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2岩石薄片鉴定报告
薄片鉴定

0013
薄片号
P01-4B
标本号
野外定名
产地
**
矿物成分含量
方解石70%±白云石25%±其它碳质物光点5%±
结构构造
细-粉晶结构
简要描述
岩石主要为粒度在0.1-0.05mm之间的方解石呈晶粒结构组成,粒度在0.1-0.03mm之间的白云石星散分布。碳质光点星散分布。
命名
细-粉晶灰岩
序号
0014
薄片号
命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细-粉晶灰岩
序号
0017
薄片号
P01-6B
标本号
214
野外定名
产地
**
矿物成分含量
方解石98%±其它碳质物光点1%±褐铁矿0.5%±
结构构造
细晶结构
简要描述
岩石主要为粒度在0.05-0.01mm之间的方解石呈晶粒结构组成。碳质光点星散分布。褐铁矿沿裂隙分布。
命名
细-粉晶灰岩
序号
0018
薄片号
D225
结构构造
辉绿结构
简要描述
岩石主要板长在1-0.5mm的钠更长石无规则分布,搭成格架,期间隙充填蚀变的暗色矿物,有绿泥石等矿物,呈残余灰绿结构组成。暗色矿物推测主要为辉石。
命名
弱蚀变辉绿岩
序号
009
薄片号
P02
标本号
P02
野外定名
石英砂岩
产地
**
矿物成分含量
石英95%±白云母4%其他1%
结构构造
辉绿结构
命名
变质含钙石英粉砂岩
序号
028
薄片号
D024
标本号
D024
野外定名
火山岩薄片鉴定报告

薄片室内鉴定报告
薄片号:8-23-1野外定名:石泡流纹岩室内定名: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矿物名称玻屑晶屑岩屑
矿物含量(%)55 33 12
特征描述:
熔结凝灰结构,胶结物为脱玻化火山灰。
岩石主要由大量的塑性玻屑、塑性岩屑及少量的晶屑组成。
(见左图,单偏光镜下,右图为正交镜下)
塑性玻屑呈骨针状、弧面棱角状,单偏光镜下显示出假流纹构造特征,含量约55% 塑性岩屑呈椭球状,轮廓不明显,单偏光镜下颜色较暗,内部见长石、石英颗粒,具霏细脱玻结构,成分为流纹岩、安山岩类,粒径0.5mm-0.9mm,含量约12% 晶屑成分为石英、长石类。
石英表明干净,无色透明,被熔蚀成浑圆状。
长石,无色,可见部分残缺晶形,裂纹发育,少量晶屑边部熔蚀。
晶屑粒径0.1mm-0.5mm,个别达0.8mm,多为次棱角状,含量约33%
鉴定人:
2013年1月4日。
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分析及其应用

红色铸体
蓝色铸体
岩石孔隙铸体压铸
压铸工艺及流程
目前我们采用的压铸方法是有机玻璃单体铸体 压铸。 压铸。其原理是将配置好的染色甲基丙稀酸甲脂单 体溶液在一定的压差下注入岩石孔隙中, 体溶液在一定的压差下注入岩石孔隙中,并在一定 的压力和温度下聚合固化成染色有机玻璃。 的压力和温度下聚合固化成染色有机玻璃。
配置药品溶液 接 收 制 样 品 品 样 注 注 灌 灌 合 切 空 压 聚 离 真 加 温 剥 片 加热聚合固化 恒 品 制 样 交
岩石孔隙铸体压铸
真空灌注: 抽真空前,将装好样品的玻璃试管放入烘箱中, 真空灌注: 抽真空前,将装好样品的玻璃试管放入烘箱中,
在(100±2)℃温度下加热1小时后,放入真空系统中抽 100± 温度下加热1小时后, 真空,当系统内真空度达到0.09MPa后 再抽真空1 0.09MPa 真空,当系统内真空度达到0.09MPa后,再抽真空1~2小 然后灌注有机玻璃单体溶液, 时,然后灌注有机玻璃单体溶液,并使溶液面高出样品 cm~4cm,再继续抽真空0.5 0.5~ 小时。 3cm~4cm,再继续抽真空0.5~1小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氮气瓶 压力表 六通阀座 电子温度控制仪 可调温度计 烘箱 压铸缸 高压管 装样玻璃试管 样品 高压阀表
样 品 的 选 取
样品大小和前期处理:样品需经抽涤洗油,不得含油; 样品大小和前期处理:样品需经抽涤洗油,不得含油;
样品尺寸Φ25mm×5mm(柱塞样) 25mm×25mm× 样品尺寸Φ25mm×5mm(柱塞样)或25mm×25mm×5mm Φ25mm mm 非柱塞样),送交的样品不少于两块。 ),送交的样品不少于两块 (非柱塞样),送交的样品不少于两块。
岩石薄片鉴定报告样式

薄片编号
30(五灰,0021孔Y38435758.53)
标本特征简述
灰色(略带棕红色)含亮晶含生屑泥晶灰岩,含类 化石
岩
石
成
分
矿 物 成 分
矿物名称
含量(%)
鉴 定 特 征
方解石
近100
他形粒状,具高级白干涉色;
白云石
有机质
粘土矿物
结
构组分
颗粒
32%
生 屑
12
生屑类型有:薄壳腹足类碎片(4%)、钙藻(2%)、有孔虫(1%)、腕足类碎片(0.5%)、海百合茎(2%)、钙球(0.5%)、介形虫(1%)、苔藓虫碎片(1%)等;
结构类型
含生屑粉屑泥晶结构;
显微构造
显微不均一构造;粉屑、生屑及亮晶分布不均;示顶底构造;
其 他
岩石综合定名
含生屑粉屑泥晶灰岩
成因简单分析
潮坪沉积
备注
岩石薄片鉴定报告
薄片编号
1(1174m)
标本特征
暗灰色,带绿色调,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角闪石组成,10%左右,长1-3mm;基质微粒结构,以斜长石为主,岩石新鲜;命名:角闪安山岩
石英
4
无色透明,正低突起,一级黄白干涉色,他形粒状,粒度0.1mm-0.2mm,充填于斜长石间的空隙中;
榍石
0.1
副矿物,菱形状,浅褐黄色,正极高突起,高级白干涉色;
绢云母
0.3
次生矿物,斜长石蚀变而成,见于斜长石表面;
方解石
0.6
次生矿物,高级白干涉色,交代石英;
结构特征
显微似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55%,粒度以1.0-2.5mm左右为主,自形程度较高;基质由斜长石、角闪石和石英等组成,45%,粒度较小,斜长石粒度0.2-1mm,以0.5mm左右为主;
“岩石薄片鉴定”课程教学的优化与探索

“岩石薄片鉴定”课程教学的优化与探索作者:牛君贺静殷文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3期牛君贺静殷文摘要:岩石薄片鉴定技术是石油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重点强调学生的实地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文章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为例,通过分析该类课程现状,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通过优化课程的整体结构,并与油田合作,利用油田提供的相关便利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应用思考能力。
关键词:岩石薄片鉴定;结构优化;自主学习;应用实践地质科学是一门特殊科学,在研究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野外考察,还需要实验室的分析研究,其中岩石薄片的制作以及偏光显微镜的使用,在地质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是地质行业以及石油行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
在野外条件下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岩石,只能确定岩石中主要的矿物成分及最一般的岩石结构、构造特征,岩石的很多信息都因为其组分过于细小而不能准确获得,致使很多有价值的线索从研究者手中滑过,而岩石薄片的显微镜下研究则弥补了这种缺陷,但是在薄片鉴定的时候,亦需紧密结合野外岩石的宏观特征,才能反映出更为准确的地质信息。
随着石油行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学生在岩石薄片鉴定方面完整流程的掌握程度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如合适样品的采集、制备、实地鉴定等。
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岩石薄片鉴定相关课程在国内各大石油院校中,还仅仅停留在理论讲解阶段,并没有一所相关院校综合开设了针对前期的野外样品的选择、岩石薄片制作的讲解以及实地岩石薄片鉴定三个方面的课程,导致石油类高校学生毕业往往无法达到企业岗位工作的要求,毕业生在进入岗位正式开始工作之前,仍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学习,才可以真正地开展鉴定工作。
以上问题与当前快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以及石油工业的要求相矛盾,基于上述情况,开展“岩石薄片鉴定”技能实训内容与方式研究,以“创新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以“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希望能通过本次教学改革,实现在该门实训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熟悉合适样品的采集、薄片的制备流程,并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薄片鉴定工作,使该门课程更符合“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为类似课程的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
薄片鉴定方法案例实例

• 案例背景介绍 • 薄片鉴定方法概述 • 薄片鉴定案例分析 • 薄片鉴定方法总结与展望
01
案例背景介绍
案例来源
01
案例来源于某地质勘查项目,目 的是对采集的岩石薄片进行鉴定 ,以了解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
02
案例数据来源于实地采样,通过 切割、磨光、抛光等工艺制备岩 石薄片,再进行显微镜观察和鉴 定。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薄片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提高鉴定效 率和准确性。
发展多学科交叉鉴定方法
结合多种学科的鉴定方法,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对薄片进行全 面分析,提高鉴定精度。
探索新型鉴定技术
研究和发展新型的薄片鉴定技术,如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等,以适 应不断发展的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需求。
THANKS
鉴定结果
鉴定出该宝石的种类、品质和价值, 为宝石市场提供可靠的鉴定依据。
案例意义
宝石薄片鉴定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 规范宝石市场和促进宝石行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鉴定案例三:岩石薄片鉴定
鉴定过程
通过对岩石进行切片处理,观察 其矿物组成、结构和纹理,与已 知岩石薄片进行对比,确定其所
属的岩石类型和成因。
鉴定结果
鉴定出该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型和 成因,为地质学研究提供可靠的
依据。
案例意义
岩石薄片鉴定对于地质学研究、 矿产资源勘探和工程地质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04
薄片鉴定方法总结与展望
薄片鉴定方法总结
光学显微镜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薄片中的 矿物、结构、构造等特征,是
传统的薄片鉴定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薄片 中矿物的形貌、晶体结构和表 面特征,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放 大倍数。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地质学岩石鉴定方法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地质学岩石鉴定方法地质学岩石鉴定方法:一、鉴定内容和方法: 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1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2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岩矿薄片、光片鉴定样品及标本采集

岩矿薄片、光片鉴定样品及标本采集岩矿薄片、光片鉴定样品及标本采集光片和薄片的区别如下:1、切片方式不同薄片要把岩石切至0.3mm以下,用树胶贴在载薄片下便于观察岩石的矿物组成等岩相学和岩组学特征。
光片不需要载薄片或是盖玻片,只需要把岩石表面抛光。
2、实验仪器不同薄片:主要用透射光显微镜光片:用反射光显微镜。
不过现在高级的显微镜同时配备有透射和反射光路。
3、磨片目的不同薄片:主要是对岩石中的透明矿物进行观察,适用于一般岩石。
但是若岩石中含有金属矿物,等无法判别。
光片:适用于矿石中矿石矿物(方铅矿、黄铜矿等)的判别。
岩矿薄片、光片鉴定样品及标本采集样品, 薄片, 标本, 鉴定, 采集1.样品规格:陈列标本的大小不应小于3×6×9cm;供薄片、光片鉴定用样品以能满足切制光片、薄片及手标本观察的需要为原则,规格不限。
2.采样要求①沉积岩对工作区内各时代地层的每一种代表性岩石均应按地层层序系统采样,同时也要适当采集能反映沿走向变化情况的样品;有沉积矿产的地段和沉积韵律发育地段,应视研究的需要而加密采样点。
②岩浆岩在每个岩体中按相带系统采集各种代表性岩石样品,在各相带间的过度地段应加密采样点;对岩体的下列地段及地质体均应采集样品:析离体、捕掳体、同化混染带、脉岩、岩体各类围岩、接触变质带、岩体冷凝边等;对各种类型的火山岩,按其层序及岩性,沿走向和倾向系统采样。
③变质岩根据岩石变质程度按剖面系统采样,并注意样品中应含有划分变质带的标志矿物;对不同夹层、残留体(由边缘至中心)、各种混合岩应系统地分别采样。
④矿石应按不同自然类型、工业类型、矿化期次、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的矿石,以及根据矿石中各有用矿物的相互关系,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的相互关系等特征分别采集矿石样品。
对于矿石类型复杂,矿物组合变化大的矿体,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剖面系统采样,以便研究矿石的变化规律。
在对矿石采集光片鉴定样品的同时,为研究其中透明矿物及其与金属矿物的关系,应注意适当采集薄片、光薄片鉴定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