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应激来源与影响

合集下载

第八章 应激:来源及影响

第八章 应激:来源及影响

第三部分应激、应对与健康应激是威胁健康的一大因素,现代社会中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应激与健康的关系及其应对、干预和影响因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意义和作用,成为健康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这一部分将介绍应激的来源和影响,以及应激的应对、管理和预防。

第八章应激:来源及影响20世纪前半叶,医学界关于病因学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生理病理过程的一对一关系的探讨上。

近20多年来,应激作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社会因素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第一节应激与应激源应激研究大师Hans Selye曾经说过:应激就像相对论一样,是一个广为人知,但却很少有人彻底了解的科学概念。

的确,当人遭遇到灾难、受到了强烈的刺激、非常紧张,或者经历了一系列令人心烦意乱的琐事的时候,都会体验到应激。

但是要给应激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却并不容易。

一、应激的概念在过去的几年中,研究者对应激(stress)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物质力量的观点在此观点下,应激被定义为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是一种由外界施予的压力,是外在的客观刺激。

这是应激研究最简单的路径。

事实上,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希望,就像桥梁专家可以精确地计算一辆卡车作用于桥梁的压力有多大一样,心理学家也只需要作一些简单的测试就可以预计特定的事件对于一个人产生的应激强度是多少。

生活事件应激量表的制定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但是,准确地说,这种应激实际上指的是“应激源”(stressor)。

(二)心理学的观点在此观点下,应激被定义为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这就将应激视为一种对特定压力性刺激的心理反应,偏重于应激事件之后的主观状态,特别是情绪体验。

应激是我们努力应对某些令人不知所措的事情时发生的内心的战争。

我们可能会利用诸如否认、退缩等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可能采取积极的应对去解决问题。

但不管何种方式,心理上的冲突都要消耗时间与精力。

如果冲突的时间持续太长,应激就会让我们心身疲惫、精力耗竭、动机丧失。

应激的定义及处理方法课件

应激的定义及处理方法课件
详细描述
心理咨询与治疗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解决导致应激的心理问 题,如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等。心理医生会提供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帮助个体应对特定的应激源。
健康生活方式
总结词
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 运动和睡眠来应对应激的方法。
详细描述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 对压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良好 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都可 以降低应激反应,增强抗压能力。
心理热线
专业的心理辅导热线,提供即时支持和建议。
心理治疗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有助于解决应激引起的心理问题。
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01
提供全面的心理评估、咨询和治疗服务,针对应激反应进行专
业干预。
心理医生与治疗师
02
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针对个人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团体治疗和互助小组
VS
急性应激是指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导 致的应激反应,如自然灾害、交通事 故等。慢性应激是指长期、慢性的压 力和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如长期的 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这两种 类型的应激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很大 的影响,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02
应激的生理反应
应激的生理机制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反应
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 吸急促等生理变化,影响 心理状态。
应激的心理表现
情绪波动
易怒、烦躁、情绪低落等 情绪表现。
认知障碍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 中、判断力下降等认知问 题。
行为异常
逃避、退缩、冲动等行为 表现。
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焦虑症
长期应激可能导致焦虑症,表 现为过度担心、紧张不安等。

第八章应激ppt课件

第八章应激ppt课件
应激的生理反应 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薛利,全身适应综合症(GAS,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三个 阶段: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搏斗或逃跑——一种警戒反应 阻抗——长期应激的反应 耗竭期
急性、高水平应激的影响
大脑察 觉应激

下丘脑通过 神经、内分泌 系统发送信息
式有效吗?
人格对应激的影响 影响认知评价 影响应对方式 人格与社会支持密切联系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是指个体与社会各 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个体 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 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可以提供三种支持:信息、物质、情感
可以独立地直接效应
具有应激缓冲作用
应对方式
应对(coping) 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 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 的认知和行为措施,是人的认知和行为的 综合体。
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 是指个体解 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的影响时所 采取的各种策略。
THE END!
行为反应
逃避与回避 退化与依赖 敌对与攻击 无助与自怜 物质滥用
四、应激过程的中介变量
认知评价(cognitive appraise) 是指 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 度和意义作出推断。
初级评价:我是不是有麻烦?
次级评价:我能否应对这一事件? 再评价:这事件还是应激源吗,我的应对方
至机体各 个部分
以交感肾上腺系统 为主的儿茶酚胺 释放引起生理性 搏斗或逃跑反应
准备行动都需要使用这种活化的能量来搏斗 或逃跑
慢性低水平应激对机体的效应

第八章 应激

第八章  应激

应激及疾病: 五.应激及疾病: 应激及疾病
(一)应激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 1.应激与心肌损伤 应激与心肌损伤 2.应激与心性猝死 应激与心性猝死 3.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血压 ,血脂 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 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 ↑,血糖 ,血糖↑ 4.应激与高血压 应激与高血压
(二)应激与免疫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ERAD) and Retrotranslocation
Ribosome ER Golgi
ER stress initiates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
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二)细胞体液反应 1.热休克蛋白: 热休克蛋白: 热休克蛋白 指热应激(或其他应激) 指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 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 白质,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 白质,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 属非分泌蛋白质, 属非分泌蛋白质,其功能涉及细 胞的结构维持更新、修复、免疫 胞的结构维持更新、修复、 等,但其基本功能为帮助蛋白质 的正确折叠、移位、维持和降解, 的正确折叠、移位、维持和降解, 被称之为“分子伴娘” 被称之为“分子伴娘”。
1.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 2.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 应激与消化系统: (三)应激与消化系统: 1.粘膜屏障作用减弱 粘膜屏障作用减弱 2.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
(四)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 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 1.生长 生长 2.应激与性腺轴 应激与性腺轴 应激与心理障碍: (五)应激与心理障碍: 1,精神应激障碍综合症 , 2,心因性侏儒 ,

第八章_应激来源与影响

第八章_应激来源与影响

第八章应激来源及影响(一)应激与应激源简单运用:结合实际说说什么样的刺激会成为应激源(负性事件不可控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挑战极限)→生理/心理/社会性应激源领会:1.应激研究的意义应激源是引发反应的实际事件。

对应激源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事件更容易引起应激。

2.应激的性质应激有时是不好的,而有时则是好的。

分为烦恼与正应激。

烦恼是指那些有破坏性的或不愉快的应激。

正应激是一种积极的唤起,是一种挑战,可以加深意识,增加心理警觉,还经常会启发我们的高级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3.应激源的类型及特征类型:1)生物性应激源:这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刺激。

2)心理性应激源:这是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及预期的或回忆的紧张状态。

3)社会文化性应激源:社会文化因素是造成人的应激状态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应激源,尤其是急剧的社会文化的大变动。

特征:1)负性事件2)不可控性3)不确定性4)模糊性5)挑战极限识记1.应激i.应激被定义为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是一种有外界施予的压力,是外在的客观刺激。

(物质力量的观点)ii.应激被定义为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这就将应激视为一种特定压力性刺激的心理反应,偏重于应激事件之后的主观状态,特别是情绪体验。

(心理学观点)iii.应激被定义为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生理学观点)★综上所述:应激既不是环境刺激,也不是个人的性格,更不仅仅是一种反应,而是在需求与不以疯狂或死亡为代价的处理需求的能力之间的关系。

(综合的观点)2.应激源应激源是引发应激反应的实际事件。

即日常所说的应激,往往是指客观存在的威胁和挑战。

(二)应激反应与健康影响简单运用:以案例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特点领会:1.应激导致疾病的途径1)直接路径:应激直接造成机体生理上的变化。

人们在应激状态下,血液中含有高浓度激活的血小板和胆固醇等脂质,这些血液成分的变化往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因而增高了高血压、心脏病及中风的可能性。

应激及影响

应激及影响

应激及影响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中学生都会遇到应激。

不同的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

适度的应激能促进心理的健康。

过度的应激易造成不健康的心理。

应激是由内外刺激影响造成个体紧张不安的身心状态。

它对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维持和进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应激唤醒了大脑皮层使之保持一定的觉醒水平,有助于注意的集中、思维活跃、恰当地判断、果断地抉择,富有成效地进行意志活动。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的大脑觉醒状态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行动需要身心维持一定的紧张度。

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讲、适度应激有益于心理健康。

在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需要处理的问题。

社会越发展.外界环境变化越快,这些都会使人们处于一种身心紧张的状态,处理或解决这些问题,又使人身心维持着一定的紧张。

人们的活动和应激是密切相关的。

适度的应激为人顺利地进行或完成活动所必需,有助于推动人的社会化进程,促进心理的发展。

适度的应激益于个体的身心健康。

(一)应激是神经系统发展的重要条件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来自于遗传,生物个体一出生就沿着神经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它以其自然生理成熟为标志,它是神经系统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另一方面环境的刺激通过影响到它结构的变化而促进其加速发展,尤其对高级神经活动而言。

动物实验表明:复杂多变的环境可促使大脑皮质增生。

实验一.将大鼠饲养在内容丰富的心理环境中,那里充满着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渠道,结果同生活在一般饲养环境中的大鼠相比,前者皮层较厚且重。

实验二,让一组小白鼠在生命开始的25天内饲养在黑暗的环境里、结果发现,这些动物比在光明环境中生活的另一组小白鼠有较少树突。

另外,训练老鼠走一45度倾斜的纫钢丝.然后从它脑的前庭核神经元中取出核糖核酸,发现核糖核酸的结构改变了。

有人研究了家庭中环境刺激对儿童的省力发展的影响,发现六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和母亲交往所花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

生动的或社会性刺激比不生动的或玩具类的刺激对婴儿心理发展更为有益。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

社会支持的功能
主要的功能便在于其对于我们身心健康的增进和维
护。 首先,它可能在压力事件与主观评价之间发生作用, 如果个体受到较好的社会支持,那么他将低估压力 情境的伤害性,通过提高认知应付技能,减少对压 力事件严重性的评价。 其次,社会支持能在压力的主观体验与疾病的发生 之间起到缓解或缓冲的作用。
包括:
癌症
压力引起神经紧张和肌张力增强,肌肉疼痛、僵硬。
头疼也是与压力有关的症状。
压力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强,
生物节律被打乱,失眠、多梦、 早醒……
2、心理反应
应激 警觉性增高 敏感度增高 注意高度集中 反应过敏, 注意范围狭窄
认知能力
结果
应激
情绪
焦虑:担心会发生不好的结果 恐惧:面对危险而感到害怕,试图逃避 抑郁:因无法应对困境或严重后果而产 生无助和无望感 愤怒:由于目标受阻、自尊心受到打击 而引起
文化性应激源主要源于社 会文化环境的改变,如语 言、风俗、信仰、社会价 值观念的变化等。
三、应激的中介变量
也指影响应激
的因素。
三、应激的中介变量 (影响因素)
(一)应激源本身的性质




强度 可预见性和可控制性 (二)个人的因素 认知评价 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一)应激源的强度
应 激 事 件 的 可 预 见 性 和 可 控 制 性
1、认知评价
定义

指个体对遇到的应激源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 害情况作出估计。
是应激作用过程的关键性中介因素。
初评
是否有 关
次评
是否构 成威胁
再评价
是否有应对的 能力和足够资 源
应激源

应激对生物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影响

应激对生物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影响

应激对生物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影响近年来,人们对应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对于应激会对生物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带来何种影响的探究,更能让我们了解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本质特征。

应激既可以是生理上的,比如环境改变、药物副作用等,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比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而这些应激如果长期存在或过度刺激,会对人体健康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将分别从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来讨论应激的影响。

生理学影响应激对身体的产生的影响,多出现在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对健康存在某些负面影响,比如增加患病风险。

纵观人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对应激的反应可见于任何生理过程中,如代谢、心跳和血压。

对于短暂的应激,人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如果长时间持续,会打破神经系统体系的平衡,形成微小炎症并在内分泌水平上发生变化。

内分泌系统长期应激过程中,人体内分泌系统会产生强烈的反应。

在脑下垂体-肾上腺轴 (HPA) 中,垂体因应激而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调节腺上腺皮质的分泌。

而腺上腺皮质在应激下分泌皮质醇,这种应激激素的产生可调节内免疫调节系统。

免疫系统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免疫系统是一种调节人体内环境的代谢系统。

在应激条件下,免疫系统存在各种变化。

免疫系统的细胞可接收垂体产生的皮质激素,而皮质激素被证明能够调整炎症和免疫钮针的水平和特性,使效用更佳。

在应激的过程中,会加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血液循环,以便越快地将免疫系统细胞运输到感染或损伤处。

虽然短暂的应激会引起免疫系统对身体的反应,但长时间应激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忍耐力。

心理学影响事实上,最令人关注的应激是在心理学方面的影响。

应激可以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应激会导致大量的情绪波动,造成身体轻微的失控状态,比如游戏输赢、考试结果等。

而人在体验低心理应力情境时,身体会释放催产素和肾上腺素,这些都是与正反馈机制有关的激素,这些激素都具有快速且短暂的影响。

一旦情绪激素释放,人体会接收到一个快速、立即的刺激,导致情绪状态的激发并消除不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应激来源及影响
(一)应激与应激源
简单运用:
结合实际说说什么样的刺激会成为应激源
(负性事件不可控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挑战极限)→
生理/心理/社会性应激源领会:
1.应激研究的意义
应激源是引发反应的实际事件。对应激源的研究可以助我们确定哪些事件更容易引起应激。
2.应激的性质
应激有时是不好的,而有时则是好的。分为烦恼与正应激。烦恼是指那些有破坏性的或不愉快的应激。正应激是一种积极的唤起,是一种挑战,可以加深意识,增加心理警觉,还经常会启发我们的高级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3.应激源的类型及特征
类型:
1)生物性应激源:
这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刺激。
2)心理性应激源:
这是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及预期的或回忆的紧张状态。
3)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社会文化因素是造成人的应激状态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应激源,尤其是急剧的社会文化的大变动。
识记:
1.巨砾模式的基本观点
巨大的应激与疾病发生率升高相关,因为不管是良性的还是恶心的,应激同样需要付出努力来进行适应,这就会增加躯体的负担。(生活的突然变动是造成应激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变动是我们比较难以处理的,所以会造成身体的不适或疾病)
2.细砾模式的基本观点
细砾模式认为应激是小麻烦的积累。
(四)应激理论
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
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应激引起的情绪反应/认知损伤)
应激引起的行为反应(逃避与回避、敌对与攻击、退化与依赖、无助与自怜、不健康行为)
2.创伤后应激障碍
是指有异乎寻常的痛苦事件引发的精神障碍,也即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或持久的反应,包括对死亡或严重伤害,或是有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事件的亲身经历。
4)有机体贮存着有限的适应能量,一旦能量耗尽,有机体缺乏应付持续应激的能力,最终导致死亡。
2."素质——应激互动模型
该理论区分了两种因素:
易感因素和促发因素。易感因素来自遗传,由一些特质组成,决定了机体强弱、反应敏感性,并对环境应激产生耐受阈值的网状效应,即决定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对应应激源的耐受力。另一类因素是促发因素,主要指环境应激源,包括生物的和心理社会的,其程度及持续时间也可能不尽相同,有些轻微短暂。素质——应激互动模型更倾向于认为应激反应时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的脆弱点是否出现取决于应激源是否超过了其承受能力。
iii.应激被定义为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生理学观点)★综上所述:
应激既不是环境刺激,也不是个人的性格,更不仅仅是一种反应,而是在需求与不以疯狂或死亡为代价的处理需求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综合的观点)
2.应激源
应激源是引发应激反应的实际事件。即日常所说的应激,往往是指客观存在的威胁和挑战。
努力避免有关此创伤的思想、感受或谈话。
努力避免会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和人物。
不能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
明显地很少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
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觉。
情感范围有所限制。
3)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难以入睡,或睡眠不深。
易激惹或易发怒。
难以集中注意力。
识记:
1.应激的各种反应
3.初级评价、次级评价和再评价
1)初级评价:
是评估某个事件对于我们的意义。
2)次级评价:
是个体对自身应对资源的评估,应激的主观体验式由此两种评估之间权衡而产生的。
3)再评价:
是根据新信息对情景进行的重新评估,它可能降低也可能提升应激程度。
识记:
1.GAS理论机体适应应激的三个阶段
警觉反应阶段
抵抗阶段
衰竭/耗竭阶段
2.易感因素和促发因素
易感因素来自遗传,由一些特质组成,决定了机体强弱、反应敏感性,并对环境应激产生耐受阈值的网状效应,即决定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对应应激源的耐受力
促发因素,主要指环境应激源,包括生物的和心理社会的,其程度及持续时间也可能不尽相同,有些轻微短暂。
创伤后应激障碍分为三种亚型(
1."急性
2."慢性
3."延迟发生)
(三)应激研究:
巨砾模式与细砾模式
领会:
1.巨砾模式和细砾模式的区别
细砾模式与巨砾模式不同,细砾模式区分正性事件(振奋)和负性事件(激战/烦恼),假设负性事件会使人的精力和体力消耗,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健康问题,而正性事件与较好的健康状况相关,这也是两模型的重要差异。
3.拉扎鲁斯(Lazarus)等的交互作用/关系模型等各理论的观点和意义
过程论和相互作用观:
拉扎鲁斯(Lazarus)等认为,压力既不是环境刺激,也不是个人的性格,更不仅仅是一种反应,而是需求与理性的应对这些需求之间的联系。大多数外部刺激不能绝对地被定义为具有应激性,而要因人、因环境、因状态而异。应激反应也绝非固定。只有当应激源超过特定个体应对时所能调动的个人和社会资源的时候,应激过程才被启动。因此,应激因个体资源强弱而异。
★综合运用:
比较应激理论、说明为什么交互作用模型对应激干预更具有指导意义领会:
1.塞里(Selye)的一般适应综合症理论
主要观点:
1)所有生物有机体都有一个先天驱动力,以保持体内的平衡状态。
2)应激源如病菌或过度的工作要求,会破坏内部的平衡状态。
3)对应激的适应是按阶段发生的,各阶段的时间进程和进度有赖于抗拒的成功程度,而这种成功程度则与应激源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二)应激反应与健康影响
简单运用:
以案例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特点
领会:
1.应激导致疾病的途径
1)直接路径:
应激直接造成机体生理上的变化。人们在应激状态下,血液中含有高浓度激活的血小板和胆固醇等脂质,这些血液成分的变化往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因而增高了高血压、心脏病及中风的可能性。应激反应还会是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化,释放内分泌激素,尤其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皮质类固醇。这些激素水平的骤然上升会影响到心血管系统。不仅如此,肾上腺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增高会降低淋巴细胞的活性,使得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使患上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几率大大提高。
2.对《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的评价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开创了生活事件应激源量化研究的探索,并且也为应激源和健康状态之间关系的探讨提供了一种思路。不过也有缺陷。首先,量表中的有些条目界定不清。
其次,每一生活事件的影响力都有一个固定的赋值,这就忽视了同一事件在不同个体可能具有的巨大差异。第三,不顾事件的性质,对其一律同等对待的处理,可能会从整体上削弱量表从事件预测健康状况的能力。此外,还可能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慢性应激;难以反应生活事件与疾病间的时效关系。
特征:1)负性事件2)不可控性3)不确定性4)模糊性5)挑战极限
识记
1.应激
i.应激被定义为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是一种有外界施予的压力,是外在的客观刺激。(物质力量的观点)
ii.应激被定义为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这就将应激视为一种特定压力性刺激的心理反应,偏重于应激事件之后的主观状态,特别是情绪体验。(心理学观点)
2)间接路径:
应激通过影响个体行为来影响健康。应激之下,人们更可能做出一些不健康或危险行为,使得他们患病或遭受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
1)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
反复闯入性地痛苦地回忆起这些事件。
反复而痛苦地梦及此事件
2)对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持久的回避及对一般事件的反应显得麻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