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

合集下载

应激适应模式——应激反应

应激适应模式——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是对应激的反应。

分⼆类:
(⼀)⽣理反应
当机体受到应激原的刺激后,机体会发⽣⼀系列的变化: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到⾎液中,⼼率加速,⾎压升⾼,提⾼反应速度;甲状腺释放甲状腺素,加快了⾝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了能量消耗并转化成⾝体活动;⾎液从消化系统等转⼊呼吸、运动系统;性激素产⽣减少等。

短时间内这些反应有利于对抗应激原。

长期持续反应则会导致多种疾病,如⼼脏病、中风等⼼脑⾎管疾病及消化、代谢、性功能疾病等。

上述⽣理反应是⾝体⾯对威胁时的⼀种准备状态,其本质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普遍唤起,⼀旦威胁过去,此反应就消失。

在应激原持续作⽤下,出现⼀般性的长期躯体反应,Selye称之为⼀般适应综合征(GAS)。

GAS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警戒期、抵抗期和耗竭期。

(⼆)⼼理反应
有积极的⼼理反应和消极的⼼理反应。

1.积极的⼼理反应:是指适度的情绪唤起,注意⼒的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

此反应有利于⼈对应激原的正确评价、应对策略的选择和应对能⼒的发挥。

2.消极的⼼理反应:是指过度的情绪唤起,造成⼈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此外还有认知能⼒降低,⾃我概念不清等。

此反应防碍个体正确地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正常应对能⼒的发挥。

消极的⼼理反应对⼈的有害影响可分为: (1)认知影响
(2)情感影响
(3)综合⾏为影响。

应激与疾病

应激与疾病

对于免疫系统,多种应激原,特别是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等非 心理性应激原,均可导致免疫细胞出现信号转导、相关基因激 活和蛋白表达等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如急性期反应蛋白 (acute phase protein)、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等分泌增加,有利于清除自由基和减轻组织损伤, 提高机体对应激原的耐受性。在急性期少数血浆蛋白如白蛋白、 运铁蛋白等减少,补体和干扰素生成下调。同时,机体过量分 泌糖皮质激素而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一些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 腺素、阿片肽、5-羟色胺等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 胞和肥大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 疫反应,使其免疫功能降低。近来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还可 抑制白细胞介素-1和-2的释放,使血浆免疫球蛋白浓度下降。
五、血液系统
应激时,有暂时性血液凝固性升高,数小时后,凝 血时间会缩短,以后有纤溶加强。凝血加强的机制 为应激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都增 加,儿茶酚胺增多更可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 加强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物纤溶 酶原激活物增加。一般是先有凝血加强而后有纤溶 加强。应激时凝血加强可止血和防止病菌扩散,易 导致血栓。纤溶加强易造成出血,因此,严重应激 时易产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长期应激可使 红细胞寿命缩短,出现贫血。
三、应激反应及其基本过程
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与应激原强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较为密切, 应激原强度大,作用时间长,易发生反应过度,对机体损害则 较明显,反之则较弱。 (一)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 机体对应激原的 反应为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在应激原的作用下,一开始即产 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为了保证机体重要器官(如脑、心脏等) 的生理活动,出现皮肤周围血管收缩、代谢率升高,分解增加, 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增加,脂肪 动员和分解加强,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增加,蛋白质分解加强, 合成减弱,出现负氮平衡。这些代谢变化称为 “应急反应” (emergency reaction),这对机体提供了足够的能量, 有利于保护反应。

应激时物质代谢变化特点

应激时物质代谢变化特点

应激时物质代谢变化特点引言应激是人类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经历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

在应激过程中,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物质代谢的改变。

物质代谢是指在人体内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合成、分解的过程,它与人体的健康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应激时物质代谢变化的特点。

应激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1. 提高血糖水平应激可以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可以促进葡萄糖在肝脏的合成和释放。

同时,应激还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的升高。

2. 加速糖原分解应激状态下,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会迅速分解为葡萄糖,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这种糖原分解通过糖原磷酸化酶的活化来实现。

3. 降低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应激状态下,机体将葡萄糖优先供应给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而降低了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

这样一来,机体可以更好地应对应激情况下的紧急需求。

应激对脂肪代谢的影响1. 促进脂肪分解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加,这会刺激脂肪组织中三酰甘油的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游离脂肪酸。

这些游离脂肪酸可以作为能量的来源,满足应激状态下机体的能量需求。

2. 抑制脂肪合成应激状态下,脂肪合成的活性会降低。

这是因为应激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是促进脂肪合成的关键激素之一。

因此,应激状态下机体对脂肪的合成减少。

应激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1. 促进蛋白质分解应激状态下,机体会释放出一系列的应激激素,例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可以刺激蛋白质分解的过程,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以供给机体能量的需求。

2. 抑制蛋白质合成应激状态下,机体的蛋白质合成活性会降低。

这是因为应激激素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是促进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激素。

同时,应激还会导致一系列的代谢紊乱,使得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受到影响。

3. 增加氮负平衡应激状态下,蛋白质分解加速,而蛋白质合成减少,这会导致机体出现氮负平衡。

氮负平衡表示机体摄入的氮小于排出的氮,这意味着机体的蛋白质总量减少。

生理学中的应激反应

生理学中的应激反应

生理学中的应激反应应激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状态,它是人们对于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

应激反应是动物和人类在面临外界威胁、压力和挑战时所展现的一系列生理变化。

这些生理变化不仅能够让人们迅速适应外界环境,还能响应身体处于威胁中时所需的行为反应。

本文将从应激反应的定义、机制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应激反应的定义应激反应是指生物在遭受外界刺激后出现的生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

正常情况下,应激反应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能够帮助人们适应外界环境,并提高身体的工作效率。

然而,长期或过度的应激反应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二、应激反应的机制应激反应的机制主要涉及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相互协调。

当身体感受到威胁时,大脑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被激活,释放出催化剂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激素能够刺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等生理反应,从而为身体提供更多能量应对应激刺激。

此外,应激反应还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变化。

长期或过度的应激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疾病。

因此,应激反应对于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应激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

1. 外界刺激:外界刺激的强度和种类对应激反应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紧急事件或面临威胁的环境会引发更强烈的应激反应。

2.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于应激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有些人更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有些人则相对较为镇定。

3. 情绪状态:个体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应激反应。

情绪较为紧张或焦虑的人更容易产生更强烈的应激反应。

4. 应对方式:应对应激刺激的方式和手段对于应激反应的产生和缓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应对方式,如寻求社会支持、放松技巧等,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应对应激刺激。

总结:生理学中的应激反应是机体在面临外界威胁、压力和挑战时所展现的一系列生理变化。

应激反应与运动系统的关系

应激反应与运动系统的关系

应激反应与运动系统的关系应激反应是人类或其他生物在面对压力、威胁或紧急情况时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及行为上的变化。

而运动系统是人体内负责进行运动的各种器官、组织和神经元的总称。

应激反应与运动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共同维持着生物体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首先,应激反应对运动系统产生直接的生理影响。

当我们处于应激状态下,身体会迅速释放一些生理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激素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变化,从而增强身体的应对能力。

这些生理变化直接作用于运动系统,使肌肉更紧张、更有力量,以便应对紧急情况。

例如,当我们处于威胁下时,运动系统可以迅速使我们做出闪避、反击等动作,保证自身的安全。

其次,运动对应激反应具有调节和缓解的作用。

通过身体运动,可以消耗过多的精力和紧张情绪,释放出一些积压的压力。

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大脑中内啡肽的释放,这是一种天然的镇痛剂和抗焦虑物质,能够帮助舒缓紧张的情绪,降低应激反应的程度。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中神经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提高心理状态和应对能力。

此外,运动系统与应激反应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神经调节关系。

例如,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应激反应和运动系统之间的重要调节通路。

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从而增强机体对应激刺激的应对能力。

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则通过调节肾上腺素的释放,影响运动系统的活性和肌肉的收缩力度。

这些神经调节机制的协调作用,使得应激反应和运动系统能够紧密配合,实现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保护。

综上所述,应激反应与运动系统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调节的关系。

通过应激反应对运动系统的直接影响、运动对应激反应的调节和缓解作用,以及神经调节机制的协调作用,人体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威胁,提高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调节应激反应,保持身心健康。

生理学中的应激与适应

生理学中的应激与适应

生理学中的应激与适应应激和适应是生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指代了生物体在外界环境变化下做出的不同反应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生物体的生理系统中,应激和适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应激和适应的定义、应激对生理系统的影响以及适应的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应激的概念与影响应激是指外界环境变化所引起的生理性和心理性反应。

生物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生理上的挑战和压力,这些挑战和压力可能会导致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引起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可以是短暂的、强烈的,也可以是长期的、持续的。

应激会对生理系统产生广泛的影响。

首先,应激会导致机体兴奋状态的增加,使得机体处于高度敏感和警觉的状态。

其次,应激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使得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例如,应激会导致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加,影响机体的代谢、免疫和炎症反应等功能。

此外,应激还会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多个生理系统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

二、适应的概念与机制适应是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一系列适应性反应。

在应激的情况下,生物体会通过各种适应性反应来恢复内外环境的平衡,以维持身体正常的功能和机能。

适应是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主动调节和响应,是一种保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适应可以通过生物体内在的调节机制来实现。

首先,神经系统是适应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生物体可以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并产生相应的适应性反应。

例如,应激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反应,以应对应激的挑战。

其次,内分泌系统也参与了适应的调节过程。

例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加,可以促进机体应对应激的能力。

此外,免疫系统的调节也是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反应的调节能够帮助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挑战。

此外,适应还可以通过生物体的学习和记忆来实现。

应激时的躯体反应 心理性应激的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临床处理

应激时的躯体反应 心理性应激的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临床处理
力等 细菌、病毒、真菌、 立克次体、寄生虫等
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 奏、不良的人际关系、 突发生活事件打击等
二、应激原和应激反应的分类
根据应激原的种类、作用的强度 和时间,可将应激分为以下类型:
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 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 生理性应激和病理性应激
二、应激原和应激因素
刺激的前提下才会发生;
❖ 应激反应是一种非特异性全
身反应,各种刺激因素引起 应激反应的表现是相似的。
二、应激原和应激反应的分类
应激原是能导致应激的因素,包括 理化和生物学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强度、作用时间、个体差异
种类
1、理化因素 2、生物学因素 3、社会心理因素
温度剧变、电流、 辐射、噪声、机械
根据应激原对机体影响的程度和导致的结果分: 生理性应激:适度、持续时间不长,调动机体潜
能,也称良性应激(eustress) 。
病理性应激:强烈、持续时间过长,机体自稳态严
重失调,也称劣性应激(distress) 。
此外,机体对应激原的反应除 取决于应激原的种类、作用的强度 和时间外,还受个体遗传素质、个 性特点、神经类型、生活方式和经 历等的影响。
(5) 对其它激素分泌的影响 儿茶酚胺对绝
大多数激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但对胰岛素的 分泌有抑制作用。
儿茶酚胺对激素分泌的作用
激素
作用
受体
ACTH 胰高血糖素
生长素 甲状腺素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肾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胃泌素 胰岛素
促进 促进 促进 促进 促进 促进 促进 促进 促进 抑制
βα(?) βα(?)
与刺激因素性 质无直接关系
一、应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1929年,美国生理学家 W.B.Cannon首先发现,动物 在格斗—逃跑反应(fight and flight response)时,血中去甲 肾上腺素增多,他因此提出 了交感神经系统在机体紧急 情况下起重要作用的紧急学 说(emergency theory)。

创伤后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

心 肌 血 流


冠血 状栓
动形
脉成
血 压 、 心 率
心 肌 氧 需
缺 血 程 度
应激反应对器官血流影响
各 脏 器 血
手 术 应 激
交 感 神 经 兴 奋
皮肾 肤脏 、等 胃血 肠流
维血 初期 持 流
心灌 脑注 缺
肾小球肾 小管坏死
流 灌


过久过强
、 胃


血 缺 氧 性 损
胃粘膜受 损+胃酸
急性 肾衰
早期的高凝状态 外源性凝血系统 内源性凝血系统 激肽系统
后期的低凝状态 纤溶酶系统 高凝状态导致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
大量输血和输液的影响
应激反应对机体影响
全麻大手术应激反应

炎性介质激活凝血系统

凝血因子激活

血小板活力
纤溶受损

血液凝固性
早期高凝状态
微血管内血栓形成
局部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四、应激反应循环系统影响
五、应激反应对呼吸的影响
呼儿麻 醉 大 Nhomakorabea茶 酚 胺
肺 动 脉 压
血 管 通 透 性

手 术
ARDS

系 统








第二章 创伤后应激反应
概述
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创伤后出现以神经内分泌系统 反应为主,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特点: 1. 应激反应是生物体的特性。 2. 它是由对创伤等刺激的感受所引起,这种感受可能
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 3. 所引起的反应是级链式的,涉及到行为、神经、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近年来,免疫系统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并 发展成为新型的边缘学科-精神神经免疫学。认为神 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是双向的,前者主要 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相应受体 而实现,而后者通过白细胞介素-l(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和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TCTH)、β-内啡肤等激素调节神经内分泌功 能。细胞因子在手术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及麻醉、 手术诸因素对其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因而有人提出了 免疫细胞-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观点,为研究 手术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及有效调控手段开辟了新 途径。
CRP、IL-6与术后康复
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主要是肝脏产生并 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多种细胞因子可诱导其产生,以IL6最为强烈,正常人血清C即定性为阴性,含量极微,但 在应激反应、炎症急性期、恶性肿瘤、局部缺血、组 织损伤等患者的血浆中,CRP含量可以千倍增加。 IL一6在手术或创伤的早期则有表达,在手术创伤炎 症急性期可调控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诱导杀伤性T淋 巴细胞及诱导CRP,它是组织损伤后恒定升高的细胞因 子,升高的水平与组织损伤的程度相关。 cRP、IL一6较敏感的反应组织创伤的程度。
陈撷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61-1568.
泌尿系统
在持续而强烈的应激反应情况下,特别是 伴有血容量不足、挤压伤致坏死物质大量排 出时,肾功能的受损将相当迅速而明显。儿茶 酚胺和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肾血管有强烈的收 缩作用,致肾小管滤过下降和肾细胞缺血缺氧, 继发肾功能损害。
若干年hans selye提出应激三要素:应激原、 应激、适应性反应;适应性反应就是在应激 原刺激下发生应激过程产生的适应性状态, 其内容包括发生的机制及最终的结果。 最后通过摸索研究又首先提出机体应激过程 中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轴这个概念。
• 到这里hans selye 已经把应激这个树干竖起 来了。
• Weissman C,The metabolic response to stress:an overview and update;anesthesiology,1990,Aug; 73(2):308.
Recent investigation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sponse to stress is mediated by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ervous, endocrine, immune, and hematopoietic systems. Not only is the neuroendocrine system operative but monokines and lymphokines, such as IL-1, IL-6, and TNF, also play important roles. The discovery of these mediators, along with that of macrophage-derived substances that operate at the local wound level, such as platelet-derived, basic fibroblast, transforming,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s, coupled with advances in molecular biology portends much for the future. The ability to alter the endocrine response with techniques such as epidural anesthesia, the ability to specifically block certain aspects of the response (e.g., with adrenergic and prostaglandin antagonists), and the ability to synthesize potential beneficial mediators with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s (e.g., GH) may allow for modulating the response to decrease debility and complications.
二 应激反应对各系统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
应激反应时,引起交感-肾上腺素轴兴奋,儿茶酚胺水
平增高十倍,在早期,这一应激反应具有代偿意义,心率 增高、心排出量增加,小血管收缩,使组织回流量增多,外
周阻力升高,有利于维持血压和保证脑、心等重要脏器
的血液供应。但是如果应激反应持续存在,大量的内源 性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能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和 心肌坏死,与随后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皮质激 素系统,共同造成动-静脉短路开放,血流重新分布,引起内
一 应激反应的诱发机制
• 1 麻醉和情绪引起的应激反应 手术前病人的焦躁不安、恐惧失眠、术中 麻醉和手术的侵袭、术后疼痛均可使循环血 内垂体-肾上腺皮质终末激素皮质醇和分解代 谢激素儿茶酚胺等浓度急剧上升 • 2 外科创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传入神经刺激 体液因子
传入神经刺激
• 伤害性信号从损伤部位中枢神经系统的传 入主要通过有髓鞘(A)和无髓鞘(C)感觉传入 神经纤维。神经到达中枢后,引起HPA轴兴奋, 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导致各种应激激素 的释放,从而介导了经典的内分泌一代谢反 应。其基本特征是分解激素(可的松,高血糖 素)水平升高,合成激素(胰岛素)分泌减少,导 致底物动员,呈高代谢状态,造成血糖升高,血 脂分解,蛋白质消耗。
研究表明:肿瘤手术、心脏手术病人基础IL6水平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脊柱手术后出现 并发症的病人较未并发症患者术前的术前CRP 浓度明显偏高,术前CRP能够预测术后感染并 发症的发生。这说明术前应激状态亦会对术 后康复造成影响,术前CRP、IL-6水平与术后康 复有一定的相关性.
质醇激素、醛固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血糖
等,还包括一些细胞因子及急相蛋白。
四 围手术期应对应激反应
术前向病人详细介绍住院环境、疾病及其治 疗过程、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消除病人对医 院和治疗的陌生及恐惧感;采用微创技术或创伤最 小的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创伤;术中严格的保温措施; 适量而不是过多地补液;尽量不输血以避免免疫功 能抑制;避免滥用胃肠减压、导尿管和机械性肠道 准备;术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采用硬膜外止痛(不 使用全身止痛剂);早期进食、恢复肠内营养及离 床活动;适当应用止吐剂、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等措 施
免疫系统
• 免疫细胞在各种抗原刺激下可合成并释放一些典型的内 分泌激素和神经肽类,如β-内啡肤、ACTH、TsH、GH、 PRL等多种激素均可有免疫细胞合成、释放,从而产于调 节应激反应。另外,免疫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各种细胞 因子(IL-1,IL-2,IL-6,TNF)在应激反应中亦发挥重要作用, 有人发现内毒素可诱发TNF产生,TNF可使体内AcTH和肾 上腺激素水平提高。IL-1还引起外周淋巴细胞释放ACTH 类物质,并能直接引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释放。这些因 子还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水平,继而激活HPA轴, 从而增强并延长应激反应。 • Adrian M. Splanehnic ischemia and multiple organfailuer [J」,Washington:The c.v mosby company Wshington.1989,365-378.
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
遵医五院普外科 吴曰清
•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导致以交感神经兴奋 和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 反应,并由此而引起机体的各种功能和代谢变化的过程。

Hans selye(1907.01-1982.10)匈牙利人最早研究应激的人。
• Hans selye在1946年将应激描述为“全身适 应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同时将应激分为三个期: • 1.警觉期(alarm stage):此期迅速出现, 持续时间较短; • 2.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机体适应阶 段,此期时间长,应激的主要部分,主要 是机体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 3.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应激原刺激 过大或者时间长才会发展到此期。
因此术后严格控制血糖将促进病人术后恢复。
胰岛素抵抗术后早起就会出现,一般持续数 周,胰岛素抵抗一方面会增加葡萄糖的合成,另 一方面导致外周肌肉组织葡萄糖的摄入减少。术 后胰岛素抵抗与手术大小直接相关,研究显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胰岛素敏感性比术前仅 下降15%~20%,而开腹的胆囊切除术比术前下降 了约75%。围术期血液的丢失量多少也影响到术 后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另外有资料提示:在非复杂的开腹胆囊切除 手术患者中,术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异常如 要正常恢复,一般需要约2~3周的时间。
脏供血不足,特别是肾脏和胃肠器官的功能障碍。
呼吸系统
应激状态下,呼吸加快、换气增加,但因应
激激素使肺血管收缩,而致肺动脉压力增高、 肺间质水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而有可能引 起ARDS。所以有人认为SR和ARDS可能是MOF 的启动器官.
消化系统
所有重大创伤、烧伤、各种休克、心、脑、肾、 肝、肺等脏器功能衰竭时,均有可能引起应激性溃 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除胃粘膜缺血、缺氧损伤 之外,组织细胞严重缺氧时,释放的细胞介质,如肿 瘤坏死因子(TNF)、内皮素(ET)、5-HT、组织胺等, 更加重了内脏血管的收缩。皮质激素还可促进胃 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破坏胃粘膜屏障。
五 应激反应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血糖、胰岛素与术后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