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达标15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5讲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突破训练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5讲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突破训练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5讲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突破训练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其实不是大理岩,而是花岗岩。

图a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 B)A.甲B.乙C.丙D.丁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A)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图a中的岩石类型为花岗岩,其类型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图b中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丁为喷出型岩浆岩,甲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故B项正确。

第2题,该景观地表的岩石为花岗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为风化作用;图b中①表示的是风化作用;②表示的是变质作用;③表示的是固结成岩作用;④表示的是冷却凝结作用,故A 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丁处为流动沙丘。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丙三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C)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乙、甲、丙4.图中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A.水平拉伸作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堆积作用解析第3题,一般情况下下部的岩层先形成,即乙岩层先形成,而后形成丙岩层,甲岩层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乙、丙两岩层形成的。

第4题,图中花岗岩从地壳深处向上侵入,说明有岩浆活动;因地壳的拉伸和挤压均可以形成断层,所以图中岩浆岩与石灰岩等的交界处受岩浆的高温作用及地壳内部的高压作用,形成大理岩(变质岩),说明有变质作用;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不能确定图中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

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C)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D.安山岩玄武岩解析图中显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运动的方向。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原卷版和解析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原卷版和解析版)

单元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新疆和田模拟)平潭位于福建沿海地区,该地有一种特殊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千层石蛋”(图1),“千层石蛋”上有一层层的圆圈式纹理,独特的地貌吸引了众多游客。

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部分)”。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千层石蛋”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A.甲B.乙C.丙D.丁2.与“千层石蛋”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有()①岩浆活动②冰川侵蚀③变质作用④球状风化⑤流水堆积⑥海浪侵蚀A.①⑤⑥B.①④⑥C.③④⑤D.②④⑥(2024·河北承德期中)下图示意野外钻探过程中对某岩层的钻探数据统计,其中横线以上数据为钻井顶的海拔,横线以下代表该岩层顶部的埋藏深度。

据此完成3~5题。

3.该岩层所在区域的构造地貌为()A.背斜谷B.向斜谷C.背斜山D.向斜山4.在Ⅴ点进行钻探,最可能发现()A.金属矿产资源B.地下水资源C.油气资源D.地热资源5.推测沿Ⅰ→Ⅵ钻探点一线出露地表的岩层新老变化为()A.由老逐渐变新B.先变老,后变新C.由新逐渐变老D.先变新,后变老(2023·广东实验中学模拟)2019年8月,水手在汤加群岛附近先是发现海上上升蒸汽柱,然后看到海面覆盖了大片“浮石筏”(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6~7题。

6.推断组成“浮石筏”的物质是()A.海洋污染物组成的陆地B.鱼类、水藻组成的群落C.由海底岩浆喷出快速冷却形成D.由海水上升导致岩石上浮形成7.此处两侧板块运动方向和地形是()A.相向运动海岭B.相向运动海沟C.相离运动裂谷D.相离运动岛弧(2023·河南郑州统考)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全新世(距今约1万年)以来,山前形成逐层叠覆的三期洪积扇,洪积扇发育主要受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影响。

【2021新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2021新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地表形态的塑造1.下面为四幅地貌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题。

(1)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B.乙C.丙D.丁(2)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B.乙C.丙D.丁2.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海浪侵蚀C.风化作用D.流水侵蚀(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冷却凝固B.②—变质作用C.③—重熔再生D.④—沉积作用(3)在该地质公园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岩石的主要类型应为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3.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为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3)下列关于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沉积岩越向上层越古老B.所有的岩石要形成新的沉积岩之前都必须要经过外力作用先形成沉积物C.所有的岩石要形成新的沉积岩之前都要先经过地壳抬升作用上升到地表D.沉积岩的代表有石灰岩、砂岩、板岩、煤炭4.下图示意滨海某花岗岩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岩石朝向海洋的一侧,主要遭受( )A.风化作用B.波浪侵蚀C.洋流侵蚀D.化学溶蚀(2)图示花岗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B.岩浆喷发--外力作用--地壳抬升C.岩浆侵入--外力作用--地壳抬升D.岩浆喷发--地壳抬升--外力作用5.鹅颈州立公园位于美国西部犹他州,是一个观赏圣胡安河深切曲流的极佳去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5-1 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5-1 岩石圈物质循环
A 8.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意大利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其境内大理岩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开采 历史悠久、加工技术先进,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
试从内、外力作用两个方面,说明意大利大理岩形成的过程。(6分)
古地中海中的海洋生物遗体经过长期 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
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喷出岩 侵入岩 ——花岗岩
特征: 密度小,常见气孔、流纹 矿物结晶颗粒较细
特征: 矿物结晶颗粒粗大、 质地致密坚硬, 常用做建筑材料
二、三大类岩石
2.沉积岩
(1)形成
裸露 岩石
风化 作用
碎 屑 物
风、流水等外力作用 由高处搬往低处沉积
沉 积 物
埋藏、压实 固结成岩
(2)特点: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D 3.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 ① B. ②
4.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 岩浆侵入 B. 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D C. 岩浆喷出 D. 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④ C. ③
D. ④
新几内亚岛是仅次于格陵兰的世界第二大岛,分属于巴布亚新几 内亚和印度尼西亚。连绵不断的中央山脉斜贯全岛,分布有许多 死火山。铜是岛上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此外还有富金矿、 铬、镍、海底天然气和石油等矿产资源。 2、说明铜矿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原因。
考向二、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图示,判定岩石类型及地质作用
山东青岛的马山石林是由直径约1米,高30余米的柱状玄武岩组成,
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如图1)。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
意图,数码表示地质作用,甲、乙、丙、丁表示三大类岩石。

2021届高考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课件(共30张ppt)

2021届高考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课件(共30张ppt)

D
8.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018·高考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 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 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 8~9题。
9.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 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 石的岩层新。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 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形成谷地 或盆地。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地 质地貌的形成过程
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只能由岩浆生成 花岗岩(侵入岩) 玄武岩(喷出岩) 侵入岩坚硬致密 喷出岩常有气孔
沉积岩
外力作用生成 如石灰岩/砂岩/页岩 有明显层理,可能
含有化石
变质岩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 变质生成 如大理岩/板岩/ 石英岩/片麻岩
(高考经典题)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❶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 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❷。据此完成(1)~(2)题。
4.看变质岩:变质岩受岩浆岩影响而形成,变质岩 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5.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 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 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6.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C
5.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

高中地理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轮复习第四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共26张PPT)

高中地理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轮复习第四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共26张PPT)

5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
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 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
浆 岩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 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流纹岩 玄武岩 安山岩
建筑材料 ;多种金属矿 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 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 积、固结而成岩石
(2)根据图(b)推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 B.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和生物化石 C.丙类岩石能形成岩浆岩 D.⑦属于内力作用
2020/8/1
16
➢应用提升 读图,其中左图表示岩石圈循环,右图表示水循环,①②③表示三 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 e为岩石循环与水循环相互作用的环节。据此回答(1)~(2)题。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2020/8/1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岩
13
4.理解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时,要把握以 下几点: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不可能由其他类 岩石转化而来。
(2)岩浆岩、沉积岩可转化为变质岩,变质岩也可能重 新变质。
(3)岩浆岩、变质岩可以转化为沉积岩,沉积岩受外力 作用变为碎屑物质在低处沉积后固结成岩可重新成为新的 沉积岩。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砾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 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 料;煤、石油是当前世 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2020/8/1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 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 而形成新岩石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五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五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课件

[真题剖析] [例 2](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B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B )
A.1
B.2
C.3
D.4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先经过沉积作用形 成沉积岩,后来发生断裂移动,形成断层乙;然后经过一段 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后岩浆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 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甲。第(2)题,新生成的沉积岩地 层在未经历构造变动之前是水平的。图中所示甲、乙两部分 地层均不水平,可推知该地在乙地层形成之后经历过一次褶 皱变形,后经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然后才形成甲地层;由 甲地层不水平可推知甲地层形成后又经历过一次褶皱变形。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总复习 ·地理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五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高考总复习 ·地理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 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 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岩石圈物 质循环示意图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 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这种关系实质就是内外力作 用,是近几年高考地理命题中的常考题型。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 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 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答题步骤] 第一步: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可以结合图中的图例、地层的层序、岩层的侵入关系等 确定出岩层的新老关系。 (1)一般岩层越老,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位置越靠上。 (2)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则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在岩 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闯关检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闯关检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闯关检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1.(2021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月考)冰壶是深受加拿大人喜欢的一项运动。

冰壶为圆壶状,由一种苏格兰自然花岗岩制成。

制造冰壶的资料能够来自以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图1是浙江省宁波市花岙岛海岸的〝石瀑〞奇观,它是火山熔岩冷凝后,构成的柱状节理群。

图2是岩石圈物质循环表示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2021北京西城期末)〝石瀑〞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A.①B.②C.③D.④3.(2021北京西城期末)形成图1中〝石瀑〞悬挂在半空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化作用B.流水腐蚀C.风力腐蚀D.海浪腐蚀北京时间2021年04月17日07时58分,厄瓜多尔发作里氏7.8级地震。

震中位于厄瓜多尔沿海(北纬0.46度,西经79.73度),距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约175千米。

震源深度20.2千米。

因地震灾祸,厄瓜多尔全国已宣布进入紧急形状。

以下图是震中散布表示图,读图回答下题。

4.(2021北京重点中学压轴)震中附远洋域属于( )A.消亡边界,海沟B.消亡边界,海岭C.生长边界,海沟D.生长边界,海岭5.(2021北京朝阳期中)以下图所示地域地层变化的先后顺序为( )A.褶皱弯曲、岩浆侵入、断层构成B.岩浆侵入、断层构成、褶皱弯曲C.断层构成、褶皱弯曲、岩浆侵入D.褶皱弯曲、断层构成、岩浆侵入以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

每当枯水期时,其左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构成了这一庞大、突兀的沙丘。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题。

6.(2021北京古城中学期中)构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进程是( )A.流水腐蚀—流水搬运—流水堆积B.风力腐蚀—风力搬运—流水堆积C.流水堆积—风力搬运—风力堆积D.海陆变迁—流水搬运—风力堆积砾岩楔是地震构成的地质结构,它的构成进程如以下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达标15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最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

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

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1~2题。

1.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 A)A.①类岩石B.②类岩石C.③类岩石D.④类岩石2.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B)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而侵入型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表冷凝形成的。

依据图2判断,①为侵入型岩浆岩,②为喷出型岩浆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

第2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

安徽天柱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左图为天柱山主峰“天都峰”景观,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右图中相对应的是( B)A.a和6 B.b和3C.c和5 D.d和14.有关左图中“天都峰”景观形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①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而形成②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③受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④经历了地壳的上升运动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右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确定d为变质岩;箭头“三进一出”的为岩浆,由此得出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由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确定b为岩浆岩;3为内力作用;剩下c为沉积岩,2、5为外力作用,故B正确。

第4题,出露地表呈现山岭的“天都峰”是花岗岩地貌景观。

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形成。

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其出露地表,后在外力作用下,受风化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故C正确。

浮来山又被称为浮来峰、飞来峰,有人用推覆构造来解释其成因。

推覆构造是一种岩层位移很大的断层构造,其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的岩块之上。

读推覆构造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C)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①④③②6.据材料推断浮来山的形成过程是( B)A.外力侵蚀—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C.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地壳上升D.推移上覆—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断块抬升解析第5题,首先要理解推覆构造的概念,然后以图中黑色岩层为参照岩层进行岩层新老关系的推断。

在没有发生水平挤压时,较老的岩层在下,较新的岩层在上。

最上面的②岩层最新,最下面的①岩层最老,黑色岩层之上的④岩层要比黑色岩层之下的③岩层新。

第6题,根据地质构造推断,该地岩层先是经历了水平挤压并发生了断裂,之后左侧岩块在相对运动中推移到右侧岩块之上,经过漫长时间的外力作用,上覆岩块中破碎的部分被侵蚀掉了,剩下了孤零零的浮来山。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南北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由图可知( B)A.①地蕴藏有石油资源B.②地岩层在张力作用下破碎,受侵蚀作用形成谷地C.岩层形成年代⑤地早于⑥地D.目前③地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挤压、抬升8.②④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A)A.该河从图中断块山东侧绕过B.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西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地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加之受侵蚀作用形成谷地;①地为向斜构造,没有石油;⑤地岩层形成的年代晚于⑥地;③地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

第8题,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

由图可知,②处河流的堆积物在北岸,说明河流偏向于南岸,河流由西向东流;④处河流的堆积物在南岸,说明河流偏向于北岸,河流由东向西流;由此说明河流从图中断块山东侧绕过。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岩层)。

读图,回答9~10题。

9.上图所示地区( D)A.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的垂直运动B.有2处断层和6处褶皱构造C.飞来峰的岩性与所处地区的岩性相同D.E处岩层的年龄比P处岩层新10.甲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地貌成因是( B)A.背斜上覆岩层岩性抗侵蚀能力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B.背斜顶部岩层张裂,抗侵蚀能力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C.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易形成谷地D.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形成谷地解析第9题,图中岩层发生弯曲或断裂是水平运动的结果;图中有2处褶皱和6处断层构造;飞来峰的岩性与周围岩性不同;E处岩层年龄比P处新。

第10题,甲处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岩层张裂,抗侵蚀能力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

翠玉白菜(下左图)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下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右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C)A.①B.②C.③D.④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①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②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③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④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3.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A.⑦-④-②-①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⑤D.②-④-⑤-⑥解析第11题,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翠玉白菜为变质岩。

③岩石靠近岩浆岩,容易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正确。

第12题,a、b为背斜和向斜构造,其形成是地质作用的差异;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表面有沉积岩分布,说明其地势较低,故而经历了下降运动,D正确。

第13题,根据沉积岩下层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上层岩石年龄可知,⑦岩层形成时间早于④岩层形成时间;根据岩浆岩侵入关系可知,②岩层早于①岩层,而且②①整体晚于⑦④岩层形成时间,A正确。

14.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面剖面示意图(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

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

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之前?(以字母指代地层)(3)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各种表现。

解析第(1)题,对照图例可知,C为砂岩,属于陆地河湖沉积特征。

E为深海沉积形成的石灰岩,G为浅海沉积的页岩,从E层到F层,由海洋环境变为陆地环境,与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有关;从F层到G层,由陆地环境变为浅海环境,与地壳下沉或海平面上升有关。

第(2)题,图中C~K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倾斜和弯曲,褶皱一定是这些地层形成之后产生的,即K地层(最年轻)形成之后;N、O、P地层位于最上层,且呈水平分布,是形成最晚和没有发生倾斜、弯曲的地层,褶皱一定在这三层形成之前,即N地层(三地层中最早)形成之前。

第(3)题,根据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答案(1)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

(2)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3)内力作用表现为: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作用表现为:沉积、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乏。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 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

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证,现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

这里自古灌溉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岩层的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断块山。

第(3)题,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秦岭所在岩层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层相对下降。

(2)断块山。

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是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作用(风力、流水等)将沉积物搬运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