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论文
食品微生物检验论文

食品微生物检验论文摘要:食品微生物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反映食品污染程度的指示菌和致病菌,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方法和仪器分析法为主要检测技术。
要从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的配置和正确使用、采集有代表性的检测标本和运输保存过程中避免污染等方面,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测项目检测技术质量控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1]。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监测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是判断被检食品是否可被食用、衡量食品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判定依据之一。
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反映出食品卫生环境和食品加工环境的具体现状,能评价食品为微生物污染的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为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饮食安全,笔者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项目、检验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1 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1.1 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在食品加工、运输、储存一直到食用前的任何环节,微生物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食品中造成污染。
检测食品中的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可以评定食品污染的程度。
大肠菌群是指载7 ℃的条件下,能分解乳糖、产气、产酸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大肠菌群与粪便污染有关,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因此将其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表明食品是否存在粪便污染。
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数是指在100 g或100 mL样本中,大肠菌群数的最近似数(MNP)表示。
大肠菌群数的高低,直接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间接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可能出现食物中毒和流行病,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菌落总数是指载37 ℃的普通琼脂培养基上,1 g或1 mL样品在培养24 h后所生长的菌落总数,是评定生活饮用水和食品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论文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论文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摘要:微生物污染是指由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和病毒造成的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
这种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不仅较为多见,且易发生。
所以,了解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能够让人们更好的选择食品,从而更加健康的生活。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应用前景前言:人类对食品微生物的利用,起源很早。
远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就会利用微生物酿酒。
16世纪,荷兰人A.van列文虎克首次制成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后,才看到微生物。
1857年,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证实酒精的发酵过程由酵母引起,并经长期研究,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解决了当时法国由于酒的变质给酿造业带来的重大损失问题,开创了巴斯德灭菌法(现称巴氏灭菌法)。
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化学和化学分析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学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尤其是70年代遗传工程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
通过诱变、细胞融合等技术,选育出高产的发酵食品微生物优良菌株,可提高产量,改变食品工业的面貌。
正文:食品微生物(food microorganisms)是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总称。
包括生产型食品微生物(醋酸杆菌,酵母菌等)和使食物变质(霉菌,细菌等)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
微生物无处不在,可在食物链的任何环节侵入食品:从动物到田间的植物、从加工的食品到端上餐桌的食物。
如果我们食用的食物中有微生物繁殖,就可能造成疾病。
食品从生产原料、加工,一直到食用以前都有可能遭到微生物污染。
食品微生物包括3大类:①: 通过它的作用,可生产出各种饮料、酒、醋、酱油、味精、馒头和面包等发酵食品。
②:是引起食品变质败坏的微生物。
③:又称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包括能引起人们食物中毒和使人、动植物感染而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来自土壤、空气、水、人和植物及食品加工设备与包装材料。
食品微生物卫生与检验课程论文.doc

我国食品常见污染微生物及其监测分析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社会稳定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
而微生物污染又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食品法典委员会将微生物健康危害列为食源性危害的三大原因之一。
我国对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资料显示,微生物食物中度比例高达67%。
在国家质检总局每年的食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情况也相当严重。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奶制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奶制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程度令人震惊, 2004年爆发的劣质奶粉事件促使全国的奶制品行业进行新的整顿;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致使三鹿企业倒闭关门;然而蒙牛眉山黄曲霉素事件又一次挑战了消费者的底线。
关键词:奶制品微生物污染一、奶制品的供应链奶制品供应链是指以奶制品企业为核心,有关奶制品生产销售和流通的相关联的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网链结构我国奶业多采用公司+ 奶站+ 农户模式,即分散饲养集中挤奶模式,使得奶制品供应链涉及原奶环节奶站环节生产企业环节流通销售环节消费环节等奶农分散饲养奶牛,将原奶销售给奶站;奶站将统一收购的原奶再汇总卖给奶制品加工厂;加工厂将原奶制成各式奶制品,包括奶粉纯牛奶酸奶冰激凌等等;再流经销售环节(包括批发商各大超市便利店等),最后进入到消费领域二、奶制品的污染微生物奶与奶制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适宜各个年龄段的人食用。
但奶与奶制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在奶和奶制品中可迅速生长和繁殖,这不但降低了奶与奶制品的营养价值,影响其风味,而且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奶制品的营养成分比较完全,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极易吸收的钙和完全维生素等。
所以奶与奶制品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
奶与奶制品被为污染后不及时处理,乳中的微生物机会大量繁殖,分解糖、蛋白质和脂肪等,产生酸性物、色素、气体及有碍产品风味及卫生的小分子产物及毒素,从而导致奶品出现酸凝固,色泽异常,风味异常等腐败变质现象。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论文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摘要: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
其中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危害人类健康最易发生,而且较为多见。
所以,了解微生物与食品安全、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应用前景前言:人类对食品微生物的利用,起源很早。
远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就会利用微生物酿酒。
古书曾记载有:“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
《商书》中也记载有:“若作酒醴,尔维曲;若作禾羹,尔维盐媒”。
“曲”是用谷物培养霉菌等微生物制成,“”是发芽的谷物,如作啤酒的麦芽,“媒”是含有乳酸菌之类的菜卤。
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是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
直到16世纪,荷兰人A.van列文虎克首次制成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后,才看到微生物。
1857年,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证实酒精的发酵过程由酵母引起,并经长期研究,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解决了当时法国由于酒的变质给酿造业带来的重大损失问题,开创了巴斯德灭菌法(现称巴氏灭菌法)。
这种灭菌方法至今仍应用于酒、醋、酱油、牛奶、果汁等食品的灭菌。
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化学和化学分析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学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尤其是70年代遗传工程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
通过诱变、细胞融合等技术,选育出高产的发酵食品微生物优良菌株,可提高产量,改变食品工业的面貌。
正文:1.1微生物,有时也称细菌,实际上包括细菌、霉菌、酵母和病毒等引起食物中毒的有害微生物(注意: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如乳酸菌、面包酵母等)。
由于这些生物个体十分微小,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无处不在,可在食物链的任何环节侵入食品:从动物到田间的植物、从加工的食品到端上餐桌的食物。
如果我们食用的食物中有微生物繁殖,就可能造成疾病。
食品从生产原料、加工,一直到食用以前都有可能遭到微生物污染。
食品微生物包括3大类:①: 通过它的作用,可生产出各种饮料、酒、醋、酱油、味精、馒头和面包等发酵食品。
食品微生物论文

微生物食品——单细胞蛋白PS湛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 524048摘要:微生物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实体,大多是单细胞,用发酵法生产这些单细胞微生物就可以得到极为丰富的单细胞蛋白。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一头体重500千克的牛,每天只能合成0.5千克的蛋白质。
而500千克的活菌体,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在24小时内能够生产1250千克的单细胞蛋白质。
单细胞微生物制造出来的蛋白质可以制造人造肉、人造鱼、人造面粉等食品。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单细胞蛋白、营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论有意无意,经常直接食用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食品。
平常我们吃的蘑菇就是微生物的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含有和牛排一样多的蛋白质。
微生物食品在人类食谱中的比例越来越重。
目前,世界上还有2/3的人营养不良,缺少动物性蛋白,可见人类对蛋白质的需要越来越大。
毕竟地球上的动植物有限,产生的蛋白质更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在微生物方面做文章,势在必行。
(一)单细胞蛋白概念196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单细胞蛋白的概念。
单细胞蛋白又叫微生物蛋白、菌体蛋白。
按生产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石油蛋白、甲醇蛋白、甲烷蛋白等;按产生菌的种类不同,又可以分为细菌蛋白、真菌蛋白等。
1967年在第一次全世界单细胞蛋白会议上,将微生物菌体蛋白统称为单细胞蛋白。
(二)单细胞蛋白含丰富营养物质及其原料来源单细胞蛋白所含的营养物质极为丰富。
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鱼、奶酪高20%以上;氨基酸的组成较为齐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含量较少的赖氨酸。
一般成年人每天食用10~15 g干酵母,就能满足对氨基酸的需要量。
单细胞蛋白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辅酶A、辅酶Q、谷胱甘肽、麦角固醇等。
而且单细胞蛋白质里氨基酸的种类比较齐全,有几种在一般食物里缺少的氨基酸,再单细胞蛋白里却大量存在.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这也是一般食物所不及.正是由于单细胞蛋白具有这些突出的优点,现在人们用它加上相应的调味品做成鸡、鱼、猪肉的代替品,不仅外形相象,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也不亚于天然的鱼肉制品;用它掺和在饼干、饮料、奶制品中,则能提高这些产品的营养价值.在畜禽的饲料中,只要添加3-10%的单细胞蛋白,便能大大的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用来喂猪可增加瘦肉率;用来养鸡可多产蛋;用来饲养奶牛还可提高产奶量.在井冈霉素、肌苷、抗菌素等发酵它又可代替粮食原料.原料来源广泛:可作为单细胞蛋白生产原料的资源有:矿物(石油、液蜡、甲烷、泥炭等)、纤维资源(秸秆、木屑、糠稗、蔗渣等)、糖类资源(糖蜜、甘薯、木薯等)、工业有机废液(味精废液、淀粉废液、豆制品废液、酒精废液等)等。
食品微生物论文

微生物食品——单细胞蛋白PS湛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 524048摘要:微生物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实体,大多是单细胞,用发酵法生产这些单细胞微生物就可以得到极为丰富的单细胞蛋白。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一头体重500千克的牛,每天只能合成0.5千克的蛋白质。
而500千克的活菌体,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在24小时内能够生产1250千克的单细胞蛋白质。
单细胞微生物制造出来的蛋白质可以制造人造肉、人造鱼、人造面粉等食品。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单细胞蛋白、营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论有意无意,经常直接食用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食品。
平常我们吃的蘑菇就是微生物的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含有和牛排一样多的蛋白质。
微生物食品在人类食谱中的比例越来越重。
目前,世界上还有2/3的人营养不良,缺少动物性蛋白,可见人类对蛋白质的需要越来越大。
毕竟地球上的动植物有限,产生的蛋白质更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在微生物方面做文章,势在必行。
(一)单细胞蛋白概念196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单细胞蛋白的概念。
单细胞蛋白又叫微生物蛋白、菌体蛋白。
按生产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石油蛋白、甲醇蛋白、甲烷蛋白等;按产生菌的种类不同,又可以分为细菌蛋白、真菌蛋白等。
1967年在第一次全世界单细胞蛋白会议上,将微生物菌体蛋白统称为单细胞蛋白。
(二)单细胞蛋白含丰富营养物质及其原料来源单细胞蛋白所含的营养物质极为丰富。
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鱼、奶酪高20%以上;氨基酸的组成较为齐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含量较少的赖氨酸。
一般成年人每天食用10~15 g干酵母,就能满足对氨基酸的需要量。
单细胞蛋白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辅酶A、辅酶Q、谷胱甘肽、麦角固醇等。
而且单细胞蛋白质里氨基酸的种类比较齐全,有几种在一般食物里缺少的氨基酸,再单细胞蛋白里却大量存在.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这也是一般食物所不及.正是由于单细胞蛋白具有这些突出的优点,现在人们用它加上相应的调味品做成鸡、鱼、猪肉的代替品,不仅外形相象,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也不亚于天然的鱼肉制品;用它掺和在饼干、饮料、奶制品中,则能提高这些产品的营养价值.在畜禽的饲料中,只要添加3-10%的单细胞蛋白,便能大大的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用来喂猪可增加瘦肉率;用来养鸡可多产蛋;用来饲养奶牛还可提高产奶量.在井冈霉素、肌苷、抗菌素等发酵它又可代替粮食原料.原料来源广泛:可作为单细胞蛋白生产原料的资源有:矿物(石油、液蜡、甲烷、泥炭等)、纤维资源(秸秆、木屑、糠稗、蔗渣等)、糖类资源(糖蜜、甘薯、木薯等)、工业有机废液(味精废液、淀粉废液、豆制品废液、酒精废液等)等。
有关食品微生物检测论文范文

有关食品微生物检测论文范文【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实验开放管理如何加强食品微生物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1精心选择实验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2强化基础技能的训练,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食品微生物学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培养、正确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实验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灭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
但基于很多原因,学生的这些基础技能还是很薄弱,所以我们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只要涉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会给予强调,亲自演示。
学生微生物基础技能培养和形成,不是一两堂课能完成,也不是单单有老师演示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必须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硬件等条件限制,人手一套实验器材不现实,那么在有限人力、有限资源情况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并熟悉实验过程,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就尤为重要。
(1)首先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做好预实验,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操作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有重点地强调,并分析某步骤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3)在实验过程中则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并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
课堂理论教学课和实验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课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参与,以及实验过程出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及时解决。
(4)教师要严于律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过程中耐心指导,热情帮助,回答好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随时纠正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
实验课的成绩给定,往往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和实验报告成绩两方面综合。
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考勤,只有学生的出勤率有保证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其次,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详细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失败要分析原因。
食品微生物论文2400字_食品微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食品微生物论文2400字_食品微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食品微生物论文2400字(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分析论文摘要:为了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预防出现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做好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可以从食物来源控制安全问题。
现如今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管理系统,但是还有一些隐患问题存在,亟待解决。
本文深入研究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影响因素,并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控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食品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影响因素;控制要点引言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对于食品安全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微生物如果离开了实验室,普通人肉眼根本无法看清楚,更不要说去辨别对身体是否有害。
为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必须要达到高质量、高水准,因此,政府部门和各个食品生产商都开始重视这一方面的问题,努力建设发展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系统机构,希望进入市场的食品都能够保证食用安全,从根本处解决问题。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概述各个检测工作人员都应该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流程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能够有助于工作之间的默契配合,要学会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这个整体进行梳理,能够帮助自身更好地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以及特点。
1.食品微生物检验内涵我国的食品微生物检验主要有三个指标,分别是菌落总数、大肠菌数和致病菌,相应的指示菌落能够帮助微生物检验的观察,菌落在检验样品中不断地发生的变化和特征,工作人员应该在检验过程中,将样品中微生物的类别、数量多少以及菌落性质等等一系列数据记录清晰,这样能够帮助检测工作人员判断样品的受污染程度,进而快速高效率的判断食品在不同阶段时的不同状态的特性,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被有害微生物污染过的食物进行处理,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本身。
2.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流程在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流程过程中,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根据颁发的相关检验标准,仔细完成样品的采集、样品送检、对样品进行处理、对样品进行检验和最后的制定报告以及提交报告一系列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食品中酵母菌
食品中的酵母菌种类繁多,其不同种类有不同的功能,这使得酵母菌在食品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酵母菌一定可以为人类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酵母菌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
依照荷兰科学家Loddov在1970年提出的分类系统,将有无形成有性孢子作为分类的起点,属上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种的划分主要依据生理的特性,将酵母菌分为三个亚门:1.能形成子囊孢子的酵母属子囊亚门,共4个科22个属139种酵母。
2.能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的酵母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共9个科。
3.能产生掷孢子的酵母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子纲、掷包酵母科、科内有3个属。
4.不能产生有性孢子,尚未发现有性过程的酵母属于半知菌亚门,共12个属170个种。
但就我国目前所常用的分类是将酵母菌分为:鲜酵母、活性干酵母、即发酵母。
酵母菌在生物界中的种类繁多,其在人类的生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据科学家推测,早在史前三千年,人类就已经懂得酵母的发酵技术,虽不知原理,但却已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据考古学家考证,在史前2500年的埃及Theban法王填墓内找到经发酵的面包实体和证明酒和啤酒酿造的壁画和宝物,以及在公元前2698年中国史记记载了自黄帝开始已有教民烹煮面食的记载,都证明人类在这之前就已懂得种植稻米、小麦以及储存、磨粉和利用酵母调制不同的食物。
由此看来,酵母菌的利用已深入人类的发展史。
1.酵母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酵母菌在酿造、奶制品、焙烤食品等有着飞速的发展。
内蒙古农业大学的贺银凤教授探究了国内外传统的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了酵母菌在发酵品中与乳酸菌有着同样的作用,菌种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控制产品的风味特点、营养特性、医疗和保健作用。
这为研究酵母菌在奶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的参考,不同的乳制品中的酵母菌存在着多样性,往往是多种酵母菌的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的风味,不同的品质,而不同地区也有自己所特有的酵母菌,这是由于酵母菌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酵母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存在着许多的优点,主要是对于干酪的成熟有着诸多作用,例如:“(l)酵母菌能利用凝乳中由于乳酸菌的乳糖发酵所产生的乳酸.使凝乳的pH值有所提高,由起初的5.。
到6.。
左右。
酸度的降低,刺激了对干酪成熟也有促进作用的细菌生长繁殖;(2)某些酵母菌能产生胞外蛋白分解酶和脂肪分解酶,分解干酪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加速千酷的成熟,使干酪中可溶性含氮物和辛酸、癸酸等其他高级脂肪酸增加L3J,对干酪的风味和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干酪内部的某些酵母菌能发酵牛奶中的乳糖,产生少量的CO,,影响干酪的组织结构;(4)某些酵母菌能影响干酪某些风味物质如甲基酮的形成[lJ](5)酵母菌能产生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增加干酪的营养价值;(6)酵母菌在干酪中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作用,还能抑制腐败微生物和梭状芽抱杆菌的生长LlJ”
酵母菌在乳制食品中的主要的用于酸奶的加工,就一般而言这样的加工工艺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更好的为人们利用。
虽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受地域的限制,乳制品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还很短,产品的种类还比较少,随着科学的进步,相信有一个很好的前景。
2.酵母菌在面包中的应用
面包酵母菌种主要为酿酒酵母,又称麫包酵母或者出芽酵母。
面包是一类发酵类的食品,通过酵母菌对面团的发酵,使面团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酵母在面团的发酵过程中主要起到三方面的作用:(1)它能在有效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二氧
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并具有轻微的海绵结构,通过烘焙以后,可以支撑松软适口的面包。
(2)酵母有助于麦谷蛋白结构发生必要的变化,即面团成熟的作用,为整形操作、面团最后醒发以及烘焙过程中面白体积最大限度地膨胀创造了条件。
(3)酵母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多种复杂的化学芳香物质,增进了面包特有的风味。
在面包的发酵工艺流程中,往往还需要经历烘烤的过程,在这期间,酵母菌会发生如下的变化。
当面包坯入炉后,酵母就开始了比以前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动,使面包继续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当面包坯加热到35摄氏度左右,酵母的生命活动达到了最高峰,大约到40摄氏度,酵母的生命力仍然强烈,加热到45摄氏度时,它们的产气能力就立刻下降,达到50摄氏度左右时,酵母就会开始死亡。
其大概的工艺流程如:活化酵母
↓
原料处理→面团调制→面团发酵→分块、搓圆→整形→醒发→烘烤→冷却→包装原辅料处理→第一次和面→第一次发酵→第二次和面→第二次发酵→整形→醒发→烘烤→冷却→成品↑↑
(部分面粉、部分水、全部酵母) (加入剩下的原辅料)
这样的加工工艺使得面包得以成为西方各国的主食,在中国的少数地区也是以面粉为主食,发展出了多种的面食,从而很好的制作了各类以酵母菌发酵的面制食品,在现如今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已深入各地。
3.酵母菌在酿造酒工艺中的应用
中国是一个拥有源远流长的酒文化,酿造酒工艺在中国从古自今有很大的发展。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又称面包酵母或者出芽酵母。
酿酒酵母是与人类关系最广泛的一种酵母,不仅因为传统上它用于制作面包和馒头等食品及酿酒,在现代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中用作真核模式生物,其作用相当于原核的模式生物大肠杆菌。
酿酒酵母是发酵中最常用的生物种类。
酿酒酵母的细胞为球形或者卵形,直径5–10μm。
其繁殖的方法为出芽生殖。
其在酿造酒中主要的作用是:酵母菌使果汁或粮食发酵,产生酒精,并产生酒香味。
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对低酒精度的乳制品有如下结论,工艺的流程大概为:(一)原料乳加糖8%,酵母菌8%,在30℃发酵22 h:然后添加乳酸菌5%,400c下培养2 h,研制出有醇香味的低醇乳酒。
(二)在添加了50 g糖和30 g功能性蛋白粉的800g牛奶基料中加入9个单位菌种,在34℃条件下发酵培养17 h,所得的产品有一定的刹口清香感。
(三)麦芽汁25%,蔗糖6%,乳酸菌10%,在40℃发酵3 h后加入3%酵母,在280C条件下连续发酵12 h。
在啤酒酵母中将酵母分为上面啤酒酵母和下面啤酒酵母。
上面啤酒酵母在发酵时,酵母细胞随CO2浮在发酵液面上,发酵终了形成酵母泡盖,即使长时间放置,酵母也很少下沉。
下面啤酒酵母在发酵时,酵母悬浮在发酵液内,在发酵终了时酵母细胞很快凝聚成块并沉积在发酵罐底。
按照凝聚力大小,把发酵终了细胞迅速凝聚的酵母,称为凝聚性酵母;而细胞不易凝聚的下面啤酒酵母,称为粉未性酵母。
影响细胞凝聚力的因素,除了酵母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外,外界环境(例如麦芽汁成分、发酵液pH值、酵母排出到发酵液中的CO2量等)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内啤酒厂一般都使用下面啤酒酵母生产啤酒。
上面啤酒酵母和下面啤酒酵母,两者在细胞形态、对棉子糖发酵能力、凝聚性以及啤酒发酵温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但当培养组分和培养条件改变时,两种酵母各自的特性也会发生变化。
用于生产上的啤酒酵母,种类繁多。
不同的菌株,在形态和生理特性上不一样,在形成双乙酰高峰值和双乙酰还原速度上都有明显差别,造成啤酒风味各异。
酵母菌不仅是在是酿造酒占主要地位,并且对环境保护存在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宋晓川的研究中有如下结论:“玉米秸秆蒸汽爆破洗涤物料纤维素酶水解液浓缩至葡萄糖质量浓度184.90g/L,浓缩水解液中碳水化合物降解产物含量可被酿酒酵母 NLH13耐受,酿酒酵母 NLH13发酵浓缩水解液 24h,糖利用率、乙醇质量浓度和乙醇得率分别为 98.30%、81.95 L和 88.41%。
”这使得酵母菌在其他地方有了很好的探索。
虽然归纳总结中只是冰山一角,酵母菌在未来食品应用必将有很大的发展。
例如夏亚穆等研究中的酵母菌作为生物吸附剂的应用,酵母菌作为鲜味剂对食品风味的作用,以及在养殖业酵母菌也有很大的发展,例如在王学东等人的研究中酵母菌在养猪行业中应用:①酵母属于兼性厌氧菌,在消化道内代谢耗氧,创造厌氧环境,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群的生长繁殖,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的繁殖;②酵母代谢产生有机酸,降低胃肠道nH,提高饲料消化率;③酵母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可促进饲料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随着科学的进步,酵母菌的发展会蒸蒸日上,相信终有一天酵母菌会出现在各行各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