,事故 1 2 3 4 5 627. 如有其他事件请说明 1 2 3 4 5 6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量表(ASLEC)操作解释指导: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应激源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67年Holme和Rahe编制了第一份包含43个项目的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开辟了生活事件量化研究的途径。

MMPI一共14个分量表

MMPI一共14个分量表

MMPI一共14个分量表MMPI 一共14个分量表,其中10个临床量表,4个效度量表。

效度量表意 义分,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

人格维度高分者特征低分者特征E 内外向外向:爱社交、广交朋友、渴望兴奋、喜欢冒险、行动常受冲动影响、反应快、乐观、好谈笑、情绪易失控、作事内向:安静、离群、保守、交游不广、但有挚友,行为不易受冲动影响、瞻前顾后,做事有计划、严谨,生活有规律,倾向悲观,踏实欠踏实可靠。

N 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睡眠常不好,情绪反应过强、常难以平复情绪稳定,反应慢而且弱,又容易平复,通常是平静的、很难生气P 精神质不关心人、较孤独,人际交往常有麻烦,常抱有敌意、攻击、缺乏同情心。

儿童常缺乏是非感、喜恶作剧温柔、善感,比较随和。

无高分者的特征L 掩饰性掩饰性高,回答时常考虑社会的评价和期许,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掩饰性低,回答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对于每一个量表,都可以通过T=50+10(X-M)/SD算出标准分(T分),T分高低都有其意义。

N维度和E维度组合,可得到四种气质特征:●中间型:●T分在43.3~56.6分之间;●倾向型:●T分在38.5~43.2分或56.7~61.5分之间;●典型型:●T分在38.5分以下或61.5分以上。

人格因素高低分人格特征A:乐群性高分者外向热情;低分者缄默,孤独,冷淡。

B:聪慧性高分者聪明,富有才识;低分者迟钝,学识浅薄C:稳定高分者热情稳定;低分者情绪激性动,易生烦恼E:恃强性高分者好强固执;低分者谦逊顺从F:兴奋性高分者轻松兴奋,随遇而安;低分者冷静寡言G:有恒性高分者有恒负责尽职;低分者苟且敷衍H:敢为性高分者冒险敢为;低分者畏怯退缩,缺乏自信I:敏感性高分者敏感、感情用事;低分者理智、着重现实人格因素高低分人格特征L:怀疑性高分者怀疑刚愎固执;低分者信赖随和,易与人相处M:幻想性高分幻想、狂放任性;低分者现实、实际N:世故高分者精明能干世故;低分者坦对于每一个量表,都可以通过 Z=5+1.5(X-M )/SD 算出标准10分,性 白、直率天真O :忧虑性高分者忧虑抑郁、烦恼自扰;低分者安详沉着自信Q1:实验性高分者自由激进,不拘泥现实;低分者传统保守Q2:独立性 高分者自立自强、当机立断;低分者依赖合群附和 Q3:自律性 高分者知己知彼、自律严谨;低分者矛盾冲突Q4:紧张性 高分者紧张困扰、激动挣扎;低分者心平气和、闲散宁静投射测验基本假设: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刺激,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给外界的刺激赋予某种意义,然后表现出适当的反应,人们可从这些反映中推论他的人格。

应激相关评估量表

应激相关评估量表

背景:根据应激系统论模型研究需要,为评估个体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应心身症状及程度,参考SAS、SDS和SCL-90条目内容,按心理应激理论的情绪反应 FER 、躯体反应 FPR 和行为反应 FBR 三方面,编制应激(压力)反应条目28项,按1~5等级计分。

以条目总分 SR 表示应激(压力)反应程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0.902,与SAS和SDS的相关性,重测信度0.913 )。

部分相关资料: 1.钟霞、姜乾金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 5 : 560-562 (首次发表) 2.钟霞、姜乾金等: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70-72 (应用) 3.钱丽菊、钟霞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7)653-654 (应用) 4.吴志霞、姜乾金等: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1(12):63 (应用)5.任夫乔、顾成宇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9):848-9 (应用) 6.顾成宇、任夫乔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5)(应用) 7.滕燕、周敏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年第16卷第12期1111-13 (因子分应用) 8.周敏、滕燕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年第16卷第12期1108-10 (因子分应用)量表:指导语:从现在开始向过去推算,近一个月你的心情如何?(请在相应框内打“√”).项目是基本是中等是有点是不是 01.容易紧张和着急 02.吃得比过去少 03.希望痛哭一场 04.头脑没有平常那样清楚 05.感到孤独 06.觉得做人越来越没有意思 07.对将来不抱有希望 08.比过去注意力记忆力有下降 09.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10.感到担忧项目是基本是中等是有点是不是 11.相信即使个人努力,也不能获得成功 12.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兴趣减少 13.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14.觉得自己可能要发疯 15.容易生气和发火 16.抽烟或饮酒增加 17.懒得活动 18.坐立不安,自己也不知该做什么 19.因为头痛、颈痛或背痛而苦恼 20.容易衰弱和疲乏项目是基本是中等是有点是不是 21.如果有可能,真想砸碎一些东西22.睡眠比以往差 23.心烦意乱或觉得惊慌 24.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人,没人需要我 25.感到害怕 26.过去感兴趣的事现在没有兴趣 27.责怪自己 28.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计分方法:主成分筛选获三个因子,大致与三方面应激反应的构想一致,命名为:情绪反应因子分(FER)03+05+06+09+10+14+18+21+24+25+27+28, 12个条目;躯体反应因子分(FPR)=01+04+13+15+19+20+22+23, 8个条目;行为反应因子分(FBR)=07+08+11+12+17+26,6个条目;应激(压力)反应总分SR FER+FPR+FBR+02+16,28个条目。

与应激有关的心理测量量表

与应激有关的心理测量量表

中国心身健康量表与应激有关的心理测量量表发布时间:2009-12-17 访问次数:0 作者:(一)生活经历调查表生活经历调查表(LES)由Sarason IG等人(1978)编制,与社会再适应量表有两点不同:一是此表把生活事件对个人的影响分成阳性和阴性,即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二是让受试者自己评定事件对个人影响的程度及称心的程度。

此表共57项,前47项针对成人,后10项针对学生。

评分分为7级,从-3到+3为极不良影响,-2为中度不良影响,-1为有些不良影响,0为无何影响,+1为稍有好的影响,+2为中度好的影响,+3为非常好的影响。

这种分性质分级的评分有可能使评定的结果,更接近个人实际的生活情况。

(二)生活事件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ES)由量表协作组张明园等编制于1987年,该量表参考了国外Holmes和Dorenwend及国内郑延平和杨德森等编制的量表和调查表,对10个省市的1364名正常人迸行测试,取得了正常人群及不同年龄组的常模,己在国内临床的研究中应用。

该量表共665个项目,包括职业、学习、婚姻和恋爱,家庭和子女,经济,司法,人际关系等方面常见的生活事件。

每女的评分以我国正常人(常模)的调查均值计。

鉴于年龄是影响对生活事件估价和反应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常模分成若干年龄阶段:青年(18-29岁),中年(30-49岁),更年(50-59岁)和老年(60岁以上)。

根据受检查的年龄组别,取相应的生活事件单位(Life event unit.LEU)。

应用时将调查时限内如过去3个月、或半年、或一年内发生的生活事件,在常模中查出其相应的LEU,然后累加得到LEU总值,后者为主要统计量。

杨德森也编制了一生活事件量表,重点询问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影响及影响持续时间,国内也有不少研究机构应用。

(三)心理社会应激评定量表(PSAS)(Axis Ⅳ,DSM-Ⅲ-R)DSM-Ⅲ(1980)提出了多轴诊断系统,即是从多个维度来评价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应激事件量表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院精神病学家Holmes等对5000多人进行社会调查,把人类社会生活中遭受到的生活危机(life crisis)归纳并划分等级,编制了一张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表(表5-1)。

该评定表列出了43种生活变化事件,并以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s,LCU),为指标加以评分。

他们在一组研究中发现LCU与10年内的重大健康变化有关
(转引自G and Medicine,1981)
(转引自G and Medicine,1981)
生活变故的人群中,37%有重大的健康变化;有重大生活变故者中,70%呈现重大健康变化。

Holmes等提出,LCU一年累计超过300,则预示今后2年内将有重大的病患;后来又进一步提出,若一年LCU不超过150,来年可能是平安;LCU为150~300,则有50%的可能性来年患病;LCU超过300,来年患病的可能性达70%。

1976年他们报道。

从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表晨,心脏病猝死、心肌梗塞、结核病、白血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与LCU升高有明显关系。

一般变为伴心理上丧失感(feeling of loss)的心理刺激,对于健康的危害最大。

这种丧失感可以是具体的事或物,例如亲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抽
象的丧失感,例如工作的失败等。

其中,尤以亲人(如配偶)丧亡的影响最大。

有些研究工作者指出,丧失或亲人的丧亡能引起个体一种绝望无援(helplessness),束手无策)的情绪反应,此时个体不能从心理学和生物学上来应付环境的需求。

在这一方面,已经作了许多调查研究。

如有人对新近居丧的903名男性作了6年的追踪观察,并与年龄、性别相仿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居丧的第一年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死亡率为对照组的12倍,而第二、三年的影响已不甚显着。

另有研究发现,中年丧偶者与同年龄组相比,对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

有一调查还发现,不仅是配偶死亡,而且子女或其它近亲的死亡对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一年内的死亡率为对照组的5倍。

当然这此生活变故对于不同个体的影响不会是等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