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的全球扩张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沃尔玛成功案例分析

沃尔玛成功案例分析

沃尔玛成功案例分析沃尔玛在取得批发经营执照的外资零售企业之后,明显加快了它在中国扩张的步伐,并对中国传统的批发市场发起了强劲挑战。

在今年年初,沃尔玛获得了期盼已久的批发经营执照,沃尔玛就能比较准确的定位,向着理想的结构调整。

锋芒凭借首创的现付自运仓储式连锁会员的经营模式,沃尔玛开业不久就屡创销售佳绩,"沃尔玛"这个名字一时名震京城商圈,也被当时众多零售商家"克隆",至此名为"客隆"的超市层出不穷,堪称中国零售业一景。

屡创纪录的销售额与现付自运的形式只是沃尔玛进入中国后闪现的锋芒之一,他在当时的一系列经营举措都让中国的零售业大开眼界,受益良多。

沃尔玛的设店投资,不像其他商家那样一味追求廉价地租,而是采取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方式。

沃尔玛认为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看起来是增大了成本,实际上对于投资商更为有利:一次性投资完毕后,必然省去了今后每年的土地租金,对投资各方的实力是很好的检验,并且省去了今后的再投资。

此外,沃尔玛投资的重点基本为发展中国家的大中城市,选址的地段都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若是用租地方式,租金的多少几乎是每年谈判的惯例。

这必然会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不稳定;而买地投资,谈判只需一次,省人省力不说,今后地价升值,就会增加固定资产,降低经营成本。

"即使沃尔玛将来不在此地开店,仅依靠土地出让的手段,也不会亏本。

"一位了解沃尔玛经营方式的市场人员说。

沃尔玛是实行会员制的仓储式商场。

在未开业前,需进行艰苦的招募会员工作。

但沃尔玛宽松的会员制还是颇受个体消费者的欢迎。

"我们的会员制与其他的会员制不同,在我们这里办卡不需要交费。

只要你认同接受沃尔玛的经营模式我们就会发放会员卡给你,如果你只是临时来店里,办理一张临时卡也只需要两元钱,如果多次购买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你就会成为我们的目标客户。

"这种宽松的会员制和沃尔玛那样的需要比对照片、确认身份并付费购买的会员制显然截然不同。

沃尔玛案例分析

沃尔玛案例分析

沃尔玛案例分析一、沃尔玛公司战略环境分析(一)外部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分析(1)人口环境虽然说各个国家针对本国国情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控制政策,但是就宏观环境看来,全球人口总数仍然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总数较多;同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镇居住人口呈集中趋势。

不断增长的人口总数及集中化的人口居住环境给零售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2)经济环境和平的世界发展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世界经济呈又好又快的状态稳步发展,人均购买能力增强,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开车购物已经成为沃尔玛大道上的寻常风景。

(3)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零售业发展的进程,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远程交流、物流应用、信息收集、数据处理成为可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举例说,沃尔玛在全球第一个实现集团内部24小时计算机物流网络化监控,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加快了物流的循环。

(4)全球因素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了跨国贸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沃尔玛在世界多个国家都设有商店和购物广场,其本土化的形象使沃尔玛在异国他乡也能很好发展。

2.行业环境分析(1)替代产品的威胁①餐饮业的蓬勃发展。

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购买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消费于餐饮行业,而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质优味美的服务,如永和大王、大娘水饺、欧迪咖啡、俏江南餐饮等,对零售业尤其是超市及百货商场的经营形成了冲击,沃尔玛虽然采取天天平价战略,也难逃厄运。

②网络的飞速发展。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网上消费成为非常普遍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年轻人以及女性,他们更乐意将时间花在网络上,足不出户,只需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在网上淘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③宾馆行业。

目前很多宾馆除了提供餐饮和住宿以外,同时还兼售其他商品,如宾馆内部会放置饮料、零食、内衣、袜子以供出售,除此以外,由于宾馆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美、资本雄厚,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沃尔玛案例分析

沃尔玛案例分析

案例5 沃尔玛超市(2009年)2009年2月1日Mike Duke接任Lee Scott担任沃尔玛(世界最大零售商)CEO。

与沃尔玛人的巨大规模、4010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过200万的员工相比,Mike Duke的新办公室--创始人Sam Walton曾使用的同一间CEO办公室--具有代表性并体现了节俭和简约的价值观。

财富杂志曾说该办公室“比孩子的房间还小”。

1970年沃尔玛从阿肯色州、密苏里以及俄克拉荷马州一个小的连锁折扣店发展成世界第二大公司(根据税收)是20世纪最著名的公司成功案例之一。

其创始人Sam Walton将平易近人的魅力和朴素的商业智慧与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融合在一起以建立世界上最有效的零售管理。

在Lee Scott的领导下,沃尔玛已开始了下一个发展阶段。

在他担任CEO的九年中,Scott大大扩张了沃尔玛在美国之外的经营,并通过承担社会和环境责任以及对反劳工工会采取不太咄咄逼人的态度引导并改变了沃尔玛的外部形象。

2009年1月31结束的财政年度财政业绩体现了Scott成功的领导力:面对60年来美国严重的经济低迷,沃尔玛报告收入增长了7.2%,净收入增长了5.3%。

尽管有此改变,Duke对沃尔玛股东的首次报告仍主要强调公司领导阶层的连续性。

二月第一个星期天是我新工作的第一天。

因此我和妻子花了几个小时将一些箱子和行李搬入新办公室。

但是我们没有换掉地毯、家具甚至Sam Walton原先的木护墙板。

除墙上的几幅画外,我们使它保持Sam Walton, David Glass and Lee Scott在该办公室决定成立我们伟大公司时的原样。

现在坐在他们的办公桌前我感到无尚的荣幸同时也感到更谦卑。

他提出的策略显示几乎没有脱离其前任的影响。

我们公司对今天艰难的经济形势以及明天变化的世界有良好的定位。

我们具有非常强大的管理团队,能够实施我们的策略、完成每一天的工作并展现成果….我们的团队非常专注于工作以提高投资回报。

沃尔玛公司案例分析

沃尔玛公司案例分析

沃尔玛公司案例分析沃尔玛是零售业的“老大” �6�1因为它又老又大历史介绍1950年山姆·沃尔顿开设了第一家特价商店。

1962年山姆·沃尔顿在阿肯色州罗杰斯城开办第一家沃尔玛百货商店1969年10月31日成立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1972年沃尔玛公司股票获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988年首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在密苏里州的华盛顿开业1990年沃尔玛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商1991年向海外进军,墨西哥城sam俱乐部1992年山姆·沃尔顿获得由美国总统乔治·布什颁发的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

2005年11月4日对日本零售企业西友百货公司实施10亿美元援助计划,增持西友股份到56.56%。

2006年8月28日深圳配送中心由蛇口搬迁至龙岗区坪山镇,第一期使用面积比现原配送中心的面积增加一倍。

2010年11月19日,沃尔玛中国旗下品牌山姆会员商店在中国推出网上购物服务。

老沃尔玛公司(Wal-Mart Stores, Inc.)(NYSE:WMT)是一家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以营业额计算为全球最大的公司,其控股人为沃尔顿家族。

总部位于美国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

沃尔玛主要涉足零售业,是世界上雇员最多的企业(“2010中国最佳雇主” ),商场开至15个国家,下设55个品牌,每周为客户和会员提供服务超过2亿次。

曾连续数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中居首。

今年重回榜首。

大沃尔玛使命文化环境战略结构使命与愿景使命说明组织或个人存在的目的和理由。

愿景是组织或个人经使命付诸实践而希望达到或创造的理想图景。

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使命与远景,才可能制定明确而现实的战略目标。

——彼得·德鲁克�6�1 沃尔玛的使命愿景:使命明确:为了大家的利益,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让人们能买得起。

愿景朴实而伟大:普通百姓能买到富人一样的东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企业文化沃尔玛公司虽然仅有40余年的历史,但其企业文化已成为零售业界的佳传。

沃尔玛成功案例分析分析

沃尔玛成功案例分析分析

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的基本流程: 沃尔玛各分店订 单信息传递到配 送中心 配送中心整合 后正式向供货 商订货 供货商将商品 送到配送中心
经过核对采购计划、 进行商品检测等程 序,分别送到货架 的不同位置存放
由沃尔玛公司 卡车送达各区 域相关门店
经传感器对标签 进行识别后,自 动分送到不同商 店的汽车装卸口
( 二) 劣势分析( Weaknesses) 1.在中国没有形成经营规模前采用高科技和 高投入的物流中心, 影响其削减成本。
(不发达的基础设施也妨碍了高科技的使用效能。)
2.国情不同使得沃尔玛需要改变的更多。
(购物习惯的不同)
3.海外采购的价格优势难以体现。
( 三) 机会分析( Opportunities)
(2)物流配送系统:沃尔玛在美国主要依靠高效率 的配送中心来提高效益,加快货物的周转,早在 1987年沃尔玛就花巨资7亿美元发射了一颗商业 卫星,又在其后几年花十几亿美元建立先进的补 货订货,条码扫描等系统,自此,沃尔玛建立起 全世界一流的物流配送系统。使得总部对各地区 各分店能够随时交换与掌握市场信息,同时做出 有效的决策。而在中国,沃尔玛的物流配送失灵 了,中国的公路运营能力远远发挥沃尔玛独特的 配送能力。
电子自动 订货系统
射频技术
视频会议 系统
客户关系 管理系统
快速反应 系统
数据库 管理系统
电子数据 交换技术
目录
联合预测 补货系统
沃尔玛的信息系统现状
面向顾客的价值链管理
• 沃尔玛的利润通常在30%左右,而其他零售商的 利润率都在45%左右。公司每星期六早上举行经 理人员会议,如果有分店报告某商品在其他商店 比沃尔玛低,可立即决定降价。 • 沃尔玛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天天平价”的低价策 略,是因为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尽可能地降 低自己的成本,并建立了面向顾客的价值链管理。

沃尔玛的全球扩张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沃尔玛的全球扩张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沃尔玛的全球扩张案例分析报告沃尔玛的全球化扩张道路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2000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650亿美元,2002年更是达到2,178亿美元,跃居“全球500强”首位。

沃尔玛自1991年开始从美国向海外拓展以来,一直大力推行全球化。

1993年,沃尔玛海外商店的数量仅占全部商店的1%,到2000年已经增长到25%,两年之后又增长到27%。

从1996年至2000年,该公司销售增长中有27%来自海外经营。

即使是全球经济不景气的2001和2002年,海外经营对公司销售的贡献也达到了17%。

沃尔玛为什么要实行全球化?因为国内市场的饱和,因为国际市场的广阔,还因为新兴市场为廉价折扣零售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沃尔玛成功拓展海外市场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做好六大决策。

企业全球化绝非单凭宏伟计划就可以一蹴而就,同样也不能仅靠数量的递增和随意的决策。

企业如果像沃尔玛那样开辟全球化的道路,就必须深思熟虑六个重要问题:*选择产品:选择一个或少量的产品系列作为全球化的先头部队。

*选择市场:通过认真分析,挑选适合进入的市场。

*选择打入市场的方式:选定目标市场后,企业应确定出口产品与当地生产的比例。

*移植企业文化与经验:把企业的经营模式带入目标市场。

*占领当地市场:对当地客户、竞争对手和所在国政府的要求与行动进行预估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反应。

*全球化拓展的速度:包括评估企业的管理能力是否满足企业的全球化拓展企业只有认真分析这六个问题,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全球化进程。

选准产品与市场的突破口。

在全球化的初始阶段,最好先挑选一个或少量的产品系列作为开辟市场的先头部队。

这是因为全球化拓展要求企业必须至少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了解国外市场的能力、管理国外分支机构以及人员的技能。

如果缺少这三方面的能力,企业很难被当地的环境所接受,企业的海外拓展也将面临高风险。

对市场的选择必须坚持“利润最大,风险最小”这两个基本原则。

沃尔玛案例详细分析

沃尔玛案例详细分析

案例分析:向跨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取经第一部分案例背景介绍一、沃尔玛的崛起1962年,山姆·沃尔顿在美国阿肯色州罗杰斯城一个偏僻小镇开办了第一家沃尔玛百货商店;1969年10月31日成立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1990年,沃尔玛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商;1991年,沃尔玛商店在墨西哥城开业,开始进入海外市场;1992年3月17日,山姆·沃尔顿先生获得由美国总统乔治·布什颁发的自由勋章;1996年,沃尔玛通过成立合资公司进入中国;1997年沃尔玛年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

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沃尔玛的连锁店几乎遍布全世界,并以其优质快捷的服务,惊人的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增长率,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而闻名全球。

2001年在《财富》杂志“全美最受尊敬的公司”中排名第3,2002~2005年在《财富》500强中连续4年位居榜首,2009年销售额达到4000亿美元。

在2010年《财富》杂志公布的美国五百强企业新榜单中,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取代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再次登上榜首,并于2011年新鲜出炉的世界五百强中蝉联冠军称号。

二、沃尔玛海外扩张受阻沃尔玛的海外扩张之路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2006年5月22日沃尔玛将其韩国分店作价8.82亿美元转让给韩国新世界集团,从而正式推出韩国市场;7月28日沃尔玛再次宣布,向麦德龙出售其位于德国的85家门店。

此外,沃尔玛还先后推出过日本、印尼、香港等亚洲市场,有数据显示,沃尔玛在发达国家屡遭不顺,使沃尔玛把更多精力关注于中国、印尼、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尤其是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零售市场已成为沃尔玛在亚洲成败的关键,也因此被视为“唯一有可能复制沃尔玛在美国的规模和成功战略的市场”。

截止到2007年初,即沃尔玛进入中国十年之际,其在中国市场也仅仅拥有73家门店,总营业额更是不值一提,同期综合业绩不但低于一些本土零售企业,而且落后于宿敌家乐福。

沃尔玛的全球扩张

沃尔玛的全球扩张

沃尔玛的全球扩张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

该公司有180万名雇员,在美国有3900家分店,在世界其他地方有2700家分店。

到2007年1月31日,该财务年度的销售总额为3450亿美元,其中770亿美元的销售额是在美国以外的15个国家中产生的。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美国的经济增长趋缓,沃尔玛便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张。

它首先以合资的方式进入墨西哥,其合作对象是墨西哥最大的零售商Cifra, 开设了一系列出售杂货日用商品的超市。

最初,这家零售商在墨西哥的处境并不理想,它发现大多数当地人喜欢在本地小商店里购买新鲜的生鲜食品,尤其像肉、玉米饼等,这类食品一般不能隔夜食用(许多墨西哥人没有大冰箱)。

很多消费者也没有汽车,不会像美国人那样一次购买量很大。

于是沃尔玛调整战略,以适应当地的环境。

公司聘用了熟悉墨西哥文化的当地人做经理,让这些精力控制商品战略,开设一些规模较小的分店,以便人们可以步行到达,还提供更新鲜的食品。

与此同时,公司相信它能够逐步改变墨西哥人的购物习惯,通过向他们介绍美国商品文化的各种好处来培育消费者。

事实上,沃尔玛的经理们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在美国人们曾经也习惯在小商店去购物,但是到了5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到像沃尔玛那样的大商店去购物。

随着它在墨西哥分销体系的不断完善,沃尔玛就能够降低其成本,然后通过低价将这个价差转让给墨西哥的消费者。

专业化、坚持不懈和低价格终于得到了回报,墨西哥人的购物习惯开始有所改变。

今天,沃尔玛已经成为墨西哥最大的零售商,该国已经成沃尔玛国际化经营最成功的典范。

继墨西哥之后,沃尔玛相继拓展了一系列发达国家的市场,包括英国、德国和韩国。

但在这些国家的经历却乏善可陈。

在上述三个国家,沃尔玛发现它所面对的都是当地很具竞争力的对手,它们的经营手法十分符合当地的购物习惯和消费偏好。

更有甚者,这三个国家的消费者似乎都偏好高品质的商品,对沃尔玛的折扣战略好像没有美国人和墨西哥人那样感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沃尔玛的全球扩张案例分析报告
沃尔玛的全球化扩张道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2000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650亿美元,2002年更是达到2,178亿美元,跃居“全球500强”首位。

沃尔玛自1991年开始从美国向海外拓展以来,一直大力推行全球化。

1993年,沃尔玛海外商店的数量仅占全部商店的1%,到2000年已经增长到25%,两年之后又增长到27%。

从1996年至2000年,该公司销售增长中有27%来自海外经营。

即使是全球经济不景气的2001和2002年,海外经营对公司销售的贡献也达到了17%。

沃尔玛为什么要实行全球化?因为国内市场的饱和,因为国际市场的广阔,还因为新兴市场为廉价折扣零售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沃尔玛成功拓展海外市场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做好六大决策。

企业全球化绝非单凭宏伟计划就可以一蹴而就,同样也不能仅靠数量的递增和随意的决策。

企业如果像沃尔玛那样开辟全球化的道路,就必须深思熟虑六个重要问题:
*选择产品:选择一个或少量的产品系列作为全球化的先头部队。

*选择市场:通过认真分析,挑选适合进入的市场。

*选择打入市场的方式:选定目标市场后,企业应确定出口产品与当地生产的比例。

*移植企业文化与经验:把企业的经营模式带入目标市场。

*占领当地市场:对当地客户、竞争对手和所在国政府的要求与行动进行预估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反应。

*全球化拓展的速度:包括评估企业的管理能力是否满足企业的全球化拓展企业只有认真分析这六个问题,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全球化进程。

选准产品与市场的突破口。

在全球化的初始阶段,最好先挑选一个或少量的产品系列作为开辟市场的先头部队。

这是因为全球化拓展要求企业必须至少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了解国外市场的能力、管理国外分支机构以及人员的技能。

如果缺少这三方面的能力,企业很难被当地的环境所接受,企业的海外拓展也将面临高风险。

对市场的选择必须坚持“利润最大,风险最小”这两个基本原则。

对企业来说,初始阶段的行动是一个大量吸取经验的试验过程。

而且,成功带来的现金流又为进一步全球化提供了动力。

沃尔玛在全球化道路上,充分利用了通过美国国内市场获得的两大关键资源。

第一,沃尔玛与宝洁公司、Campbell Soup、Clorox、高露洁、通用电气、Hallmark、Kellogg、雀巢、
可口可乐、Pfizer及3M等供货商巨头保持密切的供销关系,从而为沃尔玛的海外连锁店提供了高效的供货渠道。

第二,沃尔玛还可以利用其完善的国内信息库以及商店管理、经营技巧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为海外分店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全球化的初始阶段,最好先挑选一个或少量的产品系列作为开辟市场的先头部队。

这是因为全球化拓展要求企业必须至少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了解国外市场的能力、管理国外分支机构以及人员的技能。

如果缺少这三方面的能力,企业很难被当地的环境所接受,企业的海外拓展也将面临高风险。

对市场的选择必须坚持“利润最大,风险最小”这两个基本原则。

对企业来说,初始阶段的行动是一个大量吸取经验的试验过程。

而且,成功带来的现金流又为进一步全球化提供了动力。

沃尔玛在全球化道路上,充分利用了通过美国国内市场获得的两大关键资源。

第一,沃尔玛与宝洁公司、Campbell Soup、Clorox、高露洁、通用电气、Hallmark、Kellogg、雀巢、可口可乐、Pfizer及3M等供货商巨头保持密切的供销关系,从而为沃尔玛的海外连锁店提供了高效的供货渠道。

第二,沃尔玛还可以利用其完善的国内信息库以及商店管理、经营技巧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为海外分店提供指导和帮助。

沃尔玛首先选择了墨西哥(1991年)、巴西(1994年)、加拿大(1994年)与阿根廷(1995年)作为海外发展的突破口。

这固然是因为与欧洲和亚洲相比,这些国家与美国相对较为接近,同时也是因为这些国家还是美洲最大的四个经济体,为零售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到了1996年,沃尔玛已经做好准备挺进亚洲市场,并把发展方向锁定中国市场。

这一选择非常明智,因为中国消费者相对较低的购买力为沃尔玛这样的廉价折扣零售商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考虑到中国在文化、语言、地理距离等方面的障碍,沃尔玛决定以两个市场作为滩头堡垒,逐步进入亚洲市场。

首先,沃尔玛在1992和1993年首次进入亚洲市场,分别与两家日本零售商Ito-Yokado和Yaohan签订了低价商品的购销协议。

作为条件,这两家日本零售企业在日本、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销售这些低价商品。

接着在1994年,沃尔玛通过与总部设在泰国的C.P. Pokphand集团组建合资公司,成功进入香港市场,在香港开设了三家Value Club会员制折扣商店。

1997年,沃尔玛最终打入欧洲市场,收购了拥有21家商店的Wertkauf超级连锁店系统。

由于德国马克币值稳定,德国消费者购买力较高而且消费者群体规模较大,以及德国在欧洲的地理中心位置,沃尔玛打入德国市场,为未来在欧洲大陆上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进军模式循“市”而变
在确定了打算进入的市场以后,沃尔玛面临的下一个决策就是制订相应的市场进入模
式。

这一决策面对几种选择:要么收购一家现成的当地企业,要么同当地企业联营,还可以从头开始建立独立的经营系统,或者是综合使用这三种方式。

沃尔玛进入不同市场的经验表明,市场进入的模式应该因市场而异。

例如1994年,沃尔玛完全通过整体收购进入加拿大市场。

这一选择的合理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加拿大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从头开始创建独立的经营系统无利可图,增加新的商店只会加剧当地已经非常激烈的竞争。

第二,美国与加拿大市场在收入与文化方面情况极为接近,因此沃尔玛几乎不需要积累什么新经验。

第三,当时的加拿大市场上正好有一家经营不善的零售商Woolco,完全可以低价收购。

而在打入墨西哥市场时,沃尔玛考虑到美国与墨西哥市场在收入与文化方面差异较大,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

当时,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市场状况,并根据当地的环境对经营手段进行调整。

因此,沃尔玛与墨西哥最大的零售商Cifra通过对等投资组建了一个合资企业,依靠Cifra提供的经营经验,应对墨西哥动荡多变的经营环境。

沃尔玛收购Woolco的经验说明:如果把在美国国内市场中积累的文化与经营模式成功地移植到海外的经营部门,就能够在与当地对手的竞争中占据极大的优势。

1994年,加拿大的Woolco公司受高成本与高生产率的拖累,濒临破产。

沃尔玛乘机收购了这家公司。

沃尔玛根据美、加市场形势的相似性,制订决策,按照自己取得成功的美国经营模式对Woolco公司进行彻底改造,从而扭转了Woolco的被动局面。

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核心领域:人员、商店、客户和经营模式。

在四个领域之中,人员的问题最为突出,亟待进行文化改造。

因此,双方签定收购协议之后,沃尔玛立即派出工作队到加拿大,对15,000名Woolco员工进行培训,灌输沃尔玛的经营理念,尤其是“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宗旨。

工作队成功地对这些“新伙伴”进行了改造,使他们明确并接受了沃尔玛的核心文化与经验。

组员:陈晓园 12081112
马倩云 12081124
潘莉 12081125
任启娟 12081126
司金凤12081127
王玉涛 12081128
组内分工:潘莉为小组分工并且搜集资料,任启娟找视频,司金凤搜集材料,马倩云总结资料,陈晓园制作PPT 并搜集图片,王玉涛整理并打印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