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谈

合集下载

网络流行语大全:有趣的汉字对话

网络流行语大全:有趣的汉字对话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络流⾏语⼤全:有趣的汉字对话》⽂章,供⼤家学习参考!
1. “晶”对“品”说:“你们家都没有装修喔?”
2. “夫”对“天”说:“我总算盼到了出头之⽇!”
3. “熊”对“能”说:“怎么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了!”
4. “丙”对“两”说:“你家什么时候多了⼀个⼈,结婚了?”
5. “乒”对“乓”说:“你我都⼀样,⼀等残废军⼈。


6. “兵”对“丘”说:“兄弟,踩上地雷了吧,两腿炸得都没了?”
7. “王”对“皇”说:“当皇上有什么好处?你看,头发都⽩了!”
8. “⼝”对“回”说:“亲爱的,都怀孕这么久了,也不说⼀声!”
9. “也”对“她”说:“当⽼板啦?出门还带秘书!”
10. “⽇”对“旦”说:“你什么时候学会玩滑板了?”
11. “果”对“*”说:“哥们⼉,你穿上⾐服还不如不穿!”
12. “由”对“甲”说:“你什么时候学会倒⽴了?”
13. “⼱”对“币”说:“戴上博⼠帽就⾝价百倍了!”。

20个汉字趣味解读

20个汉字趣味解读

20个汉字趣味解读一、“人”就像两条腿支撑着一个躯体,寓意着人要靠自己的力量站立于天地之间。

二、“天”“一”代表着地平线,上面顶着一个“人”,人头顶着的这片广大空间便是天,显示出一种宏大的概念。

三、“日”象形字,中间一横象征着太阳中的黑子,外面的框就像太阳散发的光芒。

四、“月”弯弯的形状,恰似夜晚高悬于天空的月亮,简洁地描绘出其外形特征。

五、“山”中间的一竖像高耸的山峰,旁边的两竖如同山峰两侧的山坡,形象地勾勒出山的样子。

六、“水”中间像水流的主干道,两边的笔画像是流水的分支或者是泛起的水花。

七、“火”两点就像火焰燃烧时的火星,下面的一撇一捺如同火焰的形状,很有动感。

八、“木”中间一竖是树干,上面的一横一撇像树枝,下面的一撇一捺如同树根,完整地表现出树木的结构。

由两个“木”组成,表示很多树木聚集在一起,就是树林的概念。

十、“森”三个“木”叠加,众多树木林立,给人一种茂密、幽深的森林之感。

十一、“土”一横代表着地面,下面的一竖代表土地里生长的东西,简单地描绘出土的意象。

十二、“石”“厂”像是石头的崖壁,里面的“口”象征着石头坚硬的块状形态。

十三、“田”横竖线条将土地划分成一块块的,就像农田里的阡陌纵横。

十四、“禾”上面一撇像是下垂的稻穗,下面的“木”表示禾苗的茎干,是谷类作物的象形。

十五、“雨”上面的一横像天空中的云层,下面的点就如同落下的雨滴,很是形象。

十六、“风”里面的“×”像风在空中回旋的气流,外面的边框如同风所刮过的范围。

十七、“云”两横像是云层,中间的一折像是云的动态变化,表现出云的形状和飘忽不定。

十八、“电”中间的弯钩像闪电的形状,外面的笔画像是闪电散发的光芒。

像眼睛的形状,外面的框是眼眶,里面的两横代表眼珠。

二十、“口”人的嘴巴形状,也可象征容器的开口等多种与口相关的概念。

汉字的趣谈

汉字的趣谈

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繁衍、发展,后来,便有了人类文化。

按历史的发展规律,人类是先有文化而后才有文字的。

这样说来,汉文化,就是汉字的根基。

汉字起源,可能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故象形字最早出现。

而象形,又可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表示,因而就有多种的表现手法,这就产生了同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后来,又造出形声字来,就出现了同一个字有多种读音了。

这里面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汉字不是某一个人造出来的,而是华夏族的先民们,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的生活实践,逐渐创造发明与积累起来,以后通过某些人的搜集、整理、总结,才逐步完善与完成的。

即使是从秦始皇时代至明、清时代,都一直存在着官方推行的法定文字与社会上流行的俗体字(大众通用字)并存。

就是到了现在,也还有一些地方方言字并没有被收进字典里。

我国地域辽阔、广袤,人口众多且居住极其分散,许多地方的方言字是很难收集的。

或许法定字与俗体字,在任何时候都是并存的。

理由是,即使收进了典籍作为法定字,而社会上随时都有可能造出新的流行俗体字。

这是循环发展的关系,是无止境的。

认真学习汉字,熟知汉字的写法,了解汉字的字义与历史,这对我们增长知识,加深对汉字内涵的理解是很有帮助和启发的,也是很有趣的。

如“大”字,《甲骨文字典》虽然列出17个不同的写法,然因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故写法上大体相同且形似,均是一个站立的人伸开双臂的形象。

大,《说文解字》:“天大地大人亦大”。

在天地之间站立着一个人,伸开双臂似一画,是以人得一为大也。

天地之间,即宇宙间,如果没有人类的出现与存在,也就没有思想的存在,就无所谓大与小了。

若没有人类的出现,那只是个混沌鸿蒙之宇宙,而无所谓世界了。

天大矣,无限大也。

然而,如果没有人,没有人鼎立其间,没有人的出现,没有人类的存在,便什么也不是了。

世界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类。

有人,才是大。

无人,便不存在大与小之分别了。

只有人,才有思维,才有思想,才能产生和分辨出世上那无穷无尽的东西。

趣味汉字交流会内容

趣味汉字交流会内容

趣味汉字交流会内容
大家好,欢迎来到趣味汉字交流会。

今天的主题是“有趣的汉字”。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喜”字。

这个字由“禾”和“口”组成,形似一个人嘴角上扬的笑脸,寓意着快乐、高兴。

我们平时在表达自
己的情感时,往往会使用“喜”这个字,例如“喜欢”、“高兴喜庆”。

接着,我们来谈论一下“怒”字。

这个字由“心”和“女”组成,形状像一个女子心中充满怒气的样子,寓意着生气、愤怒。

我们在表
达自己的情感时,也会用到“怒”这个字,例如“怒斥”、“怒骂”。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饭”字。

这个字是由“米”和“反”组成,正中间的“饣”部分表示食物进入口中的样子,寓意着吃饭。


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饭”这个字来表示用餐的场景,例如
“午饭”、“晚饭”。

以上是今天趣味汉字交流会的内容,希望大家多多发掘汉字的趣
味之处,增加汉字学习的兴趣。

关于汉字闹出的笑话

关于汉字闹出的笑话

关于汉字闹出的笑话
1. 一个外国朋友想学习中文,他问老师:"什么是'马'字?"老师说:"马就是一种四条腿的动物。

"外国朋友点点头,又问:"那'妈'字是什么意思?"老师无语了。

2. 小明在学校学习汉字,老师问:"'木'字怎么读?"小明回答:"木头。

"老师问:"'林'字怎么读?"小明想了想说:"树林。

"
3. 一个外国人在学习汉字,他看到"爸爸"两个字,问老师:"为什么'爸'字重复两次?"老师解释说:"第一个'爸'是称呼父亲,第二个'爸'是衬托第一个'爸'。

"外国人更加迷惑了。

4. 小红学习汉字时,老师问她:"'女'字怎么读?"小红答:"女人。

"老师又问:"'子'字怎么读?"小红想了想说:"小孩。

"
5. 一个外国朋友对汉字感到很困惑,他问中国朋友:"为什么'木'和'林'的发音不一样,但意思都和树有关?"中国朋友解释说:"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所在。

"
通过这些笑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汉字确实有其独特之处,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汉字是一个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

希望这些笑话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和对汉字的一些新的认识。

汉字趣谈

汉字趣谈

巧拆妙分说汉字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一首《龙文》唱出汉字如诗如画,美妙神秘的内涵。

一弹,一挥,一横,一竖等都是我们古人写毛笔字时的落笔技法或笔画。

唐代诗人韩愈有诗“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古人习书法,修身养性,抒怀扬志。

而西方的字母文字很难让人有此感觉。

而且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汉字是一个异常复杂的书写系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的可以拆成许多“零部件”。

由于汉字的表意作用,这些零部件又可以分别代表一定的语义。

所以,零部件的拆分也是一门有趣的学问。

汉字巧妙拆分,寓意于诗词,别有一番韵味。

宋代词人吴文英在《唐多令•惜别》中写道: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语也飕飕。

这句诗写尽词人秋日羁旅之思,纵然秋雨停歇,但芭蕉萧萧,仍愁绪满怀。

“心上秋”,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上下结构拼合而成,近于字谜游戏。

而从词意和表达情感看,秋风瑟瑟之时,平添一段离愁,悲秋的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无独有偶,南宋著名学者刘一止也有一首综合拆字诗。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詠黄鹄,志士心未已。

本诗除第六句外,均为拆字与合字的巧用,且情景交融,令人叫绝。

拆分不仅用于诗词,在对联中也有其独特魅力。

明代蒋焘的父亲一日有朋友来访,蒋焘端茶待客。

客人知其聪敏,即指窗外雨雪,出对考他: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蒋焘之母正切西瓜,他由此对出下联: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此联用二、三和上、下将字形一并带出且即时应景,语意明朗。

古人的这种机智灵活对汉字运用之巧妙令我们感叹,此类妙对也常用于庙宇的门联。

曾有座人称笠竺仙庵的茅棚,镌刻着一副门联:“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

这是一副拆字联。

上联将“品”拆成三个“口”,“泉”拆为“白水”;下联把“竺”拆成二个“个”,“仙”拆成“山人”二字。

上下联拆字自然、工整,又表达了悠然闲适的心境。

30个最有趣的汉字解读

30个最有趣的汉字解读

30个最有趣的汉字解读01“劣”少出了力差人一等,就是因为比别人“少”出了一点“力”。

人和人之间,先天的差异其实很有限;混的不好,往往都是因为后天的懒惰和懈怠。

你的努力和付出,决定了你人生的优劣。

02“路”就在各自的足下“路”字的左边是一个“足”,右边是一个“各”。

人生之路,就在我们“各”自的“足”下。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每个人都能走出一条人生之路来,但要自己走,不能指望别人。

03“舒”舍得给予别人“舒”字,左边是舍得的“舍”,右边是给予的“予”,就是舍得给予的意思。

所谓“舒心”,就是“舍得给予别人,自己就能收获快乐”。

04“福”有衣穿有饭吃“福”,左边是“衣”,右边是“一口田”。

在古人看来,有衣穿有饭吃,就是幸福。

现代物质生活如此丰富,可很多人却高兴不起来,整日愁眉苦脸。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欲望太多,得不到满足。

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懂得满足。

05“道”首要的,是迈开脚去走“道”字,由一个“走之旁”字底和一个首要的“首”字组成。

要走出一条人生之“道”来,首要的,是迈开脚去走。

理想很重要,信念很重要,毅力很重要,坚持很重要,机会很重要……但如果你不迈开脚去走,不去行动,这一切都将等于零。

06“患”心多,不是好事“患”字,上面是一个“串”,下面是一个“心”,连起来就是一“串”的“心”的意思。

一个不能“一心一意”做事的人,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也怕失去、那也怕失去,怎么不会心生忧虑呢?07“命”人要多叩问“命”字,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一个“叩”,中间是一个“一”。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对于人生、命运,常有很多的困惑疑问而难以解答,只能在生活中不停地“叩”问!古人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找到吾心“悟”字,左边是“心”,右边是“吾”。

找到自己的本“心”,发现自我(吾),这个过程就是“悟”。

《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最后的“大悟”就是“今日方知我是我”!09“思”智慧在心田里产生“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

汉字的趣谈

汉字的趣谈

汉字的趣谈哎,你知道吗?汉字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细品起来,那可真叫一个趣味无穷!你别看它一个个方方正正,排列组合起来,那可是既能讲故事,又能传情达意,简直就是活的“文字小精灵”。

咱先从汉字的起源聊起吧。

据说啊,古时候的人们,一开始是结绳记事,后来觉得太麻烦了,就开始用图画来表示事物,这就是象形字的由来。

你看那“日”字,不就是太阳那圆滚滚的模样嘛;再看那“月”,弯弯的,不就像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嘛。

这些字,简直就是大自然的缩影,一笔一划间,藏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说到汉字的演变,那可真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每一种字体,都承载着不同时代的审美和风格。

就像咱们现在写字,有人爱写楷书,规规矩矩,一丝不苟;有人爱写行书,行云流水,洒脱不羁。

这背后啊,其实都是个人性格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汉字还有个特别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谐音和寓意。

咱们中国人讲究吉利,所以好多汉字都被赋予了美好的含义。

比如“福”字,倒过来贴,就是“福到”的意思;还有“喜”字,双喜临门,那可是大喜事。

这些字啊,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小确幸,总能给人带来一份好心情。

说到汉字的情感表达,那就更不得了了。

同样的字,不同的组合,就能传达出千变万化的情感。

比如“开心”,简简单单两个字,就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由内而外的喜悦;再比如“忧伤”,一读出来,就好像心里被什么东西轻轻扯了一下,隐隐作痛。

汉字啊,它就像是咱们的情感密码,只有懂它的人,才能读出其中的酸甜苦辣。

你知道吗?汉字还有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它的书法艺术。

咱们中国人爱写字,不仅因为字如其人,更因为写字能静心、修身、养性。

你看那些书法大师的作品,每一个字都像是有了生命,或刚劲有力,或柔美飘逸,简直就是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而且啊,汉字还是咱们中国人身份的象征。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说汉字,一说汉语,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汉字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把咱们中华儿女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汉字堪称文化瑰宝。

汉字不仅是中华文明承传的主要载体,就是书写汉字也形成了一门艺术。

一般认为汉字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

传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唐代的张彦远谈到仓颉造字时说:“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汉字也是一样。

汉字通易理,合阴阳,因此具有全息性,这也是中国古代会产生测字术的原因。

在殷商时代就有用字占卜的记载。

可见,学习汉字,能够晓天机,明正邪。

汉字是象形文字,反映的是天、地、人、事、物纷繁的信息,也就是说汉字与万事万物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每个汉字都蕴涵着神赋予它的特定含义,它的笔画都不能随便改动的,一改动它的意义就变了。

中共执政以来,对文字進行了三次大的改动,使用简化字,改变繁体字的内涵,使得有些原本吉祥的字化吉为凶。

五十年代民间流传着讥讽简体字顺口溜:“亲不见,爱无心,厂空空,产不生。

”也就是正体字的“親”右边有“見”字,而简体字“亲不见”了,没有了亲情,把人们搞的六亲不认。

特别是文革期间,父子成仇,兄弟反目,夫妻之间互相揭发比比皆是,在当时这好像成了革不革命,或忠不忠于的标志。

文革中,胡乔木的女儿上台发言批斗老爸,最后喊的口号中有“砸烂胡乔木的狗头!”当然她倒没有真的砸烂她老父的狗头,而有一个中学生却砸碎了自己父亲的头。

北京东四一带有一家是“资本家”,“红卫兵”把老夫妇打到半死,又强迫儿子去打,上中学的儿子用哑铃砸碎了父亲的头,自己也疯了。

一个花际少女,一个青春少年,是谁使他们变成毫无人性的冷血动物的呢?正体字的“愛”是有“心”的,简体字是无心之爱,无心之爱那不是虚情假意吗?你看现在社会上有多少是真情实意有真正爱心的,即使想真心做好事都会被人误解。

据报道,3月5日有记者在郑州街头扫街“学雷锋”,两天内出手帮人14次,竟13次遭到或直接或婉言的拒绝,还一度被误认为别有企图,甚至有一次还差点被当成贼。

如今好多人甚至包括谈恋爱都是虚情假意,都在互相忽悠。

简体字的“厂”中是空的,“厂”中没有东西,而且只靠一根歪斜的柱子支撑着,这样的厂能长久吗?正体字的“產”中有生,而简体字的“产”中没有生,这种无“生”之“产”能产什么呢?有个小故事,有个人从台湾到大陆投资,回台后,对晚辈提醒不要写简体字,尤其工厂绝不能用简体字,大家都莫名其妙。

他才说,你看那个“厂”字,上面一根大梁,底下仅仅靠着一根斜斜的柱子撑着,这种工厂,它说倒就倒,迟早会倒闭。

所谓方便有多门啊!我理解“佛”、“僧”、“心”都是一样的!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廠空空,麵无麦,運无車,導无道,兒无首,佇无脚,飛单翼,湧无力,有雲无雨,開關无门,鄉里无郎。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说上海一个姓叶的律师认为有些汉字不尊重女性,应该更改。

叶律师举出16个这样的字:“娱”、“耍”、“婪”、“嫉”、“妒”、“嫌”、“佞”、“妄”、“妖”、“奴”、“妓”、“娼”、“奸”、“姘”、“婊”和“女票(是piao字,但因为是敏感字,故写做女票)”。

比如:“娱”字把女性当作男性消遣、玩弄的对象。

嫉妒是男女都会产生的,但“嫉”字选用女字偏旁,就是对女性的歧视。

对“女票”字,叶律师的理解是:\\"吃喝piao赌,都是形容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等恶劣品行。

恶劣行为实施主体为男人,怎么可以在造字时把污水泼在女人身上?更何况这个字偏旁为\\''票\\'',在今天大多数人多会理解为\\''钞票\\''的\\''票\\'',将\\''女\\''人和钞\\''票\\''放在一起,即为piao,这给文字的使用者要传达什么信息?要传达一种什么文化?这个字只能说是中文之污。

我建议更改为\\''彳不\\'',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两个人做了社会不允许、不认可的事,我相信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受到一次无形的教育,将来会有效地减少这种行为。

\\"对“奸”字,叶律师建议改为“犭行”,这样可以向所有人表明“犭行”是一种兽行;他还说:“我相信更改这个字可以减少百分之二十的qiang奸(犭行)罪。

”我们都知道有“望文生义”、“秀才认字读半边儿”的说法,但叶律师这种“望文造义”的读法从未听说过。

他缺少古文字学的基本常识,不顾文字字形的发展演变的历史,以今天汉字的模样解读古人造字的用意,必然闹出笑话。

比如,汉字形声字中根本就没有“男”或者表示“男性”的意旁(夫”只做声旁)。

有些字当然只好用“女”字做偏旁了。

有女无男,这是重男轻女还是重女轻男?再比如,周代已有“佞”字,读ning,与仁(ning)同音(上海方言“人”仍然读ning)。

“佞”字当时的意思是有口才,没有贬义。

《论语》中的“雍也仁而不佞”是说孔子的学生冉雍有仁德但不善言谈。

从结构上说,“佞”字有“仁”有“女”,是不尊重女性吗?“佞”字有贬义,是后来出现的。

叶律师最大的错误在于他明知道自己举出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表音,一表义,如“娼”、“嫉”、“妄”等),但却偏认为表音的声旁是表义的,或者直接按照会意字去解读。

会意字往往也由两部分组成,二者分别代表一个意思,合在一起产生出第三个意思。

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人在树下表示“休息”这个概念。

上面所讨论的女票piao字,“票”是声旁,但叶律师非要读出“钞票”这个意思。

古人造这个字的时候,钞票还没发明呢。

另外,“票”字现在有“戏票”、“船票”等意思,为什么传达的一定是“钞票”的信息呢?把钱称作“钞票”,是上海人的习惯,叶律师在上海,所以容易把“票”理解为钞票。

叶律师的主张和观点出于他对社会的关心,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我们遵循他的这套思维逻辑去寻找汉字传达的“信息”,就会闹出大笑话。

我现在出门在外,手边没有字典,下面随便举几个例子跟诸位说说。

(1)“婊”指坤表;“嫉”指“妇女病”;“娱”指上海妞;“妄”指女尸;“妒”指女性的那个地方。

这恐怕所有的妇女都要起来反对汉字了。

(2)流氓的“氓”:老百姓死了。

这不引起公愤吗?(3)“馆”:干部吃喝的地方。

这是对公仆的不敬。

(4)很多古文字学家认为,“且”字是一男性生殖器之形,与之相关的“祖”字,由男根与放祭品的台子(示)组合,以表现“祖先”这一概念。

以叶律师的思维,这不是在侮辱祖先吗?同样,“祖国”一词含有的意思,也使我们国人在世界上抬不起头啊!更可笑的是,叶律师认为很多qiang奸犯是因为看到“奸”字受到“干女(人)”的启发而犯罪的,他说:“我相信更改这个字可以减少百分之二十的qiang奸罪。

”如果国人的行为真的会受到象形文字影响的话,要更改的,就不只“奸”一个字了。

比如,母亲的“母”就是一个暴露乳房的人形,甲骨文就有。

再如,生育的“育”字,最初是“毓”字的右半边,上半部是个倒子(头冲下的孩子),下半部是三滴血(“三”表示“多”),是生小孩的象形。

不知法制观念不强的人看了这两个字后,是否会产生犯罪的动机?“宜”字也可以让人联想到“家”里有“那话儿”(且)就适宜了。

另外,依据郭沫若的研究,“也”字是一女阴之形。

那一部位,王小波称为“帝王将相”,是“帝王将相皆从此出”的简称。

如果郭说不误,那“池”字就暗指水流进女阴,这更容易引发qiang奸案。

同样,亲昵的“昵”字也会引导犯罪分子去强暴尼姑。

还有,以后“咬”字也必须改,这样可以减少伤风败俗的kou交行为。

叶律师所造的“犭行”(兽行),即不是形声字,也不是会意字,不属于“六书”(六种造字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可谓是独创。

但是,我劝他最好不要这么改,否则有人会用同样的方法把“狮”字解释为“禽兽律师”、“禽兽教师”,把他和我都骂了。

尊重女性,净化社会,还是应该从根本上着手,在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汉字上做文章,或给汉字大动手术,未必能有成效。

汉字跟女性有千丝万缕的瓜葛,“字”这个字本身就表明了汉字跟女人之难舍难分的程度:上头的“宀”本是个象形字,画的是一幢房子的外观轮廓;下面的“子”,也是个象形字,从篆体看,是一个可爱的新生儿,又大又圆的脑袋,举着一双小手抓挠不已。

所以,“字”是在家生子、孕育的意思。

《易经》上讲:“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意思是说:有一个女子不能怀孕生育,于是求神问卦,神告诉她,十年之后才能受孕。

“字”后来引伸出“嫁”的意思,青春妙龄、等待出嫁,叫做“待字闺中”。

“字”表示汉字,正是从生育、繁殖的意义上来的:最初造出的字很少,并且都是依葫芦画瓢的独体字,叫做“文”,如“女”、“人”、“水”、“火”等;后来把这些“文”拼合起来构成合体字,这才叫“字”,字的数量就多起来了,这就正如女性的生育、人口的繁衍,“字”是“文”的子女。

这显然是一种生殖崇拜。

“女”字也体现出生殖崇拜,这也是个象形字,从篆体看,它所描绘的女性体态是丰满而成熟的,特别突出了胸部和臀部,因为这两个部位跟孕育和哺乳密切相关。

这种生殖崇拜,自然就转化为女性崇拜。

“女”字可以说是汉字的一位老祖母,很多字都是她跟别人结合之后生出的子孙后代。

例如中国最早的姓氏,许多都是带“女”字旁的。

咱们的老祖宗黄帝,就姓“姬”,可见黄帝本人也是女人生的,不象亚当是上帝亲手造的。

传说中那位英雄人物神农氏,姓“姜”。

舜也是一位英明领袖,姓“姚”。

那位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则姓“嬴”,他的母亲是有案可查的,而他的老子究竟是谁,至今还不明不白。

“姓”字本身也是“女生”的。

“你姓什么?”那意思仿佛是在问:“你是哪个女人所生?”夏娃是用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的,仿佛女人是男人的派生物;但是咱们中国的男人无疑是女人生的,不仅是他的生命,而且他的姓氏也是女人赐予的。

当然,这对于现代人并不适用,今天的中国人都跟父亲姓,似乎都是“男生”。

这是父权社会的现象。

而远古时代的人却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

那是母权社会的情景:一群兄弟姐妹的母亲只有一个,但他们的父亲就太多了。

所以,那时候,女人才是统治者。

古人造字的时候承认现实,是有实事求是态度的。

这种女性崇拜,也表现在神的名字上。

上帝通常是个男人,但中国人最初的“上帝”却是个女人,叫作“娲”。

当上帝还不曾动手在地中海边制造亚当的时候,她已经在黄河流域“批量生产”中国人,用的原料是高原黄土,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皮肤的本色。

诗人李白有诗为证:“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蒙蒙若沙尘。

”这种女性崇拜实质上仍然是生殖崇拜。

咱们今天苦于人太多,而古人由于死亡率高,总是苦于人太少,所以生殖是一件顶要紧的中心任务,可谓“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难怪女娲当年已经疲惫不堪了,还舍不得住手,结果我们当中不免混杂了一些粗制滥造的伪劣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