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30年代小说〔五〕1、沈从文: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1926年出版第一个小说集【鸭子】代表作: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2、京派〔名词解释〕: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根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以"和谐"、"节制"、"恰当"为根本原那么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3、沈从文抒情小说艺术特色:①主要写湘西人性中的美与善;②.写现代文明中传统美好人性的遗失;③小说比拟散文化,有田园牧歌的美;④小说具有悲剧意识;⑤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⑥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4、【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李健吾称它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5、【边城】是沈从文浓郁的怀乡情结的艺术结晶,也是支撑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
第十三章30年代新诗〔小题目〕6、中国诗歌会诗人的诗歌创作亦可归入政治抒情诗,主要发起人有黄浦芳,穆木天等。
7、臧克家,是一位出自新月诗派之门又兼收各派之长的诗人,被称为“农民诗人〞和“乡土诗人〞8、戴望舒,代表作【雨巷】,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9、戴望舒诗歌的根本特征:❖作为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歌艺术历程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可以概括为“雨巷〞与“记忆〞时期、“残损〞时期。
❖前一阶段的诗绪较为消沉,境界较狭小,第二阶段的诗风那么趋向明朗,诗境较阔大。
10、卞之琳,代表作【断章】。
第十四章30年代戏剧11、1936年春,左联解散。
左翼剧联配合国防文学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
12、“好一记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演遍大江南北。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1、老舍短篇小说就文体言,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等;二是以传统说话、民间讲唱辅之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等。
2、《骆驼祥子》在宇宙风上连载,这是老舍“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
3、瞿秋白赞赏:“《子夜》是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
4、巴金的《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的《时报》上连载,原题为《激流》。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5、《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原载1934年《国闻周报》。
6、“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三人合著《汉园集》(1936)。
7、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独幕剧《五奎桥》(1930)、三幕剧《稻米》(1931)、四幕剧《青龙潭》(1932)。
8、1936年,茅盾仿效高尔基主编《世界的一日》的做法,发起征文运动,在此基础上主编成《中国的一日》。
9、夏衍的《包身工》“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
10、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后,又创办了《人间世》和《宇宙风》两刊。
11、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12、1940年前后的有关歌颂与暴露和对小说《华威先生》(张天翼著)的论争。
13、巴金的《憩园》、老舍的《四世同堂》则对中国式的家族文化进行了叩问。
14、师陀的系列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
15、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16、冯至《伍子胥》17、沙汀的“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18、《寒夜》(1946)是巴金继《激流三部曲》之后的又一力作,也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钱钟书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20、《金粉世家》连载于1927年2月至1932年5月的《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中国现代文学史_纲要

第一章文学的转折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的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与社会政治关联紧密的文学,也因此产生剧烈的错动,而出现了被称之为“转折”的情形,使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当代文学”形态的阶段。
“转折”在这里主要并不是指一种全“新”的东西的生成和“旧”的文学成分的消失,主要是指原来文学格局中各种倾向、流派、力量的地位、关系在新的条件下的重组。
一、文学的转折40年代后期中国的文学界,存在着多种不同思想艺术倾向的作家、作家群。
有与国民党有着直接的结盟关系的作家;有被称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一群(如沈从文、朱光潜、萧乾等);有“广泛的中间阶层作家”(或称“进步作家”,如老舍、叶圣陶、巴金、曹禺、朱自清等);有活动于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左翼革命作家。
有着明确政治、文学目标,并且有力量左右文学走向,对文学状况加以“规范”的,是左翼文学力量。
左翼文学力量通过积极传播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延安文艺整风所确立的文艺方向,通过对不同作家、文学派别进行的“类型”划分,以确立团结、争取、打击的对象,而达到文学“一体化”的实现。
这样,在进入 50年代之后到 70年代,左翼革命文学凭籍其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也凭籍政治权力的支持,而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合法存在的文学事实。
二、文学“新方向”的确立召开于 1949年 7月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通常被看作是“当代文学”的开端。
大会在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成绩、总结检讨 40年代国统区革命文学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来确立“当代文学”的性质,规定文学创作、理论批评、文艺运动的方针政策和展开方式。
并确定了毛泽东 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是文艺界的“共同纲领”。
周扬在大会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中指出,毛泽东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这一方向,规定了“当代文学”对于革命政治的服务和配合;以“民族的、阶级斗争与劳动生产”作为创作的体裁;工农兵及其英雄人物是作品的主人公;作品应以歌颂和表达乐观情绪作为基调;采取为广大读者明白易懂的艺术形式;作家的写作,以及文学作品出版、流通和阅读(批评),应高度组织化;……这构成这一时期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47d7817375a417876f8f18.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一、选择1.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2.《人的文学》作者:周作人3.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是:汪曾宪4.林语堂:幽默闲适的主张5.《家》人物:最主要人物有高老太爷,觉慧,觉尼和觉新西方6.张爱玲融合参差对照的手法东方7.创造社为文学而文学8.新儒林外史:《围城》9.茅盾:《子夜》、《沉沦》10.冯至:鲁迅称“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京派作家三美主张11.左翼:丁玲李金龙主要诗集12.建国以后以革命为题材的小说13.艾青的创作风格:独特的意象与主题14.《日出》中的人物15.《原野》中的人物16. 《十四行集》17.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二、名词解释1.京派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对乡土的梦幻般的描摹是京派小说的一大特点。
京派小说多表现出对人类的悲悯情怀。
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
2.先锋派小说又称新潮小说,它主要是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作家所创作的新潮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格非、北村、孙甘露、余华等。
3.《野草》《野草》一文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
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收入1 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运动
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
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
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
1、晚清文学明显强化和提高了小说和戏剧地位,明确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为平等并列的四大文体,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这种观念转变奠定了“五四”新文学整体格局的基础。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鲁迅】
1、《文艺与革命》:①批评他们夸大文艺的作用,不相信文艺有旋乾转坤的力量;②肯定文艺的宣传作用,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③革命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批评那些脑子里存着许多旧残滓的自封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
2、《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①“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②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③战线应该扩大,应该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④联合战线目的都在工农大众。讲话成为左联纲领性的指导文献,是鲁迅对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胡风】
《论民族形式问题》: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许多左翼作家及大批文艺青年来到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使解放区文学运动蓬勃兴起。中国新文学运动在国统区和解放区两大区域沿着同一方向推进。
1、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2年以前以延安为中心先后建立起文艺界统一战线组织和各种文艺团体,解放区文学运动与现实斗争和工农兵群众密切结合,报告文学、文艺通讯、短篇小说、街头诗、朗诵诗活动等十分活跃;
【左联的错误及缺失】
1、政治上的左倾错误;2、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倾向;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复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线索; 2、现代文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3、具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阶段和特点 (一)内容思想 上编:第一个十年(五四文学·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中编:第二个十年(左翼文学·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下编:第三个十年(抗战和解放文学·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戴望舒艾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等。
考核题型分析 试题按能力层次分为三种,即识记性试题、领会和简单应用性试题、综合运用性试题. 命题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名词解释题(2题,每题4分)、简答题(3题,每题8分)、论述题(2题,每题14分)等。
1《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 A ) A.《新青年》 B.《新潮》 C.《小说月报》 D.《现代评论》2.《故事新编》是一部( A ) A.历史小说集 B.散文集 C.现代小说集 D.杂文集3.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B ) A.郭沫若 B. 冯至C. 徐志摩 D. 刘半农 4.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作品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作家是( D ) A.叶绍钧 B. 王统照 C. 王鲁彦 D. 许地山 5.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 C ) A.1917年1月 B.1917年2月 C.1918年5月 D.1920年3月 6.认为诗仅仅是“个人灵感的记录”的诗人是( D ) A.冯至 B.汪静之 C.冰心 D.李金发 7.下列哪一组作品是田汉1920年代所作( B ) A.《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B.《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新儿女英雄传》 C.《火之跳舞》《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D.《新儿女英雄传》《火之跳舞》《风云儿女》 8.中国新文学史上“多余人”形象是( A ) A.《家》中的觉新 B.《灭亡》中的杜大心 D.《家》中的觉慧 C.《寒夜》中的汪文宣 9.老舍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时创作作品有( A ) A.《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B.《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C.《月牙儿》、《微神》、《断魂枪》D.《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 D ) 10.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观念与创作倾向是( A.表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B.表现农民的命运与前途 D.表现理想的“人性” C.表现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 211.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C )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 性苦闷的情绪 C. 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12.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 B )A.《踪迹》B. 《 毁灭》C. 《 火把》D. 《 北 游》13.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 A ) A.柔石的《二月》 B.蒋光慈的《短裤党》 C.丁玲的《梦珂》 D.艾芜的《故乡》 14.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 D ) A.《李家庄的变迁》 B.《李有才板话》 C.《邪不压正》 D.《小二黑结婚》 15.水生嫂这个人物出自( C ) A.《光荣》 B. 《麦收》 C. 《荷花淀》 D. 《芦花荡》 16.何其芳获1932年《大公报》文艺奖的《画梦录》,属于( D ) A.长篇小说 B. 短篇小说集 C. 诗集诗集 D. 散文集散文集 17.抗战初期的街头剧不包括( A ) A.《终身大事》 B. 《最后一计》 C. 《放下你的鞭子》 D. 《三江好》 18.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出自( B ) A.《倾城之恋》 B.《围城》 C.《长河》 D.《塔里的女人》的女人》 19.《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 A ) A.马峰、西戎 B. 孔厥、袁静 C. 欧阳山 D. 柳青 20. 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A.《翡冷翠的一夜》 B.《志摩的诗》 C. 《猛虎集》 D. 《云游集》 21.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是( C ) A.《雷雨》 B. 《北京人》 C.《原野》 D. 《农村三部曲》 22.张爱玲笔下带着黄金枷锁、人性被严重扭曲的人物是( B ) A.白流苏 B. 曹七巧 C.长白 D. 葛薇龙 23.《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B ) A.丁玲 B.周立波 C. 孙犁 D. 赵树理 24.被称为“泥土诗人”的作家是( B ) A.田间 B.臧克家 C. 艾青 D. 李季 25.以写作爱情诗为特色的“湖畔诗社”成员是( B ) A.冯雪峰 潘漠华 胡适 应修人 B.汪静之 冯雪峰 潘漠华 应修人3C.应修人 刘大白 冯雪峰 潘漠华D.应修人 刘大白 汪静之 潘漠华 26.林语堂主张幽默文学的命脉是( D ) A.“语言” B .“闲适” C. “笑料” D. “性灵” 27.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是( C ) A.《丈夫》 B. 《长河》 C.《边城》 D.《湘西》28.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D ) A.创作社 B. 新潮社 C. 新月社 D.鸳鸯蝴蝶派 29.洪深的话剧代表作是( D ) A.《五奎桥》 B. 《香稻米》 C. 《青龙潭》 D.《农村三部曲》 30.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D ) A.吕梁山地区 B. 陕北地区 C.胶东地区 D.白洋淀地区 31.现代“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 A ) A.鲁迅的《故乡》 B.许杰的《惨雾》 C.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D.沈从文的《边城》沈从文的《边城》 32.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C ) A.短篇小说 B.杂感 C.独幕剧 D. 诗歌 33.关于陈白露这个人物的准确概括是( B ) A.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贫民 B.骄横自尊、堕落放荡,但善良富有同情心 C.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时代的女性 D. 自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孀 34.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B ) A.抒情散文集 B. 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 传记 D. 杂文集杂文集 35.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 C ) A.《伤逝》 B.《在酒楼上》 C.《阿 Q 正传》 D.《祝福》 36.叶圣陶的小说中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的是( C ) A.《潘先生在难中》 B. 《多收了三五斗》 C. 《倪焕之》 D.《城中》《城中》37.标志老舍创作幽默风格成熟的作品是( C )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月牙儿》 38.茅盾在“五四”时期提倡( B ) A.革命文学 B.为人生文学 C.为艺术 D. 表现自我文学 439.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的三部作品是( D ) A.《幻灭》 《彷徨》《彷徨》 《追求》 C.《呐喊》 《动摇》《动摇》 《追求》 C.《幻灭》 《动摇》 《新生》 D. 《幻灭》 《动摇》《动摇》 《追求》 40.巴金的小说《火》三部曲又称( B ) A.激流三部曲 B. 抗战三部曲抗战三部曲 C. 爱情三部曲爱情三部曲D. 都市三部曲 二.多项选择题1.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有(A B D )A.取材广泛,不拘一格 B.恬淡从容,真率亲切 C. 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C.简素质朴,庄谐并出 D.构思精巧,虚实并举 2.属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剖析派”的小说家有( B C ) A.张天翼张天翼 、老舍 B.茅盾茅盾 、吴组缃 C. 沙汀、艾芜 D. 叶紫、柔石 E.丁玲、罗淑罗淑3.最早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白话文学作品的作家有( A B ) A. 鲁迅、周作人、胡适 B.刘半农、沈尹默、陈衡哲 C. 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4.下列关于老舍创作特色的正确表述有( B D ) A.现实主义、口语化 B.文化反思色彩、“京味儿” C.讽刺、浪漫主义 D.象征主义、抒情性5.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A B C E ) A.形象性 B.抒情性 C.讽刺性 D.闲适性 E.文字简练隽永、机智幽默6.下列各组中作者都曾写作“问题小说”的又( B D ) A.叶绍钧、胡适、鲁迅 B. 冰心、叶绍钧、王统照 C. 冰心、庐隐、张资平 D.许地山、王统照、冰心 E. 冰心、王统照、郁达夫 7.下列沈从文创作的小说有(B C D ) A.《竹林的《竹林的 故事》 B.《柏子》 C.《丈夫》 D.《长河》《长河》 E.《南行记》《南行记》 8.下列属于新格律体的白话诗集有(B E ) A.《昨日之歌》 B.《死水》 C.《繁星》 D.《尝试集》 E.《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的一夜》 9.“五四”文学革命在理论上的主要倡导者有(A B C D )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蔡元培元培 E.周作人周作人 10.沈从文小说《八骏图》描述正确的有:(ABCDE ) A 是一篇具有鲜明的讽刺意味的都市题材小说 B 运用了复杂的叙事手法用了复杂的叙事手法 D 教授丙是哲学教授教授丙是哲学教授 C 达士先生的书信构成一个多功能的独立的叙事声音 5E 是组织一个梦境。
中国现代文学史 纲要

这种情况有多种因素:或者其写作“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或者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
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文学“新方向”的现存规范之间,存在难以克服的距离和矛盾;
或者在 50年代几次文学(政治)运动中受到批判。有的作家虽然努力呼应“时代”,企望在
当时左翼文学“主流派”的分歧,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文学和政治、实践(生活的
和艺术的)与观念之间的关系上的分歧。周扬等更强调理论,“正确世界观”对作家创作的
重要性,而胡风认为,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周扬等所倡导的现实
主义,与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更为接近,而胡风等则更多地接受十九世纪法、俄文
持,而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合法存在的文学事实。
二、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召开于 1949年 7月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通
常被看作是“当代文学”的开端。大会在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成绩、总结检讨 40年代国
统区革命文学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来确立“当代文学”的性质,规定文学创作、
力量左右文学走向,对文学状况加以“规范”的,是左翼文学力量。左翼文学力量通过积极
传播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延安文艺整风所确立的文艺方向,通过对不同作家、文学派别进行的
“类型”划分,以确立团结、争取、打击的对象,而达到文学“一体化”的实现。这样,在
进入 50年代之后到 70年代,左翼革命文学凭籍其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也凭籍政治权力的支
学的“批判生活”的性质,并强调作家的“思想启蒙”责任。
3、在周扬等那里,深入生活,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晚晴文学改良的主要内容:在文学界掀起了以诗界革命、小说革命、文界革命、白话文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改良运动。
论述:一,梁实秋的文学基本观点:梁实秋发表《文学与革命》、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他说“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
二,《狂人日记》的主题: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作品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象征、暗示等手法,“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狂人的形象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一个清醒的启蒙主义者的形象。
三,分析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他的性格是丰富的,他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他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的性格特征。
四.为什么说《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首先在思想上的表现,《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
这表现在,第一,它以“直面惨淡人生,正是淋漓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毫无讳饰,深入地壮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
第二,作品中渗透着作者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第三,《呐喊》《彷徨》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任命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其次在艺术上:还由于它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和创新精神,给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学习榜样和丰富经验。
广泛吸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不墨守成规,大胆创新,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的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使结构形式服从于性格刻画和主题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复习方法及注意事项1、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线索;2、现代文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3、具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阶段和特点(一)内容思想上编:第一个十年(五四文学• 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中编:第二个十年(左翼文学• 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下编:第三个十年(抗战和解放文学• 1937 —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戴望舒艾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考核题型分析试题按能力层次分为三种,即识记性试题、领会和简单应用性试题、综合运用性试题.命题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 分)、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名词解释题(2题,每题4 分)、简答题(3题,每题8分)、论述题(2 题,每题14分)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A )A.《新青年》B.《新潮》C.《小说月报》D.《现代评论》2. 《故事新编》是一部( A ) A.历史小说集 B.散文集 C.现代小说集D.杂文集 3. 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B) A. 郭沫若 B.冯至 C.徐志摩 D.刘半农4. 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作品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作家是( D ) A. 叶绍钧 B. 王统照 C. 王鲁彦 D. 许地山5. 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 C ) A . 1917年1月 年2月 年5月年3月6. 认为诗仅仅是“个人灵感的记录”的诗人是( D )A. 冯至B. 汪静之C. 冰心D. 李金发7. 下列哪一组作品是田汉 1920 年代所作( B ) A. 《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 《名优之死》 B. 《咖啡店之一夜》 《名优之死》新儿女英雄传》 C. 《火之跳舞》《咖啡店之一夜》 《名优之死》 D. 《新儿女英雄传》 《火之跳舞》《风云儿女》 8. 中国新文学史上“多余人”形象是( A ) A. 《家》中的觉新 B. 《灭亡》中的杜大心 C . 《寒夜》中的汪文宣D . 《家》中的觉慧9. 老舍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时创作作品有( A )A. 《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B.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C. 《月牙儿》、《微神》、《断魂枪》D. 《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10. 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观念与创作倾向是 A. 表现社会主义的理想C. 表现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D. 表现理想的“人性”11. 郁达夫 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C ) A. 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 性苦闷的情绪 C. 命的思想 12. 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 B )1 3.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 A ) A. 柔石的《二月》 B. 蒋光慈的《短裤党》A.《踪迹 》B. 《毁灭》C.火把》 D.( D ) B. 表现农民的命运与前途 隐逸的思想 D. 追求革C. 丁玲的《梦珂》D. 艾芜的《故乡》 14. 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 D ) A. 《李家庄的变迁》 B.《李有才板话》 C. 《邪不压正》D. 《小二黑结婚》 15. 水生嫂这个人物出自( CA.《光荣》 B. 《麦收》 16. 何其芳获 1932 年《大公报》文艺奖的《画梦录》 A. 长篇小说B . C. 荷花淀》 D. 芦花荡》B. 短篇小说集17. 抗战初期的街头剧不包括( A C.,属于(诗集D.散文集A.《终身大事》江好》 B.最后一计》 C.放下你的鞭子》D.18.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出自( A.《倾城之恋》 B.里的女人》 19.《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 A. 马峰、西戎 B.孔厥、 青 ) 围城》 袁静 C.C.长河》欧阳山D.D .20. 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A.《翡冷翠的一夜》 B.《志摩的诗》 C.猛虎集》 D .游集》 21. 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是( A.《雷雨》B. 北京人》C.原野》 D .农村三部曲》 22. 张爱玲笔下带着黄金枷锁、人性被严重扭曲的人物是( A.白流苏 B.曹七巧 B.C . 长白D . 葛薇龙23.《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B A.丁玲 B. 周立波 B.24.被称为“泥土诗人”的作家是( A.田间 B.臧克家 C. B .25.以写作爱情诗为特色的“湖畔诗社” A. 冯雪峰 潘漠华 胡适C.孙犁 D .赵树理艾青 D.李季成员是( 应修人 B.) 汪静之冯雪峰 潘漠华应修人 C. 应修人 刘大白 冯雪峰 潘漠华 D.应修人 刘大白 汪静之潘漠华 26. 林语堂主张幽默文学的命脉是( A.“语言” B.“闲适” B.灵” 27. 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是( CB.C.笑料”D .A. 《丈夫》 28. 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长河》C. 边城》 D. 湘西》A.创作社 B .新潮社 C.新月社 D.鸳鸯蝴蝶派29. 洪深的话剧代表作是( D) B. A. 《五奎桥》 B. 《香稻米》 C. 30. 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 青龙潭》 D.农村三部曲》A.吕梁山地区 B .陕北地区 C.淀地区 31. 现代“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 AA.鲁迅的《故乡》 B. 许杰的《惨雾》 文的《边城》32. 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CB.胶东地区D.白洋)C. 废名的《竹林的故事》D. 沈从A. 短篇小说B. 杂感 33. 关于陈白露这个人物的准确概括是 C . 独幕剧D.诗歌A.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贫民 有同情心 B .骄横自尊、堕落放荡, 但善良富C.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时代的女性 孀 D .自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34.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B A.抒情散文集 B.)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传记D.杂文集 35. 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 C.A.《伤逝》 B. 《在酒楼上》 36. 叶圣陶的小说中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的是正传》D.祝福》A. 《潘先生在难中》B. 《多收了三五斗》C. 《倪焕之》中》37. 标志老舍创作幽默风格成熟的作品是( C )A. 《二马》B. 《骆驼祥子》C. 《离婚》D. 《月牙儿》38. 茅盾在“五四”时期提倡(B )A. 革命文学B. 为人生文学C. 为艺术D. 表现自我文学39. 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的三部作品是( D )A. 《幻灭》《彷徨》《追求》 C. 《呐喊》《动摇》《追求》C. 《幻灭》《动摇》《新生》D. 《幻灭》《动摇》《追求》40. 巴金的小说《火》三部曲又称(B )A. 激流三部曲B. 抗战三部曲C. 爱情三部曲D. 都市三部曲二.多项选择题1.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有(A B D )A. 取材广泛,不拘一格B. 恬淡从容,真率亲切C. 情景交融,感情真挚C. 简素质朴,庄谐并出D. 构思精巧,虚实并举2.属于20 世纪30 年代“社会剖析派”的小说家有(B C )A. 张天翼、老舍B. 茅盾、吴组缃C. 沙汀、艾芜D. 叶紫、柔石E. 丁玲、罗淑3.最早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白话文学作品的作家有(A B )A. 鲁迅、周作人、胡适B. 刘半农、沈尹默、陈衡哲C. 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4. 下列关于老舍创作特色的正确表述有(B D )A. 现实主义、口语化B. 文化反思色彩、“京味儿”C.讽刺、浪漫主义D. 象征主义、抒情性5. 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 A B C E )A. 形象性B. 抒情性C. 讽刺性D. 闲适性E. 文字简练隽永、机智幽默6. 下列各组中作者都曾写作“问题小说”的又( B D )A. 叶绍钧、胡适、鲁迅B. 冰心、叶绍钧、王统照C. 冰心、庐隐、张资平D.南行记》作人10.沈从文小说《八骏图》描述正确的有: (ABCD )EC 达士先生的书信构成一个多功能的独立的叙事声音E 是组织一个梦境。
至于用来表现’人’在各种限制下所见出的性心理错综情感三.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 1921 年 1 月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 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十二 人。
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在创作方法 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沈雁冰接编、革新的《小说月报》基本上成了文学 研究会的会刊。
2.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1918 年 5月发表在《新青年》第4 卷第5 号,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3. 新月诗派 :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 、“均齐”,强调诗人戴着镣铐跳舞, 表 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提出诗歌“三美主张”代表是徐志摩、闻一多。
4. 《白毛女》 以流传于民间的“白毛仙姑”传说为素材,表现了 “旧社会把人逼成 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的全新主题。
5. 《离婚》 老舍的长篇小说《离婚》通过对北平财政所和几个科员及其家庭风波的 描写。
《离婚》标志着老舍创作思想艺术的新高度。
四.简答题7. 下列沈从文创作的小说有( B C D A.《竹林的 故事》 B. 《柏子》)C. 《丈夫》D. 《长河》E.8. 下列属于新格律体的白话诗集有( B E )A. 《昨日之歌》B. 《死水》C. 翠的一夜》繁星》 D.尝试集》E.翡冷9. “五四”文学革命在理论上的主要倡导者有( A.鲁迅 B. 陈独秀 C. 胡适D.)蔡元培E.A 是一篇具有鲜明的讽刺意味的都市题材小说法B 运用了复杂的叙事手 D 教授丙是哲学教授1.简述《阿Q正传》艺术成就。
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上的一个杰出成就。
小说成功塑造了阿Q这个体现国民性的典型形象,刻画出了国民的灵魂,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暗示了辛亥革命更深层次的悲剧。
2.简析曹禺话剧《日出》的艺术结构。
在艺术形式上是一次新的创造。
采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从多个侧面来表现社会生活,用诸多生活的片断连缀,矛盾冲突和生活画面虽然较分散,但有其内在的统一性,反复出现的打夯工人的歌声起到了对全剧节奏的协调作用,增强了戏剧的整体感。
3.简述《子夜》的主要艺术特色。
①结构宏伟、严谨,具有深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②使用“心灵辩证法” 刻画人物的心理。
③通过不同的事件和场景,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