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
脑疝

➢ 此处的延髓是呼吸、循环等内脏活动的生命功能中枢所 在处,也是延脑传入、传出通路必经的通道
• 生命体征不稳的发生机理 ①天幕疝往往引起中脑导水管和脑干周围各池 被堵塞,脑脊液循环障碍造成急性梗阻性脑积 水,更进一步促进颅内压增高,构成恶性循环;
②疝入裂孔的脑组织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乃至坏 死,惹致脑干内与生命体有关部位的水肿、坏 死。
➢ 呼吸:
(1)脑疝 早期:由于颅压增高,全脑缺氧,血中CO2潴 留,刺激延脑呼吸中枢,出现代偿性呼吸快而深
➢ 后颅窝容积较小,对颅内压增高的缓冲能力十分有限, 当颅内压高度增高时,随着蛛网膜下腔体积的逐渐缩 小,使小脑延脑体积也相应缩小,造成二侧小脑扁桃 体等组织和部分延脑被压移动向下方,首先挤向小脑 延髓池,进而通过枕骨大孔后缘疝入椎管,与此同时, 小脑半球与延脑池也先后向下移位,这便是枕骨大孔 疝的形成,又称小脑扁桃疝。
➢ 同时做好剃发、输血准备、各种过敏皮试和必要的常规 化验,以及CT、MRI等检查,准备紧急颞肌下减压术 或小脑幕裂孔边缘切开促进脑疝复位等手术
➢ 病因治疗
枕(骨)大孔疝(foramen occipitale magnum herniation)
临床解剖与发病机理
➢ 枕骨大孔位于颅后凹最低的中央部位,呈卵圆形,是颅 腔与椎管相连的通道
(ambient)、桥脑外侧池(lateral pontine cistern) 扩大 • 四叠体池倾斜(tilted quadrigeminal cistern)
脑疝的科普知识

症状
脑疝的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肢 体无力和癫痫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何时就医?
紧急情况
如果伴随有昏迷、呼吸困难或瞳孔变化等严重症 状,务必立即拨打紧急电话。
及时救治可挽救生命。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有脑部疾病史的人应定期进行脑部检查,以早期 发现潜在问题。
MRI和CT扫描是常见的检查方法。
安全意识是预防脑疝的重要措施。
脑疝的治疗方法
脑疝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药物控制颅内压和减轻水肿 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脑疝的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
严重的脑疝可能需要手术介入,以减轻压力和恢 复正常脑组织位置。
手术风险与收益需综合评估。
脑疝的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术后康复治疗对于恢复神经功能至关重要,包括 物理治疗和言语治疗。
康复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谢谢观看
如何预防脑疝?
如何预防脑疝?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 运动和良好的睡眠。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风 险。
如何预防脑疝? 管理慢性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降 低脑部并发症的风险。
定期复查和遵循医生的建议尤为重要。
如何预防脑疝? 避免头部外伤
在运动或工作时,佩戴安全头盔,以减少头 部受伤的可能性。
急性脑损伤患者也是重要的高危人群。
谁会得脑疝? 相关疾病
脑肿瘤、脑出血、高血压和脑外伤等疾病均 可能导致脑疝的发生。
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谁会得脑疝健康习 惯可能增加脑部疾病的风险,进而引发脑疝 。
脑疝

5.生命体征的紊乱:表现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改变。严重时血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有时面 色潮红、大汗淋漓,有时转为苍白、汗闭,体温可高达41℃以上,也可低至35℃以下而不升,最后呼吸停止,终 于血压下降、心脏停搏而死亡。
供应脑组织的动脉直接受压或者牵拉引起血管痉挛,造成缺血、出血、继发水肿和坏死软化,静脉淤滞,可 导致静脉破裂出血或神经组织水肿。
中脑周围脑池是脑脊液循环必经之路,小脑幕切迹疝可使中脑周围脑池受压,导致脑脊液向幕上回流障碍。
疝出脑组织可因血液循环障碍发生充血、出血或水肿,对临近组织压迫加重。
分类
治疗
脑室外引流术 减压术
脑脊液分流术 内减压术
可在短期内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暂时缓解病情。对有脑积水的病例效果特别显著。
小脑幕切迹疝时可作颞肌下减压术,枕骨大孔疝时可作枕下减压术。这种减压术常造成脑组织的大量膨出, 对脑的功能损害较大,故非迫不得已不宜采用。
适用于有脑积水的病例,根据具体情况及条件可选用: ①脑室脑池分流术; ②脑室腹腔分流术; ③脑室心房分流术等。
谢谢观看
脑疝已经形成,脑干受压迫,但机体尚能通过一系列的调节代偿作用,勉强维持生命的阶段。
脑干持续受压,代偿功能耗尽,出现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枕骨大孔疝
小脑幕切迹疝2
大脑镰下疝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其程度较在脑疝前更形加剧,并有烦躁不安。
2.意识改变:表现为嗜睡、浅昏迷以至昏迷,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
脑疝

临床护理 脑疝是颅脑损伤较常见的并发症,是在颅内压增高的情 况下,脑组织通过某些间隙向压力较低部位转移的结果, 从而使神经血管受压产生一系列严重临床表现。此类患 者病情危重,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则危及患者生命, 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护理工作则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 后。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迅速配合医生,做好急救与术前准备工作。 昏迷患者立即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 窒息。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 肿,控制脑疝的进程。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呕 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骤停者立即进行人工呼 吸和给氧,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积极做 好术前各项准备: 剃头,交叉配血,留置导尿,并向 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配合要点。
术后观察 术后患者置于重症监护室内,术后48 h 是颅内继 发出血最常发生的时间,术后需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 察神志、 瞳孔、 生命体征变化( 血压、 呼吸、 脉搏、 体温) 及肢体活动情况、 肢体肌力,注意新出现的神 经系统症状,并做好记录。记录24 h出入量,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术后血压持续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 常提示有继发颅内高压。观察瞳孔变化,警惕术后颅内 血肿的发生。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伴意识障碍加重,则提示有继发颅内血肿发生,应及时 通知医生。意识状态是衡量颅内压力增高程度及病情好 转与恶化的重要指标。观察意识变化时可定时呼唤患者 的名字,轻拍或轻捏患者的皮肤,以及压迫或针刺眶上 神经等,以了解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及清醒的时间,并观 察肢体活动是否得到改善。
病理 当发生颅内血肿、严重脑水肿、脑脓肿及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时,颅内压 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迫使一部分脑组织通过自然孔隙,向压力较 低处移位形成脑疝。颅内任何体积较大的占位病变引起颅腔内压力分布不均 时都可引起脑疝。病变在幕上者引起小脑幕切迹疝,病变在幕下者引起枕骨 大孔疝。 常见病因 引起脑疝的常见病变有:①损伤引起的各种颅内血肿,如急性硬脑膜外 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②各种颅内肿瘤特别是位于一侧大脑半 球的肿瘤和颅后窝肿瘤;③颅内脓肿;④颅内寄生虫病及其他各种慢性肉芽 肿。在上述病变的基础上如再附加一些人为的因素,例如作腰椎穿刺释放过 多的脑脊液,使颅腔与椎管之间、幕上分腔与幕下分腔之间的压力差增大, 可促使脑疝的形成。这种由于医源性因素造成的脑疝,临床医师应予避免。 临床表现 病人当发生脑疝时,移位的脑组织在小脑幕切迹或枕骨大孔处挤压脑干, 脑干受压移位可致其实质内血管受到牵拉,严重时基底动脉进入脑干的中央 支可被拉断而致脑干内部出血,出血常为斑片状,有时出血可沿神经纤维走 行方向达内囊水平。由于同侧的大脑脚受到挤压而造成病变对侧偏,同侧动 眼神经受到挤压可产生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移位的钩回、海马回可将大脑后 动脉挤压于小脑幕切迹缘上致枕叶皮层缺血坏死。小脑幕切迹裂孔及枕骨大 孔被移位的脑组织堵塞,从而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则进一步加重了颅内 压增高,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迅速恶化。
脑疝是什么,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警惕!

脑疝是什么,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警惕!因某种原因导致人体正常位置的组织或者脏器位置发生改变,而移动到人体自然存在的“空隙”里面,医学上将这种病理现象称为“疝”,如日常人们常见的疝气,很多患者因为对疾病不了解,因此不能发现先兆症状,导致治疗不及时。
下面带大家来一起了解脑疝。
一、脑疝是什么?脑疝是因颅内压差异引起的,部分脑组织由于颅内压而造成位置移动,当移位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则称之为脑疝。
它是一种需要立即治疗的致命疾病。
脑疝按照发病位置通常被分为:颅内脑疝、颅外脑疝。
颅内脑疝又根据发病部位分为3种:小脑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
1、小脑幕裂孔疝:小脑幕是小脑和大脑半球的隔离,当颅内压较大时,大脑半球的脑组织通过小脑幕的孔洞或裂隙被挤到压力较低的部位,称之为小脑幕裂孔疝;2、枕骨大孔疝:当颅内高压将小脑扁桃体或小脑组织通过枕骨大孔挤压到颈椎管上端,称之为枕骨大孔疝。
常见于后颅窝占位性病变以及严重脑水肿的颅内弥漫性病变;3、大脑镰下疝:是指将一侧大脑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
二、脑疝的病因有哪些引起脑疝的先决条件是“颅内压增高”,所有的颅内体积较大的占位性病变、颅腔内压力分布不均等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脑疝发生。
1、颅脑损伤:例如急性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等;2、急性脑血管病:例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而引发的脑组织水肿;3、颅内肿瘤:例如大脑半球侧的肿瘤、后颅窝肿瘤等;4、其他原因:颅内脓肿、颅内寄生虫病、其他各类慢性肉芽肿。
脑疝的发生除了与颅内压增高有关以外,还和颅内压增高速度、颅内病变性质、颅内病变部位、颅内解剖结构、颅内代偿能力等因素相关。
三、脑疝的先兆症状有哪些?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和频繁呕吐,并伴随烦躁不安,症状程度相比脑疝前更为严重;2、瞳孔改变:两侧的瞳孔大小不一,刚开始时病侧的瞳孔会略微缩小,光反应略微迟钝,随着病情发展,病侧的瞳孔会逐渐散大,略不规则,直接及间接的光反应消失,此时对侧的瞳孔依旧是正常的,主要是因为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
脑疝知识点总结口诀

脑疝知识点总结口诀
脑疝是颅内高压的结果,常见于一些颅内疾病,症状严重危及生命。
脑疝症状多样化,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需要及时诊断治疗。
脑疝诊断需仔细观察,包括神经系统体征、影像学检查、颅压监测等。
脑疝治疗要积极迅速施行,包括去除病因、降颅压、保护神经系统等。
一、脑疝的定义:
颅内压增高致脑组织移位、损伤,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瞳孔等体征,常见于颅内疾病。
二、病因分类:
1. 动脉瘤破裂
2. 颅内肿瘤压迫
3. 颅内感染引起脑水肿
4. 颅内损伤导致颅内血肿
5. 脑积水引发脑疝
6. 脑室内肿瘤造成脑内压增高
三、脑疝的分类:
1. 单纯性脑疝
2. 小脑幕小孔脑疝
3. III型脑疝
4. 包脑疝
四、临床表现:
1. 剧烈头痛
2. 恶心呕吐
3. 意识障碍
4. 瞳孔改变
5. 不能放射性病理表现
五、诊断方法:
1. 神经系统体征
2. 影像学检查
3. 颅内压监测
六、治疗原则:
1. 去除病因
2. 降颅内压
3. 保护神经系统
七、预防措施:
1. 颅内疾病尽早诊断治疗
2. 颅内手术规范操作
3. 预防头部外伤
总结:
脑疝是颅内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病情危急,及时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脑疝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脑疝的认识和处理水平,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脑疝的临床表现及

d.运动障碍:钩回直接压迫大脑脚,锥体束受累后,病变对侧肢体 肌力减弱或麻痹,病理征阳性。
e.生命体征变化:若脑疝不能及时解除,病情进一步发展,则病人
出现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去大脑强直,血压骤降,脉搏
快弱,呼吸浅而不规则,呼吸心跳相继停止而死亡。
精选课件
5
枕骨大孔疝
是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推向椎管 中,又称小脑扁桃体疝。由于颅后窝容积较小,对 颅内高压的代偿能力也小,病情变化更快。病人常 有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剧烈头痛,频繁 呕吐,颈项强直或强迫头位;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 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病人早期即可突发呼吸骤 停而死亡。(瞳孔变化不明显,对呼吸影响大)
精选课件
6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鉴别表
意识障碍 瞳孔
出现较早。由嗜睡、躁动→浅昏迷→深昏迷 不等大。疝侧先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散大、光反应消失
较小脑幕切迹疝出现为晚。由躁动→浅昏迷→深昏迷 等大。先双侧缩小、光反应迟钝→双侧散大、光反应消失
交叉性瘫痪
疝侧瞳孔先小后大+对侧上下肢瘫痪;或疝侧瞳孔散大、眼睑下 垂+对侧上下肢瘫痪(Weber 综合征)
锥体束征 肌张力 腱反射 去脑强直
疝的对侧+ 疝的对侧↑ 疝的对侧↑
+
颈痛、强直或
强迫体位
-
无
双侧+ 双侧↓(小脑受损) 双侧↓(小脑受损)
-
+
体温
其
他
脉搏
生
命
呼吸
体征
血压
初期↑(40℃↑高热)。晚期↓(体温不升)
初期↑(细速)。晚期↓(脉缓→停止)
初期浅、不规则→晚期停止
脑疝ppt课件

通过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以 及时发现潜在的脑部病变,及 早进行治疗,预防脑疝的发生
。
康复训练
语言康复
针对脑疝导致的语言障碍,进行口语 训练、听力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语 言功能。
肢体康复
针对脑疝导致的肢体瘫痪,进行物理 治疗、针灸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肢 体功能。
认知康复
针对脑疝导致的认知障碍,进行记忆 力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帮助患者恢 复认知功能。
脑疝PPT课件
目录
• 脑疝概述 • 脑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脑疝的治疗 • 脑疝的预防与康复 • 脑疝的科研进展与展望
01
脑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疝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部 分脑组织通过解剖间隙或孔道, 向压力较低的部位移位的现象。
分类
根据移位的脑组织部位,脑疝可 分为硬膜外疝、硬膜下疝、脑实 质疝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引起脑疝的主要原因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血肿、脓肿等)、颅脑外 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变等。
发病机制
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脑组织受到挤压而移位,形成脑疝。颅内压增高 的原因包括颅内容物体积增加、颅内液体量增加、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临床表现
症状
脑疝的症状取决于移位的脑组织部位 和程度,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 、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抽搐、偏 瘫等。
03
脑疝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药 物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 压。
改善呼吸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 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 机械通气。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血压、率、呼 吸、体温等指标,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枕骨大孔疝临床表现 (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二大类)
• 枕骨大孔疝急性型
疝更快,预后更恶
意识障碍:往往急骤深昏迷
进展较小脑幕
瞳孔改变:因交感神经受压,双侧瞳孔先 缩小,继而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生命体征不稳 (1)呼吸障碍:迅速出现严重呼吸障碍,开始为呼吸浅而 慢或深而慢;继之不规则,可突然呼吸骤停 (2)血压急骤升高可达200mmHg,脉搏变快,这一点可资 与天幕疝鉴别 (3)呼吸障碍发生和进展达较循环障碍早、重,称呼吸- 循环分离现象。可能是呼吸中枢位于延脑下部,枕骨大孔 疝时易早期受压,且呼吸中枢功能对应激的耐受力较循环 中枢更差有关
高颅压形成的规律
弥漫性颅内压增高,脑疝一般发生于中线部位
一侧性颅压增高(如颅内占位病变),通常脑疝 发生于病变所在的一侧 位于前方的占位病变,脑疝一般发生于后方 位于后方的占位病变,脑疝可发生于前方,也可 发生于后方
高颅压形成的规律
小脑幕上的病变常引起小脑天幕疝;但也可单独引起
脑疝(Brain herniation)
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杨任民
同义词
脑疝综合征 颅内高压危象
前 提
• 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限性、弥漫性颅内压增 高,都可以引起脑组织向阻力较小部位移 位。 • 脑疝一般都发生于颅骨嵴突起锐利的部位
和硬脑膜游离缘的孔洞附近
概 念
• 脑疝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尤其是颅内占位病变或外伤引起某 些部位的颅内压压力不平衡,造成某部分组织受压移位,从 压力较高处通过附近的解剖上裂隙(如小脑幕等硬脑膜裂隙) 或颅骨生理孔道(如枕骨大孔)向压力较低处移位、嵌顿。 从而压迫相应的脑组织(如脑干)、颅神经、血管;另一方 面,疝入组织本身亦产生缺血、水肿,坏死等病理改变;而 急性发作(少数也可亚急性或慢性发作)产生意识障碍、瞳 孔不对称、肢体运动、感觉障碍以及呼吸障碍等生命体征的 异常改变。
神经影象学特征
• 鞍上池一侧缺损 • 同侧大脑脚池(crural cistern)、环池 (ambient)、桥脑外侧池(lateral pontine cistern)
扩大
• 四叠体池倾斜(tilted quadrigeminal cistern)
小脑幕裂孔疝分期
小脑幕裂孔疝分期(Ⅰ)
Ⅰ期:(1)患侧Ⅲn受压轻度麻痹,患侧瞳孔先缩
小后散大,对光反射迟钝;
(2)意识轻度障碍 Ⅱ期:(1)患侧Ⅲn麻痹已完成,患侧瞳孔显著扩 大,对光放射极迟钝或消失;对侧出现轻偏瘫或 偏瘫
(2)意识障碍迅速恶化
Ⅲ期:中脑严重受损
(1)双侧瞳孔散大,双侧瞳孔固定于中间位,对光反射消失 (2)意识陷入深昏迷 (3)去大脑强直样发作 (4)温觉性眼震消失
• 临床表现
因四叠体受压:出现双侧上睑下垂、双眼上视障碍;瞳孔 散大,光反射消失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晚期 (1)由于对侧动眼神经与大脑脚也受挤压, 引起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迟钝;继之才 出现眼外肌麻痹如眼球运动瘫痪和上睑下 垂 (2)双侧大脑脚受损,引起四肢瘫痪
• 意识障碍
由于中脑与桥脑上部的被盖受
压使脑干内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受损,引 起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可逐渐陷入或突然 发生深度昏迷
• 生命体征不稳的发生机理 ①天幕疝往往引起中脑导水管和脑干周围各池 被堵塞,脑脊液循环障碍造成急性梗阻性脑积 水,更进一步促进颅内压增高,构成恶性循环; ②疝入裂孔的脑组织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乃至坏 死,惹致脑干内与生命体有关部位的水肿、坏 死。
病 因
• 最常见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占位病变如颅内
赘瘤、脓肿、肉芽肿、囊肿等 • 颅脑损伤如颅内血肿、严重脑挫裂伤、广泛性颅 骨骨折、手术严重创伤等 • 急性脑血管病如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
等;
• 颅内炎症如脑炎、脑膜炎等
• 其他 脑缺氧、中毒等
脑疝的分类
• 小脑天幕疝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天幕裂孔疝、颞叶钩回疝 小脑幕正中疝 • 小脑幕裂孔上疝:又称小脑蚓部疝 • 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疝 • 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 • 蝶骨嵴疝
或同时引起枕骨大孔疝 小脑幕下的病变,多引起枕骨大孔疝,偶可引起小脑 幕裂孔上疝 以上为一般性规律,却非绝对
小脑幕裂孔疝
• 临床解剖与发病机理 由硬脑膜构成的小脑幕,其游离缘与鞍背 围合成一个前宽后窄的裂孔 此裂孔正常生理可通过: (1)大脑后动脉与中脑动脉, (2)脚间池、环池和四叠体池
由于小脑受损,四肢肌张力减低,各种反射消失,但因锥 体束受压,也可能出现双侧锥体束征
• 枕骨大孔疝慢性型
往往存在颅内压三大主征 早期由于颈脊神经根被小脑扁桃体牵压,可引起反射性颈 项僵直、疼痛及局部压痛;疼痛或异麻,也可向肩、臂、
手放射,严重者造成强迫头位
延脑受压的其他症状,尤其呼吸障碍如:呼吸缓慢、急促 或/及不规则,也有呼吸骤停
此期抢救已 难奏效
天幕疝引起的继发性脑干损害部位与临床体征
损害部位
呼吸
瞳孔
眼球运动
四肢对疼痛的反应
病理反射
间脑(中央疝)
正常或C-S呼 吸
正常或病理性 过度呼吸,偶 C-S呼吸
病理性过度呼吸, 偶尔C-S呼吸
双侧散大、光反 射正常
病侧散大,光反 射迟钝
眼头反射亢进 眼前庭反射向疝 去大脑强直发作 入侧偏斜
紧急处理原则
大剂量高渗脱水剂静推或加压快速静脉滴注,力争脑疝 缓解 同时做好剃发、输血准备、各种过敏皮试和必要的常规
化验,以及CT、MRI等检查,准备紧急颞肌下减压术
或小脑幕裂孔边缘切开促进脑疝复位等手术 病因治疗
枕(骨)大孔疝(foramen occipitale magnum herniation)
颞叶的海马钩、海马回和邻近的部分舌回都 位于小脑幕上方,紧靠小脑幕游离端边缘处 (1)海马钩回位于脚间池上方,如海马钩回 陷入脚间池内,使同侧中脑受压,称钩回疝 或颞叶前疝
(2)胼胝体压部和扣带回后部位于四叠体池 上方,常由于枕、顶部压力增高时,可将 海马回后部,有时包括舌状前回内端、穹 隆回狭部甚至与此池相邻的距状裂等部分 枕叶陷入四叠池称四叠体池疝又称颞叶后 疝。
• 其他
穿颅疝
• 临床以小脑天幕疝和枕骨大孔疝多见,尤以小脑幕切 迹疝最常见;
• 大脑镰疝也颇多见,但临床症状不重,影响不大,所 以不被临床重视 • 小脑幕裂孔上疝少见,但一旦发生可严重危害生命
• 蝶骨嵴疝极罕见,且无严重临床表现,因此临床意义 不大
• 以上四类脑疝有时可以二种或二种以上疝同时形成产 生所谓“复合脑疝”
Central herniation
临床表现
• 瞳孔散大及瘫痪
早期
小脑幕上方的组织பைடு நூலகம்入裂孔后,
首先引起中脑被挤压和推移 (1)由于病侧的动眼神经(Ⅲn)轻度受压或被牵扯产生 脑疝侧瞳孔缩小(但历时极为短暂),很快由于Ⅲn不全 麻痹引起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因此,早 期瞳孔散大伴光反射迟钝的一侧一般提示为病灶侧,具 有定位价值。脑疝衰竭期则双侧瞳孔散大 (2)同侧大脑脚受压引起对侧上下肢轻瘫;少数可将脑 干对侧挤压使对侧大脑脚受损,出现同侧上下肢瘫痪。
后颅窝容积较小,对颅内压增高的缓冲能力十分有限, 当颅内压高度增高时,随着蛛网膜下腔体积的逐渐缩 小,使小脑延脑体积也相应缩小,造成二侧小脑扁桃 体等组织和部分延脑被压移动向下方,首先挤向小脑 延髓池,进而通过枕骨大孔后缘疝入椎管,与此同时, 小脑半球与延脑池也先后向下移位,这便是枕骨大孔 疝的形成,又称小脑扁桃疝。
呼吸: (1)脑疝 早期:由于颅压增高,全脑缺氧,血中CO2潴 留,刺激延脑呼吸中枢,出现代偿性呼吸快而深 (2)脑疝代偿期:通过呼吸中枢调节作用,呼吸慢而深
(3)达到脑疝衰竭期:呼吸中枢严重受损,呼吸浅而不 规则,先后可出现Cheyne-Stocks呼吸、Boit呼吸及失 调性呼吸等严重呼吸障碍
备注
早期警惕、 早期发现, 是治疗最佳 时机 紧急强力脱 水降压或手 术
脑疝代偿期 (中期)
脑疝已形成, 呈昏迷状态 脑干受疝入 脑组织压迫, 但一系列调 节机制尚能 代偿
脑疝衰竭期 (晚期)
脑干已严重 损害,生理 调节代偿功 能丧失
深度昏迷
两侧散大, 光反射消失
血压剧烈波动 并迅速下降, 呼吸不规则至 停止
• 紧急处理原则 大剂量高渗脱水剂静推或高压快速静滴 对突然呼吸骤停的患者,在征得家属同意下,立 即行紧急的脑室穿刺,缓慢放出脑室液,待颅内 压缓慢下降后,可行脑室引流 枕骨及环枢推扳切除,敞开硬脑膜减压
病因治疗
小脑幕裂孔上疝 (小脑蚓部疝)
临床解剖与发病机理
由于后颅窝占位病变引起后颅窝的颅内 压增高,将小脑蚓部的上部及小脑前叶向小 脑幕裂孔逆行向上移位,疝入四叠体池内, 压迫中脑四叠体及大脑大静脉,引致中脑水 肿、缺血缺氧和出血、坏死、软化
(5)呼吸由深而慢逐渐转为浅而不规则
Ⅳ期:累及桥-延脑 (1)深度昏迷 (2)呼吸浅而不规则,继之呼吸停止
Ⅰ期为脑疝前期,是抢救最佳时机;Ⅱ期为
脑疝早期,Ⅰ、Ⅱ期均属可逆期,此时抢
救措施准确,脑疝大多可恢复。Ⅲ期为不
可逆期,Ⅳ期为临终期, Ⅲ 、Ⅳ期极难挽
救生命,万一幸存也是植物人状态。
小脑幕裂孔疝分期(Ⅱ)
正常 或散孔侧 内收障碍 协调障碍 上下肢伸展发作
双侧(+)
中脑(动眼神 经)(小脑幕 切迹疝) 中脑~桥脑上 部 桥下部-延脑 上部 延脑
病理(+)
同上
光反射消 失
去大脑强直发作
(-)
快而微弱,不规 则 呼吸不规则可突 然停止
同上
同上
消失
有时下肢屈曲
(-)
双侧散大,光反 射消失
消失
无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