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6下19《夹竹桃》第一课时课案

6下19《夹竹桃》第一课时课案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字语的音形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有关夹竹桃的资料、挂图、录音机、投影仪、写有生字的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内容
一、课前自主预习:
1. 读一读:认真练读《夹竹桃》课文。
2. 学一学:自学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意思。
二、课内精讲精练:
(3)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学习生字词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比较法、找形近字、形声字法、扩词法、联想法等,我们要善于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也不少,可用拆字法、联系上下下文法,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文第5节中找出含有“叶影参差”这个词语的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2)请大家讨论一下“韧性”是什么意思?你看到哪些事物有韧性?课文中夹竹桃的韧性又是指什么?
(3)下面请大家围绕中心句给课文分段。
4.学习第一段。
(1)首先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第一段。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一节的内容吗?
(3)第一节中有一组关联词,你能找出来吗?你能用这种句式说一段话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各自交流课前收集的夹竹桃的资料
《夹竹桃》是著名作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课文语言清新,结构严谨,词汇丰富,描绘了夹竹桃奇妙的景致。为了配合本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过渡语、小结语。这样充满感情的叙述,富有诗意的渲染成了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桥梁,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还帮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4)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5.学习第二段。
(1)下面请大家图文结合自学第二节,有问题的可在四人小组中进行讨论。
(2)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学情况。通过阅读第二节,你懂得了什么?

新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夹竹桃》公开课优质课教案第一课时(1)

新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夹竹桃》公开课优质课教案第一课时(1)

《夹竹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深入读文,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体会夹竹桃的妙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植物之美。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在读中展开想象;体会对比衬托写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练读,引读,展开想象等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今天老师领大家认识一种新的花,请看大屏幕。

设疑:你们见过这种花吗?知道它的名字吗?(它叫“夹竹桃”)(板书课题)找夹竹桃的图片,课堂放给学生看。

你能猜出它取名叫“夹竹桃”的原因吗?请仔细观察它的花和叶子。

(花朵像桃花,叶片像竹叶,就象竹和桃夹杂在一起,因而取名叫夹竹桃。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初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1.检查预习: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读一读:出示第1自然段:突出两个“最”字,体会情感。

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点明了作者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第7自然段)齐读第7自然段:“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4.作者这么喜爱夹竹桃,课文中间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它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小学语文_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九课《夹竹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九课《夹竹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指导书写“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给课文划分段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哪些花?生:牡丹花、菊花······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花还真不少,是啊,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他们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师:有一种花,它既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它就是——夹竹桃。

大声读出它的名字!(板书:夹竹桃)生:(齐读课题)。

师:“夹”在这里读一声,它还有另外两个常见的读音,谁知道?生:jiá和gā师:读jiá时,常用来表示两层的衣服。

读gā是方言,指腋下,就是我们常说的夹肢窝师:大家想不想看看夹竹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生:想师:好,请看(课件展示夹竹桃画面),这些就是夹竹桃。

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查到的资料(课件展示介绍夹竹桃的资料和作家卡片)师:那作者是怎样写夹竹桃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下面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师: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注意几个多音字)师:生字掌握得很好,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下面来检查一下读课文的情况。

生1:(读第一自然段)。

生2:(读第二自然段)。

师:请接下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哪些字、词值得关注。

生1:凄清。

生2: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生3:······师:课前预习的时候,查过字典了吗?“熏”是什么意思?生:气味或烟气接触物体师:火烟或气味冒出,接触物体的过程就是熏,在这里指香气充满了庭院的各个角落。

“熏”字是本课的生字,现在我们来看“熏”字书写时注意的笔顺,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一一《夹竹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目的要求:1、充分感知课文,认识夹竹桃的外形特征与内在品性;2、学会字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夹竹桃精神的感染,激发审美情感。

重点、难点:由ldquo;形mdash;mdash;性rdquo;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夹竹桃的特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图片、文字内容、夹竹桃实物、课文朗读录音教学程序和内容一、出示图片,初看夹竹桃的花、叶引出课题:夹竹桃认读课题二、回顾欣赏,认识形貌。

1、再次观察。

(1)叶图上的叶有什么特点?(细长、翠绿、如竹叶hellip;he llip;)板书叶如竹(2)花用语言描述,或用词语概括(艳丽、迷人、如桃花helli pjhellip;) 板书花如桃2、指点:有了这样的外形特征,人们就给它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夹竹桃3、出示明代翰林学士的诗,吟读加深认识。

妾容如桃萼,郎心如竹枝。

桃花有时谢,竹枝无时衰。

4、出示夹竹桃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增强感性认识。

5、引入课文第二小节对花的描述。

6、小结概括:夹竹桃真是一种 __________ 的花。

7、比较课文第1小节作者的看法。

ldquo;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质疑:究竟是什么最值得作者留恋与回忆呢?你们想更深入地了解夹竹桃吗?三、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生字读音和易读错的字,并思考这样的问题。

四、检查初步感知。

1、与词语Id quo;对话rdquo ;(逐行出示)融洽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熏透美不胜收一墙之隔迎风吐艳衰败无不奉陪毫不含糊叶影参差一嘟噜微风乍起(学生自读、试读、领读结合)2、是什么让作者爱上夹竹桃?出示最后一小节ldquo;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rdquo;(齐读)五、把握重点,品悟韧性。

1、课文的哪一小节着重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2、岀示第4小节内容。

《夹竹桃》优秀教学设计4篇

《夹竹桃》优秀教学设计4篇

《夹竹桃》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4、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教学重点: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夹竹桃图片,以及相关语段的幻灯片。

教学程序:一、导入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

在我们生活中,每一种植物都有可能是一幅画,请看大屏幕。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花的叶,花朵都有哪些特点?人们把这种花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当代教育家季羡林课写的一篇有关夹竹桃的文章。

板书题目。

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夹竹桃?二、通览全文,抓住主旨1、作者为什么写夹竹桃?(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它对我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作者是怎样爱上夹竹桃的呢?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出示并组织读该句,从中提挈出关键词、灵魂词--"爱",板书。

作者爱夹竹桃的什么呢?板书。

三、品读课文(一)韧性1、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哪儿让你感受最深?细细地品味,在书旁做一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由读课文3、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学生自己朗读体会4、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1)"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夹竹桃》教案一等奖3篇

《夹竹桃》教案一等奖3篇

《夹竹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板书课题:17、夹竹桃,齐读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

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三、理清课文脉络1、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四、作业1、课作:描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

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

(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夹竹桃》优秀教案(精选6篇)

《夹竹桃》优秀教案(精选6篇)

《夹竹桃》优秀教案(精选6篇)《夹竹桃》优秀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培养审美情趣。

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3、透过文字,补充资料,感受学界泰斗季老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季老对夹竹桃特殊的情感,感受季老的人格魅力——夹竹桃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夹竹桃》。

2、明确目标(出示图片)大家看着就是夹竹桃开的花,文中哪一自然段描写了花的颜色?谁能读一读描写夹竹桃花颜色的句子?(请一位学生读)作者季羡林先生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好看才爱上它的么?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请快速地浏览课文内容,找出这段话(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重点段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既把握住了__的中心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

直奔课文主题,属于有效学习。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可以感受到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它有韧性,一个是因为它能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

让我们走进文中体会夹竹桃的这两个特点同时感受作者的人品。

3、预期效果只要大家能够像季羡林先生一样用心去感受那份美,相信大家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展示交流任务一1、任务呈现:体会感受“夹竹桃之韧性美”(想想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韧性美?第三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园子里的其他花)在这一自然段中提到过夹竹桃吗?(没有)那作者是不是走题了?(衬托的作用)你真会学习。

2、自主学习:自由读3——4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3、展示交流:(一)、“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无不”表示什么?(双重否定表肯定)。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花期长)(二)、“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两篇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两篇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两篇《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2、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品味课文的语言,着重体会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感悟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感受课文运用对比手法衬托出突出夹竹桃的韧性。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揭题,读题:1、出示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美丽的植物,仔细观察它的叶子、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

(叶子像竹,花朵像桃)。

2、它夹杂了竹和桃这两种事物的特点,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

(齐读课题)注音:ji a 很有特色的名字,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引读第一自然段),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最留恋的是什么?2、交流板书:花的色彩、花的韧性、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或花影)。

3、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4、男同学读开头这一自然段,女同学读结尾这一自然段。

5、这样的开头与结尾在写法上就叫(互相照应、或首尾呼应)。

如果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能用上这样的方法,定能使你的习作内容更清楚,结构更完整。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有人爱梅,如王冕,他爱梅花贞洁自守的品格; 有人爱菊,如陶渊明,他爱菊花素雅高洁的特点,而季羡林独爱夹竹桃,夹竹桃最可贵之处是什么?(韧性)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2、学生自由读,批注3、交流。

重点语句:(一)“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

”1、引导学生抓住“又……又……”来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2、通过“悄悄地、一声不响”体会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品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夹竹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美丽的植物,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和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子的叶子.板:竹;花像桃花,板:桃)
2.的确,这种植物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如果请你就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试着给它取个名字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名字呢?(竹桃。

桃竹。

竹桃连理等)
3、这美丽而高雅的植物受到人们的垂爱,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

(板:夹)
4、想不想和这美丽的夹竹桃做“零距离”的接触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那方夹竹桃世界吧!
二、自读课文: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并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
三、检查自学
1、读准下列字音:
玉簪花荇藻参差不齐鸡冠花
奉陪榆叶梅江西腊海棠
花团锦簇菊花飞蛾乍起
2、交流: 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3、生答后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4、指读,齐读。

5、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生边提问题师边板书:韧性?幻想?)你们刚才提的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同时理解“韧性”这个词。

四、品读课文:
(一)韧性
1、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四自然段)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品出夹竹桃的韧性?(可以圈、划、批注)。

2、交流
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白花争艳,常年不败,坚持开放。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后齐读。

(“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这句话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边叙述边板书:无日不迎风吐艳)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土艳?(哦,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师引导后齐读:春天到了,暖风习习,夹竹桃——(迎风吐艳);夏天到了,赤日炎炎,大雨倾盆,夹竹桃——(迎风吐艳);秋天到了,凄清寒冷,夹竹桃——(迎风吐艳)。

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板:无不)“无不奉陪”呢?(板:奉陪)(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指读,齐读。

·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能不用问号换种说法吗?哪种效果好?一起读。

3、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的确显得非常可贵。

(板:可贵)文中哪一小节写了院子里的花?(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课文重点写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呢?是不是离题了?老师让你们看一看院子里的花。

(课件展示十四种花)(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4、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反问句。

5、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

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节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节那样衬托描写。

6、对比读。

老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我们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7、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只在一个季节开放)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开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五、总结,设置悬念: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见识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去掉第一个?)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夹竹桃月光下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六、作业:
1、读一读:季羡林的《夹竹桃的传说》。

2、写一写: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具体。

(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七、板书:
无日不迎风吐艳韧性可贵
无不奉陪
夹竹桃
幻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