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暮江吟
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课件(共13张PPT)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爱好之情。
时间 地点 体裁
暮江吟
(唐)白居易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太阳要下山了。
暮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
残月
残年
残夜
一道残阳铺水中, 夕阳照在小湖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
铺 慢慢来
洒 轻快
慢慢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
暮江吟
瑟瑟:青绿色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 真珠:珍珠 露似真珠月似弓。
兔走触株。
跑
却看妻子愁何在。
妻子和孩子
返景入深林。
同“影”
最是小儿亡赖,
“亡赖”同“无赖”
把露水比作珍珠, 把月亮比作弓箭。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诗词】暮江吟古诗的意思和赏析

【古诗词】暮江吟古诗的意思和赏析《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译: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暮江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

《暮江吟》古诗意思是:一道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的半边为青绿色,半边泛出红色。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真是令人喜爱、陶醉,露水像圆润的珍珠,月亮像一张弯弓。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描写的是秋季从傍晚到夜半这段时间的景色,全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
“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
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翻译赏析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翻译赏析《暮江吟》通过对夕阳西沉和明月初升的景象进行描写,来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轻松愉悦的心情。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暮江吟古诗的意思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暮江吟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译: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赏析: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
白居易《暮江吟》古诗词PPT

四作者思想
哲学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讽喻诗歌中传达出多元化的哲学思想,其中包括儒释 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在前期的求学和为官生涯中,白居易受传统的儒家 思想影响,在诗歌和著作中大力推崇儒家的礼乐教化,比如《策林》 《新乐府》等诗歌,一定程度上排斥佛老思想,但同时又受佛教内外二 教的影响,并且沿袭释道安外教“救形”、内教“济神”的观点,形成 “外服儒风、内宗梵行”的特点。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以后的白居易儒家诗乐教化、诗可以怨等思想 也时有体现,但与道士、僧人的交游经历频繁,使其“栖心释梵,浪迹 老庄”的倾向愈加明显,其诗歌中多处体现坐禅、禅定、斋戒等禅宗活 动。
四作者思想
音乐
白居易的很多诗中涉及到乐器和音乐的相关内容,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音乐 思想,同时其音乐思想在政治、民族和民间等方面具有多样性。初入仕途之 际,白居易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赞同儒家的“乐与政通”的音乐观点, 认为音乐可以影响政治,并且反对奢靡民间音乐,坚持“少抑郑声”和恢复 古乐,之后在新乐府运动中提倡“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音 乐思想和诗歌主张,同时在整个诗歌创作和人生履历中,白居易都坚持主张 反对当时比较流行的少数民族“胡乐”。
一诗人生平
晚年生活
唐文宗即位后拜白居易为秘书监并赐予金紫,同年九月上诞节,白居易受 诏与僧惟澄、道土赵常盈在麟德殿对御讲论。唐太和二年(公元828年) 正月,白居易转任刑部侍郎并封晋阳县男,食邑三百户。 次年白居易称病东归,在洛阳的履道里买下宅院定居,求为分司官,寻除 太子宾客,整个晚年时光都在洛阳度过。后白居易为避免受李宗闵、李德 裕朋党斗争的影响而请求担任分官,先后担任河南尹、太子宾客分司。 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白居易被任命为同州刺史,他以生病为由推辞 不拜,之后不久被授予太子少傅,进封冯翊县开国侯。开成四年(公元 839年)冬,六十八岁的白居易中风并卧病伏枕长达几个月,之后将樊素、 小蛮等妓女放还回家,仍自为墓志,病中吟咏不辍并创作十五篇《病中 诗》。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引导语: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激趣。
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采用“古诗接龙”的方法进行。
二、师配乐朗诵《暮江吟》。
生观看图画。
三、初读课文。
师:这首古诗意境很美,同学们,你们觉得美在哪儿呢?试着读一读。
1.学生练读,读通。
2.指名读,集体订正。
3.讨论,你觉得这首诗美在哪儿?四、看图,播放音乐《古事曲》,边听边看边读边理解。
1.出示图,说一说,画了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说说看。
(同桌练说)2.出示前两句。
①要求边听音乐边看图画边轻声读这两句,仔细体会。
②结合图,指名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
③评一评。
④再仔细读一读,你不理解哪个词或你认为哪个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铺”与“射”“照”相比较)⑤这么美的诗句,如果我们用文章写下来,给它定一个什么题目呢?作者是怎么定的?⑥理解“暮江吟”。
3.学习三、四句。
①读后两句,说一说不理好的词语,师相机指导理解“可怜”。
②这两句是什么意思?讨论设疑:A.像珍珠一样(晶莹、发亮),夜晚天黑怎么发亮?B.许多人都喜欢写“月亮像个大圆盘”。
如果白居易写“露似珍珠月似盘”你觉得怎样?为什么?③归纳总结;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连用两个比喻,贴切地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傍晚(),夜晚(),天上(),地上()。
④用彩色笔画一画这美丽的月夜。
五、再读古诗,加深理解。
1.你们说这首诗美吗?该怎么读呢?2.配乐朗诵《暮江吟》。
3.指名朗诵。
六、练笔。
1.导入:这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亲自欣赏一番?2.出示提示语:①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
②迷人的景色把我吸引住了()。
③啊!()。
3.练写。
4.指名读一读,评一评。
暮江吟》教学反思

暮江吟》教学反思
在教学《暮江吟》这首古诗时,我深刻认识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要执著于个体感受。
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仔细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和形态,例如“瑟”字的字形和字义,以及“可怜”一词的特殊意义。
同时,要抓住那些关键性的词语,如“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从而
保留古诗的整体美。
但是,在学生自读感悟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个性空间。
其次,要尊重个体的吟咏诵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熟读古诗。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具效果的方法莫过于诵读。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独立练读。
这样才能保留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最后,要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意境美。
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古诗的含义,更好地欣赏古诗的美。
古诗《暮江吟》赏析

古诗《暮江吟》赏析暮江吟【唐代】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注释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赏析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古诗译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 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 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 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 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 “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 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 在江上,很形象;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 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 江水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 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 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 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 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 中了。
想意境 悟诗情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 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 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 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 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 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有可爱之意,“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 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 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 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 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又通过 “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 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 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 卷。
知诗人 解诗题
暮江吟:用诗吟唱傍 晚时分江上的景色
写作背景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 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 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 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 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 松畅快的心情。
抓字眼 明诗意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一种诗体。 残阳: 落山的太阳光。 瑟瑟: 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 可怜: 可爱。 真珠: 即珍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 非珍珠的珍。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