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 创新示范卷二
高二地理创新试题

高二地理创新试卷(三)一单选题(50分)读下面地形剖面图,回答1—4题。
1.图中山脉是A.太行山B.秦岭C.天山D.喜马拉雅山2.图中山脚甲地气温为26℃,则山顶约为A.9℃B.5℃C.15.3℃D.0℃3.山脉以南地区分布的自然带主要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4.山南的河流a的北岸沉积现象明显,说明该河流的流向是A.由东向西B.由西向东C.由北向南D.由南向北2003年1月7日,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通道全面贯通,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5~9题。
5.粤海铁路通道连接的两个港口城市是A.湛江、三亚B.湛江、海口C.北海、三亚D.北海、海口6.粤海铁路通道建设的最大意义是A.合理布局交通网B.促进海南特区的经济发展C.方便人们到海南旅游D.扩大通道两端的港口腹地7.影响粤海铁路通道修建的决定性因素是A.经济B.技术C.自然条件D.国防安全8.若在①、②、③、④处选择一处建盐场,则区位最佳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9.该区域与东北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是A.生物资源丰富B.光热资源丰富C.对外联系方面D.技术力量雄厚下表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乌鲁木齐、库车与东北地区的长春、沈阳比较表。
据此回10.据表可知,西北地区的气温与东北地区的气温比较A.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高B.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C.夏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高D.冬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11.造成两个地区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纬度的差异B.海拔高度的差异C.日照时数和地形类型的不同D.太阳高度角的不同12.乌鲁木齐比长春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比较高B.海拔比较低C .气候的大陆性强D .气候的海洋性强13.下列地点中,位于该地形区内的是A .30°N ,105°EB .23.5°N, 105°EC .40°N, 120°ED .45°N,125°E14.该地形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 A .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D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15.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 .冬季气温低B .土壤贫瘠C .热量不足D .光照不足图2—4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6~17题。
初中地理创新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创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形状是:A. 扁平的B. 圆形的C. 椭圆形的D. 不规则的2.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3. 我国最长的河流是:A. 长江B. 黄河C. 珠江D. 黑龙江4. 以下哪个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A. 南京B. 武汉C. 重庆D. 广州5.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库布齐沙漠C.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D. 巴丹吉林沙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领土最南端位于_______省。
2.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湖。
3.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岛。
4.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盆地。
5. 我国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山脉。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2.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3.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洞庭湖。
()4.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5. 我国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 描述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阐述长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 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A5. A二、填空题1. 海南2. 鄱阳3. 台湾4. 塔里木5. 昆仑三、判断题1. 正确2. 正确3. 错误(正确答案为鄱阳湖)4. 正确5. 错误(正确答案为昆仑山脉)四、简答题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地区以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为主,青藏地区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2. 我国气候的多样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使得我国能够种植多种农作物,如北方的小麦、南方的水稻、西北的棉花等。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2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课时作业 湘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二章第2讲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课时作业湘教版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三十六)第399页(2015·XX潍坊一模)XX省XX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夏季风D.人类活动2.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解析:根据题干中“XX省XX地区……”可知,本题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
第1题,图中积温等值线北部大致与山脉平行,南部在河谷地带弯曲,由此判断影响因素是地形。
第2 题,“日愁暴雨夜愁霜”主要体现了气温日较差较大,白天升温快,形成对流雨;夜间降温快,形成霜。
答案:1.A 2.D(2015·XX双鸭山月考)2012年6月21日民政部公告宣布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XX省三沙市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永兴岛(约16°50′N,112°20′E),设立地级三沙市是我国对XX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根据位置判断永兴岛的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稀树草原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4.三沙市的成立,其主要意义或职能是( )A.科学观测南海气候变化B.促进XX省城市化进程C.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行政管理D.解决我国海洋资源短缺问题解析:根据题干中“永兴岛的气候类型……”“三沙市的成立……”可知,本题组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的相关问题。
第3题,永兴岛地处我国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候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创新设计地理选修二答案人教版

创新设计地理选修二答案人教版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以下区域最合适的事()[单选题] * A.长江中下游地区B.山东丘陵地区C.雅鲁藏布江谷地D.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正确答案)2、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是()[单选题] *A、泰国(正确答案)B、越南C、缅甸D、菲律宾3、河谷农业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单选题]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正确答案)4、24.世界上海外华人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单选题] *A.东南亚(正确答案)B.西欧C.北美洲D.大洋洲5、3.若下列四幅地图图幅面积相同,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单选题] * A.亚洲地图B.中国地图C.江苏省地图D.宿迁市地图(正确答案)6、5.若要沿着怀宁路去往祁门路,应该[单选题] *A.往北走(正确答案)B.往南走C.往东走D.往西走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平原面积最大的是( ) [单选题]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正确答案)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8、到东南亚去旅游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其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带顶帽子,以防太阳晒(正确答案)B、带些热带水果,以免买不到C、带件保暖衣服以防寒潮来袭D、多带方便面以免饮食不习惯9、导致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因素是()[单选题] *A、地形B 、海陆位置(正确答案)C、纬度位置D、洋流10、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为[单选题]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正确答案)南极洲板块11、最能反映马哈茂德家乡风土人情的图片是()[单选题] *A.①B.②C.③(正确答案)D.④12、2016年春晚,为了体现“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这一主题,央视特别设置了东(福建泉州)、西(陕西西安)、南(广东广州)、北(内蒙古呼伦贝尔)四大分会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设置分会场最多的区域是( ) [单选题]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正确答案)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3、下列节日中,济南黑夜最短的是[单选题] *“六一”国际儿童节(正确答案)“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元旦14、下列关于秦岭南北两侧区域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山北腰鼓威猛,山南锅庄欢快B.山北茶园广布,山南麦浪滚滚C.山北银装素裹,山南落叶纷飞D.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正确答案)15、31.地震发生时,铁路①遭到了严重破坏,经军民奋力抢修多天才恢复交通。
河南省高考地理(新课标Ⅱ卷)模拟考试卷(二)

河南省高考地理(新课标Ⅱ卷)模拟考试卷(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4分)1. (4分)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今年来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 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B . 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C . 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D . 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2)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产业转移将导致该产业生产成本升高B . 促进转入地和转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C . 发达区域转区产业的主体是资源密集型产业D . 产业的区位选择完全受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影响2. (2分)读下图,回答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 . ①②③④B . ③④⑤⑥C . ⑤⑥⑦⑧D . ②⑦⑧3. (4分) (2017高一下·赣州月考) 读某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人员出行与图中曲线最相符的城市功能区是()A . 商业区B . 工业区C . 住宅区D . 旅游区(2)与2000年相比,2012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 . 城市人口增加B . 道路系统落后C . 出行方式改变D . 出行距离增加4. (4分) (2013高一上·高青月考) 读图,完成下题.(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A . 纬度地带性规律B . 经度地带性规律C . 垂直地带性规律D . 非地带性现象(2)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 地形B . 海陆分布C . 人类活动D . 岩石性质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32分)5. (10分) (2019高一下·吉林期末)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地理创新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创新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形状是:A. 扁平的B. 完美的球形C. 不规则球体D. 圆柱形答案:C2.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北美洲?A. 巴西B. 加拿大C. 澳大利亚D. 印度答案:B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南美洲答案:A4. 地球上的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答案:B5.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6. 地球上的五带中,位于赤道附近的是:A. 热带B. 南温带C. 北温带D. 南寒带答案:A7.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A. 365天B. 366天C. 365.25天D. 360天答案:C8.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面积比例大约是:A. 3:7B. 7:3C. 5:5D. 6:4答案:B9. 地球上的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魏格纳B. 爱因斯坦C. 牛顿D. 达尔文答案:A10. 地球上的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若干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是:A. 固定不动的B. 相互分离的C. 相互碰撞的D. 相互移动的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的最高点是位于亚洲的______,海拔高度为8848米。
答案:珠穆朗玛峰2. 地球上的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______洲。
答案:大洋洲3. 地球上的四大洋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洋。
答案:南冰洋4.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时针。
答案:自西向东5. 地球上的五带中,位于赤道和南北极之间的是______带。
答案:温带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形成了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因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随时间而变化,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创新教程】(新课标)2016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二章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湘教版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三十五)第397页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回答1~2题。
1.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B.②和③C.③和⑤ D.④和⑤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中国不同区域人口密度的差异。
①为西北新疆天山附近,②为青海西北地区,③为黄土高原地区,④为江汉平原地区,⑤为云贵高原西部。
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区应为①和④,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A2.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 B.②C.④ D.⑤解析:⑤是云贵高原西部地区,地形崎岖,地势陡峭,地壳运动活跃,地表岩石破碎,夏季降水多,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多发,故选D。
答案:D(2015·启东联考)下图中甲(22°N,100°E)、乙(48°N,87°E)分别为云南西双版纳、新疆北部阿勒泰林区两地民居景观图。
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民居人字形木顶结构分别有利于( )A.预防潮湿、散热通风B.顺畅排水、清除积雪C.避虫兽侵袭、抵御寒潮D.避洪水冲击、预防地震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及其成因。
甲地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两季明显。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端;阿尔泰山南麓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而漫长,且冬季多积雪。
甲地的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散热通风、排水。
乙地的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清除积雪。
答案:B4.近年来,促使乙地区民居由木结构房屋向钢筋混凝土楼房转变的因素是( )①木结构房屋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不协调②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交通条件改善③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需要④保护该民族文化的需要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景观变化的原因分析。
(创新版)初二地理试卷及答案

(创新版)初二地理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是:A. 黑龙江省的黑瞎子岛B. 新疆的阿尔泰山C. 云南省的滇池D. 海南省的三沙市2. 下列哪个城市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A. 上海B. 南京C. 杭州D. 郑州3. 关于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B. 南方地区包括华南、华中和西南C. 西北地区包括西北、西南和青藏D. 青藏地区包括青藏、东北和华北4. 下列哪个地形区属于我国的内陆干旱区?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内蒙古高原C. 云贵高原D. 台湾山脉5.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洞庭湖B. 鄱阳湖C. 太湖D. 洪泽湖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_个省、____个自治区、____个直辖市和____个特别行政区。
2. 我国地理位置的四个端点分别是最北端____、最南端____、最西端____、最东端____。
3. 长江发源于____省____市的____山脉,注入____海。
4.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位于____省。
5. 我国主要的地理分区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我国的地形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请列举我国三大平原并简要介绍其地理位置和特点。
3. 请阐述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劣势,并谈谈你对我国未来地理发展的看法。
2. 请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A2. D3. B4. B5. B二、填空题答案1. 34个;23个;5个;2个2.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3.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4.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省5. 我国主要的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东北地区三、简答题答案1.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创新示范卷二地图选择题答题栏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13·山东基本能力卷(双选)] 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同一个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比例比乙图大 B.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小C.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比乙图大 D.甲、乙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解析】考查地图比例尺大小与所示范围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是指图距/实距,在图幅一样的情况下,与实际距离成反比。
甲图S市城区为面状分布,而乙图城区为点状分布,说明甲图较乙图比例尺大、所反映区域面积较小。
选AB.【答案】 1.AB2.(2013重庆文综)下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
读图回答下题。
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A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汽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A.东B.南C.西D.北【解析】本题考查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具体考查读图计算能力。
首先找出由A处向东、向南、向西、向北四个方向到达科技馆的线路,(2015•上海卷地理)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3.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A、山脊B、陡崖C、断块山脉D、峡谷4.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①崩塌堆积物②突出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④低矮的山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处以陡崖的图例进行标注,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
D正确。
第4题,310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
图中灰色部分是导致310米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
此灰色部分应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基岩形成。
A正确。
[答案] 3.D 4.A(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6.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①B.②C. ③D.④【解析】第5题,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X地属于中间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属于河谷,因此X地为背斜谷。
故选A。
第6题,从等高线分析,两河支流相连处,c河的地势高,河水应由c河流向a河,又②地位于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显著增加;而①④位于上游,水量不变,③河段位于c河的下游,水量会减小。
故选B。
【答案】 5.A 6.B(2015•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7~8题。
7.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8.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解析】第7题,首先岩层断裂,然后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称为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
故选C。
第8题,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
故选A。
【答案】 7.C 8.A(2014上海卷)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问题。
9. 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A. ①和③B. ②和③C. ①和④D. ②和④10. 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A. 一个岛B. 两个岛C. 三个岛D. 无岛【解析】第9题,交点为鞍部。
AB线大致沿山谷到鞍部的剖面,故鞍部为最高点,选②;CD线是沿山峰直接的剖面,鞍部为最低点,故选④。
所以答案为D.第10题,该地区最低海拔是100米,最高蓄水位是150米,所以库区水位最高点的海拔是250米,而该地最高海拔是250,所以,选D.【答案】 9.D 10. D(2014山东卷)(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完成11-12题。
11.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A.①B.②C.③D.④12.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顺序是A.Ⅰ、Ⅱ、ⅢB. Ⅱ、Ⅰ、ⅢC.Ⅲ、Ⅰ、ⅡD.Ⅲ、Ⅱ、Ⅰ【解析】第11题,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
注意图左上角的指向标。
观测点在甲山西南,高程120m,故在①②中选。
据等高线判断,②为向斜一翼。
故选②。
第12题,考查地质剖面图判读。
向斜岩层新老关系是中心较新、两翼较老,故Ⅱ比Ⅰ老。
Ⅲ覆盖在Ⅰ、Ⅱ上,故Ⅲ最新。
【答案】11.B 12.B(2014江苏单科)右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3.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14.与沿X 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同一种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所以XY方向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M处在侧翼上,地层的M到山顶方向,地层向下倾斜,故答案选B。
第14题,从图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
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
所以XY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地层沿XY方向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所以地层呈水平状态,海拔高度相同,故答案选A。
【答案】13.B 14.A(2013高考题天津卷)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15~16题。
15.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2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16.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上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a处 B.b处 C.c处 D.d处【解析】【答案】第15题,连线的剖面处甲处400米后再无高于400米地区,可排除A、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连线穿过两个山脊,1山脊海拔在300-400之间,2山脊海拔可根据“高高低低”原则判断出海拔亦在300-400之间, 选项D的山脊位置分布与等高线图有错位,C完全吻合,由此故选C。
第16题,上题解析图中3处曲线为山谷,积水面积广则水源最丰富,b、c为山坡,d为山脊,水源条件差。
【答案】15.C 16.A[2013·山东基本能力卷] 图中是某丘陵区域的地形图,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较大、地势较陡;等高线稀疏表明坡度较小、地势较缓。
东部丘陵的森林曾遭受过度采伐。
完成17~19题。
17.关于该区域的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E处低于F处B.图中 G处高于H处C.图中E处海拔高度大于300米D.由E处到F处地势逐渐上升18.该区域遭遇较强降雨时,东侧的J处很快流下浑浊的径流,而西侧的G处则过一段时间才流下相对清澈的径流,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两处所在的小流域A.岩性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C.坡度不同 D.植被覆盖率不同19.土地利用方式与地形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列四处最适宜种植农作物的是A.E处 B.J处 C.K处 D.L处【解析】第17题,考查等高线图判断。
由等高线图推知等高距为25m,所以E>275m、F>325m、75m<H、G<100m ,E到E 间为“鞍部”,地势先降后升。
因此选A。
第18题,考查等高线图判读、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结合题干信息:“东部森林遭到过度砍伐”(植被破坏)、“较强降雨”(天气气候),结合丘陵地形坡度较缓(地势),该流域“浑浊的径流”即水土流失东西差异最有可能“植被覆盖率不同”,因此选D。
第19题,考查等高线图判读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种植业宜平原、低缓丘陵地带。
选B。
【答案】17.A 18.D 19.B(2015届徐州模拟)下面的甲图是某同学到野外旅游时绘制的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乙图是他沿甲图中某线路(图中四条线路路程均为6千米)行走的路程、速度变化图。
据此回答20~21题。
20.甲图的比例尺为( )A.1:10000B.1:30000C.1:100000D.1:30000021.该同学行走的路线及方向分别是( )A.A1 B1东北方向B.A2B2西南方向C.A3B3东南方向D.A4B4东北方向22.当该同学走到乙图中的M点时,其出发点到M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约为( )A.190米B.140米C.120米D.l00米【解析】第20题,图中A1B1、A2B2、A3B3、A4B4四条线路路程均为6千米,图上距离均为2厘米,由比例尺计算公式便可得出甲图的比例尺为1:300000。
第21题,该同学最初行走时速度基本不变且保持相对较大的速度,可判断最初线路较平坦;之后行走速度骤降,说明地势起伏变大,且在走上坡路;最后速度一直增大,说明地势趋于平缓。
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同学行走的路线是甲图中的A1B1,且是从A1向B1,方向行走的;结合图中的指向标便可判断出该同学是向东北方向行走的。
第22题,由乙图可以判断出M点大致位于甲图中海拔320~340米处,A1点海拔为180~200米,由相对高度公式便可计算出A,点到M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20~160米。
、【答案】 20.D 21.A 22.B[2012年全国Ⅰ卷]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23~24题23.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24.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
第23题,因为山峰周边的等高线为500米(等高距为100),故推出Q西侧的等高线为400米,所以该题选D(420米)。
第24题,瀑布落差为72,即瀑布海拔在228--300之间,桥的海拔在200--228之间,山峰580,相减,落差为352-380之间。
故该题选C(360米)【答案】 23.D 24.C[2009年全国Ⅱ卷] 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25~27题。
25.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800米B.1500米C.1800米D.2100米26.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B.18℃C.21℃D.24℃27.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解析】第25题,该题目考察考生的基本学科素养----等高线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