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判断-关联词推导(新)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判断推理的四个模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是国考行测中必要的几个内容,上一次已经为大家总结了图形推理的一些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接下去我们接着来汇总逻辑判断中的一些相关内容。
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最难的一个模块,常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日常推理、论证类,这里主要为大家总结前三个模块。
( 1 )翻译推理判定:题目中出现逻辑关联词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四个翻译: 1、如果......那么.........如果就,前推后(前半句话推后半句话)替代关联词:只要 ...就,必须,离不开,凡是 ...都,为了...一定,要想...就2、只有......才......只有才,后推前替代关联词:除非 ...否则不, ...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基础/保障/前提,不...不...3、 ...且... (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翻译为 A 且 B ,全真才真,一假即假替代关联词:一边 ...一边,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同时,又 ...又4、 ...或... (至少一个存在)翻译为 A 或 B ,一真即真,全假才假替代关联词:也许 ...也许,和...中至少一个,和 ...不能同时,和 ...不都是两个推理: 1、逆否等价命题( A→ B 等价于-B → -A)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但有一个可能性结论2、摩根定律- ( A 且 B )等价于 -A 或-B- (A 或 B ) 等价于 -A 且-B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 2 )分析推理判定:给出一组对象以及若干信息,对象与信息进行匹配。
思路:先判定题干,为题干信息肯定还是题干信息真假不定,然后用方法方法: 1、题干信息确定(题干给出的内容可以直接用,给出的信息全部都是确定的)a、排除法适用条件:题干信息确定,且选项信息充分(选项给出了题干所有的匹配情况,否则为选项信息不充分)如何解题:读一句有效信息,排一个选项b、最大信息优先 ( 出现 2 次或者 2 次以上为最大信息),以最大信息最为作为突破口2、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题干给出的内容有真有假,不能全部直接拿来用)a、确定信息优先(通过题干的推理,可知的正确信息)在用确定信息优先以及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两种方法:列表法以及假设法列表法:要求将对象写在竖列,减少错误率,横行用来写其他信息假设法:要求从假设次数最少的情况进行假设,加快解题速度( 3 )真假推理判定:题干给出多个论断,但提问方式一般都是只有一句真话(假)则 ......解题思路:先找矛盾关系,然后看其余,再找反对关系,然后也看其余。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1)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华图教育任莉判断推理的四个模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是国考行测中必要的几个内容,上一次已经为大家总结了图形推理的一些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接下去我们接着来汇总逻辑判断中的一些相关内容。
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最难的一个模块,常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日常推理、论证类,这里主要为大家总结前三个模块。
(二)逻辑判断(1)翻译推理判定:题目中出现逻辑关联词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四个翻译:1、如果......那么.........如果就,前推后(前半句话推后半句话)替代关联词:只要...就,必须,离不开,凡是...都,为了...一定,要想...就2、只有......才......只有才,后推前替代关联词:除非...否则不,...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基础/保障/前提,不...不...3、...且...(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翻译为A且B,全真才真,一假即假替代关联词:一边...一边,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同时,又...又4、...或...(至少一个存在)翻译为A或B,一真即真,全假才假替代关联词:也许...也许,和...中至少一个,和...不能同时,和...不都是其中或关系里面存在一个否一规则:即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两个推理:1、逆否等价命题(A→B等价于-B→-A)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但有一个可能性结论2、摩根定律-(A且B)等价于-A或-B-(A或B)等价于-A且-B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2)分析推理判定:给出一组对象以及若干信息,对象与信息进行匹配。
思路:先判定题干,为题干信息肯定还是题干信息真假不定,然后用方法方法:1、题干信息确定(题干给出的内容可以直接用,给出的信息全部都是确定的)a、排除法适用条件:题干信息确定,且选项信息充分(选项给出了题干所有的匹配情况,否则为选项信息不充分)如何解题:读一句有效信息,排一个选项b、最大信息优先(出现2次或者2次以上为最大信息),以最大信息最为作为突破口2、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题干给出的内容有真有假,不能全部直接拿来用)a、确定信息优先(通过题干的推理,可知的正确信息)在用确定信息优先以及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两种方法:列表法以及假设法列表法:要求将对象写在竖列,减少错误率,横行用来写其他信息假设法:要求从假设次数最少的情况进行假设,加快解题速度(3)真假推理判定:题干给出多个论断,但提问方式一般都是只有一句真话(假)则......解题思路:先找矛盾关系,然后看其余,再找反对关系,然后也看其余。
逻辑推理基本知识

把不同排列顺序的意识进行相关性的推导就是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就是,当人类听到别人陈述的事情时,大脑开始历经复杂的讯号处理及过滤,并将信息元素 ( Information element ) 经过神经元(Neuron) 迅速的触发并收集相关信息,这个过程便是超感知能力。
之后由经验累积学习到的语言基础进行语言的处理及判断,找出正确的事件逻辑。
一、直接推理——关系推理①矛盾关系推理:矛盾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
规则:一个假,则另一个真;一个真,则另一个假。
由一个命题的真必然推导出另一相应命题为假,由一个命题的假必然推导出另一相应命题为真。
②反对关系推理:反对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真,但可同假。
规则:一个真,则另一个假;一个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由一个命题的真必然推出另一命题为假。
③下反对关系推理:下反对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假,但可同真,至少有一真。
规则:一个假,则另一个真;一个真,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由一个命题的假必然推出另一命题的真。
④差等关系推理差等关系——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之间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的关系。
规则:由一个全称命题真推出相应的特称命题必真,由一个特称命题假推出相应的全称命题必假。
二、间接推理——三段论三段论:指由两个包含有一个共同词项的直言命题作为前提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为结论的推理结构形式:根据中项在前提中的不同位置,三段论有四中不同的结构形式。
一、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主项和小前提的谓项大前提 M(中项)———P(大项)小前提 S(小项)———M(中项)——————————结论 S(小项)———P(大项)例:所有科学都是实践的产物自然科学是科学——————————所以,自然科学是实践的产物规则:1、小前提必须肯定2、大前提必须全称二、中项分别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谓项大前提 P(大项)———M(中项)小前提 S(小项)———M(中项)——————————结论 S(小项)———P(大项)例: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我们的军队不是愚蠢的军队——————————所以,我们的军队不是没有文化的军队规则:1、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2、大前提必全称三、中项分别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的主项大前提 M(中项)———P(大项)小前提 M(中项)———S(小项)——————————结论 S(小项)———P(大项)例:黄铜不是金子黄铜是闪光的——————————所以,有些闪光的不是金子规则:1、小前提必肯定2、前提之一必全称3、结论必特称四、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谓项和小前提的主项大前提 P(大项)———M(中项)小前提 M(中项)———S(小项)——————————结论 S(小项)———P(大项)例:有些植物是中草药中草药能治病——————————所以,有些能治病的是植物规则:1、如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则大前提全称;2、如大前提肯定,则小前提全称;3、如此小前提肯定,则结论特称;4、任何一个前提都不能是全称肯定命题。
判断推理知识点梳理

判断推理知识点梳理.判断推理知识点梳理(念卿児)一、总知识体系逻辑判断。
1.类比推理。
2.图形推理。
3.定义判断。
4.二、逻辑判断知识点(一)翻译推理假言命题1.)关联词替换表达2(。
就。
就。
前推后:如果。
就。
;只要。
;要。
①。
后推前:只有。
才。
;除非。
否则不②离不开///不明确:必不可少必须基础、前提必要条件/③“不能没有的项”放在“→”后边2.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2)德摩根定律B 且﹣=﹣A ﹣(A或B)①B或﹣﹣AB且﹣(A)=②(二)集合推理三个换位个基本2.1.4。
(单项不可逆)1()所有的S都是P。
(1)有的P是S=>(双项可逆))所有的(2)所有的S都不是P。
(2P都不是S。
<=>(双项可逆))有的S是P。
(3)有的P是S。
(3<=>)不让换。
有的(4)S不是P。
×(4 两个推出3.。
是都是P。
SP。
S是P(1)所有的S有的=> => 某个。
S不是P S不是P(2)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 某个=>(箭头方向不可逆)某个所有有的=> =>一个递推4.C →B→C, AA(1)递推公式:→B,=>2()成立条件:“B”必须指“所有”(三)真假判断,关键是“其余”首先找“矛盾”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矛盾关系:(四)论证类 1.论证的基本结构及思路(1)找论点引导词:因此、所以、认为、观点是、建议、倡导、表明、说明、结果是。
①首尾句原则② 2)表立场( => 削弱加强反对支持 => ②①)根据强度选答案(3 本身方法的强弱关联性②①加强论证类2.最强☆☆☆☆☆)搭桥:建构联系1(.(2)排除他因:加强可能性控制变量A无B有(3)对比试验:有AB,无4)加强论据:(解释原因举例子加强原有论据:/①补充新论据②。
部分重复/同义转换(5)重复论点: 3.削弱论证类最强☆☆☆☆☆(1)因果倒置☆☆☆☆☆最强)否论点(否前提)(2 特点:不能没有次强)拆桥☆☆☆(3 次强)对比试验:☆☆☆(4 A无B,有有A有B①控制变量有B 有A有B,无A ②最弱☆(5)另有他因(6)否论据:☆最弱质疑原论据①提出反向论据②(五)原因解释1.题目形式(1)无关联词(2)设问形式:原因、解释2.解题规范(1)明确目标(2)选项验证(六)日常推理(日常推理没有关联词,翻译推理有关联词)1.主题一致:话题必须聚焦2.主体一致:无关概念必须排除(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扩大范围)3.优选“可能”4.整体优先:(1)整体>部分(2)主旨>句子(七)分析推理选项信息充分1.(1)直接排除(2)代入排除2.选项信息不充分(1)最大信息优先(2)肯定信息标注3.材料题(1)题干结论:应用所有(2)题目结论:通常不可用三、类比推理知识点(一)三种题型1.两词型2.括号型:选项代入(1)主线:横看/词义(2)辅线:竖看/词性3.三词型(二)七种关系1.同一关系古、今/中、外/雅、俗/自称、他称/书面、口头2.交叉关系3.并列关系:一个概念在一个分类标准下进行分类(1)矛盾关系(2)反对关系4.包容关系:种属关系/组成关系5.属性关系:必然属性/或然属性6.对应关系:一一对应/非一一对应7.条件关系:找方向、找“必要”(三)两种技巧1.造句子2.想逻辑四、图形推理知识点(一)位置类:图形组成相同1.平移(1)方向:上、下、左、右;顺时针、逆时针(2)距离:等差数列(常数列)旋转2.(1)方向:顺时针、逆时针(2)度数:30、45、60、90、120、150、1803.翻转:横/纵4.静态位置(1)上、下、左、右、前、后、内、外(2)相离、相交、相切(3)平行、垂直(4)面积大小(二)样式类:图形组成相似1.遍历(缺啥补啥)(1)分层:九宫格一行遍历一层(2)层与层之间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3)层与层之间找元素的全集2.运算(1)规则运算:加、减、同、异&同:无关图形的大小、比例、面积(2)特殊运算:没有任何既定运算规则①所有的运算规则都要在题目中总结并在题目中运算②加法交换律不适用③(三)数量类:图形组成凌乱1.点(1)通常情况下端点不数(2)点分为:交点、切点、顶点(3)先数所有的点,再数某一类点(4)重点:曲线和直线的交点2.线(1)直线(2)曲线(3)直线与曲线之和 4)笔画(相关知识点:一笔画问题 1)简单图:直接画(奇点个数是0或者的图形可以一笔画2奇点:2()复杂图:数奇点:从一个点引出线的条数是奇数&切多边形:内部能,整图能;内部不能,整图不能。
逻辑关联词1(新2019)

逻辑判断思维导图【精校】

有的人是好人 有 的人不是好人
所 有S是P 所有 S不是P
有 的S是P 有的 S不是P
全称肯定 全称否定 特称肯定 特称否定
题干给出明确的条件关系 问题一般都是 “可以推出的是 ”不“能推出的是 ”
命 题形式
题 型特征
所有是 * 有的非
有的非 * 所有是
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
某个是* 某个不是
所有是* 所有都不是
所有是* 某个不是
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所有都不是 *某个是 有些是* 有些不是
某个不是 *有些是 某个是* 有些不是
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前推后A →B
等价关联词:只要 A,就 B ;若A 则B;所有 /任何/凡是 A,都 B为了 A必, 须 B;A离不开 B
条件一假,则假在矛盾中,其余全真 A与 -A
“所有是 ”与“有的非 ”
矛 盾关系
“有的是 ”与“所有非 ” “A或B”与“ -A且-B ” ,且“BA”与“ -或A -B ”
A→B与A且 -B
常见的矛盾关系
通过关系来判断
找到反对关系,看其他条件
上反对(所有是与所有非),条件必然是一假,则其他条 件都为真
排除选项
削弱、质疑、反驳、反对
削弱题一定要先找论点(削弱论点最强)
直接否定论点 举 反例
削弱论点
提问方式 解 题思路
论据与论点无关
拆桥
剩 余范围与题干的范围相反
比如:日本 ...,那么亚洲就 ...,反补范围:亚洲其他国家 不...
反 补范围
直接否定论据
关联词推导知识点

关联词推导(翻译推理)(一)假言命题1、充分条件(如果P,就Q)语句形式:(1)如果…就…,如果….那么…(2)(只)要….才…(3)….必然….,….一定…..,….离不开….等绝对化的表述。
所有…都是…,没有…不是,凡是…就是…,每一个…是…等对象是所有的句子。
翻译规则:前=>后 P=>Q 条件=>结论注意:前后指的是翻译句子的前半句和后半句。
e.g.(1)要想健全监督的机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健全监督的机制⇒政府的有效管理(2)如果听从专家的意见,就能避免决策失误听从专家的意见⇒避免决策失误2、必要条件(只有P,才Q)语句形式:(1)只有..才…,除非…才…(2)…是…的基础,….是…的前提等前提类表达。
关于基础的问题谁是条件谁在后面翻译规则:后=>前 Q=>P 结论=>条件e.g.(1)生物的解毒能力是生物抗性的基础生物抗性⇒生物的解毒能力(2)只有C、D两乡镇都开展该活动,A或B两乡镇才开展该活动A∨B⇒C∧D(3)建设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句没有翻译,组成部分不等价于前提。
前提意味着必须存在。
(二)逆否命题(1)当题干中可以翻出一个推导关系A=>B,则可以使用逆否规则(2)核心:否后推否前,—B=>—A(3)推论:否前(—A)、肯后(B)推不出任何绝对化的结论,但是可以推出可能性结论(4)强调:逆否规则中的“前后”指的是翻译出来的推导关系的前后。
e.g.(1)E股票和F股票不同时涨;如果F股票不涨,那么E股票涨;如果E股票不涨,那么,F股票也不涨。
据此,可以推出()。
A.E股票涨,F股票涨B.E股票不涨,F股票涨C.E股票涨,F股票不涨D.E股票不涨,F股票不涨第一步:翻译题干(1)-E或者-F;(2)-F⇒E;(3)-E⇒-F第二步:分析题干,结合选项得出答案根据逆否规则,由(3)可推出“F⇒E”,又知(2)“-F⇒E”,因此E肯定涨。
判断推理知识点梳理

判断推理知识点梳理(念卿児)一、总知识体系1.逻辑判断。
2.类比推理。
3.图形推理。
4.定义判断。
二、逻辑判断知识点(一)翻译推理1.假言命题(1)基本结构(2)关联词替换表达①前推后:如果。
就。
;只要。
就。
;要。
就。
②后推前:只有。
才。
;除非。
否则不。
③不明确:必不可少/必须/基础、前提/必要条件/离不开“不能没有的项”放在“→”后边2.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1)基本结构(2)德摩根定律①﹣(A或B)=﹣A且﹣B②﹣(A且B)=﹣A或﹣B(二)集合推理个基本 2.三个换位(1)所有的S都是P。
=>(1)有的P是S。
(单项不可逆)(2)所有的S都不是P。
<=>(2)所有的P都不是S。
(双项可逆)(3)有的S是P。
<=>(3)有的P是S。
(双项可逆)(4)有的S不是P。
×(4)不让换。
3.两个推出(1)所有的S都是P。
=> 某个S是P。
=> 有的S是P。
(2)所有的S都不是P。
=> 某个S不是P。
=> 有的S不是P。
所有=> 某个=> 有的(箭头方向不可逆)4.一个递推(1)递推公式:A→B,B→C,=> A→C(2)成立条件:“B”必须指“所有”(三)真假判断首先找“矛盾”,关键是“其余”&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四)论证类1.论证的基本结构及思路(1)找论点①引导词:因此、所以、认为、观点是、建议、倡导、表明、说明、结果是。
②首尾句原则(2)表立场①支持=> 加强②反对=> 削弱(3)根据强度选答案①关联性②本身方法的强弱2.加强论证类(1)搭桥:建构联系☆☆☆☆☆最强(2)排除他因:加强可能性(3)对比试验:有A有B,无A无B控制变量(4)加强论据:①加强原有论据:举例子/解释原因②补充新论据(5)重复论点:部分重复/同义转换。
3.削弱论证类(1)因果倒置☆☆☆☆☆最强(2)否论点(否前提)特点:不能没有☆☆☆☆☆最强(3)拆桥☆☆☆次强(4)对比试验:☆☆☆次强①有A有B,有A无B②有A有B,无A有B 控制变量(5)另有他因☆最弱(6)否论据:☆最弱①质疑原论据②提出反向论据(五)原因解释1.题目形式(1)无关联词(2)设问形式:原因、解释2.解题规范(1)明确目标(2)选项验证(六)日常推理(日常推理没有关联词,翻译推理有关联词)1.主题一致:话题必须聚焦2.主体一致:无关概念必须排除(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扩大范围)3.优选“可能”4.整体优先:(1)整体>部分(2)主旨>句子(七)分析推理1.选项信息充分(1)直接排除(2)代入排除2.选项信息不充分(1)最大信息优先(2)肯定信息标注3.材料题(1)题干结论:应用所有(2)题目结论:通常不可用三、类比推理知识点(一)三种题型1.两词型2.括号型:选项代入(1)主线:横看/词义(2)辅线:竖看/词性3.三词型(二)七种关系1.同一关系古、今/中、外/雅、俗/自称、他称/书面、口头2.交叉关系3.并列关系:一个概念在一个分类标准下进行分类(1)矛盾关系(2)反对关系4.包容关系:种属关系/组成关系5.属性关系:必然属性/或然属性6.对应关系:一一对应/非一一对应7.条件关系:找方向、找“必要”(三)两种技巧1.造句子2.想逻辑四、图形推理知识点(一)位置类:图形组成相同1.平移(1)方向:上、下、左、右;顺时针、逆时针(2)距离:等差数列(常数列)2.旋转(1)方向:顺时针、逆时针(2)度数:30、45、60、90、120、150、1803.翻转:横/纵4.静态位置(1)上、下、左、右、前、后、内、外(2)相离、相交、相切(3)平行、垂直(4)面积大小(二)样式类:图形组成相似1.遍历(缺啥补啥)(1)分层:九宫格一行遍历一层(2)层与层之间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3)层与层之间找元素的全集2.运算(1)规则运算:加、减、同、异&同:无关图形的大小、比例、面积(2)特殊运算:①没有任何既定运算规则②所有的运算规则都要在题目中总结并在题目中运算③加法交换律不适用(三)数量类:图形组成凌乱1.点(1)通常情况下端点不数(2)点分为:交点、切点、顶点(3)先数所有的点,再数某一类点(4)重点:曲线和直线的交点2.线(1)直线(2)曲线(3)直线与曲线之和(4)笔画相关知识点:一笔画问题(1)简单图:直接画(2)复杂图:数奇点:奇点个数是0或者2的图形可以一笔画&奇点:从一个点引出线的条数是奇数(3)切圆/切多边形:内部能,整图能;内部不能,整图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为了实施最佳配合,在确定某排球赛上场队员的组成时,甲、乙、丙三位教练对小王和小李是否上场表态如下:
甲:“只有小王上场,小李才上场。
”
乙:“如果小王上场,则小李上场。
”
丙:“或者小王上场,或者小李上场。
”
据此,下列哪项判断为不可能推出的结论?()
•三人的话都是真的
•三人的话都是假的
•三人的话两真一假
•甲乙的话都为真话
7、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甲:小李上⇒小王上;
乙:小王上⇒小李上;
丙:小王上∨小李上。
第二步:列举情况,并将信息列于表中
第三步:分析表格并判断选项
由表格知,三人的话要么都为真,要么两真一假,可能甲乙的话都为真话,不存在三人的话都为假话的情况,故答案为B。
8如果丽丽参加同学聚会,那么小强、大壮和李铁也将一起参加同学聚会。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如果丽丽不参加同学聚会,那么小强也不参加
•如果小强、大壮和李铁在一起参加同学聚会,那么丽丽也参加
•如果丽丽和小强参加同学聚会,那么大壮和李铁不会参加
•如果李铁不参加同学聚会,那么丽丽也不参加
8、第一步: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翻译题干
丽丽去⇒小强去∧大壮去∧李铁去,其逆否命题是﹣小强去∨﹣大壮去∨﹣李铁去⇒﹣丽丽去。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A项:﹣丽丽去⇒﹣小强去,“﹣丽丽去”属于否前件,“﹣小强去”属于否后件,根据逆否规则可知,否前件无法推出否后件,排除A。
B项:小强去∧大壮去∧李铁去⇒丽丽去,根据逆否规则可知,后件无法推出前件,排除B。
C项:丽丽去∧小强去⇒﹣大壮去∧﹣李铁去,丽丽去∧小强去等价于丽丽去,肯定前件可以推不出否定后件,C项明显不符合题干逻辑,排除C。
D项:﹣李铁去⇒﹣丽丽去,正好满足题干的逆否规则,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9所有甲都属于乙,有些甲属于丙,所有乙都属于丁,没有戊属于丁,有些戊属于丙。
以下哪一项不能从上述论述中推出()。
•有些丙属于丁
•没有戊属于丁
•有些甲属于戊
•所有甲都属于丁
9、第一步:将题干信息用图形表示
题干强调的是甲乙丙丁戊之间的关系,需要根据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来判断各个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正确,因为有些甲属于丙,说明甲丙之间有交集,而所有甲都属于丁,所以有些丙也属于丁。
B项正确,因为没有戊属于丁,而所有乙都属于丁,所以戊和乙也没有交集。
D项正确,因为所有甲都属于乙,而所有乙都属于丁,所以所有甲都属于丁。
C项不正确,有些甲属于丙,说明甲丙之间有交集,而没有戊属于丙,则戊和丙之间没有交集,不能说明戊和丙之间有没有交集,所以不能推出有些甲属于戊。
因此答案为C。
10某超市有一部分见习生,按超市规定,见习生头三个月每月只能拿800元工资。
小李是某超市员工,她每月拿800元工资。
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有一部分拿800元月工资的是见习生
•小李是见习生
•只要不是见习生,工资就会超过800元
•小李遵守超市规定
10、第一步:翻译题干。
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题干主要有三个信息点,①超市有一部分见习生;②见习生⇒拿800元工资;③小李拿800元工资。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利用逆否规则
A项:有一部分见习生⇒拿800元月工资的是,符合信息点①②,A正确;B项:“小李拿800元工资”
属第二个推导关系的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即无法推出小李是不是实习生,B错;C项:工资超过800元⇒不是见习生,工资超过800元不属于第二个推导关系的否后件,即构不成逆否关系,推不出不是实习生,C错;D项:小李遵守超市规定,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该内容,属于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A。
11物质经济是以物质资源为主要劳动资源的经济。
原始经济是原始的物质经济,农业经济是以生物物质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工业经济是物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物质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建立知识经济的先决条件是工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工业经济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因此没有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质经济就不能转化为知识经济。
据此,可以推出()。
•如果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质经济就能转化为知识经济
•如果物质经济不能转化为知识经济,就没有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只有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质经济才能转化为知识经济
•只有物质经济转化为知识经济,科学技术才能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11、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分析题干可知,题干的结论是最后一句话,即:﹣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质经济转化为知识经济。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选项,利用逆否规则
A项: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质经济转化为知识经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属于否前件,推不出任何绝对化的结论,故A错;
B项:﹣物质经济转化为知识经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质经济转化为知识经济”属于肯后件,推不出任何绝对化的结论,故B错;
C项:物质经济转化为知识经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是题干推导关系的逆否规则,故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